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集合7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集合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課型:工藝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設計製作能力。

2,掌握樹葉貼畫的方法技巧。

教學準備

學具:(1)蒐集並壓平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樹葉數十張。(2)16開色卡紙作底板、剪刀、膠水(雙面膠)。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不同樹葉不同造型的設計及製作,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難點

在樹葉貼畫製作中,培養學生畫面的設計及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情況)。

(二)導人新課:

1。樹葉的形狀,老師帶你們到秋天的小樹林裏找樹葉,比一比,看誰找到的樹葉形狀最多。(讓學生暢所欲言,活躍課堂氣氛)

2, ,認識樹葉的不同形狀。教師:我們把常見的樹葉概括成幾種基本形體。同學們也動手找一找自己帶來的樹葉的不同形狀。

3。教師小結,出示課題。

&n, bsp; 教師:自然界中,樹木的種類繁多,樹葉的形狀各異:有心形、卵形、掌形、針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這節課我們就利用自然界各種各樣的樹葉為材料,拼制、粘貼成一幅漂亮的工藝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樹葉貼畫。

2.讀畫:出示課本範圖,讓學生初步認識樹葉貼畫。

1。首先讓學生説説畫面的內容及構思。

2,接着分析各種圖形是由什麼形狀的樹葉拼貼而成。

3。最後注意畫面的完整、構圖的合理性。

(二)樹葉貼畫的製作方法!

1,構思設汁畫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樹葉加以適當剪裁,讓落葉變成有生命的小動物。從兩條思路啟發、引導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畫面設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2。把構思設計好的主題,用鉛筆先畫出草稿,佈局應注意均衡、大小適中、畫面合理。

3,選擇與主題相應的樹葉,有的還可以進行修剪加工。根據情況利用好樹葉的背面及葉柄。

4,拼擺,用膠水或雙面膠粘貼在卡紙上,壓平。粘貼時要注意應從畫面遠處粘起,先後面後前面,注意順序。

(四)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選用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一張有生命的小動物的畫,啟發其他學生的思路。

(五)展評作品,欣賞小結。

1.將完成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師生共同欣賞評議D

2。總結並提出要求:今天我們學會了樹葉貼畫的製作方法,以後我們要觀察收集各種有趣的葉子,利用課餘時間,製作成更精美的美術工藝品,裝扮我們的家或教室。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哪些風景區遊玩?有些什麼感受?

2、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有一處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叫黃山。那裏的巖石真讓人叫絕,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抓住學生心理,由課外引入課內,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概讀

1、學生自讀26自然段,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有名的奇石,劃上記號。

2、學生説出奇石的名稱,教師板書。

3、質疑:

①作者寫這些石頭有何不同?

②省略號在這裏省略了什麼?

[這一環節的安排,達到了三個目的:一是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二是指導了學生讀書的方法。三是提出了問題,讓學生邊讀邊疑邊思,為後文展開想象打下了伏筆。]

三、導讀

根據學生興趣,從寫得詳細的四種奇石裏選一段導讀。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它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學生點出的奇石圖象),指名對圖回答,教師板書重點動作詞。

3、小結:這一段先告訴奇石的名稱(樣子),後告訴我們奇石的樣子(名稱)。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遵循主體教育的思想,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選擇;其次抓住奇石的樣子讓學生理解具體內容,落實基礎知識;最後讓學生於讀中進一步領悟情感。整個環節既體現了現代教育思想與傳統語文教育理論的融合,又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和諧統一。]

四、仿讀

1、總結學習方法。基本程序為自讀思考圖文對照説樣子小結寫法感情朗讀。

2、同法學習詳寫的餘下三段。

3、比較寫法。

作者寫這四種奇石,有的先告訴名字,後寫樣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有的先寫樣子,後寫名字,如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這樣寫富有變化。

[通過前文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在後文的學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學習,真正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實現了學法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四段的構段方式放在一起比較,引起學生注意其中的變化,這是通過變式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寫作方法的領悟。]

五、品讀

1、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兩段練習感情朗讀。可分小組展開讀、評。

2、推舉23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師生共同指導、評議。

3、教師小結學生的朗讀效果、技巧及方法等。

[這裏突出讀的訓練,由學生自主選擇讀的內容,再次強化學生的選擇能力、情感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感悟前面所學知識,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在讀中品味黃山之美、奇石之趣。]

六、創造性讀

1、齊讀最後一段。

2、想象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巖石的樣子,同座互相説一説(出示怪石的圖象,讓學生觀察)。提示學生可以先説名字,後説樣子,也可以先説樣子,後説石頭的名字。

3、指23名學生邊演邊説,師生共同評議。

4、啟發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想象,給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狀的巖石取名字。[乘着品讀所調動的學生高漲的興致以及對語言的感悟,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試着仿説一段,這既是一次聽、思、説的綜合訓練,培養了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實踐能力,又通過發散思維訓練,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同時省略號意義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學前後呼應,整體感強。]

七、總結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想?

