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8.85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相同人物的內容。

2、能夠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判斷相同。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襪子兩到三雙、找好朋友的圖片一張、找雙胞胎的圖片一張

2、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出示襪子,引起幼兒注意

師:小朋友,看看這是誰呀?有幾隻呀?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師:那它們是不是好朋友呢?它們為什是好朋友呀?

二、找襪子配對

師:小朋友,有幾隻襪子它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想請小朋友幫忙找一下它的好朋友。

師:它們為什麼是好朋友呀?

三、出示好朋友的圖片,幼兒仔細觀察

師:剛剛我們幫襪子找到了它的好朋友,現在想請你們幫這些小朋友找到他的好朋友。師:它們為什麼是好朋友呀?(教師幫助幼兒找到這些朋友的特徵)

師:那就在相同的好朋友的下面的方框框裏塗上紅色。

四、出示雙胞胎的圖片,幼兒仔細觀察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幫小朋友找到了他的好朋友,現在要請你們找出一對雙胞胎,然後把他們用線連起來。(讓幼兒説出雙胞胎的一些特徵)

五、教師講操作要求,幼兒開始操作

要求:

1、在操作的時候,要在相同的小朋友下面的方框裏塗上紅色,不一樣的方框裏不要塗。

2、把一樣的雙胞胎用紅色的蠟筆用線連起來

六、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七、展示幼兒作品,並進行評價

師: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有沒有找對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襪子,先讓幼兒來配對,為後面的活動做好鋪墊,幼兒對配襪子這個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而且基本上都能説出襪子的一些明顯的特徵,都能找出相同的襪子,在操作活動中也一樣,幼兒對找相同的人物還是挺感興趣的,但在這次活動中游戲的成分有點少,應該多增加些遊戲,和趣味性,畢竟是小班的孩子,還是應該以遊戲為主,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幼兒懂得故事的名稱,初步掌握故事內容,能結合故事內容做簡單表演。

2、教育幼兒要有禮貌,能跟同伴友好相處。

3。、學習新詞:碰、撞、踩。短句黑對不起,沒關係。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準備:

動物貼絨卡四張、樹一棵、草地背景等,兔、貓、丹狗、雞頭飾各一個,動物指偶每人一個,並備錄音機、琴、磁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念兒歌輕輕走進教室後,做些簡單動作(轉手、拍肩、拍腿垢安定幼幾情緒。

2、介紹故事角色:教師用歌曲介紹四位分別扮演小白兔、小花貓、小黃狗5小公雞的幼兒。教師講述《四個好朋友》,扮演的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二、教師用貼絨教具再講故事一遍,最後提問:

1、故事叫什麼名字?故事裏面有誰?

2、小白兔不小心碰了小花貓一下,小白兔是怎樣説的?小花貓又是怎樣説的?小花貓去撿皮球的時候,撞了小黃狗,小花貓怎樣説?小黃狗又是怎樣説?小黃狗跑着追皮球,不小心踩了小公雞的腳,小黃狗怎麼説?小公雞呢?(這三次對話,分別請幼兒示範做碰、撞踩的動作)

3、為什麼這四個小動物能成為好朋友?(因為它們都有禮貌),那小朋友要不要學習它們呀?對了,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才能和別人成為好朋友。

三、故事表演:放故事錄音,教師先套上指偶讓幼兒觀賞。請個別小朋友聽故事錄音,進行情景表演。

四、活動延伸:

教師:下課以後請小朋友套上小指偶去找你的好朋友,然後和小朋友互相問好。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被激發了,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孩子們願意説、大膽説、連貫説,説出了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內容及角色的對話。活動組織的各個環節較緊湊、動靜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領域、社會領域,幼兒得到綜合性的學習。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內容,幼兒會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歡快的情緒。

2.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演,創造性地做出友好、親密的動作。

3.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友好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頭飾36個(小鳥、小狗、小貓等各種動物若干)。

2.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活動室。

2.發聲練習,複習以前學過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看,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倆正在幹什麼?你們喜歡和它們交朋友嗎?”

