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男孩女孩的性別差異,知道男孩女孩的喜好和性格方面的不同。

2、能愉悦的接納自己,能相互欣賞異性的優點。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男孩女孩的圖片各一張,分別配有不同髮型、衣着、玩具;2、男孩女孩各自喜歡的物品的圖片3、辯論賽記錄表、笑臉娃娃粘貼。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感受男孩女孩間表象的差異。

1、教師播放課件,提供兩組圖片,引導幼兒發現男女性別表象的差異(穿着、髮型、喜好等不同)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兩位新的好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看看他們的照片好不好?

提問:照片中的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從哪看出來的?

這兩個小朋友有哪些不同?男孩子和女孩還有哪些不同呢?

2、猜一猜,教師拿出有男孩或者女孩特徵的一些物品的圖片,讓小朋友們猜是誰喜歡的東西。

師:老師這有一些小朋友們喜歡的東西的圖片,但是男孩和女孩喜歡的東西有時候是不一樣的哦!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出示圖片,問這是誰喜歡的)二、辯論賽:男孩好還是女孩好1、教師提問,引發辯論賽的主題。

"男孩和女孩有這麼多不同,你覺得是做男孩好還是做女孩好呢?

2、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分成兩組,覺得做男孩子好的為藍隊,認為做女孩好的為紅隊。教師宣佈辯論賽題目:男孩好還是女孩好。

3、教師宣佈辯論賽的規則:各選手要相互尊重對方,別人在發言時要認真傾聽。鼓勵幼兒暢所欲言,展現各自的性別個性,並能認可自我、悦納自我。教師用笑臉娃娃來記錄每隊選手的成績。

4、與幼兒一起統計各隊笑臉娃娃的數量,對辯論賽進行小結。

師:經過剛才激烈的辯論,藍隊認為當男孩好,因為他們覺得男孩(堅強、勇敢、力氣大等),紅隊認為當女孩好,因為女孩(漂亮、文靜等)。其實,男孩女孩子都有各自的優點,我們要學會欣賞各自的優點,並且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三、心靈碰碰車

1、引導男孩女孩相互説對方的優點,相互欣賞對方。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不足,我們應該多看到別人的優點,這樣才會進步。

2、男孩女生互相畫像

活動反思

本次優質課我選擇了“男孩女孩”這節社會活動,不管是教學具的準備,還是目標的制定,我都以孩子為中心,從孩子們的喜好及年齡特點出發,認真備教案,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在活動中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當然也有預想不到的突發狀況,現將反思如下:

在目標制定上我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方面為主導,來貫穿整個活動,並且目標難易適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不僅要給孩子充分的精神獎勵,更要有物質獎勵,所以在準備教具時,我準備了貼畫以此來吸引孩子,但遊戲時準備的氣球雖然吸引孩子,由於玩法考慮不夠周全,只從孩子的喜好程度出發,沒從安全角度考慮,以至於孩子不敢用手去拍破別人的氣球,這是我在準備材料教具時的失誤,也是我本次活動最值得反思的一個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遊戲的形式,比如聽口令、辯論賽、小主持等完成每個環節,以此達到老師輕鬆教,孩子快樂學的教學效果,並且遊戲和遊戲之間也是有連貫性的,聽口令遊戲是我對孩子在性別認知上的一個摸底。通過遊戲我瞭解孩子都知道自己的性別,並知道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差異,辯論賽不僅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更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本次活動重難點環節,活動前我也做了很多的設想,如果孩子辯論不起來,那就失去了活動的意義所在,於是我想到用物質獎勵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在辯論環節可能是班裏男孩多的原因吧,男孩從辯論上就感覺比較強勢,女孩就有點弱,在辯論過程中一位小女孩,對男孩膽子大存在意義,小女孩説:“女孩也有女漢子。”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針對這一爭辯,我把發言權給了女孩,爭辯環節最後通過採訪聽課老師的形式,讓孩子聽聽大人眼中男孩好還是女孩好,這也是本節活動中的另一亮點。

一節活動下來成功與不足都會具備,成功會讓我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更加自信,不足會是我不斷努力前進地動力。今後我會繼續向老師們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社區的爺爺奶來教我們一些民間的遊戲,使孩子們知道這些民間遊戲讀起來朗朗順口,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遊戲。

