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九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15K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在圓形的基礎上添畫各種物體,使幼兒在添畫過程中知道圓能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

2、由圓變成的物體範例。

3、一位大班幼兒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裏來了一位小客人,(請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問好)元元特別喜歡圓的東西,請他來説説他喜歡什麼圓圓的東西?(大班幼兒説:我喜歡玩圓圓的皮球,愛照圓圓的鏡子,愛吃圓圓的餅乾,還會變圓的魔術!)

教師:什麼是變圓的魔術呀?你能變給我們中二班小朋友看嗎?

二.元元表演變圓魔術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元元是怎麼把紅色的圓變成蘋果的呀?(在紅色圓上畫上綠色的葉子就變成蘋果了)你們會變嗎?你們會變什麼呢?怎麼變呢?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變圓魔術學會了。

教師:元元,你還會變什麼?元元:我還會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圓呢。

元元表演(把兩個圓變成了小雞,三個圓變成了小花,四個圓變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的圓變成什麼呢?請幼兒自由討論,告訴身邊的好朋友。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交代任務:我們今天也來學元元變圓的魔術。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材料(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請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幾個圓變成什麼東西,然後找到你所需要的圓,撕去圓後面的雙面膠的外面一層,粘在紙上,再把它添畫好。我們小朋友把圓變好了,可以互相參觀,也可以請客人來參觀,告訴客人,你把幾個圓變成什麼東西了。現在請小朋友去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去變圓。

(2)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幼兒把廢紙仍在籮筐裏。變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來。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鼓勵他大膽變圓。

四.評價

鼓勵幼兒大膽的告訴同伴和客人,你用幾個圓變成了什麼東西。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你們除了認識圓還認識什麼形狀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它們也想讓我們小朋友來變魔術,以後我們請它們都來,變出更多,更美的東西好嗎? 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玩各種圖形的添畫。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二、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四、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五、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並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二、再次探索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想辦法使兩隻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並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三、 記錄

1、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四、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麼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17個詞語的意思。

3.能照樣子,用不但而且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4.知道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它的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15個生字,理解17個詞語意思;能抓住重點詞句,正確理解一段話的主要意思。

教學難點:用不但而且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

2 知道趙州橋是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二)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

誰還記得《南京長江大橋》這篇課文是怎樣介紹這座大橋的?指名説説南京長江大橋的結構特點。

(南京長江大橋有9個大橋墩,22孔引橋,大橋分兩層。底層是鐵路,鋪雙軌。上層是公路,兩側是人行道。)

這座現代化的橋樑是1968年建成通車的。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介紹我國古代的石橋,名叫趙州橋。

zhàozhōu

板書:趙州橋

2.指導預習。

(1)讀課題。注童讀準zhàozhōu這兩個翹舌音。

(2)輕聲讀課文。拼讀生字音節,聯繫上下文想想新詞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創、固、慧、遣等字。

3 檢查預習。

(1)指名認讀生字,講講詞語意思。(2)指名回答結果。(3)指名朗讀課文,説説課文主要講什麼。

4.指導學習第l自然段。

(1)閲讀本單元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閲讀訓練的重點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2)指名讀第1自然段,教師在圖上指出趙州橋的位置。

(3)課文是圍繞哪個重點詞語來敍述的?(世界聞名的石拱橋)

(4)説説世界聞名的章思。跟這個重點詞語有關的詞語還有哪些?(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

小結:以上這些詞語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

5.練習作業。

(1)抄寫生字。重點指導減、慧書寫的間架結構。注意減字的偏旁是兩點,慧字上面部分中間不要加豎。

(2)完成作業本1、2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趙州橋的設計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

(二)教學過程

1.複習生字。

2.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3 指導閲讀第2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段中的重點詞句是什麼?(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個創舉。)

