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高考素材

道德綁架高考話題作文素材(精選26篇)

欄目: 高考素材 / 發佈於: / 人氣:2.41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道德綁架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綁架高考話題作文素材(精選26篇)

道德綁架作文 篇1

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只買到達州到營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請了起來。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兒懇請她和母親擠一擠,遭到拒絕。老人女兒挽着母親往後走,後面兩排年輕人視而不見,之後一中年男子為老人讓了座。這時,老人女兒説:“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女生委屈地哭道:“坐自己位置錯了嗎?”

女生拒絕讓座的理由很充分:二等座車廂,座位並不寬敞,硬要擠兩個人,比較勉強;從南充到成都近1個半小時,女生若是讓座就得長久站着。所以從法理上説女孩的做法是正確的,憑車票對號入座是市場規則決定的,是她應有的權利,而讓座只是一種義務。只是不讓座在人情上講是有過錯的,有失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美德。

相對的,老人的女兒也要反思。老人與她既購買站票,則表示認同無座乘車的條件。且老人身體有恙,若因“擠坐”而影響病情,對女孩來説也是一場無妄之災。所以,女生的做法不過是維護自己的權益,老人女兒橫加指責,就有道德綁架之嫌了。正如著名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中也評論説:“若子女真有孝心,上車前買個馬紮才多少錢?或者主動提出賠償三倍票價給讓座乘客也成。為了老人健康,願意多付代價,這是孝;寧可讓老人站着等別人發善心,也不願自己用錢解決,我看這個女兒才真是不孝。”

素材點撥: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少不了法理和人情。如果做事時都遵從法理,自己按“理”設定方案,而不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自己也不會遇到麻煩;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想,就不會對別人生出許多不該發的怨氣。如果在遵從法理的基礎上,人人再付出點温情,這個社會就美好了。

道德綁架作文 篇2

前幾天,樓下的超市搞活動,人比較多。所有人都排着隊,耐心地等着。等到快要到我了,一個阿姨突然插隊到我前面。“小朋友,我就買一袋鹽。”“不好意思阿姨,請您不要插隊。”“我就買一袋鹽,別讓我等那麼久。”“買多少東西,後邊所有人也都在排隊。”那阿姨馬上擺臭臉,開始喋喋不休起來的説起我來:“你這小女生怎麼這樣啊?我都這麼大歲數了,尊老愛幼懂不懂?站久了腰椎間盤突出你管我啊?再説我東西也不多,這學校老師都怎麼教育你們的啊?這社會我看都壞了。”“我們老師教育我們尊老愛幼,但也告訴我們老人不能倚老賣老。另外,壞的不是這個社會,是這個社會裏的某些人。”

所謂道德綁架,“道德”從來都沒有問題,重要的是“綁架”,任何強加的善意都是一種綁架。任何一種美德都是用來弘揚的,而不是用來強迫的,一但用道德去強迫別人,就變了味道。道德只是約束人們行為的利器,卻不是我們用來綁架別人的砝碼。你年紀大,你身體不好,你家窮,你家孩子不懂事,你們的面子很重要…但都不代表你就是某個環境下的弱勢羣體。我們可以妥協,只是表達我們應有的尊重,但不是你們用道德搶奪別人資源的理由!

我們並不是自私,如果你真的需要幫助,請你擺出一個真的需要幫助的態度,我們可以為你讓座,可以讓你插隊,可以為你提供各種方便。但請你,不要“綁架”我。

道德綁架作文 篇3

談到道德綁架,在這個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時代,可謂隨處可見,避之不及。在我看來,那些正義的綁架都實質上實際上是在綁架自己。

綁架都事出何因綁架?網絡世界給予了使用者太多的言論自由,以致於使用都所需承擔的後果幾乎為零。而這種“大義”的成就感與虛榮,所以這種無需擔負什麼而能收穫什麼的行為被這種低能者所推崇,也就是為什麼總能在微博留言下方看到應該捐款。

互聯網是一種工具,現在被錯誤的方式使用着,説到底,是使用者素質差的問題,別人擁有的多,所以應該兼濟天下。這是一種荒謬的思維,但這些綁架者大多都是知道道理卻依然不放他們的鍵盤,我想,這應該就是他們一直作為評論者而不是表演者的原因吧。就算有一天達到了那個高度,可能還不如一個平凡人所做的道德。

道德不是工具,而是修養。這是世間最高明的學問。那些綁架者還未觸及道德的門就以道德評點世事,其真不怕誤導世人的價值觀。窮者應獨善其身,而抱着鍵盤他們一無所有。

時代在發展,思想在進步,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思想的深度與知識的廣度同樣的重要,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樣需要文化的快速發展。別讓道德綁架了時代迅捷的步伐。

當代在發評論時,為何不將“應該”,“你要”刪掉?

道德綁架作文 篇4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在當今社會,這種現象層出不窮,竟有愈演愈烈的傾向。利用他人善良為非作歹的行為應堅決抵制,否則危及你我!

曾人一人因其女的病向六位富豪索要錢財治病救人。卻只有兩位表示願意捐助。旁觀者迅速殂成兩在陣容,一邊指責此人“道德綁架”,一邊譴責富豪一毛不拔。明理人都十分清楚其中的是非對錯。不捐助的富豪有錯嗎?擁有鉅額財務的人一定要回報社會嗎?依我所見,富豪沒有錯,幫助他人只是一種義務,幫與不幫是自己的選擇。而此人利用他人的善良無理取鬧,卻是不對的。如若真的危機當頭,也應通過正確的渠道籌集錢財,而不是通過道德綁架逼迫他人就範。這樣於已不義,於他人不利。

更為離譜的是,一位老人因坐公交車沒被讓坐,竟堂而皇之的坐在一名乘客腿上破口大罵。這樣情景讓人心寒,年過花甲的老人無人讓坐,以道德的名義逼迫他人讓座。這個社會是怎麼了?我們應該深深的反思這種現象,難道“道德綁架”會讓你披荊斬棘,心想事成嗎?其實並不會,只會讓我們的心逐漸變冷,不再有愛,不敢再愛!

