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哲理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5篇)

欄目: 哲理 / 發佈於: / 人氣:3.1W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

一個猶太父親帶他的兒子去澡堂。他們跳進池子,孩子凍得發抖,不由地大叫:“哎呀,爸爸,哎呀。”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5篇)

於是父親把他抱出來,用毛巾擦乾水,給他穿上衣服。

“啊哈,爸爸,啊哈。”小傢伙愉快地叫着,身子暖洋洋地蜷縮在毛巾被裏。

冷水浴和犯罪之間的距離“艾什卡,”父親深思着説道,“你知道冷水浴和犯罪之間的距離嗎?”

“當你跳進冷水池的時候,你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是‘哎呀’,接着才是‘啊哈’。但當你犯罪的時候,你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是‘啊哈’,然後就是‘哎呀’了。”

猶太人對小孩的美德教育,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而且寓道理於比喻中,形象、簡單、活潑,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記憶猶新。就像上述故事中的父親,他沒有直接告訴孩子不要犯罪,而是用冷水浴比喻犯罪,告訴孩子犯罪開始的感覺是“啊哈”——高興壞了,而最後的感覺就是“哎呀”——難受死了,從而啟發孩子不要犯罪。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食品奇缺,托馬斯·曼家的食品是按數學方法平分給四個孩子的,而且精確無比,連豌豆也要按粒分,任何人都不能多吃多佔。有一天,家中僅剩下一個無花果,按托馬斯·曼的妻子和四個孩子的想法,肯定要平分這個無花果。結果呢,托馬斯·曼把無花果塞給艾麗卡,並讓她一個人吃。艾麗卡狼吞虎嚥地吃掉了無花果,其他三個姐妹驚訝地瞪圓眼睛。托馬斯·曼鄭重其事地説:“孩子們,世界從來就是不公平的,你們要早早適應這種待遇。”這句話在四個孩子的心中同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在任何不公平的時候也能保持平衡的心態。

經濟學家大衞·李嘉圖也是一名猶太人。九歲時,有一天,他在商店的櫥窗中看到一雙邊緣有皮毛的皮鞋,他非常喜歡,吵着讓大人給他買下。他父親不同意買,認為這雙鞋不適合他穿。李嘉圖哭鬧着,執意要買,父親同意了,但有一個條件,買了就必須穿。穿上皮鞋後,李嘉圖發現這是一雙木鞋,穿着在街上走起來“咔嗒咔嗒”直響,惹得所有的行人都回頭盯着他瞧。本想穿一雙獨特的皮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結果卻穿着木鞋每天去丟臉。為了擺脱這雙鞋子,他真願意付出一切代價,但他又沒有別的鞋子可穿。任何人都無法想象他穿着這雙鞋有多痛苦,他每次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以免發出那丟人的“咔嗒”聲。從此,李嘉圖再也不敢任性和貪圖虛榮了,這對他日後的成長起了重要作用。

可見,家教的方法很重要,方法得當,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2

法國曾經出過一道智力測驗題,有獎徵答。題説,如果盧浮宮不幸失火,這是你只能從裏面搶出一幅名畫,你將搶那幅畫?

大部分人都集中在《蒙娜麗莎》上,要搶肯定搶這幅。大獎最後被法國大作家凡爾納拿走,他説,我搶離安全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哲理感悟】:做事臨危不懼,慎思而行,才是大智慧。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3

人無所舍必無所成

沒輸過的人,常常會輸得一塌糊塗;沒摔過跤的人,跌倒了往往爬不起來;沒體會過飢寒的人,貧困註定會成為你的歸宿;沒歷經拼搏的人,屬於你的多數不會長久。什麼被你輕視了,終會被你看重;你專注於一個方向,終會比別人走得遠些。花香,常在夜色中;奮進,常在孤寂裏;成敗,常在路途上。

越長大越明白,人生有時真的需要等,該來的讓它來,該走得讓它走,不強求,也不強留,看不開的總有一天會看開,得不到的總有一天會以另一種方式給你,不着急,也不抱怨,就看時間會給我們什麼樣的答案,或許答案也並不重要,看淡了就沒什麼是最重要的了,哪怕人亡齒寒。

人無所舍,必無所成。一個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棄希望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無論成敗,我們都有理由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緊,爬起來繼續風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別讓迷茫蠱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會有渡口,才會有船隻,才會有明天。

