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89W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12~14頁內容。

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和實際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並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歷“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準備:學具準備:分組準備各種食品、每人一張卡紙、圓片(18個)、作業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桔子等貼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聯歡會情境,讓學生感受平均分

1、讓學生感受什麼叫平均分。

(1)師:就要過年了,今天我們來開個聯歡會。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給你們組準備了什麼食品?(餅乾、巧克力、糖果……)我們想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你們能幫我把這些食品分成四份嗎?

(2)讓學生分組分一分食品。

(3)讓學生説一説你們組是怎麼分的?(讓學生分組彙報結果。)

(4)師:象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2、(1)(出示多媒體課件)剛才老師和一組同學一起“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個蘋果。”

(2)讓生把分蘋果的過程讀一讀。

(3)讓學生用這句話把本組分食品的過程説一説。

3、鞏固練習:判斷哪種分礦泉水的方法對。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動中學習書中例2

(1)師:我們已經知道什麼叫平均分,那麼怎麼才能平均分呢?

請同學們分組把15個桔子平均分到5個盤子裏,可以怎麼分呢?

(2)分完後請學生分組説説自己是怎樣分的,並上黑板演示。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説説自己組分食品的過程。

2、拔河比賽:師請8位學生,平均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比賽中適當穿插德育滲透,如集體主義教育等。

3、給獲勝選手發獎品:12支鉛筆平均發給4個同學,每人幾支?

請學生用/代替鉛筆在作業紙上畫一畫,再集體核對。

4、集體遊戲:我們班有40位同學分8組做遊戲,平均每組幾人?

讓學生按分好的組在歌曲聲中向自己的同伴説新年好。

三、迎新年隊列展示活動

(1)讓學生觀看以往隊列展示活動的照片。

(2)請同學們幫我們班設計出一個隊形來參加這個活動。

要求:每班18名學生參加,每行人數相等。

(3)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之後在卡紙上用18個小圓片貼出來。

(4)師選擇幾張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後讓全班同學都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出來。

四、小結: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板二年級下冊第122頁第13、14題,練習二十四第11~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複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參與複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數學。

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以及課件準備:

情境圖、自測題卡、小黑板等。

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境、引導發現、啟發談話、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練習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複習。

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公園裏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歡玩什麼?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車的情境圖)

看!他們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玩碰碰車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幾次?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後彙報。

太棒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和複習。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玩滑梯這一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對解決問題的複習中來。)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一)自主整理,實施創造

昨天老師佈置同學們回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與複習,現在給大家一些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相互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二)交流矯正,優化再建

哪個小組先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整理的結果?

小組長1: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2: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3:……

展示各小組整理的結果,全班同學欣賞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1)要認真看題,收集信息。

(2)分析問題,確定運算步驟。

(3)根據數量關係,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

(4)檢查,寫答。

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這麼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我們對本冊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有了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我們就針對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重點複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回憶、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既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又培養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體驗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學習樂趣。學生在整理中讓舊知識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一)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1.總複習第13題

引導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圖畫,並説出從圖畫中你獲得哪些信息和問題?

讓學生根據從題目中瞭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獨立列算式解答出來。

2.總複習第14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錢,怎樣求呢?使學生明確解決這個問題的步驟。再讓學生列算式解答出來。

(二)拓展延伸,整體深化

1.練習二十四第11題。

先跟據圖畫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學生明確:一位客人一個碗、兩根筷子。

再讓學生根據碗和筷子的數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8個碗可以給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給7(14÷2=7)位客人。

所以這些碗筷只能給7位客人。

2.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先讓學生根據畫面上兩位同學的對話,掌握信息。

再引導學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學一組,可以分幾組?要先知道什麼?怎樣解決呢?

組織學生獨立列算式解答,並在小組中交流。

3.練習二十四第13題。

怎樣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

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通過比較三種襪子每一雙的價錢,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再讓學生算一算,比一比。

(設計意圖:為了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動腦思考的的機會。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來的知識,才能挖掘新的知識。培養了學生初步歸納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一)自主檢測

出示檢測題,學生獨立完成。

自測題

1.鉛筆3角錢一支,要買3支,給售貨員1元錢,應找回多少錢?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體育課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幾人?

3.從家裏到學校需要8分鐘,每天上學共要走多少分鐘?

4.一本故事書有98頁,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頁,她還剩多少頁沒看?

