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路徑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8.49K

摘要: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和深化,培養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上升到“人才強國”戰略高度,這將有利於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而培養高校學生人文素養則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此要引起重視。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探索,首先分析了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缺失現狀,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培養高校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夠對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參考。

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路徑的論文

關鍵詞:教育改革;高校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路徑

在我國高度重視“人才強國”戰略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新常態”下,對高等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越來越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導向和目標。“新教改”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已經上升到一定高度,對於高校來説,必須積極探索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路徑,着力提升學生的人文意識,強化學生的人文精神。當前絕大多數高校都對人文精神培養給予了一定的重視,但教育教學效果並不十分理想,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這就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着眼解決當前高校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探索人文素養培養路徑,最大限度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高校學生人文素養不高的表現

做好“新教改”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除了要高度重視學生知識教育之外,還必須高度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對真善美有追求,對人生有思考和探索,強化自身的終極關懷。儘管從當前高校教育來看,普遍都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給予高度重視,但當前高校學生的人文素養仍然不高,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引起高校重視,分析原因,探索路徑,着力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深入分析高校學生人文素養不高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校學生存在一定功利思想。當前一些高校學生由於受到社會不良傾向的影響,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思想,缺乏對自身的有效定位,不注重自身的改造和提升,做事比較飄浮。比如個別大學生存在着一定的拜金主義,“向錢看”的思想比較嚴重;再比如個別大學生缺乏“奉獻精神”,凡事都首先考慮自己,缺乏團隊精神以及利他精神,這些都表明當前一些學生不注重主觀世界的改造,需要引起重視。二是高校學生存在一定信仰危機。儘管總體上高校學生的信仰都比較正確,但仍然有個別大學生在這方面出了問題,特別是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不良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一些大學生由於缺乏政治鑑別力,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出現了信仰危機。比如個別大學生認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缺乏遠大理想信念,缺乏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認同,創業創新意識不強,履行社會責任意識淡化。三是高校學生存在一定道德滑坡。當前有一些高校學生自身素質相對較低,特別是對傳統美德缺乏認同感,缺乏對別人的理解和認同,不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因而首先底線屢被突破。比如當前一些高校學生不願意幫助別人、不願意認同別人的觀念,而且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應當出現的'問題,拖欠學費、騙取獎學金、偽造簡歷、抄襲論文考試作弊等行為屢見不鮮。

2培養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的路徑

培養高校學生的人文素養,既“新教改”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這就需要廣大高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一定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培養路徑,既要高度重視,又要改革創新,最大限度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多研究、多探討,尋求人文素養培養之路,特別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當有高校學生人文素養存在的諸多問題入手,探索人文素質培養新路徑。一是要整合培養資源。在“新教改”的大背景下,要想做好高校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對各方面的培養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強在原教育合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要以思政理論課程作為重要的依託,積極推動教育資源的拓展化和多元化,對各方面的資源進行挖掘和整合,使學生能夠接受更全面的人文教育。比如在新形勢下,國家提出創業創新“雙創”的要求,可以結合“雙創”開展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再比如可以將人文知識融入到專業教學內容當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這樣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由於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就需要在開展人文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確立“以人為本”思想,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要發揮大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學生參與到人文教育當中,比如可以多開展一些座談會,就人文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討論,大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形成廣泛共識,這樣有利於提升教育效果。再比如要高度重視大學生人文教育的“生活性”,要讓人文教育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比如可以開展一些“紅色旅遊”、“人文體驗”等活動,這樣能夠讓學生感情更豐富,進而自我提升人文素養。三是要創新培養模式。培養高校學生人文素養,必須在培養模式方進行創新,既要重視理論教學,又要重視實踐教學,同時也要推動教學方法創新。要改變傳統的説教式教學模式,開展形之有效的互動教學,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開展教育工作,比如可以充分發揮移動互動網的優勢,將人文素養培養融入到“互聯網+”戰略當中,實施“互聯網+人文教育”,強化網絡教學。再比如可以讓學生多開展一些社會調查活動,到社會上去學習和鍛鍊,瞭解社會現狀,堅定發展信心,提升人文素養。要高度重視“引導性”教育,不能以規制為主,而是要以引導為主,讓學生逐步接受人文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這一點至關重要,需要加強。四是要打造教育隊伍。做好“新教改”下的人文素養教育工作,必須有專業的教育隊伍,除了思政教師之外,還必須建立“多元化”的教育隊伍,這樣能夠更好地開展人文教育。這就需要高校除了要重視專業思政教師隊伍建設之外,對於班主任、科任教師等也要強調人文素養教育,使他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滲透人文教育內容,這樣能夠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推動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要建立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協同機制”,教師之間應當加強溝通,教研室之間也要經常討論,對於“新教改”下如何做好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廣泛發表意見,進而能夠形成更加科學的理論體系,推動人文教育落到實處。綜上所述,要想做好“新教改”下高校教育工作,堅持堅持全面教育的理念,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而且也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當前高校學生人文素養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與“新教改”的要求不相適應。這就需要從當前大學生人文素養不高的現狀入手,積極探索培養路徑,重點在於要整合培養資源、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培養模式、打造教育隊伍等諸多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找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方法和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康宇.教改語境下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路徑[J].語文建設,2015(17).

[2]林晶.高校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21).

[3]馬紅星.人文教育的困境與突圍路徑[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