活着,經歷着、堅持着,本就是多麼的可喜。人生就是一場艱難的跋涉,我們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苦痛折磨,沒必要將苦處放大,也沒必要怨天尤人。放下心中負累,生活從沒有拖欠過我們任何東西,不用總哭喪着臉。世界很大,風景很多。喝杯咖啡不加糖,品品苦滋味。

未來少預想,儘量別假設,把擁有當全部,看當下成永遠,若浮躁過甚、浮誇過多、浮華過累,必慾壑難填、心境難平、負贅難卸,終勞力傷懷,徒增煩憂。人生需要爬坡過坎、涉險渡困,無須心耿於一處,駐足於一地,唯苦中尋樂、轉苦為樂,方能抬寬視野、壯闊胸襟,看遠了輕鬆點,想開了超脱些。

相信自己的堅強,但不要拒絕眼淚;相信物質的美好,但不要傾其一生;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但不要指責虛偽;相信努力會成功,但不要逃避失敗;相信命運的公平,但不要忘了,當一扇門關上的時候,學會給自己畫扇窗。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

學會接受殘缺,是人生的成熟。人無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態。人生有成就有敗,有聚就有散,沒有誰能得天獨厚,一手遮天。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人生的無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對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強求不執着,凡事盡人事,隨緣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殘缺是美好的心態。

年輕時最好不要過分關注社會的陰暗面,要不然內心會越來越分裂,慢慢侵蝕掉積極向上的力量,滋生黑暗力量。無論面臨的社會情景多麼糟糕,我們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社會變革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可我們的生命僅有一次,也沒那麼長。所以要在有限的時間,儘可能做我們能夠掌控的事。

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好好努力。這條路上,只有奮鬥才能給你安全感。不要輕易把夢想寄託在某個人身上,也不要太在乎身旁的耳語,因為未來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能給自己最大的安全感。別忘了答應自己要做的事,別忘記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管那有多難,有多遠。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4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女貞等樹,而東坡卻只有雪松。這一奇異景色之謎,令許多人感到疑惑,後來,揭開這個謎的竟是一對夫婦。

那是1993年的冬天,這對夫婦的婚姻正瀕於破裂的邊緣,為了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否則就友好地分手。他們來到這個山谷的.時候,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着漫天飛舞的大雪,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大且密。不一會兒,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壓,反覆地彎,反覆地落,雪松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卻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被壓斷了。妻子發現了這一景觀,對丈夫説:“東坡肯定也長過雜樹,只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摧毀了。”少頃,兩人像突然明白了什麼,擁抱在一起。

生活中我們承受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它們積累着,終將讓我們難以承受。這時候,我們需要象雪松那樣彎下身來,釋下重負,才能夠重新挺立,避免壓斷的結局。彎曲,並不是低頭或失敗,而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人生課:生活是有壓力的,如何處理這些壓力成為現代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一個不會彎曲的人,最終只能是一個脆弱的人、一個失敗的人!讓我們們學會彈性地生活。彎一彎腰,當你抬起頭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天空分外晴朗、明麗!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5

獅子與豹子

豹子向獅子説道:“朋友,我驚憾你才智超羣的本領,堅韌不拔的毅力,無所畏懼的勇氣,你永遠值得我崇拜與學習呀!”

獅子説道:“朋友,我也驚歎你出類拔萃的速度,沉着穩重的耐心,無畏一切的勇氣,你也永遠值得我崇敬與學習呀!”

豹子説道:“可是我在力量與智慧上都不如你呀!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獅子説道:“可是我在力量與耐心上都不如你呀!你是我學習的楷模。”

豹子讚歎道:“其實你各方面都比我完美,然而你還是這樣謙遜好學、自強不息,怪不得你能成為獸中之王呀!”

獅子説道:“其實你各方面都比我出色,然而你還是這樣謙遜好學、自強不止,怪不得你能成為奔跑之王呀!”

