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17W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初步體驗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在活動中培養數感。培養初步的估計意識。

教具準備:

黃豆若干,計數器22個,塑料盆、小桶、紙盒子若干,實物投影儀。

重點難點:

會讀寫100以內的數。

教學過程 :

 一、活動一 (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數數,初步體會估數)

談話:今天我們每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數學課拿豆子是幹什麼用的呢?(可讓學生説一説)豆子是幫助我們學習數學的。今天我們看誰會思考、會觀察、會從玩豆子中發現數學問題,請大家聽清要求: 玩的時候,同學之間要會合作,互相謙讓。

玩豆子的時候要注意,別讓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兩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兩人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 看誰猜得最接近。

活動結束時,我就站在這兒,你就馬上停止了。

(教師要走近學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合作中的問題)

二、活動二 (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讀、寫數) 師生互動活動。

你們玩得真開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師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學生猜,教師不做評價。

(2)怎麼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3)交流數的方法。

我每組都給你們抓一把豆子(教師邊説邊抓),數一數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小組內數豆子。

(2)小組彙報有多少粒豆子。 在計數器上撥出你們小組數出的數?怎麼寫這個數,請你試着寫一寫。

(1)每組派代表到黑板前寫數,其他學生在練習紙上寫。

(2)老師根據學生寫的數,進行適時指導。(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2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

(3)同桌交流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現在回過頭來,説一説我(指教師)一把大約抓多少粒豆子? (引導學生找一箇中間值)

 三、活動三 (在估數的活動中,進一步理解讀、寫數的方法)

(一)同桌兩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後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並寫出這個數。你一把大約抓多少粒豆子?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指定物體量豆。(體會估計需要有依據)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讓學生自由地猜,猜的結果反差太大,怎麼辦呢?引導學生想方法估計。 兩人一組,裝滿一小桶豆子,想辦法估計,看誰估計得比較準確。交流你是怎樣估計的。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並寫出這個數。

四、活動四 通過遊戲,激發學生讀、

寫數的興趣) (一)撥數遊戲 一個撥數,兩個同時讀並寫出這個數。全班交流。(教師注意抓住對特別的數的處理,例如90,66等數)認識百位。可以介紹一下三位數和兩位數。

(二)猜數遊戲

1全班一起做猜數遊戲。 (1)在你的紙上悄悄寫一個兩位數。

(2)指名猜一名學生寫的數。(其他學生猜,該生做提示) (3)教師試猜一個數。(用區間套的方法)同桌兩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個兩位數並寫下來,另一個人猜這個數。

五、活動五

增加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感受。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2 掌握計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 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考考你。師説數,生説數的組成。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出示情境圖,松鼠媽媽和小松鼠採松果,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三、解決問題,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媽媽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擺小棒、撥計數器等過程,讓學生體會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

練習:32+5= 5+74= 74+3=

2.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小松鼠比媽媽少採了多少個松果?)

25-4=21(個)

生經歷動動手、動動腦,試着總結出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練習:38-6= 77-3=

四、完成練習,鞏固新知。

1.生獨立完成課本52頁第4題,集體糾錯、訂正。

機動作業:課本第1題、第3題。

五、課堂小結

暢談本節課的收穫。

板書設計:

採松果

一共採了多少個松果?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25-4=21(個)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2、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遊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按順序寫敷.

2、62後面連續的五個數是( )。

62後面的第五個數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説,紅球比藍球多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説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説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養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殖場,誰比誰多一些, 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

(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做一做”

第1題: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説一句話。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第3題:看誰最聰明:你能想出幾種答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3、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17、45

四、結課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57~5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能正確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學會用豎式進行減法運算。

2、數學思考:探索中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的算理。

3、問題解決: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加減法的意義。

4、情感態度: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圖。

觀察畫面,淘氣和笑笑在做什麼?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要求學生提出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進入本課學習內容。

二、獨學思疑,合作交流。

解決提出的問題:笑笑比淘氣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實際上就是兩個數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嗎?怎樣列式呢?

學生用減法計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兩位數,你學過哪些兩位數的減法計算?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計算57-42嗎?