5.一個毽子3元,一根跳繩5元。

(1)小青買4個毽子和1根跳繩,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錢,你準備怎樣買呢?應找回你多少錢?

6.冰激凌零售價每個7元,批發每箱6個,共30元。算一算按箱買每個比零售價便宜多少錢?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二)評價完善

1、通過這節課的複習,你又有什麼收穫?對自己、小組的表現哪些地方最滿意?

2、教師評價總結。

今天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表現得很出色,大家不僅學會很多了知識,還願意和同學們在一起分享所學到的知識,老師真高興呀!通過你們的發言,我知道你們有又學到了很多的,希望你們能靈活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檢測,給學生一個準確的評價,讓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正確的評價他人,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複習解決問題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錢。

教後反思:

通過複習,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對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些學生無處下手,比如126頁的11題,學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給幾個人?課本上這幾道題不全面,課下還需要補充。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3

教學內容: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遊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麼?

2、投影出示遊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從這個畫面中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進行彙報)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學生能夠根據數學信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並通過小組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在將兩個分式寫成一個綜合算式時,不能掌握的很好。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4

(一)概述

【研究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課時安排】本單元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其中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二)《克和千克》課程規劃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二(下)年級將“克”和“千克”兩個內容集中學習。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是後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質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呈現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在超市購物,引出質量單位,説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材還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從市場買回的蘋果、雞蛋和魚的質量”,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着教材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他們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教材採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藉助一個2分硬幣和一袋1千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讓學生説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體,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説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再如,讓學生稱從家裏帶來的各種物品。讓他們在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後,實際練習讀取盤秤、彈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驗並鞏固重量觀念。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後,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教材提供的這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着重幫助學生建立克與千克的重量觀念。

【學情分析】

(一)學生基礎:

1、生活經驗:克和千克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模糊的、直觀的、片面的。

2、技能基礎:學生所必須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二年級學生都有點基礎了,但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培養。

(二)學習動力源:

1、目的:學生通過預習可以明確本課知識學習目標,但通過此課要達到的能力目標還不甚理解,教學中,教師應有意滲透能力培養。

2、興趣:通過課堂內外的學習,讓學生參與調查、討論、操作、比較、遊戲等活動來學習知識,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可以發展學生能力,使學生興趣很濃。

(三)習慣和能力培養:

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是很重要的。二年級學生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初級水平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是老師應該面對的實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

【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稱一稱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重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難點】

認識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質量的觀念。

【課時安排】

本單元安排2課時課堂教學+課外克和千克體驗活動,其中課堂教學分新授課和練習課。

【教學策略】

教學重難點突破的關鍵:

利用主體實踐體驗活動,採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數一數、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眼、耳、腦等多種感觀,讓學生全方位反覆感知質量單位。

新課教學之後,學校開展“克和千克體驗活動”,直觀、立體式的把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讓數學再回歸生活,這種濃濃的數學味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法、學法設計:

教育家説:“學習數學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通過體驗活動,自己去感覺發現,比知識灌輸更重要。所以“不要立即吐露你的全部祕密,讓學生在你説出來之前先去猜,儘量讓他們自己找出來。”因此,活動體驗教學法為主,知識灌輸為輔,寓教於樂,進行教學。這樣才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運用“體驗—交流—再體驗—類比—鞏固—應用”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練技能、發思維、長能力、展特長,達到知識能力雙豐收。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認識秒,知道1分=60秒,體驗1秒的長短,探索分與秒的關係。培養學生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懂得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知道1分=60秒,體驗1秒的長短,探索分與秒的關係。

教學準備:

電腦、鐘錶

教與學活動過程:

一、複習:

1、鐘面上有_____個大格,_____個小格。

2、時針走一個大格是_____時。

3、分針走一個小格是_____分,走一個大格是_____分。

4、時針走1個大格,分針正好走_____圈,是_____分。

5、1時=_____分。

二、創設情景進行導課。

新千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仔細看圖,還差幾秒?今天我們來認識秒。

三、學習新課

1、觀察圖畫。

讓學生説説,通過圖畫都知道了些什麼。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圖畫提問。

2、認識秒。(出示鐘錶面)

1秒有多長?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小組活動,掌握情況。

(3)班級集體交流

問聲“你好”的時間大約時1秒;我跑5米的時間時1秒;鬧鐘嘀噠一聲的時間是1秒

3、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多少?學生獨立思考,然後交流。(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樣長)

1分=60秒

進行實踐操作。教師演示,學生來回答大約幾秒。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題。

學生自己體會10秒能做那些事情。然後交流。

第2題。學生仔細看鐘表説説差幾秒到幾時

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後再填空。

第4題。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時、分、秒一一的理解自己填寫,交流時説明自己的理由。

第5題。學生自己閲讀找出其中的幾條信息。説説自己的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數學知識?你能指着鐘錶説給爸爸媽媽聽嗎?