(2)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5句話)第1句寫了什麼? (橋面又長又寬);第1句寫了什麼?(全都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第3句寫什麼?(寫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第4句寫什麼?{這一句揭示了這種設計的作用);第5句寫什麼?(點明瞭為什麼説這種設計在建橋史是一個創舉)

教師小結:因為這種設計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橋史上從未有過的,所以説它是一個創舉。

4.完成作業本第5題。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樣子,用不但而且把兩句話合併成句話。

3.知道趕州橋世界聞名,它的設計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幹而自豪。

(二)教學過程

1.聽寫生字詞語,寫好後同桌同學互批.有錯誤的進行訂正。

2.讀第3自然段.讓學生劃出這段的重點詞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3句話)第1句寫了什麼,這一句起了什麼作用?(這一句是承上啟下,引出了趙州橋建築的又一特點:美觀)第2、3句寫了什麼?(第2、第3句是以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來具體説明它的美觀)第2句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列舉了一些龍的圖案,具體説明橋的美觀。

啟發學生説説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的意思來寫的.怎樣寫出橋的美觀。根據重點詞句讓學生説説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讀第4自然段。

板書:寶貴的歷史遺產

討論:聯繫上面3個自然段,説説什麼地方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才幹,哪裏告訴我們是寶貴的歷史遺產。

(設計獨特,堅固、美觀,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建橋年代久遠,至今已有1300多年。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寶貴的歷史遺產。)

4.重點指導不但而且關聯詞語的運用。

5.教師總結:趙州橋不但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而且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6,完成《作業本》3、4、6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理念]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基於“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讀”教學模式,重在追求閲讀主體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小抄寫員》這篇課文藴涵着豐富而強烈的人文素養,反映濃濃的家庭親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確的道理、感人的形象、優美的語言等人文素養來薰陶、感染、塑造學生的靈魂,最終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設計特色]

一、突出“研讀”教學,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讀研過程,實現思維互助,產生情感共鳴,充滿了人文情懷,培養了研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通過組織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引導、點撥、調控、幫助學生研究性閲讀,營造課堂教學的最佳氛圍。

[內容簡介]

課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五年制語文第九冊第25課《小抄寫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子之間的深切之愛。

瞭解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薰陶、感染、塑造學生的靈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對學生進行愛父母、愛家庭的親情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掛圖、錄音機等。

教學模式:

“研讀”教學模式。

即:質疑擇題——讀研反饋——交流解疑——總結提高。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複習,質疑擇題:

1、談話: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在長達4個月默默忍受父親誤解責怪,偷偷幫父親抄寫郵籤掙錢養家,你知道他嗎?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抄寫員》。

3、誰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充分質疑、解疑後留下的懸念?(交流)

4、師生共同擇定中心研讀題:“愛:”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是在學生初讀到位的基礎上,通過質疑談話,直入開放性的研讀專題:“愛:”最具研究價值,是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的紐結點,以輔射全文,收到“牽一髮動全身”、“以一當十”的效果,較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閲讀,主動探究。]

二、讀研,自主探究

學生小組內或就近選擇學習夥伴,自行補充開放性研讀專題,再充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精讀課文(找、議、畫),研究、解疑,體現個性化學習。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不在於追求統一答案,而在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過程的展開。鼓勵學生研究性學習中,各抒己見,思維互助,主動發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彙報,其他學生補充的方式進行學情彙報。在充分交流父愛子、子愛父的研究體驗後,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喜歡的語段,讀中感悟,讀中抒情。

其中穿插體現學生見解的問題談話:

①敍利奧陷於矛盾、痛苦之中,他該怎麼辦呢?

②“父親夜裏就這樣把頭貼近了兒子的胸口,這時睡得正熟哩。”你怎樣理解:

同時通過圖片、創造性表演、課件演示等引導學生昇華情感,與作者、教材產生“共鳴”。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讀研的課堂交流,體現開放性、多樣化和較大的.自由度,教師表現為引導、點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同時體現了“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充滿人文情懷。]

三、總結,拓展延伸

(一)研讀教材中的“愛”

1、研讀全冊教材:你認為哪些課文體現了這種家庭中人之愛?

