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哲理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5篇

欄目: 哲理 / 發佈於: / 人氣:2.02W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

吃素的狼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5篇

狗近來見狼總是精神不振,而且還消瘦了許多,於是就前來探望並問其原因,沒想到狼有氣無力地説:“我現在正在適應着吃素呢。”

“你減肥啊?”狗不解地問。

“哪裏啊,你不知道我們動物界正瀕臨滅絕嗎,現在連小兔子也成了特級保護動物了,不吃素難道還讓我吃人啊。”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2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宰予問了孔子一個很古怪的問題:“老師,一個君子,假如我們誆騙他:‘有人掉到井裏啦!’他會馬上跳下井去救人嗎?”孔子皺眉回答説:“怎麼會呢?君子會馬上趕去察看,但不會糊里糊塗就往下跳,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

君子可欺之以方這段對話的價值不在於宰予的這個問題有沒有技術含量,也不在於孔子對君子是否入井救人的回答,而在於孔子“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的觀點。

有意思的是,孟子竟然也持這種觀點。孟子有句名言:“君子可以欺以其方。”就是説,君子可以被人用正當的理由欺騙,用合情合理的騙局欺騙。

孟子舉過一個例子。鄭國國相子產,是個仁德之人、智慧之人,孔子曾經向他討教,還誇獎他是“古之遺愛也”。一天,有人給子產送來一條活魚,子產仁慈,讓手下小吏把魚拿到院子裏的池子放生,這人卻把魚弄回家自己偷偷煮着吃了。第二天,子產見到他,問:“那魚放生了嗎?”他説:“已經放生到水池裏了。”為了增加這個謊言的可信性,他接着編造説:“那魚啊,挺逗。一開始放到水裏,半死不活的;過了一會兒,它就恢復了生氣,搖頭擺尾地遊走了。”子產一聽,很高興:“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這條魚終於到它該去的地方去了。

這個把魚吃掉還騙人的小吏真是個小人。他事後還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講:“誰説子產聰明呢?我明明把魚吃到肚子裏去了,他還連聲稱讚,真是可笑啊。”

究竟是子產可笑還是這個小吏可惡?子產讓他把魚放了,他答應後不僅沒有照做,違背承諾,還把謊話編得活靈活現,合情合理。一個人,把別人對他的信任看成愚蠢,那麼他希望別人把他看成什麼樣的人呢?

合情合理地相信別人,不僅是仁者,也不失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騙之前,已然站在小人無法企及的高處。

用合情合理的謊話欺騙別人,不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損害別人之前,自己先已墮落。

君子不懷疑正當的東西,不質疑合情合理的東西——因為,維護一個社會基本的信任底線,比防範受騙還重要。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3

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對不幸的小兄弟,他們的媽媽因為生病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和父親相依為命。可是他們的父親卻是一個賭鬼,為了有錢去賭博,他變賣了家裏全部能變賣的東西。最後竟然去偷竊,不久落入法網後被送到了當地的監獄。

你把苦難放在哪裏唯一的親人入獄後,兄弟兩個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兄弟倆個先是行乞,後來長大了一些他們就開始撿垃圾。撿垃圾可以給兄弟倆帶來一些微薄的收入,兄長則會用這些錢去大吃一頓,而弟弟則把這些來之不易的錢存了起來。慢慢的弟弟有了一些積蓄,後來他存的錢多了,他把這些錢做為自己的學費,然後去一所貧民學校讀書。

而兄長則長期在街道上的賭場廝混,漸漸的兄長學會了喝酒、吸毒、和打架。並且很快成了街上一羣小混混的頭目。他們聚集在一起吞雲吐霧,然後商量着去偷竊打架等。而弟弟則是更加用功的讀書,他利用白天的時間去餐館、旅店打工,晚上的時候去一些學校學習,並且學着寫一些文章。

就這樣十多年過去了,早已分道揚鑣的兄弟倆都成了二十多歲的青年。可是不同的是兄長因為一次街頭打架而將人刺死而進了監獄。而弟弟則大學畢業成了一名作家,並因為發表了大批出色的文章而進了一家報社。

20xx年的聖誕,一家報社的記者根據別人提供的線索,到監獄去採訪那個臭名昭著的兄長。記者問神情沮喪的他説:“關於你父親的劣行我們已經全部知道了,你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是不是與你父親留下的不良影響有關呢?”兄長十分肯定的説:“是的,父親的劣行就像一塊沉重的石塊,重重的壓在我的心上,所以我才走了他的老路。”

採訪完兄長,記者又去採訪進了報社的弟弟,此時的弟弟正在忙着自己新書的發佈。可是他還是抽空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記者問道:“你兄長説正是你父親的影響,所以他才進了監獄。你是否也受過你父親的影響呢?”

