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94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材內容:

本節課教學教科書第19的內容和20頁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園的情景圖提供了許多數學信息,藉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最後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目的:

1、知識與能力:初步會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並能自己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發展觀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聯想等學習方式,經歷遊戲過程,並從中收集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通過同伴的爭議和評論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普遍性,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願意親近數學,嘗試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9分鐘)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捉迷藏遊戲。通過觀看情境圖,傾聽發佈的信息,產生聯想,並由聯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板書課題(用數學)

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預設問題

(1)什麼是用數學?

(2)為什麼要學習用數學?

(3)學習用數學這節課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學習這節課能幫助我們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1)你能説一説圖上都説了些什麼?

(2)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説呢?

(3)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怎樣來提問呢?

(4)用加法計算怎樣問呢?

(5)用減法計算又該怎樣提問呢?

學生獨立探究以上幾個問題。

二、 解疑合探(19分鐘)

1、再次看圖並回答。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藏着許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着提一提嗎?學生自願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2、學生彙報後,師重點強調:在13-6=7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藏起來的人數的方法用總人數減捉住的人數。

3、出示丟手拍遊戲。通過觀察、傾聽,思考信息組合與問題的提出。組內交流各自的信息組合角度和提出的問題,評論各種組合的正確性,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從三種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一是求總數;二、三是求部分。

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動。通過觀察和傾聽,初步學習收集背景資料中的數學信息,指名學生説: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獨立地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還差幾人沒有到?並完整地解決問題。

5、小組討論、交流。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

學生口頭解答所提問題。

6、反饋練習

觀察課本p20的熱鬧的小河邊。根據提出的3個問題,獨立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然後組內交流、評議,也可自主選擇交流夥伴。重點在於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開展先知幫後知活動,既可讓先學會的學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點的學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幾隻?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裏跑了9只,還剩幾隻?列式:15-9=6(只)

老師請個別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巡視中注意進行個別輔導。

如河裏有13條小魚,遊走了7條,還剩幾條魚?

13-7=6(條)

三、質疑再探(3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解決,你又產生了哪些疑問?請提出來。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怎樣能正確解答用數學的題目?

2、我們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才能提出數學問題?

3、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問呢?

4、用減法計算的問題該怎樣提問呢?

5、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提出多種問題?

四、運用拓展(9分鐘)

1.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猜一猜,算一算。(練習四的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後説一説單位名稱是什麼?

每人寫15個大字,樂樂還要寫6個字,猜猜她寫了幾個?

每人寫15個大字,明明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字?

3、想一想,算一算。(練習四的第1題)

老師先出示圖,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左邊有7只兔,右邊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導學生選擇兩個相關的已知條件,提出一個問題。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後彙報、交流。

4、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穫

師: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請説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用數學

1、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人)

答:女同學比男同學多2人。

2、13個同學玩捉米藏,這裏有6個人,藏起來幾人?

13-6=7(人)

答:藏起來7人。

3、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16-9=7(人)

答:還有7人沒來。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一、複習引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釐米和米,1釐米有多長呢?請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伸開兩臂比一比。

(學生站起來比劃,教師拿着米尺到學生中巡視,發現誤差大的進行糾正。)

二、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們每天使用的課桌有多高?

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們的桌子大約有多長?把估計的結果告訴同桌,然後你們倆一起量一量,看誰估得準?(學生活動)

2、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彙報估計和測量的結果。

3、請估計準確的同學把估計的方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估計的方法進行評價)

4、你們測量的課桌的高度是多少?

説説你是怎麼量的?

5、活動後集體彙報。

(對於測量同樣物體長度的小組進行比較,檢驗測量是否準確。)

三、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同學們,其實我們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1、請同學們測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麼?(從腳底到頭頂的高度)

(2)先估計,再測量。可以自己測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説説測量的方法。

2、測量自己的步長。

(1)步長是指什麼?(腳尖到腳尖或腳後跟到腳後跟的距離。)

強調:步長是平時走一步的長度,不要刻意邁大步。

(2)先估計一步有多長,再測量。可以小組合作。

(3)誰估計的最準,請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方法。

(4)你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

4、利用身體上的尺子進行估計活動。

剛才同學們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其實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師要檢驗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請兩名同學到前面來,請同學估計他的身高,並説説是怎樣估計的。

(2)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

①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②請估計一下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③現在我想知道這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長進行估計活動。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裏,自己做一個記號。

