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哲理

人生哲理故事(精選15篇)

欄目: 哲理 / 發佈於: / 人氣:2.02W

人生哲理故事1

人説:“樹啊,我真敬佩你。你從不攫取,僅僅依靠周遭的有限資源,就已生長得粗壯挺拔枝繁葉茂了。你不屈不撓,咀嚼寂寞,啜飲孤獨,在狂風中舞蹈,於嚴寒中吟唱,在酷暑中歡歌。在你的挺然屹立不動的安詳裏,周遭景物一一化為秀麗的風貌。樹,你是自然界的強者與禪者,是植物裏的生活大師!”

人生哲理故事(精選15篇)

“樹呀,你靠什麼做到這些呢?”

樹説:“靠身下的根,根下的土壤。”

人張目望去,看見樹下面的根。它粗壯凸凹,高低錯落,縱橫恣肆,像鷹爪似地有力抓攫着。而在它下面,大地鬆軟潮濕,黃燦燦油潤潤,既深厚又廣袤。

人以前不是沒見過樹根和土壤,但從沒有這樣全神貫注地觀察過。在驚歎的同時,他也失落了。人痛苦地説:“我知道許多人浮躁空虛漂泊的原因了,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根,更沒有使人能生長的土壤呀!”

樹説:“有使你們生長的土壤。你們的土壤其實比我們的土壤更肥沃更廣闊。我們的土壤是物質的,人的土壤是精神的;樹的土壤是有限的,人的土壤是無限的;樹的土壤連結着整個大陸,人的土壤連結着整個宇宙;樹不過是把動物的屍體、糞便、植物的殘枝敗葉、污水當作肥料,人則能把睿言智語書籍音樂繪畫雕塑生老病死安危成敗等等一切都化為肥料。總之,整個時空,乃至多維空間,凡是人的思想能夠到達的地方,皆是他的良田沃土;黃道帶裏有氮磷等元素,銀河系富涵鉀鎂等物質,營養成分瀰漫於一團混沌的天地初開,充沛能量流溢於億萬年後的遙遠未來。”

人又問:“那什麼是我們的根呢?”

樹説:“你們的腳就是你們的根。只要你們停止追逐與漂泊,在寧靜中長時間站立不動,專注地走進內心,你們的生命就會長鬚生芽滋長蔓延。因為人的土壤僅僅在心靈中,心靈之外沒有任何強壯你們的養分。你們比我們強,因為樹是地球的生物,人則是宇宙的生物。人將生長出另一種更挺拔的軀幹,伸展出另一種更繁茂的枝葉。”

人生哲理故事2

對於人生,證嚴法師有一個充滿智慧、警醒人心的算法——“倒算”。

證嚴法師認為:假如一個人的生命有70年的話,他一出生就是70歲;一年之後,他只剩下69歲,如此逐年減少,便是“倒算人生”。

這跟常人的算法截然不同,甚至有人覺得這很荒謬。我們常説人是一年一年長大的,從襁褓小兒長到古稀之年,是一歲之上加上一歲,人既不會突然多加一歲,也不會忽然多減一歲,既不會突然老去,也不會忽然返老還童,這才是自然規律。那麼,證嚴法師這樣説究竟有什麼深意呢?

人是充滿惰性的,如果沒有深刻的覺悟,不會充分認識到時間和人生的短暫和寶貴,讓他“當勤精進,慎勿放逸”是很困難的。他甚至常常想:今天過了,還有明天,明天過了,還有後天;我今年還年輕,距離成年還有很多年可以等待,一年一年地加上去,我才會長大,才會成熟,才會擔當責任。這些想法都是逐年增加的思維習慣,似乎時間和歲數越過越富足而無窮無盡,正所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於是,今天能做的事情非要拖到明天不可,現在擔當的責任非要拖到將來不可,卻不知所有的拖延最終都要趕到一起上門收債,一樣也不會少,一樣也不會心軟,正所謂“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其實,時間不是加出來的,生命也不是加出來的,而是當下利用和發揮出來的,此時就是此時,此刻就是此刻,今日就是今日,明日就是明日,是絕不能混淆和代替的。今日的事情今日必須做,明日又有明日的事情,明日絕不是什麼垃圾簍,可以無限制地將今日的遺留裝進去,再傾倒進更大的垃圾箱裏。認為時間越加越多、生命越加越多的人是會變得很盲目和消極的,他會盲目等待,消極揮霍,既不珍惜今日,也不看重明日,如一條懶洋洋遊玩在裂紋之缸的金魚,絲毫不知道時光如水,正一點一滴漏走減去,而不是一點一滴增生加上。時間和生命確實是用一點少一點,躺着什麼也不用幹,它們照樣如此,而且是雙重的損失,你不但減少了時間和生命,而且減少了在時間和生命中創造的財富和幸福。

