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燈下漫筆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23W

高二1&3班語文課    教師:田克君

《燈下漫筆》

A.課時安排:2001年11月26日共1課時。No.69

B.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本文豐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標:理解文章的內在情感

3.能力培養目標:闡釋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進一步體會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學重點:散文的欣賞。

D.教學難點:作者獨特的表達;提高賞析能力,瞭解多流派的散文風格特點。

E.教學方法:閲讀課。

F.教具使用:相關課件。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筆試)

二、課文淺析

(1) 主旨:作者深入剖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特點,指出封建暴君的殘酷統治是造成中國社會落後、國民愚昧麻木的根本原因。作者還把批判的矛頭指向百姓,他在對其悲劇命運寄予深切同情的一刻,也尖鋭諷刺批判了國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傳統。

(2) 文章結構

     按照《教參》的看法,全文可分為三部分:一至五自然段為主體的領起部分。這樣説來,這五段似可看成“賦比興”的“興”了。這部分是全文的話由,由一件小事談起,從鈔票兑換現銀這件事聯想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這才是全文的真正話題。六至十一段為主體部分,交代觀點。回溯中國歷史,精闢地概括出自己的見解,指出中國歷史只能概括為“想作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個見解真正是振聾發聵的,一針見血地指出揭示了封建社會的本質

十二至十四段為結尾部分,是為諷刺現實。指出現實的中國,實際上仍是循環在這兩個時代的陰影裏。在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統治下的中國仍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全文由第一部分的引子引出第二部分的觀點,引出第三部分對現實的諷刺,對未來的展望。並以此揭示本文的寫作目的,做為全文結束。

這樣一種分層方法是否是唯一的呢?不是。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以一種嶄新觀念分析、認識文章的結構。

(3) 情感基調

在對中國歷史的深刻剖析中,對國民命運的高度概括中,對未來時代的深切期盼中充滿了魯迅先生一種沉痛而熾熱的情感,充滿了昂揚的戰鬥激情。

(4) 寓含事理

文章中,作者在深刻冷靜剖析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的基礎上,得出一個充滿理性、前無古人的結論: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只有兩個時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是老百姓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前一時代是天下大亂的時代,後一時代是天下暫時太平的時代;中國社會就在這“一治一亂”中循環反覆,老百姓則在這兩種時代中掙扎沉浮。

三、鑑賞示例

 要我們借教參中的一段分析鑑賞文字,體會一下鑑賞的基礎。

(1) 原文:披情入理   情理交融

魯迅隨筆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議論的過程中,含着巨大的激情。他的議論是情感化的。在這篇隨筆中,他的情感和理性始終相互作用、相互滲透。這源於魯迅對於中國歷史的深沉思考和激烈否定,因為他對封建制度和封建暴君產生了強烈的憎恨之情,對中國國民的命運和奴性人格產生巨大的同情和諷刺批判之情,他才有認識和把握這一問題的興趣;反過來,隨着這一情感的增強,對中國歷史實質和國民性格的理性認識又不斷深化,而理性認識越深刻,對它的情感也越真切。這就使本文具有了這樣一種特點:理中生情,情中化理。魯迅把他對中國社會歷史和現實鞭辟入裏的理性認識融化在感情之中。

(簡析:作者從背景出發,在對魯迅先生的總體創作風格的某一方面準確把握的基礎上,對這篇文章的特徵所涉及的情、理因素進行辯證的分析,進而提出鑑賞點。)

這篇文章的披情入理,情理交融的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將議論與敍述、描寫、抒情結合為一體。第一部分是敍述換現銀的經過,描寫心理變化過程,敍述描寫交融一起,第六段是敍述,第七段是議論帶抒情,第八、九段是敍述帶議論,四種表現方法中,議論與敍述、描寫、抒情似鹽溶於水,不知何者為鹽,何者為水了。特別是作者將中國人的歷史概括為兩個時代的時候,表面上似乎在作一個科學的論斷,但作者內心的情感卻洶湧澎湃,他恨封建暴政,他怨國民麻木,他盼中國走出循環怪圈,各種感情熔鑄於這一結論之中。二是議論以作者的情感為內在動力。正是在暗夜沉沉之時,作者心海翻滾,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強烈情感化的感受和認識,才促使作者在燈下奮筆疾書,發生如此深刻而偏激的議論。在閲讀這篇文章時,我們雖然看不到,但分明感覺到了作者情感的脈搏在激烈跳動。千方百計將鈔票換成現銀後,現銀沉重,心情更沉重。這沉重的感情,促使作者思考中國歷史和國民性的重大問題。作者通過對歷史的回顧,憤怒而悲哀地得出中國歷史的兩個時代的結論。文章結尾一個歎號,更是寄託了作者一片深情,固然悲哀,卻不絕望。整篇文章,感情像一部馬達,轟轟開過,留下一片深痕,使人感奮,催人思索。

––––《教參鑑賞要點》

(淺析:作者在深入理解作品內容及內容所依附的形式基礎上,就表現的內容及內容表現的內在原因做了透徹地分析,以之證明自己所提出的觀點。其中不乏妙論,如:“似鹽溶於水,不知何者為鹽,何者為水”。生動、形象。)

體會:散文鑑賞的基礎很重要,它應包括對背景的瞭解,對作家總體風格的把握,尤其重要的是深入細緻地理解作品。

(2)思考題:能就《燈下漫筆》的結構特點做簡單的鑑析嗎?(提示:注意換錢一部分的作用)

作業:深刻理解本文的基礎上完成質監、3+X中本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