獨立嘗試,抽生彙報。

1、把42拆成4個十和2個一,先用兩位數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

2、把57拆成5個十和7個一,把42拆成4個十和2個一,先用整十數減整十數,一位數減一位數,再把結果相加。

你能用擺小棒的方法,驗證剛才的算法嗎?(能)學生嘗試。

在小組內一邊擺一邊説一説自己的算法。

【設計意圖】首先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再借助小棒模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

三、內化展示,點撥引領。

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説説這兩種算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計算,師巡視、個別指導,指名生彙報操作過程。

除了這兩種方法,你能用豎式計算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彙報減法的豎式過程:(師板書過程)

5 7 先在上面寫出被減數57,

-4 2 再在下面寫出減數 42,個位對個位,十位與十位對齊

1 5 從個位算起,7-2=5,再計算十位5-4=1,得到15。

列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小結:計算的時候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設計意圖】通過撥計數器加深學生對位值的理解,為學生理解豎式做支撐,明白相同數位相減的道理。當學生理解了算理後再來鞏固計算的具體寫法。

四、實踐運用,體驗成功。

課件出示練習題,指導學生完成。

1、森林醫生,學生説一説錯誤原因並糾正。

2、用豎式計算,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指名説説解答過程。

五、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今天解決了哪些問題,是用什麼知識來解決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實現情知共融。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學習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認真審題,正確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學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用具:

掛圖、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遊樂園嗎?都喜歡玩什麼?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公園玩,好嗎?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目標

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出示自學指導

1.自學課本第54頁內容

2.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説説圖意,再給同桌講一講;

3.提出數學問題,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三、反饋交流

1.誰願意把自己的問題説給大家聽?

2.誰願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3.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12 ×3 =36(元)

4.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彙報算法。 (小組交流、組際解疑)

四、精講點撥

結合學生自學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加以點撥。

五、當堂訓練:(小黑板出示)

1.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1 2

× 3

12

× 4

12

× 5

2.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組內檢查、全體交流)

六、總結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體驗左、右的位置與順序,能確定物體的左右順序。

2.理解左與右的相對性,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3.讓同學們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並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能正確確定物體的左、右順序,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1.左右的認識與區分

2. 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

3. 分辨圖片中的左右

教學難點:

分辨圖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PPT課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左與右

a.師:小朋友們,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 手在我們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們經常用它們來做什麼事?(吃飯,刷牙,寫字)

b.師:那你們知道我們寫字是用哪隻手嗎?(右手)舉給老師看看,我們邊舉邊念:右手右手。(放)那另外隻手就是左手,那大家把左手舉起來,和老師一起念下:左手左手。

c.師:我們左右手真是一對好朋友,那小朋友再看下自己的身體,有沒有象左右手這樣的一對對的好朋友呢?(我左眼的好朋友是我的右眼)

d.師:小朋友的小眼睛可真厲害,發現了我們身上的左與右,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左與右(板書課題:左與右)左與右兩個漢字特別容易混淆,大家想一想,我們怎麼才能辨別這兩個漢字呢?(左“工”,右“口”)

e.師:小朋友們找到了好多對好朋友呢,那現在我們就用這些好朋友,來玩個遊戲,叫“聽口令,做動作”(之前先做一個示範如伸左手) 伸右手,伸左手。拍左肩,拍右肩。拍左腿,拍右腿。摸左耳,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伸右手。

師:老師舉的也是右手,為什麼和小朋友的不一樣呢?(因為我們面對面,站的方向不一樣)師:那老師要怎麼做,才能和小朋友一樣呢?(轉過來) (小朋友們可真厲害,大家都好棒!)

二、深化認識

1.看看講講 (出示書上圖片,全班一起做)

問:你是怎麼想的? 講一講

師:身上的左右我們已經知道了,那身邊的左與右你們知道嗎? 下面啊,小朋友就來介紹下你左右邊的小朋友。

用:我的左邊是 ,我右邊是 ---

師: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好,現在就和你的同桌説説看!

