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5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

教學內容:教材52—53頁例1,想想做做的 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同學掌握直接撥珠的不退位三位數減法的珠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會用口算和珠算互相檢驗。

2.繼續培養同學多種感官協調動作的能力。

3.培養同學遷移、類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在實際計算中,繼續讓同學體會珠算的直觀與便利,滲透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能直接撥珠的三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珠算方法。

教學難點

按要求各感官協同運作,正確進行珠算減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一個大算盤

學具:每名同學一個小算盤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複習撥珠方法和數位:

在算盤上撥上下面各數,再撥去。

335 123 212

要求同學先獨自邊説數邊撥珠,注意指法要正確,然後同桌互相檢查撥上、撥下各數時的指法和所撥的數是否正確。

2.複習珠算加法:

用珠算做下面各題。

51+23 212+136 210+608

要求同學先獨立珠算,寫出得數,然後指名在前邊大算盤上珠算這三道題,其餘同學判斷正誤。

教師提問:誰來説説你是怎麼做珠算加法的?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剛才我們練習了兩、三位數的不進位珠算加法,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三位數的不退位珠算減法。

板書課題:不退位減法(1)

(二)教學例1、

1.教學例1

(1)板書:例1 用珠算計算 335-123

(2)指名讀題

(3)板書:335-123

教師引導同學由珠算加法的計算方法進行類推,得出做珠算減法,也要在算盤上定好個位,撥上第一個數即被減數後,從高位減起。

板書:1.在算盤上定好個位;

2.撥上被減數後,從高位減起。

定好個位後,師生一起在算盤上撥上被減數335。提醒同學要邊説數邊撥珠。

引導同學考慮、回答:從335裏減去123時

從高位起,百位減百位、十位減十位、到個位減個位。123

的1百要從哪一位上的數減去?然後再減什麼?從哪一位上的數減去?

使同學明確:

要減去123,先要減去100,從百位上撥去1,然後從十位的3撥去2、最後從個位上的5撥去3。

同學試算。

指名到前面大算盤上演示,並板書得數。

教師提問:在從335裏減去123時,你注意了什麼?

使同學明確:

在計算時,要對準數位,從高位起依照數位順序依次減去減數各位上的數,要邊説數邊撥珠。

師生一起把335-123再完整地打一遍。

3、用差加減數的方法進行驗算

212+123=

2.反饋練習:想想做做的第一題。

(1)同學試算,教師巡視,和時糾正同學出現的錯誤。

(2)提示同學,在以後的練習中,可以利用口算和珠算互相檢驗。

(3)提示同學用珠算得出三數的差後,可用所得的差加上減數,看是否得被減數,用珠算加法來檢驗珠算減法。

用差加減數的方法進行驗算

3.珠算加減法的比較。

教師引導同學把本節課學習的珠算減法與上節課學習的珠算加法進行比較,考慮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同學總結出,珠算加法和珠算減法都要在算盤上定好個位;撥上第一個數後,從高位算起;計算時,對準數位,邊説數邊撥珠。所不同的,加法是在第一個數上加上第二個數,減法是在第一個數上減去第二個數。

三、鞏固發展

1.想想做做的3、4題。

教師讀數,大家在算盤上撥數,再寫出來。教師巡視、判閲。

2.珠算加、減混合練習。

用珠算做下面各題,能口算的用口算檢驗,不能口算的用珠算檢驗。

945-424

8/9-805

79+7-53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珠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減法,誰來説説做珠算減法應注意哪些問題?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2

冊數:二年級下冊

教師姓名:

任教班級:

二年級數學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複習等。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瞭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3

【教學內容】

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

2.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3.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4.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發現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結合生活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於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並瞭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1.看木偶戲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3頁遊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麼?

