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7.29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66頁至67頁教學內容及第6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鋭角、直角和鈍角,並建立鋭角、直角和鈍角的概念。

3、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

4、通過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轉一轉等活動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難點:

認識周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的角有哪些?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認識過的角:直角、鋭角和鈍角。師:你們以前是怎樣辨別直角、鋭角和鈍角的?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一些特殊角,深入認識直角、鋭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數,學生量完後,請幾個同學彙報得數,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一個直角是由90°。

2、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

課件演示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的過程。課件演示後,讓學生也按課件演示的過程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並看一看,議一議。教師指出:把這兩個直角拼起來可以組成一個新的角。(課件閃現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師:這個角有什麼特徵?指名回答。教師指出:像這樣,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是平角。(課件閃現下圖)

(2)認識平角和直角的關係。

師:一個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嗎?你是是怎麼得到的?指名口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平角=2直角,1個平角是180°

3、建立鋭角、鈍角的概念。

(1)測量。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課本第66頁下半部分的三個角的度數,並記錄下來。指名彙報時,先讓學生説一説這三個角分別是什麼類型的角,再讓學生彙報量的結果。

(2)議一議。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圖中左右兩邊的角與中間的直角有什麼不同。

(3)交流歸納。

小於90°的角是鋭角,大於90°而小於180°的角是鈍角.教師説明:大於180°的角不是鈍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鈍角)

(4)練習。

(課件出示)把下面各度數所表示的角進行分類。

93°45°87°99°145°170°181°90°

4、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認識周角。

課件演示一條射線繞着它的端點旋轉一週組成角的過程。教師指出:一條射線繞着它的端點旋轉一週所成的角是周角。讓學生觀察後,指名説一説周角有什麼特徵?

(2)認識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間的關係。

師: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引導學生推算。

1周角=()平角=()直角。

1周角=()度

三、操作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課件依次出示3道題)

四、全課小結

讓讓學生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五、作業

練習十三第1、2、3題。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複習角的計算。

2.通過對一些特殊角的計算和探索,為以後有關角的性質作鋪墊。

3.小組合作,通過驗證得到相等的角,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

通過計算找到相等的角。

能從平面圖形中找出相等的角。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昨天我們複習了角,並求了角的度數,下面我們先來做一道練習

已知∠COB=90°∠COD=38°,求:∠AOD=?

生1:∠AOD=∠AOB-∠COB-∠COD

=180°-90°-38°

=52°

生2:∠AOD=∠AOC-∠COD

=90°-38°

=52°

師:為什麼∠AOC=90°?

因為∠AOB是一個平角,∠COB是一個直角,所以∠AOC必定也是一個直角。

∠COB和∠AOC都是90°的角,它們是一組相等的角,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出示課題:相等的角。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師: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幾個角?在這四個角中有什麼小祕密嗎?

例:如圖,兩直線相交,得到的角分別為∠1,∠2,∠3,∠4,如果∠1=30°,∠2,∠3,∠4這三個角中哪一個角能馬上知道度數了,為什麼?

∠3是不是等於∠1的度數呢?能不能用我們已有的本領去想想辦法能證明呢?四人小組討論。

生1:解:因為∠1+∠2=180°,

所以∠2=180°—30°=150°,

因為∠2+∠3=180°,

所以∠3=180°—150°=30°。

生2:解:因為∠1+∠4=180°,

所以∠4=180°—30°=150°,

因為∠4+∠3=180°,

所以∠3=180°—150°=30°。

小結:有的同學先利用平角求出了∠2的度數,再根據∠2與∠3的關係求出了∠3的度數;也有的同學是先利用平角求出了∠4的度數,再根據∠4與∠3的關係求出了∠3的度數,不管從什麼角度去思考,最終的結論是一致的,∠3=30°。

師:在你們剛才的探究過程中,還發現了什麼?