2、喜歡玩中國的民間遊戲,按玩法進行梳理。

3、遊戲中瞭解愛老敬老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體驗和老人共同遊戲的快樂。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與社區爺爺奶奶已聯繫好。

活動過程:

1、帶孩子看看一樓走廊的畫,讀讀這些童謠,知道這些童謠還可以做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

2、請來了社區的爺爺奶奶:今天他們來教我們這些遊戲,因為這些遊戲在他們小的時候就有了,而且大家都很喜歡,所以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我們叫他民間遊戲。

3、分組開展遊戲,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遊戲。

4、中國的民間遊戲還有很多,下次我們走出幼兒園到社區去看看還有那些遊戲和我們中國才有的東西。

延伸活動:

與社區聯繫好豬隻有二合爺爺奶奶一起遊戲,欣賞戲劇表演。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有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2.瞭解大班幼兒的日常生活、學習情況,找出與小班、中班不一樣的地方。

3.感受升班後周圍環境的變化,能用連貫的語言描述新教室的環境。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提前佈置好活動區域,如:表演區、科學區、閲讀區等。

2.收集前幾屆大班孩子在學習、遊戲、運動、生活等方面的活動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觀察、熟悉新教室的環境。

幼兒自由觀察新教室的環境,説一説新教室是怎樣的,同中班的教室有什麼不一樣,牆上有什麼裝飾,教室裏有哪些活動區域等。

小結:我們現在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有了自己新的教室。因為我們在這一年裏會學到更多的本領,所以教室裏設置的區域與中班不同了。

2.討論:大班幼兒與小班、中班幼兒在學習及任務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師:現在我們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們覺得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哪些地方要做得跟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不一樣,要比他們做得更好呢?

然後帶領幼兒欣賞前幾屆大班哥哥姐姐活動時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小結: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們要給弟弟妹妹做好榜樣,做能幹的大班小朋友。

活動反思

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幼兒為活動主體的思想,在本活動中設計多出師幼,幼幼談話的環節,圍繞談話主題,給幼兒充足的發言權。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4

設計意圖:

當人類開始注意生態環境的時候,熱愛自然、探索自然是我們必須深植於心中的觀念,環境教學可能的任何形式發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教師還需要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謎,與幼兒共同欣賞、發現、尊重和關懷生命與環境,並且建立重視環境保護的觀念。

活動一:

美妙的大自然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環保意識。

2、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謎。

3、鼓勵幼兒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4、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與家長共同為幼兒準備野外生活所須攜帶的物品,每人一個揹包。

活動過程:

這組活動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時節進行,應儘可能創造條件到野外去露營。

一、摸摸大自然,聽聽大自然的聲音。

1、找一塊安全地帶,幼兒自由結伴二人一組,一位用布矇住眼睛,由另一幼兒帶他去摸摸大自然裏的東西,感覺一下大自然中各種東西是乾燥的還是潮濕的;是硬的還是軟的,(當不用視覺時,觸覺會更加靈敏,小花小草青苔石頭樹根等都能給幼兒帶來不同的感受。)然後互換角色,分組討論觸摸大自然時體會到什麼?請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較清靜的地方,教師和幼兒一起坐下來,將眼睛閉上一兩分鐘,讓心慢慢靜下來,讓幼兒仔細聽周圍有什麼聲音,用語言表達個人感受。(風聲、鳥鳴、水聲......)教師可以隨身帶錄音機,把自然的聲音錄下來,準備回去聽。

活動二:

印下大自然的痕跡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感知覺。

3、在遊戲過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長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彩筆、紙等

活動過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跡

1、帶幼兒尋找各自喜歡的樹,每選擇一棵用彩筆把樹皮和紋理拓印在白紙上。每位幼兒可拓印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來尋找不同種類的樹幹或樹葉來拓印。

2、找一棵大樹。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樹圍住?還可以仔細找找看,有哪些動物是把這棵樹當成“家”的?樹上樹下有小鳥、螞蟻、毛毛蟲等居住嗎?讓幼兒表達觀察這棵樹的感想:大樹有多大年紀了?身旁可能發生什麼故事?最後,教師讓幼兒用白紙把樹圍住,各自拓下樹的一部分紋理,這些紙可以帶回去後平排連結起來,向幼兒展示樹的圓周長度。