因此,佛教徒做晚課時,都會念到一段經文:“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種自省覺悟可以避免讓一個人變成漏缸之魚,趁着水滿和有水之時抓緊時間惜福造福,“確切發揮人生的使用權”。

證嚴法師告誡我們説:“我常聽年輕朋友説,‘我今年19歲,明年20歲’。其實這種‘多加一歲’的算法是錯的,人生應該要倒算,若有倒算的觀念,就會變得很積極。”

人生哲理故事3

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麼辦?使者還等着回去彙報呢,故事大全《人生哲理小故事》。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説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説: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説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説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一隻鴿子老是不斷地搬家, 想去掉自己身上的氣味!它覺得,每次新窩住了沒多久,就有一種濃烈的怪味,讓它喘不上氣來,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覺得很困擾,就把煩惱跟一隻經驗豐富的老鴿子訴苦。老鴿子説:“你搬了這麼多次家根本沒有用啊,因為那種讓你困擾的怪味並不是從窩裏面發出來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寓言啟示錄:與團隊格格不入,問題來自於自己!

有些人會不斷埋怨別人的過錯,指責別人的缺點,他們覺得周圍的環境和人處處跟自己作對;或者是認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無法理解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來自於周圍,而是來自於他們自己。像這樣的人,必須試着認清自己,試着認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而一個組織也沒必要為了失掉這樣一隻“鴿子”而遺憾。

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領導能力不是天生的,人們完全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獲得這種能力。因此,領導者要想成功地改變員工,首先就必須改變自己的領導特質。

對領導者而言,出色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必需的。領導者擁有這種管理能力,不是為了控制和命令員工,而是為了支持、幫助員工的發展與成長。

在這變幻莫測的全球競爭時代,公司高層與其苦苦追尋“先進”的管理方法與手段,不如將眼光放遠,鎖定員工的才智與熱情,這是公司取之不盡的寶藏,公司必須找到適當的途徑將他們釋放出來。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讓管理從控制員工,轉向為相信員工潛力、鼓舞員工熱情。

人生哲理故事4

家裏離公司很遠,為了上班方便,老公和他的祕書Mar合資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個公寓。一天,老公邀請妻子去他們租屋處吃晚飯。飯桌上,妻子一直注意老公與女祕書的互動,老公也發現了妻子的眼光。

於是主動跟妻子説明: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Mar和我是純粹的上司與下屬,絕對沒有別的。

一個星期後,Mar跟老公説:自從你老婆來吃過晚飯之後,我就一直找不到我那把純銀的湯匙,你覺得會不會是她拿走了?

老公説 : 我不知道呀﹗不過別擔心,讓我來處理這件事吧。之後他發了一封郵件給妻子:

親愛的老婆︰

我不會説您“拿”了一把純銀湯匙,我也不會説您“沒有拿”了一把純銀湯匙,不過有一件事情大家都注意到了,就是自從您在這裏吃了晚飯之後,有一樣東西不見了。愛你的,老公!

一天後,老婆的回信到了︰

親愛的老公:我不會説你和Mar“睡”在一起,我也不會説你和Mar “沒睡”在一起,不過有一件事情大家都注意到了,那就是如果她的確是睡在自己牀上的話,她早就該找到那把純銀湯匙了。

厲害吧?學着點吧!!!

人生哲理故事5

論道德哲理:

愛心是人類的第一美德。

好人一生平安,不過是好人對好人的良好祝願。其實,好人往往是不怎麼平安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努力做一個好人。

我多麼希望:善良的人能夠富有一些,富有的人能夠善良一些。

高尚的品德、出眾的才華,能夠彌補任何先天與後天的不足。而這兩條又是任何人都可以經過努力能夠得到的東西。

人,既然還有明天,就必然要考慮明天的事。而明天的事對於今天來説,就是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是不能沒有理想的。

我們雖然不能伴隨年輕的朋友度過他們的一生,但是我們仍有辦法使他們一生得到我們的保護、關心和愛。這個辦法就是:將我們獲得成功的經驗和遭受失敗的教訓如實地告訴他們。

假如我們過去的不幸能夠免除年輕一代的不幸,我們過去的痛苦能夠免除年輕一代的痛苦,我們過去的災難能夠免除年輕一代的災難,那麼,我們過去所付出的沉重代價還是值得的,甚至還應當為此感到欣慰。

我不相信今天的年輕一代具有我們那樣的承受能力。即使你們具有我們那樣的承受能力,我也不忍心讓你們承受我們曾經承受過的那種災難和痛苦!

