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職教第二冊第二單元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59W

職教第二冊第二單元教案

職教第二冊第二單元教案設計

郭志海

第二單元

第二單元1

景泰藍的製作2

第一課時2

第二課時6

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9

第一課時9

第二課時:11

古代的服裝及其他14

第一課時14

第二課時16

作文訓練18

第一課時作文指導18

第二課時(寫作)21

景泰藍的製作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按照景泰藍製作的先後順序,有詳有略地介紹説明事物的方法。

2、瞭解景泰藍製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點,啟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以景泰藍的製作程序為序,縱橫交錯,有詳有略,學生不易理解。要抓住這個重點,反覆引導學生體會,繪製本文説明順序結構圖。

2、本文的語言準確、通俗、樸實,可讓學生分類整理,加強體會。

3、有條件的,可以出示景泰藍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教學要點:

1、解文常用的説明方法。

2、掌握本文的説明順序。

3、學習本文扣住“手工操作”這一特徵進行説明。

教學方法

1、講讀之前,安排課內預習,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通過對初中已掌握的三種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的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説明順序是因説明對象和説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

3、練習設計重在“雙基”的落實,有助於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又助於學生智力的發展。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要地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1894年生,江蘇蘇州市人。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解放前曾擔任過小學、中學和大學教師,當過編輯。二十年代初與茅盾、鄭振鐸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解放後,曾任全國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記十篇》,短篇小説《潘先生在難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二、簡要複習初中説明文的文體知識

三、展示有關圖片,指導學生閲讀

要求學生掌握文章説明順序,初步理清文章思路,明確重點與難點,把重點與難點部分標明,邊讀邊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麼叫景泰藍?

中國特種手工藝品之一,最早產於代,至明景泰年間開始廣泛流行,用銅胎製成,當時以藍色為最出色,因此習慣稱為“景泰藍”。

2、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課文主體部分又分為幾個層次?

《景泰藍的製作》一文介紹了工藝獨特、工藝水平要求高、主要採用手工操作的高級工藝品景泰藍的製作過程。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點明參觀的時間、地點和內容,交代了寫作的目的──説一説人們喜愛的手工藝品景泰藍的製作過程。這一部分交待了寫作的緣起,引出後文。

第二部分(第2~16段),是全文的主要內容,具體説明景泰藍的製作過程和技術。這是本文的主體部分,又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第2、3段)介紹製作景泰藍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第2段先説明製作銅胎的原料是紅銅,接着舉圓盤、花瓶、方盒子三個例子説明景泰藍銅胎的打製方法。

第3段將景泰藍的制胎與銅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較,説明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引出下文。

第二層(第4~9段)介紹製作景泰藍的第二道工序:掐絲。掐絲是景泰藍製作的關鍵工序,作者對它介紹得十分詳細。

第4段先下定義簡要解釋什麼是掐絲,然後以粘一棵柳樹為例,具體説明掐絲的操作方法。

第5段介紹景泰藍是掐絲工人和負責圖樣設計的美術家合作的成果。

第6段説明景泰藍製品上的圖案“全是線條畫,而且一般是繁筆”的科學道理。

第7段列數字作較着重説明景泰藍掐絲細密費工的特點。

第8、9兩段介紹的燒焊和酸洗是掐絲的輔助工序,作者簡要帶過。

第三層(第10~13段)介紹製作景泰藍第三道工序:點藍。點藍也是景泰藍製作的關鍵工序,是作者繼“掐絲”之後又一詳寫內容。

第10段介紹“點藍”和“景泰藍”名稱的由來。

第11段説明色料的原料。

第12段説明色料的研製方法。

第13段介紹點藍的操作方法與具體過程。

第四層(第14~16段)分別介紹了燒藍、打鍍和鍍金三道工序。

第三部分(第17段)概括整個製作過程,強調景泰藍製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點,照應了開頭,結束全文。

3、景泰藍的製作分幾道工序?

4、為什麼用紅銅作胎呢?

5、為什麼有些景泰藍掐絲要用繁筆?

6、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麼詳寫掐絲和點藍兩道工序?

