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合集6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2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合集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簡析:

《小烏龜找工作》是教科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本文通過生動的想象,講述了小烏龜找工作的過程和結果,形象地刻劃了小烏龜鮮明的特點,也揭示了一定的道理,故事情節很生動,因而也很吸引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小烏龜前三次找工作沒被錄用的原因。

3、初步瞭解對比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喚起學生善於發揮自己長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小烏龜找工作被拒絕和被錄用的原因,懂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

2、學會書寫10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位動物朋友,(出示烏龜)你們認識它嗎?誰能介紹一下關於小烏龜的知識?

小烏龜在媽媽的呵護下已經長大了,它看到媽媽每天那樣辛苦,它想:我也不能總依賴媽媽呀,我應該去找份工作,來減輕媽媽的負擔。於是小烏龜踏上了找工作的路。(導入部分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小烏龜找工作的情況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第77頁。

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多字,不少字,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課文讀通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生自由讀文)

2、課文讀完了,(出示生字。)看看,你們認識它們嗎?誰願意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3、(指生讀。)

4、我們再把這些字寶寶放回到課文當中。請一位同學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要注意聽,小烏龜都到哪兒去找工作了?他都和誰一起去的呀?在他的好朋友中,你最喜歡誰?(指生通讀)(過渡非常自然,同學説喜歡誰就直接講解有關自然段)

(學生彙報。)

(板書:郵局、消防隊、旅遊公司、雜技團。)

 三、研讀課文

板塊(一)

喜歡小袋鼠:(第一自然段)

師:誰願意讀一下第一自段。

師:為什麼喜歡小袋鼠?你能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嗎?

生:到郵局去找工作時,小袋鼠一天送了100封信。送信速度快。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袋鼠以跳代跑,它的後肢強健有力,一下可以跳出13米呢。(介紹袋鼠跑的速度更能突出袋鼠速之快,和烏龜形成鮮明的對比)

師:那小烏龜一天送了多少呢?

生:3封。

師:“小烏龜一天只送了3封信”中的“只”去掉好不好,為什麼?

(“只”在這裏是強調數量少。)

師:指導朗讀“小袋鼠天送了100封信,小烏龜一天只送了3封信。”

師:看來郵局送信的工作適不適合小烏龜呢?

(板書:不適合,爬得慢)

師:鴕鳥主任是怎麼説的。從這句話,你讀懂什麼了?

生:讀“對不起,小烏龜,請你到別處去找工作吧。”(禮貌,報歉的語氣)

 板塊(二)

喜歡小猩猩:(第二自然段)

生:指名讀二自然段。

師:為什麼喜歡小猩猩?你能不能找出書中的句子讀一讀。

生:到消防隊去找工作時,小猩猩輕輕一躥就上了樹,馬上把火澆滅了。

師:有一個描寫小猩猩動作的詞,誰能找出來?

師:“輕輕一躥”誰能做一個這樣的動作?

“輕輕一躥”説明什麼?誰能把你搜集到的關於小猩猩的知識説一説。

生:(上樹對小猩猩來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師:小烏龜是不努力工作嗎?你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説一説嗎?

(小烏龜不會上樹,急得圍着在大樹轉圈圈。)

師:誰能試着做一做急得轉圈圈是什麼樣子?(生做動作。)(讓生做動作體會更深些)

誰能再把這兩句話讀一讀,一定要讓大家聽出來小烏龜的心急如焚和小猩猩的得心應手。(指導朗讀“小烏龜不會上樹,急得圍着大樹轉圈圈。小猩猩輕輕一躥就上了樹,馬上把火澆滅了。)

師:熊隊長看了小烏龜和小猩猩的表現,説了什麼?

生:“對不起,小烏龜,請你到別處去找工作吧。”

師:從熊隊長的話,你讀懂了什麼?

師:(指導朗讀熊隊長的話)

師:消防隊的工作適合小烏龜嗎?(板書:不適合)為什麼不適合?(板書:不會上樹)

師:小烏龜在消防隊沒有被錄用,此時,它的心情怎樣?它放棄了嗎?你怎麼知道?