生3:(∠2和∠4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跟進練習

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這個結論是否帶有普遍性呢,還是僅僅是偶然?下面我們把這一題的條件做些變化,請你再一次通過計算,看看是否存在兩組相等的角?

例:如圖,兩直線相交,∠2=145°,請你通過計算驗證一下∠1和∠3,∠2和∠4是否是兩組相等的角。

學生獨立練習。

生:(略)

小結:兩條直線相交,必能形成兩組相等的角。

探究二

生:解:因為∠1+∠2=90°,

所以∠1=90°—60°=30°,

因為∠2+∠3=90°,

所以∠3=90°—60°=30°,

∠1=∠3=30°。

師:如果∠2=65°,∠1與∠3還相等嗎?

生:因為∠1+∠2=90°,∠2+∠3=90°,

∠1和∠3都等於90°—∠2=25°,

所以∠1=∠3。無論∠2等於幾度,

在這題中∠1和∠3的度數都是相等的。

跟進練習

兩人一組動手操作,用兩把一樣的三角尺擺一擺相等的角,對你的同桌説説理由。學生操作演示。

小結:要擺出一組相等的角,我們首先要找到三角尺中兩個一樣大小的角,將這兩個角部分疊放,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兩個小角它們必定是一組相等的角。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説一説理由。

生1:∠1 = ∠3

生2:∠2 = ∠4

練習二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説一説理由。

生:∠2 = ∠3

練習三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説一説理由

為什麼第三幅圖中沒有相等的角呢?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找了圖形中相等的角,知道了當兩條直線相交時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還知道了將兩個相等的角部分疊放在一起時,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角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課後習題

五、課後練習

在你的生活周圍有沒有相等的角,請你找一找,並向你的夥伴們説一説。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學會用網格法來比較難以數清的對象的數目進行估測。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我們所選的對象的大致個數。

教學難點:

選取適中的格子作為樣本。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畫面:木材廠堆放着一批圓木,數一數有多少根木材?

2、學生在數的過程中發現:數量太多,數不清楚,怎麼辦?

3、引導學生畫上網格線,進行估算。

用估測的方法算出圓木的數量。

劃分成同樣大小的格子。

數一數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數。

湊成整數。

二、小組討論,發現問題

(1)木材在方格線上怎麼算?

(2)湊成什麼樣的整數,是整十數,還是整百數?

(3)每個人選取的格子一樣嗎,估算的結果一樣嗎?

小結

(1)記數對象正好在框線上,可以用四捨五入法計算。

(2)湊成什麼樣的整數,看實際需要。

(3)每個人選取的樣本不一樣,在估測前要説明選取的是哪一個。

三、練習提高。

1、書P83,分別選取不同的格子進行估測。(學生獨立作業,注意書寫格式)

左上格 左中格 左下格

右中格 右上格 右下格

教師可先示範“左上格有44根”的計算過程。

2、大約有多少顆糖?

小胖數的是紅框線的格子,進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顆,

小亞數的是綠框線的格子,進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顆,

自己選一個格子,進行估算。

四、全課總結。

五、質疑問難,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數學廣場--通過網格來估算

(1)記數對象正好在框線上,可以用四捨五入法計算。

(2)湊成什麼樣的整數,看實際需要。

(3)每個人選取的樣本不一樣,在估測前要説明選取的是哪一個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書本第22—25頁

教學目標:

1、會用毫升和升來描述液體容量的多少。

2、運用毫升和升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能用毫升和升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得到不同單位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昨天老師請你們回家收集家中有關毫升和升的物體,你們收集了嗎?來小組裏先交流一下。再集體交流。(生交流)

通過交流你對毫升與升有哪些瞭解?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生:表示容積或液體用毫升和升作單位;毫升可以用mL,升用L表示。液體較多時用升,較少時用毫升。

生:還想知道升和毫升有什麼關係。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毫升和升的.知識。(出示課題:從毫升到升)