弟弟十分肯定的説道:“是的,我肯定受到過父親的影響。”記者不解的問道:“同樣深受你們父親的影響,為什麼你兄長成了臭名昭著的罪犯,而你卻成了一個令人敬仰的作家呢?”

弟弟説道:“對於父親的苦難,就像一塊沉重的石塊一樣壓在我們的心上。可是不同的是兄長始終把這塊石塊壓在自己的背上,所以他每一步都走得很沉重。而我卻把這塊石塊踩在了腳下,這塊石塊最終成了我人生向上的台階。”

記者把採訪兄長和弟弟的報道放在了一下,第二天好多人給報社打來了電話,聲稱看了兄長和弟弟的報道很受啟發,他們也從兄長的身上吸取了教訓,從弟弟的身上得到了力量。

同樣是一個劣跡斑斑的父親,可是兄弟兩個卻有不同的命運,就是因為把苦難放的位置不同。苦難是讓它成為負擔還是成為向上的台階,關鍵就在於你把它放在了什麼位置。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4

小貓找工

動物學院XX界的學生快畢業了,大家都為將來的工作奔波不已,唯獨小貓還優哉遊哉地那裏釣魚,同學們就不解地問:“你的工作有着落了?”

小貓不屑地回答:“找工作有啥難的,我叔叔是XX處處長,我舅舅是XX局局長,大名鼎鼎的黑貓警長還是我的兄長。”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5

1971年2月22日,在芝加哥聖易市七十號州際公路發生了一起車禍,《華爾街日報》的西部經理麥雅西在車禍中受到重創;他的頭部被撞凹陷近兩釐米,生還的可能性極小。幸運的是,麥雅西挺了過來,但從胸部以下都癱瘓了,大部分身體失去了知覺,雙手也幾乎不能動彈。

人們斷言,他的餘生將在輪椅上度過。

儘管一度很沮喪,但一向樂觀的麥雅西很快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他決定,自己要重新站起來。接下來,他嘗試過無數方法,吃了許多藥物,換過不少治療醫生,但所有的努力全都沒有一點效果,他的信心因此一點點崩潰。

這時,一位叫瑞佛士的心理學教授來為他治療。經過前期的準備,他把麥雅西推到一間掛着黑板的空屋,在黑板上用粉筆寫上兩個大字“不能”。然後問麥雅西:“你想重新站起來嗎?”

麥雅西回答:“想!”

“那麼,你認為你能夠站起來嗎?”

麥雅西猶豫不決,因為他對此已沒有多少信心了,但他還是遲疑地點點頭。

“那你上前,把‘不’字擦掉,留下‘能’。”瑞佛士命令道。

麥雅西雙手略動了動,抬不起來。

“如果你認為你行,你就行!上前來,把‘不’字擦掉!”瑞佛士用強硬的語氣再次命令他。

奇蹟出現了,麥雅西全身竟有了反應,他哆嗦着試着推動輪椅,來到黑板邊,顫顫悠悠地拿起粉筆刷,一點一點擦掉了黑板上的“不”字,最後留下一個醒目的“能”!

“看啊,你能!”瑞佛士激動地説,“你做到了,從此,世上再也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你重新站起來。”

事實果真如此,麥雅西康復的速度快得驚人。1971年10月29日,麥雅西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從當時的醫療條件來説,胸部以下都癱瘓的人是根本不可能重新站起來的;然而,麥雅西卻做到了。一個相信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自己的人,什麼奇蹟都能夠創造出來。

其實,不只是麥雅西,任何一個能夠從心靈中爆發出強大能量的人,都可以創造出奇蹟。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6

在一個小鎮上,饑荒讓所有貧困的家庭都面臨着危機,因為對於他們來説,最起碼的温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小鎮上最富有的人要數麪包師卡爾了,他是個好心人。為了幫助人們度過饑荒,他把小鎮上最窮的20個孩子叫來,對他們説:“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籃子裏拿一塊麪包。以後你們每天都在這個時候來,我會一直為你們提供麪包,直到你們平安地度過饑荒。”

