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國外心理教育介入學校德育的現狀綜述研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心理教育(psychological education)是心理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影響,以促進其心理髮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實施心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品格,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能,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其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等。[1]根據上述定義,學校顯然應把心理教育視為學校教育的天然使命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訴求。這是因為,心理教育的核心就是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良性發展,而這也正是學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訴求。[2]

國外心理教育介入學校德育的現狀綜述研究論文

毋庸諱言,現代意義上的心理學源自西方國家。自從20世紀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就對中小學心理教育十分重視,在理論上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觀點和學術流派,在實踐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例如,一些學校把學生的心理行為指導列入課程,為不同年齡段學生開設心理教育課程。隨着人們對心理教育的日益重視,在中小學開展心理教育,使心理教育介入道德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重要潮流。[3]在中國社會日益走向國際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國中小學心理教育應借鑑國外心理教育的積極做法,從中汲取對我國學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思想啟示的價值內涵。

一、 國外心理教育形式與內容的理性辨析

(一)心理教育形式分析

國外中小學心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資格認證。許多國家已形成較完善的法律體系,規定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或諮詢的專家必須通過學校心理教育資格認證,或者由經過嚴格訓練的心理學家來實施。例如,韓國健康心理學家的資格認證體系明確規定:申請者必須在大學或韓國健康心理學會獲得足夠的學分;必須通過資格認證考試;必須在有資格認證的專家指導下完成至少一年的實習期。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認證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培訓機構和培訓課程的認證,考察該機構和課程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二是對申請者的資格認證,而申請者的資格又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獲得博士學位的心理諮詢師;二是獲得碩士學位的專職心理諮詢師;三是選拔有教學經驗、熱愛心理諮詢工作、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到培訓機構接受專業培訓,然後回到學校從事兼職心理諮詢或心理健康教育。  []

2.校外心理諮詢機構。由於中小學校園內心理諮詢師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除了中小學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之外,許多國家還建立了校外心理諮詢機構,由受過嚴格專業訓練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對學校師生進行諮詢。例如,建立校外心理支援中心、社區心理衞生中心、社區警察、少年警察隊等組織機構,協助學校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還有些學校規定心理輔導員必須要與學生的父母保持聯繫,經常與他們磋商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問題。根據美國1994年在45個州中482個社區的抽樣調查,55%的社區有社會諮詢專家,41%的社區有社會心理學家,21%的社區有社會工作者,他們的服務範圍由學校拓展到家庭與社會等各個方面。

3.形成學校、社會和家庭心理教育的合力。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例如,美國為解決公立學校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把家校合作作為學校教育改革的主題;德國、英國、法國、芬蘭、挪威等歐洲國家,也把家校合作作為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頒佈法律,在制度上嚴格規範家庭與學校、社區合作培養學生的行為。

4.心理教育課程多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學生可以自由討論、角色扮演、自測自評。心理教育的教材圖文並茂、深入淺出,打動人心,深受學生喜愛。這些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心理教育形式對我國道德教育同樣具有借鑑價值。

(二)心理教育內容解讀

國外心理教育內容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心理衞生教育。國外中小學在招生時,會運用量表測評或運用觀察法考察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新生入學之後,更注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引導學生舒緩和分解心理壓力,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和進行自我調節。有條件的中小學還開設了校園心理健康中心,要求學生定期或不定期地與諮詢師或醫生交流,及時化解成長中的心理問題。

2.學校心理諮詢。美國中小學心理諮詢關注學生在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個人問題。學校為每個學生建立詳細的累積性檔案,其內容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智力、興趣、人格、嗜好,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狀況、經濟條件、社會實踐等諸多方面,可以分門別類地科學把握學生的心理髮展狀況。以上內容在我國部分地劃歸道德教育。

3.心理問題的診斷與評價。國外發達國家普遍重視採用心理測量方法,以個體或團體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技能、學習的能力傾向、人格和情緒發展、社會技能、學習環境和學校氣氛等。通過測評來指導學生在職業、健康、道德、人際交往、學習、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發展。顯然,其中相當部分在我國屬於道德教育的範疇。

4.心理行為異常的矯正。當今時代,很多國家都面臨着複雜文化和多元價值觀的衝擊,中小學生的心理異常行為也時有發生。例如,虐待、自殘、自殺、輟學、吸毒、早孕、暴力傾向等。國外中小學採用學校、家庭和社區合作的方式,對問題學生提供面對面的、直接的心理諮詢服務和社會技能訓練,指導學生形成合理的行為管理策略,學會妥善處理心理危機,如父母分居、離異、親人去世或自殺事件等。儘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免有所疏漏,但總體上對矯正學生的心理異常還是發揮了積極作用。

5.學習與生活指導。在學習上,歐美國家中小學非常重視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教導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發現規律、學會自己設計和研究。例如,美國的心理課程和其他課程一樣,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對教師和權威的觀點提出質疑,甚至會停下正常教學,組織全班討論某一學生提出的創新觀點。在生活上,一些學校分門別類地建立了學生生活指導委員會或小組,針對學生的升學、就業、心理諮詢、圖書借閲和查詢、課外學習、衞生保健、休閒、俱樂部等安排專門人員進行指導。這些具體而細緻的心理指導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有效保障。