2.出示遊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麼信息?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繫。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麼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説一説,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美麗的植物園中,綜合複習前一段時間所學的知識。

2、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解決植物園的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在美麗植物園中滲透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綜合複習前段時間所學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美麗植物園中滲透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難點:

學生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具:多媒體、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出去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美麗的植物園去看看。

師板書課題:美麗的植物園

今天我們就在美麗的植物園中感受數學的奧祕。

二、植物園導遊圖

1、觀察導遊圖

我們要去植物園要先規劃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植物園導遊圖,來設計旅遊路線。

師投影出植物園導遊圖

A、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B、在班內反饋。找學生到講台前來邊指邊説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2、解決問題

A、解決第1小題從盆景園到樹林有幾條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讓學生先思考第1問,學生獨立找出答案後在班內反饋,找學生到講台前邊指路線邊回答。

解決第2問時,首先讓學生明白至少要走多少米是什麼意思,也就是求最短的距離是多少米?

學生明白後獨立思考,然後在班內反饋,重點讓學生闡明理由。

B、結決第2、3問題

從牡丹園到樹林有幾條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從月季園到菊花園有幾條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後,同位交流答案,要求説明理由,並相互判斷。

在班內找學生反饋答案。

找學生到講台前邊指路線邊回答。全體師生共同判斷。

三、科技館

1、觀察情景圖

師投影出科技館情景圖後,讓學生説出這是什麼地方-科技館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和問題。

2、解決問題

A、求最大模型的高度

a、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獨立思考如何判斷模型的高度。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答案。如果學生判斷有困難,引導學生可以根據笑笑的身高來估計模型的高度。

b、班內反饋答案。重點讓學生説出自己是如何估計出來的。

模型大約高2米,因為模型的高度大約是笑笑身高2倍還少一些,所以是2米。

B、找出模型中的角

讓學生獨立在圖中找角。如果學生有困難,引導學生愛淘氣指的那個模型中去尋找。

班內反饋時,讓學生指出自己找到的角,並判斷出是什麼角。全體師生共同判斷。

四、植物種類統計表

1、觀察情景圖,找出數學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後在班內反饋,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各展區的植物種類:

展區 牡丹園 菊花園 桃花園 月季園 樹林

225 22 45 513408

2、解決課本第1小題

學生仔細觀察統計表找出哪個展區展示的植物種類最多?哪個展區展示的植物種類最少?相差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後在班內反饋答案,師生共同判斷。

3、解決第2小題牡丹園、菊花園、桃花園共有多少種植物?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計算完成然後在班內反饋答案。

4、自主提問並解決問題。

同位兩人合作完成。要求一人提問,另一人解決,然後交換。

班內反饋時要求同位兩人共同彙報。

五、拓寬學生知識面

展示各種生物圖片。讓學生閲讀課本86頁你知道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閲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班內彙報總結:

1、説説今天有什麼收穫?

2、評價今天自己的表現如何?

七、作業佈置:

做一張練習卷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學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説一説)。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説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裏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説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範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裏,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佈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説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説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説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説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裏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麼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遊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彙報填寫等)並説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裏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6

班級基本情況:

這四個班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蘇教版數學學習後,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大部分學生數學計算速度較快,正確率高,上課能集中注意力,積極舉手發言,作業書寫很工整,學習風氣濃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難度較深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們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到體驗思維的`樂趣、體驗成功所獲得的樂趣中去。但四個班都有小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課堂上管不住自己,幾個同學不願動筆做題。如(2)班的何偉、徐微微、劉薛玉等,(4)班的周李賢、馬少南、李佳等,這期的教育重點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幾個學生:如(2)班的李琉揚、王喜龍、卞有龍(4)班的周國慶、張韻偉、唐帥帥等在學習上障礙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務,計算的速度與正確率都不高,課堂作業也難以完成,需要老師多對他們加以輔導與關心,鼓勵他們加強學習的信心,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因材施教,讓這部分學生想學、願學、樂學,在本期容入到班級的學習氛圍中。蘇教版教材的編排體系有一定的難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樂學、好學的孩子通過兩年的學習更加優秀。進入二年二期後,有一部分如楊一鳴、林偉龍、姜欣沂、張蕭燦、顧慧鵬等學生可嘗試進行奧數訓練,讓優者更優。由於存在着年齡的差異,存在學習環境的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徵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老師應盡最大的努力來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與進步。

教材分析(含重、難點)

一、教學內容

(一)數與代數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有餘數的除法1000以內數的認識筆算加法、加法的估算與驗算,連加;筆算減法,減法的估算與驗算;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不超過100)及相應的減法;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以及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解決問題方面:?與有餘數除法有關的實際問題倍的認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用乘法和加(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