2、小組研讀教材:

查看目錄——回顧課文——感悟情愛——感情朗讀

3、交流:

(二)“研讀”生活中的“愛”

1、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在生活中你還感受到哪些愛?我們應該怎樣做?(課件演示)

2、推薦課外閲讀: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為《愛的教育》)

3、歌曲結束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學會課文的基礎上,以點帶面進行拓展延伸,學生由研究學習到研究生活,體現了大語文的教育觀,更加深化了開放、創新、充滿活力的“研究性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仔細聽別人介紹學校情況,並能説出別人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的,哪些地方介紹得好。

2、能從幾個方面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學校。

二、教學過程:

1、考考你。

學校的校名:

校址:南苑商貿城或南大街,人民廣場北側)

班級數:

特別指出:(校園環境、特色)

2、揭題,自讀課文,明確説的要求。

○自由讀課文,思考:要求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學校?

○討論,明確説的要求。

○學生按要求嘗試介紹一下,説説介紹中遇到的困難。

3、聽錄音,討論學習。

○帶着課文中的兩個討論題仔細聽錄音。

○第一遍聽,用先介紹再介紹最後介紹説説這位同學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自己的學校的。

○第二遍聽,説説這個同學哪些地方介紹得好,對自己有什麼啟發?

○小結:

這位同學先介紹學校的概況,再介紹學校校舍,最後介紹校園的花草樹木,條理清楚,突出了校園景物優美的特點。在介紹花草樹木時,他不是簡單地羅列名稱,而是用方位詞説清各種樹木的位置,抓住樹木不同的特點具體介紹。尤其是自然地介紹了同學裝扮校園的行為,表達了大家對學校的喜愛之情。

4、指導介紹自己的學校。

○討論:我們的學校有哪些優點?舉例説説。

○按照三個要求,各自準備介紹。

○指名介紹。(評價標準:條理是否清楚;內容是否抓住特點介紹具體;聲音是否清楚響亮。)

○根據評價標準評議。

5、四人小組介紹,推薦優秀講解員和合格講解員。

6、抽代表介紹,集體評議。

7、總結。

8、習作片斷練習。《我們的學校》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目標

1、 能快樂的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2、 鼓勵幼兒聽音樂大膽想象動作,促進幼兒間的交往。

準備

音樂 錄音機 貼物 天線寶寶頭飾

重點

鼓勵幼兒愉快的參與音樂活動。

難點

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聽音樂想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動作。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提問

二、設想與意圖

一 律動:幼兒(天線寶寶)與老師(天線姐姐)一起愉快進入活動室。

二 老師與幼兒一起來跳有趣的天線舞

三 韻律活動:天線寶寶

鼓勵幼兒大膽的跟着音樂動起來,對一些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 要及時獎勵。,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欣賞音樂1—2遍。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動作。

3、鼓勵幼兒聽音樂找朋友一起玩。

4、跟着音樂一起動起來,2—3遍。

四 聽音樂和寶寶一起出活動室。

1、天線寶寶,我們一起去玩,好嗎?寶寶,你們看媽媽屁股上是什麼呀?氣球動來動去,你們能追到它嗎?來,試試看吧!

2、剛才你們玩的開心嗎?瞧!我們的頭上有什麼(天線) 我們的天線會跳舞,一起來試試吧!好玩吧!

我們的天線(頭)會跳舞 ,看看還有哪裏動動我們的天線會跳舞呀!

1、你喜歡這首曲子嗎?讓我們一起動起來跳舞,好嗎?

3、剛才媽媽找了一個天線寶寶一起來玩,我們寶寶也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好嗎?