三、練習

(一)判斷

1.我看到羽毛球的左邊是籃球 ---( )

2.教室的門在我們的左邊 -( )

3.我們敬禮用右手 --( )

(二)在街上(PPT)

先指導兩個向左向右分別看到什麼,再讓小朋友自己完成小丁丁左右看到什麼。

(三)擺一擺,誰最快

按題目要求擺放,看誰最快。

(四)畫一畫

A.在笑臉的左邊畫3個三角星,在笑臉的下面畫2個愛心; 在愛心的右邊畫1個長方形,在愛心的上面畫2個菱形; 在菱形的左邊畫4個五角星。

(五)找一找

1.從右起,第4個是香蕉。第2個是梨

2.從左起,第1個是草莓,第6個是菠蘿

3.香蕉的左邊蘋果。右邊是桃子

師:你能把這些水果都找出來嗎?

四、聯繫實際

A.上下樓梯

1.師:是上樓梯的小朋友走得對還是下樓梯的小朋友走的對?(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總結)

2.師: 如果上樓梯不靠右走,會怎麼樣呢?(會和對面的小朋友相撞,不僅是上下樓梯,平時走路,都要這樣靠右行。)

B.在街上

師:剛才我們在街上看見小丁丁和小巧。那我們再來看下胖和小丁丁。

師:我們先看下四位小朋友站的位置有什麼不一樣嗎?

(小丁丁和我們同向,小胖和我們反向)

那你知道小汽車

五、總結評價

今天大家學習了什麼?(左與右)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看一看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的前、後、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積極參與觀察活動,在觀察活動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的前、後、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是小紅生日,媽媽帶她到公園照相,她可高興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後卻不高興了。你們想知道為什麼嗎?(這些照片為什麼沒有照到小紅的臉呢?)

你能幫她解答嗎?

説得真不錯!因為人或物體都有各個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觀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怎樣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二、觀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請來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錢罐),請大家按自己現在的位置來觀察,説説你在什麼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麼樣子,請和你的前後左右同學説一説。

誰來説一説:你看到了存錢罐的哪一面?這是它的什麼面?你在它的什麼位置觀察?

誰跟他一樣的?請站起來。為什麼觀察到的面是一樣的呢?

2.換位觀察。

下面,請同桌之間各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觀察存錢罐,看看你們看到的與剛才看到的一樣嗎?同桌間説一説。

對!我們要仔細觀察物體,因為觀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體的面也不一樣。

下面我們試一試,四個人一組來觀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請你們四個人先從同一個方向觀察,然後再換不同方向觀察,最後再找一名代表來説一説你們的觀察結果。

三、深入瞭解,加深印象。

剛才我們觀察了玩具,下面看看書本中的淘氣和笑笑在觀察什麼?

出示練一練第1題圖。下面哪幅圖是淘氣看到的?為什麼?

小組內説一説,然後集體訂正。

四、多種練習,鞏固知識。

1.比比誰的反應快。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後快速説出來。

2.課件出示校園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

五、課堂小結

回憶下,本節課我們一起學了些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師:在動物園的另一角,有一隻小螞蟻餓急了,正在找東西吃呢。忽然它看見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圍有許多方格,怎樣才能吃到蘋果呢?請看圖,這兒有提示:螞蟻往右走幾格,再往上走幾格到蘋果處。我們一起來幫幫小螞蟻好嗎?(老師演示,讓學生明白題意)

師:這隻小螞蟻又發現不遠處還有一個香甜的香蕉呢,請小朋友自己去幫助小螞蟻,好嗎?你可以看提示(2)

師:這隻小螞蟻的胃口可大了,它還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蟲和脆甜的鴨梨呢!該怎麼辦呢?同桌兩人可以商量商量螞蟻該怎麼走,然後再畫出來。(展示不同的方法)

4、説一説,他們各住在哪裏?

5、綜合練習(上、下、左、右、前、後、位置)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6頁內容及練習一的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實踐或遊戲情境中進一步體驗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準確地確定和表述物體所處的準確位置,建立較強的位置感,為今後建立較好的空間觀念打基礎。

3.讓學生在多種活動的參與中體會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在數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能準確地確定和表述物體所處的準確位置,建立較強的位置感。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導入新課。

師:教師知道同學們特別喜歡做遊戲,那我們上課前也來做個“點指”的遊戲。老師説哪,同學們就用手指哪? 生隨老師做遊戲

師:從這個“點指”遊戲中我們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實任何物體都有它們的位置,那麼在生活中如何確定他們的位置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位置。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探究位置

師:經過一週的評選,我們的假期作業終於評出了兩名優秀的作業,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生:想

師:這兩名同學一個同學是第五組的,一個同學是第四個。根據老師的描述請同學們快找一找他們是誰?