(二)空間與圖形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認識,比較簡單的路線圖角的初步認識,直角、鋭角與鈍角分米和毫米,簡單的度量,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簡單的長度測量。解決問題方面:?應用方位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根據有關方位的描述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或設計簡單的路線圖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單位和適宜的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三)統計與概率部分。知識與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標準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根據統計結果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和預測。解決問題方面:?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適宜的角度、採用適當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併合理地解決問題。實踐活動測定方向(用東、南、西、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詞語描敍現實生活中物體間的位置關係)你能跳多遠(通過實驗和簡單的數據整理、分析,感受數據所藴含的信息,體會數據的價值)。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7

後,獨立完成。

3.第3題:豎式計算。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複習。

複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複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分能力;

3.

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瞭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

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並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生向上的動力;

3.

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

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節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脱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於小朋友來説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麼好方法來把這麼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的效果。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0

教學目標

1.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 知道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

3. 進一步發展同學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4. 培養同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課件,紙尺,直尺,捲尺,一分硬幣。

公開課教案JIAOXUE SHEJI數學三年級培訓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了!你現在有多高,知道嗎?

生1:我1米32釐米。

生2:我1米37釐米。

……

師:請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約有1米30釐米吧!

生2:××高1米35釐米。

……

答:答案不統一,要想準確地知道他的身高怎麼辦呢?

生:量一量。

師:誰能幫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捲尺丈量,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丈量結果。)

板書:1米39釐米

師:剛才誰估測的比較接近1米39釐米?

師:這裏面有咱們學的幾個長度單位?

生:兩個,米和釐米。

師:那麼1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米長的紙條)

1釐米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釐米長的紙條)

師: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1米等於100釐米。

[評析:本節課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節課,教師由談話引入,圍繞着同學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親切、自然,切合實際,同學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到學習中來,不只為這節課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同時,又巧妙地進行了舊知的複習,為後邊的新知研討打好了知識基礎。]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投影片、小黑板,計數器。

教學過程:

課件導入。

課外小組的同學非常喜歡讀書,他們經常在午飯後到小小圖書館裏汲取新鮮的養分,看,它們正聚精會神地學知識呢!

對話平台

玩中學

1.看一看。

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

(1)你們知道小小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嗎?(出示統計表。)誰能説説,從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2)根據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

先獨立思考,再與小夥伴們説一説。

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並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1)解決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

①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指名彙報,教師板書236-118=

③看算式,試着估算出得數的範圍。

④指名説説估算的過程。

⑤進行計算。236-118怎樣計算呢?

請同學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⑥以小組為單位在班內彙報、交流。

(2)提一提。

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求兩種書的差 的問題。

①根據藏書情況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數學問題嗎?

②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③讓學生嘗試利用已有的知識解答出來。

④指名彙報的數,並説出計算過程。

3.試一試。

探索減法驗算的方法。

(1)出示前兩幅圖,説出圖意。

(2)結合實際討論:找回32元對不對?

(3)總結減法驗算的兩種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頁的試一試,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4.議一議。

探索筆算減法中連續退位的算理。

(1)討論300-97怎麼算呢?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 最簡便。?

(2)各小組間交流、彙報。

要求學生彙報時説出計算過程。

(3)強調:筆算減法時,尤其是計算被減數末尾連續有幾個0的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十位是0,要從不為0的數位上退位,0退1後看作9減。

(4)看黑板,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再來説一説。

5.想一想。

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筆算減法的法則。

(1)自己結合學過的百以內數的比算減法法則,試着總結出萬以內數的筆算減法法則。

(2)在小組內交流,完善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

(3)班內彙報:在用豎式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麼?

