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75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

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基礎。

在複習導入階段,首先通過唐老鴨和米老鼠的比賽,引入學生對圓柱的初步感知,然後通過出示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導入課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在教學新知識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一摸、比一比,採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徵。在討論圓柱的側面時,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一個什麼圖形呢?”通過猜測再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認識到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之間的關係。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並把“觀察、猜想、操作、發現”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和發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後的填空題進一步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圓柱形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認識了圓柱的特徵,並利用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徵有直觀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同時,在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認識圓柱上下兩個底面完全相同時,學生不能説出驗證的方法,也沒有時間讓學生去動手操作驗證;在學習圓柱的側面展開與長方形各部分的關係時,學生對知識理解比較困難,演示不直觀。 總之,在這堂課中我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這樣的活動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吸取經驗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更好的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

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基礎。

在複習導入階段,首先通過唐老鴨和米老鼠的比賽,引入學生對圓柱的初步感知,然後通過出示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導入課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在教學新知識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一摸、比一比,採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徵。在討論圓柱的側面時,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一個什麼圖形呢?”通過猜測再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和發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後的填空題進一步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2

1、我對這節課有這樣的設想:對於“圓柱的高”的教學同樣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這一環節的處理應再深入一些。通過課件顯示。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它的高有無數條,而且知道測量外側的高比較方便,同時也為後面佈置的實踐作業奠定了基礎 。

2、在本次活動中,我設想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學生的的自主探究來認識圓柱體的外形特徵,在頭腦中建構圓柱體的基本形體概念,為此,我必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觀察想象和操作的空間,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學習、活動。於是,我創設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首先,我創設了一個長方體與正方體圖片,並以課件的形式展示,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的熱情,接着,提供多種多樣的生活中的圓柱體的課件與實物圓柱操作材料,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滾一滾的方式去親自體驗圓柱體的外形特徵,然後集中學生進行反饋與總結,再引導學生利用一個圓形的紙片對圓柱體上下兩個底面進行大小的比較,再集中學生進行談話,最終得出圓柱體的總體外形特徵。

圓柱的組成有:一個側面和兩個底面,而總結出。兩個底面是兩個圓,並且大小一樣。為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打基礎。接着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來判斷生活中見過的物品形狀是否為圓柱體,再拓展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説説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相似於圓柱體的物品。

本節課存在的優點是創設了合適的環境供學生進行自由的探索,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並且融入了課件的使用,讓課堂氛圍“熱鬧”起來,更加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同時,師生關係能夠得到和諧發展。最後的延伸活動保持和發展了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感受探索的樂趣。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3

生活中的圓柱體很多,學生看到的也很多,所以苟老師採用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柱的特徵及圓柱展開圖的研究,所以在教學時,苟老師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苟老師發現來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的。

苟老師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圓柱,從大家熟悉的實物引出圓柱的各部分的組成,通過動手去摸一摸手中的圓柱,再和同學交流一下,你知道圓柱各部分的特徵是什麼?

苟老師認為苟老師在這節課教學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始終圍繞學生的思維和操作探索研究在轉,而不是學生圍繞教師在轉,因為在備課時就想到學生髮現的問題與預案中的教學順序未必相同,所以當學生説發現了上下兩個圓面是“相等”時,苟老師們就先研究兩個底面,這時苟老師反問一句“你怎樣證明這上下兩個圓就是”完全相同“的嗎?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探索的境界中,學生在課堂中能不能進行探究,關鍵還是要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證明了上下兩個圓是”完全相同'後。

對於高的探究,因為高在圓柱中是比較抽象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高的無數條及高的存在是本節課的難點,苟老師圍繞着學生的思維走,學生基本能做出側面上的高,所以苟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高讓學生去思考高的特徵,在研究完高時,苟老師反問一句“除了這些高以外,還有嗎?”把學生再次帶入探索的境界。關於圓柱側面剪開的教學,苟老師做了一些處理。苟老師給學生準備的圓柱都是用一張長方形跟兩個圓包裝的,所以在打開時,學生的答案都是統一的,在這時苟老師出示了一個圓柱打開是平行四邊形,反問“這是什麼原因啊?”這樣就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思考。

通過動手做,本課的難點就迎刃而解,真是實踐是檢驗“知識”的唯一標準啊!這樣就將教學重點、難點化抽象為具體,並把“觀察、操作、發現”的方法貫穿課的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4

在認識圓柱體的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小組活動各不相同,比較突出的優點是學生對圓柱的特徵認識都是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出現的主要問題:

①學生對自己所探索的知識不會歸納,表述;

②學生的探研學習是無序的,隨意的;

③各組的各位成員對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差異很大;

④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

⑤學生不會交流學習。

研究“圓柱的認識以及表面積”是在學生已有的有關圓面積和長(正)方體的表面積等有關知識,已具有了獨立研究表面積的能力,而且圓柱形在小學生的顯示生活中處處可見,比較熟悉,因此,我們備課組將此學習內容作為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學習的材料。

通過試驗課: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這樣的課,讓學生進行探研學習,教師進行引導的關鍵是設計好一張讓學生有序進行知識歸納和理解的表格。

2、這樣的課還要多讓學生上逐漸培養學生交流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學生動手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幫助,不是引導、指責,指導也應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再給予

4、這樣的課,有利於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觀察和分析。

只有看清了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方向努力做好我們的教。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5

一、對圓柱的認識進行重點引導

認識圓柱時,由於學生對圓柱已有了一些直觀的認識,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圓柱,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在此基礎上,結合圓柱的直觀圖,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並對圓柱的側面教學作了重點説明。

二、注意學習方法的遷移: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認識在研究內容上有其相似之處。認識圓柱後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回顧。通過交流學生對學習的方法進行了有效地遷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地激發。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觀察、研究之中。對於圓錐,不同的同學有了不同的認識。然後,通過適時地交流和組織閲讀課本,學生對於圓錐有了較好的認識。

三、注意對比:圓柱和圓錐認識以後,我讓學生對於圓柱和圓錐的特徵進行了有效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對於圓柱和圓錐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認識,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系統。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在我們的教學中要注意有層次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雖然課前鑽研教材,準備學具、教具花的時間多些,但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臉蛋,我心裏和孩子一樣樂滋滋的。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6

教育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告訴”,因為學生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水平和認知系統,當他們遇到一個新的待解決的問題情境時,如何調動學生自覺而主動地從自己已有的知識架構和認知經驗中摸索、收集、調動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呢?在這節課的教學上,我是注重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數學課程標準在“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內容中,也提出要注重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活動,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的形狀、大小,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新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中,“探索交流、解決問題”是學生課堂中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一開始,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特徵,而是在課前參與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觀察,觸摸自己製作好的圓柱,並與小組內成員的作品進行分享交流,得出圓柱的特徵。讓學生深刻體驗發現知識的過程。另外在教學圓柱的側面時,我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在一定的提示引導下,讓學生知道了圓柱側面沿着高展開可能會出現的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而且自己弄明白了展開圖形與圓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這節課是由觀察、觸摸、猜測、操作驗證、鞏固、應用這幾個環節組成。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手中的圓柱實物,初步感知圓柱特徵,對圓柱特徵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把握。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對方法的反饋。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兩種情況:一是部分學生把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方法遷移過來,比較有序地説出圓柱的某些特徵,二是更多的學生還不能遷移方法,而是從自己最感興趣或最為明顯的特徵着手進行説明。接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急於探究的心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圓柱體實物,使學生從對圓柱的初步認識到慢慢地發現其中的知識。再把各自的發現進行對比、證明,總結得出圓柱的特徵。

在探索圓柱體側面的特徵時,特別注重學生自己操作、討論、探索,學生得到的結論很多,如圓柱體側面沿着高展開後得到長方形、正方形,然後再給學生時間去發現展開圖與圓柱體側面有怎樣的關係,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在通過對錶格的填寫,引導學生得出圓柱側面展開後與圓柱的關係。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在教學新知識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一摸、比一比,採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側面展開與圓柱的關係。在討論圓柱的側面時,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一個什麼圖形呢?”通過猜測再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整個教學過程中,圓柱的特徵成為學生探究的主體需要,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參與者變成了探索者、創造者。而教師僅僅是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應少講、少説,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實現生生多向交流。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7

講課前一天,我把我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同組的老師進行了交流,達成共識。晚上,按照習慣,我一邊看教學設計稿一邊想象課堂上學生會產生怎樣的反應,思過來想過去,越看越覺得教學設計太死板,於是我想到了省教科所崔海江老師講座時説到:“對於幾何圖形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先讓學生知道幾何圖形上有什麼?然後想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特點﹚?……”聯繫我要講的《圓柱的認識和側面積》一課,同是幾何圖形的教學,運用以上教學流程行不行?這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臨時調整教學思路可能會很倉促,萬一講砸了怎麼辦?還是按白天想好的思路講吧,畢竟有前兩位教師的基礎,得失擺在眼前,就算講不精彩,也不會糟糕到哪裏。