2、師述:我們偉大祖國還有許多名山大川,還有許多秀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區,在我們的周圍就有許多美麗的景區,同學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依照《黃山奇石》的方法,仔細看一看、説一説、寫一寫。

[讓學生來總結,暢抒心中之情的同時,又培養了説話能力。教師順勢而結,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同時課內與課外結合,教材與生活結合,體現了語文綜合課的趨勢。]

附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奇形怪狀有趣極了

仙桃石 飛 落 天狗望月

猴子觀海 抱 蹲 望 獅子搶球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仙女彈琴

金雞叫天都 伸 叫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雛”、“巢”,理解運用相關詞語。

2、積累“奼紫嫣紅、風平浪靜”這類結構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閲讀芳草地”中的兩句話。

4、通過因果句式的訓練,使學生理解句子間的關係,並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仿寫詩歌。

5、瞭解書信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形式。

教學重點: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仿寫詩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以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簡要説明信的重要性

師:剛才同學們背誦了好幾首唐代詩人的詩。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老師也特別喜歡他的詩,記得他的《春望》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

[出示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由讀,抽生讀,理解句子意思)

師:這首詩寫出了在戰亂中,詩人對遠方的家人的思念與牽掛,此時一封報平安的家信可以帶給他多少安慰啊!因此

[課件出示]信是心與心的交流,信是情與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貼心……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信》。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誰能説説我們平時寫信要用到些什麼嗎?

(二)初讀課文

1、師:有一位小朋友剛學會寫信,心情特別激動……大家看:

[課件出示]我學會了寫信,

用筆和紙,

用手和心。

我多麼想寫啊,

寫許多許多的信——

給自己,

我也要

寫一封封信,

讓自己的心,

和別人的心,

貼得緊緊、緊緊……

2、師:自由讀這兩段話,思考他寫信所需的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嗎?

3、寫信為什麼要用心?它又為什麼能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的呢?讓我們帶着問題一起學習課文。

(三)精讀課文

[課件出示]

1、聽課文錄音,並思考我寫了幾封信?分別是寫給誰的?

2、生仿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並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封信來讀一讀。

3、檢查自讀情況。

4、學習第二節

a、齊讀第二節,自學生字“雛”和“巢”(從音形義三方面來學習)。

雛:誰會讀這個字?(注意翹舌音)開小火車讀

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雛”這個字?

我們以前學過的好多字中也含有這個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雛”什麼意思嗎?[課件出示]

師:瞧,它們是那麼稚嫩,羽毛還沒有長豐滿,嘴角還是嫩黃的,走路也搖搖晃晃的。

(幼小)雛鳥、雛

巢:學生交流。(翹舌音、上下結構)

哪裏見到過這個生字?

[課件出示]

師:這些不同形狀的鳥巢,就是給小鳥遮風擋雨的窩,更是小鳥温馨的家。

生字寶寶回到課文中,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三句。

b、理解內容。讀後回答:

(1)我替誰給誰寫信?信上説了些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封信?

(2)出示句式:我要替雛鳥給鳥媽媽寫信,是因為————,讓她快回巢。

(3)師:在天色將暗的時候,小鳥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媽媽回家。假設你是雛鳥會對媽媽説什麼?

(4)交流後個人競賽讀。(注意讀出急切的語氣)

C、是啊,它們是親親愛愛的一家人,彼此關心,互相依戀,小鳥的心和媽媽的心貼得緊緊的。師生一起感情朗讀。

5、學習第三小節

(1)女生讀第三小節。

(2)出示畫面,學習奼紫嫣紅的意思。(老師指出詞語後的1和註釋條的1相對應)

(3)花朵為什麼要蜜蜂快來採蜜?

交流小結:它們是甜甜蜜蜜的好夥伴,團結一心釀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們人類。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貼得緊緊的。

抽生感情朗讀第三小節。

6、習第四小節。

(1)男生讀第四小節。

(2)大海為什麼要請小船快去航海呢?