我們的智慧應該用來創造美好的東西,而不應該用來創造醜惡的東西;我們的智慧應該使他人愉快,而不應該使他人痛苦。

寬容是一種美德。既有利於他人,也有利於自己。

我最喜歡的三個字是:真、善、美。

我最厭惡的三個字是:假、醜、惡。

如果你不知道應該給予他人什麼,那麼,你可以從自己的需求中尋找。

大事面前難得清楚;小事面前難得糊塗。

權力與真理的對立、權力與良心的對立、權力與才能的對立,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原因。

權力與金錢有一項相同的功能,那就是:都能將是非顛倒。

從歷史上看,凡是能力吃香時,社會必然前進;凡是權力吃香時,社會必然倒退。讓不學無術之徒掌權,是極可悲的。

權力需要制約,能力需要發揮。

理智行事,壞事可能轉化為好事;感情用事,好事可能轉化為壞事。

人生哲理故事6

1、一位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幾隻蜜蜂放在瓶口敞開的瓶子裏,側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會一次一次地飛向瓶底,企圖飛進光源。它們決不會反其道而行,試試另一個方向。困在瓶中對它們來説是一個全新的情況,是它們生理結構所始料未及的,因此,它們無法適應改變後的環境。

這位科學家又做了一次實驗,這次瓶子裏放的是幾隻蒼蠅,瓶底向光,不到幾分鐘,幾隻蒼蠅都飛出去了。它們多方嘗試,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們常會一頭撞上玻璃,但最後會振翅飛向瓶頸,飛出瓶口。然後,科學家解釋這個現象説:橫衝直撞要比坐以待斃高明得多。

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人因害怕失敗而不敢輕舉妄動。這種恐懼的心理,使許多人更喪失了成就未來的大好時機。實際上,在實現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過程中,往往總是伴隨着挫折、痛苦和失敗。所謂心想事成、一帆風順,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已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或者叫做屢敗屢戰的勇氣。

2、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出三塊大小不同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擇哪塊?當然是最大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後拿起了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來。青年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雖然沒有青年吃得大,卻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塊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麼富翁佔的利益自然比青年的多。

吃完西瓜後,富翁對青年説: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更大的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啟示:只重視眼前利益,會喪失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存在着統一的一面,只有放棄一些眼前利益,才能獲得更大的長遠利益。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不能只看中眼前的一點點利益,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否則沉溺於既得利益中,會不思進取,消磨鬥志,沒有突破與創新,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要着眼於長遠利益,目光遠大,並朝着目標不停頓地努力,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3、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裏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啟示:你給的都是你自己“想”給的,而不是對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裏的付出,不值錢!

4、一個朋友是醫生,一次癌症手術,打開後發現切不了,只好再縫上。去和病人解釋情況,那病人農村來的,聽不懂術語,堅持認為手術過了,病就好了。只好讓其出院,一年後回訪,真好了,癌細胞真消失了。朋友原是醫學博士,後來接着讀心理學博士去了。

啟示:樂觀的心態是最好的手術。

5、那年,他坐在咖啡店等朋友,一位女孩走過來問:你是通過王阿姨來相親的嗎?他抬頭打量一下她,正是自己喜歡的類型,心想何不將錯就錯,於是忙答應道:對,請坐。……結婚當天,他坦白當時自己不是去相親的。老婆笑,説:我也不是去相親,只是找個藉口和你搭訕……

啟示:機遇來了,毫不猶豫,抓住它!

6、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裏,一隻在荒野中。兩隻老虎認為自己所處環境不好,互相羨慕對方。它們決定交換身份,開始時十分快樂。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一隻飢餓而死,一隻憂鬱而死。

啟示:有時,人們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總是把眼睛看向別人的幸福。其實,你所擁有的正是別人所欣羨的。

7、女生公開投票選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發表演説:如我當選,再過幾年,在座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驕傲的説,我上大學時候,比班花還漂亮!結果,她全票當選!

