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升級理論探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9W

摘要:當前,我國產業結構逐漸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由於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產業關係,與製造業成為融合發展態勢。本文對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升級進行了理論探討。總結了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製造業升級的動因及作用機理,並提出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升級融合互動的途徑及政策啟示。

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升級理論探討論文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製造業;動因;作用機理

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國製造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始終無法徹底擺脱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處於價值鏈低端等問題。我國製造業增長方式必須由粗放式向集約式、外延式向內涵式的轉變,將發展建立在知識投入和創新驅動上,獲取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競爭能力,實現質量提升和結構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製造業的創新與升級不僅要靠自身,同時還要依賴於相關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具有專業化程度高、知識密集等特點的生產性服務業,對技術創新和製造業結構轉型升級產生了極強的輻射效應,並通過研發、生產、銷售、諮詢等價值鏈關鍵環節與製造業進行融合和互動,發揮“推進器”的作用。

1、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製造業升級動因

1.1基於分工視角。社會分工是目前對於生產性服務業提高製造業效率、推動製造業升級的最重要推動因素。現代服務業的產生也是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的必然結果。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面對着激烈的外部競爭,企業往往選擇專業化生產而非規模經濟,專注於核心業務,將非核心業務剝離開來,並且這種轉移和剝離都以外包的形式進行。專業化的產業分工使得傳統制造業企業將內部的生產性服務部門剝離出原有的產業鏈結構,原先由製造企業來滿足越來越豐富的專業化需求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並且需要考慮技術限制、風險、是否經常性需要等問題,現在改為由服務業來滿足企業的專業化需求則可以降低成本,減低風險。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作用、良性互動,隨着社會分工、產品內分工的融合,二者也會出現新的融合態勢。1.2基於迂迴生產視角。楊格(Yong,1928)在斯密勞動分工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迂迴生產的概念。他認為市場容量與分工水平是相互作用的,分工水平依賴於市場的擴大,反過來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又取決於分工的繼續深化。生產迂迴程度的加強及新行業的出現是最重要的分工形式,因此,生產性服務業是分工經濟、生產迂迴的結果。產業間的分工使得迂迴生產鏈條加長,從而擴大了市場規模,而擴大的市場會進一步促進分工的深化。分工的作用也就在於為了造成越來越迂迴、越來越間接的生產方式,從而不斷把先進的生產方式引入到生產過程中來,其結果是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從根本上而言,當前全球範圍內製造業的格局其實就是製造業分工深化、分工細化、在更大的範圍內形成迂迴生產的結果。1.3基於價值鏈視角。一方面,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能夠降低製造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製造業企業將其非核心的服務環節,如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等外包給專業的服務企業,將這些服務成本轉化為可變成本,能有效降低製造業的生產成本和投入到製造業的中間服務的成本。另一方面,生產性服務業可以使製造業企業獲得差異化競爭力,促使其優化升級。邁克爾波特認為在企業的價值鏈上,只有特定的環節才能夠創造價值,不同企業之間價值鏈的差異奠定了產品差異化的基礎。如今製造業企業將重點從微笑曲線中間的加工製造環節向微笑曲線兩端轉移,而微笑曲線兩端的服務大多與生產性服務業相關聯,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中間投入滲透在產業價值鏈的上游供應商、下游分銷商等多環節中,是產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產品差異化的主要來源。生產性服務業能夠強化價值鏈的核心環節,實現產出的服務功能,從而增強制造業的創新能力,提高附加價值,打造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製造業的產業價值進而促進製造業優化升級。