那些飢餓的孩子爭先恐後地去搶籃子裏的麪包,有的為了能得到一塊大點的麪包甚至大打出手。他們心裏只想着要得到麪包,當他們得到的時候,立刻狼吞虎嚥地把麪包吃完,甚至都沒想到要感謝這個好心的麪包師。

麪包師注意到一個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兒,她穿着破舊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別人搶完以後,她才到籃子裏去拿最後的一小塊麪包,然後她總會記得親吻麪包師的手,感謝他為自己提供食物,然後並不吃那塊麪包,而是拿着它回家。麪包師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塊麪包,多麼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樣搶奪較大的麪包,可憐的格雷奇最後只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麪包,但她仍然很高興。她親吻了麪包師的手後,拿着麪包回家了。到家後,當她媽媽把麪包掰開的時候,一個閃耀着光芒的金幣從麪包裏掉了出來。媽媽驚呆了,對格雷奇説:“這肯定是麪包師不小心掉進來的,趕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兒拿着金幣來到了麪包師家裏,對他説:“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你的金幣掉進了麪包裏,幸運的是它並沒有丟,而是在我的麪包裏,現在我把它給您送回來了。”

麪包師微笑着説:“不,孩子,我是故意把這塊金幣放進最小的麪包裏的。我並沒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給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這塊金幣,是你選擇了它,現在這塊金幣是屬於你的了,算是對你的獎賞。希望你永遠都能像現在這樣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面對每一件事。回去告訴你媽媽,這個金幣是一個善良文雅的女孩兒應該得到的獎賞。”

小故事大道理:誠實善良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發揚這種品格。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7

古時鄉下有個大力士,父親讓他到鎮上買幾十斤雞蛋回來。

父親給兒子遞去籮筐與扁擔,並特意囑咐,此扁擔剛剛製作完成,估計只能承受80~90斤的重量,你萬不可買過多的雞蛋。大力士滿口應允。

可到了集市,他就將父親的叮囑拋諸腦後。雞蛋小販告訴大力士,買的雞蛋越多價格就越便宜,大力士想到自己一身力氣,一次不多挑點回去太不划算了,於是,買了整整100斤雞蛋。可當他剛彎下腰挑起兩籮筐雞蛋時,扁擔就“啪”的一聲折斷了。可想而知,筐內的雞蛋全部打破,大力士無功而返。

放棄穩穩當當能拿的90分不要,而是冒着得零分的風險去爭100分的“大力士”比比皆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當然好,但很多時候要適可而止。

有一句話:“最好”是“好”的敵人,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8

阿雅是個城裏姑娘,長相甜美,聰明能幹,大學畢業後,順利地進入了一家大公司,兩年後,就被提拔為銷售主管。這在公司是史無前例的事情,人們都説,阿雅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這種喜悦還沒有持續太久,阿雅就惴惴不安起來。她發現,與她一起分配到公司的阿欣銷售業績連續幾個月來持續增長,直逼自己。

阿欣是個鄉下姑娘,人長得又黑又瘦,也許是家境貧寒,她的衣服很少,一件衣服總要穿很長時間,而且從不化粧,素面朝天。但阿欣精明幹練,話不多,凡是交給她的工作,總是完成得又快又好,令人歎服。

阿雅開始關注這個貌不驚人的鄉下丫頭。當她給客户打電話的時候,阿雅會斂聲屏息側耳傾聽;當她接待客户的時候,阿雅也會裝作關心的樣子前去窺探一番。可每次阿雅總是很失望,阿欣並沒有什麼非凡之處,她也和其他姑娘一樣介紹產品特點。

就在阿雅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阿欣的銷售業績已經超越了她。阿雅氣壞了,心想,如此下去,銷售主管的寶座能坐得穩嗎?不,得想辦法把這個鄉下丫頭擠走。

這個醜惡的念頭像蛇一樣鑽進她的心裏,並在她的心裏紮了根。於是,阿雅便利用職務之便,與阿欣搶客户。但是,大多數客户卻並不買她的賬,他們會一本正經地問:“那個叫阿欣的業務員呢?我們信任她,喜歡和她打交道。”