明確:①這兩道工序最複雜、最精細,詳盡地體現了景泰藍製作的精細、操作的繁複和手工製作的特點;

②這兩道最重要,是決定景泰藍質量的關鍵工序。

③這兩道工序是景泰藍製作所特有的,不為別人所熟知的。

四、説明方法:

在各道工序的説明中,作者運用了哪些種説明方法?

五、師生一起分析課文主體部分(2~16段)的第一層(2、3段)

銅胎原料是紅銅

銅胎的打製方法舉例

──圓盤(打製方法簡單,略寫。)

──花瓶(做法複雜,需要分段製作,再將它們拼接起來,所以詳寫。)

──方形或長方形的東西,像果盒、煙捲盒之類(打製方法簡單,略寫。)

比較景泰藍的制胎和銅器作坊的工作。

六、作業

1.文章怎樣自始至終扣住景泰藍製作過程中手工操作這一特點的。

2.在詳寫掐絲和點藍兩道工序時,又怎樣扣住突出其中的重點。

 七:表格:

製作過程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

銜接詞開頭第二步輪到該説就是還得

主要環節盡打接合焊剪、曲、夾、蘸、粘、焊、煮、洗搗、研、篩、和、舀、填放、送、燒、提金剛砂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椴木碳水磨電鍍

主要動作打粘填燒磨鍍

詳略安排一般詳詳略略略

製作特點製作精細、操作繁瑣、手工製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答:文章自始至終扣住景泰藍製作過程中手工操作這一特點,不論是在説明每道工序時,還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都不忘突出這一製作特點。制胎是“打”,掐絲是“粘”,點藍是“填”,燒藍是“燒”,打磨是“磨”,鍍金是“鍍”。開頭點明景泰藍是“手工藝品”,結尾一再強調“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讚揚了手工藝工人的聰明才智,辛勤勞動和他們的特殊貢獻。

2.答:景泰藍的工藝程序是,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文章嚴格按照景泰藍的六大生產工序依次逐項介紹。所以這篇文章的説明順序完全是説明對象──“景泰藍的製作過程”的客觀反映。就每個工序來説,也是按製作程序來説明的。例如説明“掐絲”這一工序時,依次寫“粘銅絲→燒焊→硫酸煮→清水洗”;説明“點藍”這一工序時,依次寫“研磨色料→篩選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燒”。在六大工序中,詳寫掐絲和點藍,因為這兩道工序是決定景泰的獨特風格和質量的關鍵工序。在詳寫這兩道關鍵工序時,又能突出其中的重點。例如,寫“掐絲”時,突出了“粘銅絲”(怎樣粘銅絲,為什麼粘銅絲時要用繁筆,粘銅絲是如何艱難);寫“點藍”時,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傢伙,色料填在什麼地方,每個小格填多少,什麼時候拿去燒,如何燒,燒了以後又如何填,一共填幾回,燒幾回)。

二、在同學對文章思路大體瞭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他們做縱深分析,解決難點,理解重點及全部內容

(一)課堂討論

1.在説明掐絲這道關鍵工序時,使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綜合運用了下定義、舉例、比喻、比較説明法。第一句説明什麼叫掐絲,是下定義。以粘一棵柳樹為例,説明如何掐絲,用的是舉例。“每片葉子兩筆,像一個左括號和一個大右括號”,是比喻。最後把掐絲與刺繡比較,説明掐絲的對象和材料,則是比較。由於多種説明方法互相補充和配合,使“掐絲”這道關鍵工序的説明比較完整、具體。

2.第6段中説線條畫一般是繁筆的三條科學道理是什麼?

線條畫一般是繁筆的科學道理有:①“景泰藍要塗上色料,銅絲粘在上面,塗色料就有了界限。”②“景泰藍內裏是銅胎,表面是塗上的色料,銅胎和色料,膨脹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積佔得寬,燒過以後冷卻的時候就會裂”。③“還有,一種器物的表面要經過幾道打磨的手續,打磨的時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剝落”。

“現在在表面粘上繁筆的銅絲圖畫,實際上把表面分成無數小塊,小塊面積小,無論熱脹冷縮都比較細微,又比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於破裂、剝落。”

三條道理列述之後,作者以文藝常識“內容決定形式”作比較,指出“是製作方法和物理決定了景泰藍掐絲的形式”。

3.介紹六大工序時,使用了哪些起過渡作用的詞句?