另外,發達國家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有比較深厚的健康心理學理論研究作為學術支撐,而且這些研究還逐步由基礎理論型向實踐應用型過渡,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培訓和臨牀服務提供了科學依據。我國心理教育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歷史較短,研究也不夠充分和深入,因此,我國中小學心理教育在加強理論研究方面還需要下大氣力。

二、心理教育對道德教育的補益性思考

以上歸納的國外心理教育,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只是管窺之見,甚至是以偏概全。但毋庸置疑,國外中小學普遍重視心理教育,而且在很多方面用心理教育取代或彌補了道德教育的某些不足。在某種程度上説,國外心理教育的某些做法,對我國道德教育具有積極的思想啟示,心理教育對道德教育的補益作用值得深思。

(一)賦心育以道德教育功能

把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是國外心理教育對我國道德教育的重要啟示。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道德教育的優良傳統,把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豐富我國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而且能夠發掘中國古代心學的教育價值,推動道德教育落到實處,提升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學生個體的道德發展以心理髮展為基礎,二者共同體現在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等道德心理結構之中。賦予心理教育以道德教育的功能,可以把心理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基礎,把道德教育作為心理教育的指導原則,從而實現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有機融合。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着一系列心理衝突與抉擇,這些問題通常不是傳統德育所能解決的,而設計心理—道德教育課程,就可以藉助心理輔導、心理訓練等形式發展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而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成長。一方面,通過心理教育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心態,形成奮發向上、百折不撓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決定心理教育的發展方向,指導學生心理品質沿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但是,心理教育畢竟有別於道德教育,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我國當今時代,道德教育是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規範轉化為個體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在某種意義上説,我國的道德教育還帶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跡,是意識形態教育的政治要求。因此,道德教育就要從學生的思想道德現實出發,努力使學生形成對中國社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增強社會正義感和抵制不良誘因的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達到改善其道德行為的目的,這也是道德內化的過程。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克服成長中的心理障礙,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接納自己,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進而促進其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教育中的心理異常問題,道德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問題等難以在心理—道德教育模式中得到完全融通,因此,我們不能把心理問題統統歸之於道德問題,也不能將道德問題曲解為心理問題。

我國學者牛端、鄺學良調查了372名初中生和80名初中教師[4],結果發現,教師和學生一致認為學習指導、人際交往指導是初中生最需要幫助的內容;在情緒控制和升學擇業方面,二者觀點不完全一致。這項研究給我們的啟示是:學校在設計心理教育內容時,應充分調查分析學生心理需求,重點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人際交往技能、異性交往方法、樂觀態度養成、升學擇業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從幫助學生心理髮展的視角使學生切身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心理感召力。

(二)正能量促學生健康成長

20世紀90年代以來,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在美國興起,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教育和心理思潮。其創始人塞利格曼(M.E.P. Seligman)提出的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治療、積極教育等方面的理論觀點,不僅在歐美等西方國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對我國中小學積極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具有積極的啟發價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5]2002年9月,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應堅持以育人為本的原則,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學段中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字裏行間體現的就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在我國中小學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兒童青少年提供正能量,幫助他們學會從困境中擺脱出來,激發起他們的內在潛能和動機,喚醒他們沉睡的心靈,凝聚成一種奮發向上的精、氣、神,從而為其人生價值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做法是:

1.根據中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通過正能量的傳輸和啟蒙,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戰勝和超越當前的心理困境,重新確立心理旅程的航向。

2.傳授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幫助他們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形成積極的心理健康意識,尤其是掌握學習、人際關係、升學擇業、社會生活、適應和發展方面的基本心理學知識。積極心理教育的方式接地氣,看得見,摸得着,形式活潑多樣,為學生喜聞樂見。

3.運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這就要把知識教學和技能培養結合起來,把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結合起來,把對學習的情感態度與人生價值觀結合起來。只有當學生真正達到了視學習為生命價值追求時,其心理才真正駛向健康的航程。

(三)寓德育於各科教學之中

除心理教育外,國外中小學普遍強調在各科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而不是開設專門的德育課程。例如,英國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貫徹教育性原則,各科教學要充分體現公民素質教育的內容,因此教材編寫首先要體現這一原則。自然科學教學也要把人文社會科學的內容結合進來,把人道主義和國家意識形態的內容與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有機結合。在教學管理上,英國中小學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既要體現科學和真理觀念,又要體現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結合對教師本身言行舉止的管理與評估,提高教師身教重於言教的榜樣示範作用。在歐美國家,教師普遍表現出較高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準,有令人感佩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除了他們自身的道德素養之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規範化管理,逐漸將這種教育精神內化為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和自覺行動準則。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呈現出思想、文化、道德、價值等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徵,對原本脆弱的人類心理造成了強烈衝擊。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涉世不深的中小學生在心理上受衝擊尤甚。國外心理教育在形式、內容和方法上更接近中小學生心理現實,對我國道德教育頗有啟示價值。我國中小學可借鑑國外心理教育的有益方式,與道德教育形成互補,從而達到提高道德教育實效性,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05.

[2]中小學教師通識培訓教材編寫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研修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