作業設計:

結合實際説説自己的作息時間

板書設計:

認識秒

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

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樣長

1時=60分

課後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藉助分物活動,回顧並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瞭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教具:

課件。

學生學具: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小組彙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麼?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後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説一説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説一説。

7、試一試: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師強調書寫豎式的順序,完成第2頁填一填,説一説

182= 639=

三、學中做

1、元宵節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過節,他們分別帶來了很多好東西,我們去幫他們分一分吧。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説一説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裏最大能填幾?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 648= 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 書 設 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後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不足:這節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7

的學習興趣。

本教案注重設計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習題的選取上,不僅選取的內容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還大力提倡解題方法的多樣化,給學生留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在習題的呈現上,大膽選取生活化的內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題目變得鮮活、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復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複習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留有充分發揮的空間。在學生獨立複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在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複習效率。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本節課我們複習克和千克以及推理的知識。(板書課題: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

⊙探究疑難,梳理知識

1.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用適當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八單元和第九單元的內容,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表示出這兩個單元的知識結構。

2.教師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並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和學習。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結合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回憶這兩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克和千克

推理

5.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麼疑問?學生交流知識經驗。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整理的方法,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理,並將整理的結果製成圖表。通過學生的交流、彙報,梳理重點、難點,在解讀製作的知識結構圖後進行對照,讓學生的知識脈絡更清晰、明瞭。

⊙複習重點,強化提高

1.複習常用的質量單位。

(1)課件出示問題。

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哪些?怎樣區分這兩個單位?

(2)集體交流。

預設

生1: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克和千克。

生2: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

(3)舉例説明: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千克?

預設

生:一塊口香糖的質量約是1克,兩袋鹽的質量約是1千克。

2.複習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1)課件出示問題。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2)指名彙報。

1千克=(1000)克

3000克=(3)千克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換算方法: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3.複習常見的測量工具。

(1)引導學生回憶常見的質量測量工具有哪些。(天平、盤秤、彈簧秤、體重秤等)

(2)進一步質疑:如何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3)學生小組探究,集體交流。

預設

生: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天平用“克”作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用盤秤和彈簧秤,稱體重用體重秤,它們都用“千克”作單位。

4.複習秤的使用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7頁7題,引導學生交流秤的使用方法。

(2)學生交流,反饋:指針指着幾,就表示所稱物品有多重。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複習單位的選擇。

(1)課件出示問題。

在( )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梨重150( );

一個西瓜重6( );

一個雞蛋重50( );

一隻公雞重2( );

一個漢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2)學生小組交流如何填寫正確的質量單位。

(3)明確方法:先明確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然後以它們為標準進行填空。

(4)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集體訂正。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9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收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內容:教材第2頁的例1和練習一的第1、2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斷的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2、認識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學會與他人合作,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學會收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開始了,學校要給同學們定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出示例1中的四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呢?

生:選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

師:怎麼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學們中去調查一下。 生:全校學生有那麼多,怎樣調查呢?

生:我覺得可以先在班裏進行調查。

生:還可以現在組內進行調查。

師:你們真聰明,你們剛才説的調查,其實也就是進行統計。揭示課題:統計。要統計出喜歡每種顏色的學生人數,首先要進行數據的收集過程。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調查喜歡每種顏色的學生人數。

二、親歷統計過程,體會收集數據的形式和過程。

1、收集數據。

師:在這四種顏色中,你最喜歡哪種顏色?為什麼?

師:要想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同學最多?我們應該怎樣調查呢? 生:自由發言。

師:我們可以採用舉手、起立、畫“√”、“○”作記號等很多方式來收集數據。但是這些方式中舉手既快速又簡捷。

2

下面我們就用舉手的方式來進行調查。請聽規則:每個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每當老師説出一種顏色時,喜歡這種顏色的同學就舉手,好嗎?一個人能選兩種顏色或不選嗎?

