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動機研究及治理建議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W

摘 要: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的盈餘管理行為,在資本市場上造成了較嚴重的影響,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本文按照上市公司所處不同時期,對其盈餘管理的動機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治理建議。

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動機研究及治理建議論文

關鍵詞:上市公司  盈餘管理動機 治理

一、盈餘管理的定義

在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研究中,盈餘管理問題一直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盈餘管理通常來説是公司管理層出於自身利益,選擇性的採用有利於自身規劃的財務及非財務手段,改變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已經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趨勢。隨着近年來我國監管機構對市公司信息披露工規範性不斷增強,以及廣大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使用程度不斷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根據上市公司所處的不同時期,盈餘管理的動機也是不同的。

二、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動機

(一) IPO上市的動機

在目前階段下,公司融資活動偏好於股權性融資,為了滿足自身發展所需資金的需要,大多數公司把IPO作為解決資金問題的第一選擇。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在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盈利標準為: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盈利標準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中國證監會根據申請在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的公司規模及行業性質不同,對盈利性及成長性分別提出了要求。但無論是在主板還是在創業板上市,公司能否上市及募集資金規模的大小,獲利能力均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企業進行IPO申報時,需要提供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基本財務資料。因此,為了獲得上市資格,特別是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的中小型企業,在盈餘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經過粉飾的盈餘不僅有助於公司獲得股票發行上市的資格,還可以提升企業的股票定價水平,以最大限度從證券市場籌集到資金。

(二)避免被實行退市風險提示和暫停上市

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上市公司最近兩年連續虧損(以當年經審計淨利潤為依據)其股票交易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在股票名稱之前加*ST符號。如果最近三年連續虧損將暫停其股票上市,如在期限內未消除虧損狀況,則終止其股票上市退出證券市場。上市公司被處以退市風險提示後,不僅會受到管理層更加嚴格的監管,還會加大籌資難度,增高籌資成本,同時影響其股票投資價值。為避免最近兩個會計年度連續虧損,被特別處理避免的情況發生,一些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就會採取調整對不同會計年度之間的盈餘進行管理。因此,我國證券市場出現了“第一年鉅虧第二年扭虧”避免被實行退市風險提示和“連續兩年鉅虧第三年扭虧第四第五年又虧”避免被終止上市的現象。這種操作帶來的結果,使許多本該暫停上市或退市的'公司能在證券市場長期存在。並且為實施盈餘管理所採用債務重組、資產重組及各種會計手段和處理,造成對公司基本面有重大改變,產生巨大的想象空間。在信息披露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二級市場上投資者盲目跟風,帶來了巨大的投資風險。

(三)上市公司進行股權融資的需要

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手段包括:公開發行、非公開發行和配股三種手段。按照《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公開發行要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並且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與扣除前的淨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的計算依據。非公開發行雖然對盈利性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審核結果來看,對公司業績情況、行業影響、持續經營能力等也重點關注。並且參與非公開發行得投資者特定為不超過10名(包括上市公司大股東在內),設定一或三年的鎖定期。因此一般來説,敢於提出非公開發行計劃、並且已經被特定投資者所接受的上市公司,通常會有較好的成長性,公司基本面、盈利能力及股票二級市場價格在未來將會發生質的飛躍。通常,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在股權融資過程中的盈餘管理程度就越高。

(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要求

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較普遍使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對股票進行估價,公司的盈利情況作為對公司基本面有重大利好事件,在二級市場上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認同,這使得管理當局產生利用盈餘管理來影響公司股票價格表現的動機。當前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已經基本完成,限售股解禁與減持行為也在不斷加速進行之中,中國資本市場的全流通時代已經到來。在大小非減持過程中,容易產生新的基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了實現其市值管理的需要而進行的盈餘管理行為,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五)委託代理目標的實現及管理層股權激勵的需要

上市公司與股東之間是一種委託代理關係。管理層的利益往往與一定的業績指標相聯繫,管理層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動機利用會計政策的選擇等進行盈餘管理,同時,我國會計準則的不完備性為管理層利用盈餘管理實現其自身利益提供了可能。股權激勵作為約束管理層行為的手段,使代理人、委託人的利益趨於一致,從而使得代理人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進行盈餘管理的目的與為委託人利益最大化進行盈餘管理的目的相一致。

就目前推出股權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來看,股權激勵方式主要選擇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按照自身情況設置行權條件。從股權激勵的方式來看,若管理層要行使股權激勵的權利必須要滿足股權激勵條件。為了衡量管理層在企業經理管理中的努力程度,股權激勵方案中一般都會設計某種形式的業績標準為行使股權激勵的條件,通常是以淨利潤指標作為衡量業績標準。因此,股權激勵方案的推出即存在了管理層盈餘管理動機的可能。

三、對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治理建議

(一)對上市及退市標準指標體系的建立

目前無論是主板市場及創業板市場均對盈利性有所要求,對比全球比較成功的創業板市場,如美國納斯達克創業板市場對上市沒有設定盈利要求,也沒有明確的收入要求。正是這種較為寬鬆的標準,讓投融資雙方自行選擇,能夠為眾多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公司提供融資服務。特別是創業型企業一般都規模小、經營風險較大,業績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取消最低盈利要求和業績成長指標,增加現金流量,營業利潤比重及非財務指標有利於企業融資,減少盈餘管理,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對上市公司實行退市風險提示的目的在於為投資者提示市場風險,引導投資者進行科學理性的投資。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生長週期和盈利週期,特別是對於規模較大、單個產品市場影響率較大的上市公司,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的盈利情況很難反映其真實的盈利情況。因此,要治理上市公司過度使用盈餘管理行為,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如完善退市風險提示制度和退市制度,制定包括財務指標、行業指標、社會貢獻指標等多層次動態性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樣才能源頭上削弱被實施退市風險提示及退市的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動因。

(二)完善會計準則及相關財務監管規定

應根據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加強對會計準則相關的內容完善工作。為了達到有效控制企業盈餘管理的目的,縮小企業盈餘管理的空間,不僅要及時完善會計準則,更重要的是建立更為有效的會計準則執行機制。有效地執行加大處罰力度,可以對公司管理層起到震懾作用,增加其違規成本和風險。並有利於誠信的公司充分利用會計準則體系向市場傳遞更有用的信息。

(三)建立對公司管理層的長期激勵機制及懲罰機制,規範公司管理層盈餘管理行為

建立對公司管理層的長期激勵機制,限制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的行為。使管理層的利益與中小股東利益一致,從根本上減少盈餘管理對企業長期發展的影響。就我國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層實施的盈餘管理現狀造成的影響來説,從各方面強化其行為約束是非常必要的。應禁止公司管理人員利用盈餘管理獲利,一旦違反,應給予嚴厲的懲罰,並可追究民事及刑事責任。

(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控制

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是關係到上市公司基本面和發展的最基礎和核心的環節。構建合理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缺乏權力制衡機制。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根本保障,也是規範盈餘管理行為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 年修訂)》

[2] 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

[3] 中國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

[4]沈烈《會計準則與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