板塊(三)

喜歡小狐狸:(第三自然段)

生:讀。

師:你的喜歡小狐狸的什麼?你能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嗎?

生:(小狐狸能説會道,講解清楚,受到遊客讚揚。)

師:你能不能把這段讀一讀。讓大家聽出遊客對小狐狸的讚揚和對小烏龜很有意見。

師:小烏龜和小狐狸對比,他表現得怎樣呢?

生:小烏龜結結巴巴,聲音又小,遊客很有意見。

師:小烏龜在旅遊公司沒有被錄用,你想對小烏龜説些什麼?

師:鴕鳥主任、熊隊長和梅花鹿經理説的共同的一句話是什麼

(指導朗讀:“對不起,小烏龜,請你到別處去找工作吧。”)

(提醒注意:雖然這句話都是有禮貌客氣,又有些歉意的語氣,但要注意粗細變化,熊的聲音粗,梅花鹿的聲音細。)

(“對不起,小烏龜,請你到別處去找工作吧。”這句話禮貌客氣,又有些歉意,可以看出,他們並沒有否定小烏龜,只是因為小烏龜的特點不適合他們單位的工作而已。)

師:小烏龜三次找工作都失敗了,它會怎麼想?如果你是它的好朋友,你想對它説些什麼?

生:(自由談。)

 板塊(四)

喜歡小烏龜:(第四自然段)

師:為什麼喜歡小烏龜?

生:(小烏龜最後找到工作了,他成功了。)

師:看來你很願意和小烏龜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現在讓我們也和你一起來分享小烏龜的快樂,好嗎?

你能不能來讀一讀這一段,(喜悦,熱烈的程度還不夠,誰還能讀得熱烈點兒。)

師:看插圖,小烏龜在最下面,不像小鷹高高在上,有那樣顯耀的位置。默默無聞卻怎樣?――至關重要。

師:小烏龜它們的雜技表演得精彩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如果你在現場,看到小烏龜他們的精彩表演,你會怎樣做呢?

生:全體共同模擬觀眾。(熱烈鼓掌,喊“啊,太棒了!”)

師:他的好朋友小猩猩看見了他的表演説了什麼?

生:“咦,最底下的不是小烏龜嗎?”

師:小猩猩是什麼樣的的語氣?

(驚訝、高興的語氣。)

師:誰能讀一下小猩猩的話?

生:(讀)

生:(齊讀。)

 六、總結全文,引導學生明白小烏龜的進取精神。

師:小烏龜終於找到了能發揮自己長處的工作。“過了幾個月,”説明什麼?“終於”説明什麼?

(説明小烏龜找工作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師:小烏龜終於找到了適合他的工作。(板書:適合)

我們人都各有所長,要正確評價自己,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出正確的選擇,每個人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板書:各有所長正確選擇)

師: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應該向小烏龜學習什麼?

師: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小烏龜已經離開家幾個月了,演出結束後,小烏龜急忙趕回家裏,把好消息告訴給媽媽。它邊笑邊跳地説:“媽媽,我找到工作了,我找到工作了。”

師:假如你是小烏龜的媽媽,你會對小烏龜説些什麼?(換角色思考問題)

生:(發揮想象,自由談)

師:同學們看黑板,課文三次把小烏龜和其它的小動進行對比,説明小烏龜不適合郵局、消防隊、旅遊公司的工作,雖然多次失敗,但他毫不氣餒,堅忍不拔,終於發揮了自己的長處,找到了適合它的工作,今後我們也應該多發揮自己的長處,克服缺點,使自己越來越出色。

作業:續編故事

(老師知道你們很願意聽故事,但我更想讀到你們編的故事。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創造一個這樣的機會。)

過了幾個月,這個雜技團要離開這座城市,但小烏龜要留在這個城市照顧它的媽媽,小烏龜又失業了。他又要去找工作了,這一次它去哪裏找工作呢?他還能不能找到發揮自己長處的工作呢。把你編的故事寫在寫話本上。(能夠讓學生充分想象,編故事)