2、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製造業升級作用機理

製造業升級是從生產性服務部門中吸收技術、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等要素,從傳統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向集約型的內生增長模式轉變,使製造業邊際收益呈遞增趨勢。製造業利用生產性服務業來完成自身増長方式轉變和升級從而使生產力得到提高;生產性服務業能夠為製造業升級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等要素,而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等要素在製造業的投入,能夠使製造業成為依靠技術進步作為其發展的內生因素。對於製造業本身來説,複雜的中間投入種類越多,生產力就會越高,越有利於其向更高層次深化。生產性服務業的形成,為製造業升級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和升級的動力。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升級的作用機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1生產性服務業能夠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製造業的資源配置效率。社會分工和專業化順利開展、迂迴化生產不斷深化的關鍵在於完善制度環境、降低交易成本,在這方面,生產性服務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過交易方式和交易技術的變革,不斷減少市場交易中的費用。商業、交通、通信等流通服務業通過建立市場網絡,在集中固定的生產與分散變動的需求之間架起橋樑,將空間和時間上分割的市場聯結起來,擴大了交易網絡的延伸範圍,擴大了市場規模。金融業所主導的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流動,也是規模不斷擴大的商品生產得以流暢循環的重要中間環節。商務服務業中的廣告等,為搜索交易對象、獲取可靠的交易信息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交易的搜尋成本。在市場經濟制度日益規範和複雜化的環境下,會計、審計、法律、税務等逐漸從企業內部分離出來,專業化發展,有效地幫助企業規避經營風險,降低了交易的執行成本。成本降低的製造業企業可以對原有的核心產業鏈進行生產拓展和延伸,通過深加工等形式調整產業鏈結構,有效提升整體生產效率。而製造業企業所需的生產性服務通過企業外部提供,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具有規模經濟性和範圍經濟性,通過市場化條件下的資源配置體系能夠使得製造業企業在獲取優質生產性服務的同時也可以有效地簡化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2.2生產性服務業能夠有效地滿足製造業的服務要求。在製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及售後服務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構成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在製造業的產前、產中及產後服務中起着增加價值、實現價值的重要作用。根據微笑曲線原理,參與分工合作的企業,由生產最終產品轉變為依據各自的要素稟賦,只完成最終產品形成過程中某個環節的工作。最終產品的生產,經過市場調研、創意形成、技術研發、模塊製造與組裝加工、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環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在工業產品的附加值構成中,中間的製造環節的比重越來越小,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的設計與銷售環節,服務業特別是物流、營銷、4研發、人力資源開發、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服務、財務法律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越來越大。2.3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了製造業效率的提高。生產者服務業作為高級要素投入,其發展降低了製造業的生產成本,提升了製造業的競爭力。生產性服務業的擴張促進了製造業的整體效率提高,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影響最為明顯;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效率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科學研究對製造業的影響具有滯後性,它與當年製造業的效率呈負相關,但可以提升次年製造業的競爭力,並且對技術密集型行業的影響最大。對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製造業效率的提高,其中以金融業的影響最為明顯。馮泰文(2009)研究得出,交易成本是生產性服務業促進製造業效率提升的中介變量,但生產製造成本並沒有通過中介效應的檢驗。2.4生產性服務業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製造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促進製造業升級。生產性服務業多為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其產出中伴隨大量的知識資本、人力資本和技術被引入生產過程。企業通過生產性服務,引進了新技術和新知識,促進了技術服務和研發活動,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微笑曲線”兩端的生產性服務業(包括上端的研發、設計、材料採購,下端的品牌、營銷渠道、銷售、製造服務等)附加價值和盈利率高,而中端的生產加工、組裝等傳統制造行業附加價值和盈利率低。向價值鏈兩端延伸,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能提高製造業的附加價值和盈利能力,獲得差異化競爭力,培育核心競爭優勢,是製造業升級的本質要求和關鍵步驟。

3、我國製造業升級亟待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從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製造業升級的動因和作用機理分析,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在製造業升級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從我國的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現狀來看,二者的互動融合並不樂觀。由於制度和歷史的原因,造成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對於製造業的拉動作用明顯不足。具體來説,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3.1創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渠道。產業的創新能力不足使得產業的發展缺少源動力,制約着製造業和服務業的互動融合發展。由於產權制度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培育的不到位,在企業中還普遍缺乏進行自主創新的內在機制,缺少自覺從事創新的內在動力和激勵機制。在市場運行規則、價格體系和調節機制、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以及為企業創新提供服務的市場中介組織等方面還遠沒有形成,法律保證制度明顯不足。自主創新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沒有一個以知識產權保護法為核心的支持企業創新的法律體系,任何創新活動都是難以進行和持久的。目前,我國企業的創新意識還比較薄弱,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創新能力不強、研發投入偏低、創新人才不足,具備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渠道的產品比重低,尤其缺乏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同時,國際經濟中的產業壁壘和技術封鎖仍然存在,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繼續尋求在競爭中的壟斷地位,對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加之某些行業和技術領域因為存在嚴重的壟斷而導致競爭不足等創新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企業自主創新內在動力最重要的問題。此外,與產品相關的品牌、營銷渠道也被跨國公司牢牢掌控,無法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中國製造”難以達到世界領先水平。3.2製造業盈利能力不強:以加工貿易為主長期處於價值鏈低端。對於我國的製造業來説,在實現經濟結構快速轉型的同時,“大而不強”的情況十分突出,增加值率遠低於發達國家。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面臨着長期處於低端的尷尬局面。但是,我國製造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卻遠超發達國家,許多行業還存在着“貧困化”增長的現象。在參與全球國際分工過程中,低成本勞動優勢加大了現階段低技術生產性服務出口密度,迫使我國在過度追求“量”增的同時,表現出“質”劣的貿易條件惡化格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獲利能力不斷縮小。從全球生產供應鏈佈局來看,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最優化的生產佈局,將產業鏈延伸到各個角落,這導致許多發展中國家製造企業只是構成跨國公司整體運營過程中相對比較封閉、單一的環節,產品線和產業鏈延伸不足。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設廠,產品的研發、服務、營銷等高增值環節都在外,跨國企業利用當地的低成本製造優勢,進行加工組裝。缺乏技術研發和創新的動力使得我國製造業很難與服務業形成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3.3服務業發展滯後: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升級的帶動作用不夠。服務作為一種軟性生產資料正越來越多地進入生產領域,對提高經濟效率和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為製造業服務的金融、物流、研發、信息等項目的發展,對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並不充分,現有的生產性服務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和知識技術含量低,社會化服務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服務能力;同時由於服務規模小,服務成本較高,不能滿足製造業企業專業化的需求,制約了製造業的'發展。