②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着這麼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③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5、介紹人體各部分長度關係小常識。

四、練習。

1、P18第2題。

(1)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2)請學生估計一下小明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説説你是怎樣估計的。

(3)引導學生注意記錄的方法。

2、P19第3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後進行交流。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一.獨立填寫。

數學遊戲

課題閲覽室第二課時備課人

教 學

二、數字遊戲:

1、課題跳繩

教 學

2、出示圖片:

小松鼠撿了一大籃子松果,它吃了25個,籃子裏還剩17個,誰知道小松鼠原來有幾個松果?25+17=42(個)

3、告別了小松鼠,來到湖邊,湖裏的荷花粉紅粉紅的,一隻只蜻蜓在空中飛舞,它們在找自己最喜歡的花朵,咱們幫它們找一找。獨立連線P64看圖連線。

4、快來看那邊,大象媽媽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歲。 象媽媽:你出生時我29歲。

你們知道象媽媽今年多少歲嗎? 29+3=32(歲)

5、看那隻淘氣的小猴在幹什麼?給小鹿量身高。

小花:92釐米 小點:73釐米 小黃:比小花矮,比小點高

小黃可能多高?請選擇:(56釐米 73釐米 80釐米 95釐米)

6、幾隻笨熊想玩蹺蹺板,快來算一算,算好後幫它們把蹺蹺板畫好。

7、數學活動:

淘氣哥哥拿着20元錢去買玩具,他可以買什麼?

出示圖片:玩具槍:11元 玩具汽車:21元 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 拼圖:7元 積木:9元 球:5元

小組討論:有幾種買法,每種買法花多少錢?找回多少錢?

8、數學遊戲: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 38+17=55

(2)我減13就是60。 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數排隊:

68+17 94-48 62-18

82-35 38+25 49+27

( )<( )<( )<( )<( )<(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

教具準備:

計數器1個小棒100根鉛筆24枝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數數。

(1)一個一個地數,從27數到50,從85數到l00。

(2)十個十個地數,從30數到60,從20數到100。

2。看題口答

(1)()個一是一十,十里面有()個一。

(2)()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個十。

(3)6個十和2十一組成()。

(4)2個十和5個一組成()。

(5)75裏面有()個十和()個一。

3。教師報數,學生擺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計數器。

教師;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叫個位,第二位叫十位,並在計數器上分別貼上“十位”、“個位”。

(2)教師出示2捆鉛筆和4枝鉛筆。

這裏共有幾枝鉛筆?(有24枝),有幾個十枝和幾個一枝。(2個十枝和4個一枝)

學生回答後,教師分別把2捆鉛筆和4枝鉛筆分別掛在十位和個位上,接着問:“計數器上應該怎樣表示呢?”

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上是幾,就寫幾,這個數寫作“24”。

讀數時,先讀十位數,再讀個位敷。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這個數讀作二十四,學生跟讀兩遍。

1。教學例3。

(1)第一行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讀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行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試問;這個數該怎麼寫呢?學生回答後,教師強調,“這個數十位上是4,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因此寫作:“40”讀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題讓學生嘗試,説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寫數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佔位,如30、40、50個位上都寫“0”。若這些數個位上不寫“0”行嗎?為什麼?

2。教學例4。

(1)出示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裏一共有幾捆小棒?幾個10?10個十是多少?

教師把10擁小棒捆成一大捆,掛在百位上邊。

問一百該怎麼寫呢?

引導學生説出;先在百位上寫“l”,十位與個位上都寫“0”這個數寫作“100”讀作“一百”。

(2)教師告訴學生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結。

寫數、讀數都要從高位起,按數位順序寫,個位或十位上一個也沒有寫數時要寫“0”佔位。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2題(課本第37頁)。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同學:該如何寫數,你是怎麼想的?集體訂正。

2。做遊戲:接通電話

四、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本節課大部分學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個別學生老是在讀數寫的時候把漢字寫成數字。還需加強輔導。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單元教學計劃

一、單元內容及簡析

認識圖形(二),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區分常見的立體圖形了,這裏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並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係。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圖形特徵,感知圖形間的關係。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辨別和區分這些圖形。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識。

三、單元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辨別和區分這些圖形。

四、單元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單元教學措施

1。充分給學生機會,讓他們通過拼、剪等操作活動,在活動中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