阿雅羞愧難當,心裏更加嫉恨阿欣,並開始醖釀惡毒的計劃。她開始一步步孤立阿雅。先是利用小恩小惠,請同事吃飯,送同事小禮物,背後説阿欣的各種壞話。

公司中那些業績平平的人,自然不乏阿雅的知音,她們一拍即合,很快結成聯盟,説話時故意含沙射影,但阿欣似乎並不介意,仍然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有工作上的事情需要跟大家溝通,她不卑不亢,友好、客氣卻並不低三下四。

阿欣的超然態度,激怒了阿雅。一天,她看到阿欣跟總經理一起出了電梯間,兩個人還談笑風生,於是心生一計:何不在這上面做文章?!不久,關於阿欣與總經理的緋聞便悄然在公司流傳開來。阿欣終於屈服了,那幾天裏,她垂着頭一句話都不説,但是隻要一涉及工作的事情,委頓的神情就蕩然無存,神采奕奕,目光灼灼,像換了個人一樣。

就在阿雅為自己高明的手段暗自得意的時候,她卻被總經理叫去訓斥了一頓,總經理臉色鐵青,用手指重重地敲着桌子:“真不知道你整天在幹什麼?銷售業績直線下降,你毫無成績,除了阿欣的業績還不錯,其他人的業績都是歷史最低,要知道,這幾個月是銷售旺季啊。如果再沒有進步,我看你這個銷售主管還是讓給阿欣吧!”

從總經理辦公室出來,阿雅惱羞成怒。惡向膽邊生,她操起桌上的裁紙刀向阿欣刺去,阿欣躲閃不及,被刺中肩膀,頓時血流如注。

阿雅也被眼前的情景嚇呆了,當警察從天而降的時候,她才清醒過來,才明白自己做了什麼,她後悔莫及,但是一切為時已晚,等待她的將是冰冷的鐵窗生活。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9

豬狗不如

豬:“狗兄啊,你説我們冤不冤,為什麼人類把那些喪心病狂的人形容成‘豬狗不如’呢?”

狗:“是啊,看我們現在,好吃的,好住的,多幸福。人類還經常‘達令、達令’地叫我們,多親熱啊,他們簡直把我們當自己親骨肉看了。”

豬:“我看這個詞應該換個意境了,它應該指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上地人才對他們確實是不如我們啊。”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0

許多年輕姑娘的人生夢想只是考上一所好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找個好男人結婚,最後成為好媽媽,但一旦出現比較壞的結果,就會嚴重影響到女人的健康、情緒和兩性關係。和“什麼都想要”這種思想相比,年輕女人們更應該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哪個部分對自己最重要。

經驗比物質重要

擁有物質並不壞,但不要變得物質主義。物質主義不會提升你的幸福感,反而卻是不幸福的開端。曾經有一項針對1萬20xx名大一新生開展的研究,試驗的目的是調查他們在37歲時的生活滿意度,結果發現那些對物質具有很強慾望的人,20年後的生活滿意度都較低。

自我效能比自尊重要

自尊是對你自身價值的評估,而自我效能則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具備能成功的要素。當你贏得一個高分只是為了炫耀時,就被剝奪瞭如何調整心態、接受失敗這件事的能力。

別怕冒險

當你被要求做公開陳述報告或迎接新的挑戰時,你會採取逃避的態度嗎?年輕的女孩往往受到的稱讚是“聰明”或“很棒”,而年輕的男孩經常受到“繼續努力”的稱讚,因此,很多女孩就形成了思維定勢,避免挑戰,希望自己看上去更聰明,放棄了看似毫無結果的努力,而男人們則傾向於以發展的心態開發自己的能力,去擁抱挑戰,遇到挫折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別困在錯誤的思維裏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削弱了對幸福的復原能力,並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生活中有一些信仰是你必須思考的,試着問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

別人如何看待我?

我想不想變得更完美?

我要實現哪些目標?

