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圓柱的認識教案4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6.33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柱的認識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圓柱的認識教案4篇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內容:

圓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具準備:

硬卡紙圓柱體,相應電腦課件,尺子,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

或正方體嗎?説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

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徵。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台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徵。提問:誰來説一説圓柱有哪些特徵?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説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你對這個面有什麼感覺?説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並且同桌相互説一説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麼特點。

説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裏?試着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誰來説説圓柱的高在哪裏?説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

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徵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説明理由。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教師出示圓柱模型説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麼形狀。現在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教師同時出示),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然後展開,看看是什麼形狀。學生操作後提問:你發現圓柱體的側面是什麼形狀?

(2)側面積計算方法。

①提問: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看從第3頁最後兩行到4頁的想一想,並在橫線上填空。提問想一想所填的結果。

②得出計算方法。

提問:根據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算?為什麼?

(3)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課件出示練習題

3、做練一練第3題。

4、思考

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

四、作業佈置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2

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着眼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創設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質疑內化的過程中認識圓柱的特徵,自主完成對圓柱知識的建構。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材學情分析:

圓柱的認識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基礎知識之後進行教學的。雖然圓柱與已經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屬於立體圖形,但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幾個平面圖形圍成的幾何體,而圓柱則是由曲面圍成的幾何形體,這在圖形的認識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根據教育生態理論,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類比遷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態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去感受,去發現、不斷提高課堂生態水平。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掌握圓柱的特徵,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猜想與驗證、合作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空間觀念,構建生態課堂。

3、在師生互動中不斷增強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重點難點:

1、在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徵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是本課的重點。

2、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實物圖,請同學們看屏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説一説下面物體的面都有什麼特點?

2、在這些形體中,哪些我們已經認識,並且知道它們的特徵了?

3、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圓柱體,簡稱圓柱(板書課題)。突出兩個圓柱圖。

4、説一説,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設計意圖:生活的是生態的。首先通過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生態情境,在分類中自然地引入課題,然後舉例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使學生初步感受圓柱的特徵,最後通過對實物的辨析,強化對圓柱體的認識,使課堂自然、真實、生動。】

二、教學圓柱的特徵:

1、觀察這些圓柱,想一想,圓柱有幾個面?它的面有什麼特徵?

學生討論彙報。

師:除了上下兩個圓面之外,圓柱還有其他的面嗎?請摸一摸圓柱上下兩個面,再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它們有什麼不同?

教師: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平面,周圍的這個面是彎曲的面,叫曲面。

②、那麼,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圓柱平面圖

教師:圓柱上下2個平面叫圓柱的底面,圓柱的底面是2個什麼形?(板)

圓柱周圍的這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板)。

請同學們看平面圖,圓柱的2個底面是圓形,根據美術上的透視原理應畫成橢圓,其中看不見的部分要畫成虛線。

③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圓柱,你還有什麼發現?

(如果學生説不出,教師:它的2個底面怎樣?)圓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有沒有方法驗證呢?演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積極有效地思考,依賴於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和能夠解決問題的學習生態資源。學生髮現圓柱兩個底面相等只是源於對圓柱的生活感受,而當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學具,採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自己的'發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興奮的行為狀態,就更容易參與到下面的問題解決中去。】

2、我們發現了圓柱的相同點,那麼點擊出示問題,它們有什麼不同點呢?

生:它們有粗有細,有長有短。

師:圓柱的粗細由什麼決定?底面越大圓柱就越粗,底面越小圓柱就越細。

師:圓柱的高矮由什麼決定?圓柱的高是從哪兒到哪兒?從上底面到下底面的都是高嗎?高要怎樣?和什麼垂直呢?

師:和兩個底面垂直的線段長度是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圓柱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在黑板的圖上標明高)

師:如果老師把圓柱沿底面直徑切開,你能找出一條高嗎?(師生演示)老師斜着劃一下,這個是圓柱的高嗎?

想一想,圓柱有多少條高?它們的長度怎樣?

【設計意圖:圓柱高的認識是學生認識中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突破了以往只教學圓柱側面高的教學定勢,從內外兩方面幫助學生認識高、畫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3、小結,現在你頭腦中圓柱的形象是什麼樣的?

三、教學圓柱的側面積:

1、一個長方形沿一條直線旋轉,會形成什麼圖形呢?

圓柱在木板上滾過的軌跡是什麼形狀?

我們沿圓柱的一條高把側面剪開,壓平,會得到了一個什麼圖形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如何求?(板書:面積=長×寬)。

那麼,點擊出示討論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分別與圓柱的什麼有關?請在小組中討論。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

教師:你們同意他的説法麼?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師生一道演示、板書。

教師:誰能完整地説一説這個轉化過程。

要想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應該知道什麼條件?

【設計意圖: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通過化曲為直,幫助學生髮現圓柱的側面積】

2、點擊、;你能把這張紙做成什麼樣?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認識了圓柱的哪些特點?你還學會了什麼呢?我們是怎樣指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的?

