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5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瞭解和友誼。因此在組織小班音樂遊戲活動《網小魚》前,我認真研究了教材,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前先豐富幼兒的經驗,併為活動準備了直觀道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由於這節課內容較多,分成了兩個課時來上,第一課時學習歌曲,第二課時進行吃小魚和吃小蟲的律動遊戲。

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

為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為幼兒播放了小魚游泳的視頻作為這節課的直觀道具,幼兒在觀看視頻時就已經能學着視頻裏的小魚開始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用小手來表現小魚遊動的動作,這個環節在無形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表現打下了基礎。

在表演的環節中,我更是運用到了誇張的動作、形象的語言將幼兒帶到了我們想象中的大河裏,一起游泳、一起吃魚蟲、一起躲避捕魚人,玩的不亦樂乎。

二、音樂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

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模仿,本節音樂遊戲正好適合幼兒。另外,幼兒在小班的時候動作發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這裏我沒有苛求幼兒一定要有多優美的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內容,而是根據幼兒的動作來進行提升,讓最後完整的動作來自幼兒,是對幼兒動作的一個總結,而不是讓幼兒盲目的跟我們做。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能保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度,幼兒不會以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以太複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後進行活動時,也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三、利用多種形式為音樂律動做鋪墊

要上好一節好的音樂律動課,還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做鋪墊。比如在我的這節課中,小魚有節奏的吃魚蟲也是一個重點,在這裏,我利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和幼兒一起學習吃魚蟲,首先,我用比較慢的節奏給幼兒做示範,然後請幼兒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漸漸速度加快,讓幼兒逐漸掌握旋律的節奏;另外,在做示範的時候,動作誇張也是吸引幼兒興趣的一個方法,所以幼兒在掌握節奏這個環節時,沒有費很大的力氣。幼兒學會了有節奏的吃魚蟲後,在接下來的捕魚遊戲中也比較的整齊了。

四、及時表揚、重點指導、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表揚是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良藥。表揚還能保護幼兒剛剛萌芽的自尊心,讓幼兒體會到活動的樂趣。在請幼兒模仿小魚游泳的時候,有的幼兒畏畏縮縮不願上來表現自己,或是表現的不夠自信,在這裏,我採用了鼓勵的方式,請幼兒上來表演,幼兒表演後再用表揚的方式來幫助幼兒更好的表現自己。

在最後網小魚的環節,幼兒出現了擁擠的現象,在這裏,我沒有停下游戲去批評某個幼兒,而是在不打斷其他幼兒的前提下,輕輕地游到他的身邊提醒他,這樣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維護了遊戲時的紀律。而那些沒有興趣參與到遊戲中的幼兒,則是請幼兒當我的小尾巴,用形象的語言將他引入情境之中,體會到遊戲的樂趣。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這裏,在這裏,我的朋友在這裏”。短短的的五句歌詞,簡單明瞭,卻藴含了數數,找朋友遊戲、一問一答等多種教育內容。

活動開始,以孤單的小熊要找朋友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中,“我在這裏,我在這裏”那種迫切想與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可當我説小熊可能聽不明白,我們再加一些動作時,孩子們更是想出了十幾種方法與小熊打招呼,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學唱歌曲階段,我發現幼兒在一二三四五六七這幾個字的發音上帶永康腔特嚴重,於是,我臨時對三四五這幾個字的發音進行了重點練習,效果甚好。經過教學,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演唱歌曲,還能用各種打招呼的動作按節奏跟朋友們一起跳舞,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我讓孩子們互相擁抱,表示友好,孩子們更是體驗到了同伴給予的熱情和同伴一起學習的快樂。但上課時,我有一點疏忽,就是在進行最後一次邀請遊戲時,有三個小朋友沒請完,我就草草收場了,還説,沒請到的小朋友我們下次再玩。可課後,趙汝怡小朋友哭得很傷心,説:“老師,小朋友為什麼不請我呀,嗚嗚……”

我已關注到孩子還沒全部參與完遊戲,為什麼要草草結束這堂課呢?我連忙向汝怡道歉,並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請她一起跳完整個舞蹈,雖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關注每一個幼兒,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是作為教師的我應該做到的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3

《小鴨小雞》這個音樂活動的目標就是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我先帶領孩子們學習用斷音唱小雞、小鴨不同節奏的叫聲,初步學習有控制的演唱。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在演唱“呷呷呷、嘰嘰嘰”這些象聲詞時,有的孩子總會剎不住車,原來歌詞中是有兩個“呷呷呷、嘰嘰嘰”,但是幼兒在演唱時,唱完兩個後還會接着唱,於是這時候我就想了個辦法,在唱完兩句“呷呷呷、嘰嘰嘰”後,在接下去一個樂句的第一個音符那裏就拍一下手,提示幼兒要換一句歌詞了,結果幾遍下來,剛才的現象一下子好多了,可見運用手勢與動作對幼兒暗示後,就能解決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小困難。

如果一堂課讓幼兒不停地唱,孩子們就會失去興趣,如果加上一些有趣、形象的動作,就能提起幼兒活動的樂趣,加強活動的效果。在《小鴨小雞》中,歌曲中的兩個主角,小鴨小雞是幼兒很熟悉的,而且也知道用什麼樣的動作來做小鴨和小雞,所以在活動中,我一邊讓幼兒歌唱一邊讓幼兒表演,唱“呷呷呷”時就表演小鴨的動作,唱“嘰嘰嘰”時就表演小雞的動作,有了動作的融入,孩子們唱得非常帶勁。