生:不能。 師:為什麼?

生:如果選一種以上就重複了,而不選又遺漏了。

師:是呀,收集數據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無論採用哪種方式調查,都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也就是説你只能選擇一次。那好,現在我們開始舉手調查。

2、 整理數據。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通過舉手這種方式選出了自己喜歡的顏色了,老師也知道了,但是負責定製校服的領導還不知道,那該怎麼辦呢?

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真會想辦法。那我們現在再舉一次手,在這張表中【出示統計表】

統計出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好嗎?

3

師:喜歡紅色的請舉手,請一個學生數出人數,老師記錄在統計表中。其餘三種顏色採用同樣的方式進行統計。

3、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將統計後的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這種表格就是簡單的統計表。仔細觀察統計表。

師:你看懂什麼? 生:

4、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

師:是的,這張統計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歡的每種顏色的人數。

統計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種數據的多少,同學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分析和解決一些問題。下面大家就請你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解決下面的問題。

(1)全班共有( )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應該把喜歡這四種顏色的人數全部合起來,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師:你真聰明,誰能解決第二個問題? (2)喜歡( )色的人數最多。

4

生:比較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19>9>8>6,通過對比得出:喜歡藍色的人數最多。 師: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決最後這個問題嗎?

(3)如果這個班定做校服,選擇( )色合適。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生:因為全班喜歡藍色的人數最多,所以如果這個班定做校服,選擇藍色合適。

生:但是全校選擇這種顏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適,因為全校學生不一定喜歡藍色的最多,應該再調查其他班級同學喜歡什麼顏色的人數最多,最後比較全校學生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從而確定全校學生做哪種顏色的校服。

師:你們真的很厲害,會幫助領導分析並解決問題,相信學校的領導一定會採納你們的意見。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下面老師請你們用剛才學到的知識解決數學書第4頁練習一的相關問題,你們敢挑戰嗎?

1、完成練習一的第1小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課本P63頁第1題及練習十四的第1、2、4、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學過的數學問題,並能夠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交流中養成傾聽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人進行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溝通乘、除法的聯繫,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每人一張空白紙,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知識,誰能説一下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和任務。)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教學第63頁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你看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同桌互相説一説題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規律地排一下,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師:(1)發下一張空白的表格紙

(2)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3)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數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4)歸納整理:一是把除數相同的算式歸類。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歸類(對於其他的方式也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利用乘法口訣的排列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學生做第64頁的第1題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後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要求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同時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遊戲形式做第6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看清加、減、乘、除的運算符號

使學生初步形成百以內四則運算的口算技能

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第4、6題,完成後找學生起來回答他是怎樣做的。

做第65頁中第5題

先讓學生看懂圖意

再讓同桌兩人為一組進行對口令活動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理解“倍”的意義。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錶內除法計算的理解與熟練。)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給下面這些算式排排隊嗎?

7÷721÷345÷972÷936÷4

()>()>()>()>()

3、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整理和複習(一)

除數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後反思:

本節課的複習中,在引導學生複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數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同時,通過運算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得更牢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

(二)利於學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學生自己領悟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徵,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下面各是什麼角?

説出什麼叫直角、鋭角、鈍角?

組成角的兩條邊是什麼線?

2、家在本子上畫出直角(用三角板)、鋭角、鈍角各一個。

小結:我們已經學習了線段和角,如果把角的兩條邊改為線段,把角的兩個端點連起來會出現什麼圖形?(三角形)

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和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1)我們已學過三角形,你能舉例説出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嗎?(紅領巾等)

(2)利於學具,動手做三角形,小組內比一比有什麼不同?

(3)結合複習題,思考討論:

①三角形是幾條線段圍成的?

②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4)鞏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句話對不對?為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強調,看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要從兩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條線段,二是要看是否圍成的封閉圖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徵。

剛才大家找出這麼多三角形,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進一步觀察一下,這些三角形有沒有共同的地方?