謙遜才受益!好學才完美!自強才強盛!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6

別再抱怨沒有啟動資金了,創業,不怕沒錢,就怕想不到,不能夠搶先一步。羅光明從貧農到百萬富翁的勵志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羅光明出生在江西省井岡山市永興縣一個農民家庭,從呱呱墜地開始,貧窮便和他緊緊相連。年幼的他開始跟着父母一道上山幹農活,起早貪黑。

8歲時,母親還是咬牙將他送到了學校,希望他能讀書上大學走出這個貧窮的山村。從小學到初中,羅光明每天走10多裏山路去學校,回來後與農活為伴,幹活成了他的主業。

改變貧窮的強烈願望帶給羅光明無窮的動力。

1990年,羅光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裏的重點高中。羅光明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每逢假期就到電器維修部去幫忙打工,自己掙得學費,在縣城讀完了三年高中。

199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廈門大學,讀上了自己喜歡的電子工程專業。

1997年,羅光明從廈門大學畢業時,不但成績樣樣優秀,而且也通過幫同學維修電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1998年5月,廈門市有名的悦華集團招聘中層管理幹部,在近1000多人的競爭中,羅光明憑藉自己認真、嚴謹、創新贏得了集團中層管理負責人的職位。

1999年8月,羅光明辭去了在悦華的這份優越工作,回到千千萬萬的打工仔行列。

命運有時會不適時宜地開人生的玩笑。

就在羅光明辭職後的第二天,一件災難性的事情降臨到他的頭上:遠在江西農村老家的父親被確診患了肝癌!

在家裏住了三天,羅光明起程回廈門,為了掙錢給父親治病,高中未畢業的弟弟也跟他一道去廈門打工。臨走時,他將工作不久的一點積蓄,全留給了父母。

他找了一份商場營業員工作,又兼職了一份晚間的咖啡廳服務生工作。二份工作幹下來,一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除留足自己一點生活費用外,他將這些錢全都寄回了老家。

一年過去,父親的病在藥物作用下,沒有繼續惡化,得到了穩定。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廈門一家工廠打工的弟弟,患上了和父親同樣的病!

從此,羅光明變得沉默。他明白,自己再怎麼努力的打工,也永遠改變不了家人命運。沉浸在無聲的悲痛之中,羅光明有着強烈的創業衝動。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羅光明發明瞭新型空氣清新機,得到了投資,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產品受到了外國客商的青睞。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7

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裏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説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裏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他那裏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月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

「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説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訪,進門大吃一驚的問:

『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蔟;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剷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説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

「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8

1858年,瑞典的一户富豪人家生下一個女孩。孩子出生不久,得了一種無法找到病因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家人四處求醫也無濟於事。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向孩子講起船上有一隻天堂鳥,孩子聽得入迷,想親自去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但是孩子卻等不及了,要求船上的服務員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員並不知道她不能走路,就拉她去看那隻天堂鳥。這時奇蹟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的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員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長大後,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塞爾瑪。拉格洛芙。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只有在這種境界裏,人才會超越自身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人生課:忘我,就是一種執着。正是在奔向那輪金色嚮往的忘我追求、執着跋涉中,才能體味生命的鮮活,靈魂的則健。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9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穿着時尚服裝忙於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牀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牀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注: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瞭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0

慢點,慢點,再慢點,我常常這樣提醒自己。習慣了匆忙的腳步,常常忘記放慢腳步,放緩心情,就像一張小紙片,總是在空中不停地旋轉着,只顧轉身,不曾留意周圍,只有在落地之後,才會安靜。

旋轉以後,靜靜生活。當我懂得這點時,開始覺得温暖,是在迷茫之中找到了一處可以安放心靈的地方,不再漂泊。旋轉之後,學會安靜。一切痛楚開始慢慢淡化,但依然存在,轉變成深藏眼裏的憂鬱。相比從前,內心變得堅韌,不再輕易地被什麼所刺穿,淡化成一縷縷憂傷而存在,但已能夠比較平靜地看待,在憂傷中繼續微笑。

旋轉之後,迴歸自己。身邊的一切都可以隱去,只在自己的世界裏流連忘返,營造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詩性天地。那時,我是創造者,是自己的造物主,用唯一讓我感到驕傲的思緒、想象隨意地描繪、勾勒如同泡沫般燦爛的絢麗世界。現實裏的遺憾可以在這裏得到彌補、豐富,現實中缺失的情感到這裏獲得昇華。這是屬於我的世界:一個人,在如同落英繽紛的思緒中詩意地行走,駐足,流連,欣賞。

然後,在自己的世界裏沉浸,開始靜靜生活,靜靜生活……

只有這時,才體會出靜靜的好處。旋轉固然可以華麗、眩目,卻會緊張、匆忙;旋轉也許還會讓我們的心靈日益疲憊、堅硬,不再充滿質感、色彩。只有靜靜生活,才能帶領我們重新走向美好,才能感覺到藍天白雲的夢幻之美。真的,我們已經很久沒長時間地仰望天空,發出一聲讚歎。我們深陷忙碌的生活節奏,不停地奔忙着,那些美大多就這樣消逝了,我們則習以為常。我們,也許正在丟失許多美好,迷失許多事情。