二、探究新知

(一)用毫升和升描述液體的多少。

1、你們收集的可真不少,説明毫升和升在我們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現在老師這裏也有些物品,請你説説該用什麼單位。

(投影出示:電熱水器、立邦漆、洗臉盆、鹽水瓶)

2、在()中填入升或毫升(投影出示P24/3)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

【升和毫升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通過學生的收集、討論、交流可以知道些有關知識,也應該有能力正確填寫單位名稱】

(二)單位進率、換算和簡單的計算

1、那麼升和毫升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來做個實驗。

把紙盒中1000mL飲料倒入1L的量杯中,剛好倒滿。

出示:1升=1000毫升

2、填一填,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6000毫升=()升

7升=()毫升

90000毫升=()升

80升=()毫升

72000毫升=()升

840升=()毫升

【在教材中沒有出現單位的換算,但是既然學習了容積的單位進率,那麼單位的換算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增加單位換算這一環節,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許多單位的換算,知道高級單位到低級單位乘進率,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除以進率,所以放手讓學生先同桌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再反饋交流,這樣更加深學生對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又一次複習了單位的換算這一知識。】

2、拿出你們收集的物品,同桌兩人加起來,看看共多少。(反饋交流)

3、試一試

6000毫升+7升=()升

80升-72000毫升=()毫升

4、算一算,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9000毫升-5升=()毫升

72000毫升+8升=()毫升

56000毫升-43升=()升

847升-49000毫升=()升

【對於不同單位的加減法,教材中也沒有出現,但在配套練習冊第7頁的第一題就是不同單位的加減法計算,雖然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會了長度單位的加減法、重量單位的加減法等,也有知識遷移的能力,也許學生會做,但這畢竟是容積單位的加減法,有必要在教學中加以指導,所以增加了這一環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容積單位加減法。】

(三)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出示:在3000毫升的濃縮橙汁里加上10升水,

看了這句話,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可以製成多少毫升橙汁飲料,可以製成多少升橙汁飲料?)

自己解決這兩個問題。

如果把這些橙汁飲料平均分給15名同學,每個人最多可以分到多少?還剩多少?

(學生試做,反饋交流)

2、從1升海水中可以得到26克鹽,從374升這樣的海水中可以得到多少克鹽?

小胖已經得到1464克鹽,如果小胖要得到5000克鹽,還需要多少升這樣的海水?

【題1教材中是“在2500毫升濃縮橙汁中加10升水,可以製成多少毫升橙汁飲料”,這樣把學生的思維框死了,只能用毫升作單位,而將“2500毫升”改編成“3000毫升”,問題也不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這時就有兩種不同的問題:可以製成多少毫升橙汁飲料和可以製成多少升橙汁飲料,看上去這兩個問題沒多大區別,但緊跟着又一個問題出現:平均分給15名同學,這時就要學生自己來選擇剛才用毫升還是用升作單位,用毫升可以直接解答,用升就必須先化單位再計算,這就是培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要選擇合理的

條件來進行計算。題2的數據同樣只有一種方法進行解答,教師上課時可以改變數據來使解題方法靈活】

三、綜合運用

1、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學了許多單位名稱,你來説説有哪些。

2、填合適的單位名稱

秋遊

今天小胖去秋遊。他早餐吃了250()的牛奶和200()的麪包。然後走到離家1.5()的學校。8()汽車準時從校門出發。經過1小時到達了面積為153萬()的上海野生動物園。在動物園裏小胖看到了5.5()高的長頸鹿、5()重的大象等。

【容積單位學習後小學階段要學習的單位名稱已經基本學完了,也學了很多,有: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人民幣單位、時間單位等,在這裏設計秋遊這個小情景,在這個情景中將以前學過的單位放在一起,讓學生看一看,説一説,瞭解學過的各種單位名稱。】

今天天真熱,兩位帶隊老師準備給大家買點飲料

超市促銷活動:買2瓶2升裝的可樂送1聽355毫升的可樂。小胖班有30人,每人喝500毫升,至少買多少瓶2升裝的可樂?

