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五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22W

篇一:《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五篇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裏行間卻飽含着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於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於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説真是一個挑戰。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後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後?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並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麼輕,我心裏很難過。”我出示這個句子後引導“竟然”是什麼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麼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

有超過89斤。為什麼母親這麼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背上揹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反覆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着我——揹着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藴,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麼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造了奇蹟。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牀沿上,把母親抱在懷裏,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多麼温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次”?兩個數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着??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造的奇蹟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感受並沒有我預想的深刻。也許是由於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於學生的閲歷,他們並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藴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一

年??。”一段,僅僅引導學生反覆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並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設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的解説,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學生聯繫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最後的拓展環節——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説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於紙上!

篇二:《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內容提要: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給了我們如春水般的愛,涓涓細流,無法停息。她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也應該獻出自己的一片孝心和愛心。《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能喚醒無知孩子孝心,彰顯母愛偉大的文章。這篇文章讀來令人感動不已,淚流滿面……

關鍵字:母愛 母親 感動 抱

有一種愛被世人所讚頌,有一種愛可以讓人每時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温熱這種愛就是母愛.母愛像火紅的太陽,母愛像黑夜裏的油燈,母愛像冬天裏的毛衣,母愛更像山間的溪水,一點一滴的細流匯成潺潺的溪流,一點一滴的關懷匯成濃濃的母愛。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深意長、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字裏行間飽含着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不已。

課文記敍了由於母親生病住院,我在醫院看護她,護士來更換牀單,就這樣的一個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字裏行間洋溢着母親對子女的愛,更流淌着子女對母

親深深的感恩之情。這篇課文的文眼在一個“抱”字上,我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語句引導學生品出滋味,品出情感。

整篇文章以作者的心理跌宕起伏,層層推進來推動情感的湧動。“吃驚、難過 愧疚”是作者對母親一生為家庭默默奉獻的情感線索。作者從不瞭解母親的辛苦,心疼母親獨自一人承擔重擔,到自己成年後沒能為母親分擔重擔而愧疚不已。

文章中我先以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第一次抱母親感受怎麼樣?”這一問題,找出相關的語句,“母親竟然這麼輕,我心裏很難過 。”我再引導“竟然”是什麼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繼續引導:“作者沒想到什麼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麼母親這麼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背上揹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反覆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着我+揹着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

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藴,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麼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造了奇蹟。

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切的去體會母愛的偉大,我出示了一組圖片,並進行解説:剛剛脱離危險的生完孩子的母親,手拿着襁褓中孩子的照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雨漫過了街道,可到處是揹着孩子、抱着孩子、馱着孩子、扛着孩子,母親們的身影;漫天風雪,阻不斷母親送孩子們的上學路,那一大一小的背影,讓人唏噓不已;寬厚長滿厚繭的温暖的大手,握着的是一雙稚嫩的小手,不論是陽光燦爛,還是暴風驟雨,大手牽着小手,不離不棄··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展開想象:“我”左手托住母親的頭,右手緊緊地握着母親的手,看着母親眼角的淚水。此時無聲勝有聲啊!母子間的親情就在這“抱”中交流着、昇華着,也感動着我們。

雖然這節課我講解的地方很少,但我覺得我上得比較滿意,孩子們也用情在學。我想語文課需要感動,需要震撼,需要心靈獨白。這感動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匯流

而成的生命潤澤。我欣慰我曾經與學生一起分享過這份心靈的洗滌和濕潤,我和學生一起穿行在流淚的語文課堂中,用生命的手掬起一捧捧晶瑩的心靈淚花,我們營造着愛的氛圍,一種和諧的人性氛圍。我感動了,學生也感動了。

我想我們應該感謝這位作者,是他喚起了我們對母親的愛,是他使我們的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在接受母愛的同時,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更多的愛吧!

篇三:《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毫不雕飾,但字裏行間卻飽含着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於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由於當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知不覺地溺愛,已使孩子們對父愛、母愛的認識變得淡化,因此,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他 們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説還真是一個挑戰。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教學中我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充分地閲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後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後?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幾個沒想到?”這一問題讀課文,並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1)“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摔倒。”(2)“我沒想到我媽這麼輕。” (3)“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

(4)“母親竟然這麼輕,我心裏很難過。”我出示這些句子後引導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

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麼母親這麼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背上揹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反覆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着我——揹着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製作flash動畫引導學生邊讀邊看邊想,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藴,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麼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和學生的體型體重進行現場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造了奇蹟。接着,再引導孩子們説説自己媽媽平時為自己所做的點滴事情,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牀沿上,把母親抱在懷裏,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多麼温馨的一幕,母親落下了“淚水”,這淚水包涵着什麼?孩子會説出很多,比如包涵着“感動、激動、幸福??”從而讓孩子知道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所以當我們有一點點回報的時候,母親就很容易感動