(生四下尋找發現無法確定)

師:為什麼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學?

生:因為第五組有4個同學,而且每一組都有第4個同學,所以無法確定是哪一個同學

師:是啊!第五組有四名同學,只説第五組很難一下子知道他是誰,而坐在第4個的每一組都有1個,所以也無法知道他是誰,那麼怎樣能讓同學們一下子把位置確定下來?

(生自由回答)

師:既要説出在第幾組,又要説出是第幾個。(板書)

師:他們分別是第五組的第3個(馮銘思)第2組的第4個(韓嘉悦)

生彙報後發給學生獎品,並及時鼓勵。

師:按我們現在的座位,同學們看一看,班級一共有幾組?

生:一共有6組

師:誰來數一數 生數一數

師:習慣上我們都是從左往右數這是第一組、這是第二組……

請各組同學記住自己是哪一組的,聽老師的口令

請第一組的同學揮揮手 請第二組的同學跺跺腳

請第三組的同學拍拍肩, 請第四組的同學站起來轉一圈

請第五組的同學笑一笑, 請六組同學拍拍手

師:最近咱班的王爽學習上很有進步,你能説出他的位置嗎?

生:王爽在第6組第2個

師:第四組第一個同學請起立(張墨焜)

師:誰是老師的好朋友,請你告訴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師:你的好朋友是誰?請小組的同學猜一猜

(生小組合作)

師:請和你的同桌互相説一説你前、後、左、右同學的位置,把第5頁的內容填上。

(生自由活動後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適當板書

師:通過同學們的彙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前後兩個同學的座位、左右兩個同學的座位與自己的座位有什麼關係?

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板書,齊讀板書內容。

三、鞏固練習

1、師: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認真,小動物們也想考考大家你們看,他們來了。從這幅圖上你獲取了什麼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據第一行第2個是猴子這個條件,誰知道狗在第幾行第幾個?

師:你還能提出 什麼問題?

生自由提問

2、星期天小明去看電影,他買了一張8排13號的電影票,他拿着票走進電影院發現有兩扇門“單號門”、“雙號門”,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應該進哪扇門呢?”哪位同學能幫助他?(出示教科書第8頁第4題)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幫助他。

師:(學生彙報後,小結)我們的電影院都是這樣的,如果拿的是單號票,就從單號門進,雙號票就從雙號門進,那麼小明拿的是8排13號,這是一張單號票還是雙號票呢?

(我們看單號或雙號,只看票上是幾號,不用看是幾排)

小明由單號門進入,看到電影院裏座位很多,他急了:這麼多座位我應該坐在哪?如何幫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號

師:小明和小麗是好朋友,一個是8排13號、一個是8排12號,他們會坐在一起嗎?

生:不會(因為電影院的座位比較特殊,把的在的單號排在一起,從中間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雙號排在一起,從中間往左依次是2、4、6、8……中間號,向兩邊逐漸擴大,所以他們不會挨在一起。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設計説明

根據本課時的複習內容和特點,依託教材提供的練習題,從以下兩個層次進行復習。

1.引導學生按照指定的標準分類。

這一層次的複習,首先讓學生按照顏色分類,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自己分類的數據,然後將數據填入統計表中,初步體會到整理數據的全過程。在按照顏色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狀進行分類,以鞏固整理數據的方法。

2.引導學生按照自選的標準進行分類。

這一層次的複習過程能讓學生體驗到分類結果的多樣性。通過以上的複習設計,使學生會用簡單的統計表、象形統計圖來呈現整理的結果,並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若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這些圖形都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誰能告訴大家它們的名稱?

(教師指名彙報)

師:同學們的記憶力真好,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平面圖形來複習有關分類與整理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辨認平面圖形,為複習課的展開奠定基礎。

⊙複習梳理

1.複習按照指定的標準分類。

(課件出示教材94頁3題)

師:這麼多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混在一起,你們能分別按照它們的顏色和形狀把它們分一分嗎?