啟發學生明確:它們都是三條線段圍成的,它們都有三個角,都有三個頂點。

再引導學生概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3、教學三角形的特性。

我們學習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車的車架、房樑架等。為什麼要用三角形的呢?我們來做一次實驗。

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木框,讓同學們拉一拉。

先拉五邊形木框。(變形)

再拉四邊形木框。(變形)

後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三角形不變)。

提問:通過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動手實踐,老師引導學生明確: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固定不變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就是三角形的特徵。

你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嗎?(椅子腿鬆動了,可以固定一個三角形鐵架)

(三)鞏固反饋

1、説説三角形的意義、特徵。

2、三角形有什麼特性?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能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以智慧爺爺送禮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認識鋭角和鈍角以及他們的判斷方法,然後通過做角、找角、分角、畫角、拼角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每組一盒畫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智慧爺爺託老師帶給大家一件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現在就在你們桌上的盒子裏,趕快打開來看一看。不過在看之前智慧爺爺還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看過之後各組要把盒子裏的東西按一定的標準分一分,行嗎?好,開始行動。

1.各小組倒出來後發現是相同的卡片上畫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後以組試分。

2.小組派代表彙報分的結果。(一般會分成兩類:直角和其他的角)

3.這些是直角,那麼,那些是什麼角,又有什麼特點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皇宮,來研究有關角的問題。

二、認識鋭角和鈍角

1.引導學生用剛才分出的第二類角與直角比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點?

2.小組合作比較大小,然後交流比較方法和結果。

3.根據比較結果再次對盒子中的角進行分類,並且展示分的結果。

4.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結果給出各種角的名稱(即鋭角與鈍角)以及判斷標準。

5.鼓勵學生説説教室裏或生活中哪裏還有鋭角或鈍角。

三、組織活動,鞏固認角

1.做角: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活動方式做出不同的角鞏固對三種角的認識。(如:採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動角的方式進行練習。)

2.找角: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並分類放入相應的房子裏。

師:直角、鋭角、鈍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於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來休息,同學們,你願意幫他們嗎?

(多媒體課件出示事物圖P39 1題圖以及標有三種角的三所房子。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然後利用動態效果從實物中抽取出學生説的角,分類把角送回家。)

四、畫角

1.大家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這些角為了感謝大家想為自己畫一些像送給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畫像呢?能試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畫像畫出來嗎?

2.學生獨立嘗試畫出自己喜歡的角,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是哪一類角。

3.展示自己畫的角並交流畫角的方法。(教師對學生想出的多種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五、拓展活動

同學們在研究角的過程中,三角板幫了我們的大忙,為了感謝三角板,我們來一起陪它做個遊戲,輕鬆一下,好嗎?

1.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做拼擺圖形的遊戲。

2.各組交流拼出的是什麼圖形,在此圖形中有幾個角,分別是什麼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組成?

六、總結。

第二課時平移和旋轉(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具的準備:錄像、P133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村正在為咱們學校修建一所新校園,你高興嗎?想不想去看看?播放錄像:工地上工人們正在乘着升降機在上樓,樓房裏有幾位工人正在安裝推拉窗,並不時的推一推、拉一拉。

二、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1.引導學生説説片中的工人在幹什麼?升降機和推拉窗分別是怎樣運動的?

2.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現象就是平移現象。

3.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判斷平移現象的標準,並在全班交流,教師要及時點撥。

4.引導學生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現象?

三、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

1.組織學生做遊戲:小組合作利用P133的學具“拉一拉”開展遊戲,體會平移現象,同時,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案?

2.引導交流,對找出多種搭配方案的小組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四、利用方格紙鞏固認識

動態課件呈現:方格紙上的小船行使圖。

1.引導學生説説小船是在平移嗎?為什麼?

2.引導學生感知平移的方向與距離所表示的含義:

(1)小組討論:小船正在向哪邊平移?(右邊)移了幾格?(八格)

(2)各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然後教師利用動態課件慢速展示平移過程,學生一起跟着數小格,真切的體會平移的距離。

3.設疑,對學生初步滲透兩次平移的思想。

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將會在什麼位置?(小組討論,然後派代表交流,最後動態演示驗證);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組再次討論交流。)

五、擴展活動

課件出示P44 4題圖,配上淡色方格。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哪些小魚平移後可以與紅色小魚重合?

2.交流討論結果,並説説白色小魚怎樣平移後,可以到達紅色小魚的位置?

3.獨立給可以經平移後重合的白色小魚塗上紅色。

4.引導觀察這些紅色小魚有什麼共同特點?