了??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造的奇蹟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最後在這動情的時刻,寫一寫此時此刻最想對自己母親説的心裏話。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學生雖然各個環節都配合得不錯,但感覺並沒有我預想的效果。可能在我印象中,語文就該是伴隨着感悟與淚花的吧?我認為這節課最後寫給媽媽一句話應該是孩子們的感情昇華,這兒應該是動情的肺腑心聲,可是,孩子們雖然寫了很多,句子也很美,卻沒有紅了眼睛,流下淚花。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嗎?我想可能還是我之前的引導沒有做到位吧?加之孩子們的 閲歷,他們並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藴含的深情,如果在過程上再加點功夫,相信最後一個環節應該會更出彩的。

篇四:《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是我上後感覺較好的一節課,感覺成功的地方是:

1、 我抓住了文中重點的句 、段。

(1)“在我的記憶中??讓她來挑。”

(2)“母親笑了笑説??”

(3)“母親流淚??”

2、 我引導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之外的東西。

透過(1)我讓學生理解到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這樣的一件件事例,而是想告訴我們母親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多少辛勞,母親是多麼地疼愛她的兒女啊!

透過(2)讓學生理解母愛的無畏,母愛的無私,母愛的心甘情願,從而喚起學生對自己母親的尊敬,敬佩之情,以及迫切想孝敬,想回報母親的情感。

透過(3)想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看到兒女們的孝順,兒女們的懂事而情不自禁的幸福的淚水,欣慰的淚水,感動的淚水,感受到母親那種因自己的付出總算沒有付之東流的欣喜的淚水??

3、 我圍繞課文內容,適時地聯繫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教育了學生。

(1) 當我 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為了撫養孩子長大而付出

的辛勞時,我讓學生回想 自己的母親在為了自己的成

長時,都付出了哪些辛勞?(當學完課文時,我又讓學生寫一篇讀後感。)

(2) 又讓學生試想一下:一個母親如果看到自己的艱辛

付出所收穫的竟是一攤的失望時,她會多麼地痛心、難過、悲傷啊!又有針對性的(金賽同學昨天才因不學習被其母親打了一頓後而跑出家門)讓他對母親的打罵要表示深深的理解,不要記恨母親。

教學這一課我也感覺到有以下幾點的不足:

1、沒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關的語句。

2、似乎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又是靠自己的語言在渲染,講得是否太多?

篇五: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本文重點記敍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牀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裏難過也很愧疚。於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裏,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裏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敍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一、本文字裏行間藴含着濃濃的親情,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份情,真正走進文本,感悟文字裏流淌的親情,情動辭發,讀出感情,寫出心裏話。創設情境是很重要的。課堂上我利用一體機播放優美的音樂,帶動學生的情感,為品讀語言做好情感鋪墊;用動情的語言營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發揮想象,加深情感體驗。學生感受到了真情,教學效果良好。

二、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品讀,加深理解,説出感悟,讀出感情。如讓學生體會:“竟然”“翻山越嶺”的意思,並試着造句,做到積累並運用語言。

三、讀寫結合,找準訓練點,做到以讀促寫,紮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本文樸實、真實的語言描寫是精彩之處,要提示學生在作文中要寫好人物的語言,如要給學生提示文中人物説話的提示語,”我趕緊説:“??”護士責怪説??”母親笑了笑説:“?“我突發奇想地説??

讓學生有感而發,當學生體會到文中母親的偉大,進而想到自己

的母親時,出示問題:“打開記憶的閘門,回憶媽媽,試着填一填。當我生病時,媽媽_________;當我傷心時,媽媽__________; 當我____時,媽媽________

最後聽了歌曲《母親》,學生心中充盈着感恩母親的真情,安排小練筆:”同學們,愛需要表達,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自己的母親説什麼呢?可以是問候,祝福,也可以是感謝??把你最想説的寫下來吧!

四、用一體機演示生字筆畫,紮實指導了學生寫字,讓學生在屏幕上找出翹舌音的字,培養了學生的良好讀寫習慣。

不足之處:

一、在課堂上對課文的寫法指導不夠,沒有對文中精彩的對話描寫進行引導發現,沒有讓學生學習在對話中表現人物的方法。

二、在課堂上應該進一步放手,讓學生自主品讀探究,做到自讀自悟,讀出感情,説出自己的想法,老師講得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