(同桌討論交流,最後反饋)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對兩位數的乘除法進行復習;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對兩位數的乘除法進行復習。

教學難點:

對兩位數的乘除法進行復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蓋,總水量中的97%是鹹水(包括海水和苦鹹水),在餘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冰川、冰雪。其實,人類實際可利用的淡水只佔全球總水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屬於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隨着人口繼續急劇增加,淡水資源告急已經在近年成為僅次於全球氣候變暖的世界第二大環境問題。

師:誰願意來交流一下你收集的關於水環境的資料。

生交流。

師:書上小熊貓告訴我們,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於國際公認的用水緊張線。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作為國家的小主人,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生交流。

二、中心階段

師:作為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應該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是每個人的責任。小胖一家就做的特別好,我們一起去看看。

生練習。

1.我家平均每天可節約60千克水,照這樣計算,一年可節約多少千克水?

(平年)365×60=21900(千克)

2.去年小胖家共繳了1224元水費,平均每個月繳多少元?

1224÷12=102(元)

3.小胖家今年準備平均每個月比去年節省4元水費,照這樣計算,今年預計一共要繳多少元水費?

1224-4×12=1224-48=1176(元)

師:從題目中我們知道小胖一家為了節約水資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你們知道嗎?我們上海市為了節約各種能源,也提出了“做節約型城市”的口號,作為上海市的一名小公民,你能談談你想從哪幾個方面開始做起?

生交流。

三、練習階段

1.豎式計算(*要驗算)

28×72=208×36=* 6800×340=4838÷49=2681÷86=8234÷26=

2.遞等式計算

(20xx-159)÷172340÷78×208082349-80×27

3.應用題

1)一套西裝450元,一件襯衫45元,一套西裝的價錢是一件襯衫價錢的幾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校買12張課桌、10把椅子,每張課桌99元,每把椅子302元。去買時要帶多少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紅花有12朵,黃花的朵數是紅花的2倍,綠花的朵數比黃花的3 倍還多1朵。三種花一共有幾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複習大數的讀法、寫法,複習按四捨五入法湊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進一法湊整。

3、能根據生活實際的需求將一個數用合適的方法湊整。

重點難點:

掌握去尾法和進一法的湊整方法。

三種湊整方法的區別,體會四捨五入法是最常見的湊整方法。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5次人口普查,統計出了我國五十年來人口的增長情況。出示P75我國五十年人口增長統計圖!觀察這張統計圖,你獲得哪些信息?

①複習大數的讀寫

讀出1953~20xx年全國人口數這些數都比較大,讀這些數時,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生:讀這些數時我可以用四位分級法。

寫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數

②用四捨五入法湊整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表示上海總人口、全國總人口的數量時做不到很精確,這時就需要用“四捨五入”的方法取一個近似數。

(學生完成P89的表格)

(前兩行老師指導學生共同完成,後三行學生獨立完成)

小結:用“四捨五入”法湊整成整億數看千萬位上數的大小;湊整到整百萬數看十萬位上數的大小,以此類推湊整到哪一位要看被省略尾數最高位上的數的大小,大於或等於5的向前一位進1,小於5的省略尾數。

③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四捨五入湊整法,還有其它的湊整方法嗎?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關於“大數與湊整”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新課探索

1、探究一

小胖和小胖媽媽去商店買衣服,正好趕上商場服裝優惠促銷,小胖發現原先的價格都變成了相鄰的整十數,你知道,商場老闆用的是哪種湊整的方法?用四捨五入行嗎?為什麼?

