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佛教經典哲理故事

欄目: 哲理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8W

導語: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蒐集的佛教經典哲理故事內容,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

佛教經典哲理故事

佛教經典哲理故事(一)

過去釋迦牟尼佛,在舍衞國祇洹精舍時,有一天四比丘,坐在樹下,互相討論:世間所有一切,何事最苦?甲比丘説:天下最苦,就是淫慾。乙比丘接看説:世間瞋恨最苦。丙比丘不以為然説:淫慾、瞋恨,比不過飢渴的痛苦。丁比丘搖頭説:你們説的都比不上驚怖的痛苦。四比丘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佛有他心通、宿命通,觀察四比丘得度機緣已到,於是來到四比丘前問説:諸位此丘,正在討論何事?四比丘向佛頂禮後,稟告剛才所爭論的問題。佛開示説:你們都不知苦的根本真義,天下諸苦,皆由於有色身,有了假身,就有飢渴、寒熱、瞋恚、驚怖、、怨禍等外苦,所以假身是眾苦的根本,禍患的元兇。至於內苦,更是勞心憂畏,苦惱萬端。須知三界眾生,無不弱肉強食,互相殘殺,因此在六道中,生死輪迴,受苦無窮,皆是由於有假身所致,若無假身,苦從何來?若想離苦,須求寂滅(不生不滅,萬緣寂靜),收攝妄心,不起妄念,正念相繼,淡泊守道,便可證得涅槃寂靜的`境界,這才是真正最樂。

 於是佛説了一首偈:熱無過淫,毒無過怒,苦無過身,樂無過滅,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我為世尊,長解無憂,正度三有,獨降眾魔。

 佛説偈後,又告訴四比丘一段宿緣:

 過去久遠無數世時,有五通比丘(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名叫精進力,在山中樹下,精進求道。這時有鴿、烏鴉、毒蛇、山鹿等四禽,白天出外求食,夜晚回來依附於比丘周圍,日子過得很安穩。

 有一夜,這四禽互相問説:世間最苦是什麼?烏鴉説:飢渴最苦,當飢渴時,四肢無力,眼前發黑,心不安寧,於是就不顧刀箭一切危險,投身羅網,因此我們都因覓食而喪身,所以説飢渴最苦。鴿子説:淫慾最苦,當燒身,就無所顧忌,明知會害身喪命,也在所不惜。毒蛇説:瞋恨最苦,瞋心一起,不論親疏,也能殺人,又能自殺。山鹿説:驚怖最苦,我遊住山林,心常驚懼獵師以及豺狼虎豹來捕殺,一有風吹草動,就嚇得心驚膽破,此時雖是母子,亦不相照顧,而獨自跳坑上岸逃命,所以説,驚怖最苦。

 精進力比丘聽後説道:你們説的都是枝末問題,不明苦本,天下最苦,莫過有假身,身是苦器,有了假身,就有無量的憂愁畏懼。因此,我舍俗學道,修斷煩惱,不貪愛色身,願斷苦本,證得涅槃真樂。涅槃真樂就是寂滅無形,不生不滅,永無憂患,這才是真正大安樂。四禽聽後,心開意解。

 佛告四比丘説:當時精進力比丘是我的前身,四禽是你們四人的前身,前世已聞過苦本真義,如何今日仍然執迷不悟?四比丘聽後,慚愧自責。因有過去這段因緣,今日又蒙佛開示,於是就在佛前,證得阿羅漢果。

佛教經典哲理故事(二)

從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王后末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名叫金剛,長相很醜,皮膚粗糙,好像蛇皮,頭髮粗硬,好像馬尾。王看了很不喜歡,命令讓她住在深宮之中,不準出去。

 後來女子漸漸長人、應當結婚了。國王就派人臣,尋找一位本是富家而現在貧窮的人,如果找到了,就帶他來見國王。人臣找到後就帶他來,國王領他到隱蔽的地方,私下對他説:聽説你原是富豪,現在貧窮了。我有一個女兒,面貌很醜,你如果接受,我會供給你錢財。當時這位窮人跪下對王説:就算大王賜狗給我,我也不敢違抗,何況是國王的女兒,王后親生的呢!國王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併為他造房子,門户共有七層,國王囑咐他自己帶著鑰匙,出入要關緊門户,不要讓人看見。國王拿了不少財物供給女婿,而且派作大臣。

 後來這人常和富貴人家相聚,人家約定帶着妻子同去,其地的人都帶着妻子,只有這位大臣單獨前去。人家覺得奇怪,心想:他的妻子可能是很端正,也許很醜,所以不能露面。

 又有一次聚會,人家祕密決定一起勸酒,使他喝醉,然後拿了鑰匙,派五人到他家去看,到家中正開門時,妻子懷疑可能不是自己的丈夫,心裏責備自己,又懊惱地説:我從前造了什麼罪?被丈夫幽禁家中,不能見天日。就誠心禮拜世尊,願佛慈悲到我面前,暫時解救我的災難。佛知道了,就在女子面前,從地中湧現出來、青發顯現,這女子抬頭,看到佛的青發相,恭敬歡喜,自己的頭髮也自然像青色;佛漸現出臉來,女子心裏更歡喜,面容又端正了,醜相粗皮自然消滅;佛身完全顯現,讓他都看見,更加歡喜;身體端正好像仙女,佛就為他説種種法要,得須陀洹果。

 當佛去了之後,五人進來見了讚歎:端正少有。看完了,又關了門户,把鑰匙放在原處。那人回家,看到妻子面貌端正,很高興地問説:妳是什麼人?妻子回答:我是你的妻子。丈夫就説:妳以前很醜,為什麼變成這樣端正?妻子便把經過情形告訴他,又向他的丈夫説:我要見國王,你去為我通報。丈夫去報告國王:您女兒要來見您。國王説:不要説這事,應該把門關緊,不要讓他出來。那丈夫説:您女兒現在得佛威神力,面容端莊,和天女沒有不同。王聽完,就派人去接,看女兒端正,很是歡喜,就到佛那裏,對佛説:不知道我女兒,以前種什麼因?竟然生在富貴家中,而面貌又醜陋?

 佛告訴國王説:在過去世,波羅奈國有一位富貴、有智慧,德行的老人,經常供養一辟支佛,他身體醜陋,那人家中有一小女兒,見辟支佛,惡口罵説:面貌醜陋,皮膚粗糙,怎麼這樣討厭?當時辟支佛要入涅槃(通稱圓寂),便顯神通,作十八變,那女子見了,立刻自己責備,求佛哀憐,懺悔業障。由於過去罵辟支佛的緣故,出生常醜陋,又由於迴心懺悔,現在能夠端正,因為供養佛,所以出生的地方豪富尊貴,快樂無窮。

 波斯匿王的女兒,原來面貌醜陋,卻變成面貌端正,如果不是佛説出過去因緣,凡夫必然不能明白。其實佛經上也説得很清楚。佛為首迦長者説業報差別經:復有十業能命眾生得醜陋報…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九者見醜陋毀諮輕賤。…得端正報…四者尊直賢聖…九者見醜陋者不生輕賤起恭敬心。分別善惡業報應經:云何業獲報醜陋…五毀諮聖賢。何業得豪族富貴…七懺悔業障。由此可知因果絲毫不爽。

 修持佛法全在三業清淨,而其中口業更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不謹慎嗎?

Tags:哲理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