4、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升級互動融合的途徑及政策啟示

基於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現狀的分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的帶動作用。4.1建設工業企業自主創新體系,推動製造業結構升級。科技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基礎與核心。建設企業自主創新體系是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升級的關鍵紐帶。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優勢,優化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佈局,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促進工業由大變強。中國已經進入可以更多地依靠自主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自主創新已成為提高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以及製造業升級的動力。加快建設中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體系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優勢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當前,中國製造業升級與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相互結合的關鍵紐帶在於加快建立企業自主創新體系。4.2適時進行產業政策調整,使企業由過去的做大轉變為做大與做強並重。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缺乏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結構,專業化分工水平低,各生產性服務環節內化在企業裏面,發展水平和專業化程度難以提高。同時,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的供給質量和數量相對製造業來説存在潛在需求不足的問題。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需求和供給的低效均衡狀態,制約了生產性服務業本應對製造業企業發展升級所起的戰略性引領和支撐作用。首先,要從融入全球價值鏈開始,進一步構建國家價值鏈,努力培育和構造中國的跨國公司。構建基於本土市場的國家價值鏈的領導型企業,就是要求我們努力培育和構建中國的跨國公司。在培育跨國公司的同時,還要從深化改革、改變市場環境、優化税收入手,做活做強中小型企業;從強化政府的產業標準執行和完善市場機制入手,逐步淘汰落後產能建立產業升級正常機制。其次,調整外資外貿政策,提高製造業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放寬外資外貿管制,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引導FDI流向,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改革出口退税政策,鼓勵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不斷降低“兩高一資”行業產品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這些行業的出口退税政策。另外,要充分利用税收、信貸等經濟槓桿,鼓勵工業企業加快技術進步步伐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大生產過程中生產性服務投入和外包的比例,充分利用生產性服務業FDI,提高內資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4.3深化體制改革,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化進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化程度不夠,政府服務功能滯後於市場經濟的發展,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就需要深化體制改革,改變部分生產性服務行業壟斷經營,市場準入限制過嚴和透明度較低的狀況;進一步加大壟斷性生產性服務行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力度;分離行政管理職能,進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造,加快實行企業化經營。鼓勵非國有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適宜產業化經營的社會事業改革進程,逐步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機制。具體來説,一是轉變政府管理職能,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項目,簡化審批手續,將政府職能從市場準入規則的制定者和審批者轉變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二是深化壟斷行業改革,降低門檻、鼓勵競爭。三是推進關鍵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如水、煤、油、電、氣、環境補償等,為提升製造業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制度條件。制定鼓勵企業進行服務和產品創新的財税、政府採購等政策,為製造業的服務增強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促進我國製造業的服務化發展。4.4根據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轉移轉型進展,規劃引導好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在空間上的協同定位。交易成本(要素成本和商務成本)的變化決定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在空間佈局上的協同性。我國政府在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方面要發揮指導性作用,通過制度安排,為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同定位提供高效的制度框架;建立公共研究機構,完善公共知識的基礎設施,為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提供豐富的公共知識;基於社會文化背景,積極引導社會網絡向有利於空間佈局上的二、三產業融合方向發展。要素成本的提高決定製造業的空間佈局。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導致能源、原材料、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生態環境惡化,傳統要素成本依賴型產業增長日益陷入高成本困境。在此背景下,我國要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做好服務內地製造業發展的準備工作。在服務業管理體制領域大膽探索,可以在沿海城市設立若干新的特區,吸引外資製造業落地,通過開闢新特區,創新體制,吸引內外資本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學習和探索發展製造業的新路徑。降低交易成本是城市集聚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關鍵。中國的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大部分是存在進入管制以及壟斷的行業,如金融、電信、鐵路運輸、信息等行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同時,進入壁壘的存在也抑制了該行業的市場競爭程度,導致服務業內部專業化分工程度不高。在新一輪體制改革中,應重點對生產性服務業進行改革,要充分發揮政府規劃及其他相關政策性措施的功能,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實現集聚式發展,從而更好地為製造業的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支持。建立健全現代服務業的行業組織,制定並完善服務業的行業規範和相關標準,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從而為生產性服務業的規範有序、健康快速發展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與組織平台。

參考文獻:

[1]江靜,劉志彪,於明超.生產者服務業發展與製造業效率提升[J].世界經濟,2007(8)。

[2]馮泰文.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製造業效率的影響[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3)。

[3]鄧麗姝.對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升級的理論探討[J].經濟論壇,2010(2)。

[4]趙玉林,徐娟娟.武漢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製造業升級[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5]劉書瀚,席芳沁,劉立霞.價值鏈下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升級影響的實證分析[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3(3)。

[6]沈家文.生產性服務業與中國產業結構演變關係的量化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