介紹六大工序時,很注意各道工序的銜接,注意使用起過渡作用的詞句。在第1段末總提“現在把它的製作過程説一説”後,第2段由“拿紅銅作胎”開始介紹制胎,並在第3段開頭點出“制胎”這一術語。第4段開頭“第二步工作叫掐絲”,交代出工序名稱,4至9段詳細介紹之後,第10段開頭用“於是輪到塗色料的工作了,他們管這個工作叫點藍”,承上啟下,轉入第三道工序。第14段開頭“現在該説燒的工作了”標誌着第四道工序的開始。第15段“塗了三回燒了三回以後,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還沒完,還得鍍金”等句都起過渡的作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結束了整個製作過程的介紹,條理性十分明顯。

(二)總結

1.歸結中心意思

文章詳細地説明了景泰藍的製作過程和方法,介紹了景泰藍製作中手工操作特點,讚揚了手工藝工人的精湛技藝、勞動和智慧,從而讚頌了我們民族的偉大創造才能。

2.歸結本文寫作分析要點:

體裁為説明文。以景泰藍製作的過程為説明順序,詳寫掐絲和點藍兩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説明中,始終抓住景泰藍製作中手工操作這一特點。綜合運用了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做比較、列數字多種説明方法。語言準確、簡明,文風通俗平實。

三、作業

1、完成課後“思考和練習題”

2、説出下列各句的説明方法。

⑴、絲就是拿扁銅絲(截面是長方形的)粘在銅胎表面上。(作詮釋)區別:下定義:嚴格地説明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或一個概念的含義(內涵)及使用範圍(外延)。作詮釋:是對事物所做的一般性解釋、説明。文學:以語言、文字為工具來形象化地反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説、散文等。是一種語言藝術。

⑵、一個二尺半高的花瓶,掐絲就要花四五十個工。(列數據)

⑶、他們簡直是在刺繡,不過是繡在銅胎上,不是繡在緞子上,用的是銅絲,而不是絲線絨線。(作比較)

⑷、各種色料的細末都盛在碟子裏,和着水,象畫家的畫桌一樣,五顏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3、佈置作文練習

安排説明文的寫作練習,可單項説明,也可綜合説明,可簡單説明,也可作一般説明。

請以“紅燒肉的製作”為題寫一篇説明文,注意抓住所説明的對象的特點,安排好説明順序和材料的詳略,綜合運用三種以上説明方法,字數在500字左右.

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科普説明文的一般知識。

2、使學生了解本文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的規律,安排説明順序。

3、讓學生了解並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説明方法説明事物的特點。

教學設想:

1、説明文要言之有序,必須採用合理的説明順序,説明順序關係到能否把事物的特徵説得井井有條。可結合本第4段十三句間大小不同的層次關係的分析,瞭解區分主次、從屬、包容關係的特點。

2、學習運用本文以邏輯順序説明一種因果關係的事理方法,寫一篇既增長他人見識,又能根據讀者實際安排詳略,區分主次的科普説明文。

教學要求:

1、瞭解書目的一般常識,認識書目對讀者做學問,治學讀書的重要作用,懂得查找書籍和資料的基本方法。

2、學習課文按人們認識事物的邏輯順序來説明事理的寫作方法。

3、加深理解舉例子和分類別這兩種説明方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介紹書目知識的科普説明文,它從一般讀者的需要和實際接受水平出發,寫得深入淺出。可指導學生閲讀,理解文章的內容,概括出各段大意,弄清説什麼,怎麼説的問題,理清説明的順序及層次。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熟悉課文,指導閲讀

(一)對照註釋閲讀課文,理解各段內容;

(二)概括各段大意,完成課後“思考和練習一”;

(三)把説明中運用舉例子、分類別説明的地方畫出來,思考它的表達作用;