2。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關係。

六、教具準備:課件、圖形卡紙、實物等。

七、課時安排:約5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P2~P3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徵。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3.能辨認各種圖形,並能把這些圖形分類。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具準備:

課件、圖形卡紙、實物、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圖形朋友嗎?(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

2。你能把這些圖形平平的面畫下來嗎?學生利用學具模型在紙上畫一畫。

3。你們畫下的圖形有什麼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並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長方形: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

圓:沒有角(即封閉的)不斷開的

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二、鞏固發展

1.説一説,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小組內評一評,各小組展示作品。

3.練習一的第1題。

請小朋友塗一塗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塗什麼顏色嗎?小組討論合作,反饋彙報哪些塗成黃色,哪些塗成藍色,哪些塗成紫色,哪些塗成紅色?

4.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圖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題:數一數有幾個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學生獨立完成,説説你是怎麼數的?有什麼好方法?

三、提高練習

取長方形紙一張,對摺再對摺。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摺再對摺。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角折再對角折。

觀察結果。

四、總結

今天你們學到了什麼?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各有什麼特點?你有什麼想問的?

五、課堂作業

《練習冊》

板書設計:

認識平面圖形

長方形: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

圓:沒有角(即封閉的)不斷開的

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頁及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

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師:這個圖形真漂亮,它叫什麼名字呀!這個圖形就是我們要認識的另一個新朋友——平行四邊形。(出示圖形,並板書:平行四邊形)(板書)

出示一個長方形的模型,提問:“這個圖形的面是一個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老師將這個長方形輕輕拉動,這時出現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提問:“現在這個圖形的面變成了一個什麼圖形?”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簡單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 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彙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麼分?

二、鞏固提升 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 拓寬思路(分正方體) 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 彙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麼幫助?

四、板書設計:

分類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

按顏色來分一分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説明:

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到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

2.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養學生髮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4. 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用不同的方法找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找規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彩筆,塗色卡,雪花片,空白場景圖。

教學過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規律,導入新課

師:請你猜一猜下一個是什麼?

1. 動畫演示:顏色紅青排列的蘋果(8個)從右往左中速飛過。

一個兩個地排列的漢堡包(4組)從右往左中速飛過。

一杯三個地排列的可樂和冰激凌(4組)從右往左中速飛過。

(在出現每組物體後,請學生回答,教師用動畫驗證,最後全屏顯示上述物體,最後一個物體閃動)

師:真厲害!全讓你們給猜中了,你們為什麼這麼快就把下一個是什麼給猜中的?

2. 揭題:像蘋果青紅青紅有順序地重複出現,漢堡包一個兩個、一個兩個地重複出來,可樂、冰激凌一個三個、一個三個地重複出現的就是一種規律。我們今天就要來找規律。(板書課題)

二、以聖誕節為載體,深層次地感知規律,找規律

師:昨天晚上是聖誕節,張老師參加了一個聖誕晚會,那裏的會場佈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體出示圖畫:請你説説會場裏有什麼?這些東西擺放有什麼規律?把你發現的祕密在四人小組裏悄悄交流一下。

2. 彙報結果:(隨着學生回答電腦分別出示每一組排列有規律的圖形)

3. 深入地問,如燈籠有什麼規律。在學生回答一紅一紫排列後,電腦依次在每一組之間加條虛線,引導學生髮現每兩個為一組,並且電腦動畫演示燈籠一紅一紫逐個閃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進位加法

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 培養同學們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會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筆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單元主題圖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84頁單元主題圖。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這是哪兒嗎?從這幅情景圖中你都知道些什麼?

主要引導學生回答出圖中的文字信息。

教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並讓學生列出算式。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出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師:這些算式你會計算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複習舊知引入

多媒體課件出示:改編的例1情景圖:把其中的有8輛客車改為有2輛客車。

教師: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信息?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從圖中可以知道這個停車場貨車有27輛,客車有2輛。

教師:一共有多少輛車呢?解決這個問題該怎麼列式?

學生:27+2。

教師:為什麼這麼列式?

學生:求一共有多少輛車就是要把客車的輛數和貨車的輛數合起來。

教師:27+2又該怎麼算呢?