2.學唱《一對好朋友》,引導幼兒注意聲音和表情。

a.教師唱歌曲,引起幼兒學新歌的興趣。

b.幼兒跟隨教師學唱。

3.通過談話,啟發嘗試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用動作來演。

a.啟發幼兒説出表示兩個人友好、親近的幾種動作。

b.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和夥伴做出動作。

4.集體戴上頭飾分組進行表演唱。

三、結束部分

1.教師評價幼兒的歌唱表現。

活動反思:

本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在兩兩相互的演唱中增進了相互的感情。他們很喜歡兩個人之間的抱抱、握握手、碰碰鼻等友好、親切的動作,所以對歌曲就更增添了幾分喜歡,再戴上小鳥的頭飾,充分地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使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我覺得不足之處就是我沒能把所有的小朋友互動起來,有一小部分小朋友不做動作,看起來沒有進入狀態,今後在教學中會努力的。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對應、匹配、尋找的過程中,瞭解事物間簡單的關係,嘗試用兒歌的語言進行表達。

2、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交流分享的快樂。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牙刷、牙杯、鍋子、鍋蓋、鞋子、襪子、花和華盆等一些能相互匹配的實物

活動過程:

1、兒歌欣賞《好朋友》

——提問:誰和誰是好朋友?為什麼他們是好朋友?

——學念兒歌《好朋友》兩遍

2、找朋友

——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但它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請你為它找一個朋友。(請一幼兒在準備的材料中找出一樣東西和它匹配做朋友。)

——提問:為什麼他們是好朋友?

——師:老師這裏還有許多東西都是很孤單的,現在要請小朋友們幫忙,為它們找朋友。

——幼兒各自挑選實物,併為它匹配找朋友。

——交流匹配情況,並説出理由。

3、為“杯子”找朋友

——出示“杯子”,請幼兒根據事物間的簡單關係,為“杯子”找朋友。

——師:杯子的朋友是誰呢?為什麼?

——教師根據幼兒説的情況用畫筆及時在黑板上進行展現。

4、為自己找朋友

——師:皮球有自己的朋友,你們也有好朋友,在我們班裏誰是你的好朋友?為什麼?

——(幼兒自己在班裏找朋友,並説出理由)

——延伸:請你們回家找找還有誰是你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讓幼兒感受《好朋友》這首簡短的兒歌,從兒歌中瞭解誰和誰是離不開,最匹配的,它們是好朋友。兒歌雖然非常地簡短,但小朋友的興趣比較高。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欣賞,並注重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講述“誰和誰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緊接着再拿出實物,引導幼兒觀察,找出相匹配的物體,讓幼兒瞭解了只有有關聯的物體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進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隨後通過實物匹配操作加深鞏固,要求他們將兩個有關聯的物品放在一起。在這一環節中,有的孩子能正確配對,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確,找到和自己實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達到教學目標。但有的孩子顯得比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與之匹配的實物。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5

教學目標

在整個音樂活動中。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學習歌曲和表演歌曲;難點是讓幼兒在學會歌曲的同時練習指揮歌曲。我設定了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2、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能用表情、動作等來表現音樂。體驗與好朋友合作的樂趣。

教學準備:

1、課件;

2、《一對好朋友》歌曲音樂;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小朋友,我們玩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請你聽琴邊唱歌邊找朋友。(放音樂)

2、請幼兒隨音樂做遊戲並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二、完整欣賞音樂

1、看到你們都找到了好朋友,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今天我請你們聽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對好朋友》。

(放音樂一邊)

2、小朋友,請你們聽聽這一對好朋友他們在做什麼?

他們心裏是怎麼樣的?

3、在放音樂一邊幼兒傾聽

三、播放課件熟悉歌詞

1、引導幼兒看幻燈片,熟悉歌詞內容。

2、老師帶領幼兒有節奏的説歌詞。

四、寓教於樂:

1、老師有表情的範唱歌曲一邊;

2、老師彈琴引導幼兒跟唱歌曲;

3、讓幼兒聽音樂拍節奏哼唱;

4、請能力強的`幼兒來練習指揮幼兒演唱歌曲;

5、鼓勵幼兒大膽的來指揮歌曲;

五、創造表現:

1、讓幼兒自由找朋友隨音樂創編動作;

2、請一對好朋友表演創編的動作;

3、集體隨音樂表演歌曲

4、分組表演

六、完美結課:

這節課我們和好朋友唱歌、跳舞真高興,小朋友下課後找找還有哪些唱好朋友的歌,下節課唱給大家聽,好嗎?