六、總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13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教科書下冊第五單元P47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二第一題

二、教學目標

1、 藉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知道什麼是綜合算式。

2、 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按照運算順序進行脱式計算。

3、 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和運用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掌握脱式計算的書寫過程。

四、教學難點:正確進行脱式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主題圖

五、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快速的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連加連減是什麼樣子的,怎麼進行連加連減的計算。

學生思考。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看誰能又快又好的説出這些題的運算順序和運算結果。起來回答的同學先念題目,再説運算順序,最後説出這個題的結果。

(學生回答時,教師提示先算······再算······)藉助問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請看到屏幕,圖上畫的是在什麼地方,都有誰,在幹什麼?

學生觀察以後回答。

教師出示題目:圖書閲覽室裏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閲覽室下午有多少人?

師: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下題目,讀得過程中,請大家找出條件和問題?

學生讀。

師:同學們,你找到的第一個條件是?第二個條件是?第三個條件是?問題是?

師:要求閲覽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出什麼?(中午有多少人。)

師:所以,中午有多少人該怎麼求?(53-24=29(人))

師:然後用中午的29人加上上去又來了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的人數,列式是?

29+34=63(人)

師:還可以怎麼列式?

生:53-24+38=63(人)

師:同學們,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同學們,你能説説這樣的綜合算式你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嗎?

學生説。

師:同學們,你們説的都對。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運算時,要按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實際上,為了便於看出運算順序,我們在計算的時候可以寫出每次運算的結果。也就是按照運算順序,把每一次算得的得數寫在算式的下邊,還沒參加計算的數和符號照抄下來。我們具體的來看這個算式。

53-24+38

=29+38

=67

這樣的計算叫做脱式計算。

同學們在進行脱式計算時,書寫應該注意什麼?

誰能完整懂得説説這道題是怎麼計算的。

六、鞏固新知

師,剛才呀,我們學習了脱式計算,來看看,哪些同學已經會了。

出示題目:48-8+17=15÷3×5=

同學們,你能把這兩道題寫成脱式計算的格式嗎?拿出練習本,快速的寫,老師來檢查。

師: 15÷3×5這個算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這樣的題目我們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夯實基礎

1、(P47做一做)

出示題目:

23+6-11 2×8÷4 72÷8÷3

師:想一想,説一説,這些題是算什麼,再算什麼。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下面的題目對嗎?如果不對,把他改正過來。

2×3×4 =6×4 =24

15-6+4 =15-10 =5

2×6÷3 =2×2 =4

課堂作業

作業: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第2題。

七、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觀察和討論,學生會整理簡單的數據。

2.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會看簡單的統計表並會填寫。

教學重點:

數據在工農業生產及科技工作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學習用品(多種)、米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場景,進入角色

1.先看我們學校的男、女生人數及全校各年級人數的統計表。(投影出示)

2.動手計算各段(指低、中、高三段)的學生總數,算出後填人表內。

3.進行小組比賽,算出全校的學生總人數。 (每個小組以2人為代表,到黑板上寫出總人數。不事先指定,由學生自發上來書寫答案,快而對者為優勝者)。

二、自學例1,指名解釋

1.仔細觀察畫面的意圖並設問:

(1)畫面所呈示的事由是什麼?

(2)為什麼要用“正”字來記數?

(3)“正”字的數據轉換用的乘法口訣是哪幾句?

2.依照要求,填人數據。

(1)看仔細,填正確,把數字填上去以前應當先再次看一遍數據是否正確。

(2)先請中等學生説出最多、最少的車屬哪類車。

(3)平均每分鐘開過多少輛?

三、設計活動,選出隊長

1.教師佈置去林場幫助植樹,分男、女生兩個隊;要選出男生和女生中各2名隊長。(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在教室裏當場投票) 男生面向黑板(講台)由一名培訓過的學生唱票。 女生背朝黑板(講台)由一名培訓過的學生唱票。 其餘同學都作記錄。

2.選出的學生向全班同學表示決心,其餘同學拍手錶示祝賀。並且教師在最後予以小結。類似這樣的選法,要求每位學生都能掌握。

四、課內練習,獨立完成

1.做第“練一練”中的第一題。

(1)先明事,再理數。 試問有幾種學習用品?

(2)先檢查,再填數。

2.補充本小組學生的身高、體重表。 (以小小組為宜)

五、回顧,小結

本節課的內容,實際上是從生活中引人的好方法,必須掌握。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瞭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徵。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製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閲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繫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繫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説説本節課收穫。

2、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