我們必須要向“道德綁架”説不!

道德綁架作文 篇5

隨着成長過程的不斷推進,生活中出現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可是由於價值觀的不同,出現了許多難以抉擇的事情,常常讓我感到不知所措。

但這次,我實在不知如何表態了,因為我現在已經思維碰撞很久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就是我在一個烤紅薯攤位,向攤主——一位老奶奶——買了個紅薯,卻是花了我一頓半的飯錢!我的心很痛,因為這個紅薯對於我來説是“天價”了。

本來,老奶奶這麼大年紀了,頭髮花白,體現了其主人的飽經風霜,更由於是冬天,這兒風又很大,做小本生意的大家都很不容易,何況是這位老奶奶,以及她身邊的一位應該是她的老伴的老爺爺。

餓的慌,我迅速來到這個攤位前,挑了個比較小的紅薯,老奶奶拿起稱了稱,報了價,可是卻讓正在從書包拿出錢包往外掏錢的我感到不可思議,我的動作一瞬間靜止了……竟然如此之昂貴!比別人的攤位那兒足足貴了一倍多!但是看見老人家也不容易,老奶奶忙着幫下一位顧客稱重,老爺爺已經打包好遞給我了。

我是不太想要了現在,但是,想到做生意的艱難,以及老人家還在冷天裏出來賣烤紅薯實在是——不買似乎對不起自己。於是,我狠狠心,買下了這個“天價”紅薯。

但是,走回來的路上心裏不是滋味。因為買了又覺得對不起爸媽。爸媽賺錢也不容易,都是無產階級,他們要是知道我花了這麼高的價錢買了家裏四處都能見到的紅薯不知做何感想?

我不懂,我只知道,不得不買。

道德綁架作文 篇6

今天我在微博上看見一條消息,關於讓座,一個女孩子生着病坐在椅子上,來了一個老人,周圍的人看見女孩不讓座都覺得這個女孩十分的沒有羞恥心,最後女孩迫不得已讓了座位。

通過這個事情,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沒有誰是必須讓座的,法律上也沒有這個規定,我們不應該道德綁架任何一個人,當讓座這件事情過去誇大,這個世界不就亂了套,我不是提倡不讓座,而是提倡不要道德綁架。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上車的時候也會聽到車上的乘客請給老弱病殘孕等人讓座,讓座這個詞已經深深地刻入我們的腦海裏,看到老人,孕婦,殘疾人的時候都會反射性的讓座,這個是一件好事,畢竟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涵養,我們的國家也是一個文明古國。但是有的時候,一些年輕人生病或者是身體不適的時候,因為年輕看不出來,大家強行道德綁架非得逼着人家讓座,這個是不提倡的,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的道德觀來衡量其他人的道德觀,道德綁架這種事情我們看到過很多次,這種不良的風氣應該制止。

創造和諧的社會首要條件就是約束自己。

道德綁架作文 篇7

從海邊回來的公交車上,心,還像霧氣的天空。坐在座椅上,望着車窗外緩緩後移的風景,才發現霧氣而清冷的城市,今天是這般江南的夢幻。

也許是自己沉浸於車窗外,我不關心車上上下下的人。不知什麼時候,身邊多了兩個人,聽聲音是兩位中年婦人。她們的振振有詞打亂了我的思緒。其中一位有些陰陽怪氣的説道:現在的年輕人,嬌貴的可多了,見了年紀大的也不讓座,裝看不見我一聽,火就大了,本來我就一天水米沒打牙,又吹了海風,頭暈暈的,我説:抱歉,我整容了,實際我七十歲了。

那一刻,我很想説我討厭被道德綁架。

尊老愛幼是美德,給老人孩子,給抱小孩的人讓座並無厚非。但那些都是自覺自願的,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時刻身體棒棒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大俠一樣仗義相助,況且,讓座是自願的美德,不是道德綁架,不應該如是説。如此刻薄言語之人,即便上了年紀也不是什麼善類。那些老者不仁慈,難道天底下老人都要一概而論,而奉為神明嗎?到哪裏都有優越感嗎?尊老,來源於:中華傳統美德;尊老,來自於:您,值得我們尊重!

最後我想説:社會道德綁架了我們,卻不能改變我客觀的是非觀念,我是我,不是別人怎麼説。

道德綁架作文 篇8

道德綁架,顧名思義就是用自己的道德觀強迫他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而在如今的中國,這種荒謬的事居然屢見不止。

例如,某富豪因為沒有捐款,被極端網友罵的狗血淋頭,甚至還説:“你有那麼多錢,應該捐出去一份,反正那些錢對你來説不值一提。”“一點善心都沒有,捐點錢怎麼了!”“你不捐就是不善良”等等瘋狂的言論。

不僅僅是這些,還有關於孝方面的“兒子就應該把父母接過去住,女兒就應該老實在家裏做一個家庭主婦。”“賺來的錢就應該全給父母。”等。也有關於其它方面的“年輕人就應該給老人讓座、不讓座就是不道德”“遇到乞丐就要發善心給錢,給少了就不道德”“小孩子還小不懂事,讓着他點哈。”“歌唱節目自爆家裏窮苦,希望評委老師通過比賽。”“你弱的人就應該被照顧,有能力的人無需幫忙”“我年紀大,插個隊怎麼啦?”等等,數不勝數。

我只想説,只要不違法,不違背自己的道德線,你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無需在意少數的瘋狂言論,相信在這個文明的時代,還是正常人居多。

道德綁架作文 篇9

什麼是道德,就是你知識不全卻可以用它去彌補;但是如果你沒有它卻無法用知識去彌補的一種修養。但是如果你強行讓別人有道德的話,那你同樣遭人唾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送在我和我的家人在深圳坐地鐵的時候。一個老爺爺上了地鐵,見沒有人給他讓座,竟破口大罵起來:“你們這些年輕人,太沒素質了,見到老人也不知道讓座嗎?”車廂裏並沒有人回答。沒想到老人更加變本加厲,直接用枴杖指着一個年輕人就是一頓罵:“你這麼健壯的小夥子,站一會又不會礙着你,難道你的父母沒有教過你要尊老愛幼嗎?”