(3)出示句式練習。

(4)出示畫面,理解風平浪靜的意思。

(5)出示詞語練習。

交流小結:它們是平安和諧的一家親。此時,慈祥的大海敞開寬廣的胸懷,讓小船在自己的懷抱裏自由馳騁。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貼得緊緊的。

小組競賽讀第四小節。

7、習第五小節

(1)分三小組讀這三節課文

(2)齊讀第五小節,讀後體會2、3、4小節和第5小節的句式有什麼變化?

(3)出示嘗試園,師:聰明的你能否把這兩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節一樣的形式呢?

(四)拓展

1、師讀第六小節。我們給別人寫信,真誠地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給與別人幫助。從而使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貼得緊緊的。

2、師生合作朗讀請大家帶着自己的理解,帶着自己最真誠的心,老師和你們一齊

3、過渡: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誠的心寫了許多許多的信,此時的你是否也有許多心裏話要和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需要幫助的小夥伴、處於戰爭中的苦難的人們説呢?請大家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在紙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選兩句或三句,內容簡短。)

4、創意讀課文:加學生創作詩朗讀

(五)總結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用一顆真誠的心,而信架起了心與心之間的橋樑。當你感到快樂,請你告訴你的親朋,讓他們共同分享;當你感到憂愁,請你告訴你的好友,讓他們為你分擔。這樣,我們自己的心就會和別人的心貼得更緊、更緊……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第二單元 太陽與時間

認識太陽

一、教學目標:

1.在交流有關太陽的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體會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想法;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

2.在蒐集及交流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愉快。

3.初步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知道太陽是一個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知道太陽是個温度很高的大球體。

三、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太陽的資料。

教師:蒐集有關太陽的視頻、圖片、文字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敍述謎語內容:勞動英雄面孔紅,天一亮來就出工。從東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學生説出謎底,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關於太陽,你都知道些什麼呢?

2.組內交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交流,將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師巡視,注意傾聽,適時指導。)

3.彙報交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補充。

4.思考與總結

各小組根據交流情況進行總結。

5.展示交流

學生再次進行彙報。

6.師生共同總結。(可投影太陽的相關圖片或製成課件)

(1)太陽的外觀和銀河系

(2)太陽的結構

(3)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陽的大小、體積、質量。

(5)太陽與地球的比較

7.對蒐集信息資料的方法進行總結交流。

(三)自由活動:

1.説一説太陽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假如沒有太陽,會怎麼樣?

3.評價:從我學到的知識.學習的方法.表達與交流方面讓學生進行自評。

(四)拓展活動:

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來創作有關太陽的科幻小説或科學童話。或者讓學生繼續查閲相關的資料,將對太陽的研究繼續進行下去。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侯,脾氣,供養,鄰近等詞語。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4、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媒體:

1、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

2、佈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新詞。

3、生字詞卡片及白鵝的掛圖(或製作課件)。

第一課時

一,單元導讀,梳理要點

1、閲讀單元導語。

2、讀後交流:你知道了什麼 (老師從三方面引導與梳理:學習內容,課文特點,學習要求。)

3、揭題,引入本課。(可結合出示掛圖或課件簡筆畫)

二,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學習小組檢查生字新詞的預習情況。(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師分類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如,8個認讀的生字,課文中注音的其他詞,待等容易讀錯的詞語。)

3、指名分自然段試讀。(注意正音,讀通讀準)

4、指導寫字。(引導觀察,發現,自主識記字形,重點指導筆畫多和字形複雜的字。)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 (用課文中的詞概括)

1、口頭填空:這是一隻—————————————————的白鵝。(高傲,傲慢,從容不迫,一絲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爺脾氣,需要人侍候……)

2、你從哪裏知道這是一隻高傲的白鵝 (引導學生找相關段落,並完成如下板書。)

姿態:左顧右盼

叫聲:引吭大叫

步態:從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識高傲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從哪裏看出白鵝的高傲。

2、品詞: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3、表情朗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作業

1、寫生字。

2、朗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引入新課

1、聽寫生字詞,訂正。

2、導入:你還從哪裏看出白鵝的高傲

二,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識高傲

1、出示兩句話:

(1)鵝的叫聲很高傲。

(2)鵝的步態,更是傲慢。

2、討論:作者是怎樣把叫聲和步態寫具體的 找出重點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的寫法。

3、小練筆(填空)