教學反思:

音樂的審美感知是通過聽覺進行的,因此,“聽”應作為學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在《一對好朋友》學唱新歌環節中,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導入——初聽——音樂記憶——學唱歌詞——歌曲處理。

歸納起來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用音響導入法,初聽歌曲《一對好朋友》旋律,感受體驗歌曲情緒;

第二層,學生對歌曲旋律多次聆聽、哼唱,在審美體驗中記憶音樂,為後面的學唱歌詞作鋪墊;

第三層,用多種形式學唱歌詞,聽唱結合,鞏固記憶;

第四層,感受音樂意境和歌詞的意境,加深對音樂的審美體驗,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聲音表現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通過這四個層次,努力體現了以審美為核心,在審美體驗中走進音樂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聽音樂、感知音樂的過程中學習音樂,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這首歌曲中附點節奏是個難點,通過多次的範唱,比較,學生能夠掌握。倚音的唱法在音樂學習中是第一次出現。通過有無倚音的比較,瞭解倚音在這首歌曲裏能表現民歌的韻味。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人帶來愛和快樂。(重點)

2、能和好朋友擁抱並能説出關心的話。(難點)

3、體會與老師、同伴親密擁抱的快樂。

4、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音樂《找一個朋友抱一抱》等。

【活動過程】

一、手指謠遊戲:調動幼兒對擁抱的已有經驗。

師: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樓、四小弟、五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誰是心肝寶貝?

你覺得高興嗎?

誰抱過你?什麼時候?

二、播放課件、欣賞故事,創設情境,引導幼兒積極體驗擁抱的快樂。

1、通過爸爸媽媽老師擁抱嘟嘟熊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擁抱經驗,引導幼兒感受擁抱帶來的快樂。

師:我們一起認識新朋友嘟嘟,分享嘟嘟擁抱的快樂。

(1)媽媽在家裏,誰抱過你?什麼時候?怎麼抱?

小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我們,抱我們感覺很幸福、很温暖。

(2)老師抱嘟嘟熊,老師抱過你嗎?什麼感覺?小結:擁抱讓我們感覺很快樂。

(3)通過嘟嘟給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擁抱的情景,引導幼兒體驗擁抱別人時的快樂。

(4)嘟嘟抱咪咪。

師:嘟嘟為什麼要給咪咪擁抱?

好朋友傷心了,需要安慰我們可以給他擁抱哄一鬨朋友。嘟嘟是怎麼説的?我們一起學着他們的樣子試一試吧!

2、嘟嘟抱汪汪、祝賀

師:汪汪沒有哭,嘟嘟為什麼也給他擁抱呢?原來好朋友成功了,我們也可以用擁抱表示祝賀的。

總結:擁抱可以送給關心的人、喜歡的人、擁抱讓我們感覺和開心、很温暖、很幸福、很快樂。

三、玩“抱一抱”音樂遊戲,讓幼兒體驗與同伴、老師擁抱的快樂。

師:這裏沒有你的朋友?我們也找一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講解遊戲玩法:幼兒便跟唱音樂遊戲。前兩句唱到“抱一抱”時,每個人要找到一個好朋友抱一抱:唱到“抱抱誰”時大家都抱抱指定的人。

四、在嘟嘟擁抱的故事情境中,激發幼兒用擁抱表達自己的情感。

師:快樂的一天結束了,嘟嘟給了老師一個大大擁抱,再見老師!

嘟嘟飛快的往家跑,她要把大大的擁抱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延伸】

一起去給喜歡的人送擁抱。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的人。朋友之間可喻為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為深刻時,可稱之為知己。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7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

2、感受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表現兒歌

難點:學習與夥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貼絨或磁性教具及相應的頭飾

2、小班小冊2號掛圖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麼説,怎麼做?

3、師小結幼兒所説的:“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並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交朋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提問:兒歌中誰和誰是好朋友?

(2)教師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誦兒歌

提問:1、兒歌中兩隻小狗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2、小鴨見了面是怎麼做的?

3、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麼做的?

三、學習兒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

(1)請幼兒進行集體跟誦

(2)集體朗誦、男女分組朗誦

四、表演

分別請幼兒分別戴上小狗、小鴨、娃娃頭飾,找一個好朋友表演兒歌。

附:兒歌

好朋友

兩隻小狗見了面,

互相親親鼻子尖;

兩隻小鴨見了面,

尾巴搖搖頭點點;

兩個娃娃見了面,

親親熱熱把手牽。

活動反思:

活動根據中班發展情況而選擇,比較容易熟念。在學習兒歌時,結合相應的兒歌圖片,幼兒很容易就學會了,而且能達到活動目標。啟發幼兒創編時,也結合了鮮明的圖片,幼兒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及目標。而不足之處,是在選材時,應選些較肯定的兒歌,教具,做起來也比較鮮明易懂。總的來説,整個活動還算是很成功的,活動基本達到目標要求。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8

活動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 5 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能説出多 1 或少 1 的關係。

4、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活性靈。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 5 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難點: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 1 或少 1 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小雞、小猴、小熊、小狗、小貓圖片各一張。