孩子們最喜歡看動畫片,天線寶寶又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動畫人物。設想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幼兒在愉快的舞蹈中獲得自由表達的空間,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在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這樣可以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豐富而廣闊地天地。 通過這個活動也可以很好的體現有效的師幼互動和同伴互動,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第一次課:設計與實踐

為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英語的運用能力,教師設計了專門的教學環節。

話題導入與語言“熱身”部分

執教教師通過演示自己假期泥林風景區之行的照片以及師生的語言互動來導入假期旅遊的話題,並通過學生對一次旅遊經歷的講述進行英語的運用與實踐。從師生互動的效果來看,學生的回答信息量很有限,“熱身”環節並沒有“熱”起來;從學生的講述質量來看,英語運用的整體水平不高。

分析與診斷:教師本身語言表達的信息量不夠,示範的敍述不到位;教師的提問方式過於單一,致使學生語言發揮的空間受到限制;教師對課堂上有意義的生成關注不夠,致使學生表達的內驅力和成就感不足。

建議與改進:教師充實假期泥林風景區之旅的內容,講述一些照片背後的故事或插曲,引發學生對假期旅遊話題的興趣,同時給學生的英語語言實踐作好鋪墊。教師的提問採用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結合或以追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挖掘更多的信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互動過程出現的一些關鍵詞或實用的短語及句型及時在板書中呈現;對於學生比較好的回答也可以及時轉述。

想象作文與現場指導部分

執教教師通過自己想象的月球之旅作為原型,並給學生提供一個想象作文的構思“支架”,從而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述理想的假期之旅。從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和英語語言實踐運用的“成果”來看,想象沒有展開,作文也多以句子的拼湊為主。

分析與診斷:教師自己想象的月球之旅根現實的泥林風景區之行混同在一起敍述,出現得比較突兀,不利於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教師的想象力沒有充分展現,減弱了想象旅遊這個話題本身的吸引力。教師提供的想象作文構思支架,以具體問題來表示想象作文可以涉及的內容,容易導致學生針對這些問題一一作答。

建議與改進:教師可以充實月球之旅的描述,增加一些有趣的細節,使想象之旅更加令人神往,幫助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想象作文的構思支架嘗試用關鍵詞表述的形式替代原來以具體問題呈現的方式,並提示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些方面展開敍述,給學生留有想象的餘地和空間。

第二次課:改進與充實

第二次研究課,主要是針對第一次研究課上,師生語言互動不充分和學生想象作文質量不高的問題進行教學再設計後的實踐改進。

執教教師在個人敍述以及學生的敍述過程中比較好地注意到了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在預設的問題沒有從學生那裏得到積極的迴應之時,教師注意變換問題的方式或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來修正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出現了精彩的生成。在想象作文的構思支架上,執教教師採取了關鍵詞提示的呈現方式,並特意留下一些空白的選擇,讓學生靈活添加。但是,就學生的作文整體質量而言,英語語言實踐運用的能力提高和改進不明顯。學生的想象在自由馳騁,但落實到用語言來表達的實踐環節仍表現乏力。

分析與診斷:從課堂觀察來看,導致學生“想象力提升與語言表達脱節”或學生習作不精彩的原因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教師在示範敍述的過程中“節外生枝”,容易讓學生在想象作文中也遊離中心話題。教師在想象作文的現場指導過程中,注意到了把作文的要領用到指導修改的環節之中,但是基本上還是停留在糾正句子語法錯誤的層次。

建議與改進:想象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在想象力的發揮和英語的實踐運用兩方面都能有所進步,因此,教師在注重精彩示範的同時,要加大指導的力度,不僅要使學生的想象作文語言正確,還要追求前後意思連貫和符合邏輯,因此,在進一步的改進課上,應突出表現和強調。

第三次課:改進與提升

本次研究課執教教師,主要注重加強對學生想象作文的現場指導,學生的習作表現出了明顯進步和提高。

學生在英語實踐的全過程中表現出了積極的參與性和較強的自我表現意識。學生的想象作文比較精彩,教師現場指導想象作文的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

