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陋室銘》教案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9.28K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的文言詞語;學習陪襯比喻、託物言志的寫法。

2、情感與態度: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過程與方法:疏通文意以學生自行翻譯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分析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作者簡介-解題-疏通文意-品析文章--總結)

二、教學重點

1.翻譯全文,掌握重點語句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寫法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以有關劉禹錫的故事導入。故事如下: 

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和州知縣策某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策知縣又令衙門的書吏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德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吏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

     轉眼千年已過,策知縣早已化作一抔黃土,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卻代代相傳,流芳百世,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

(二). 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唐代詩人,哲學家。洛陽(現在屬河南省)人,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慮國計民生。唐順宗時,曾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連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陽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作品有《劉賓客集》。

(三).解題:

1、銘有什麼特點?(註解)

銘,古代一種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特點:這種文體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且押韻。)

2、自由朗讀課文,請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韻腳),並説出押的是什麼韻。 

名  靈  馨  青  丁  經   形  亭   (ing)

(四)疏通文意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德馨(     ) 鴻儒 (     )苔痕(     ) 案牘(     )   

2、指名讀文

3、.結合註解自譯全文,同學可以商量。質疑互答

4、理解加點詞詞義 

(1) 斯是陋室      (這)

(2) 惟吾德馨      (只)(散佈很遠的香氣,這裏指品德高尚)

(3) 談笑有鴻儒    (大儒,博學的人)

(4) 往來無白丁    (原指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5、翻譯句子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6、.全班齊讀

(四).品析文章

1、討論:開頭的山、水、仙、龍各比喻什麼?這樣寫目的是什麼?

(設喻引題,山、水喻陋室,仙、龍喻“德馨”, “惟吾德馨”一句點明主旨,統領全篇。)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描寫陋室的?(概括提明)  

明確:從三個方面來具體描寫陋室,即:(1)居室環境。 (2)交往人物。(3)日常生活

A、文章如何描寫陋室環境呢?(生找出語句“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1)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環境,有什麼特點?

(景:環境清幽)

(2)、體會“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的“上”和“入”的妙用,學生討論談看法。

(上,長-爬上;入,映入眼簾;擬人,以動寫靜,生動傳神把靜景寫活了,很有生氣,可見環境清幽安寧,作者由衷喜愛)

B、如何寫來往交友的?(生找出語句)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出怎樣的場面?可用一兩個詞概括,也可用自己的話説説。

(博學的人,高雅的人,很有品位,談笑風生,突出“德馨”--友:交往高雅)

C、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怎樣?(生找出語句“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討論,用自己的話説説。

(高雅、清靜、清悠、舒適;遠離世俗,遠離官場,高雅脱俗的生活--趣:生活恬適)

可見,從三個方面來具體寫陋室,即:(1)從自然環境的清幽。“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2) 從交往人物的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從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總之,作者描寫陋室環境、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於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3、(1)作者明明在寫自己的陋室,為什麼結尾還要寫 “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云亭”?

討論明確:以“諸葛廬”“子云亭”作類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聖賢自況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諸葛廬、子云亭簡陋,以比陋室;諸葛亮、揚子云,品德高尚,志向遠大的古賢人,自比品德高尚,志向遠大,希望自己能成為諸葛亮、揚子云那樣有志向有抱負的人)

由此看來,此二句其實是德馨的深化,意思更進一層。

(2)作者又引用孔子“何陋之有?”這句話照應了哪一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反詰點題

本文的題目是《陋室銘》,那麼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請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語句。討論明確: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難道陋室真的就不簡陋嗎?學生暢談

(房子簡陋,因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感覺簡陋了)

為什麼作者只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的後半句,略去了前半句?

討論明確:言外之意是説:“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貧樂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突出品德高尚,可見安貧樂道的情趣,符合銘的文體特點--簡潔,含蓄。

以孔子的話作為結尾,有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之妙,與篇首的“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有力地表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高尚情操。 

    從生活感受、生活情趣看,陋室不陋,表現安貧樂道、高潔偉岸的節操。

4、齊讀

(五)總結

就板書總結文章構思、寫法:陪襯比喻,託物言志

陪襯比喻:山、水、仙、龍,諸葛廬、子云亭--陋室、德馨

託物言志,即作者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或者説明道理。

託物-- 陋室(對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描寫。)

言志--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作業

1、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今社會有何意義?

2、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給自己的居室取個名,並説明理由。

 

林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