(1)按照顏色分類。

師: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解決,要知道每種顏色的卡片分別有多少張,應該怎麼辦呢?

(學生小組討論)

彙報討論結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數一數。

先按照紅、綠、藍、黃、粉五種顏色把卡片分成五類,然後數出每一類的張數。

方法二:邊數邊畫。

學生展示畫的結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現分類的結果。

紅色 綠色 藍色 黃色 粉色

5張 3張 6張 2張 4張

師:請根據你們用不同方法分類整理的結果,把教材94頁3題(1)中的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自主填寫表格)

師: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請你提出數學問題,並自主解答。

(學生之間根據數據互相提出問題,並解答)

(2)按照形狀分類。

師:根據按照顏色分類的方法,請同學們按照形狀對這些卡片進行分類,並自主填寫教材94頁3題(2)中的表格。

(學生小組合作,按照形狀分類,並填寫表格)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表格並動筆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顏色分類還是按照形狀分類,卡片的什麼是不變的?

(引導學生説出卡片的總數量是不變的)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複習按照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到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更好地體會分類思想。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例1~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塗顏色、擺學具等活動,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3、在經歷尋找規律過程中,體驗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能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表述找出的規律

教具學具

準備好5支彩筆放在桌面上:大紅色、粉紅色、天藍色、草綠色、淡黃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剛才在上課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們熟悉嗎?是哪一部動畫片啊?對,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今天它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睜大眼睛看,誰來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歡迎它。第二個會是誰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個又會是誰呢,陳老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誰呀,又是喜羊羊,請小朋友繼續猜,第四個是誰,你猜…… 你為什麼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現在,誰能一口氣猜出第五個?第六個呢?你能確定嗎?為什麼這麼肯定?説説理由。

4、師:像這樣一隻羊、一隻狼;又一隻羊、又一隻狼;再一隻羊、再一隻狼,它們排列時的順序是重複出現的,在數學上我們把像這樣的排列叫作——規律(板書:規律),今天這節課咱們就和喜羊羊一塊兒來——找——規律,(板書:找)。

5、激趣:請看大屏幕,小羊還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3顆星星:懶羊羊帶來的是發言星,送給大聲發言的寶貝;喜羊羊帶來的是智慧星,送給愛動腦筋的寶貝;美羊羊帶來的是快樂星,咱們來比比看,哪個小朋友從老師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師:請看大屏幕,(出示主題圖)再過10天小朋友最喜歡的節日就要到了,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六一兒童節)你看,圖上的小朋友們可高興了,他們把教室佈置的多麼漂亮啊,仔細觀察,圖上的小朋友是用什麼來佈置教室的?誰會説完整話?再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2、圖中有規律?有些什麼規律?誰能夠用上“又、再”來具體説説圖中的排列規律。

3、想一想:這最後一面彩旗應該選什麼顏色的?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説的也很棒,下面請大家翻開數學書第88頁,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題1,鉛筆握在手,按照自己發現的規律在書上選一選,圈一圈。

4、指名訂正並説一説:最後一朵彩花你選什麼顏色的?燈籠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這些小朋友為什麼要這樣有規律的掛彩花、燈籠和彩旗呢?

6、小結:有規律的排列不但能讓我們猜出下一個是什麼,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一)塗一塗。

1、喜羊羊問小朋友:你們能用手中的彩筆按照規律塗顏色嗎?仔細觀察數學書第89頁的例題3和“做一做”。,每一行圖形是按什麼規律塗的顏色,並按照這樣的規律接着往下塗一塗嗎。

2、學生自主塗一塗。

3、指名訂正。如果從右往左觀察第5行圖形,你會發現規律……變了。

2、小結:看來啊,同一行圖形,如果觀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規律也會不同

(二)擺一擺。

1、小朋友兩人合作,先用這些學具在桌面上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再按照你們設計的規律把擺好的圖形一個一個的粘上去,完成任務後把你們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來。比比看,哪兩個同學最有創意,擺出來的規律與眾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學具來擺一擺並粘貼在卡紙上。

3、學生展示作品。

4、老師隨機選取作品評價。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戰小朋友,請看大屏幕:仔細看,下一個是誰?