(4)在下面記一記。

(5)運用筆算法則和應注意的問題獨立完成第58頁的試一試中的題目,並互相交流計算方法。

6.議一議。

討論加法算式驗算方法。

(1)出示747+87=?獨立計算出來。

(2)可以用什麼方法驗算呢?與同伴互相交流。

(3)彙報驗算方法。

學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1題。

2.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2題。

(1)通過動物卡片遊戲,練習三位數的減法。

(2)還利用這四個動物卡片,練習列出三位數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3題。

先讓學生判斷這三道題的對錯,然後再指出錯在哪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錯誤,並改正過來。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頁例4,做一做,練習三1、2、題。

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後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説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並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學情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驗。為此,教學時要藉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瞭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

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方法:

遊戲參與法,動手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後彙報分的結果。

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裏,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於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

教師一邊説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⑥讓學生自己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説一説。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於5)

請一個同學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課學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練習三的第1、2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採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遊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全課總結

五、佈置作業:

課本15頁的第3題,先擺一擺。

板書設計:

除法

12÷4=3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於3。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通過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到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聯繫,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激發探索規律的慾望,培養探索發現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中體驗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律的。

【教學準備】

1.課件、題卡。

2.課前準備:各小組用幾種顏色的花設計一個佈置花台的方案,可選一種或幾種顏色,讓學生自由發揮。

3.回家收集爸爸或媽媽的年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五一”節快到了,為了增添節日的喜慶,小朋友設計了佈置花台的方案,現在就請各小組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朋友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小朋友的設計都挺棒,我們看得出來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規律。確實,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嗎?(板書:探索規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構

1.教學例1

教師:小朋友喜歡旅行嗎?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媽媽去旅遊,從重慶出發,去大約300千米遠的成都。

多媒體出示地圖,動畫演示出行的過程。

再在電腦上出示:

重慶到成都大約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師: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樣填?

將教科書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讓學生完成書上第66頁例1填表,可獨立填,也可討論合作填。

學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並談一談自己的填法。

教師:根據自己填寫的已行路程,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自由彙報自己的發現。

學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學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學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師:説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斷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斷減少。

2.教學例2

教師: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笑話

小明今年8歲,小華今年9歲。小華對小明説:“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氣地説:“有什麼了不起。我明年滿9歲,就和你一樣大,後年就比你大了。”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他們説的實際上是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探索年齡的規律。請小朋友將收集到的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年齡填在題卡上。今年5年後10年後()年後父(母)(歲)學生(歲)相差(歲)

(1)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表格怎樣填,説説這樣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結果。

(2)觀察所填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三、練習應用

(1)剛才大家探索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對手指的遊戲。教科書第67頁課堂活動第1題。

(2)教科書第68頁課堂活動第2題。

(3)●○●●○●●●○●●●●()將圖填充完整後,串好可以送給最喜歡的、最要好的朋友。(藴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數學接龍遊戲。

可以小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個人説一個數2,後邊的人接着説比前一個多3的數。

也可以由大數遞減為較小數。

四、小結

小朋友玩得開心嗎?“五一”長假小朋友會過得非常快樂。老師知道,今年5月1日是勞動節,明年5月1日小朋友會過什麼節呢?小朋友,像這樣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認真觀察、思考,就能發現更多的規律。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教學重點:

體驗統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法:

探究性實踐作業。根據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並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

出示統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計,你準備怎麼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彙報等。並説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據”。(強調數據的準確性。)

3、從你的統計中,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調查結果,説説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裏有車?(家裏有車的同學舉手,瞭解學生家裏有車的情況。)

這麼多同學家裏有車,隨着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本文來源於教案頻道/]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計一個路口10分鐘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根據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麪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分工,分發記錄單。

學生填寫,彙報,教師展示。

種類


麪包車


大巴車


小轎車


摩托車


輛數


6


8


33


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鐘內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麪包車最少。)

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説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出示統計表,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

回答問題(1)和(2)。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麼建議?

三、鞏固遷移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1、出示條形統計圖。

讀懂統計圖。

圖中1格代表( )份。

説説每天的銷售情況。

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還能發現什麼?你能提出什麼建議?(學生自由發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據應該怎麼表示?

小組討論,互相説説。

指名回答説出數據。

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課堂小結

你覺得本節課有哪些收穫?感覺自己表現得怎麼樣?

板書設計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5

第一課時:除法(一)認識豎式

教學內容:課本第2頁~第3頁 分蘋果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投影儀,學生準備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着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説明:

橫式:20÷5=4

豎式: 4

5丿 2 0

2 0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 商:4表示分4盤。

除數 5丿2 0 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