(1)厲聲_______厲聲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厲聲______________大叫(從這五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 )

(2)鵝的步調_______,_______的,頗像_______________出場。(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什麼 )

三,研讀第五,六,七自然段,總結高傲

1、引導學生嘗試提出問題,並帶這問題研讀,交流。

如:(1)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哪些地方使我們發笑 最可笑的是什麼

(2)鵝吃飯時為什麼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麼侍候的'

(3)作者怎樣仔細觀察鵝的吃相 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4)鵝的吃相表現出它的高傲,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品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

(1)食料簡單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樣東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絲不苟,從容不迫;先……再……然後……)

(3)鵝老爺脾氣的句子。(每逢……就……責備,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揚長而去的句子。

3、返顧全文:鵝的高傲,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四,體會情感,朗讀背誦

1。作者寫鵝的高傲,你有什麼看法 (透過字面體會作者對鵝深深的喜愛之情)

2。朗讀,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五,作業

1、抄寫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2、觀察自己喜愛的一種動物,準備園地四的口語交際與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通過自讀自悟讀懂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書,通過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釣魚的啟示》一課,通過記敍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啟示。課文在敍事的過程中插入了許多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課文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鈎、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1、抓住細節描寫和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掛圖,字詞卡片。

2、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閲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直奔“啟示”

1、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因為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那麼,這到底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13課,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

2、(板書課題)理解題目意思:“啟示”是什麼意思?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啟示呢?

二、整體感知,初識“啟示”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可以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隨機釋詞。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指名交流。

4、題目是《釣魚的啟示》,請你用“( )”畫出作者在釣魚中收穫了一個什麼啟示。指名讀。

三、品讀賞析,感悟“啟示”

1、初步瞭解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敍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瞭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麼情感。

(提問,學生隨機回答。體會到什麼就回答什麼,不做過高要求。)

2、深入體驗“我”的情感變化:

⑴ 自讀:

在釣魚的過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變化着的。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並用“──”表示,邊讀邊體會,可以在旁邊做上批註。

⑵ 指導交流:

① 出示語句:

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A、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輕輕翕動着。

B、“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C、“可是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哭出了聲。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E、我慢慢地把魚鈎從……放回湖裏。

② 釣到大魚時的心情,相機指導朗讀。

③ 把魚放回湖裏的心情,相機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在想象中體會“我”在這一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高興、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捨、傷心

3、深入體驗父親的情感:

⑴ 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這一系列情感變化,那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體現出來的。

⑵ 指導交流: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麼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關語句:

①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麼?

②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説。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麼?

③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指導:“不容爭辯”什麼意思?

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説些什麼?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⑶ 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為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麼?先在小組裏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爸爸神態的細節和相關詞句,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4、感悟“啟示”:

⑴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沒有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

⑵ 學生默讀思考: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啟示?出示文中的重點語句:“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① 這“魚”指的是什麼?

(“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麼意思?

(因為把還沒到捕撈鱸魚時間,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

③ “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是什麼教育?

(“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這句話是説,從小得到嚴格的道德教育,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⑶ 指導朗讀這段話。

四、引起共鳴,昇華“啟示”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説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麼做的?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

五、課外拓展,延伸“啟示”

蒐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同學們,請記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啟示

釣到大魚:得意、高興

放魚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捨、傷心

受到啟示: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附近驚訝造句。

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後練習3的兩組句子,並比較出每組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能正確回答課後練習1的兩個問題。

4.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事物之間的關係,就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能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三)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一)掌握本課8個生字的音形義。

(二)通過初讀課文,瞭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10 蜜蜂引路

誰説説什麼叫引路?

(就是領路、帶路。)

蜜蜂怎麼會引路?它給誰引路呢?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只有四個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讀一段課文,正音。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學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字義,並在書上畫出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讀一讀。

2.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附:讀fù,不讀fú。引:讀yǐn,不要讀成yǐng。

(2)字形:

談:談話就是説話,所以是言字旁。右邊是兩個火,上邊的火,捺要寫成點,要與談字區別。

和爪字區別。

導:上邊是巳,要封口,不要寫成己。下邊是寸。要與異區別。

(3)由這8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詞義是:

引路:領路,帶路。

莫斯科:前蘇聯首都。

附近:離得很近的意思。

養蜂:飼養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談天:很隨便地談話。

嚮導:帶路的人。

3.指導書寫生字的字頭。

可提示以下幾個字:

引:左邊的弓字,三畫,右邊一條長豎。

斯:左邊是其字,右邊是斤,不要寫成月字。

莫: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中間一個扁日,下邊大的橫寫長些。

導:注意下邊寸的橫寫長點。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要求: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討論後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講列寧告訴養蜂人是蜜蜂把他領來的。

(五)作業。

1.各寫生字一行。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由於列寧仔細觀察,善於聯想和科學分析而找到了養蜂的人。

(二)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啟發,引起聯想,認真分析、判斷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這段。讀了這段,你都知道了什麼?