(四)閲讀課文第4段時,分析它的層次關係,思考它是怎樣説明的。

二、研究課文結構

本文説明的對象:書目。

説明的特點:書目的起源,性質、分類、作用和使用方法,給讀者利用書目打開知識寶庫,提供了切實的幫助。

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段)説明書目的由來。

1、由現代藏書的豐富,説明掌握目錄學的意義。

2、編制書目的原因。

第二部分(3~4段)介紹書目的性質、定義、和“目錄學”。

3、説明了書目是“供人們查找”的“工具書”性質。

4、説明了目錄學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5段)介紹我國目錄學的發展。

第四部分(6~12段)説明了書目,特別是現存各種書目的種類。

5、提出書目分類的標準。

6、列舉書目類別有“國家書目”形式。

7、列舉書目類別有“館藏書目”形式。

8、列舉書目類別有“聯合書目”形式。

9、列舉書目類別有“專題文獻書目”形式。

10、列舉書目類別有“個人著述書目”形式。

11、列舉書目類別有“書目的書目”形式。

第五部分(13~18段)説明書目的使用方法。

12、承上啟下,由書目的種類轉入分述各種書目的特點,介紹幾種書目的使用。

13、舉例“到圖書館要借閲一本小説”時,怎樣使用書目。

14、舉例説明要“研究某一專題”時,怎樣查找書目。

15、舉例説明如果“想對中國古代史的史料有一個初步瞭解”時,如何查找書目。

16、舉例説明“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國哲學、社會科學名著的情況”時,如何使用書目。

17、舉例説明如果為了“深入研究某一問題,需要請教革命導師時,如何使用書目。”

第六部分(19段)總結全文,強調書目的重要性,給廣大讀者提出希望。

三、科普説明文(師生討論總結)

所謂科普説明文,就是以介紹科學技術知識為目的而對某方面的科學知識進行説明文章。

人們對一個陌生的事物,尤其是工具性的東西,通常首先要問“這是什麼”,然後再問“有什麼用”,最後想知道的是“如何使用這東西”。這三個問題體現了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即由淺入深,由表及裏。課文正是按照這個思路,從書目的性質(是什麼),説到書目的作用(有什麼用),再説到如何使用書目(如何使用)。用淺易通俗的語言來表達,是科普説明文的一個特點。

四、作業

1、思考課後練習第二、三、四題

2、完成課後練習第五題在作業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在同學已對文章思路大體瞭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他們做縱深化分析,解決難點,理解重點及全部內容。

一、課堂討論課後思考的練習二、三、四題

要求同學緊扣課文回答,中間可穿插同學之間的自由議論。

二、總結練習答案(以同學發言為主,教師補充)

第二題: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言對某概念所包含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説明,使人們從中瞭解事物或事理間的區別。依次判斷,第2.第4選項是屬下定義的説明方法,因為第2選項從內容上概括了目錄學的本質特徵,第4選項指出書目是從內容、編排和用途上體現書目的本質特徵的,有助於讀者把握所説明事物的內涵。而第1選項的意思範圍過寬,是一種解釋,不是下定義。第三句是比喻的説法,第五句是否定句式,都不是下定義的説明方法。

第三題,設題目是幫助學生理解分類別的説明方法。

參考答案(板書)

第四題,設題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參考答案:

1.依次填寫借閲小説研究專題查閲史料瞭解外國哲學和社會科學名著探討革命理論。

選取的幾個例子,是按照從簡單到複雜,從讀書到治學的順序安排的。

2.作者為以上五個方面選擇了《中國通俗小説書目》《列寧全集1~39卷目錄》《魯迅著作索引》《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書目答問補正》《中國歷史要籍介紹》《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西方名著提要(哲學、社會科學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錄》《列寧全集目錄》。

因為這些書目都屬於常見範圍,讀者如懂得並能實際應用它們,就可以給今後使用其它書目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3.舉例説明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從讀書的實際需要出發;

(2)選擇常見的,便於讀者理解;

(3)例子的繁簡、詳細,要根據例子本身的特點及讀者的理解程度。

三、綜合運用各種説明方法(師生共同總結)