教師: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直接計算側面積比較困難,我們把它沿高剪開、拉平,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求出圓柱的側面積。化曲為直的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數學問題,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鞏固練習:

教師:下面我來考一考大家

1、在生活中,圓柱的高會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

2、下面哪些物體是圓柱?

3、判斷對錯。

4、為這個易拉罐設計一個包裝紙。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徵,知道圓柱的底面及其直徑和半徑,圓柱的高,圓柱的側面積及它的展開圖、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並掌握它的特徵,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投影出示長方體、正方體、

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正方體、

2、投影出示圓柱、

使學生明確:圓柱、

3、導入、揭示課題、

板書:圓柱的認識

二、新授教學

(一)圓柱的認識

1、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

2、教師出示實物、

3、出示投影,展示實物圖、

4、揭示實物圖,出現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説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二)圓柱的面、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麼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麼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麼特點、

(3)用雙手摸側面、

3、教師明確: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三)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四)操作實驗

使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柱體有哪些特徵?

四、鞏固練習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五、實踐作業

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各是多少釐米?

六、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5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1節的內容。

教材簡析:

“圓柱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拓展。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圓柱,瞭解圓柱的特徵,知道圓柱的底面、圓柱的高與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之間的關係。能力目標是通過操作,看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使學生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圓柱又是一種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立體形體,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從直觀人手,幫助學生形成表象。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指導學生看書、觀察圓柱實物圖,採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討論,探索圓柱的特徵,並利用課件的演示,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瞭解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係。

3、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提高分析、推理、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設想: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我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思路為:

1、情趣導入。誘發新知。

2、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在這個重要的環節中,我們創設了3個學習情境,即創設實踐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探究情境。力爭達到感知圓柱特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效果。

3、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新課後,我們設計了針對性和發展性的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基礎。

下面,就第一點、第二點作以簡要介紹:

第一,情趣導入,誘發新知。

布魯納曾經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因此,上課伊始,創設學習情境,在遊戲中自然引出課題。

第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讓學生學會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有效思考,通過學生的操作、觀察以及分析、比較,能夠概括出圓柱的特徵。

通過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探索。理解了圓柱側面展開圖的不同情況及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隨機演示學生得出的結論,可能有的學生會剪出不規則的圖形,我們也做了相應準備。

在整個教學中,以師生共同探討“圓柱”的特徵為主線,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的合作意識,力爭促進學生的相互認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團結協作,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真正實踐新課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學不同的數學”的理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喜歡。)那我們就做一個摸一摸的遊戲好嗎?瞧,老師手裏有一個魔袋,裏面裝了幾種物體,其中有我們學過的,也有我們沒學過的,看看準能把我們沒學過的物體摸出來?

師:(一個學生摸出幾個圓柱體。)你能説一説為什麼沒摸出其他的物體嗎?

生:因為那些物體的面都是平平的,這幾個圓柱有一個曲面,能夠滾動。師:你可真聰明。像這樣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能夠滾動的物體,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圓柱。

[反思:採用遊戲導入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摸一摸的遊戲中初步感受圓柱的特徵。然後通過對比、辨析強化對圓柱的認識,使課堂自然、真實、生動。]

2、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師: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生:我想知道圓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生:我想知道圓柱彎曲的那個面究竟是什麼形狀的。

生:我想知道圓柱有什麼特徵。

師:從大家的問題當中,老師看出你們都是愛學習的孩子。我聽説咱們班級的同學都很聰明,自學能力也很強,所以老師想讓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自己到書中去尋找答案,你們能行嗎?

二、認識圓柱

1、自學並觀察圓柱形狀的實物。

師: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現在就請同學們發揮聰明才智,獨立閲讀數學書74頁和75頁的內容,注意邊讀書中內容,邊用筆畫一畫。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結合你手中的圓柱體,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來感知圓柱的這些特徵。

[反思:概念教學要求嚴密性和準確性,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求學生邊看書邊觀察實物,使知識得到整合。]

2、彙報並認識圓柱的幾何圖形。

師:看完書的同學請把你瞭解到的知識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嗎?(小組交流彙報讀書體會。)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呢?哪個小組的同學願意來介紹你們所瞭解的圓柱呢?

生:我知道了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生:我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做側面。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能準確地概括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來。底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你是怎樣理解完全相同呢?

生:我認為一模一樣就是完全相同。

師:那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這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可以測量底面直徑或半徑來驗證。

生:可以用捲尺或線繩測量周長來驗證。

[反思: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髮現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只是源於對圓柱的生活感受,而當他們利用教師提供的學具,採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自己的發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興奮的行為狀態,就更容易參與到下面的問題解決中去。]

師: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啊!現在通過課件演示,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發現好嗎?(課件演示:圓柱體上下底面重合圖。)

師:(出示課件。)老師在圓柱的上下底面之間畫了4條線段,這4條線段是否都是圓柱的高呢?如果不是能説出你

Tags:圓柱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