一、成功之處

現在講課結束,有得有失。成功的地方來源於教師課前充分備課,對教材理解比較到位,課堂上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交流,對於學生的不同見解能耐心誠懇的傾聽﹑鼓勵,教師的這些做法感染着每一位學生,消除了學生對新教師的陌生感,拉近了師生距離,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二、不足之處

不足之處來源於教師臨時更改教學設計,課堂預設不夠充分,對於課堂生成把握不到位,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另外,對於我組的研修主題——教師的課堂評價語對激發學生主動性,這方面做的還有欠缺,教師的課堂評價語不夠豐富,還需繼續研究。

三、改進措施

就這樣,大腦裏一直有兩個小人兒在鬥爭。就在不定時,我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在國培中心一位位專家傳授的教學理念,在影子學校聽課研討的感受,再一次明晰了數學課堂不能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引領孩子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想到這些我堅定了想法︰即使不成功也要試一試。

一節課結束了,雖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但是通過這次課例研修,特別是自己親自執教課堂,帶給我的收穫很多很多:教學理念需更新,課堂執教能力需提高,前路漫漫,任重而道遠。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8

本單元而第一部分是圓柱體的認識、表面積、體積。我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並把“觀察、猜想、操作、發現”的方法貫穿始終,始終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徵、表面積、體積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在反饋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基本練習和有拓展性的發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上比較靈活。有針對性的判斷題有利於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圓柱形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拼、切、轉、摸等在動手操作中認識了圓柱的特徵,並利用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徵、表面積、體積有了直觀的認識和理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當然我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認識圓柱上下兩個底面完全相同時,部分學生不能説出道理;在學習圓柱的側面展開與長方形各部分的關係時,部分學生對知識理解比較困難,演示不直觀、操作不到位。在以後的幾何與圖形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設計小一點的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實施中一定要落實到位。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9

師:你對圓柱有哪些瞭解?

生1:圓柱有兩個底面

生2:圓柱的底面是圓形

〔學生舉手的人不多,有點冷場〕

師:看來大家對圓柱有了一些瞭解,下面我們來進一步探索圓柱的特徵。

(接着,教師出示小組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觀察圓柱實物,圍繞3個問題,探索圓柱的特徵)

師:通過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生1:我發現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我覺得圓柱的兩個底面面積相等。

師:你們有辦法證明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嗎?

生3:〔該生是學困生,但在公開課中回答問題一向很積極〕如果圓柱的兩個底面不相等,那麼圓柱就會一頭大,一頭小。

師:恩(停頓),你能再説説嗎?〔這時我聽得不太清楚〕

生3:兩個底面不相等,一頭大,一頭小,會東倒西歪。

師:(沒有做出評價)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4:我是通過把上面的蓋子取下和底面相比,得出兩個底面大小相等的。

師:説得太好了。(露出滿意的神情)

(之後,老師拿出一個有蓋的茶葉罐,按生4的方面演示了一遍)

板書:面積相等的兩個圓

師:圓柱的面還有什麼特徵?

生5:我發現圓柱的表面摸起來很光滑,永遠也“摸不到頭”。

師:為什麼“摸不到頭”?你覺得圓柱的這個面和底面有什麼不同?

生6:底面是個平面,而這個面不是平面。

師:我們就説這個面是曲面。(板書:曲面)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0

本節課,以“觸摸——合作——交流——討論——形成認知”為線索,設計了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做一個圓柱這一活動。最初的設計意圖是想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一方面培養合作的意識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對圓柱的底、側面的特徵和相互關係有初步的認識。活動結束後,再讓學生互相交流,得出結論。對於圓柱側面展開這一重點,在學生試做的過程中得出,有效地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但事與願違,幾乎每組學生在做圓柱時,都是將紙在圓柱模型上圍一圈得到側面,再用模型的底畫兩個一樣的圓作為圓柱的底,然後組合成圓柱。在做的過程中很少有學生髮現長方形紙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因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所以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特別注重學生自己操作、討論、探索,學生得到的結論很多,如圓柱體側面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然後再給學生時間去發現展開圖與圓柱體側面有怎樣的關係,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發現和掌握圓的柱的基本特徵,並能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有步驟地展開研究和探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認識,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讓每個學生都樹立能夠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