越來越喜歡靜靜地感覺,陶醉並且沉迷。遠離一切紛擾,只是一個人靜靜地走着。那一刻,身外的一切光環、標準都不重要,只是多餘的塵埃,紛紛落地,不用再去揹負什麼。風輕了,雲淡了,一切都變得那麼輕盈。靜靜地領悟生活中的人或事,靜靜地體會其中的美和深度,靜靜地懂得珍惜和收藏,靜靜地讓思緒和情感豐富起來。我承認我寂寞,但我找到了那種讓我心情愉悦的感覺,遠比現實世界更美,更讓人嚮往。

就像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我等待着和詩意的碰撞。回憶往事,那些僅存的斑駁影像在某個最合適的角度永遠地定格,把過去的美一點一滴地保存,剪輯成一段時光的剪影,變成歲月相冊。往事雖已成風,但依舊有暖人的力量,依舊有金子般的珍貴。就在這靜靜中體味着曾經的美,尋回那顆本真的心,讓靈魂淨化、透明。我喜歡在安靜中回憶,回憶讓我永遠不會喪失一顆美好的心,讓我永遠嚮往藍天。

我能感覺到那種靜靜的美好,弭除一切嘈雜,卻又在靜靜中發出另一種和諧的聲音。我開始體會到靜物的美,雖然沉默無語,卻用它的資態、色彩靜靜發言。那是一片更為寬廣的世界,只在你內心深邃、會心地閲讀。那一刻,我慶幸自己能夠找到這種思緒。靜物裏,也有故事,也有時光,也有情感,也有記憶。一切的美好都可以只為你而存在。

走在繁華、熱鬧的街道,看着人來人往,覺得很好,但我更覺得自己的世界一片安靜。是在繁華之外靜靜地欣賞,我喜歡這樣的行走。冬天很冷,我豎起衣領,把雙手放進風衣的口袋,一個人在繁華中靜靜地穿梭。我感到了坦然、平靜,繁華只是我身後的背景,一一退去。

靜靜,一切都只是靜靜地存在,靜靜地展開,靜得讓我捨不得離開。旋轉以後,我要靜靜地生活。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1

晚上我給孩子講故事,講的是:

第一天晚上小猴媽媽端來了兩碗麪條,一碗上面有個雞蛋,一碗上面什麼也沒有,然後讓小猴選擇,小猴不假思索地選擇了有雞蛋的那一碗。但它吃上以後,才發現媽媽那碗居然在面的下面藏着兩個雞蛋。

第二天晚上,小猴媽媽又端來了兩碗麪,仍然是一碗上面有個雞蛋,一碗上面什麼也沒有,然後讓它選擇。

小猴吸取第一天晚上的教訓,選擇了沒有雞蛋的那一碗,但是出乎它意料,這碗麪裏沒有像第一天晚上那樣埋着雞蛋,只是一碗麪。

小猴迷惑地看着媽媽,媽媽告訴它:“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第三天晚上,猴媽媽端來了兩碗一樣的表面沒有雞蛋的麪條讓小猴選擇,小猴卻説:“媽媽累了一天,媽媽先選。”

猴媽媽笑了,隨手拿了一碗吃了起來。小猴端起了另一碗。這一次,媽媽和小猴的碗裏都埋着兩個雞蛋。

猴媽媽告訴小猴:“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它吃虧的。”

講完這個故事,我扭頭問旁邊的女兒,如果你是小猴,你該如何來選擇呢?

