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陋室銘》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W

 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體裁:文言文

教師:張瓊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銘”這種文體的特點,理解文章內容。

2.掌握託物言志的寫法。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二、課型

新授課

三、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掌握託物言志

四、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討論法

3.誦讀法

七、教學步驟

(一)導入

  曾經有一位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房三廂的屋子就是我們如今所説的三室三廳;可是當地的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文人是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知縣強迫這位文人在半年的時間內搬了三次家,這住房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只能容納一牀一桌一椅的陋室。如果同學們是這位文人,你們會怎麼辦呢?

  我們的文人用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他選擇寫了一篇文章,立於房門前。那今天呢,我們就要來學習這篇立於房門前的文章《陋室銘》,一起了解這位文人是怎麼想的,請大家翻到書本第173頁。

  (板書:陋室銘 )

(二)教師活動:作者及文體介紹

  同學們知道這位文人是誰了嗎?

  是的,就是劉禹錫。

  (板書:劉禹錫)

  那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他所瞭解的劉禹錫呢?

  明確:劉禹錫,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

  陋室,是作者給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在書上註釋一中有解釋,同學們注意勾畫。

(三)教師活動:範讀

  現在呢,老師先讀一遍課文,請大家注意:①聽清字音。不熟悉的字音要標註。②聽清斷句,停頓的地方也要進行標註。

  好了,現在該同學們來展示了。(起讀)

  同學們讀的很好,請注意以下幾個字。  苔(tái)痕 案牘(dú) 鴻儒(rú) 吾(wú) 德馨(xīn) 西蜀(shǔ)(或:連這幾個比較難的字也讀得很準確,我們再來着重看看

苔(tái)痕 案牘(dú) 鴻儒(rú) 吾(wú) 德馨(xīn) 西蜀(shǔ))

(四)教師活動:翻譯課文

  根據同學們課前的預習,老師在這想先考考大家。誰能為老師解釋一下“惟吾德馨的‘馨’, 談笑有鴻儒的‘鴻儒’, 往來無白丁的‘白丁’, 無案牘之勞形的‘案牘’”。

  明確:馨: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鴻儒:博學的人。白丁:平民。案牘:官府的公文。

  同學們都解釋的非常準確,看來有很認真的預習。這些字詞,在我們第174頁課文下方,都是有解釋的。學習文言文,就要學會將文言文翻譯成我們今天所用的現代漢語,我們來回憶一下原來老師所説過翻譯文言文的方法,首先,要幹什麼呀?(生:字字譯)然後呢?(生:補差漏)最後呢?(生:變雙變序),大家都記得非常清楚,那現在老師就想先請同學們按照這個方法將課文翻譯一遍。

  明確: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就能天下有名。水不在於深,有龍就能成為靈異的水。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簾裏。(這位同學把長翻譯為長到,入翻譯為映入,非常好)和我談笑的有博學的人,和我往來的沒有平民。可以彈不加裝飾的琴,閲讀佛經。(這裏呢,老師要稍微説一下,“亂耳”和“勞形”這裏我們翻譯為使兩耳擾亂,和使身體勞累,那這裏我們就可以翻譯為)沒有奏樂的聲音使我的兩耳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這好比)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説:“有什麼簡陋的呢?”(這地方老師發現這位同學把“有”字翻譯在最前面,翻譯為:有何陋之。稍微給同學們説一下這裏是賓語前置的句型,“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誌,以後我們只要看到“何……有”我們就要知道這是賓語前置。

  同學們都翻譯的很好,在我們對文章有了一定理解之後呢,老師現在想請同學們再一次的朗讀課文,這次要帶上你們的理解。(起讀)

(五)教師活動:分析課文

  這一次讀課文後你們是不是覺得文章朗朗上口呢,這個就是老師剛剛所説銘文的特徵了,是用韻的,現在你們快速的找找文中哪些字是用韻的。

  明確: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同學們都找的非常準確。

  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陋室銘。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明確:山和水

  那哪一句描寫的是山呢?

  明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那哪一句是描寫的水呢?