學生: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個位上的7和個位上的2加起來等於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學例1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

教師:看來小朋友對以前學習的知識掌握得不錯!下面我們再看看這個停車場,你發現有變化沒有?哪些變了,哪些沒有變?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後回答出:這幅情景圖中的問題和小男孩説的話都沒有變,只是小女孩説的話由原來有2輛客車變成了8輛客車。

教師:現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輛車,又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27+8。

教師:27+8和27+2在計算方法上一樣的嗎?

引導學生猜想:它們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我想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教師追問:同學們這個猜想是有道理的,由於它們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所以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都要從個位加起。但是同學們在用這個方法計算27+8時會遇到新的問題,究竟會遇到什麼問題呢?你們試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學生試着計算後,引導學生回答出在計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現在算27+8時,個位上的7+8得15,這個結果比10大,不知結果該怎麼處理?此處如果學生知道結果該怎麼處理可請學生來講,他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如果學生不知道結果該怎麼處理教師則作如下引導:

教師:是呀,這個比10還大的結果該怎麼處理呢?我們可不可以用學具小棒來幫助我們呢?現在請你用小棒擺出27+8,然後算一算它們合起來是多少?

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誰來彙報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來是多少根小棒?

學生:合起來有35根小棒。

教師追問:能説説你是怎麼算的嗎?如果你能邊演示邊説那就更好了。

學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於15根小棒,滿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來的兩捆合起來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後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師多抽兩個學生説一説這個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你們通過擺小棒解決了我們這節課上遇到的新問題。

教師:剛才我們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決了進位的問題,在計算過程中,我們又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配合操作過程想一想,先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寫在豎式上。然後從哪一位加起呢?

引導學生髮現:從個位加起,7+8=15。

教師:剛才在擺小棒的時候你是怎樣解決7+8=15這個問題的呢?

引導學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個一變成了1個十。

教師:也就是説7+8=15時,要向十位上進1,在個位上寫5。在豎式上怎樣表示這個變化呢?我們在十位上寫上一個小1,表示剛才7+8=15中的1個十,再把剩下的5寫在個位上。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教師:在這裏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兒為什麼不把1個十直接寫在結果的十位上呢?

引導學生説出:因為十位上的數還沒有加,現在進上去的1就把十位佔了,一會兒十位上加起來的數就不知寫在哪兒了。因此這個進到十位上的1只能記在心裏,為了不至於忘記,在十位上寫一個小1作記號。

教師: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引導學生説出:接下來要把十位上的2和進上來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寫3。

教師:通過剛才的探討,你發現這節課學習的加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有什麼不同嗎?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加法個位相加沒有滿十,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個位上的數相加時滿十要向十位進1。

教師小結:這樣看來,我們還應該在我們掌握的計算方法上面補充一句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這樣加法的計算方法才全面。

教師板書: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三、自主練習,深化理解

教師:27+8小朋友們已經會算了,請看大屏幕上這道算式,你會算嗎?

多媒體課件顯示:8+27=。

教師:這道算式和27+8相比較,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説出:相加的兩個數完全相同,只是交換了兩個加數的位置,計算方法應該也是完全相同的。

學生自主練習計算後彙報結果。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9+75=。

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交流計算過程再全班彙報,彙報時重點要求學生説一説進位的過程。

四、鞏固練習

課堂活動1,2,3題。

五、全課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我們在筆算進位加法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回答。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14頁例3、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7、6。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數據的觀察直接説出想加算減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説出( )裏應填多少。

6+( )=12

8+( )=13

5+( )=11

7+( )=14

9+( )=16

6+( )=13

3、12-8=4,説一説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用自己的語言敍述畫面內容。

(2)出示魚缸畫面,請學生數一數,魚缸裏有多少條金魚?(13條)(移動畫面,黑金魚隱藏到水草後)再讓學生猜一猜隱藏到水草後的紅金魚有幾條?(學生分組討論,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3)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137=6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誰有不同的想法?讓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麼想的?]

(4)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四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

(5)改變題意:一共有13條金魚,6條黑金魚,紅金魚有多少條?

(6)學生獨立列式,並説一説思考的過程。

13-6=7

想: 10-6=4 4+3=7

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7=6

13-6=7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P14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説説思考過程。]

2、做一做第2題。

[觀察比較使學生感受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兩個不同的減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個加法算式。]

3、完成P14頁做一做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提問上下兩個□間的關係。]

四、總結並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7=6

13-6=7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在四種算法的比較中,學生已習慣使用想加算減法來口算,體會到了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體會到了算法的多樣化。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信息窗3

教學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退位)。

教學重難點:

“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 的問題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掛圖、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練習: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觀察情境圖

通過同學們的努力,回收了許多的廢舊物,咱們一起來看看統計的結果。

(二)教學紅點標示的問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電池比一班多幾節?”

