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下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是現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動形象的描寫了濟南的冬天氣候温和、冬日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文不僅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當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好的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全文脈絡清晰,行文有序。先運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然後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在景物描繪中,不但運用了大量恰當的比喻和擬人句,更在詞語選用方面十分講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極富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學中,在鍛鍊、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同時,着重通過分析文中優美的語句,進而感悟文中描繪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語的精當,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於學生閲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探究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並能運用所學去閲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欣賞景物描寫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閲讀。

當然,在開課之前,不忘告知學生,一切的答案你們那裏,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及答案,不失為明智之舉,因為學生在解讀文本之前,就已經獲得了自信。這樣,他們已不僅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讓學生們敢於積極主動,敢於去自由發揮想像的翅膀,展開合作探究課文,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欣賞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紹,課下注釋已有,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解讀,不必再去贅述,瞎耽誤學生的時間。生詞教學也可在學生朗讀過程中解決,不必過於追究,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知、能目標:

1、能有感情的熟練朗讀課文

2、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5、培養欣賞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朗讀—討論—賞析

情、價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把握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景物描寫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首先,引導學生説説本地冬天的氣候、景象。接着,引導學生説出學過或知道的描寫冬天景色的古詩詞句(柳宗元的《江雪》、《風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讓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氣,與課文中的冬景形成鮮明對照。大家知道嗎?在咱們北中國的一個地方,它的冬天卻是另一番風味,到底是怎樣的別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們帶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範讀課文。

1、學生聽讀,作勾畫。

2、點評。

三、自讀、朗讀,整體把握。

1、邊朗讀(學生模仿範讀,大聲朗讀),邊勾畫生詞,查工具書,準備朗讀比賽。

2、幫助老師將課文科學合理的分成四個任務塊,並説明你這樣分組的理由(為下節課分組研習、討論做好準備)。

(第一自然段為一組,第二自然段為一組,第三四自然段為一組,第五自然段為一組。按照:冬天的特點—山景—雪景—水景層次。)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2

方案一

教學目的: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手法。

教學重點:教學中要體現抓住景物特徵和景的變化進行描寫這個重點,同時也要注意有關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的學習;模仿本文寫法,練寫短文《家鄉的冬天》。

課型:自讀課。啟發式,講練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板書:濟南的冬天(寫景散文)老舍

2、簡介作者。

(二)學生默讀課文,同時板書重點詞。

(三)學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學上黑板注音。

(四)講析第1自然段。採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問方式。

1、你對冬天的景色進行過觀察嗎?冬天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2、濟南冬天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3、寫濟南的冬天為什麼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

教師小結:經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温晴”這一特點。板書:氣候温晴

(五)講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問題。(1)濟南的冬天為什麼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這一特點,並板書。)(2)為什麼要寫濟南人的感覺:“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温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使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比較映襯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暖和)

2學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六)佈置課外作業。

1、背誦1、2啟然段。

2、寫出“慈善”“寬敞”“澄清”三個詞的反義詞,並造句。

3、預習第3自然段,畫出你認為用得貼切的形容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課外作業。

(二)講析3、4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3、4自然段。

2、提問:濟南的冬天除了天氣温晴、有山有水這兩個特點外,作者説,這還算不上濟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總結出這個特色嗎?(小雪勝景)板書。這個勝景的獨特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幻燈打出表格,學生可在書中找答案。答案寫於另片上,或把答案蓋住。待學生回答後再亮出答案。)

描寫對象

特徵

是否用了修辭格

靜態寫動

抒情句及表達的感情

矮鬆

越發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氣。

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小山的關愛,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樹尖上

頂着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

比喻

山尖

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風吹動,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膚

山腰

日落時,微黃的陽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點粉色

擬人

3、講述答案時應側重意境的領會,讓學生彷彿看見那種美景,不要止於文字上的答案。

4、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

(三)講析第5自然段。

1、教師朗讀第5自然段。

2、提問:濟南有山有水,上面寫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用四個字概括這裏水的特點。(水藻真綠)板書。綠到什麼程度?(“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這裏用了“拿”和“不忍”,你認為有什麼妙處?(使物都帶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擬人修辭格)。以上作者寫出濟南冬天的四個特點,把他對濟南冬天的愛傳遞給了我們。