生1:商場老闆用的是把末尾的數變成0。

生2:用四捨五入不行,因為這樣的話就比原先的價格貴了。

小結:因為優惠促銷一定要比原來的便宜,所以一般不用四捨五入法。

把198的尾數8捨去,得到190;把76的尾數6捨去,得到70,像這樣的湊整方法,我們叫“去尾法”。

跟進練習

按照商場老闆的這種湊整方法,制定出其它衣服的價格。完成書P90填表格,師指導。

“去尾法”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四捨五入”法在湊整時有什麼不同?

生1:“去尾法”只要把末尾的數改成0就行了

生2:“去尾法”不需要看尾數的大小的,無論尾數是幾都是捨去的。

小結:都是湊整,但方法截然不同,“四捨五入”法要看被省略尾數最高位上的數的大小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而“去尾法”是不需要看尾數的大小,無論尾數是幾都捨去。

2、探究二

在實際的生活中,是不是隻有“四捨五入”法和“去尾法”呢?有沒有其它的方法,誰能舉例?

媽媽帶小胖去服裝店買T恤衫,小胖的身高是3575px,可是商店裏的T恤衫只有3500px和3750px兩種尺寸,小胖應該買哪種尺寸的T恤衫?能用去尾法和四捨五入方法進行湊整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出“進一法”湊整的方法。通過部分學生的舉例説明之後,全班集體練習P91的表格。

討論:進一法和去尾法又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生1:進一法不管尾數是幾都要向前進一的。把143的尾數去掉,並向前進一,得到150。

生2:兩種方法都不看尾數的大小

小結:這兩種方法都不看尾數的大小。實際生活中常常用到“去尾法”和“進一法”來湊整

3、探究三

練習:將3475200按下列要求湊整。

比較這三種湊整方法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展開討論,充分感受三種湊整方法的區別。

生1:這三種都是湊整方法。

生2: 不同的是,“四捨五入”法要看被省略尾數最高位上數的大小,而另兩種方法是不需看尾數的大小,直接“進一”或“去尾”的。

小結:這些都是數湊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捨五入”法要看被省略尾數最高位上數的大小,而另兩種方法是無需看尾數的大小,直接“進一”或“去尾”的。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選擇題

(1)按去尾法在萬位上湊整得7□8078≈740000,則□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74590≈75000,它是按()規則湊整成整千數的。

①四捨五入或進一法

②四捨五入或去尾法

③進一法

④去尾法

練習二

應用題

①倉庫裏有795噸鋼材,如果每輛貨車可裝6噸,需要多少輛貨車才能把這些鋼材全部運走?

②一桶純淨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輛載重2噸的小貨車最多可以裝多少桶純淨水?

比較這兩題有什麼不同之處?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三種不同的湊整方法:“四捨五入法”要看被省略尾數最高位上的數的大小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去尾法”不需要看尾數的大小,無論尾數是幾都捨去,寫上“0”;“進一法”不管尾數是幾都去掉,寫上“0”,並向前一位進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方法將數進行湊整。

課後習題

五、課後作業

①書面作業:完成練習冊P/69的表格。

②實踐作業:做個“有心人”,觀察一下,在實際生活中,哪些時候是用“四捨五入”法湊整的?哪些時候是用“去尾”法或“進一”法湊整的?你能舉例説明。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 、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確定解題思路。

2、能結合樹狀算圖理解“綜合--分析法”,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讓學生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數量關係,掌握分析複合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結合樹狀算圖,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籤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口答:根據問題説出數量關係。

(1)複印機37分鐘可複印多少張紙?

生1: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

(2)實際每月生產多少輛汽車?

生2: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3)小巧從家到學校走了多少分鐘?

生3:路程÷速度=時間

出示課題“應用(二)”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出示主題圖和題目

(1)小丁丁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

示意圖:

①問: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條件?