板書: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蜂人的。

2.講讀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列寧又想找養蜂人,這次他遇到了什麼困難?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書:山路,遇到問題。

3.講讀第4自然段。

(1)讓學生回答:列寧最後是否找到了養蜂人,你從哪段知道的?

(2)指名讀第4自然段。結合看插圖,理解驚訝的意思。再説説養蜂人為什麼感到驚訝?

(3)讀列寧的話,理解嚮導。

(4)分角色有語氣地讀第4段。

板書:解決問題。

過渡:那麼,蜜蜂不會説話,怎麼能當嚮導,把列寧領來的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一塊學習第3自然段,便會得出答案。

4.講讀第3自然段。

(1)默讀,看看這段有幾句話?(3句話)

(2)指名讀第一句並説句意。

板書:一邊一邊發現、觀察指名把花叢、蜜蜂的圖貼到黑板上。

(3)指名讀第二句,回答:列寧觀察到了什麼?

板書:仔細。

指名一人根據課文內容把園子和小房子的圖貼到黑板上。

(4)讓學生帶着以下問題再讀一、二句。

列寧一邊走一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想的?他又發現了什麼?他又是怎麼想的?

(5)同桌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列寧發現許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細地觀察起蜜蜂來,因為他想到了蜜蜂和養蜂人的關係,蜜蜂採了蜜是要飛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據蜜蜂往回飛的路線觀察到了花叢、園子、小房子,他看見蜜蜂飛進了園子,小房子就在園子旁邊,所以他想養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養蜂人的住處。)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後齊讀這三句話。

投影

告訴學生:列寧在仔細觀察後,認真思考了蜜蜂、蜂房、養蜂人的家的關係,於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門。

板書:認真思考蜜蜂、蜂房,養蜂人的家。

(7)指名讀第三句,思考回答:

為什麼説開門的果然是養蜂人?(果然一詞的意思是結果和預想的一樣,表明結果和列寧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判斷是依據自然規律,是合情理的。)

(二)總結全文。

1.指名讀全文,説説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讀了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示?

2.老師總結歸納:

列寧以蜜蜂為嚮導,找到了養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齊讀全文。

(四)作業。

1.寫字詞各三遍

2.形近字組詞

引( ) 莫( ) 斯( )

張( ) 摸( ) 期( )

養( ) 談( ) 導( )

美( ) 淡( ) 異( )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檢查本課生字詞的音形義掌握的情況。

(二)完成課後填空和造句的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熟讀課文,完成課後填空練習;會用附近、驚訝造句。

三、教學過程

(一)鞏固練習。(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組詞,口頭組兩個詞語,然後抄下來。

2.填合適的詞,先口頭填空,再抄下來。

一隻( ) 一所( ) 一位( )

一座( ) 一個( ) 一扇( )

3.用直線把意思相近的詞語連起來。

4.完成課後作業(2)填空,再讀一讀句子。(第一題填談天,第二題填嚮導。)

5.完成課後作業(3),比較每組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再用帶點的詞造句。

(1)先讓學生讀句子,弄清句子的意思。

(2)再同桌兩人討論,每組句子有什麼不同。指名發言。

(每組兩句話的意思基本相同。加了附近驚訝以後,句子更加明確具體、生動了。)

(3)指導造句。先弄清詞意再口頭造句。附近的意思是離得很近。

①我家附近有許多商店。

②我們學校的附近有一條小河。

③我家附近有一座街心公園。

驚訝的意思是驚奇。

①外賓參觀我國的工藝美術品時,驚訝地稱讚,真是奇蹟!

②我驚訝地問:你的腿怎麼受傷了?

③這次數學考試,他竟得了100分,我很驚訝。

(二)齊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三)抽讀生字詞卡片,再説説哪些字易錯,寫時應注意什麼。

(四)聽寫生字新詞。

(五)作業。

1.糾正聽寫中寫錯的詞。

2.做組詞、造句和填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