啟示:説服別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證明比別人都優秀,而是讓別人覺得,因為有你,他們變得更優秀更有成就感。

8、在一次宴會上,馬克吐温與一位女士對坐,出於禮貌説了一聲:您真漂亮!那位女士卻不領情,高傲地説:可惜我無法同樣來讚美您!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説:那沒關係,你可以像我一樣,説一句謊話就行了。那位女士羞愧地低下了頭。

啟示:你扔下的石頭,絆倒的往往是你自己。

9老和尚攜小和尚遊方,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老和尚便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後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趕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麼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後終於忍不住了,説:師父,你犯戒了?怎麼背了女人?老和尚歎道:我早已放下,你卻還放不下!

啟示: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心胸寬廣,思想開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遠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

10、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一個老人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説: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説不定他還能穿呢!

啟示:註定無法挽回的痛苦,不如早點放棄。

人生哲理故事7

取經

一匹馬、一頭驢聽説唐僧要去西天取經,驢覺得此行困難重重,便放棄了;而馬卻立刻追隨而去,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驢問: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馬説:在我去西天這段時間,您走的路一點不比我少,而且還被矇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實,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真正的累,來自於內心的無知與迷茫。

停車

瑞典沃爾沃總部有兩千多個停車位,早到的人總是把車停在遠離辦公樓的地方,天天如此。問:你們的泊位是固定的嗎?他們答:我們到的比較早,有時間多走點路。晚到的同事或許會遲到,需要把車停在離辦公樓近的地方。

——多為別人着想時,路才會走得更遠。

合作

一日,夜深人靜,鎖叫醒了鑰匙並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為主人看守家門,而主人喜歡的卻是你,總把你帶在身邊,真羨慕你啊!而鑰匙也不滿地説:你每天待在家裏,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曬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羨慕的是你!一次,鑰匙也想過一過安逸的生活,於是把自己藏了起來。主人出門後回家,不見了鑰匙,氣急之下把鎖給砸了,並順手扔進了垃圾堆裏。進屋後,主人找到了鑰匙,氣憤地説:鎖也砸了,現在留着你還有什麼用呢?説完,把鑰匙也扔進了垃圾堆裏。在垃圾堆裏相遇的鎖和鑰匙,不由感歎起來:今天我們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都是因為過去,我們沒有看到對方的價值與付出,而是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計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爭鬥,只能是兩敗俱傷,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賞、相互團結、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贏。

人生哲理故事8

兩個月前,把我的車子送去車廠進行例常檢查。

車子保養得還算不錯,沒有什麼大礙,只是檢查員認為我車子的四個輪胎已經“超齡”了,勸我到輪胎店去換。

回家後,我仔細看了看那幾個輪胎,咦,都還蠻好的嘛,輪胎上的花紋,清清楚楚,一點也沒有耗損的跡象;用手大力敲了敲,結結實實,彈性十足。

於是,把那檢查員的話當作耳邊風。

雨季來了。

一日,車子在濕漉漉的路面行駛時,突然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輪胎好似不大願意“聽從”輪盤的控制,尤其是在滑滑的路面上轉彎時,更有一種輪盤與輪胎“各自為政”的感覺。

這一驚,非同小可。

趕快把車子駕到輪胎店去。工作人員一檢查,便驚喊出聲:

“哇,這幾個輪胎,實在太老了,隨時隨地都會爆胎的呀!怎麼你不早一點送來換呢!”

我囁嚅地應:“看起來完好如新嘛!”

工作人員一面快手快腳地把這四個“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輪胎拆下來,一面善心地給我這個門外漢灌輸常識:

“現在,製造輪胎的技術很好,輪胎上的花紋,即使在路上滾動十年八年,也不會有磨損的痕跡啦!不過,你要記住:平均每條輪胎,只要走上三萬兩千公里,便得換了,所以,常走長程的.車,每隔一兩年,便得換輪胎;只走短程的車,隔上兩三年,也得換。許多交通意外,都是路上爆胎、車子失去控制而造成的!”

經一事,長一智。

換了四個輪胎,也上了寶貴的一課。

人世間的許多危險,都不露痕跡地潛藏在外表完美的人和物裏。

人生哲理故事9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淹到他跪着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着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説:“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説:“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個警察開着快艇過來,跟神父説:“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説:“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緩緩的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志堅定地説:“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共在的!”