二、呼吸樹的遊戲

1、讓幼兒在大樹蔭下作深呼吸,自由地與幼兒討論樹的功能:它可以供人們遮蔭遮雨、供給人們食物,也是許多動物的家;樹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時,才不會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樹還可以使空氣清新。“呼吸樹”的遊戲,就是讓幼兒瞭解,樹林對於我們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兒扮演樹木,以各種姿勢站立;另一部分幼兒扮演各種動物,教師則當砍樹的樵夫。

3、“動物”們只有站在“樹”的旁邊才能呼吸5秒鐘(既慢數五下),然後要用手捏住鼻子與閉氣直到跑到另一棵樹旁才能呼吸(因為每個數釋放出來的“氧氣”有限)。當幼兒在大樹之間移動時,教師開始“砍樹”,被砍倒的“樹”要假裝倒下,這樣動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樹呼吸了。

4、遊戲過程中,樹逐漸減少,幼兒會感到“呼吸”愈來愈不容易,當“樹”全被砍倒時,“動物”們也就會昏倒了。

5、遊戲結束後,教師可讓幼兒説説自己的感覺。

活動反思:

《美麗的大自然》從一次郊遊入手,在引導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過程中,融入了科學、語言、健康、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興趣很高,整個過程都是在具體有趣的活動中實現的。

幼兒在活動中觀察能力、思維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激發了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孩子們在活動中的體驗是快樂而滿足的!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5

活動背景

孩子在參觀農村的過程中,發現了稻田中的稻草人,都很好奇,用手去摸摸,並問這是誰做的?有什麼用?我就給孩子講了有關稻草人的故事,給孩子看了有關稻草人的flash。並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對稻草人的作用有更多的瞭解,從中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會跳雙圈扇子舞,能用肢體語言表現稻草人的動作。

2、練習在音樂的間奏處交換舞伴,嘗試在間奏終止處做不同的稻草人造型。

3、感受音樂活潑的情趣,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人手2把扇子

2、人手一朵手花

3、《稻草人》的音樂、《秋天多麼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在《秋天多麼美》的音樂聲中邊唱邊跳進入活動場地。

2、用談話引出課題

秋天到了,看着成熟的稻穀,農民伯伯可開心了,可是有一天來了好多的小鳥吃穀子,農民伯伯很着急,你們有什麼辦法幫農民伯伯趕走小鳥,保護糧食呢?為什麼要請稻草人呢?

4、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

(a)幼兒自由創編稻草人的動作。

(b)引導幼兒創編趕小鳥的動作。

(c)請幼兒坐成一個圓圈,説説自己創編的動作

(d)教師用故事小結孩子創編的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音樂。

(d)老師:稻草人趕走了身邊的小鳥,發現其他地方還有小鳥,怎麼辦呢?引導幼兒學習9-10的動作,並提示孩子在音樂的終止處做出不同的造型。

5、幼兒學習舞蹈,學習交換舞伴

a)幼兒自由找空地方和老師一起跳舞2次。

過渡:變換對行成雙圈,面對面站好,引導裏圈的幼兒在聽到間奏音樂的時候要移動位置到下一個小朋友的位置並擺出一個造型,然後再和新的朋友一起跳舞。

b)幼兒在圓圈上跳2遍,重點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動作,變對形。

6、聽着音樂完整地跳集體舞

a)要求:注意動作的順序和方向,能有表情的跳。

b)跳2遍後結束。

老師小結:今天你們幫了農民伯伯的忙,農民伯伯可高興了,要給你們獎勵呢,放好扇子和我一起去拿禮物吧?(在音樂聲中離開活動室)

活動延伸:

1、自己製作稻草人。

2、玩稻草人捉小鳥的遊戲。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房子為什麼要有門有窗有牆壁?造房子要用什麼材料,需要哪幾道工序?不同的房子又有哪些不同的功能?以前的房子和現在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未來的房屋又會怎麼樣?這些問題令孩子興奮。再説我們這些孩子都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房子的建造接觸的比較多。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瞭解房子的基本特徵,鞏固幼兒對房子的認識。

2、幼兒嘗試動手操作,裝飾、設計房子。

3、體驗創造、裝飾房子的樂趣和成功感。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房子。

教學難點:動手設計、裝飾房子。

活動準備

1、活動室周圍佈置各種各樣的房子。

2、大房子、搞房子、鳥窩、蘑菇房子等圖片,以及若干動物標記。

活動過程:

一、遊戲活動:“給小動物搬家”

1、教師:“小動物要搬家了,它們來到了動物新村,可它們不知道住在哪幢房子裏,你能不能幫它們找一找?”

