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滬教版四上《34白銀仙境的悲哀》優秀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4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滬教版四上《34白銀仙境的悲哀》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滬教版四上《34白銀仙境的悲哀》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在閲讀中自主識字,積累含有“靜”或“美”字的詞語;能從“鬱鬱葱葱、清澈、清香、五彩繽紛、情不自禁、川流不息、清新、拯救”中,任選一個或多個詞語進行寫話練習。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寫了一個原本環境幽美、空氣清新的小鎮,由於人為的原因變得面目全非。能結合課題和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3、能聯繫實際,回想自己為保護環境做過哪些有益的事,並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項簡略地寫下來。

4、懂得人類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失去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呼籲人們要保護自然,愛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結合課題和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2、理解課文為什麼要以“白銀仙境的悲哀”為題。

[教學準備]

老師:詞語若干,相應的課件,課文朗讀錄音

學生:按課後要求預習課文。

[教學設計]

(一)理解“仙境”,揭示課題

1、出示:仙境

(1)你認為怎樣的地方稱得上是仙境?

(2)讀好“仙境”一詞

2、在國外,有個小鎮被稱為“白銀仙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美稱呢?默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

(1)指導讀句

出示:

在國外,曾經有一個非常幽美的小鎮,那裏有鬱鬱葱葱的樹林,有清澈的小河,有五彩繽紛的野花,有歡樂的小鳥,空氣格外清香。小鎮上的人以打魚狩獵為生,很少與外界交往,過着安逸、寧靜的生活。與喧鬧的城市相比,那裏簡直是人間仙境。

樹木和花草隨風搖曳,散發出濃郁的芳香。羅賓遜情不自禁地説:“這裏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環境和吸不盡的新鮮空氣。”

白銀仙境的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

(2)自讀句子,簡要説説這個小鎮被稱為“仙境”的原因。

隨機板書:鳥語花香

空氣清新

寧靜安逸

(3)引讀:

小鎮有——而且那裏的空氣中含有——小鎮上的人——這裏的一切都讓人感覺如此——(幽美),難怪人們稱它為——。

3、理解“幽美”

(1)這裏的“幽美”能不能換成“優美”?為什麼?

4、揭示課題

(1)就是這樣一個人間仙境如今卻成了——(出示相關圖片)

(2)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34課《白銀仙境的悲哀》

(3)出示課題,齊讀

(4)質疑

(二)體會白銀仙境變得面目全非的原因

1、小組學習

(1)讀4—8節,用直線劃出説明白銀仙境發生如此巨大變化原因的句子

(2)交流: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試着概括

2、交流

因為白銀仙境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可以有效地抵禦城市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對小孩的智力發育有很大幫助,所以羅賓遜和鎮長簽了一個買下白銀仙境空氣的合同。

因為大家都知道了“白銀仙境”的空氣格外清新,所以大量的城裏人蜂擁而至。

因為大量的遊客湧入,所以導致化學物品大量使用,垃圾遍地。

……

3、完整、連貫地説一説“白銀仙境”面目全非的原因

(三)創設情景,突破難點

1、配樂讀有關內容,再次感受白銀仙境的前後差異

(1)女生讀1—3節,男生讀4—8節

2、前後的景象截然不同,文中有這樣一個詞語——(面目全非)

3、理解“悲哀”

(1)再讀課題

(2)查字典理解“悲哀”

(3)為什麼課文要以“白銀仙境的悲哀”為題?

4、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幫助白銀仙境恢復原樣嗎?簡要説説理由。

5、相信不久的將來那裏又會成為一片人間仙境,再次配樂讀好1—3節中的有關內容。

6、文章的最後我們的作者也向我們發出了大聲地疾呼,讓我們齊讀最後一段

7、蒐集資料,製作小報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生存的空間,回去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哪些小事做起,出一份專題小報。(要求:圖文並茂)

(四)總結(略)

案例: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訓練説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藴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四年級學生有較好的自主識字能力,所以大部分的生字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對於讀音較難、字形複雜的生字教師可以單獨加以指導,但這並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結構,而是對其鞏固複習。這雖不是課文教學的主要部分,卻是教學的重要部分。

在閲讀教學中我作了這樣一些嘗試:在處理前後篇章時我沒有合理分配時間,因為我認為後者必須在前者的教學目的達成後自然而然的引入,而切不能為了佈局而按部就班,在課堂實踐中,我把握好前面部分與後面的關係,在引導學生感悟前,先用配樂朗誦來渲染一下氛圍,讓學生有整體感知,然後再請學生進行朗讀和説話訓練,每一個步驟儘量不走過場,做到對學生的'朗讀點評能準確、到位,幫助他們提升情感的認知。對於文本的我也做了大膽取捨,課文篇幅較長但是我着重抓住前面3小節和後面4節來進行對比,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語言訓練讓學生層層深入。

開始以“仙境”一詞為抓手,默讀課文內容找出描寫白銀仙境景色的句子,通過看圖、配樂仔細地品讀來感受那裏環境的幽美,同時也在語言環境中分清了“幽美”和“優美”的區別,體會了用詞的準確性。由於我設計時力求把前後景色的巨大變化凸顯出來,所以在這部分花了較多的時間,因為必須在前面部分充分感受和體會到白銀仙境的美,後面才會有強烈的情感反差,讓學生由衷地感受到白銀仙境被破壞後的惋惜和痛心。而後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讓大家找找白銀仙境變化的原因並用一定的句式表達出來。這部分既檢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又訓練他們規範、完整的表達。訓練分兩步:首先,在小組裏充分討論、交流,目的是讓每位學生都動起來,都有“説”的機會。這時對學生的回答不作統一的要求,因人而異,可以完整一些,也可以簡單一些。旨在通過生生間的思維交流,使大家對“變化”的原因逐漸清晰和完整。然後進行第二步: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用一段連貫、完整的話把原因講清楚。整節課所使用的各種教學手段都力求為教材服務,讓學生通過聽,看,想,説,議等各種形式來理解和感悟課文。最後的拓展沒有完全展開而是要求學生課後通過蒐集相關資料出一份環保專題的小報。這是為了能讓學習有延續性的思維過程。

語文教學,永遠離不開聽説讀寫,永遠是在想一想、讀一讀;讀一讀、想一想;想一想、寫一寫這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課中,讀、説並不是人為割裂的,讀為説打下了基礎,而説又促進了更好地讀,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人文內涵的理解將一步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