1.下定義──“書目”“目錄學”。

2.分類別:見(6~12)自然段。

3.舉例子;如(13~18)自然段。

在説明書目使用時,舉了一般書目和專題書目兩個例子,並分別從三種不同角度(即古今、中外和深淺)進一步説明怎樣“靈活加以運用”。

4.打比方:如課文標題;又如“引出知識迷宮的線索”比喻書目對於讀書治學的重要意義;文末還用“進了大門並不等於升堂入室”比喻獲取知識是一個“必須付出辛勤勞動”的過程,字裏行間,深寓激勵人們不斷進取之意。

文章恰當地運用了這些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變成了易於感知的形象,既增添了説明的生動性,又加強了思想內容的明確性和深刻性。

四、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分析:寫説明文還有一個語言問題,必須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説明文的語言,不僅要求通順,還要求用詞準確嚴密,簡潔生動,通俗易懂。有許多事物所涉及的知識往往或多或少地帶有專業性,所涉及的事理也比較深奧。因此,只有用通俗語言寫出來的文章,使大家都看得明白,才能達到説明的目的。如本文對“書目”“目錄學”及“書目的書目”等專用概念下定義時,都沒有用艱深的術語,而是用淺易的話語。

説明文的語言還要簡潔,簡潔就是把文章寫得簡明扼要,乾淨利落。凡是一個字能説清楚的,就不用兩個字;凡是一句話能説明白的,就不説成兩句話。例如:在説明現代藏書的豐富時,用了一句成語“汗牛充棟”既生動又形象。

五、佈置作業

仿作一篇科普説明文。

作法提示:

1.注意分類和説明順序,採取最佳説明方法。 2.文章以千字為宜; 3.注意引文格式規範。

古代的服裝及其他

教學目的

1、深入體會作者在本文中,由古代服裝到交通工具、住房等方面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服裝及其它與封建統治秩序之間的聯繫,從而瞭解封建社會。

2、學習本文緊扣標題,由主到次,由果及因,由表及裏的安排説明順序。

3、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等説明方法的好處。

教學設想

1、本文以邏輯關係為序,説明古代服裝及其它和封建禮制之間的聯繫,研讀課文的邏輯順序是本文的重點,可結合書後練習,讓學生懂得邏輯順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2、可讓學生蒐集有關資料或外出參觀遊覽,體會在封建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別。

 教學要求

1、説明文要言之有序,必須採用合理的説明順序,學習課文以邏輯關係為序的説明順序,懂得邏輯順序中的由果溯因,由表及裏的邏輯關係,懂得邏輯順序的由總及分,由主及次的邏輯關係。

2、理解課文運用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等説明方法的好處。

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可以從熟悉課文入手,讓學生分讀“古代的服裝”部分和“及其他”部分,看看中間是如何過渡的。要提醒學生邊讀邊體會文章“緊扣標題,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的特色。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請兩位學生分讀“古代的服裝”部分和“及其他”部分,教師將學生讀錯的字寫在黑板。

朗讀課文,讓學生説出黑板上的'字的正確讀音,教師板書:

綃:(xio) 綺:(qǐ) 皂:(zo) 僭:(jin) 靴:(xuē)

翎:(líng) 輿:(yú) 賈:(gǔ) 邸:(dǐ)

一、分析課文

教師:這節課主要解決的幾個問題(板書)

1、文章內容及詳略安排;

2、文章的結構層次;

3、文章的説明順序。

以上幾點是讀過一篇説明文後,首先應理清的問題,這就是所謂對文章的總體把握。

師生交流、回答。

教師明確:

文章緊扣標題,介紹了古代服裝及其他兩部分,提醒學生注意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特色。哪怕僅僅是古代的服裝,可分紹的也很多,但作者只挑選了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即從質料、顏色和花飾的講究上來介紹。至於其他部分中的交通工具和住房與封建禮制之間的聯繫,作者在説清楚服裝與封建禮制的關係之後,只用了不多筆墨點到為止,使文章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二、研讀課文的邏輯順序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説明文要言之有序,就必須採用合理的説明順序。

常用的説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程序順序和邏輯順序。

如何確定説明順序,要看所説明事物的內容和讀者對象。

邏輯順序體現的是事物本身的邏輯關係,同時反映了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事物的邏輯關係具有多樣性,原因和結果,現象和本質,局部和全體,主要和次要,一事物的多種性質,一事物對他事物的作用,從認識事物到改造事物,從認識規律到利用規律等等,都是邏輯關係。