那個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對老人説:“大爺,現在都是下班高峯期,大家都很累,不讓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沒有人下車,若有,您便坐,若沒有,您也不能強求別人給您讓座。畢竟幫您是情分,不幫您是本分。”大爺聽到這話,氣得不行,但其他年輕人似乎很贊成這種説法,一時間,誰也沒有站起來讓座,而那老人也氣氛的往其他車廂走去。

其實,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這類人,他們強求別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車上強行讓座,強行捐款,發獎學金時強行讓別人請客等等。他們要求別人要有道德,可我覺得他們才是最沒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個人的修養,可這也要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舉個例子:《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但如果孔融不願意讓出梨,而是被家人強行讓出的話,那他的內心會怎樣?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修養,但如果建立在強行的基礎上,那麼這個讓人強行讓人講道德的人最沒有道德。

道德綁架作文 篇10

大家肯定都聽説過道德這個詞。不過,最近出現了這樣的一個詞,名叫“道德綁架”。

道德這個詞的意思無非就是人們的善良和遵守。而綁架呢就是一種迫害他人的形式。道德綁架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用善良來危害他人。但大家肯定問,善良怎麼會危害他人呢?不要着急,聽我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2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得了白血病,但她很幸運,她的爸爸媽媽有着足夠的積蓄,而這個女孩收入也很高,因此女孩的母親治療費還是夠用的。

但女孩的反應並不是立即給母親治療,而是在各大交友網站上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求助捐款。有人因為同情創建了捐款羣,並把女孩最好的朋友拉了進去,還私聊讓她給女孩捐款。但她沒有這麼做,而是在羣裏發了一句“深表同情,無能為力”。隨後女孩立刻怒斥道“你也是有父母的人,怎麼能這麼冷血”。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母親生病,第一想到的不是給母親治病,而是用他人的善良而博取同情心和錢財。而他人沒有能力幫助她時,就在別人的身上貼上“冷血”“無情”的標籤。

大家現在能大概知道道德綁架是怎麼回事了吧。這種利用善良而危害他人的人是令人可恥的。上海交大教授竇令成説過一句話:“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是來源於那麼一撥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壞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氣去強迫別人,來達成自己的私慾”。

這就是道德綁架,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可是我們真的懂得道德麼?

道德綁架令我們深思。也值得讓那些懂得“道德”的人反省。

道德綁架作文 篇11

某八旬老人坐動車看病,女兒只買了半程的坐票,半程後被女大學生請了起來,其女兒要求一起坐被拒絕而爭執,後來一名中年男子給老人讓座,其女兒留下一句一味深長的話:“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女大學生為此感到委屈,做自己的位置錯了嗎?我認為讓座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當的權利,真正的孝順不能依靠道德綁架。

關愛老人是中國道德的核心,是“忠孝”。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讓座老人天經地義,但是要做老人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當的權利。人們的合法權利是法律授予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老人的女兒也一樣,其女兒沒有為了孝順父母而侵犯他人正當權利的特權。女大學生既然付出了全程車票的車錢,就應當享有全程坐座位的權利。讓座只是中國人思想觀念中的倫理道德,法律是中國長治久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是國之根本。當道德觀念與法律觀念相沖突時,我們應選擇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因為與道德倫理相比,法律才是規範人們社會行為最重要的原則,最根本的底線。一旦法律的權威被踐踏,那麼國之根本就會被動搖,國將不存。所以孝順的倫理道德與法律規定的權利相沖時,請選擇尊重他人合法權利,他人正當權利神聖不可侵犯。

真正的美德讓座不能依靠道德綁架,讓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尊老愛幼的體現,但是老人女兒的行為實質上打着“要尊老愛幼要讓座”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

真正的美德是內心自發的,讓座也應是個人自願的,而不是外界進行道德綁架強行逼迫的。如果縱容這種尊老愛幼的口號而強行逼迫讓座的行為,只會給社會帶來不良的風氣。

真正的美德在人們心間,大家自有一把衡量是非對錯的尺子,真正的樣子應是自願不是被逼,真正的孝順是給老人要一張全程車票。

道德綁架作文 篇12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道德也是我國流轉至今的美好品德,有時候也會被當作評判一個人的標準。追求道德,本是一種良好品質,可是隨着時代的變遷,漸漸衍生出一個新詞: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在公交車上時“現在的年輕人啊,越來越不懂事了,看到老人都不會讓座了”,親戚帶着孩子來家裏玩時“不就是一塊表嗎?摔壞就算了,他只是個孩子,不懂事,你和他較什麼勁”,路邊看到乞丐給了點零錢時“看你穿得那麼好,怎麼只給這麼點啊,我那麼窮,你不應該多給點嗎”,在明星微博下的評論“這麼有錢還不如捐給山區,只會貪圖享樂”

他們自以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一旦不一致就會出言諷刺,彷彿別人做了什麼罪大惡極的事。道德綁架便是以道德作利刃,當為人提倡的道德變成了束縛人的枷鎖,它便也成了導火索,只需一個火花就能將這個社會引爆。

道德應該是人們對自己行為的約束,是一種良好的意識形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師重道……這些都是優良的美德,為整個社會都增添幾分温暖人心的色調。可是,道德綁架讓原本的美德變了味,當禮讓從美德變成義務,當行善從主動變成被動,這個時代也像被顛倒過來一樣。這樣的綁架實在可怕,麻痺了人們的善良之心,挾持着大眾的選擇權利,這樣的行善早已成為壓在心中的負擔。當人們已經害怕厭倦了,道德也就隨之瓦解。

而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道德,理性反對道德綁架,讓道德綁架不再是行善的絆腳石,讓社會被善意和温暖擁簇着,這才是它該有的樣子。

道德綁架作文 篇13

就在一小時前看到這個新聞標題時就覺得有些訝異,這到底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需要使用如此這般式的方式表達抗議呢?不知道這是否也算得上是這幾年特別流行的詞——道德綁架?

