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登高(魯人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74W

 登高

教學目標:

    1、感受詩歌所繪之景,體味所抒之情,及繪景、抒情之法。

    2、感受杜甫心繫蒼生、情寄邦國、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教學重點:

    1、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時數: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後,夔州,長江邊,江流奔湧,秋風蕭瑟,萬木凋零,淒冷的風中,一隻孤鳥在空中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衣衫襤褸、步履蹣跚的老人,朝山上走來。年過半百、“老臂偏枯耳半聾”的他面對漫天飄飛的黃葉,面對滾滾奔騰的江水,面對萬里之遙的故鄉,面對着戰亂不斷的國家,不禁百感交集,放聲悲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用多媒體放映詩與畫《登高》):

    這位老人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杜甫,這首詩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七律《登高》。我們首先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節課的學習任務。

    學習目標:

    第一,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本詩;

    第二,賞析本詩所繪之景,所抒之情以及繪景抒情的手法;

    第三,感受杜甫心繫蒼生、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展示教學任務)

二、展示詩歌的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大曆二年(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在四川的夔州所作。沒來夔州之前,他寓居在四川的梓州。在梓州,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覺得中原以定,於是陡然萌發了“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念頭,但未能實現。公元765年5月,他的老友嚴武辭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況愈下,只好離開了經營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們,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呆了幾個月才到夔州。如果不是當地都督柏茂琳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個年頭,可能還得四處漂泊。就在這三個年頭裏,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難,身體也非常不好。因此,這首詩是杜甫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寫成的。  

三、朗讀訓練

    1、首先,請同學們聽一遍配樂朗讀《登高》。教師指點重讀及停頓。

    2、學生跟着配樂朗誦一遍詩歌。

    3、學生自由朗讀1~2遍,注意感情要充沛真摯。

    4、請學生單獨朗讀。3~4名同學。

四、分析課文

    師:從《登高》這首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律詩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生:先寫景,後抒情或者議論

    師:是的,律詩在結構上一般是先寫景,後抒情。《登高》被後人成為“古今律詩之冠”,它的寫景抒情主要是如何分佈的呢?

    生: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情。

    師:通過誦讀,你更喜歡前兩聯中哪一聯的景物描寫呢?請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所選一聯的意象,字數在60字左右。

    (生寫作,然後讀片斷描寫)

    師:詩人前兩聯都描寫了那些意象?

    生:風、天、猿、渚、沙、鳥;落木,長江。

    師:這些意象有特點呢?

    生:悲涼。

    師:詩人對這些意象的描寫又有什麼作用呢?

    生:為了引出下兩聯的抒情。

    師:同學們只答對了一半,首聯和頷聯的景物描寫除了引出頸聯和尾聯的抒情之外,它自身也藴涵着深深的情感,無論是急風高天,還是哀猿飛鳥,都是那麼蒼涼和孤獨,傳達着秋季的悲涼以及詩人此時心中的悲涼。而頷聯雖然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卻渲染出整個秋天的肅殺氣氛,大筆寫意,勾畫出一副極其開闊深遠的畫面,看到落葉飄零,江水東逝,詩人感歎韶光易逝,壯志難酬。

    師:詩人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情,那麼在後兩聯中,從哪些字眼可以看出詩人的感情呢?

    生:“悲”、“獨”、“苦恨”。

    師:是的,詩中寫“萬里悲秋常作客”,這“秋”就單單指“季節之秋”嗎?

    生:詩人的生命也到了晚秋。

    師:從哪句可以看出來呢?

    生:百年多病獨登台。

    師:非常正確,杜甫寫這首詩時已經55歲了,在他58年的生命長河中,他的確到了生命的晚秋。

    師:有人把此詩概括為“三秋圖,杜甫心”,除了季節之秋,生命之秋,還有國運之秋,此時,戰亂雖已平定,但盛唐景象不再、國事頹敗,觸動了詩人憂時傷世之感。三者交匯渾融,詩意也由此博大深沉。

    師:3、頸聯抒情--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從空間,時間,由異鄉漂泊寫到多病殘生。羅大經曾經評價這兩句詩藴涵了八重悲。“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悽慘;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

    如果説“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話,還有一重悲指什麼呢?

--想為國事盡力而不能,想借酒澆愁而不得的愁苦。(下面一起來分析尾聯。)

4、尾聯抒情--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白髮日多的根源是時世艱難。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詩人自身漂泊在外,處境艱難,還處處為國為民憂心。

    5、有詩評者把此詩概括為“三秋圖,杜甫心”。“三秋圖”寄意遙深,“秋”字含義豐富,請分析一下“三秋”有那些內涵?

    (生小組討論分析,師指點。)

    --秋,不僅指季節,也是心境,不僅是自身遭遇,也是國家前途。

季節之秋:秋風正勁,長天高遠,猿猴哀鳴,飛鳥盤旋,天地間遼闊蒼茫、淒涼冷清的景象,傳達出秋季的悲涼。

生命之秋:落葉是衰老的象徵,“蕭蕭下”隱含了詩人心情的低落,他感歎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

國運之秋:

    憂思沉鬱“杜甫心”。

    全詩的情感基調可以用詩中的哪個字概括?

    --悲(萬里悲秋長作客)

   此詩雖是一首悲歌,但它給予我們的感受不是悲涼和消沉,詩人雄俊奔放的筆勢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悲壯豪邁、心胸開闊的感覺。我們更能體味杜甫深沉博大的憂國傷時之心。

小結:

    全詩通過寫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描繪了一副有聲有色有形有態的秋江圖,營造了一種雄渾壯闊、沉鬱悲壯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孤獨悲涼之情和感歎時世艱難、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感。

五、寫作訓練。

    選擇詩句中你最喜歡的一聯,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詩歌的意境。(小組交流,推選出代表發言。)

 六、拓展訓練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註釋: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2、錦官城:現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5、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問題1、律詩的一般格式是先景後情,請簡要分析一下本詩繪景、抒情的藝術特點。

問題2、談談對“長使英雄淚滿襟”中的“英雄”的理解。

課件需要用的文字:

第一版塊: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後,夔州,長江邊,江流奔湧,秋風蕭瑟,萬木凋零,淒冷的風中,一隻孤鳥在空中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衣衫襤褸、步履蹣跚的老人,朝山上走來。年過半百、“老臂偏枯耳半聾”的他面對漫天飄飛的黃葉,面對滾滾奔騰的江水,面對萬里之遙的故鄉,面對着戰亂不斷的國家,不禁百感交集,放聲悲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第二版塊:

首聯

        }  寫景

頷聯

                      情景交融

頸聯

        }  抒情

尾聯

第三版塊:               季節之秋

1、寄意遙深“三秋圖”--生命之秋

                         國運之秋

2、憂思沉鬱“杜甫心”--憂國憂民

第四版塊: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註釋:

1、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2、錦官城:現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5、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6、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問題1、

    律詩的一般格式是先景後情,請簡要分析一下本詩繪景、抒情的藝術特點。

問題2、

    談談對“長使英雄淚滿襟”中的“英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