從本文看,作者先是具體説明在封建社會中,服裝和質料、顏色、花飾有種種的講究,而後再説明之所以有這種講究的原因,然後又推及到居住的房子和使用的交通工具,把古代的服裝及其他諸物與封建禮制之間的關聯説得清清楚楚,這是一種由果溯因、由表及裏的邏輯關係。

從局部看,作者一開始就提出“衣裳的質料、顏色和花飾又有極大的講究,不能隨便穿”,然後從“質料”“顏色”“花飾”三個方面加以分説。從分説的三點來看,好像信手拈來,隨意排列,其實前後次序也很有講究。

要説服裝的價值,當然是質料為最,顏色次之,花飾又次之;但是,倘要説及這三方面因素對服裝醒目程度的影響,卻是以花飾為最,顏色次之,質料又次之;可見這三者的安排是費過心思的。以上也是一種邏輯順序,顯示的是一種由總及分,由主及次的邏輯關係。

三、作業

1、請同學們在作業本上編寫出這篇課文的段落層次提綱。

2、在課本上完成思考和練習第一題,讓學生懂得邏輯順序的靈活性。

第二課時

一、分析瞭解課文使用的幾種説明方法

分析:這篇説明文,所運用的説明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如舉例説明,比較説明,分類別説明等等。

説明方法是為説明目的服務的。

不同的説明方法有不同的説明效果。一般地説,舉例子説明能使要説明的事物具體化;分類別的説明,能使要説明的事物條理分明,眉目清楚;下定義能突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所屬的範圍;打比方的説明方,能使陌生的事物變成熟識的,抽象的事物變成具體的;作比較能揭示事物之間的異同,優劣和高下等。

 二、本文的語言特點

1、説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嚴密。即在説明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準確而嚴密的表述和判斷,使句意明白清楚。

如“只有皇帝才能穿,……只有皇后才配穿……”

“被處死的罪狀之一是僭用龍鳳服飾。

“唯一區別的辦法……等。

説明除了皇帝、皇后、其他人誰也不能穿,條件是唯一的,所以才用“只有……才”。“之一”是表示原因有很多,“而僭用龍鳳服飾”是其中原因之一。而“唯一”的目的,是強調獨一無二,別無他法的等。”

2、口語使用,可使語言生動活潑,讓人愛讀。

如“不能隨便穿,違反了制度,就會殺頭,甚至一家子都得陪着死。”

如“繡着鳳的衣服,只有皇后才配穿。”

如“文官用鳥,武官用獸,又按品級分別規定哪一級用什麼鳥什麼獸,是一點也不能含糊的。

説明文的語言,不僅要求通順,還要求用詞準確嚴密,簡潔生動,才能使大家看得明白,才能達到説明的目的。

三、作業

熟讀全文,做課後練習二、三、四、五題。

作文訓練

第一課時作文指導

説明文的寫作練習

説明的目的在於“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顯示着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的精確性、明晰性、條理性。要準確地運用説明方法,必須有清醒的頭腦,細微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知識儲備。

此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抓住特徵説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徵,這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最本質、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紹清楚這一事物,必須把握住它的特徵,才有準確性可言;不單寫作説明文如此,閲讀説明文也同樣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徵,才能清楚地認識作者介紹的事物。

2.要選好説明角度

事物的特徵,往往是多樣性。從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同一事物,就會發現,它的特徵不止一個。事物特徵的多樣性,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正因為如此,要求我們在説明事物時要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讀者對象,選好角度,確定重點,有詳有略地進行説明。《景泰藍的製作》所以花大量筆墨於“掐絲”、“點藍”兩道工序,其它工序簡略介紹,其原因就在這裏。

3.要合理安排説明順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點準確、清楚地説明,還必須根據事物本身的條理和它的固有特徵,選取合理的順序來進行剖釋。所謂合理,是指在根據事物的特點和符合認識規律的前提下所採取的一種便於説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説明順序。

常見的説明順序有:

(1)以説明某一事物構造為主的説明文,常按事物構成部分的組合順序或人們觀察事物的先後順序來進行説明;