②問: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從已知條件開始想,如果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出示:小丁丁家到學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鐘,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

生:1020÷15=68(米/分)

出示: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把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結合起來思考,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

816÷(1020÷15)

=816÷68

=12(分鐘)

答: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12分鐘。

探究三:

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你會解答嗎?在小組裏交流,並列式解答。(先討論,再列式)

根據學生彙報出示:先彙報分析思考過程,再彙報算式

340÷(1020÷15)

=340÷68

=5(分鐘)

答: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走5分鐘。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一隻成年的大熊貓一週大約要吃140千克的鮮竹,照這樣計算,一隻成年的大熊貓一個月大約要吃多少千克的鮮竹?(一個月按31天計算)

生1:

140÷7×31

=20×31

=620(千克)

師問:你是怎麼想的?

生2:一隻大熊貓每天吃的千克數×天數=一個月吃的千克數

練習二:

選擇題:

(1)複印機5分鐘複印了340張紙,照這樣計算,複印2516張紙需複印多少分鐘?算式是( )

A、2516÷(340÷5 )

B、340÷5×2516

C、(2516-340)÷5

問:你是怎麼想的?選B或C問題可怎麼改?

生1:我選(A)我是從問題想的。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奶牛場每天生產牛奶2100升,如果每升牛奶可以賣3元,8月份生產的牛奶全部賣出後總共可以收入多少元?算式是( )

A、2100÷3×31

B、2100×3÷31

C、2100×3×31

問:你是怎麼想的?

生2:我選(C)。我是從問題想的

單價×數量=總價

練習三:

根據條件提問題,並列式。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5千米,從甲地出發行了4小時後,離乙地還有135千米。

師: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45×4+135

生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共需幾小時135÷45+4

師:這樣列式,你是怎麼想的?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解答應用題先審清題意,然後可以從條件出發,也可以從問題出發,還可以把條件和問題結合起來思考。分析數量關係,再列式解答。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課題: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材分析:

説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本教案選取的是青島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繁忙的工地》,第一課時《角的認識》。

本課時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掛圖(或課件),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學生準備:

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學方法:

本課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在活動中探索角的有關知識,但對於比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錯誤概念的知識教師仍然加以引導和講解。如周角和平角,學生僅從形狀上就普遍認為周角是一個圓圈,平角就是一個半圓圈,而不去理解它作為角的實質,但這種實質的探索僅僅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或同桌交流是難以實現的,因此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什麼是平角,什麼是周角,教師在利用活動角示範的基礎上進行了講解,這樣既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平角、什麼是周角,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説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第一節教學要點: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找一段挖掘機工作視頻,放給學生看。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麼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角的認識)挖掘機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後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説一説,你折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哪組的同學願意上台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彙報交流

展示你們折的角,並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

3.分類。

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小組活動):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台上分)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學生上台展示)

4.認識平角。

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這是角嗎?為什麼?

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畫平角):跟着老師畫平角。(示範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⑴老師先説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鋭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説出它的名稱。開始!(老師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畫周角):跟着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兩生上台板演)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係

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組彙報):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結論?

三、迴歸生活

1.解決情境中的問題現在我們來看看剷鬥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2.找出身邊的各種角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角嗎?(生舉例)看到生活中這麼多的角,你想説什麼?

四、總結

滬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經歷“材料感知——聚類分析——歸納概括——抽象命名”的過程,感悟和理解畫圓的基本原理。

2、理解圓心和半徑的概念、認識半徑、圓心等概念及其相互關係,掌握圓的基本特徵。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

教學重點:

理解圓心和半徑的概念、認識半徑、圓心等概念及其相互關係,掌握圓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能運用原理創造畫圓的工具

教具準備:

教學媒體、圓規,圓形紙片,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圓形物體。

看,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你能找到什麼相同的圖形?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圓的?

2、比較圓、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異同

二、感悟畫圓原理,形成圓的核心概念。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説,如果沒有圓規,是不出圓的。同學們都準備了一把圓規,你能試着用它在白紙上畫出一個圓嗎?