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得而知,只是突然間發覺到伴隨着個人主義意識的愈來愈強,一部分人的行為在一部分人看來似乎是越來越不能被理解,而同時,這些事件的主角反而越演越烈。就個人所記得的`這幾年類似此類新聞的有:廣場舞,到此一遊,地鐵佔座,地鐵飲食,公共場合情侶行為等等,有人説是素質問題,(真的只是素質問題麼?我不是社會學家,正確答案我不知道。)看到這類新聞的相關評語更是讓人覺得人類思維邏輯的強大,具體不願也不必細説,畢竟人人都有説話的權利。只是很多時候在我們行使我們權利的時候最好也能記得相應的義務——尊重他人。畢竟,權利和義務是並存的,倘若人人只履行義務而失了權利那是體制問題,人人只顧行使自己權利而忘記相應義務那你所謂的行使的權利並非權利而是赤裸裸的傷害,這種傷害的對象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別人,更可能是雙方。

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受教育不同自然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不知道具體怎麼回事,僅僅只憑着視頻去判斷去分析本身就有些欠妥,很多問題所反映的是一種類別的問題而非個體問題,網絡使我們的溝通更順暢了的同時也衍生一些不太正確的媒體相關信息的傳播,倘若大家在發表看法前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那很多事情的後續發展可能就不一樣了。請不要用惡毒的字眼去批判那些你所看不慣的行為,情緒的發泄只是一時的,的關注也許應該放在事件發生所給我們帶來的生活啟示才是。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道德綁架作文 篇14

這是一個普通的週二。

身為一個初三的學生,真的是睡得比豬晚起得比雞早。這可不是誇張。我十萬火急地吃完飯,提起書包掄起猶如千斤重的袋子,直奔公交車站。

一路上,天都還沒亮,寒冷的風猶如尖刀向我飛來。我耷拉着沉重的眼皮,頂着大大的黑眼圈,來到了一堆早起趕車的人羣中。

一分鐘一分鐘過去了,身邊的人顯得有些不耐煩了。我那時候只覺得手掌心被那沉重的袋子束縛得疼痛不已,心裏開始莫名羨慕那些書包輕得如鴻毛一樣的人。

時間不停流逝,“最早的不是六點半嗎,怎麼40分了,還沒有一輛車?”旁邊的人不滿地嘟囔着。不一會兒終於來了一輛,大家紛紛擠上了車。我坐在離司機後面最近的地方。一路上乘客多的不行,一剎那車上便擠滿了人。

車緩緩地穿梭在幽暗的黎明中,我靠着椅背上昏昏欲睡。司機一直在咳嗽,並且直接打開窗吐了好幾口痰。在一個紅綠燈暫停時,碰巧隔壁停着另一班的公交車。

好笑的是,我們的這位司機打開車燈用手往後面一揮,那邊的司機便驚訝地説道:“哇,這麼多人啊!”我們的這位司機便驕傲得意地笑了起來,露出他滿嘴渾黃的牙齒。

他帶着一頂鴨舌帽,時不時拿下來,用帽尖摳一摳他的頭髮。我突然想起來,前天坐公交車去買東西就是他載我們回來的。我跟他説到了要停車,他硬是裝作沒聽見,任憑車上的人怎麼喊,他直奔終點站,害得我提着大包小包的東西從終點站走了回家。想到這,我對眼前的不負責任的傢伙不禁產生了一種厭惡感!

不一會兒,到了某個站點,一位老奶奶上了車。她把東西放在司機旁邊的隔板上,掏出她的老人卡。刷卡後,便和司機攀談起來。原來他們認識啊!

可在旁的我心裏開始糾結了:要不我站起來讓座吧。可是我又不敢説出口,我的心好像被什麼拉住似的。想起來又沒勇氣。

突然耳邊的播音響起了:“請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請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差不多響了個五六遍。我剛想鼓起勇氣站起來,那司機倒是先停下了車,轉過頭用他那“正義”的語氣“挖苦”的態度對我吼到:“小妹,我都播了好多遍了,你怎麼還不起來給人家讓座,你怎麼還好意思坐這!?”頓時,我感覺五雷轟頂,心裏裝滿各種委屈!那司機還毫不客氣地對我指指點點的。我連忙站起身來,給那老人家讓座。她笑着説,她站着沒關係。

那司機白了我一眼繼續開車。我偷偷轉過頭看着車上的其他乘客,同情、憐憫、冷漠、鄙夷的目光交織在我的臉上,我滿臉通紅,尷尬的只想找個地洞鑽了進去。

那個司機依舊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要不是我曾經見過他拒載某些年紀大的老人,對搭錯車的人惡意諷刺,開車的時候接聽電話……我真心是認不出來這個充滿“正義感”的人會是他。難道不是因為他和那位乘客認識才會這麼強出頭嗎?

不一會兒,他居然在紅綠燈前停車,讓我們下車。猛地發現,我對他的厭惡上升到一種鄙視。

下了車後,我的心情一片黯然——從此在給老人讓座問題上產生了陰影,一種無法磨滅的帶着濃濃市井氣息的陰影。

像這位司機這樣的充滿“正義感”的人數不勝數,比比皆是。若要與他們作對,必受到“道德譴責”與輿論謾罵。

難道我也淪為“道德綁架”的犧牲品嗎?哎,這片陰霾,究竟何時才能煙消雲散?!