3、接話競賽:合上課本,請接話,看誰接得最快、最準。

①濟南的冬天四大特點是——②強調氣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濟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勝景像——⑤水藻真綠,綠的程度——

4、結語:作者寫盡濟南冬天的特點之後,由分到合,發揮奇特想象,將冬天的濟南包在空靈的藍水晶裏,構成一個美的整體。文章到此收筆,讓讀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四)課堂練習。

1、板書習作題:家鄉的冬天。

2、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麼特點?

3、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後口述。

4、教師作綜合評價。

(五)佈置課外作業:背誦3、4、5自然段,完成習作《家鄉的冬天》。

方案二

(一)由教師組織學生預先寫廠篇短文《XX的冬天》,然後讓學生把習作與課文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內容和寫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節,選擇本地區某一景點(如山、河、海邊、公園等),確定幾個觀察對象。(如河邊的樹,河中的船、河水、橋等),圍繞着一箇中心(如暖晴、景色季節變化等),寫一篇短文,要求明確寫出學習了課文的何種寫法。

(三)學習運用對比、比喻、擬人(重點學習一種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寫一種景色(不一定寫鹹完整文章),寫成後,把各自的短文拿出來對照。師生共同講評。對照中注意加深體會課文中運甩這些手法的妙處,並糾正一些運用不當的錯誤。

方案三

設法讓學生自己去剝皮吃桔子,比較法,就是誘導學生自己動手剝的一種好辦法。

(一)課前印發夏丐尊先生寫的《白馬湖之冬》(見所摘文附錄),要求學生將兩篇描寫冬天的散文對照着讀,思考兩文的同異點,然後在課堂進行討論,教師引導歸納。

相似點:

1、文體相似。都是寫景抒情散文。

2、題材相似。都寫冬天。

3、兩文的“我”都是從彼地來到此地。

4、寫的景物相似。都寫環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陽,都有雪。

不同點:

1、氣候不同。一暖一冷。

2、景物特點不同。風的聲,山的態,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樣。

3、“我”的感受不同。一個久住嚴寒的北平,又剛從陰冷的倫敦回來,感到無風温晴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一個從熱鬧的杭州移居到荒涼的湖邊山野,“宛如投身於極帶中”。

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則重在陽光、小山、雪、水;一則以凜冽的寒風貫通全篇。

5、抒發的感情不同。一個抒發的是歸國遊子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讚美之情。一側表現出身處嚴寒他鄉,離羣索居的知識分子孤獨、寂寞的心境。

通過比較可看出散文在表達上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怎佯取材,怎樣結構,怎樣造詞造句,應根據客觀事物的特點,根據自身的獨特生活感受,根據主觀表達需要來精心進行擇取。

(二)最後落實在練寫觀察日記上。使學生既練寫《白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學習《濟南的冬夭》形象描繪的各種藝術手法。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重難點:

[重點]: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難點]: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髮髻()鑲嵌()水藻()貯蓄()

澄清()綠萍()着落()薄雪()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貯蓄:

空靈:

二、自主探究

(一)任務一:默讀課文,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1、用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

2、概括的説一説濟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樣的特點。

(二)任務二:速度1、2段,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5、精讀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麼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1)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

參考:秀氣。

(2)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3)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於濟南的山水有什麼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6、“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處運用比喻,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如:把小山比作“小搖藍,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而且給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小組內合作交流,談談運用這些修辭的好處。

五、達標檢測

1、填空題

①《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現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據拼音寫漢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寬chǎng____

3、解釋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

①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

②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5、“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輕塵”,請再寫出兩個含“雨”的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閲讀下面的文章並回答文後的問題。