2、小房子 5 座。

3、1-5 的數字卡片若干。

4、作業單人手一份。

5、音樂《找朋友》。

6、小愛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動物森林裏的動物們搬家了,今天要請小朋友去認識一下它們的新家。那我們先去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小動物搬家了呢?(教師逐一展示小動物)

2、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的新家吧!(教師展示 5 座標有數字的小

房子,並把 5 只小動物分別送回家) 二、動物找鄰居。

小雞住在 1 號房,小猴住在 2 號房,小熊住在 3 號房,小狗住在 4 號

房,小貓住在 5 號房。

提問:1、小熊的鄰居是誰和誰啊?(小猴和小狗)

2、小狗的鄰居是誰和誰啊?(小熊和小貓)

教師小結:動物寶寶們都有自己的鄰居,那我們的數字寶寶有沒有自己的鄰居呢?

三、發現 5 以內的相鄰數。

1、出示兩顆小愛心和相應的數字 2,2 有兩個鄰居,一個是比 2 少 1 個的小鄰居 1,另外一個是比 2 多 1 個的鄰居 3(一邊講解一邊出示相應的小愛心)。那麼我們就説 2 的相鄰數是 1 和 3(以此類推得出 3 和 4 的相鄰數)。

2、教師小結:相鄰數是比某一個數大 1 或者小 1 的自然數,一般一個自然數都有兩個相鄰數,就是排在它前面或者後面的一個數。但是自然數 1 只有一個相鄰數。

四、遊戲:找朋友。

1、給幼兒隨機分發 1-5 的數字卡片,請幼兒把卡片貼在胸前最明顯

的位置。

2、播放音樂《找朋友》,音樂響起的時候幼兒自由活動,當音樂停止的時候教師拿出一個數字,請貼了相應數字的幼兒去找自己的鄰居(如: 教師拿出數字 3,那麼在音樂停止的時候貼了數字 3 的小朋友就要去找 2 和 4),遊戲可以反覆進行。

五、幼兒操作作業單。

1、教師講解並演示作業單的做法。

2、幼兒自主操作。

3、教師完成作業單,請幼兒自己檢查自己的是否正確。六、結束活動。

請幼兒有序的把作業單交給老師。

活動總結

1、通過活動,大部分幼兒都可以幫助數字寶寶們找到鄰居,也初步瞭解了相鄰數這個概念。 2、在遊戲環節,有的幼兒比較興奮,需要老師提醒。

3、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剛上中班的幼兒的年齡特徵。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9

活動目標:

1、願意與同伴交往,會以碰碰頭、親親臉等各種動作表示友好。

2、學習短句: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

3、體驗與好朋友一起做遊戲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以及瞭解相關與人相處的方法。

5、激發幼兒喜歡與他人交往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動物、娃娃等玩偶、幼兒生活照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以遊戲引起幼兒興趣,學説: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班請來了許多的小客人,可是他們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説一句好聽的話才肯出來。

2、教師示範:聽老師是怎麼説的?(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誰出來了?老師剛才是怎麼説的?找到朋友我們可以和他碰碰頭,親親臉!(教師拿毛絨玩具與自己做親密動作)

3、還有許多小客人都躲起來了,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把小客人請出來吧。(一起學説短句)(教師拿毛絨玩具與幼兒做親密動作)

4、請個別幼兒請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師:我們班來了那麼多好朋友,小朋友會用一些友好動作來歡迎好朋友嗎?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師可以示範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動作。

3、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動作來表示對好朋友的友好。

4、請幼兒之間相互學一學友好的動作。

(三)音樂遊戲

1、音樂遊戲:碰一碰

2、教師:現在我們要將這些友好的動作放到遊戲中去,和好朋友們一起玩一玩好嗎?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我們聽着音樂一起玩碰一碰的遊戲吧。

3、遊戲2-3次。

(四)總結活動

1、教師: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開心嗎?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還可以做什麼事情呢?