道德綁架作文 篇15

“你這女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怎麼好意思看着我這樣一個老人家站在這,自己坐在那!別人沒教過你要給老人讓座嗎,啊?你這樣怎麼行呢!趕緊起來,讓我坐,趕緊的!”一位老爺爺對着坐在旁邊的一位女孩子吼道。

女孩漲紅了臉,低着頭坐在座位上,旁邊不知情的乘客也指着女孩七嘴八舌的議論着,指着女孩沒有素質。女孩羞愧極了,車還沒到自己的站就匆忙跑下車……

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則新聞,事後我們瞭解到,當天是因為這位女孩子身體不舒服,所以不能讓座。這則新聞讓我很不明白,我為女孩的遭遇感到不平,我覺得這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雖然給老人讓座確實是我們社會大力提倡的美德,但是我覺得這並不是他人指責我們不給老人讓座的依據啊!我們每個人有時候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的理由,也會有不得以的時候,並且我覺得我們不能打着“道德”的名號為自己的私利去“綁架”她人,那樣對她們是不公平的。

現在社會上,諸如此類的情況和事件還有很多很多,以至於現在我們都有一種害怕心理,使得幫助他人添了一點不得已的感情色彩,道德幫助變了味,人們之間的關係有了隔閡。

就像有一次和姐姐一起坐公交車,還帶着兩個小孩子,因為不方便,我本想着坐在前面,但是當我坐下的時候,姐姐扯了下我的衣服,叫我坐到後面去,我很不解。後來姐姐説,如果你坐在前面的話,你帶着孩子不方便,以至於不能給那些老人家讓座,那些老人家會説你的,還是坐後面最好。

我聽了以後心一涼,想着是什麼讓人們之間的關係變的如此尷尬,我不敢説熟對熟錯,但是我一直認為道德綁架是現在社會上存在着普遍現象,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整治好。我們在生活中都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是否對別人進行了道德綁架,同時也要用正確的心理去面對它。

別讓道德綁架了一顆顆真心,讓這一顆顆的心越來越遠,越來越陌生!

道德綁架作文 篇16

近日,一則關於女大學生在乘坐動車時,因拒絕與老人合坐的請求,而受到責備的新聞,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我認為女大學生沒有接受請求的行為是正確的。

我們從小就接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尊老愛幼的觀念盡人皆知。不知不覺,道德已然成為了衡量我們一切行為的準繩。但是,這並不能成為道德綁架的理由。

不是每一個請求,都會得到迴應,更不是所有的索求,都會贏的無償的給予。幫助是一種情分,但是不幫助是一種本分。

正如材料中的那位女大學生,她坐着的是自己花錢買的的座位。坐,是理所應當地行使自己的權利,根本沒有絲毫的不合理之處。反觀那位老人的女兒,為父盡孝之心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要用如此粗魯的言行。有人讓座是好事,但是沒人讓座也不應怨恨,更沒有權利去逼迫他人讓座。

講到這,我想起來幾個月前的一個新聞:一位女童和同學結伴出去玩耍,結果不小心雙雙墜入河中。幸運的是,這位女童的父親恰巧經過此處。在當時的危急時刻,這位父親的體力只能搶救一個孩子,這位父親選擇了救距離岸邊稍遠的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孩子卻因為未能及時搶救,不幸離開了人世。

事後,這位父親受到了強烈的譴責,諸如“為何沒有先救那個離岸較近的女孩,這樣或許她們都能存活”,“你太自私了”之類的言論鋪天蓋地。好像這位父親親手殺了那個孩子一樣,所有的矛頭紛紛指向了他。

但是,我想説的是“請別道德綁架”。作為一個父親,他為什麼不能先救自己的孩子呢?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到這樣一副場面:他救了同墜入水中的另一位女孩,得到了無數的鮮花與掌聲。可是,他卻因此終生都沉浸在親眼看着自己孩子溺死,自己卻沒有去救的痛苦之中。

作為一名父親,他選擇了拯救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本能,當然沒有錯。

而那位女大學生,乘坐自己購買的座位,這也是一種本分,自然也無錯可言。

擁有道德,並不意味着他要捨棄自己女兒的性命,去換取所謂榮耀;擁有道德,也不意味着她要讓出自己購買的座位,去換取老人女兒的讚揚。

誠然,社會需要道德,但是社會並不需要“道德綁架”。所以請別再“道德綁架”,權利同樣需要尊重。

道德綁架作文 篇17

范瑋琪和趙薇的遭遇無非是受到了偏激的網絡輿論的“道德綁架”。説到道德綁架,不禁又讓人想起半個多月前網民逼迫內地首富馬雲為天津災區捐款的事情,究竟為何會發生道德綁架的事件呢?

所謂的“道德綁架”,是在用聖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一旦別人沒有達到所謂的“道德標準”,就會被冠以“缺德”的惡名。那些“逼捐”和“逼愛國”的道德綁架者曲解了道德和愛國的本質,將自己臆想的道德準則強加在別人身上,別人達不到便施壓、指責,甚至謾罵。

雖然范瑋琪、趙薇和馬雲都是名人,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都相對較高,但他們本質上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公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聖人,他們所得到的財富和美譽是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而被社會認可的,但他們未必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身先士卒。

當我們在評判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時候,需要公平的對待,多一分理性、少一分感性,不要拿着聖人的標準去衡量他人,不能用美德的標準去求全每個人的品德,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鏡以某種偏激的觀點對他人橫加指責。

欲判他人,應先三省吾身。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原毀》中言:“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也。”許多人喜歡用道德捆綁他人,卻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養,這種行為既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奉勸那些道德綁架者在開口指責他人言行之前,先反省一下自身,若自己的言行都不符合道德標準,如何能夠以德服人?