塞外懷古

[1]沒有到過河西走廊的人總以為河西走廊這個地方怎樣的荒涼,怎樣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後,便知道所謂荒涼寒苦並不如傳聞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後,景象有點兩樣了,黃沙白草,風日慘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遙天無際。南天可不同了,祁連山像一道高牆,自東而西,連綿不斷;不分冬夏,頂上常是積雪皚皚。人説西王母的家就在那裏。遠遠望去,也真像有瓊樓玉宇在其中隱約閃現。沿着公路的南邊,可以看見無數的土堆子,有的延長好幾裏,有的是一個大墩子旁邊連上幾個小墩子。這種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額濟納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於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幾乎隨處都是。這就是漢唐時代的邊城和烽燧的遺址,有名的漢唐西部長城,就在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時候,曾在酒泉一座破敗的墩子上了望。已經傍晚了。太陽在西邊的地平線上還有簸箕那麼大。血紅帶黃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圍的雲彩都映成了橙黃色。一個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遙遠的天際看着看着,就隨人冥想[注②]中去了。儼然如在漢唐當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許是人家,也許是戍邊將士的營房,房頂上正炊煙裊裊。放在外邊的馬羣和羊羣先後回來了。雞鳴犬吠以及小兒喧笑的聲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樓柱完好,雉堞無恙;幾個烽哨正在上面聚精會神的望着西邊和北邊,希望有平安消息到來。一天一天的過去,一年一年的過去。這些人從少年轉到中年,老年,也許就死在那裏,埋在附近。但是他們從來不頹喪,也從來不墮入幻想。只憑着他們的結實的身體,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敵人和自然作生存的鬥爭。敵人和自然敗了,他們勝了,他們的西陲也固若金湯了。兩千年,一千年的歷史,像電光石火般一轉眼過去了。這些人依然長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棄了,荒廢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廢墩上面。西邊的太陽還有一半在地平線上。但是這些廢毀的烽燧城堡,照舊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黃色的光輝;西北風呼呼的怒吼,而它們依然靜默無言,屹立不動。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想到這裏,我禁不住流下淚了。

注:①酒泉:與玉門、陽光、敦煌相鄰,均在甘肅省的河西走廊一帶。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墮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麼?請用一兩句話概括作者“冥想”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説,“想到這裏,我禁不住流下淚了。”是什麼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觸而流下了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寫作這篇文章運用到了象徵手法,作者是怎樣運用象徵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看到酒泉這地方“隨處都是”漢唐時期的烽燧、廢城等遺址時,有人突發奇想,覺得這都具有旅遊開發價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開發的古絲綢路上。於是就在這裏建起了酒泉漢唐歷史文化遺址景區。

現在,請你依據《塞外懷古》一文中相關的材料,為新建景區寫一份“景區簡介”,以供景區對外宣傳和遊客參觀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適當融合、補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關內容。

12、《濟南的冬天》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5、(1)參考:秀氣。(2)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達標檢測

1、①老舍舒慶春舍予②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2、佇藻澄敞

3、①晴朗無雲,陽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無色

4、擬人擬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詩詞的遷移與運用能力。平時學習古詩詞時可以有意的將它們進行歸類。寫雨的詩句如:小樓一夜聽春雨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闌卧聽風吹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6、第(1)題:戍邊將士在邊關的生活;戍邊的情景;他們與敵人和大自然作鬥爭的精神。其實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類概括即可。

第(2)題:是戍邊將士在保衞邊疆中同敵人和自然作生存鬥爭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觸而流下了眼淚。此題揭示的其實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慮才能有所收穫。

第(3)題: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擊風沙、屹立不動的特徵來象徵守邊軍士具有的堅強、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獻身精神。(大意)象徵手法常常是用一種事物來象徵某類人或某種精神。

(4)此題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想象力。答題時應注意如下幾點:①方位介紹;②景物介紹;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關內容的補入。對原文材料的再造運用是否充分、恰當給分,但不依順序。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4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閲讀第二課。

2、本文的內容:作者在文中將濟南的冬天與北平的冬天、倫敦的冬天以及熱帶的冬天作比較,突出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並通過對濟南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本文的特點:

(1)語言生動活潑,方言和普通話結合運用。

(2)細節描寫細膩,描寫有層次。

(3)修辭運用豐富。

(4)感情樸實真摯。

二、學生分析

1、學生需要學到的是:運用一種或多種修辭手法,描寫具體事物,以表達思想感情。

2、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基礎:

(1)在認知上,學生已學習了一些賞析散文語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學生能試着感受字裏行間所藴含的思想情感。

3、學生需要用到的學習方法:朗讀法、體驗法、討論法等。

三、目標闡述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説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2)能分析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賞析文本詞句的過程中運用討論法。

(2)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朗讀法和體驗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之情,喜愛之情。

(2)能體會作者對濟南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學重點

1、能説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2、能分析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三)教學難點

1、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之情、喜愛之情,能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濟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訴我,濟南是中國哪個省份的城市?山東省。山東省屬於南方還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然而,地處北方的濟南,它的冬天卻別有一番滋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老舍筆下冬天的濟南,感受別樣的冬日北國世界。

(二)初讀文本,感受濟南之冬

首先,請大家有感情地齊讀第一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除濟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地方?北平、倫敦、熱帶

2、這些地方的特點是什麼?大風、不見日光(濃霧)、響亮的(毒日)

3、濟南冬天的特點又是什麼?温晴(響晴)

4、這裏運用的藝術手法是什麼?好處是?對比,突出強調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關鍵點,其次再對本段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欣賞。)

在這裏,作者的寫法比較含蓄,他不直接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温晴的,而是通過三組對比,寫北平的冬天是大風的,倫敦的冬天是不見日光的,熱帶的冬天是響晴的,然後反襯和突出濟南的冬天不颳大風;看得見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温和的。另外,老舍寫北平和倫敦時,不直接説“北平幾乎天天颳大風”,“倫敦的冬天總是陰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獨特的感受説“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奇蹟”和“怪事”使得語言有一種風趣幽默的色彩。正因為濟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老舍稱讚它“真得算個寶地”。而“温晴”也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

(三)精讀語句,品味寫景之妙

然而,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濟南這座老城的出奇之處,還在於它的山,它的水。那麼濟南的山是怎樣的呢?我們再有感情地齊讀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狀是怎樣的?圍了個圈兒、北邊有個缺口

2、老舍用哪個詞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麼説的?

可愛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比喻、擬人)把山比作搖籃,把濟南比作熟睡的嬰兒。讓人覺得十分温馨。正因為這樣的地形,所以濟南的冬天一點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温暖的。

3、為什麼要寫“人們的臉上是含笑的”?因為“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濟南的山給人一種安全感,讓人感受到希望。這種希望來自温暖的天氣,讓人彷彿下一秒就能置身於春天的懷抱。看似不着調的一筆其實是緊緊圍繞濟南冬天的“温晴”來寫的。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本段內容,並引導學生對本段的寫作藝術進行欣賞和分析。第三個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費筆墨的用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

雖然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但偶爾也會下點兒小雪吖。再讓我我為大家朗讀第四自然段,大家來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樣的。(教師朗讀,學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點兒小雪呀。“妙”在哪裏?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護士)圖片欣賞

(比喻:把樹比作看護婦,把雪比作髮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比喻,擬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愛

小結:寫作時比較有層次感,從整體到局部,自上而下。語言雖樸實簡單,卻容易讓讀者想象,似乎如同身臨其境般。將濟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這句話體現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的?讚揚還是批判?以欲揚先抑的口吻去讚揚濟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可愛、俏皮、美麗的感覺,以及作者溢於言表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該部分注重朗讀和想象,在朗讀和想象中使學生欣賞內容和文字。幫助學生學習修辭手法,以及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果這是一幅畫卷,作者説這一定是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我們看見了温柔的小山,雪白靜美的小山,山上卧着小村莊,那水呢?水墨畫少不了靈動的水。我們從文章最後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樣描繪濟南的水的。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1、水有什麼特點?不結冰、冒熱氣、澄清、清亮、藍汪汪、空靈

2、還寫了哪些東西?怎麼寫的?水藻(綠、擬人)、垂柳(擬人,側面寫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藍水晶,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攤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想象一番)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自主對文本進行欣賞。)

小結:這就是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會發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這古老的城市,是濟南,也是詩。”大家感受到濟南冬日之美了嗎?