(2)以説明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為主的説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時間順序來進行説明;

(3)以説明某些事物相互關係及其特點為主的説明文,往往按照先總體後局部來進行説明;

(4)以説明科學實驗為主的説明文,往往按照實驗本身的順序進行説明。

最後指出,合理的順序有一定的靈活性,需要多實踐、勤總結積累。

4.要恰當地使用各種説明方法

恰當地、靈活地使用多種説明方法,有利於把事物(或事理)介紹清楚、剖釋生動。

常用的説明方法有:

概括説明;定義説明;詮釋説明;分類説明;舉例説明;

引用説明;比較説明;數字説明;圖表説明;形象説明等等。

選用哪種方法要從需要出發,還要看作者本人的寫作習慣,但大都是綜合運用各種説明方法,使文章生動形象,便於讀者對介紹事物(或事理)的認識和理解。

 5.要運用準確、簡明的語言説明

説明文的説明性、客觀性、知識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質樸性、平實性、簡潔性。所以在説明文寫作中,必須時刻注意説明文的質樸、平實的語言風格。

同學們必須重視説明文的寫作練習,只要如上述的種種掌握説明文的基本特徵,加強説明方法訓練與説明程序訓練,着重於向讀者講授各種知識,擴大人們的知識面,不斷地加強練習,寫作説明文的能力會得到較大的進步的。

有些同學,寫説明文的時候,也容易“亂”,不會按一定的中心組織材料、安排順序,話説得很多,可就是説不明白,説不清楚。

同學們在閲讀下面的短文後,可以對照前面闡述的諸如説明文的目的、特點,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等,分析一下文章主要的問題是什麼?缺點到底在哪裏?然後對照一下文後的評折,總結一下自己對説明文的認識。

 [例文]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佈最廣的一種物質。可以説,地球上到處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計,認為整個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總共將近14億立方公里。

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可為什麼大海是藍的,而湖水是碧綠的呢?原來這是陽光給它們染上的。陽光中的紅光、橙光和黃光這些較長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藍光、紫光和一部分綠光的波長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開或反射回來。所以湖水藍中透綠。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藍、紫光更多,就泛碧藍色了。

比較純淨的水加熱到100℃就會沸騰,降低到0℃以下就要結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熱到80℃以上水就會沸騰;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騰;礦井裏,水到100℃以上才沸騰。

在大自然中,水無時無刻不在動,不在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基本存在三個地方:空氣裏、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態是三種:氣態、液態和固態。

 [評析]

這篇文章給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沒有按一定的中心組織材料、安排順序,只是東抓一點,西抓一點,一個方面才説了幾句,又急急忙忙去説另一方面。結果是哪一方面都沒有説明白。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的質的規定性,一個事物的特徵是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我們要説明一個事物,必須抓住這事物的特徵,才能把被説明的事物準確地清晰介紹給讀者,讓人們對這事物有確切明白的瞭解。但事物與事物間的情況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態、性質、發展等比較單純,我們説明這類事物時,不妨將面展得開一點;有的事物的形態、特點等複雜而多樣,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徵。我們在介紹這類事物時,不可能在一篇説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據需要,一次談一兩個特徵。寫這類事物的説明文時,更應該注意把握一個明確的説明中心,並以此安排説明順序。如“水”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沒有抓住一個要説明的中心,並以此組織材料、安排順序,從而給人的感覺就是文章散而亂,什麼問題均沒有説明白。比如水是一種液體,並且具有無色、無嗅、無味的特徵,可以這樣來説明:

[例文]水

水是什麼樣的物體呢?