小班的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讓幼兒在一堂活動中,從頭到尾來學習記憶歌詞演唱一首歌曲,那麼我想沒有多少幼兒能夠堅持到底。教師適當地加上一些手勢與動作,即用老師的手勢來傳達歌詞的意思,讓幼兒理解歌詞,再讓孩子們和教師一起做做歌詞的動作,那麼我想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4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為豪。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説“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髮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説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幹什麼、此時學生會出現什麼”。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複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願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説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裏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説:“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儘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餘,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於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説,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週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着,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麼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5

一學期又進入尾聲了,結合本週計劃的內容進行此音樂活動《寶寶不怕冷》,我一聽是音樂活動,自己感覺很沒底,音樂活動不知道能不能帶動小班的孩子跟我一起唱,一起動,帶着這樣忐忑的心開始準備起了材料。

此活動我大致分了四個部分: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二、理解歌詞內容;

三、學唱歌曲,感受其情趣;

四、歌表演。

在第一部分,我選了這個班級的汪老師配合做運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導入的部分我整整用了5分鐘,時間上有點長;第二部分為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第一遍先由我邊念邊做動作,第二遍再有師幼一起來念念、做做動作,為接下來的學習歌曲做充分的鋪墊,第一遍我先是清唱,讓孩子聽聽你最喜歡這首歌中的哪一句?説出孩子喜歡的那句,拿出來大家一起學學、唱唱,再來學唱整首歌曲,唱的時候我沒有滲透到常規,提醒幼兒要唱的好聽,用優美的聲音唱,學會歌的基礎上讓幼兒把先前做的好看的動作加上去,邊做邊唱。第四部分是歌表演,孩子在學會歌的基礎上表演的氣氛很濃,我分了集體表演和個別表演兩種形式,其實這裏面還可以採取更多的表演方式。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6

本月我們的主題活動《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讓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

春天裏,太陽暖暖地照着,春風輕輕地吹着,天空不時下起了小雨,淅瀝淅瀝的春雨像綠絲線,從地上牽起小草,小草變綠了,長高了。蜜蜂飛來了,蝴蝶飛來了。上星期在學習並表演“三隻蝴蝶”之後,孩子們對蝴蝶的興趣更是有了很大的升級。蝴蝶一下子成為我班孩子的熱點。一次在幼兒園裏我們發現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孩子可興奮了!

還有許多小朋友帶來了許多關於蝴蝶的圖片,圖書,在相互介紹的過程中,孩子們瞭解了許多關於蝴蝶的祕密。所以今天我們選擇了《蝴蝶飛飛》來讓幼兒學習。它的目標是學唱歌曲,並感受蝴蝶飛舞的美麗。有興趣地參與音樂遊戲。

活動分析:

一、欣賞歌曲《蝴蝶飛飛》

1、歌曲裏是誰在飛?(引出蝴蝶。)

2、那蝴蝶長得什麼樣的?為什麼説它頭戴金絲?蝴蝶什麼地方最漂亮?(讓幼兒記憶歌詞的內容。)

二、熟悉歌曲旋律。

教師演唱,幼兒拍手,一拍一下打節奏。(讓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

三、幼兒學唱

教師演唱,幼兒跟唱數遍。(讓幼兒在多次的演唱中,記住歌詞的內容。遇到難記憶的歌詞,另外強調。)

四、音樂遊戲“蝴蝶找花”。

活動措施:

一、在活動中,我們可以加入動作:讓幼兒模仿蝴蝶飛的時候具體從踮腳尖、翅膀的不同動作來進行表演。

二、在剛開始欣賞歌曲的時候,不一定要強調幼兒唱,重點在感受。

三、在“你愛花兒,花兒愛你”在這句的演唱中,由於歌曲的音調比較高,歌詞也比較難記憶,所以孩子們把它改成“飛啊飛啊,飛啊飛啊”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7

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一個活動,不該是老師的活動,更應該是幼兒的活動,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於是我就將開始時教師示範的環節取消了,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創編動作,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補充和整理的作用,是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制約幼兒創造力的障礙。

為了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在動作創編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想讓幼兒自己去想一些動作。為了擔心我的示範會侷限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所以在第一次一起做動作的時候我選擇了不示範。但是我隨即發現,小班的孩子在動作的儲備及創編的能力上還是顯得比較貧乏的。想在幼兒自己做的動作中選取好的動作來支持第二部分的集體創編開展的這一設想就被扼殺在襁褓中了。

這種情況更體現在了第二部分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上,在我提問每一句可以做什麼動作時,孩子們並不能想出符合歌詞內容的動作,一度出現了冷場,最終那些動作還是由我來示範,然後讓後幼兒跟着做。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多一點點提示和示範,孩子們會有一個大概的意識,知道該編怎樣的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再讓他們想其他的動作,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

在這個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意外,但問題的根本並非是出現了這些小小的意外,而是我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剛開始的時候,發現孩子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一步步走下去時,我就慌了,一慌就亂了,使得下面本來能夠得心應手的部分也出了這樣那樣的差錯。巧妙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