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登泰山記(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75W

教案設計者:張含光

登泰山記(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積累一定的文言實詞,進而疏解文意。

二、指導學生理清本文思路,體會描景特點。

三、指導學生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品位形象而優美的語言,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課時教學。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朗讀環節,知道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預習的效果教學,重點突出一些疑難字、詞、句,採用課堂討論的方式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四、結合練習一的回答,達到教學目的二、三,應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疏通課文,積累掌握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分析理解典型的文言句式。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課前已經佈置學生預習,可以抽學生讀一讀課文,聽一聽他們對重點詞語讀音的掌握,聽一聽學生斷句的對錯以及情感的把握。

出示本節課學習目標。

學生自主達標。

要求:結合註釋、文言文學習詞典,疏通文意,抓住重點實虛詞、文言句式、關鍵句子,深入理解,全面分析。

二、達標檢測。

1、結合練習冊“基礎自主落實”,自主檢測學習情況。

要求:自我檢測,將練習冊各知識點羅列中的答案用手遮住,看自己能不能説準,然後對照答案看自己理解掌握有無偏差。也可以同桌結對,一問一答。

2、疑難交流。

就自己學習、檢測的情況質疑,師生共同交流明確。

3、完成練習冊“基礎鞏固”部分。

4、教師強調重點實虛詞及特殊句式。

三、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明確實虛詞意義用法,進一步掌握文言句式。

2、思考:作者是如何準確寫出登山路徑的?如何精彩描繪泰山日出美景的?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理清課文思路;分析學習文章對泰山雪後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雄渾景象的描寫,感受泰山的神秀壯麗,喚起學生對泰山的嚮往,感悟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放泰山風光與雄姿,並請去過泰山的同學説説自己是怎樣登泰山的。那麼古人是怎樣登泰山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姚鼐的《登泰山記》。

二、作者介紹(投影)

《登泰山記》選自《惜抱軒詩文集》,作者姚鼐,字姬傳,一字夢谷,清代桐城人,傑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軒而被人稱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軒全集》,他所選編的《古文辭類纂》在近代是一部家傳户誦的文章總集。桐城派: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創始於方苞,經劉大櫆、姚鼐的發展,形成完整的理論,三人並稱“桐城三祖”,姚鼐被稱為領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張,講究義理、考據、詞章兼長,注重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寫景散文尤有獨特成就。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麼?學生髮言、明確;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峯--日觀峯。

第二段:記述登山經過,着力敍寫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巔後所見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寫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 

第四段:介紹泰山的人文景觀。

第五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

2、討論:作者是從何地動身?登山的方位在何處?簡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觀之景。

明確:作者從泰安動身,西南麓(日觀峯之南)登山。

第一天:從南麓循中谷入山,經天門,越中嶺,再循西谷達到極頂,其時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觀峯日觀亭觀日出,然後參觀名勝古蹟,最後補記泰山極頂的景物特點。

3、思路(板書)

交代泰山位置--記述登山過程--描繪日出美景--返記人文景觀--補寫自然景觀。循序漸進,一線貫穿 

綜觀全篇,文章緊緊圍繞作者的遊蹤進行,敍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後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我們對泰山的嚮往,感覺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四、精彩片段分析討論

1、第二段作者詳寫登山的過程,精讀,説出作者的登山路線,寫景特點。

明確:(板書)

先寫:京師--泰安,點明時間和節令。

再寫:山麓--山頂。

路程:四十五里(遠)

石級:七千有餘(高)

路線:中谷--西谷--山巔(險)

最後頂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壯闊、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徠如畫(雄渾、下)半山居霧若帶然(高峻)--(遠--近) 

2、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麼順序寫景物變化的?描寫了怎樣的勝景?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後的不同景色,展現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換面。(板書)

日出前: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 

日出時: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日出後;回視日觀以西峯--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色彩點染--絢麗壯美

3、全班齊讀第三段,體會寫法特點和感情。

總結:通過描寫山頂所見景觀和日出勝景,表達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讚美祖國山河的強烈感情。

4、找出文中幾處使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體會特點和作用。

明確:(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説青山負白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説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着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眺,夕陽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着的雲霧好像飄帶一般,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3)“回視日觀以西峯,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海諸峯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峯的雄峻,且賦予山峯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動。

五、寫作特點

討論、交流、舉例分析。

明確:1、章法嚴明,剪裁得當。2、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巧妙進行烘托。

3、用筆簡潔,詞語精當。4、句式多變,用此靈活傳神。

歸納總結:本文無論從清晰的思路,還是簡潔明淨的語言,亦或是色彩鮮明、生動的描景,都可見桐城派古文家錘鍊語言的功力,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六、佈置作業 

1、寫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體生動地寫出景物特徵。

2、完成練習冊相關練習。 

教學反思

 

張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