2、教師播放幼兒在幼兒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兒判斷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

3、教師總結: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遊戲,玩積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為我們都是好朋友。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10

繪本分析:

孩子心目中的朋友不像我們成人想象的那麼複雜,只要可以一起玩耍、遊戲,有共同愛好就可以成為朋友,他們的朋友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一件東西、一隻動物。因為多變的原因和想法,他們的朋友可能在不停的變化,但是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是他們愉快的回憶,通過“好朋友”這一活動,讓孩子將這一幕幕快樂時光展現在同伴面前,讓大家都來分享、共同聆聽,會使得他們的童心世界更多一份美好。而這樣的分享與及交流活動也不會因此就止步,將會在孩子的表達與關注中進一步延伸與擴展下去……

活動目標:

1.運用“我的好朋友是……,因為他……”句式表達。

2.願意表達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的生活經歷,懂得與他人友好交往的方式,感受友情的美好與快樂。

活動重點:

能認真傾聽別人的表達,有良好傾聽習慣。

活動難點:

進一步拓寬生活經驗,體驗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活動準備:

1.閲讀過讀本“好朋友”。

2.大統計表及幼兒事先自己記錄的“我的好朋友”記錄表。

3.大空白記錄紙、記錄筆、訂書機。

4. 空白大書。

活動過程:

一、好朋友統計圖

(一)教師:前兩天,我們一起讀了“好朋友”這本書,而且大家做了“我的好朋友”這樣一個記錄表,今天,你們把自己的記錄表都帶來了嗎?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談談自己的好朋友吧!幼兒依據自己的記錄內容大膽表達,教師用簡筆形式在大統計表上記錄。

(二)教師多種提問啟發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記錄表內容,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句式“我的好朋友是……,因為他……”表達。師:你有什麼樣的好朋友?你為什麼願意讓他做你的好朋友?誰有動物朋友或玩具朋友的?它們不會説話,也不會用語言和我們交流,為什麼你會選擇它?誰還有和它們不一樣的朋友?誰願意説説看?

(三)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大統計表,仿照讀本內容進行小結。“我們有許多的好朋友,好朋友可以是……,可以是 ……;可以是……,可以是……”師:原來你們和好朋友有這麼精彩的故事,真有意思,以後我還想聽聽你和其他好朋友的故事。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11

設計思路

進入大班後,幼兒的學習慾望不斷增強,為了更好地凸顯集體教學活動的價值,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都能獲得新經驗,我關注到大班《學習活動》“我們的城市”主題中“寄信”的素材點。通過分析,我發現雖然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多元,但是“信”作為傳統的交流工具卻有它特有的內涵,其中包含了許多可供挖掘的教育元素,可以幫助幼兒提升閲讀、思維、交往等多種能力。經過對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現狀的梳理後,我藉助前期繪本《寄給蛤蟆的信》的教學,引申出“好朋友的來信”這一學習活動,讓幼兒利用原有生活經驗,嘗試閲讀三封不同類型的信,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嘗試閲讀三封不同類型(文字、圖夾文、圖片和數字)的信,發現內容之間的關聯,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同伴間寫信和讀信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前聽過故事《寄給蛤蟆的信》、課件、用A3紙塑封好的三封展開的信(文字、圖夾文、圖片和數字)。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引出話題

1.(出示故事課件,見圖1,幫助幼兒回憶情節)我們曾經聽過一個關於“信”的故事,還記得嗎?故事裏誰給蛤蟆寫信?信裏青蛙對蛤蟆説了

2.小結:青蛙用寫信的方式向蛤蟆傳遞了一份真情,蛤蟆讀了信以後感到有朋友關心自己真是太幸福啦!

3.過渡:瞧,這是誰的信?青蛙收到的三封信裏分別會寫些什麼呢?

二、分組讀信,理解內容

1.出示三封信(見圖2),提出分組讀信的要求:四人一組合作讀信。

2.思考:青蛙收到誰寫來的信,信裏説了什麼?

3.幼兒分組合作閲讀理解信的內容,教師巡視引導。

三、分享交流,集體讀信(根據幼兒的選擇確定先讀哪封信)

1.出示文字的信(見圖3):

(1)關鍵提問:好久不見是什麼意思?蛤蟆在信中告訴青蛙一些什麼事情?什麼時候到哪裏去,怎麼樣去?公園裏除了可以放風箏,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情?

親愛的青蛙:

好久不見,我很想你。

6月1日兒童節的上午,我們乘地鐵到公園去放風箏……

你的朋友蛤蟆

(2)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讀信。

重點關注:好久不見、乘地鐵、放風箏。

2.出示圖夾文的信(見圖4):

(1)關鍵提問:這封信裏説了什麼?蛤蟆和青蛙到哪裏去了?什麼時候去的?除了去東方明珠、中國館,還可以去哪裏玩?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想象和表達。

重點關注:箭頭表示什麼意思。

3.出示圖片和數字組成的信(見圖5):

關鍵提問:圖片和數字分別代表什麼意思?根據這些提示你能讀懂信嗎?蛤蟆想用這封信告訴青蛙什麼事情?什麼是化裝舞會?你從哪裏看出來的?蛤蟆準備化裝成誰?這個問號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是青蛙你會帶什麼呢?