(四)再讀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請大家帶着欣賞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讀全文。想一想你從這些文字、這些描寫中讀出老舍對濟南的什麼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板書。(喜愛、珍惜、讚美……)

補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國交流學習,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省城,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濟南也因此被他稱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創作的文章,一經發表即引起強烈轟動。文章中處處流露着老舍先生對濟南的無限熱愛與讚美,成為先生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

(設計意圖:適當進行課外拓展,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賞。)

(五)作業佈置

借鑑文章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200字以上。

(設計意圖:修辭手法是本篇課文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寫作方式進行自我創造,這也是學習成果的一種檢測方式。

五、板書設計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立冬將至,寒意便邁着步子來到了我們身邊,天氣一下子冷了許多。北中國的冬天即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想起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身處寒冬的人們總是渴望春天早日來臨。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確是面上含笑的,他們好像並不渴望春天早日來臨,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啦,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著名寫景散文名篇《濟南的冬天》,也許從中我們能找到答案。

二、整體把握

1、走進作者

學習老舍先生的文章,我們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請看大屏幕,掌聲請出老舍先生。(投影作者簡介,學生齊讀)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傑出的語言大師。

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

1930年,作者回國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擔任教授。從此在山東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稱山東是自己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為1931年在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

2、聽錄音,説感知,解字詞。

就是這個對濟南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聽配音朗讀課文。(投影要求:注視畫面、用心傾聽、展開想像的翅膀,感受濟南的意境美。)

聽了錄音,你心中濟南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呢?請用一句話説出來。(學生活動,老師評價。)

好的文章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聽了一遍,同學們就發現了這麼多濟南冬天的好處,下面請同學們仔細的讀一下課文,在閲讀的時候,我希望同學們能注意下面這幾個生字詞:

濟(jǐ)南倫敦(dūn)鑲(xiāng)

貯(zhù)蓄水藻(zǎo)髻(jì)

3、感知簡析,展示才華

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正如同學們説的那樣,意境是相當的美,下面老師準備了一些思考題,請看投影,請同學們迅速瀏覽文章,回答問題:(投影展示)

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麼不同,它有什麼特點?作者通過描寫哪些景物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學生合作討論思考解決,教師板書:濟南的冬天)

請同學們把思考所得告訴大家,展示你的才華。

教師逐步疏導,簡析文意並簡明板書。

特點:温晴。景物:山、水具體又寫:陽光下的山,小雪後的山,城外遠山

三、美文品讀,展現風采

過渡語:課文整體內容我們已經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們又如何才能感知呢?請分組思考第二個問題:(投影展示)

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一段,你認為用得最準確的詞語和最生動的句子有哪些,説出來,和大家分享。

學生展開討論

教師啟示: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隻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一下就有兩個或是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要求:小聲讀,並動筆圈點批註。

抽生回答,教師以圖畫為引導,分別展示2、3、4、5、自然段景緻,引出其中精美詞句,從修辭、寫法、情趣等方面品讀妙處。(安排一段配音朗誦表演)

學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四、悟景、激情、寫美

過渡: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的的確確很美,你想,為什麼他筆下的景就這樣的美,這樣的惹人喜愛呢?如果文章單為寫景而寫景,會不會打動人,會不會感動我們?這景裏面還有什麼呀?(抽生回答)正因為這景裏面融進了情,融進了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喜愛之情,所以他的文章才這樣的動人。這種寫法叫做“情景交融”,真好個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呀。

激情、寫美:老舍筆下的景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喜愛,我們三穗,我們家鄉四季的景也不錯呀。請你寫一寫或説一處我們三穗,我們家鄉你認為最美的景緻。

五、小結課堂。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説是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學習到處都藴含着美,讓我們用我們善於發現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讓我們用我們的生花妙筆去描繪生活中的美,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七年級(7)班的同學會有像老舍這樣的大家馳騁在文壇的圈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