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析外來詞的漢化和漢語詞的外化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54K

一、引言

淺析外來詞的漢化和漢語詞的外化論文

“外來詞”這個概念對漢民族來説並不陌生,早在中古盛唐時期,外來詞的大規模引入就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回顧歷史,外來詞大規模進入漢語的現象發生過三次。第三次就是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處於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跨越新世紀,經濟、文化、科技快速發展,國際交流日益密切頻繁,各種思潮、觀念等最為活躍的時期。這一時期裏,隨着國內外人員密切往來,經貿文化合作交流頻仍,漢語言與其他語言頻繁接觸,新的言語現象層出不窮,特別是外來詞大量密集地湧入。一方面,外來詞經過“漢化”處理,成為漢語新成員,大大豐富了漢語詞彙系統; 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漢語受到外來詞的衝擊,也呈現出新的面貌,特別是漢語的詞呈現出“外化”的傾向,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關於外來詞的“漢化”和漢語詞的“外化”,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認知。

二、外來詞的“漢化”

漢語在吸收外來詞過程中都要經過“漢化”處理。“外來詞”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漢化”的結果。純音譯詞、字母詞只是“仿音”,讀音不可能與原詞完全相同,這都是漢化的結果。有些詞,由於年代久遠,漢化程度深,已看不出是外來詞,如“站”是源自蒙古語“jam/djam”的音譯詞,其意義代替了漢語的“驛”,所選擇作為音譯符號的“站”字與漢語中原有的“站”( 古代設置的供傳遞公文的人以及來往官員中途休息、住宿的地方) 的概念毫無聯繫,藉詞“站”入現代漢語基本詞彙後,與原來的“站”應該屬於同形同音詞。這樣一種“看不出”,是兩個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是漢化生動的寫照。再如語音方面,所有外來詞素的語音形式都是漢語音節化的,就連漢化程度最弱的字母詞素也帶有漢語特有的語音特徵。如“UFO”在漢語中讀作“[ju: ef'u]”,三個音節,而在英語口語中可以讀作“[ju: fu]”,兩個音節。

説起“漢化”,應該説這是對源自外語的詞改造的結果。漢化過程是不同語言之間抗衡與妥協、異質和同化的過程。高名凱在其《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第五章中論述了現代漢語外來詞的創造方式,實質就是闡釋外來詞是如何被漢化的。外來詞經現代漢語改造後,在詞義範圍、詞形構造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如來自俄語的“трактор”採用的是音譯加義標的造詞法,譯為“拖拉機”,這樣就讓外來詞的語法地位詞類性質得到了進一步確認。由此,我們能給外來詞的漢化下這樣一個定義———所謂“漢化”,就是指外來詞從源語到漢語語言上的變化,有外語來源的詞依據漢語自身的語音、語義、語詞結構、語法體系等特點進行改造,使之成為漢語詞彙組成成員的一個過程。

總結歸納起來,外來詞的漢化可分為“語音漢化”“語義漢化”“語法漢化”。

語義漢化主要指外來詞較之源詞理性意義的縮小、擴大、分化和附加色彩的變化。如“拷貝”“卡通”就從英語裏的多義詞變成了漢語中的單義詞。

語法漢化是指外來詞忽略西方語言的形態變化。例如,一開始 penny 譯作“便尼”,pennies( pen—ny 的複數形式) 譯作“便士”,經過一段時間,“便尼”被廢棄,只用“便士”,而“便士”早已不再有複數意義。

還有詞語構造上的漢化,音譯加義標這種類型是其典型代表,如“啤酒”“卡車”“保齡球”“卡丁車”“三文魚”“芭蕾舞”。其目的是讓這些詞符合漢語偏正式合成詞的'構詞習慣。

三、漢語詞的“外化”解讀

研究漢語的外化現象,我們不得不重提漢語的歐化現象。從上世紀的五四運動開始至今,漢語的歐化現象已經研究了近百年。王力是中國第一位最為系統研究漢語歐化現象的語言學家。其歐化現象研究側重於語法方面。王力先生對歐化現象這一概念的解釋是: 指漢語中以印歐語言為摹本,通過模仿而產生的新興語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漢語中原本出於萌芽或休眠狀態的語法形式,由於印歐語言影響的推動和刺激而得到迅速發展的現象。王力先生的研究常常以英漢翻譯的書面語為語料,考察了漢語語法歐化的情況。比如長而複雜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在”在白話文中可用作動詞,然而在歐化語法中,具有了英語的“at”“on”“in”同樣的語法功能; 模仿英語介詞的用法而產生的“關於”“對於”及其在書面語中的大量運用,等等。