分析與總結:採用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使學生暢所欲言,營造了想象的氛圍。小組代表的全班彙報既是分享,也是對合作結果的檢驗,保證了質量。學生站在教師的位置上批改同學的作業,有責任感和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作文也是一種促進和提高。教師結合學生的習作進行的現場評改,有理有據,真實而有實效,昇華了想象作文教學的主題。學生在教師修改示範的指導下對自己的習作進行再度加工,有助於作文出現新亮點。

經過三輪課的不斷改進和探索,研究小組認為,要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同時又要使學生能夠逐步用規範的並代有文采的英語來進行表達,教師從教學的設計到過程的實施再到教學的反饋應當充分注意以下幾個關鍵環節的落實:貼切的話題選擇、充分的語言鋪墊、積極的問題引導、精彩的原形示範、開放的構思支架與全面的反饋平改。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連貫、通順地複述“我”開學第一課的情景。

3培養學生尊師、愛師、親師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敍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導入: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他(她)為什麼會讓你難忘

2指名作答。

3揭題:下面,我們大家一起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板書課文標題,播放課文錄音。

二、初讀全文

1自學生字詞。

①自由讀。

②指讀,齊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相機正音。

三、略讀課文第一部分

1讀一讀。

2想一想:田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3説一説。

四、細讀課文第二部分

1速讀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師教學最讓人佩服的地方,並用筆畫下來。

同桌討論,指名彙報。

2你不想聽一回田老師的國文課嗎

①同桌互相讀給對方聽。

②指名朗讀。

3小組研究:開學第一天,田老師是怎樣上課的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4反覆閲讀第5自然段,然後把這個故事複述給大家聽。説説你很快能複述出來的祕訣。

五、美讀課文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2指導朗讀:怎樣讀才能傳達出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討論;

②自由練讀;

③指讀,相機引導。

3小組研究: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麼關係

六、總結全文

1再讀全文:跟着課文錄音輕聲讀課文。

2縱觀全文,説一説:田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話説出來。

你還想對作家劉紹棠説一二句話嗎

七、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誨”。

2指讀。

3觀察字形,想一想: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

4描紅臨寫。

5評價:

①學生互評

看看臨寫的字和範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紅筆把它圈起來,不像的字請你告訴他(她)哪兒不像,指導他(她)再寫一遍。

②師總結,表揚紅圈較多的同學。

八、佈置作業

1遷移練習: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2實踐活動:自制賀卡,在教師節前夕送給你現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課文內容簡析:

《搭石》這篇課文描繪了一幅幅鄉間人築就和諧、動人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岸邊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了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兩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在學生們的齊聲呼喚中,在聽課老師熱情的掌聲中,王玲湘老師結束了她四十分鐘的講課──《搭石》。

聽完課後,留在我心頭的熱乎卻遠遠沒有因為歡呼、掌聲的漸行遠去而消逝,她已深深地印在我一個年青老師的心底。對王老師這一堂課的評價,人民出版社網站的論壇上已經有很多了,我先沒去看,就想讓自己先想想自己對這堂的解讀,之後寫出的東西也算是對王老師的敬畏。

對這堂課,就讓我先冒昧地改用課堂上王老師統領全課堂的“文眼詞句”談談我對課的整體感覺,那真可謂是──《搭石》,構建了新課程背景下的和諧課堂。

 一、如“小溪,順流而下”

景一

師:(出示圖片,配樂)文章的作者劉章爺爺,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回過家鄉。但當他靜心閒坐,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家鄉的一幕幕,浮現出的不僅是家鄉那優美的風景──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葱葱的樹木,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邊的風情民居,但讓作者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在開課時一段優美音樂的配樂下,加之王老師入情的課堂引領辭,在每一個聽課學生面前勾勒出一幅鄉間恬淡、閒適的畫面,以及文章的“主角”──小溪上的搭石。那一幅畫面深深地吸引着聽課的每一個孩子,他們很快便就融入到了課堂當中,有了很強的慾望──想去劉章爺爺家鄉看看的慾望,想去讀讀文本的慾望,想去了解自己可能先前從未見過的鄉村世界──小溪上的搭石的慾望。