其實寬容包容本身也是一種美德。我國自古以來都主張“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在網絡時代我們也應該繼承發揚這一優良傳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寬容友善地對待他人,這才是真正愛國的表現。但願日後網絡上能夠多一些以德感人的事蹟,少一些道德綁架的現象,讓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準、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衞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羣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範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範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準”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準(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自願是慈善的前提,再合理的訴求也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高調公開的慈善策劃,與道德捆綁的求助活動,也許在短時間能起到放大愛心、擴大關注的效果,成功於一時,但是傷害的卻是慈善事業的基礎。試想,哪位董事長如果不借款,是否就貼上了“為富不仁”的標籤如果借了款,其他需要幫助的人羣起效仿,是否會給公司正常運作秩序帶來影響不理性的“尋善”活動,終將阻礙行善的步伐。

如今,慈善觀念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都投入到了慈善事業之中,健康的慈善環境對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愈加重要。現代慈善理念、行善積德的氛圍、大批慈善家、慈善捐贈平台是慈善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軌道的堅強支撐。這既需要慈善方的責任、熱情,也需要受助者的真誠、冷靜,還需要社會的寬容與理性。

此外,還應該明確:慈善只是社會救助體系的一部分。既要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更要完善醫療保障制度。

道德綁架作文 篇18

8月5日播出的《中國夢想秀》中,來自貴州的“追夢人”楊成燕,夢想是讓失散多年的妹妹認回雙親,一起拍張全家福。楊成燕的妹妹張懿小時候被父母送給別人,知道真相後不願接受生父生母。張懿在現場一直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不料,節目主持人周立波當場指責女孩心胸狹隘,説她應學會原諒,否則永遠不會幸福,還説出了“在你兒子眼裏你是個尖酸狹隘的女人”的言論。(8月10日《東南早報》)

張懿拒絕和親生父母相認,有兩個原因,一是怕養父母傷心;二是與親生父母並無感情,她信奉“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認還是不認,張懿已成人,她有權利作出判斷。而周立波一再詰問,甚至逼迫,出言不遜,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綁架之嫌。

從法律上説,如果當初張懿的親生父母遺棄了她,已涉嫌違法;如果將其送養給別人,自收養關係成立之日起,她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收養關係的成立而消除。換言之,張懿可以不認親生父母,也不必贍養親生父母。本來一件很純粹的事,卻因周立波的“好心”而變得複雜。

據楊成燕稱,其妹妹張懿屬於超生,要上交罰款。無奈家裏條件太差,楊成燕的父母實在拿不出罰款,只能將僅有1個多月大的女兒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細節應該是,楊成燕的父母重男輕女,因為在生了張懿之後,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張懿在內,楊家共有四個孩子,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在筆者老家,有太多類似的情況,一些家庭連生了幾個女兒,直到生了兒子才滿足,孩子多養不起就把女兒送人。

不認親生父母,總有原因。作為旁觀者,我們自然不能勉強,更不能道德綁架。他們與養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願讓養父母難受,已盡孝道。他們認親有時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養父母勸阻,張懿就遇到了這種情況。養父母的做法,同樣值得理解。

毋庸諱言,現實生活中我們最愛拿道德説事。道德是砝碼,道德是武器,揮舞道德大棒,習慣於道德綁架,這種做法明顯不合適,可能遮蔽真相,傷害法律,掩藏了社會問題。少一些泛道德化,迴歸到法律命題,並深思道德泛化背後的社會問題,也許強過動輒上綱上線,拿道德説事。

道德綁架作文 篇19

前天我同朋友去逛街,在吃飯時,我把買給我媽的兩雙鞋放在座位上,而走時卻忘記了。當我和朋友在鞋店試鞋時,突然朋友就問我,我買的鞋呢?我腦子一下炸開了,馬上就想到在吃飯的飯店裏丟了。

我立馬趕回那個飯店,那時距我離開飯店已有一個鐘了。當我再踏入飯店走到我剛剛所坐的座位時,鞋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趕緊向服務員詢問,問誰撿我放這的鞋沒有?另一個在遠處的服務員看到我趕緊過來問我説,靚妹你找什麼?我説找忘在這的鞋。她馬上説靚妹你買瓶水給我喝,我就把鞋提給你。我一聽不提有多開心,連聲説好。她去提鞋時,我在包包內找了一張能買一兩瓶水的錢拿好。

當她笑咪咪地把鞋還我時,我也把手中的錢給她,還連忙對她説了數聲謝謝!她接過錢後也連説了幾句謝謝,還問身邊的同事要喝水嗎?我人都要出店門,她還在後面大聲對我説,靚妹謝謝你哦!我笑着回頭對她説,應該是我謝你,幫我保管了那麼久的鞋。

當我把這個信息發到朋友圈時,多數朋友是不理解我為什麼要給錢服務員,認為我在那飯店吃飯,東西忘記在那,那飯店就應該有責任幫我保管好。但我卻不這樣認為,如果服務員不幫我收好,就有可能已被別的客人提走了,那個時候我又能找誰?所以我很感謝幫我保管好鞋的那位服務員。

相反,如果那個服務員不肯還我鞋時,我會馬上找店長幫查視頻看誰拿了,那時找出是誰,我就不會給錢了也不會説謝謝了。

“Listen to my heart。”(聽從自己的內心),不為別人而活,不被別人的眼光和言行所左右,活出真實的自己。這也是那位服務員的想法,而作為我,我要告訴所有的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可以盡力給別人提供幫助,但是不應該被道德綁架自己的人生。

讓我把這段話送給所有的人: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是你的生活,你擁有絕對的自主權來決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為所束縛。

道德綁架作文 篇20

天津港爆炸事故牽動人心。爆炸事故發生後,不少網友開始到@大自然保護協會——馬雲的微博評論“逼捐”。部分網友言辭激烈,直指馬雲為何不捐款,甚至還有人一邊喊着“爸爸”,一邊指責馬雲。