 板書設計:

郵局(爬得慢)消防隊(不會上樹)不適合

11小烏龜找工作

旅遊公司(結結巴巴)各有所長

雜技團(沉穩有力)

適合正確選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在熟讀課文中認識漢字,並引導孩子發現構字規律,認識“筆尖、鮮花”等8個詞語,會寫本課生字“力、手、水”。

(2)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漢字的構字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團隊合作的意識,提高識字效率。

(2)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感悟漢字,掌握朗讀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悟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主動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漢字文化的熱情。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出示:

明、鮮、塵、尖、滅、男、休、看、林、森、眾

1、小朋友,我們已經學會了很多漢字,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幾個很有趣的漢字,你們仔細看看,有誰認識這些漢字?看誰能發現這些漢字有什麼特點?

2、指名説。(先讓會認讀的小朋友説説是怎麼認識它的?曾在哪兒見過它?再説説這些漢字的特點。然後利用。課件把它們分成三類:左右結構:明、鮮、休、林;上下結構:塵、尖、滅、男、看;品字形:森、眾)

3、是呀,這些漢字有的是由兩個不同的字組成的,有的是由三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們一樣能幹,他也發現了這些規律,而且還把他的發現編成了一首兒歌,讓我們來讀讀,説不定,待會兒我們也能像他一樣編一首兒歌了。

(二)熟讀課文,語境識字

1、自由拼讀課文,並把屏幕中出示的這些漢字在課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2、同桌互讀課文、教師引讀課文。

3、指名讀課文,比比誰讀得好。(誰願意接受大家的檢查?請三個小朋友讀,每人讀一小節,其他小朋友打分,參與評價)

4、比賽讀。自選一節最喜歡的反覆讀,然後分組讀課文、分男女生讀、指名讀、開小火車讀。

5、讀着讀着,你們又發現了什麼?(每一小節有一句話,有兩行,第一、二兩節與第三節不一樣,是把一個字拆開來變成兩個字,第三節是把幾個相同的字組成新的漢字。)

6、出示:明、鮮、塵、尖、滅、男、休、看、林、森、從、眾,讓小朋友獨立猜猜並相互説説這些漢字的意思,有的可以上講台到電腦上點擊漢字,觀看這些漢字的演變過程,來領會這些漢字的意思,然後指名説説漢字的意思,同時隨機用。課件演示漢字的意思。

(三)複習鞏固,強化識字

1、摘蘋果遊戲。(出示。課件,指名大聲讀漢字,讀對了,蘋果落地。)

2、飛鴿送信。(有些小朋友手中拿的是音節,有些小朋友拿的是漢字,讓音節找漢字,或讓漢字找音節。)

3、找字擂台賽。(同桌進行,每位小朋友手中都有一些漢字卡片,把這些漢字放在一起,聽老師讀漢字的音,請小朋友快速找出這個漢字,比比誰先找到。)

(四)漢字的書寫指導。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3、認讀課後詞語。

(1)自由讀讀“我會讀”中的詞語。

(2)指名讀詞語。

(3)找朋友。(老師報詞語,學生在詞語上標序號,然後校對。)

4、讀讀想想。

(1)自由讀讀“讀讀想想”中的內容。

(2)跟老師讀。

(3)指名説説還從哪兒看到過像今天所學的漢字一樣,也是由兩個不相同的漢字拼成的新字,或者是由三個相同的漢字拼成的新字。(説到品字形的字時,可以從學生的姓名中遷移開去,給學生提供認識更多的認識漢字的機會,例:石頭很多就是磊,水很多就是淼等等。)

(二)自創兒歌。

1、根據課文形式,自創兒歌,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2、交流。

(三)課外拓展。

課外利用多種渠道去認識漢字,把自己的發現編成兒歌。

三、設計理念: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愉悦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看圖、遊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閲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以達到在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中認識漢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已經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四)提煉生活仿作創新提煉生活,想象模仿,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教學《日月明》之前,我引導學生當一回“小小調查員”,通過電腦、電視、畫報、兒歌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漢字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課文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巧妙地架設起文本與生活的橋樑。在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為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目標:

1、正確對待自己心愛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二、準備:

1、掛圖第1號。

2、故事磁帶。

三、過程:

1、認識阿文。

(1)教師出示掛圖。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她是一隻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2)阿文上幼兒園前,很喜歡一條小毯子,到哪兒都帶着它。可是現在上幼兒園了,帶着這麼大的毯子行嗎? 2、聽聽阿文的故事。

(1)教師結合掛圖,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2)阿文常常帶着毯子幹什麼?她喜歡這塊毯子嗎?(3)阿文上幼兒園抱着毯子方便嗎?為什麼?

(4)後來阿文放下毯子了嗎? 3、説説自己喜歡的東西。

(1)你們是不是像阿文一樣也有一件最喜歡的東西?你們常常用它幹什麼?你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它放在哪裏?

(2)我們小朋友比阿文還能幹!每天早上高高興興地和好朋友再見,到幼兒園學本領,和小朋友做遊戲,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錯!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

1、導入

師:同學們,課間你們都玩些什麼遊戲?

生:“打乒乓”;“跳繩”;“貼大餅”;“捉迷藏”;“抓人”……

[從學生最貼近的生活入手,強調學生的生活經驗。]

2、初聽

師:現在老師播放一段音樂(《陀螺》),聽完告訴我,你認為這段音樂表現的是你玩的什麼遊戲,並説出原因。

生1:我認為是跳繩,因為音樂一會兒高一會兒低。

生2:我認為是在打乒乓,因為音樂比較活躍,打乒乓時要來回走動。

……

師:同學們説得不錯,現在我們來聽下一首(《騎竹馬》),聽聽看這回表現的是什麼遊戲,當然也要説出原因。

生:我認為是騎馬,因為音樂像馬蹄聲。

師:同學們説得有道理,現在我們再來聽一首樂曲(《跳繩》),聽聽看這回表現的是什麼遊戲,説出你的原因。

生1:我認為是跳高,因為音樂一會高一會低。

生2:我認為是捉迷藏,因為捉迷藏要逃來逃去,我覺得音樂像。

……

師:同學們很會想象,下面我們來聽最後一首樂曲(《捉迷藏》),這回表現的是什麼遊戲,同樣請你説出原因。

生1:我認為是“貼大餅”,因為“貼大餅”要跑來跑去,音樂比較快,很象。

生2:我認為是“捉迷藏”,因為“捉迷藏”也要跑來跑去。

……

[音樂是想象的藝術,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復聽分析

師:同學們聽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打開書本,看着書上的標題和插圖,我們再次把剛才的音樂欣賞一遍。

(1)聽《陀螺》

師:你認為老師播放的音樂表現的是什麼遊戲?為什麼?

生:是《陀螺》。因為音樂上下跳動,好象陀螺在旋轉,開頭的響聲好象是在抽陀螺。

師:回答得很好!誰來説一説這首樂曲的節奏和速度是怎樣的?

生:這首樂曲的節奏比較跳躍,速度是快速。

師:很好。老師這裏有陀螺,請一位同學玩一玩,體驗一下。

師:現在讓我們跟着音樂模仿玩陀螺。

[在聆聽中體驗。]

(2)聽《騎竹馬》

師:這首樂曲你們剛才已經聽出,是《騎竹馬》。那麼這首樂曲的節奏和速度是怎樣的?

生:這首樂曲的節奏是比較緊湊的;速度也是快速。

師:好的。老師和你們一起玩一玩“竹馬”。(播放《騎竹馬》)

[在聆聽中體驗。]

(3)聽《跳繩》

生:這首樂曲是 《跳繩》。

師:對。這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為我們小朋友寫的,表現小朋友跳繩時的情景。音樂的節奏、速度是怎樣的?