重點關注:什麼是化裝舞會,問號表示什麼意思。

4.總結歸納:

(1)關鍵提問:這三封信之間有關係嗎?信的內容之間有聯繫嗎?信中説哪件事情要先做呢?你會寫信嗎?你覺得寫哪封信最難?

(2)小結:蛤蟆寫了三封不同內容的信,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圖片和文字,還有的用圖片和數字。

(3)能不能把三封信的內容組合寫成一封信?

四、延伸

1.出示三封信組合後寫成的一封信,教師示範讀信。

2.小結:蛤蟆期盼着過“六一兒童節”,他想邀請好朋友青蛙一起過節,所以他寫信把兒童節一整天的安排告訴青蛙。好朋友之間除了可以打電話、通過網絡溝通,還可以用寫信的方法傳遞心意。

3.幼兒人手一份由三封信組合後寫成的信,嘗試看信、讀信,鞏固讀信的相關經驗。

反思

這是一個原創的教材內容,在前期反覆分析和調整中不斷完善,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一、選準素材點,合理創編,貼近幼兒生活

選擇這一素材點是因為《學習活動》中“我們的城市”主題下有關於“寄信”的相關認知點,因此藉助了繪本《寄給蛤蟆的信》開展教學。雖然現在網絡等現代化通訊工具發達,但是“信”作為傳統的交流工具有其特殊的內涵,因此在大班幼兒臨近畢業前以“好朋友的來信”為題開展學習活動,目的是引發幼兒對信的關注,對用不同形式寫信產生興趣,激發他們寫信的願望。活動開始部分師幼共同回憶,讓幼兒再次鞏固了對信的認知,為接下來的讀信活動作好了鋪墊。由於幼兒有前期對信的簡單經驗,因此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表現積極。活動中三封信展現的預設內容“去公園放風箏”“遊東方明珠、中國館”和“參加化裝舞會”也都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幼兒在讀信中能更好地結合自身感受表達想法。

二、目標具體明確,過程落實積極有效

本次活動目標直接指向嘗試閲讀三封不同類型的信,引導幼兒發現三封信的不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繪本故事導入到分組讀信,再到集體閲讀理解,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在彼此互動交流(個別讀信、小組讀信、集體讀信)中更好地理解信的內容,過程中還注重滲透“幼小銜接”的相關內容。如提問中不斷出現“你能讀懂信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等開放性的問題,以教會幼兒正確觀察、描述的學習方法,通過不同的讀信方式提升幼兒的閲讀能力,為他們今後的學習做好積極準備。

三、關注幼兒的表現,隨機調控把握分寸

活動中我通過提問和追問幫助幼兒理解信的內容,並隨機做好調整。如幼兒分組閲讀三封信的時候,我在第一時間發現幼兒在閲讀文字的信時並沒有感覺很難,幼兒的閲讀能力比我想象得好很多。倒是幼兒閲讀“圖夾文”的信時,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我及時調整集體讀信的環節,調整提問順序,將幼兒閲讀較困難的圖夾文的信留到最後一起討論,這樣的調整使課堂中教師推進的“序”更為清晰,在遞進中逐漸給幼兒搭建學習的平台,使他們能獲得能力的提升。另外,幼兒讀信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幼兒不會準確用“你、我”來稱呼蛤蟆和青蛙,我立刻調整方法,用表演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人稱代詞。整個活動中我既關注全體幼兒,還注意讓每個幼兒都有發言的機會,及時給予迴應並做好歸納和提升。

四、多媒體利用恰到好處,使幼兒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活動中多媒體的介入使教學效果增色不少。多媒體能及時放大信,使幼兒更清晰地觀察畫面,表達各自的想法。如點擊放大“好久不見”四個字,讓幼兒在認字的同時理解這四個字的含義,對他們以後學習寫信有一定的幫助。另外,用多媒體呈現不同類型的信,使信富有色彩和動感,能有效支持幼兒良好的學習狀態,不斷給幼兒以新鮮感。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12

活動設計背景

隨着經濟的發展,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孩子的愛護倍增,使孩子生活知識知道的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乾的很少。我們班的多數小朋友不知道“樟腦球”是做什麼用的,也不知道衣服起靜電了該怎麼辦等等,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設計了這堂課,把服裝擬人化,讓幼兒有興趣學習,並且知道了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認識一些與服裝有關的物品,並知道他們的具體用處。

2、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讓幼兒產生幫助別人的慾望。

3、技能目標: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會掛衣服,會洗小物件,並能夠合理的用這些生活用品。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通過觀察圖片能夠知道服裝出現的各種問題並積極思考解決的辦法。

學習難點:動手實際操作,在生活中學會具體應用。

活動準備

洗潔精、透明皂、增白皂、洗衣液、毛線等生活用品。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1教師與幼兒邊彈邊唱歌曲“找朋友”引出關於好朋友的話題:好朋友之間能夠互相幫助。

2幼兒思考並回答老師的問題“衣服褲子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它們的好朋友都是誰嗎?”