出乎我的意料,女兒説:“如果是我,我就把兩碗麪條放到一個大盆子裏,攪拌勻了,再和媽媽分,這樣才公平,公平了,就不會打架了。”

呵,我沒有想到女兒會這樣説!那晚,我本來是想給女兒上一節道德教育課,沒想到她卻給我講出了一個看似平常卻意義深刻的道理。麪條的確是該公平地吃,其它的什麼都不用考慮,生活中至少我們應該努力地去這樣做。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2

有一對兄弟,他們的家住在80層樓上。有一天他們外出旅行回家,發現大樓停電了!雖然他們揹着大包的行李,但看來沒有什麼別的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説,我們就爬樓梯上去!於是,他們揹着兩大包行李開始爬樓梯。爬到20樓的時候他們開始累了,哥哥説“包包太重了,不如這樣吧,我們把包包放在這裏,等來電後坐電梯來拿。”於是,他們把行李放在了20樓,輕鬆多了,繼續向上爬。他們有説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長,到了40樓,兩人實在累了。

想到還只爬了一半,兩人開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大樓的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爬到了60樓。到了60樓,他們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弟弟對哥哥説,“我們不要吵了,爬完它吧。”於是他們默默地繼續爬樓,終於80樓到了!興奮地來到家門口兄弟倆才發現他們的鑰匙留在了20樓的包包裏了……

有人説,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反映了我們的人生:20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之下,揹負着很多的壓力、包袱,自己也不夠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難免不穩。20歲之後,離開了眾人的壓力,卸下了包袱,開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愉快地過了20年。可是到了40歲,發現青春已逝,不免產生許多的遺憾和追悔,於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這個、嫉恨那個……

就這樣在抱怨中度過了20年。到了60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於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餘年。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原來,我們所有的夢想都留在了20歲的青春歲月,還沒有來得及完成……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3

在一則古老的寓言,説有一位巴格達商人,他深夜走在一條荒涼的山路上,突然有一個陌生的聲音對他説:“撿幾塊石頭吧,明天你會既高興又懊惱的。”

商人聽從了勸告,真的撿了幾塊石頭。天亮後,商人想起自己撿拾的石頭,掏出一塊一看,原來是塊金剛石,他急忙又掏出一塊,是綠寶石,隨後幾塊都是價值不菲的寶石。商人感到高興極了,把玩着這些寶石,慢慢地,商人心頭又無比懊惱起來,懊惱當時撿得太少了。

故事雖然有點離奇,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如此相象之處,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開始,我們就是在學着怎麼聽從別人的教誨,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撿拾有意義的石頭,知識就好比是金鋼石,是它破解人生、社會上一個個難解之謎;經驗、成功、失敗……就是那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是它們把自己從幼稚磨練為成熟。( 三聯閲讀

撿拾對自己有用的石頭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那陌生的聲音其實就是一種友誼的提示,是人生所必須經受的教育方式。在人生的道路上,高興和懊惱是一對親兄弟,與其對過去的事情產生懊惱情緒,不如現在就努力,多撿拾幾塊對自己有益的寶石。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4

前幾天,一個朋友開着新買的車,帶着妻兒去看電影。把車泊在影城門口後,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地進了放映廳。

當他們看完電影走出影城門口時。笑容迅速凍結在臉上,愛車四周密密麻麻停滿了別人的愛車,根本無法開出。一家三口在乍暖還寒的春風裏無奈地等了一會兒後,孩子困得睡着了,倆人又抱着孩子折回影城售票大廳避風。

漫長的一個多小時之後,才有一個車主從附近的飯店走出來。把車開走。

第二天,朋友打電話告訴我,準備把車賣了。我説再賣就是二手車的價格了,得多虧啊!

他説,不賣才虧,買車本來是想方便出行,提高生活質量的,不是用來添堵的,不光停車難,在路上走的時間沒有堵的時間長,小城本來不大,不如電動車方便,自行車環保。

那一刻。朋友的這個決定,給了我不小的震撼,得與失之間,很多時候,失才是得。

人生勵志哲理故事15

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我們必須先充實自己。當別人有所疑問時,我們才能夠合理解答。

有一位初到小鎮的神父問一個小孩“小朋友,你可以告訴我怎樣可以去郵政局嗎?”

小孩詳細地告訴了神父。

神父説:“小朋友,非常謝謝你。對了,星期天你來教堂找我吧,我可以告訴你通往天堂的路”。

小孩説:“算了吧,你連到郵政局的路也不懂,又怎能告訴我通往天堂的路呢?”

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我們必須先充實自己。當別人有所疑問時,我們才能夠合理解答。

有一位初到小鎮的神父問一個小孩“小朋友,你可以告訴我怎樣可以去郵政局嗎?”

小孩詳細地告訴了神父。

神父説:“小朋友,非常謝謝你。對了,星期天你來教堂找我吧,我可以告訴你通往天堂的路”。

小孩説:“算了吧,你連到郵政局的路也不懂,又怎能告訴我通往天堂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