生:音樂的節奏也比較緊湊,速度是稍快。

師:你們平時跳繩有幾種跳法?

生:有“雙飛”、“跳長繩”、“雙人跳” ……

師:我請同學們上來示範一下。

師:現在老師分四大組,你們自己商量一下,然後老師播放音樂,你們邊聽邊跳繩。

[在聆聽中體驗。]

(4)聽《捉迷藏》

師:這首音樂表現的是什麼遊戲?為什麼?

生:是 《捉迷藏》。因為音樂忽快忽慢,比較快,好象一個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師:音樂的節奏、速度是怎樣的?

生:節奏很連貫,緊湊,速度較快。

師:現在老師再播放一遍,你們藏好了,老師可要來抓你們了!

[新理念提出:應讓學生掌握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師生之間應在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對話、互動,相互提高。]

4、小結:《跳繩》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寫過許多反映兒童生活、學習的鋼琴小品,是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國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寫過《夢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總聽:顛亂樂曲次序,讓學生聽辨樂曲,並模仿遊戲。

[遵循聆聽——聆聽——再聆聽的原則,讓學生通過反覆聆聽加深對樂曲的記憶、理解]

三、總結:

這四首樂曲組成了《快樂的童年》的組曲,這幾首樂曲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了我們遊戲時的情景。音樂可以通過節奏、速度、音色、音區的不同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所以音樂的表現力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聽辨、想象、思考來理解樂曲。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白楊禮讚》精彩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掌握“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象徵手法和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與象徵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設想】

重點把握文章5、7兩段,揭示文章的象徵意義及反問、排比修辭方法的運用,突出朗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能力,推進民主、平等、和諧、友好,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觀察語文課本封面,簡要説一説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説説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

幻燈片:

的白楊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5-7段,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詞的寫法與讀音。並運用圈點勾畫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形態的。

三、再讀課文,把握要旨

1、在學生回答白楊樹的外形特點後,與學生共同賞析課文第5段,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

2、拋出問題: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由此導入第7段。賞析本段,要求學生將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

幻燈片: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

3、拋出問題:讀到這裏,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4、講解什麼是象徵

幻燈片:

象徵是……

四、課外拓展,領會象徵

1、適當擴展聯想,加深對象徵手法的理解

幻燈片:

綠色——長城——

2、聽歌曲《白樺林》從中感受象徵的含義

幻燈片:

《白樺林》歌詞

……

3、課後閲讀散文《白楊》,理解文中內容及象徵手法,並與《白楊禮讚》做比較閲讀。

【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象徵

樹人

北方農民哨兵

上進的`精神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一認識15個生字,學會其中12個;正確讀寫“騰雲駕霧、漫山遍野、閃耀、拇指、鐮刀、石筍、起伏、丘陵、折光鏡”等詞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三理清課文敍述的順序。瞭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體會運用比喻句的好處,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語言美。

學習重點、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想象句子描繪的景象,體會五彩池的美麗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五彩池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五彩池的錄像、圖片資料以及音樂磁帶。

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

(一)藉助學生旅遊經歷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去過哪些地方,感受如何?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到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旅遊勝地去暢遊一番,領略她獨特的風姿。我們的目的地是哪兒呢?對,就是---五彩池。

(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彙報交流預習情況

(一)回顧預習,準備交流

課前,同學們都預習課文了,現在請你再瀏覽一遍課文,想一想,通過預習,你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彙報交流一下。

(二)學生彙報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意圖:彙報讀懂的內容,是對學生自學效果的肯定,有助於學生提高自信心。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習慣,為教學重點的確定提供了依據,體現以學定教的指導思想。

(三)梳理敍述順序

我們先看大家讀懂的內容,這些內容分別和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有關?根據每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敍述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文敍述順序:位置 水池 池水 成因 在人間

(四)確立學習目標

通過剛才的彙報可以看出,同學們大多對2、3、4自然段的內容感興趣,下面我們就來重點學習這幾部分,看通過進一步學習,我們對預習中讀懂的內容有什麼新的理解,不懂的問題能不能自己解決。

意圖:根據學生讀懂的內容或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是學生預習是的初步認識得到發展,讀不懂的問題得到解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

三學習二、三、四自然段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 理解重點句

根據學生彙報預習的實際,重點理解“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着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者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一句。

① 剛才有同學提出對文中的這句話不太理解(出示句子),哪裏不理解呢?