第一層次:在不同情境中畫圓,感受事實,積累體驗。

1、學生用圓規在練習紙上畫圓。

演示方法:一種是先在紙上定一個點,再拉開圓規的兩腳,旋轉圓規一週。另一種是先在紙上定一個點,再拉開圓規的兩腳,然後旋轉紙張一週,同樣也得到了一個圓。

2、老師用在黑板上畫圓。

用眼睛看顧老師畫圓,用你的頭腦去思考,老師是怎樣畫圓的?

3、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

剛才我們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在紙上也畫了一個圓,如果我們要在學校的操場上畫一個比較大的圓,老師的圓規不夠大怎麼辦?看一下體育老師在操場上是怎樣畫圓的。邊看邊思考在操場上畫圓與在黑板上和紙上畫圓有什麼異同?(播放錄像:體育老師伸直手臂,手拿長柄勺子,站在原地旋轉一週,勺子中的白粉隨人體的旋轉過程逐漸抖落而形成一個圓。)

第二層次:經歷材料聚類分析的過程,歸納並概括提煉畫圓的原理。

1、我們在黑板上畫了圓,在紙上畫了圓,在操場上也畫了圓,這幾次畫圓,儘管畫圓的地點變了,畫圓的工具也各不相同,但是它們有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小組之間討論一下。

小結:通過剛才四個不同情境中的畫圓,我們發現它們都有三個共同的特點:一、確定一個點;二、確定一段距離;三、旋轉一週。

第三層次:抽象命名圓心和半徑,形成圓的核心概念。

1、剛才所有的活動中,固定點叫做圓的圓心,用字母O表示。圓上所有的點到圓心都有相等的長度,這個長度就叫做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

板書:圓心

半徑

2、學生在所畫圓中標出圓心,畫出半徑並用字母表示。

3、説出剛才幾個情景中的圓心和半徑分別在哪裏。

橡皮筋4、生活中有沒有運動的圓,説説它們的圓心和半徑又在哪裏。

第四層次:

學到現在,關於圓,還有沒有什麼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

其實就圓心、半徑,還藴藏着許多豐富的規律呢,同學們手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等等,這就是研究工具。老師給大家準備了研究提示,請同學們動手摺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反饋

1、發現圓有無數條半徑

還有什麼新的發現嗎?説説你們是怎麼發現的嗎?

預設:折:把一個圓先對摺,再對摺、對摺,這樣一直對摺下去,展開後就發現圓上有許多的半徑。

畫:不停地畫,在圓裏畫出無數條半徑。

老師沒有折,也沒有畫,而是直接想出來的,知道我是怎麼想的?

(因為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而圓上有無數個點(邊講邊用手在圓片上指),所以這樣的線段也有無數條,正好説明半徑有無數條嗎?)

2、發現半徑長度都相等。

預設:所有的半徑或直徑長度都相等。

能説説你們的想法嗎?

量:在圓裏任意畫出幾條半徑,再量一量,結果發現它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也是這樣。

折:將一個圓連續對摺,就會發現所有的半徑都重合在一起,這就説明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長度相等,道理應該是一樣的。

既然圓心在圓的正中間,那麼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應該都相等,而這同樣也説明了半徑處處都相等。

3、圓的大小和它的半徑有關

請在一張紙上任意畫兩個圓。

出示同心圓:為什麼一個大一個小?(因為兩個圓的半徑長度不同)

還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4、圓的位置和圓心有關

圓的大小和它的半徑有關,那它的位置和什麼有關呢?

學生總結

三、拓展:

出示:橡皮筋、小棒、剪刀、三角尺、圖釘

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判斷哪些是能畫出圓的?

2、同學們正在操場上開展“投球”比賽。哪一種方式比較公平?

為什麼站成圓形你們覺得比較公平呢?

四: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圓,知道了畫圓的基本原理,理解了圓心和半徑的概念,發現了圓的基本性質。以後我們也會像研究長方形、正方形一樣,進一步研究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