(1)根據這個問題,你能找出哪些與問題有關的信息?

(2)你認為可以怎樣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麼意思?4-8不夠減,怎麼辦?

(3)你能用學具擺出來嗎?同位倆互相合作,在全班進行交流。

(4)你認為可以怎樣計算?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5)集體交流,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更好?説説理由。

2. 分解法: 擺小棒法:

24 - 8= 16 先擺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減8根,體會退位加十的過程。

10 14

6

(三)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幾個?”

(1)根據問題能找到哪些有關的信息?

(2)怎樣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三、練習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自主練習1—5、聰明小屋

教學目標:

鞏固100以內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聰明小屋是本課難點。

教具準備: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拿出一組練習:45-3= 45-7=

小組內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

其他練習自己説一説你是怎樣算得又快又正確的?

2.自主練習2:大減價

(1)觀察圖,説一説圖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嗎?説一説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義。

3.自主練習3:踩氣球

(1)仔細觀察圖,説一説題目的意思。

(2)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解決嗎?

(3)全班彙報交流。

4.自主練習4

(1)仔細觀察圖,説一説圖中有什麼?他們在幹什麼?

(2)指導學生編數學故事,進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列算式計算,並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

5.自主練習5

(1)説一説圖中都有什麼?明確圖意。

(2)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能解決嗎?試着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4)全班交流。

二、聰明小屋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然後填數。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三、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別這幾種圖形。

難點:通過各種操作活動,體會“面由體來”。

五、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由我給大家上一節課。為了給大家上一節豐富有趣的課,我做了許多準備,同時也讓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我來看一看大家準備得怎麼樣,把你們準備好的圖形和白紙放在桌子上。看來大家很認真的對待這節課。那,有信心把這節課的知識學好嗎,能做到認真傾聽老師的話嗎,能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嗎,能做到積極舉手發言嗎。好,那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圖形,板書課題。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説一説

a、師:大家看老師準備的這些圖形(展示立體圖形模型),你能從中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找什麼?板書立體圖形。

學生觀察,發現、回答講台上的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依次板書。

師:再來看看,這種陌生圖形又叫做什麼呢?

(這是一個新的圖形,這種圖形我們叫它——三稜柱)

師提問: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圖形是由什麼組成的?

來看老師變個魔術,師展示長方體拆開6個面。看清楚了嗎,我現在變得是什麼圖形,(長方體)再看一遍。這個長方體由什麼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後面6個面組成。

師:我們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

師:那請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用你們的小手去找一找這6個面,

學生摸模型。

説一説,這個面摸起來有什麼感覺。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問怎麼將平面圖形展示在紙上

師:你們都已經把長方體的面找出來了,現在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拆開這個長方體,那我們怎麼把這樣平平的面搬到紙上呢?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説一説能怎麼做。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印、方法),對於印可以教師演示。

當學生提出描,讓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問有沒有其他方法,學生説不出,則老師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將平面圖形畫在紙上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

生:想。

師:那好,動手之前有幾個要求。

1、數一數你從一個立體圖形上得到了幾個面

2、想一想你畫的面是通過哪些圖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嗎,現在,開始動手。有需要幫助可以讓同桌幫忙。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作品。)

3、彙報交流(充分給學生“説”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生1請你説説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1:我是從長方體的這個面搬下這個圖形的。

師:你説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圖形跟老師的一樣嗎?(一樣,師在黑板上出示長方形),我們再請一個同學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請你説説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2:……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小結一下從各個立體圖形上得到的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將物體的一個面表示在了紙上。我知道聰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了,誰能準確,大聲的告訴我。

注:回答時注意糾正學生錯誤,例如圓形,在數學上,準確的它叫圓。

提問:各個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是不是在長方體的身上只找得到一個面?