我是否具備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完美真的不存在

追求完美是一件具有破壞性的事,過多地專注在這件事上會粉碎你的創造力。研究發現,完美總是與抑鬱、焦慮、麻痺的生活、錯失機會相伴。

有漏洞是好事

對完美的關注越少,就會對漏洞的關注更多,也意味着更多的機遇擺在眼前。

避免陷入幸福的陷阱

許多女人想當然地認為,當人生達到了某一點時,自己就會變得更幸福:

當我找到意中人,擁有了一段婚姻後就會更幸福;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1

1、華佗拜師

華佗東漢末年傑出的醫學家。他技術全面,精通醫道,尤於外科,曾發明全身“麻沸散”用於剖腹開背、切除胃腸等大手術,特別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後,仍然謙虛好學。華佗拜師學藝的故事,被後人傳為佳話。

一次,華佗給一個年輕人看病,經望、聞、問、切之後,認為患者得了頭風病,可是他一時又拿不出來治療此病的藥方,急得束手無策,病人也很失望。

後來,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醫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華佗聽後很是慚愧,便打聽到老中醫的住處,決心去拜師學藝。但華佗當時名噪四方,唯恐老中醫不肯收他為徒,於是改名換姓,來到老中醫門下,懇求學醫。老中醫見華佗心誠,就收他為徒。

從此,華佗起早貪黑,任勞任怨,虛心好學,終於獲得了治頭風病的絕技。當華佗滿師歸來時,這位老中醫才明白眼前這個徒弟就是名醫華佗,他一把拉住華佗的手説:“華佗啊,你已是名揚四海,為何還要到我這裏受苦?”華佗把來意告訴了老中醫,並説:“山外有山,學無止境。人各有所長,我不懂的地方就應該向您學習。”

啟示:我們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個人與羣眾的關係,要虛心向人民羣眾學習,汲取人民羣眾的經驗和智慧,才能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華佗拜師學藝,不恥下問的故事,就體現了這一點。

2、人生如玉

從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學生,其中有個學生向他請教:“老師,你能講講我的價

值嗎?”老師拿出一塊石頭,説:“你先幫我做件事,,我再告訴你人生的價值。你把這塊石頭拿到集市上賣,可別人無論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學生拿着石頭到集市上去叫賣,有人願意出2塊錢買這塊石頭。這個人剛出完價,又來了一些人,大家紛紛説這塊石頭真光,都開始抬價,一直把石頭的價抬到10元錢。學生高興地回去和老師説:“老師,你這塊石頭居然能賣10塊錢呢!”老師説:“你再把這塊石頭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學生到了黃金市場,有個老者看了這塊石頭的成色,説裏面一定是塊寶貝。大家開始競爭這塊石頭,抬到了1萬塊錢的價格。學生有些動心了,興高采烈地跑回去對老師説:“您這塊石頭居然能賣到1萬塊錢,真是想不到啊!”老師笑着説:“你把這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上去賣,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掉。”

學生拿着石頭到了珠寶市場,剛一叫賣,就有人出到10萬塊價格。一眨眼的功夫,石頭的價格已經升到了30萬塊錢。學生忍住了極大的誘惑回去了,對老師説:“想不到您還有這樣一塊寶貝呀!我的任務完成了,您該告訴我這塊石頭的價值了吧。”老師對學生説:“這塊石頭真的是無價之寶,它裏面有名貴的玉,但你不識貨,它頂多值10塊錢。”

啟示: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塊玉,我們要以珠寶商看玉石一樣去審視自己,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他的價值就越高;有人守着自己的玉一輩子都不打磨,他一輩子就是一塊不值錢的石頭。這則案例啟示我們,去思考人生價值的內涵,即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是什麼?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價值的?

3、海鳥的墳墓

在茫茫大西洋中,有一個馬裏恩的島嶼,人跡罕至,是海鳥棲息生存的天堂世界。可自從1945年英國一支探險隊踏上這塊處女地之後,不長時間,情況就發生了急轉直下的逆變。

原來,伴隨着科考隊員的上島,探險隊運輸船上藏匿着的幾隻老鼠也乘機溜上了島嶼。上島的老鼠如同上了天堂,因為島上食物豐饒的驚人,又沒有天敵,故而老鼠如燎原的野火,瘋狂無度地繁殖起來。8年後致使全島鼠滿為患。科考隊員覆上此島後,發現情況不妙,於是一紙電報發回大本營,要求總部速送幾隻壯貓來抑制鼠患。豈料,隨後發生的事情再一次令人目瞪口呆:來到島上的五隻壯貓,非但未能抑制住鼠災,反而使島上那些長期以來不知恐慌的海鳥一下子就成為了貓們輕易就能捕食到口的美味佳餚。這下,貓們便開始徹底改行了——不願意再去奮力搏擊那些壯碩兇頑的大鼠,而是一味貪婪不止去捕食那些相對平和得多的海鳥。若干年後,“肥吃海喝”的五隻“始祖貓”一舉繁殖到了2500只的驚人數目。而每天落入貓口的海鳥數量更是達到驚人的60