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后很生氣地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的侍奉您,為什麼你不肯救我!”上帝説:“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隻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其實,生命中太多的障礙,皆是由於過度的固執與愚昧的無知所造成。在別人伸出援手之際,別忘了,惟有我們自己也願意伸出手來,人家才能幫得上忙的!

人生哲理故事10

飛機起飛前,一位乘客請求空姐給他倒一杯水吃藥。空姐很有禮貌:“先生,為了您的安全,請稍等片刻,等飛機進入平穩飛行後,我會立刻把水給您送過來,好嗎?”

15分鐘後,飛機早已進入平穩飛行狀態。突然,乘客服務鈴急促地響了起來,空姐猛然意識到:糟了,由於太忙,她忘記給那位乘客倒水了!當空姐來到客艙,看見按響服務鈴的果然是剛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帶微笑地説:“先生,實在對不起,由於我的疏忽,延誤了您吃藥的時間,我感到非常抱歉。”這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錶説:“怎麼回事,有你這樣服務的嗎?”空姐手裏端着水,心裏感到很委屈,但是無論她怎麼解釋,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諒她的疏忽。

接下來的飛行途中,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每次去客艙給乘客服務時,空姐都會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帶微笑地詢問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別的什麼幫助。然而,那位乘客餘怒未消,擺出一副不合作的樣子,並不理會空姐。

臨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給他送過去,很顯然,他要投訴這名空姐。此時空姐心裏雖然很委屈,但仍不失職業道德,顯得非常有禮貌,而且面帶微笑地説:“先生,請允許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誠的歉意,無論你提出什麼意見,我都將欣然接受您的批評!”那位乘客臉色一緊,嘴巴準備説什麼,可是卻沒有開口,他接過留言本,開始在本子上寫了起來。

等到飛機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陸續離開後,空姐本以為這下完了,沒想到,等她打開留言本,卻驚奇地發現,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寫下的並不是投訴信,相反,這是一封熱情洋溢的表揚信。

是什麼使得這位挑剔的乘客最終放棄了投訴呢?在信中,空姐讀到這樣一句話:“在整個過程中,您表現出的真誠的歉意,特別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最終決定將投訴信寫成表揚信!你的服務質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機會,我還將乘坐你們的這趟航班!”

人生哲理故事11

我每天都要趕北京10號線早班地鐵,在黃莊站總是會上來一個禿頂大叔,在6號車廂固定的位子上坐下,抱着公文包就開始睡覺。每次他邊上也總有個小哥,從坐下就開始玩手機。這樣的情況從週一到週五幾乎天天如此,最神奇的是:大叔每次到了惠新西街站都能醒過來,及時趕上下車,而小哥每次坐地鐵從來就沒有抬起過頭。

有一天,大叔睡太踏實了,車到站了都沒醒。我看見那個小哥破天荒地抬起了頭,看了看窗外的站牌,又低頭想了想,突然,他伸手在大叔腦袋上拍了一下,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低頭玩手機。大叔驚醒過來,剛準備發火,瞥見窗外的站台就立即起身,在車門關閉前勉強跑下車。

下一個星期的某一天早上,小哥極為難得地帶着個女孩一起上車。而且,一路上都在低聲聊天。女孩子不是很高興,小哥一直在軟語安撫。不知道為什麼,女孩聊到一半時猛地站了起來,用全車廂人都聽得見的聲音指着他説:“整天就知道玩手機,根本不知道賺錢,每次出門都只能和你坐地鐵!我來北京是為了坐地鐵的麼?”説完哭着就下車了。小哥有些愕然,然後臉色慢慢變得漲紅,但是也沒起身下車去追,而是掏出手機,又默默低頭玩了起來。整個過程裏大叔都閉着眼睛坐在一邊,也不知道聽到沒聽到。

事情就發生在昨天。

我印象中是那第一次,大叔手裏除了公文包,居然還拿了一個禮品盒子,而小哥還在低頭玩着他的手機。地鐵臨到惠新西街站的時候,大叔突然站了起來。對小哥説:“那天多謝你了,當時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要參加,如果不是你叫醒我的話,項目就全砸了。現在,公司讓我轉去上海做事,以後估計大家難得再見了。在北京誰都不容易,臨別想送你一件禮物作為感謝,希望你能早日從失戀的陰影裏走出來。”