歸納一下,要求馬雲捐款的理由大致有三:你有錢,你應該捐款;人家娛樂明星都捐款了,你更應該捐款;如果不捐錢,遲早你會身敗名裂。如果説,前兩種觀點還帶有一點勸告的口吻,那麼最後一種觀點就帶有一些警告的口氣了。這種對馬雲捐款的焦急,可以理解為公眾對慈善事業的迫切期待,但顯然,無論哪一個理由,在邏輯上都是站不住的:有錢人就一定要捐款?捐款可不是有錢人的法定義務。娛樂明星捐款了,馬雲就要捐款?娛樂明星又不是馬雲一定要效仿的榜樣。至於最後一條,更是缺少邏輯,馬雲當然不會在意。其實,馬雲在怎麼想,接下來會怎麼做,網友不得而知,是焦慮的心情讓他們等不及馬雲作出清晰表態。 有人會把網友的這種情緒化反應,總結為道德綁架。如此説,有一定道理。慈善事業本來就是基於道德願望的事業,人們可以期待一個人成為慈善家,尤其是那些身價驚人的富人們,但是,人們沒有權力要求一個人一定要從事慈善事業,即便這個人很有錢。因為財富並不是慈善與否的憑證,有錢人可以不慈善,沒錢的人也可以慈善。如果,認為自己的意圖是善良的,就強迫別人做非強制性義務的事情,則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好心辦壞事,個體的權利得不到應有保證。所以,即便人們再心急,也應該清楚義務和權利的關係,不能以自己認為正確的目的,綁架了別人的行為,剝奪了別人的自由和權利。

甚至,有人會反問一句,那些要求馬雲捐款的人自己捐了嗎?如此一問,很多質問者可能就會自感理虧,因為他們在理解慈善時,首先想到的是有錢人而不是自己。當然,很多人還會振振有詞:我又沒有錢,我捐一點錢有什麼意義?馬雲可不一樣,馬雲可是首富。這反映了人們在道德綁架時,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混邏輯”:把責任加給別人,談及自己時,總提及特殊性。所以,馬雲是必須捐款的,因為他是首富;而我是不必捐款的,因為我是窮人。於是,慈善在悄然之間已經被認定為有錢人的事業。這是一種責任的推卸,也是一種對有錢人和慈善事業的扭曲理解。

當然,有一點也應該看到,馬雲遭逼捐背後還有人們的道德焦慮,慈善焦慮。

一個社會難免有貧富差距,一個社會也難免存在風險。如何去緩和不同羣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如何去一同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風險?慈善無疑是最有效的潤滑劑。當羣體矛盾加大時,慈善會讓人感覺到共同體的存在;當風險突如其來時,慈善會讓社會形成共同擔當的凝聚力。所以,當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後,人們期待慈善事業可以啟動,可以賑災,這都沒有問題,這是人們在面對災難時,信心的來源之一,保障的來源之一。問題是,慈善行為似乎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蓬勃而出,至少人們想看到的富人帶頭的慈善生態並沒有出現。於是,人們開始變得焦慮,開始不惜以輿論壓力逼捐。這無疑是一種道德焦慮和慈善焦慮的表現。如何緩解這兩種焦慮?放大、任由輿論煽風點火、道德綁架當然不對,而且也不會有明顯效果——即便馬雲承受不了輿論的壓力,出來表態,其他的富人也未必會跟風而動。輿論總不能對照着富翁榜,一個一個指名道姓地逼捐吧?而且,這也會讓人覺得慈善只是富人的事情,慈善有些殺富濟貧的味道。公眾應該期待的是正確的慈善文化和良性的慈善生態:一方面,個體自覺地意識到個人的社會責任,不遺餘力地為慈善事業付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社會對慈善形成穩定的獎勵機制,讓那些投身慈善的個體不僅有榮譽嘉獎,也有功利層面的回饋。如此,慈善才能成為事業,成為文化,人們不需逼捐,慈善事業也可以蓬勃發展。

道德綁架作文 篇21

社會上屢次發生因年輕人沒讓座,被人辱罵、打耳光。有目擊者稱,這樣倚老賣老強行讓座,不是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

每次類似的事件發生,都會引起大家新一輪的討論。給“老、幼、病、殘、孕”主動讓座的美德,在道德、公德的美其名曰下被牢牢捆綁,苗頭直指年輕人、看似很健康的人,似乎這一人羣只要不讓座就是道德有問題、素質不夠高。用一根理性的、彈性的道德之繩取代固有的“麻繩”,似乎比急於讓座更重要。道德不是規定和必須,因此可以有彈性。公共出行,乘坐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乘客花錢買票、對號入座,並在旅途享受相應的服務,既是作為消費者買到的產品,又是作為乘客應當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在某種意義上講,乘車時間內,乘客就是所購車票對應座號的“主人”,無座的乘客則是“客”,當需要他人為自己讓座時,不應覺得理所應當或理直氣壯。讓座屢屢成為羣眾熱議話題,與輿論導向有關。不論是在對號入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還是在自己找座的公交、地鐵上,LED顯示屏、廣播中顯示、播放的永遠是給弱勢羣體讓座,而不是引導他們謙和的與先上車、有座位的乘客溝通。

這樣的提醒暗示了弱勢羣體就應受到特殊的照顧和保護,才導致他們“反弱為強”,以至於大動干戈、惡語傷人的“要”座。衡量讓座事件前,別忘了它前面還有一個“請”字。有座位的乘客不是超人,也不具備“肉眼B超功能”,往往很難一眼看出“隱形弱勢羣體”,例如,一些不痛不癢,但卻不適合長期站立的慢性病患者。因此,需要他人讓個座給自己還需説聲:“請讓座”,並客氣、和氣地向對方説明自己的不便之處。文明禮讓不是單方面的付出,還需要雙方的理解和肯定,萬一有座位的乘客也是“隱形弱勢羣體”呢?提出請求者,是不是應該換位思考後,再嘗試請求其他人讓座呢?給社會公德、傳統美德鬆鬆綁,拆掉刻板、僵硬的“麻繩”,換上一根具有彈性的“皮筋”,留點空間包容,留點時間“緩存”,別用道德綁架給別人“下套”。