二、播放課件

讓幼兒認識這些服裝的好朋友,鼓勵幼兒説出它們的具體用途。

三、觀察圖片,發現問題,動手解決

1鼓勵幼兒説出圖片中的衣服都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了:被樹枝刮破了,被蟲子咬洞,壓箱底起皺了,起靜電了等等。

2讓幼兒分組討論:應該怎麼辦?誰會來幫助它們?

3每組派一名代表上前來選取相應的實物解決問題:蟲蛀的毛衣選擇用毛衣針和毛線修補好、起靜電的毛衣選擇防靜電的洗衣液、弄髒的衣服選擇洗衣粉和透明皂都可等等。

四、動手操作

為幼兒準備幾盆清水,幾塊透明皂,幾件小孩的髒衣服,讓孩子進行洗衣服比賽,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洗的最乾淨。

五、小結:服裝的好朋友們幫助服裝解決了所有的困難,小朋友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你們願意用所學到的知識去幫助別人嗎?

活動延伸:讓幼兒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回到家裏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並不是孩子非常感興趣的,怎樣把“服裝的好朋友”這些孩子在家裏很少接觸的日常生活用品講得有趣生動,是我重點備課的內容。把它們擬人化,孩子們比較樂於接受。比如我對孩子説“小朋友們,服裝遇到困難了,它們出什麼事了?”“毛衣被蟲子咬了個洞,它都疼哭了,我們快點想辦法幫助它吧”。孩子聽了以後非常的配合,也表現出着急的樣子,而且也能夠認真思考“誰會來幫助這些遇到困難的衣服呢?”所以課堂氣氛比較輕鬆活潑。讓孩子在最後環節的動手洗衣服比賽是本課的高潮部分,其他幼兒都在下面不由自主的喊“加油”,洗衣服的小朋友也格外賣力,輸了的那位小朋友還一個勁的説要回家好好練練。回顧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在一些不常用的用品比如:去污粉,縫紉機等,我沒有很好的啟發到位,本節課的遊戲環節設置較少,讓孩子動手實際操作的時間也有些短,使得一些躍躍欲試的小朋友沒有機會嘗試。我感到很遺憾,但是我會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加以改進。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13

活動目標:

1、對磁鐵吸鐵現象感興趣,初步瞭解磁鐵能吸住鐵和鐵製品。

2、嘗試用記錄表來表達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結果。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魔術用的帽子(裏面貼有磁鐵)。

2、記錄紙、操作盒(包括回形針、泡沫、鐵夾子、鐵製釘子剪刀、紙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興趣:變魔術

1、變魔術 教師在一頂帽子下放一個鐵製夾子,扣住帽子轉兩圈,“變變變”打開帽子,夾子不見了。

2、請幼兒猜猜夾子哪裏去了?

3、教師公佈答案:被帽子裏的磁鐵吸住了。

二、認識各種各樣磁鐵

1、取出帽子內的磁鐵讓幼兒認識。

2、請幼兒説説:你見過磁鐵嗎?還見過什麼形狀的磁鐵?

3、教師出示U形、長條形、圓形等各種形狀的磁鐵,請幼兒觀察。

提問:這些磁鐵是什麼形狀?它們像什麼?

三、誰是磁鐵的好朋友

1、介紹操作材料:磁鐵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這裏有這麼多東西,你認識它們嗎?

2、介紹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鐵的好朋友,你能幫磁鐵把它們找出來嗎? 能被磁鐵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兒預測: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畫有“?”的第二列。

4、幼兒操作:用磁鐵去吸這些東西,把操作結果記錄在畫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結

1、集體交流。

什麼物體能被磁鐵吸住?

什麼物休不能被磁鐵吸住?

