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走進心靈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走進心靈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走進心靈讀後感範文

走進心靈讀後感1

趁着雙休天,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走進心靈》。李鎮西老師以生動流暢而又自然樸實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他的教育過程以及他的真切體驗。隨着一個個充滿情感的故事,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進入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情境。這些真實的故事浸透着李鎮西老師和他對學生的純真情感,。李鎮西老師不但在感情上能與學生融為一體,而且在實踐上為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進行了探索,提出了“讓學生在民主中學會民主”、班級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向學生學習”等新的教育思想。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教師地位和角色在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活動中受到了挑戰,他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在師生心靈相融狀態下所能夠達到的教育最高境界。對照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不由地讓我深感慚愧。

首先,我覺得作為我來説,還是沒能擺脱“師道尊嚴”的思想的束縛。從來都沒有想過,哪一天會被我的學生像李鎮西老師一樣讓學生當“貓”玩。當我看了《太陽島上的笑聲》他《風雪峨嵋山》所描寫的片段後。我一直在反思:是李老師太野、太傻、太真?還是我們太斯文、太虛假、太明智?翻開專家的著作、品味大師的言語、感悟名師的情感,我覺得被社會同化的老師因“斯文”而顯得虛偽;而李老師的“野”正是為師者激情爆發的體現;他的“傻”正是師者對學生的一種農曆,對教育的一種執着體現;他的真就是人性的裸露,而這種裸露的質樸所發出的閃光正是照亮學生心靈的源泉。而我?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雖然也能同甘共苦,也能高談闊論,可唯獨缺少了像李老師那樣的“野趣”“傻事”“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沒有李老師那種“太野的蠻勁”“太傻的任性”“太真的人性”。雖然我也贏得了學生的理解和尊重,也走進了學生視線。但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看完李老師的著作,我尋找到了良策,我知道我該怎麼做,做什麼。

其次,我們還缺少了一種精神,缺少了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翻開《走進心靈》,書中詳細的事例字字珠璣,敲打我的心;句句真情,激發我工作的熱情。我知道,就因我缺少這種精神,幾年來,在班級工作方面,還是兩手空空,即使有,也是僅有的一點,我深感悲哀。事實證明,我就因缺少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才出現缺痕。而這種缺痕正反映出人性的惰性,這種惰性就是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啊!

再次,是對“教育經典”缺少一種理性的認識和思考。書中記述了李鎮西老師創建“未來班”的點點往事。這“未來班”不僅成了李老師最珍愛的教育詩篇,也成為全體教育者借鑑的榜樣;他嘗試書寫“學生評語”的方式滿人情味,真正體現出素質教育的內涵。

合上書本,真的被李老師這種與學生的濃濃情誼感動了。捫心自問,我們現在缺的是什麼?缺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奉獻的精神;一種持之以恆的奉獻,一種忘我執着的精神。一本有形的教育名著,體現出的正是一種無形的精神;一本有形的教育名著,鑄造的正是一座豐碑。而這座豐碑正是波濤洶湧的大海中的航標、正是指路明燈。總之,學生的成長需要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我要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提高自身素質,以人格力量育人。最後,我以我的座右銘來激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進心靈讀後感2

最近,一直在品讀《走進心靈》一書。書中介紹了留守兒童、調皮學生、後進生、網癮學生等各類學生,還對每個案例進行了評析,每個章節都體現了濃濃的“愛”。因為愛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藝術,是給人力量,給人智慧的源泉,所以教育因愛而精彩,人因愛而心境澄明,動人美麗。

一、大愛無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過:“教育從愛開始。”面對調皮搗亂,批評之後依然我行我素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去做,是老師深思的問題。品讀後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留守兒童教育的文章,三年級小軍是師生的小冤家,當老師家訪後驚呆了,原來,小軍父親拘捕而被槍斃,母親改嫁,只有病在牀上的爺爺與他相依為命,小軍每天照顧爺爺,默默地承擔着這個家。後來,老師簡單的一句“寶貝兒”感化了這個頑固學生,喚醒了小軍生活的信心,漸漸快樂成長了。是啊!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需要尊重,需要關愛。

在我們班,也有留守兒童。有個孩子早上常遲到,中午飯後,在校外隨意吃一點,由於學校大門緊鎖,無地可去,只有到處流浪了,晚上則是想寫作業了寫一點,不想寫了乾脆看電視,常通宵達旦地看電視。這樣子,學習成績當然落後了。起初,不瞭解情況的我,也批評過她。後來,和她在外打工的父母溝通後,解決了諸多問題,現在孩子的習慣逐步養成,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了。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就是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我想,只要我們給孩子無微不至地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孩子的童年就一定能盛開幸福的花朵。

二、從“心”開始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們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常是捧着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澆灌孩子的。可老師們也有最頭疼的學生:班上的“老大難”學生,這些學生智力沒有問題,只是性格倔強,學習自覺性差,經常不完成作業;惹是生非者,喜歡打架,唯恐天下不亂的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就要和家長勤溝通,多交流,和孩子多交談,想他所想,知他所知,喚醒孩子生命中的靈性。