2、每次請一個小朋友來答題,其他的同學來當評委,用yes或no表示意見。答對一個一顆星,答對兩個兩顆星,答對三個三顆星。要説完整話。

3、學生搶答,師隨機介紹圓形和方形排列的規律。

(四)笑一笑。

1、師:我們勝利了,灰太狼被打敗羅,它現在是什麼心情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心情呢,大聲説出來。

2、想一想:你們能用有規律的笑聲或動作來表示一下開心的心情嗎?哪個寶貝最有創意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欣賞規律的美:條紋衣服,牀上用品、、櫥櫃、花瓶、連續紋樣等。(和前後左右的同學指一指,説一説規律在哪裏?規律美不美?)

2、課堂小結。小朋友,規律美吧,今天你學會找規律的本領之後,你就多了一雙會找規律的眼睛。陳老師相信,只要你認真觀察,你一定能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規律。

3、請小朋友拿出3顆小星星,想一想,這節課你説了嗎?你會了嗎?你開心嗎?你做到幾樣就摘下幾顆星貼在數學書上。

4、學生誠實評價自己。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設計説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人民幣,所以對人民幣並不陌生。在教學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讓學生嘗試把人民幣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明確人民幣可以分為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然後根據教材提供的關係圖,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兑換。

2.在教學時,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意識到人民幣的作用,並進行愛護人民幣就是愛護我們國家的教育,讓學生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從小養成存款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艱苦樸素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幣(教材使用)

學生準備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幣若干(教材使用)

教學過程

⊙出示情境,導入新課

1.鋪墊。

課件出示教材52頁4幅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幅圖,説説小朋友們都在幹什麼。(購買文具、買票、買報紙和存零錢)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用到了什麼?(人民幣)

師:同學們説得很對,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都要用到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們國家的象徵,愛護人民幣也就是愛護我們的國家。同時我們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幣,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2.導入。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主題圖,列舉出使用人民幣的實例,讓學生初步瞭解人民幣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對學生進行理財教育,讓學生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

⊙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

(課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人民幣,你們能認出幾種?是怎樣識別的?

學生説出這些人民幣的名稱和識別的依據。

(根據人民幣上的數字、漢字、顏色、圖案等可以識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對人民幣進行分類,深化認識。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幾種面值的人民幣,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能否對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分類,彙報交流。

預設

生1:按質地分,可以分為硬幣和紙幣兩種。

生2:元的是一類,角的是一類,分的是一類。

生3:還可以按上面寫的年份分類。

……

學生彙報完畢後教師小結:用紙張做的錢幣叫做紙幣,用金屬做的錢幣叫做硬幣。(板書:紙幣、硬幣)按照人民幣的單位分類可以把錢幣分為三類,即分別以元、角、分為單位的人民幣。(板書:元、角、分)同一種面值的紙幣和硬幣是等值的,如1元紙幣和1元硬幣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紙幣和硬幣也是如此。

3.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1)認識元和角之間的進率。

師:同學們對人民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老師要和同學們做一個“換錢”的遊戲。

師(出示一張5角紙幣):如果你用1角紙幣來換老師的5角紙幣,你應該用幾張?(5張)

師(出示一張1元紙幣):如果你用1角硬幣來換老師的1元紙幣,你應該給老師幾枚1角硬幣?(板書:1元=10角)

師:還是換老師的1元紙幣,請你選任意麪值的人民幣來換,並分別擺一擺,看用幾張紙幣或幾枚硬幣。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擺出幾種情況之後,教師小結:不管用哪種面值的人民幣來換,所換的人民幣的總數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圖)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確定空間中物體間左右的位置關係。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感知數學是有趣和有用的,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

確定空間中的左右的位置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參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樣,所看到的物體也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引出課題。

1. 健康操比賽。(出示主畫面)

師: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亞、小胖來到課堂裏,要帶領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興嗎?在出發之前我們先來做做健康操。(通過遊戲,複習左與右)

2. 師舉手表揚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舉的是哪隻手?你是怎麼想的? 師小結。

二、創設情境,展開探究。

(一)確定參照中心,判斷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題圖) 街上到了!瞧!街上車來人往。司機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規則,你對交通規則有哪些瞭解?學生自由説。

2. 師:小巧過馬路,先看哪一邊?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又看到了什麼?把你看到的告訴旁邊的同學。

3. 師:看,小巧的對面是誰?她也要過馬路,如果你是小亞,向左會看到什麼,向右會看到什麼?

