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高三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95W

一、單元課文特點

高三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教案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文章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民族文化藝術的優秀傳統、獨特風格。文中一些重要的觀點、結論可以成為鑑賞文藝的理論依據。文中介紹了許多重要的表現技巧,不但能提高我們的藝術鑑賞力,也能提高我們的藝術表現力。文章對典型的文學藝術現象進行了精闢的分析,可以成為我們鑑賞文藝的指南。學習本單元,要學觀點,學方法,從中汲取寶貴的藝術營養。

歸納是基本的.寫作方法。首先要分類。《我國古代小説的發展及其規律》就根據不同時代的不同特點將中國古代小説分成許多小類:神話傳説、志人志怪小説、傳奇小説、話本小説、演義小説、世情小説。分類之後是求同,尋求同一大類不同小類事實的共同點,把一系列個別性事實的共性抽象出來,概括成一般規律、原理。如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説,是作為史實,依靠訪問、蒐集、記錄而成,唐朝的傳奇小説則是依據傳説,想像、虛構、創作而成,二者有很大區別。但志人志怪小説的材料並不是史實,

實際是民間傳説,是無名氏的口頭創作,其中就包含了想像和虛構的成分。這是它與傳奇小説的共性,因而同歸小説一類,不能把它當做歷史看待。根據我國古代小説發展的事實,課文運用歸納法概括出兩條規律:一是從民間創作發展到文人創作,二是從記實發展到虛構。

總是以大量確鑿的事實作為立論的依據,觀點一般都是從大量事實中概括出來的。《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運用繪畫、戲劇、舞蹈、建築、書法等藝術門類中的典型事例論述藝術表現裏的全與粹、虛與實的辯證統一關係,在把握住不同藝術的個性特徵之後,運用歸納的方法,抽取它們的共性,概括出中國傳統藝術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徵:由舞蹈動作延伸,展示虛靈的空間,講清了藝術中以粹概全、虛實相生的道理。

注重具體分析。《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運用比較的方法剖析了洪防思、王漁洋和趙執信三個人對藝術表現中全與粹、虛與實相互關係認識上的差異,從而揭示了他們各自的藝術主張的不同實質:洪防思重視“全”而忽略了“粹”,是自然主義;王漁洋看重“粹”而忽視了“全”,是形式主義;趙執信主張以粹概全,這是中國藝術傳統中的現實主義。尤其注重因果分析。《説“木葉”》就着重分析了中國古典詩歌用“木葉”而不用“樹葉”又由“木葉”發展為“落木”的原因,從而闡發了古典詩歌語言富於暗示的特質。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的幾個重要的文藝學觀點,把握文章的精髓。

2.學習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規律的推理方法和運用規律解釋事實的演繹推理的方法,從而深入理解中事實材料、理論材料同科學觀點的關係,具體而深刻地掌握科學結論,做到融會貫通。

3.學習類推的方法,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拓展練習中運用文藝學觀點觀察、分析、解釋一些文學藝術現象。

4.學習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技巧,提高文藝鑑賞能力和文學創作能力。

三、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社會科學論文中的術語很多,對科學術語不但要精確理解其抽象的概念含義,還要了解它在文中指涉的具體內容。例如“再創造”就是一個文藝學術語。《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一文結合詩歌欣賞對這個術語作出了具體的解釋:“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動”;“讀者通過想像正確地把握住詩人的藝術構思,並且豐富地再現詩人創造的形象”;再創造“不單是瞭解詩人的感情活動,而且寄託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經有過的情感的經歷”,“希望通過詩的形象產生感情上的共鳴”。這個解釋已經把再創造的性質、方式和作用説得很細緻、很清楚了。但我們還不應滿足於這樣的解釋。文章通過對三首詩的欣賞,進一步具體説明了再創造的內涵:欣賞中的想像活動圍繞詩中形象展開;詩中的形象和情感,通過讀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顯現;在想像活動中,欣賞者可以將自己或聯想到的其他人物“移人”,從而創造出生動的畫面。結合文中這些具體的論述和説明可以全面透徹地理解科學術語的意義。正確理解並闡發重要的科學術語,吃透科學觀點,是本單元教學重點。

課文中有些古代的文藝學術語如“全”、“粹”、“虛”、“實”,意思比較玄虛,哲學意味又很重,令人覺得深奧難懂。還有些形象化的説法,如“舞蹈精神”、“泡”、“猜”似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準確、清晰地理解這類語言,就要從上下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從中發現定義線索、喻義線索、同義線索、反義線索,通過關聯性的`判斷,作出切合文意的合理的解釋。上下文中有語言的解釋因子。在理解艱深的概念、語句時,要有語境意識。如《我國古代小説的發展及其規律》談到史傳文學“實錄”的經驗。如果望文生義我們會把“實錄”理解為“據實記錄真人真事”的意思。但如果寫小説不要虛構而只是據實記錄真,真事,這樣的小説也就不成其為小説了。文中的“實錄”講的是對人的看法和描寫的方法,這就是“愛而知其醜,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因而如“明鏡照物,妍媸畢露”。這是一種高明的寫人藝術,可以塑造真實豐滿、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這裏的“實錄”,同寫真人真事,不允許虛構具有截然相反的意義。遇到難懂的語言時,應充分利用上下文中的解釋因子,求得確切、圓滿的解釋。

本單元能力訓練重點是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指對讀物全面而透徹地理解。閲讀本單元的四篇文藝學論文,要求能夠通過分析與綜合,把文章中的各個部分貫穿起來,把握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從而吃透它的精神實質,達到融會貫通。分析與綜合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讀寫方法。閲讀中的分析綜合要求我們在思維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裏,由此及彼,進行細緻而深入的研究,從而把握文章的精髓。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是一種類推的能力。具備了這種能力,能使我們由已知向未知進軍並有所發現、有所創造。訓練中,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研究性學習。

四、單元教學設計

本單元教學可採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示範、點撥、答疑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吃透理論觀點,培養分析能力。課堂討論採取開放式,鼓勵各抒己見,求同存異。學習理論觀點,要密切結合實際,運用課文和課外的實例,印證、説明觀點;又能運用理論觀點解釋一些文學藝術現象,重在培養實感,積澱審美經驗。本單元安排大量遷移練習,有助於進一步吃透幾個重要的文藝學觀點,訓練文藝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