首先,我們是從外來詞的漢化分析出發,應景地提出了漢語“外化”研究概念。“外化”更多地從詞彙學、跨語言交際的角度探討,而非語法層面。

其次,“外化”是研究與外來詞的“語言接觸”情形下漢語的變化。包括了直接語言接觸和間接語言接觸。間接語言接觸是通過書面翻譯實現的,而直接語言接觸是持不同語言的人羣的直接交流。研究的範圍囊括了書面語和口語這兩種語體。

再次,歐化現象以印歐語中的英語為主要源語,主要研究英語對目的語漢語的歐化過程和結果,而“外化”概念的提出,不僅僅限於印歐語,而是以更寬廣的視角,關注更多外族語言,如漢藏語、烏拉爾語、阿爾泰語等外族語對漢語的影響,研究領域更廣。

四、“外化”的表現形式

1。 字母詞

存在這樣一批字母詞,它們常常代替漢語詞彙的固有表達,因其使用率高,受眾廣,而成為一種表達時尚,也成為漢語詞彙外化的典型代表。比如,“中央電視台”常常被喚作“CCTV”,“好”很多時候説成“OK”,口語中“對決”説成“PK”,還有 CUBA( 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 、DIY( 自己動手做) 、EMS( 郵政特快專遞) ,等等。這種現象曾被稱為漢語的“拉丁字母化”現象。新時期,漢語中還有不少專有名詞或品牌名稱甚至姓名也出現了“拉丁字母化”現象。如北京( PEKING) 、海爾( Haier) 、納愛斯( Nice) 等。這些專有名詞和品牌都有一個用拉丁字母建構的名稱,可能是為了滿足更好地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2。 摻雜外語現象

史有為先生在其著述《漢語外來詞》中提到“攙和外語現象”。這裏我們特指在漢語中的摻雜外語現象,即是在日常交流、文藝作品( 歌曲、小品、文學等文藝) 中時常夾雜一些外語詞而形成的一種“半漢半外”或“夾漢夾外”的語言現象。目前,在日常交流中經常夾雜用的外語詞有“out”“party”“copy”“sexy”“ok”“call”“high”等。比如,我們經常説,“今晚有一個 party。”“這個是 free 的嗎?”“哇,你好 sexy! ”……言語中夾帶着時尚氣息。有一個小品段子: “HELLO 啊,飯已經 OK 了,下來咪西吧! ”看來,這些不僅僅是摻雜外語現象,而且還是言語策略和言語時尚的表現。

3。 漢語詞呈現出詞綴化趨向

漢語詞的構詞方式以詞根構詞法為主,派生構詞法( 詞根語素和詞綴組合構詞) 在英語、俄語等語言中佔優勢。新時期,隨着外語詞的不斷借入,外語詞特別是英源外來詞大大影響了漢語的構詞方式。比如,仿譯詞“超市”中“超”在英語中本是構詞前綴“super —”,漢語仿效英語提取模標“超”,以“超 — ”為詞模大量構詞; 以相當於英語的“— ize”“— iza—tion”漢語形式為“— 化”作為詞模大量構詞。其他常見的詞模還有: 非 — ( non/un — ) 、類 — ( quasi — ) 、前 —( pre —) 、亞 —( sub —) 、準 — ( para —) 、泛 — ( pan— ) 、多 — ( poly / multi — ) 、全 — ( all — ) 、前 — ( pre — ) 、後 —( post —) 等。再如“主觀主義、浪漫主義、本本主義”中的“主義”是日源詞綴,“白不拉”中的“不拉”是源於蒙古語的詞綴,“思密達”是源於韓語。

五、結語

“漢化”和“外化”是不同文化相互撞擊的結果。外語詞和本土詞都是自身文化的攜帶者,兩者相遇在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中,隨着時間的推移,就會形成不同文化的較量,其中有對抗,有妥協,還有融合,這就直接引起了“漢化”和“外化”的發生,外來詞的“漢化”,使其能更好地融入漢語詞彙系統中,漢語詞彙的“外化”,使其能更好的與國際接軌。不管是漢化還是外化都反映出新時期跨文化交際不同以往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