近段時間,由於特殊原因,我既教我們五三班,又教五八班。這個新班的學生聰明好學,唯一不甚滿意的是數學知識薄弱,課堂紀律較差,因此也造成我的課堂多次“短路”。我只有從細節知識來彌補,和孩子們推心置腹地交談,促使他們改變不良習慣。我採用鼓勵的方法,讓他們先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然後再逐漸掌握知識。而我所一直帶的五三班學生習慣特好,學習積極,成績優秀,家長教育跟得上,我則採用鼓勵和扶放相結合,讓他們快樂學習。但這兩個班都有這麼一類學生——不寫作業者,有三四個學生經常偷懶不寫作業,組長讓其交作業,還振振有詞地聲稱自己就不寫,誰也不能怎樣。是啊,這類型的學生,不寫作業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我只有教育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調動其學習興趣,用教育技巧改變他。更要和家長溝通,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孩子才能迅速改掉惡習。我們班的這幾個孩子,有的家長放任自流,不管不顧,當然這樣的孩子學習就遜色多了;有的家長和我一起雙管齊下,這樣的孩子進步的就很快。在對這類孩子的教育中,多一份關愛、耐性、鼓勵,就能漫溢出愛的芳香。

三、揚“長”避“短”

玫瑰需要讚美,大樹需要養料,牽牛需要扶持,而小草,也需要陽光指引生長的方向。一個班級,優秀生和後進生總能最先佔據教師的心靈。對於優秀生從多方面鼓勵,使他們更優秀,對於中等生,則給予足夠的自信,讓他們成長更快;對於後進生,則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進步更快。尤其是中等生常被遺忘,其實他們若能獲得一縷陽光,也能開出豔麗的花。記得在去年校訊通組織的繪畫大賽中,我則鼓勵許多中等生參與此次活動,我們班兩個學生在全省脱穎而出,獲得了很好的名次;有幾個中等生,我分派他們每天負責班級的清潔區,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中,我們班的衞生很少被扣分;讓一部分中等生當值日班長,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有價值,也能為班級做貢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讓他們相信自己,並加以引領。相信在我們的引領中,每一顆心靈都能開出毓秀的花。

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在教育孩子中,班主任們唯有用“愛”來守望孩子的心靈,引領每個孩子幸福健康成長,讓他們翱翔於廣闊的天空。

走進心靈讀後感3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走進心靈》,我感覺,李老師作為一個名師,有一顆熱烈的心,寬容的心,有一個名師所應該具有的知識底藴和教學水平,有一個長者所擁有的和藹,對後輩的關懷提攜。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教師是如何陪他一天天地走過,並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李鎮西老師是我見過的真正實踐了學生的成長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的成長過程,古老的教學相長在這裏被真正實現。在這裏,你可以看到活生生的案例,這些案例對於像我這樣的一線教師來説,具有極強的示範作用,從中可以窺見教育的整個動態的過程,可以看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是如何提升學生,提升自己,是如何處理教育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但隨心所欲的同時又不逾矩的。板着面孔的教育原理在這裏變得鮮活,變得伸手可觸。説實話,我們看到的所謂論文,經常大段大段地引用葉聖陶和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但有哪個像李老師這樣運用得鮮活生動?

這本書又不僅僅是對教育生活的原生態的再現,來源於教育實踐但又遠遠高於教育實踐,裏面滲透着作者的思考,而這種思考一直貫穿始終。這種理性的思考與具體生動的教育實踐相得益彰,怎麼能不使廣大教師受到教益?

對這些思考李老師也分別用了一些章節做了集中表述,有許多提法未必驚世駭俗,但因為有大量的實踐,卻讓讀者有了別樣的深刻的體會。而這些思考之中,有一條主線,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滲透於本書的每一個章節。而李鎮西老師對民主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眼裏,民主不是老師賞給學生的,不需要居高臨下地批准,而是讓學生在寬鬆的教育環境中自然形成的。説實話,民主二字,知易行難,而在李老師的手記裏,我們看到了李老師是如何一次一次地通過自己的錯誤讓學生理解民主,實踐民主的,是如何讓學生對於法治有了感性的認識。而這種民主意識,法治意識,正是一個現代公民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正因為有了民主教育的理念,李老師對於集體主義才有了自己嶄新的理解並在實踐中取得成功。

如果説民主教育理念是這本書留給我的最深刻的啟示,那麼最能觸動我的,則是李老師提出的一個口號:“向學生學習。”這個口號裏面所體現的對學生的賞識,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與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與此相應,李老師對於假德育的批判也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讀完《走進心靈》,我能夠清楚地看到李老師前進的足跡,同時,《走進心靈》也帶給我更多思考。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李鎮西老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李鎮西老師自身的修養,來源於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愛與執着,或許這才是一個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質吧!

對教育類書籍,我一貫是持保留態度的,更主張讀專業書而不是教育理論,而讀完《走進心靈》之後我感到了深深的滿足。自己雖然對教育有自己的思考,但做人太懶,讀書又少,又缺少李鎮西老師的機智與毅力,即使一些想法時時暗合,有知音之感,但終覺相差太遠,少了一份自覺。這,大約就是教育家與普通老師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