開篇之景,就像小溪的源頭活水,浸潤了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有了源頭,便有了源源不斷的溪水,也就匯就了那涓涓小溪。

順流而下,王老師緊扣“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學生初讀課文,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説説什麼是搭石。通過對比,學生感受到了有了這不起眼的搭石,給當地人們帶來很大的便利。課堂由此逐層深入,恬靜的溪水流向深潭……

 景二

師:你們説得都不錯,和作家心是相通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

師:想不想一起去欣賞這道風景呢?讓我們跟隨着作家,跟隨着家鄉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吧。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圍繞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讓學生細細品讀咀嚼。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如流水般順暢、自然。在一系列的學法指導中,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鄉村人淳樸的民風、民情。

 二、如“行雲,沁人心脾”

景三

師:搭石是怎樣一道風景呢?

生:我找的是“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師點擊課件)

……

師: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秩序,配合得很好。

師:這是從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師:你聯繫上下文理解了。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羣中,(指一組學生:前面的……後面的……前面的……後面的……)咱們合作着讀一讀。

……

師:沒有人踩在別人腳上,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生搖頭)其實沒有人指揮,但配合得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生:協調有序)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始終體現着新課程提出的引導者的角色。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由學生主動完成。那道“協調有序”的風景,在初讀之後,可能學生只是基於文本,感覺到鄉親們走得很有秩序,至於是一種怎樣的情景他們沒有一個真切體會。此時老師適時得引導,加入表演讀的元素,創造出似“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課堂朗讀呈現,“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使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如行雲,似輕扶,無形之中體悟朗讀帶給他們的震撼。

這一教學過程,王老師也充分加強了對閲讀的學法指導。“這是從字面上理解;你聯繫上下文理解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等等,老師甜美輕快的小結之音,深深紮根孩子們的心田,“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對如何進行文本理解、閲讀有了一定的方法積累。

斯事雖小,但足見老師的匠心獨具。如朵朵浮雲,沁人心脾。

 三、如“民歌,唱響一曲和諧之音”

景四

師:讓我們讀讀課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師:展開你們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懷抱着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膽小的孩子來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鄉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孃家的婦女走搭石;

師:“假如……誰總會怎麼做”,發揮你的想象,想一想,再説説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來走搭石,大人總會用強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過搭石,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生2:假如遇到抓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鄉人來走搭石,年輕人一定會接過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還會提醒外鄉人“緊走搭石慢過橋”。

生3:假如有殘疾人來走搭石,家鄉的人會脱鞋綰褲,不顧水涼,小心翼翼地扶他過搭石。

……

通過孩子們對來走搭石人的假設,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將那些原本自己本無法親身經歷,但又想借他們讓自己所想幫助的人去經歷走搭石過程,都搬上了課堂。小空間瞬間變成了鄉村大世界,各色各樣的特殊人羣都來了:膽小的孩子,第一次走搭石的外鄉人,抱着孩子的婦女,手拄枴杖的老伯……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們不難感受到這些假設人羣正代表着什麼?是的,那些正是些需要幫助的人,孩子們心中有的正是那顆──像鄉村人那樣為他人無私奉獻的心呀!這正是我們新課程下的課堂,正是我們想培養的人才……

孩子們通過想象,想盡各種方法去幫助那些過搭石需要幫助的人。多善良的孩子們,正是基於王老師巧妙的設計,引領着孩子們在天堂裏暢談──感受着人間温情。

多好的課堂,多美的鄉音,孩子們被文章中的那些無私奉獻的鄉親們感動了,自己也願意成為那些淳樸鄉民,共同奏響一首淳樸的民歌,讓餘音久久環繞在廣闊的山村間,讓和諧之音暢響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