生:不是,有6個面

依次提問各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平面圖形,看看是什麼感覺。

請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圖形。

4、小結

我們今天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它們都是立體圖形上的一個面,(板書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書平,因此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板書。

看仔細了,它們都是什麼樣子啊?生:平平的。

誰能説説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嗎?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

老師有問題要讓同學們幫忙解決。

如有學生連錯,將正方形長方形混淆,師:有沒有同學想對他説些什麼。糾正錯誤。誰來幫她改改。

2、塗一塗

老師能用這些些簡單的圖形組成一些有趣的圖案,信不信。

師在黑板上繪畫,請學生上來塗色。

3、説一説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我們今天學的這幾個平面圖形。哪位細心的小朋友能在我們周圍找到今天學的平面圖形。

(四)課堂小結

實際,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這些平面圖形。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我們善於發現智慧的眼睛去尋找今天所學的幾個平面圖形。做到,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立體圖形:

七、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是《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拼、擺、畫,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的教學思想,比如: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摸一摸”和“畫一畫”的操作活動中,動口、動眼、動手,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在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出“面”在“體”上,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提問“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學生對教學用具——積木的興趣極大,在後續的教學時間中很多學生管不住自己,經常會去擺弄積木,因而導致後續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此,以後在教學中如果出現新鮮的教學工具,一定要讓學生自己事先進行摸索,避免在課堂中因為過於新奇而忽略了課堂教學。

2、在對知識點的教學中,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計不足。這直接導致在講解平面圖形的特點時,學生無法對,平面圖形的特徵從邊、角等方面進行描述。對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避免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超出學生的能力範圍。

3、課堂的表揚方面還有所欠缺。對於學生的回答能給予反映,但是表揚的語言過於匱乏,對學生的表揚沒有真真讓學生從心裏深深的感覺欣喜。以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表揚機制。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27頁。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徵;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徵;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及聯繫,感受圖形美;(2)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徵。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實物風車,學生準備:圖形卡片、做風車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並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麼?

生:風車。

師: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生:圖釘、小棒、紙……

生2:我來補充,要用正方形的紙。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 師:你們説得很對,做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面了,是個老朋友了,請你回憶一下,上個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平面圖形?

生: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長方形。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而且很直。

生:因為它們都有四個角。

[以親切的談話幫助學生回顧了舊知識,很自然地引出了長方形,找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方便了下面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的教學。]

2. 師:對,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麼特點?

生:兩條長邊,兩條短邊。

師:好,那我們先來看看兩條長邊,你發現了什麼?

生:上面的邊和下面的邊一樣長?

師:也就是兩條長邊一樣長,你怎麼知道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師動手摺)。你説的很正確,兩條長邊一樣長。你們能説説兩條短邊會出現什麼現象嗎?

生:自己動手摺一折。

師:除了用摺紙的方法,還可以有什麼方法知道兩條長邊、兩條短邊一樣長?(用直尺或繩進行測量……)

3. 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摺痕。

師:看,這是我們剛才摺紙時留下的痕跡,老師用筆把它描出來。(師動手用紅粉筆描)快看,一個大長方形分成了四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長方形。換句話説,如果有四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長方形就可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

[先讓學生觀察圖形的邊,得到一個猜想,並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證明他們的猜想,體現了觀察→猜想→證明的認知過程。對於學生可能用的多種方法,教師都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 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發現。

生: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

師:你們同意嗎?那就用你桌上的白正方形紙折折看吧,可以和旁邊的同學商量商量。同樣我們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

[學生動手證明,可用不同的方法,教師巡視給予指導。]

5. 引導學生繼續觀察正方形的摺痕。

師:看,這是我們剛才摺紙時留下的痕跡,老師用筆把它描出來。(師動手用紅粉筆描)快看,一個大正方形分成了四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換句話説,如果有四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這還有一種剛才摺紙時留下的痕跡,老師用筆把它描出來。(師動手用紅粉筆描)快看,一個大正方形分成了四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換句話説,如果有四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就可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

三、動手實踐,拼組圖形

師:説了半天了,你們想不想動手拼一拼。快看看你們手裏有什麼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1. 師:左面4列的同學拿出2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長方形;右面4列的同學拿出四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要求求你們用手中的圖形拼組出一個大的平面圖形,看誰拼的方法多,還能最先拼好。開始。

短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

長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

邊與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

邊與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

角與角相接組成的圖案。

2.選一些形狀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平面圖形?

[利用圖形卡片的拼組,體會圖形間的聯繫及邊的特徵。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對於學生的不同拼法,教師應給以鼓勵,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新理念。]

四、遊戲活動

師:剛才同學們用各種圖形進行的拼組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圖形的拼組,同學們表現都非常好。(板書課題)

1. 拼圖案。

師: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一個忙。老師家買了許多地板磚,一般四塊地板磚就能拼成一個圖案,現在老師這兒就有四塊地板磚的樣本,請你們發揮想象為老師家設計地板圖案,你們願意嗎?