萬隻之多!“海鳥世界”從此淪為了“海鳥的墓場”。

啟示:科考隊員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在於沒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按常規而論,貓與鳥原本並非冤家對頭,貓與鼠才是真正的勢不兩立;可一但周圍環境發生了特殊的變化,事物的特殊性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於是才出現了“貓改行”。

4、善待“對手”

日本北海島出產珍貴的鰻魚,海邊漁村的'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返回後,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的,而其他人無論如何處置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後全部都是死的。由於鮮活的鰻魚的價格要比死鰻魚貴一倍以上,因此沒幾年的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翁。老漁翁臨終時把祕決傳授給了兒子。

原來,老漁民保證鰻魚不死的祕決,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狗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死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為了求得生存,便在鰻魚堆裏四處亂竄,這樣反而把整倉死氣沉沉的鰻魚給救活了。

啟示:狗魚與鰻魚的“死對頭”關係,成就了魚倉中鰻魚的生存;反之,沒有鰻魚,漁倉中的狗魚也是死氣沉沉。

5、古今智慧

有一位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小城買了一座房住了下來,想在那兒安靜些寫回憶錄。開始的幾個星期,一切都好。但是有一天,三個男孩放學後來這裏玩,他們把垃圾桶踢來踢去,玩得很是開心。

老人受不了這些噪音,於是出來和他們進行談判。他説:“我很喜歡你們踢桶玩,如果你們每天來玩,我每天給你們每個人一塊錢。”三個小青年很高興,更加賣勁地施展着他們的腳下功夫。過了三天,老人憂愁地説:“通貨膨脹使我的收入減少了一半,明天起我只給你們5毛錢。”小青年很是不開心,但還是答應了。每天放學後,繼續去進行他們的表演。

一個星期後,老人愁眉苦臉地説:“最近沒有收到養老金匯款,對不起,每天只能給兩毛了。”

“兩毛錢?”一個小青年臉色發青,“我們才不會為了區區的兩毛錢而浪費寶貴的時間為你進行表演呢,不幹了。”

如此以後,老人又過上了安靜的日子。

啟示: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老人回到老家想安靜地寫些回憶錄,結果被放學後頑皮玩耍的孩子打破了安靜的生活。退休老人根據退休工資及福利只漲不跌及年輕人的逆反心理,採取欲擒故縱,拐彎抹角的方式,巧妙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見,辦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老人對三個年輕人的玩耍吵鬧沒有開門見山地批評,而是抓住了他們的心理特點,採取了欲擒故縱的方式,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如此差異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有一年他們對即將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一羣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這羣學生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27%的人,沒有目標。

25年後,合佛對這羣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着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逸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特別的成績,恢復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啟示: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前進的方向;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7、精衞與烏鴉

傳説上古炎帝之女到海中游玩,不幸溺水身亡,遂化身為鳥,名曰精衞。精衞為了報前世之仇,每日不辭勞苦,銜着石塊投入大海。發誓要將大海填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矢志不移,被世人奉為持之以恆的楷模。

這一天,精衞正在忙碌,忽然看見一隻烏鴉從身邊飛過,口裏也銜着一顆石子。“難道烏鴉也要學我填海嗎?”精衞心裏納悶,就尾隨着烏鴉,只見烏鴉落在一處懸崖上,那兒立着一個裝着半瓶水的玻璃瓶,烏鴉小心地將石子丟進瓶子裏,瓶中的水上升到了瓶口,烏鴉高興地喝了一口水,精衞不由得啞然失笑,鄙夷地説:“哼,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烏鴉瞅了一眼精衞,悠然地又喝了一口水,“嘖嘖”嘴説:“尊敬的精衞鳥,我的目標的確很普通,但它是實實在在的,您整天奔波,卻可曾想過這樣一個事實嗎?就是在這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是地球面積的2.5倍,海洋容積也是陸地容積的10倍,也就是説,即使您可以把陸地全部都扔到海里去,地球上也只會是一片汪洋??您遠大的目標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精衞聽完後當即暈倒。

啟示:烏鴉通過簡單的勞動輕易地喝到了水。精衞雖然持之以恆,日積月累也只是徒勞。原因就在於它只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卻沒有看到海洋容積要遠遠大於陸地體積的這一客觀實在。凡事都要腳踏實地,但也要抬頭看路。