2、“為什麼你幫大象找座大房子?”(因為大象很大、很胖,所以找座大房子)

3、“為什麼你幫長頸鹿找座高房子呢?”(因為長頸鹿很高,脖子很長,所以找座高房子)

4、“為什麼你幫小鳥找了樹上的鳥窩呢?”(因為小鳥喜歡住在樹上,鳥窩就是它的房子,所以找座樹上的房子)

5、“為什麼你幫小白兔找座蘑菇房子呢?”(因為小白兔喜歡吃蘑菇,所以幫它找座蘑菇房子)

二、介紹人類房子

1、教師:“各種小動物住在各種各樣的房子裏,人也有各種各樣的房子。那麼,人最早時候住的房子是什麼樣的?”

2、引導幼兒説出最早的房子。幼兒自由回答各種房子,教師按房子的發展順序進行排列,通過觀察説出最早的房子是山洞。

3、教師:“在我國各地有許多很有特色的房子,你能説出它的名稱嗎?”出示地圖,把各種房子貼在相應的地圖上。

三、談話活動

激發幼兒想象,設計未來的房子。

教師:“剛才我們認識的房子真美呀!”“你想設計一座什麼樣的房子?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四、幼兒動手操作、設計、裝飾房子

把全班幼兒分五組進行操作,(可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自由分組。)教師進行指導。

第一組:橡皮泥

第二組:畫房子、剪貼

第三組:裝飾大紙箱

第四組:裝飾木房子

第五組:裝飾帳篷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做好的房子裏開展自主活動。

大班主題老少同樂教案7

活動設計思路:

陽春三月,和風吹拂,清新的空氣和着青草味迎面撲來,真是沁人心脾。這個季節,我們禁不住大自然的誘惑,經常帶孩子們户外活動,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每當這個時候,天空中飛舞着的各式各樣的風箏吸引着孩子們的目光。只要一看到風箏,孩子們就停住腳步,抬頭觀望,還不時的歡呼雀躍,問這問那:“老師風箏是怎樣飛上天的?”“為什麼有的風箏有尾巴,有的風箏沒有尾巴?”“老師,風箏是怎樣做出來的,我也想做一隻風箏。”“我想和風箏一起飛上天。”面對孩子們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面對孩子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為了滿足幼兒求知慾望,讓幼兒感知風箏的結構特點,培養幼兒討論、探索的興趣與能力,我和孩子們一起組織了此次教育活動----放飛風箏,放飛希望。

主題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風箏的興趣,引導幼兒在操作、繪畫活動中感知風箏的結構特徵。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養他們喜歡提問,積極應答的良好習慣。

3、引導幼兒發現風箏飛行的條件。

4、引導幼兒積極討論和探索,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5、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富有個性地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6、促進家園共育,增進親子感情。

活動重點難點: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兒歌《放風箏》錄音帶、風箏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風箏,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謎語。”

像蝶不是蝶,

像鳥不是鳥,

清明前後天上飛,

就怕雨水澆。

幼兒:“風箏”

2、師:(出示風箏)“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這個風箏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1:“這是一隻金魚風箏,很漂亮的。”

幼兒2:“它有身子,還有一條長尾巴呢!”

3、師:“誰放過風箏?你和誰一起玩的?”

幼兒:昨天我和爸爸在草地上放過風箏。”

幼兒:星期天我和小姨在操場上放過風箏,最後我的風箏斷線了,我哭了很長時間。

4、“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有關風箏的兒歌呢!”在音樂的伴奏下師幼共同欣賞兒歌《放風箏》

天青青,地青青,

小朋友,放風箏。

你放大蝴蝶,他放大蜻蜓,

小弟弟,沒啥放,

直把手帕往上扔。

5、幼兒邊學兒歌邊表演兒歌中表現的情節,教師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演,並請幾個有自己的創造性動作的幼兒上來表演。

6、課後延伸:

回家後,請小朋友們一起蒐集各式各樣的風箏,將它帶到幼兒園,大家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