水是液體。石塊和木塊有一定的形狀,無論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裏,它們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形狀,都是固體。水就不同,放在圓杯子裏就成為圓形,放在方盒子裏就成了方形,它沒有一定的形狀。

水是無色透明的。有人説水是白色的,這話錯了。拿水同牛奶比較一下就會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麼顏色也沒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裏,我們就看不見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們能夠透過清水看見插入的筷子。

水是無嗅、無味的。怎樣來區分無色透明的燒酒和水呢?光憑肉眼是毫無辦法的。只要聞一聞,嘗一嘗就能正確無誤地區分了。燒酒有酒的氣味和味道,而水卻什麼氣味,什麼味道也沒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液體。

[評析]

這篇説明文抓住了“水是無色、無嗅、無味的液體”這一特徵為文章的中心,圍繞這個中心組織材料,選擇了比較説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塊、石塊比形狀,拿水同牛奶比顏色,拿水同燒酒比氣味、比味道。相互比較以後,水的特徵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在説明事物過程中,為了突出有些比較抽象、陌生,一時難以講清的事物的特點,增強説明效果,常常要採用比較的説明方法。“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是人們在認識事物中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較,使大家對事物有所瞭解,讓讀者產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理解過程,最終充分認識事物的特徵。這是因為事物的特徵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較中顯現出來。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比較的先決條件是要找出比較事物之間可以值得比較的共同點,然後方能通過比較的方法來同中求異,説明事物的各自特點。換言之,在進行比較時,必須有相同之點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説吧!在就物體的形態來比時,把水和石塊、木塊相比;就物體的顏色來比時,把水和牛奶來相比。倘若反過來,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態,把水和燒酒放在一起比顏色,豈不引起一片混亂!

另外,還要注意到;被比較的事物是説明的對象,用作比較的事物是應該大家相當熟悉和非常具體的。比如上面選用的牛奶、石塊等都是熟悉的和具體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較的事物比要説明的對象還要難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麼,根本就無法達到説明的目的。

順便説一句,説明方法的選用,要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一般的情況是,確定了被説明的對象,按一定的中心組織材料、安排順序,綜合地使用各種説明方法,目的是將被説明的事物(或事理)給大家介紹得十分清楚。

第二課時(寫作)

作文練習題

(某物)的自述青少年吸煙害處大

三、寫一篇説明文,向低年級同學介紹你學得較好的某門課程的學習方法,或是你所擅長的某種技藝、運動,注意綜合運用各種説明方法。字數在600字以上。

提示

《(某物)的自述》,這是填空式半命題。題面中的“自述”,規定説明是以“第一人稱”的身份作自我介紹,而作自我介紹的又是“某物”,這就是説,要求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某物”,要寫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動活潑。

至於究竟是介紹哪一種“物”,這可以由作者自己確定,題目對此並無限制。作者確定某物,主要從自己對某物的熟悉,瞭解的程度決定,應該“量力而行”,不要硬寫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內容。動手寫作之前,還應該認真地收集、查閲有關資料,或向有關人員作些瞭解,力求對自己所要介紹的“某物”“瞭如指掌”,以免犯知識性、科學性的錯誤。

寫《青少年吸煙害處大》這篇説明文,要抓住“青少年”這個年齡層次,闡釋“吸煙害處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談,只是一般地説説“吸煙害處大”,而不是強調吸煙對“青少年”為什麼尤其有害,這就離開了題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雜亂無序,只是東一點、西一點地説“吸煙害處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邏輯安排結構,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當然”,只是憑自己的道聽途説、一知半解去説“吸煙害處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據”地作科學闡釋,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寫好這篇説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煙害處“大”這些關鍵進行具體、詳細的説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淺到深、由近到遠的順序安排結構;要綜合運用舉例説明、比較説明、數字説明等方法。還要準確運用專門術語。

“寫一篇説明文,向低年級同學介紹你學得較好的某門課程的學習方法,或是你所擅長的某種技藝、運動,注意綜合運用各種説明方法。字數在600字以上”這不是一個具體題目,只是對這次寫作説明文的一些要求。

這篇説明文的讀者對象──低年級同學。

這篇説明文的寫作目的──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低年級同學。

這篇説明文的説明重點──怎樣學好某門課程。具體來説有:自己對這門課程特點的認識;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問題等等。

這篇説明文的説明方法──可綜合運用一些説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比較、圖表、數據等説明方法。

這篇説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為是向低年級同學介紹,因此,語言要儘量準確、簡明、平實。儘量用深入淺出的話來闡釋,舉例要結合教材。

因為是向低年級同學介紹,因此,説明順序要明晰、頭緒要簡單,如可以採用先總説、後分説、然後再總説的結構、也可以按照自己對這門課程規律性認識的順序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