或:這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比較難理解(出示句子),老師不太明白,同學們能幫幫我嗎?

② 如果這句話這樣説:“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着不同顏色的光輝”,(出示句子)大家感覺怎麼樣?

③ 那加上“好像是鋪展者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又怎樣?

④ 渲染:同學們知道嗎,根據老師查找的資料,五彩池的水池總共693個,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佈山野,就像一顆顆晶瑩璀璨的寶石。這句話應該怎樣讀呢?指導朗讀。

意圖:通過換句對比,淡化內容的分析,着力引導學生體會、感受語言美。

2 師生接讀

剛才,我們讀出了五彩池的水池很多、很美,這些像寶石一樣的水池都有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讀讀後面的幾句話。(讀到最後一句話,教師有意多讀“還有的像……”)

3 揭示省略號

看到學生疑惑的表情,教師藉機追問:還有沒有啊,同學們?學生有的説有,有的説沒有,多數學生會注意到句尾的省略號,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抓住句尾的省略號,感受水池的千姿百態。

4 啟發想象,訓練語言運用

同學們很會讀書,是啊,這個省略號就告訴我們水池還有好多形狀呢!現在,就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想象一下,水池還會有哪些形狀,會像什麼呢?你能不能也用“有的像……”來説一説?

學生運用比喻句彙報交流自己的想象。

意圖:藉助理解省略號的作用,一方面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一方面使學習標點,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語言運用訓練四者有機統一。

5 是啊,水池的形狀可真多啊,有些可能是我們想也想不到的呢。讀到這裏,你有什麼想法?

6 讀文想象

現在,誰願來當一回小導遊,帶領大家去看看那些美麗神奇的水池。(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

7 欣賞錄像

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五彩池是什麼樣的?(播放五彩池錄像)剛才,有些同學不由自主地發住了驚歎,你們在驚歎什麼?

8 想不想把這美麗神奇的景象讀出來?放開聲音盡情地讀吧。

意圖: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採用聽、看、讀、想象多種方式,環環相扣,使學生的情感層層加深,認識不斷昇華。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 過渡:水池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千姿百態,池水的顏色又怎樣呢?自己讀讀第3自然段,看你又會有什麼感受。

學生彙報感受。

2 總結渲染:是啊,池裏的水五顏六色,美麗極了!你們有誰見過這樣的池水啊?同一個水池裏,上層是咖啡色的,下層卻成了檸檬黃,左半邊是天藍色的,右半邊卻成了橄欖綠,多麼不可思議啊!

3 朗讀訓練

①能通過朗讀把池水的美麗神奇讀出來嗎?自己先試着讀讀,你認為怎樣讀能夠表達你的感情就怎樣讀。

②學生自由練讀。

③哪位同學願意配上音樂讀給大家聽。(誰想讀誰就可以加入)

4 比較發現

同學們,現在請你仔細看這段話,(出示缺少“更”字的第三自然段文字)你有什麼發現?

5再認真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沒有這個“更”字行不行呢?為什麼?

(沒有不行。有“更”字,可以看出作者在看到漫山遍野的水池時就已經感到驚奇了,而在看到五彩斑斕的池水時驚奇的程度更深了。)

意圖:“更”字不是生字,也容易理解,之所以引導學生關注這個字,是因為通過“更”字能使學生聯繫前文體會到作者情感的變化,進一步感受池水的神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 提出問題,自學解決

五彩池裏的水為什麼會是五顏六色的呢?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呢?很多同學對這個問題感興趣,認真讀讀第四自然段,相信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2 自學交流

自己讀讀這一自然段,找一找池水呈現不同顏色的原因有哪幾個,在文中標上序號。然後,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討論。

意圖:關於池水美麗神奇的原因,學生感興趣,理解也無難度。放手讓學生組成小組自學,符合教材、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

3 彙報討論

剛才誰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現在明白了嗎?能不能代表你們小組來彙報?