4. 比較,發現不同點。 小結:小巧和小亞站的位置不同,所以兩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師:小胖和小丁丁也要過馬路,請你選擇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輕輕的説一説,向左看,看到了什麼?向右又看到了什麼呢?如果有困難,可以出來站一站。

三、聯繫生活,鞏固深化。

1. 擺一擺。(課件擺學習用品)

(1)把學習用品排成一排,師説要求。

(2)學生做小老師,説要求,其餘同學擺。

2. 師:看,誰來了?

(課件出示福娃圖)

關於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紹福娃的相關知識。)

你能用今天學習的本領説説福娃的左與右分別是誰嗎?

3. 看一看(課件出示)

師:看,誰來了? 出示小丸子和偵探柯南:“在馬路上有一元錢,小丸子説在他右邊,可柯南卻説在他的左邊,這是為什麼?”

4. 師:“超級變、變、變”,超女周筆暢來到我們課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學本領。用1、2、3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數?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師:小朋友經過小組討論、動手擺擺數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個三位數。

四、共同總結,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2. 師:根據今天所學的本領,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區圖,説説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國地圖冊,找一找地圖上我們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別是哪個城市?我們的首都——北京在哪裏?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在圖中按要求描繪出所走的路徑。

2.能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正確找到最近的路線。

3.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4.在多次的分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意識和小組相互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正確找到最近的路線。

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意識。

教學難點:

能儘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線。能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精神。

教學準備:

電腦、多媒體、實物投影儀、6小組的示意格子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同學們,你們看,誰來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亞和小巧)

今天他們是和我們一起來學本領的,你們願意嗎?

看看他們為我們帶來了什麼?一起來讀讀看。(依次出示:前、後、左、右)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前後左右。(出示課題:前後左右)

齊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圖説圓點的移動路徑:

1.首先我們一起來看格子圖。看看圖上的圓點它是怎麼移動的?一起邊看邊想,跟着讀讀看。(出示圖上的圓點移動路徑)

2.看懂了嗎?看懂的同學試着自己來説説圓點移動的路徑。(出示下一幅圖的圓點移動路徑過程)

向後兩格,有圓點的這一格要算嗎?為什麼不要算?(因為有圓點的這一格是圓點本身所在的位置,沒有移動過,所以不要算。)

3.現在都看懂了嗎?那這幅圖上的圓點是怎樣移動的,你們能把它的移動路徑寫出來嗎?請大家分組合作,一起來完成練習1。

4.核對練習1: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是怎樣做的?

(二)學看教室裏的前後左右

1.圖上的前後左右你們會看了,那你們知道教室裏的前後左右在哪裏嗎?我們一起用手來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後左右)

2.(出示小熊貓樂樂)你們看,誰來了?你們想不想和樂樂握握手啊?誰想來?(抽2生分別和小熊貓樂樂握手)

3.誰來説説他是怎麼走的?(向 走,向 走,説方向)

(三)學習公園圖

1.根據路徑找地點

(1)剛才同學們學習的真不錯,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放鬆一下,跟着小胖,小亞和小巧一起去公園玩玩,你們願意嗎?

(2)出示公園圖:圖7):你們看,小胖,小亞和小巧在公園裏玩的別提有多高興了。現在,他們三人決定分組自由活動。小胖想這樣走(出示圖8),小亞想這樣走(出示圖9),小巧想這樣走(出示圖10)。他們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圖11中的三種走法),根據他們不同的走法,你們能知道他們是想去買花,划船,還是去玩滑梯嗎?