8、不要報酬的農夫獲得的報酬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民。一天他在田間勞作時,聽到附近傳來哭喊聲。他放下農具跑過去,發現是一個小孩掉到了糞坑裏。弗來明忙把這個小孩從死亡邊緣救了起來。第二天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門口,車上走下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個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説:“我要報答你,是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農夫説:“我不願意因此接受到什麼報酬。”就在這時候,農夫的兒子從茅屋裏走過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説:“是。”紳士説:“我們來一個協議。讓我帶他走,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他能像他父親一樣,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兒子從英國的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他就是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者。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了肺炎,是什麼救活了他呢?是盤尼西林。那紳士是誰?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是誰?英國“二戰”時的首相丘吉爾爵士。

啟示:樸實善良的蘇格蘭農夫救人之急,不求厚報,憑着做人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竟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又由於自己孩子的成就,醫治了紳士的兒子即後來成為“二戰”首相的丘吉爾爵士;一個普通農夫的一點點善良,竟然能給世界帶來如此重大的變化,善莫大焉。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2

我小時候聽過一句話,“認真是拼不過迷戀的。”意思是説,做一件事能否成功,“喜歡”和“熱情”是遠比“認真”“努力”更重要許多的。

舉例來説:假如有同樣兩個運動員,一位是和邁克爾·喬丹同樣身高198cm,在體力、彈性、反應力種種條件上都一樣的球員,另一位和馬拉多納一樣身高165cm,其他條件也都一樣。

如果有兩項運動—就説是籃球和足球好了,沒有其他特殊理由,他們對兩種球類的興趣也差不多的話,依照不同條件,我們應該鼓勵198cm那位去參加籃球隊,165cm那位去參加足球隊。但我們現在教育的主流邏輯並不是這樣的,它的思維是:哪樣運動熱門,就統統讓他們去參加哪樣運動。

就説統統參加籃球隊好了,198cm那位由於先天條件,當然很容易就比165cm那位有比較好的表現,也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因此進入一種“熱情”“喜歡”的正向循環。

165cm那位的努力結果當然不如198cm那位,但教練卻告訴他:“你不夠努力,你不夠用功,你不夠認真。”

165cm那位更認真、更努力的結果,雖然有進步,但得到的往往是更大的挫折。搞得這個本來可以在足球場上成為明星的運動員,卻在籃球場上失意、挫折、自我懷疑……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3

村裏有一個人,特別會算計,本着只進不出的原則,逢着別人婚喪嫁娶。他能躲就躲。躲不過去,就只送極少的禮金,領着一家子人去吃喝。自己家有了事。向來只收禮不待客,實在需要擺酒席,就弄半桌子清湯寡水。他們家吃肉的時候要關上大門——怕別人來吃。以至於鄰居一見他家關大門,就笑道:“又吃肉啦。”

一次,二哥家給小孩子辦滿月酒,那家人吃吃喝喝還不算。趁着人多手雜,還偷走一些布匹和酒肉。有人告訴奶奶,奶奶沒吭聲。過了些日子,那家人辦起一個小賣店。生意不錯,奶奶笑道:“長久不了。”沒出兩個月,小賣店果然關了門。

和奶奶聊起這家的事,她娓娓而談:“這家人愛貪小利,易失人緣。小賣店是人緣生意,人緣不好,生意難做。前兩天生意不錯,他們開始想法進便宜的冒牌貨。人無譽。貨無譽,怎麼會不關門?”

“這種人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我歎道。

“歸根結底,這是心窮。”奶奶淡淡地説。

“心窮?”我驚問。

“是啊,人要心窮,一輩子也難富,偶爾富了也難長久,自個兒就走上了絕路。”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4

過了一段時間,門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顆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顆釘子,木匠就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有一塊板壞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再後來,門閂壞了,木匠又換了一個門閂…… 一個木匠做得一手好門。他給自己家做了一扇門,他認為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若干年後,這扇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説:“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扇扇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又老又破,滿是補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這種門手藝阻礙了自家“門”的發展。

【感悟】: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會關住自己。面對全新變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氣、有決心打破關住自己的這扇“無形門”,及時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藝”,這樣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麗的風景。

關於人生哲理故事15

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老師答道:"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着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過."

Tags: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