方案1

① 學生找出了4方面的原因:池底長着許多形狀各異的石筍;石筍表面凝結着一層細膩透明的石粉;陽光的照射;池邊樹木花草五光十色的倒影。

② 你真了不起,通過自己的努力就把池水呈現不同顏色的原因找到了,祝賀你!同時也説明你所在的小組是一個團結的集體,羨慕你!

方案2

① 學生找出了原因,但未找全。

② 這是你們小組的意見,其他小組呢?

③ 就其他小組補充的原因討論。

例如:想一想,石筍上如果沒有這層細膩透明的石粉行不行?

④ 看來,這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原因啊!現在請你(第一個學生)再把4方面的原因完整地説一説好嗎?

⑤ 你看,通過你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同學們的幫助,問題就解決了。今後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就要這樣解決。

意圖:讓提出問題的學生自己來解答,體現學生由開課之初的提出不懂的問題,通過自學、交流,最終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切實體現教學為學生的需要服務的教學思想。同時確保小組合作學習不是流於形式,而是切實發揮作用,使師生互動、生生交流得到充分體現。

四總結全文

(一)比較不同,強化理解

通過前面的學習,誰能説説五彩池和瑤池有什麼不同?

(可引導學生從數量的多少,規模的大小,現實與傳説等角度談理解。)

(二)激情朗讀

是啊,現實中存在的五彩池要比神話故事中的瑤池更美麗、更神奇!面對這人間的仙境,作者發出了由衷的讚歎,齊讀最後一段。

(三)對於作者“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的感歎,你有什麼理解?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回顧一下前面的學習,我們對預習時讀懂的內容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並且自己解決了一部分不懂的問題,還有一些問題,像五彩池是怎樣形成的?池裏的水是從哪兒來的?石筍上怎麼會凝結着一層石粉等等,我們課上不可能解決了,同學們可以在課下通過各種渠道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這兒,老師向大家推薦《中國名勝經典》這本書,課下可以傳閲一下,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意圖:對於學生感興趣而又無法在課堂教學中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查閲課外資料等渠道自己解決,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課內知識的學習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有利於學生投入實踐活動和綜合學習中去,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

六課後練習

(一)背誦

1 同學們,課文學完了,大家想不想把五彩池美麗神奇的景象和文中優美的語句留在腦海中。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課文的2、4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一起試着背一背。

2 背誦第2自然段:教師引背,引導學生邊背誦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

3 背誦第4自然段:啟發學生按照四方面原因的順序背誦。

意圖:在落實課後練習要求的同時,指點學生背誦的方法,並以背誦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二)仿寫比喻句

1 這篇課文中有不少打比方的句子,請同學們把以下三個句子補充完整,讀一讀,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出示課後思考練習3中的三個句子進行填空練習。

2 請同學們仿照這幾句話的樣子,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咱們來比一比,看誰想得好,填得妙。

① 晚上,天上的星星好像

② 空中的雲朵形態萬千,有的像 …… ;有的像……;有的像 …… ;有的像 ……

3 你還能自己寫出這樣的句子嗎?試着寫一寫。誰願讀給大家聽聽?

4 在今後的學習和閲讀中讀到打比方的句子,同學們要邊讀邊想象句子描繪的景象,這樣能使我們對文章理解得更深刻;作文的時候,試着運用這種描寫的方法,你的文章就會更加生動、形象。

意圖:恰當運用比喻句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在前面理解課文的環節中,教師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喻句的朗讀和想象體會五彩池的美麗神奇。所背誦的段落中也多處運用了比喻。此項練習的設計,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喻句,使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得以落實,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板書設計

位置 四川松潘藏龍山

水池 漫山遍野

13 五彩池 池水 同 不同 美麗神奇

原因 ①②③④

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