(3)完成練習2

請每組同學拿出筆和尺,在你們這組的圖上畫畫看。畫的時候要從他們頭上的圓點處出發哦。(頭上的圓點閃動)得出結果以後,把他們去的地方在練習紙上圈出來。

(4)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核對: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胖到了哪裏?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小胖經過的路徑,看看我們做對了沒有?(出示圖12)接着我們一起來看小亞和小巧(依次出示圖13和圖14)

(三次核對依次以點頭,舉手和人坐正來表示)

2.找最近的路

(1)學找最近的路

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了。你們覺得小巧的走法好嗎?為什麼不好?你能為小巧找一條更近的路嗎?可以怎麼走呢?(根據回答任意出示2種答案)

進行德育滲透(保護環境)

(出示小巧穿過草地斜行的路線)能這麼走嗎?為什麼不行?

師述:花草樹木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地去愛護它們,從而使我們居住的環境變得更美好。

要知道這幾種方法哪種最近?有什麼好辦法?(數格子)一起來數數看,看看最近的路是哪條?

總結:因此,我們不但要能找到正確的路徑,更要能找到一條最近的路來走。

(2)練習(小胖玩滑梯)

現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圖17),你們能為他找到一條最近的路嗎?請大家分組合作,先在你們小組的圖上畫出路徑,然後把路徑寫在練習紙上,開始。

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核對: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找到的路徑是怎樣的?(根據回答任意出示圖18或圖19)

你們覺得哪種走法比較好?為什麼?(一樣近,因為他們走的格數都是15格)

三、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去養馬場

(1)現在小亞和小巧想一起到養馬場去玩。但是他們兩人分別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如果他們想去養馬場,你們能分別為他們兩人各找一條最近的路來走嗎?請大家分組合作。同樣的,先在圖上畫,再在練習紙上寫出路徑。

(2)核對

四、總結

1.在今天這節課上,你學到了什麼本領?你有什麼話想對大家説嗎?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學會找最近的路來走,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圖畫式應用題

教學目的:

1、學會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初步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訓練學生根據掛圖正確表述語言的能力。

重點難點:

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

一、引入

今天咱們到郊外去秋遊,看看有哪些數學知識。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麗的郊外風光]

師: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藍藍的天空,美麗的花朵,還有幾隻蝴蝶正飛來飛去呢。

課件出示左邊5只,數一數有幾隻蝴蝶?再出示2只,現在呢?

出示大括號和問號,師:現在有多少隻蝴蝶呢?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嗎?

美麗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來了一羣小朋友,他們是來捉蝴蝶標本的呢!

課件分步出示

2、左邊4人2、右邊2人3、大括號和問號,小組裏互相説一説圖意

分組説圖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誰來説説圖意,你知道怎樣算嗎?

三、課中操

四、減法圖式

那邊的小朋友玩的開心,這邊的農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這是什麼?

先出示顆葵花,再演示農民摘了3顆,再出示大括號和7個最後出示問號。

問:你能説出圖意嗎?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

農民伯伯摘完了葵花還要摘石榴。課件分步出示石榴圖,自己説出圖意後想一想怎樣列式。

五、練習可自己適當調配

P51:13 14 15及思考題看圖,先説出算式後寫算式。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

教學目標:

1、在用回形針進行擺拼的活動中,增強對平面圖的感知,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2、在拼擺的活動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數一數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3、載頻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體驗平面圖形的奧妙,感受數學美。並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數學奧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結合。

教學難點: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結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彩色回形針拼成的圖案、平面圖形構成的圖案。

學生準備:

彩色回形針、膠水、卡紙

教學過程:

一、欣賞有回形針拼成的圖案。

拿出一顆回形針:同學們認識它嗎?

出示圖片:

瞧,這就是用回形針拼成的圖案,漂亮嗎?

學生欣賞,説一説,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圖形?

你想不想親手做一幅美麗的圖案?

二、活動:拼圖案

1、可以自己獨立拼,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拼一幅圖,一邊拼一邊觀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

2、學生活動

3、展示製作結果:

①你們拼的是什麼?

②每個圖案中都有哪些圖形?

③估一估,數一數,每個圖案分別用了多少個回形針?

三、欣賞由平面圖形構成的圖案。

師:平面圖形構成了五彩繽紛的圖案,點綴了我們的生活。

學生欣賞圖案。

四、課堂小結:

欣賞了這麼多美麗的圖案你想説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