2、教師總結。

磁鐵能吸住鐵和鐵做的物體。

活動反思:

這節課教師在備課從注意引導兒童觀察周圍生活,以增長知識和認識能力着手。充分利用幼兒好奇,愛探索的心理,提供直觀教具讓幼兒和磁鐵親密接觸,在活動中考慮到4歲兒童活潑好動,有一定獨立能力,富於想象,這些都是發展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基礎。從幼兒的認知水平上看,幼兒認識事物具有直觀形象特點,認識事物多信賴於感知覺,而幼兒周圍的物質世界中物體的形、色、聲、味等為幼兒感知覺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材料要體現所學概念的屬性特徵,能把幼兒所學的概念轉化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使幼兒對概念屬性獲得的較為豐富感性經驗。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14

【活動目標】

1、探討成為好朋友的原因。

2、鼓勵幼兒想象並創編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卡通布偶、電腦、好朋友迷宮圖、好朋友迷宮學習單。

2、事先將一些卡通布偶藏在教室裏。

【活動過程】

1、老師拿出卡通布偶,到處找朋友,請小朋友一起幫忙找找。

“瞧!小熊他遇到了什麼困難了?我們來問問它‘小熊,小熊你怎麼啦?’哦,原來小熊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幫他找找吧!”

2、和幼兒討論:常聽的故事中或動畫片中有那些人物是好朋友?老師把答案結合電腦記錄下來。

3、“那你和誰是好朋友?為什麼會成為好朋友的”(幼兒討論後老師小結)

4、照幼兒提供的角色,講述一則故事,如:小老鼠要尋找好朋友小豬,經歷了好多危險(如:遇到毒蛇攻擊掉到湖裏、遇到了大花貓……),最後終於找到好朋友小豬。講故事的過程中,老師用電腦幻燈片用迷宮圖來呈現劇情內容。

請幼兒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假如他要去救他的朋友會遇到什麼困難,並鼓勵幼兒編一個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畫出“好朋友迷宮圖”。最後請幼兒交流他和好朋友的故事。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都以極高的興趣在進行參與,通過活動幼兒能較好的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並且能正確的找到路線,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有極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間和時間,並且在此過程中組內成員間學會了互相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空間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自己設計迷宮在和孩子們一起搭建迷宮並且培養幼兒學會檢查

小班社會教案:好朋友教案15

教育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初步理解什麼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2、初步引導幼兒在身邊中尋找好朋友,並激勵幼兒勇敢講述。

活動準備:

大書一本,自制圖片若干,《找朋友》音樂帶,閲讀光盤。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課題。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你有哪些好朋友呢?你和朋友在一起時會做什麼?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同伴來拓展(限本班,外貌、特徵或其他均可),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圖片説了那些好朋友,他們間發生了那些事情?

2、 出示圖片,逐頁分享交流。

(1)第1頁;圖片上有誰?請幼兒講講小朋友們在做什麼?他們玩的怎樣?這樣像他們那樣經常開心在一起玩可以成為好朋友。好朋友還可以是誰?

(2)第2-5頁直接猜圖,請幼兒看圖説説好朋友還可以是誰?説説他們在一起時表情怎樣?心情怎樣?教師梳理內容整理句子(好朋友可以是--------)。

(3)第5--7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説説好朋友在一起時喜歡做什麼?教師帶領幼兒邊表演內容邊整理句子(好朋友喜歡一起-------)。

(4)第8---9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談談自己傷心難過時好朋友是怎樣安慰你的?你有困難時好朋友怎樣幫助你?教師整理句子。

(5)第10頁;觀看圖片,請幼兒説説和好朋友吵架時的心情。

(6)第11頁:請幼兒看圖説説他們吵架後怎麼樣了,説説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分享圖畫中兩個好朋友和好後,受到好朋友遊戲邀請時的快樂心情。

3、出示大書,欣賞"領讀光碟"朗讀一遍,集體有感情跟着老師讀一遍。

4、總結分享:故事裏説了那些好朋友?讓幼兒知道好朋友除了可以是自己班中的好夥伴,還可以是大人、動物、玩具等,你還有那些好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難或傷心了,身為好朋友,你應該怎麼做?

5、音樂遊戲"找朋友",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是分享閲讀讀本《好朋友》的第一課時,也是本學期分享閲讀課中最難的讀本。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性高,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圍繞畫面的信息大膽想象,大膽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濃,孩子們能積極發言,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老師能根據讀本的情節分三部份進行,層層深入導出好朋友的事情。能抓住讀本的難點和重點開展。

不足:

1、進行指讀這一環節應讓幼兒當小老師來帶讀。

2、教師注意"玩具"的正確發音。

評課意見:

1、讀本《好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能較好的完成。

2、教師在開展活動中能抓住讀本的線索,大膽引導幼兒進行猜圖。效果很好。

3、小朋友在活動中思維活潑,積極主動,心情愉快。

4、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

Tags:小班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