[以幫助老師設計地板磚為引子,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以地板磚的樣本拼組,感受圖形的對稱之美。]

2. 拼熊貓。(第30頁的第6題)

老師非常感謝你們,要送給你們每人一件小禮物。(出示熊貓圖),你們喜歡嗎?不過這件禮物需要你們進行拼組才能得到。(指導學生進行拼組)

五、動手操作,體會圖形間的關係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還幫老師設計了地板圖案。你們想不想親手做一個漂亮的小風車?這裏有做風車的過程(出示分解圖),你能説説怎樣做嗎?(在正方形紙上剪出四個三角形,就做成了風車。)

怎樣在正方形的紙上剪出四個三角形?

可是老師想出個難題來考考你,老師手裏有張長方形的紙,你能用它做一個風車嗎?(把長方形的紙剪成正方形的經紙再做。)

怎樣將長方形的紙剪成正方形的紙?

出示圓形,問:這是什麼形狀?用圓形紙做風車,先做什麼?(把圓形的紙剪成正方形的紙再做。)

怎樣將圓形的紙剪成正方形的紙?

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各種圖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注意:在做風車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哪些圖形?

(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誰説一説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圖形?

生:我先把一張長方形(或圓形)的紙剪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紙上剪出四個三角形,就做成了風車。當這個風車轉起來時就是一個圓。

[讓學生在做風車的過程中體會多種圖形間的轉換和聯繫。]

六、總結

師:誰來説説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體驗統計的必要性.

2.認識條形統計圖的另一種形式,並能正確填寫統計圖.

3.培養學生學會分析統計圖,並能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

教學重點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難點

分析統計圖,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

教學準備

每人一張條形統計圖和正方形紙片.教師準備一張大張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引課.

1.“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開展慶“六·一”的活動,要作什麼準備?我們的教室呢?

2.你用什麼來佈置我們的教室?

3.老師買回了一些氣球,你們認為掛什麼顏色的氣球教室才最漂亮,為什麼?

4.氣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顏色的氣球,把它舉起來.

5.大家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顏色,但老師還是不能很準確知道哪種顏色的氣球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你有什麼辦法知道嗎?

二、新授.

活動一:討論解決辦法.

1.討論一下,把你的想法説給同組的小朋友聽.(學生之間説)

2.請各組派一個代表説説你們的解決辦法.(指名説)

3.大家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待會就請用你們用詢問的方法進行統計.

活動二.認識統計圖.

1.請小朋友們拿出你的統計圖,誰是小老師説一説統計圖上有什麼?每種顏色的氣球用什麼表示?每個格子代表什麼意思?統計圖該怎麼填?

2.統計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統計開始.

活動三:分析統計圖.

1.請觀察你的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麼?把你知道的説給你的組員聽.(小組成員之間)

2.請各小組派代表上來向全班彙報.

(1)從統計圖中知道我調查了______人.

(2)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最多,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最少.我們小組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

(3)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喜歡綠色的有______人.

(4)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從統計圖中知道的告訴大家嗎?請你拿着你的統計圖,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聽.

活動四:統計全班情況.

1.剛才我們統計了各小組的情況,下面讓我們來統計全班的情況.

2.請拿出小紅紙,下面請同學分組上來貼.

3.觀察這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麼?誰勇敢,上來做小老師説給同學們聽.

(1)從統計圖中知道我調查了______人.

(2)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最多,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最少.我們班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

(3)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喜歡綠色的有______人.

(4)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過剛才的統計,你知道我們班買什麼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嗎?

5.你能根據統計圖猜猜班主任老師最喜歡哪種顏色的氣球嗎?為什麼?

6.尋求答案.

三.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2.佈置家庭作業.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麼怎麼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説一説數位表示的意思)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説一説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三)新課:

1、想一想應該怎麼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並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説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説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材分析: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第二冊第一單元的內容,也是學生學習本冊的重難點之一。它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學會計算並運用於生活中解決問題,對理解運算的意義,體會數學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單元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地、比較迅速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應用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3、通過數學學習,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過操作,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並能夠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學難點:

1、理解十幾減9和十幾減幾的算理並掌握其計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個加數以及相差數的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