説完,大叔把盒子徑直放在小哥膝蓋上。低頭道了聲“謝謝”,就轉身下車走了。小哥整個人都呆住了,完全沒有弄清楚狀況的樣子。等他抬起頭張望的時候,大叔早已經走遠了。他坐了好半天,才在半車廂人好奇的目光中打開盒子。在打開蓋子的瞬間,一個飛機杯彈了出來,車廂裏的人倒吸一口涼氣,在此起彼伏的輕笑聲中,小哥瞬間整張臉都變成了深紫色。車還沒到他的站,小哥轉身就逃出了車廂。

我眼尖,剛才看到飛機杯彈出來的時候,還有一張字條也飛了出來,一閃就飄落到了座位下面。我走過去撿了起來,上面寫了一行小字:

年輕人,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拍別人的禿頂。另外,飛機杯裏我藏了1000美金,以後帶女朋友出門打車吧;如果沒有女朋友的話,那就打飛機吧。

沒有落款。

我撿起了地上的飛機杯,在眾人詫異的目光裏淡定地走下車。這就是為什麼隨時認真觀察生活,始終保持好奇心狠重要的原因呀!

人生哲理故事12

新年的第一天早晨,天氣很好,興奮的愛德華早早就從牀上爬了起來,迅速穿好衣服,洗了臉。他想第一個去給人們拜年。他先是歡快地跑到各個房間,對家人説了新年好,然後又跑到街上對每一個他見到的人道新年好。

回家後,他父親給了他2美元的新幣,作為給他的新年禮物。

愛德華高興極了。他在書店曾看到過一些非常精美的書,他早就想買了,有了這些錢,他就可以如願以償了。於是,他便興高采烈地離開了家去買書。

來到街上,愛德華碰到一家德國人,他們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看起來似乎經歷了長途跋涉。

“新年快樂!”愛德華喜氣洋洋地説。

“你不是這裏的人嗎?”愛德華好奇地問。那人卻對他搖了搖頭,很顯然他是聽不懂愛德華的話。

接着,這個人拍了拍他的嘴,又指了指他的孩子,好像在説,這幾個孩子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愛德華很快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看到他們的可憐境遇,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他毫不猶豫地取出了手中的錢,一枚給了那個男人,另一枚給了他的妻子。

他們感動得熱淚盈眶,一邊用自己的語言不停地説着什麼,一邊向愛德華深深地鞠躬。毫無疑問他們是在説:“我們太感激你了,我們會永遠記得你是我們的恩人。”

愛德華告別了他們,直接回家了。父親問他買了什麼書,愛德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説:“我沒有買書。”接着他解釋説:“我把錢給了幾個窮人。他們又飢又餓,太可憐了。我可以等到下一年再買書。對了,爸爸,你知道他們接到錢時有多高興嗎?我一點都不後悔把錢給他們,幫助別人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啊!”

“孩子,”父親高興地説,“這裏有許多書,我把它們送給你,作為對你做好事的獎勵。”

“我看到你把錢給了那個可憐的德國人了,一個小男孩能這樣給予別人,真的是很可貴的。”

“如果你能時刻準備幫助那些窮人以及那些無助的人們,你以後每年都會很幸福的。你長大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教育哲理】:

幫助別人比接受別人的幫助更使人高興。

人生哲理故事13

建國初期,某研究所拆開一台蘇產機器,所有工程師都傻眼了。裏面近一百根管子,盤根錯節,很難分清出口和入口,大家絞盡腦汁不得其解。

這時,一個看門的老人拿個煙斗,手上拿根粉筆,隨便找根管子吐進煙去,再做上標記,以此類推,很快理清了對應關係。在紛繁複雜的工作頭緒中,看門老人依靠經驗理出了頭緒。

【哲理感悟】:智慧重於知識,經驗重於智慧,關健看如何掌握運用。

人生哲理故事14

彌勒佛與韋陀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 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思考:在大師的眼裏,沒有無用之人,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使之發展到最大化,讓適合的人做合適的事。

結論:能夠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做最合適的工作,就是人才!(牛根生)

人生哲理故事15

三個職工在砌一堵牆。許多人回來問:大家在幹嘛?第一個人毫不客氣地説:沒看見嗎?壘牆。第二個人仰頭淡淡笑道,説:我們在蓋一幢高樓大廈。第三個人一邊工作一邊唱着音樂,他的笑容十分燦爛:大家已經基本上在建設新城市。十年後,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築了一堵牆,第二個人坐在公司辦公室畫圖紙,他成為了技術工程師,第三個人就是第二個老人。

你手頭上的普普通通工作中實際上更是大工作的剛開始,可否意識到這一點代表着你可否製成一項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