  明確: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説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作者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先寫山和水,以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來比喻陋室,這種寫作手法叫做比興。

  (板書:比興 山和水)

  我們瞭解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我們的陋室,陋與不陋在於什麼呢,哪位同學用文中的話回答一下老師。

  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也就是説明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於主人之德是否高尚。這裏“馨”字就是畫龍點睛之筆,它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説陋室陋,可到底是怎樣的陋呢,我們就一起繼續看一看文章。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台階上已經長滿了青苔,可見房子是怎麼樣的。

  明確:常年失修,極為簡陋。

  房子已經常年失修,窗前門旁都長滿青草,這居住的環境也是荒涼冷落。這一句呢,我們可以看出是在描寫陋室的環境。

  作者寫陋室的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明確:對偶。

  (板書:對偶 描環境)

  對偶是指用數字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苔痕”相對? “草色”。“階綠”相對?“ 簾青”。“上”相對?“入”。

  陋室的環境是古樸,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麼人? 哪位同學能用文中的話告訴老師一下呢?

  明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我們可以知道來他這做客的都是博學的人,沒有學問平平的人。俗話説,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説,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明白了。這兩句用了襯托,襯托我們屋主是怎樣的人?

 明確:德才兼備

 是呀,襯托出屋主是一個德才兼備,具有高雅脱俗情懷的文人。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

  (板書:襯托 誇朋友)

  知道了主人的朋友,我們再一起看看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他們在陋室裏很隨性,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宂的公文勞累身心。我們可以看出這句在話生活。這裏呢,老師發現作者又用了一種寫作手法,同學們告訴老師是什麼手法啊?

  明確:對比

  作者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趣呢?

  明確: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板書:對比 話生活)

  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作者所寫的這一切呼應開頭表明了我們的文章主旨,我們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啊?

  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們可以看出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經過作者反覆描寫陪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主旨已經很突出了,感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為什麼呢?

  明確: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但因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作者也想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作者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後人所稱道,作者也要像諸葛亮和揚子云一樣被後人所敬仰。似乎到這我們感覺文章要結束了,可作者又引用了孔子的話。“孔子云:‘何陋之有?’”大家肯定有疑問了,為什麼又要引用孔子的這句話呢?其實呢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説:“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説:“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後一句,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為什麼劉禹錫只引用的最後一句呢?

  明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

  哦,因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作者前面所寫的那麼多,就是把自己比作和孔子一類的君子,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和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這呢,就是用了類比的手法來立志向了。

  (板書:類比 立志向)

  到這我們可以再一次的感受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的陋室一點也不陋。

  (板書:陋室不陋)

  同學們,讓我們帶着剛才所看到的景色,體會到的那些志趣,感受到的那些情感,用心地再一次讀一遍課文,也嘗試這將這篇文章背誦下來。

  同學們真是讓老師感受到詩人飽滿的情感啊。現在我們回想老師在課前説的那個故事,我們的這位文人劉禹錫,經歷三次的搬家,房子一次比一次小,他沒有和我們一樣氣憤找知縣理論,而是寫了《陋室銘》立於自己房門前,這表達了劉禹錫的什麼情操呢?

  明確:高潔傲岸,不求聞達,安貧樂道。

 他用他的陋室這一“物”來表達他高潔傲岸,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志向”。

  (板書:物→志)

  這個就是“託物言志”。託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

  (板書:託物言志)

(六)教師活動:總結

  同學們,身居陋室,心憂天下,自古以來就是多少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風亮節。劉禹錫憑藉《陋室銘》這篇傳世之作,發表了他響亮的人生宣言。在這篇只有81個字的短文裏,我們可以清晰地解讀出這樣達觀而充滿哲理的人生態度:生活的清貧絕不妨礙精神的富有,只要擁有高尚的情操和寬廣的胸襟,就擁有了豐富多彩的精神廣場。清貧的物質世界頓時會向我們展開異樣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縷清風,一陣蛙鳴,都有了幾分聖潔的意味。達到了這層境界,我們就可以坦然反問: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最後,讓我們懷着對劉禹錫的深深敬仰齊讀課文,再次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七)課後作業

1.背誦全文

2.預習《愛蓮説》

(八)板書

陋室銘

                           劉禹錫

                       比興    山和水

                       對偶  描環境    陋    物   託

                       襯托  誇朋友    室         物

                       對比  話生活    不         言

                       類比  立志向    陋    志   志

                       

 

張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