道德綁架作文 篇22

日前發生在廣州地鐵4號線裏的一起老少打鬥事件,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作為當事人,67歲的陳某和28歲的吳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對自己的不理智行為深表後悔,並希望事件能儘快平息。不過,事情真相依然是迷霧重重,不同的是兩人對事件的細節還原,相同的是兩人對打鬥的責任認定——“主要責任在對方,無故被打很委屈”。在缺少直接證據的支撐下,在趨利避害的本性驅使下,這起“老少鬥”很可能會成羅生門,真相只留存在當事雙方的內心深處。

我們不苛求媒體能夠最終還原事情真相,即使最後得出了真相,其實意義也不是很大。我們更應該從中找到共識,即什麼是必須倡導的,什麼是必須鞭撻的,並在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中忠實踐行。無論真相如何,自覺排隊是必須倡導的,悍然插隊是必須鞭撻的,制止插隊更是值得讚揚的;文明禮讓是值得倡導的,強逼讓座是需要批評的,蠻橫挑釁是必須抨擊的;見義勇為是必須倡導的,暴戾打架是必須批判的。

雖然雙方都表示後悔,但並沒有合力為公眾提供一個真相,缺乏基於對方立場的理解與寬容,更多的是在渲染自己的弱者或“正義”角色,這樣的“後悔”更多是應付媒體和警方的託辭,只是希望儘快平息這起不光彩的事件。其實,類似的不光彩事件還有許多,公交車上打司機、飛機上羣毆,其原因都是當事人只圖一己方便,不顧公眾或他人利益;只顧個人面子好受,不顧公共文明禮儀;只信奉暴力分輸贏,不追求公道在人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發“血案”,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文明社會的恥辱,亟需引起全社會的警醒。培育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既要提升公眾的文明素養,也要從制度層面上消解社會戾氣。當人們的內心缺乏一種寬容,甚至更多充斥着不滿與憤懣時,心態往往容易失衡,“低燃點”暴力行為常常隨之發生。

對待這樣一起打鬥事件,除了譴責批評之外,我們都需要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多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多一些理解、寬容、禮讓、自省,少一些蠻橫、爭鬥、戾氣、固執。在某種意義上説,老人更應該成為社會道德的楷模,作為一個成熟的個體,早已對這個社會有了深刻的認識,早已感悟到了是非觀念和文明意識,甚至早已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年輕人也習慣於把長者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領悟、踐行。因此,年輕人既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為年輕人樹立榜樣。

這起打鬥事件之所以會引發輿論關注,更多的是藉助了網絡視頻和微博傳播,“血淋淋”的畫面不僅讓公眾深感震驚,同時也讓當事人、社會集體進行了一次反思。因此説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打鬥傳遞出來的是“負能量”,但反思卻能帶來警醒的“正能量”。有網絡媒體適時推出了“隨手拍廣州文明行為”的全民參與活動,無疑更能傳遞社會“正能量”,有利於提升全民文明素養。其實,既要“隨手拍廣州文明行為”,也要“隨手拍廣州不文明行為”,通過正反兩個方面來塑造社會的文明風氣,有時候“不文明”更能警醒公眾,反面典型往往更有力度。

少些蠻橫戾氣,多些謙讓和氣。作為文明社會的一員,讓我們齊心協力來營造一個充滿陽光、充滿關愛、和諧温馨的社會大環境,一起向社會傳遞文明“正能量”。

道德綁架作文 篇23

清伯發來微信説:“今天火車買的硬卧下鋪,一箇中年人帶着父親説用中鋪的軟卧給換,我沒同意,我覺得來來去去不方便。剛才一箇中年人帶着孩子很理直氣壯的要用旁邊的中鋪和我換方便他照顧孩子,我也沒換。從中國傳統美德的角度來説我應該換給他們,但是我跑了半天到火車站去專門買的下鋪為什麼要換給你們直接網購票的呢?要照顧老人和小孩就得提前做好準備,花點心思去買票,不是到了車上因為你帶着老人或者小孩我就理所應當的要給予你方便。“

我立即回覆了四個字:你是對的!

而這很自然的讓我想起了前不久不太愉快的一次經歷。

和夥伴們去樂山,站點上車後,定好的座位有幾個已被霸佔,部分人很主動的讓了,當然也有毫無自覺的人,比如,小妹的座位被一對中年夫婦中的男人坐了,而當我們核實的時候,中年婦女卻頤指氣使的説:“我們的座位就在前排靠窗,你坐我們的位置!”話説誰同意要交換了?

OK,我們都是知書達理的孩子,與人方便嘛,讓她得了!可是劇情一般都不太按腳本走,小妹換座的時候,坐了靠近過道的座位,成都站,這個座位的新主人來了,於是大家又要開始一輪換座大挪移。然而該名中年婦女卻又用一種譴責的口吻説:“我説了我們的座位在前面靠窗,你坐我們的座位!”我們一羣姑娘那叫一個七竅生煙,這句話在我們聽來就是:我告訴你了我的位置在那兒,你不坐,看吧,搞得這麼麻煩都是你的問題,因為你沒按我説的做。結果當然就是所有的人都不太高興,小妹説:“不管你的位置是哪裏,我現在就要坐我的位置,我買的哪兒就坐哪兒!”

最後,各歸各位,可以説是一個不歡而散的結局!

事實上,換座好歹也是有求於人,徵求一下對方的意見也是起碼的尊重。當然,也許今天換座未遂的兩人心裏也正腹誹着:現在的人真是自私,只是換一下座位而已,太不通情理了!

然而,誰又來保證我們原本就應該享有的權利呢?僅僅因為你帶着老人又或者小孩,我就不得不犧牲自我權利來滿足你?我驚訝於人們竟如此習以為常的去犧牲別人享有的權利,只為自己小小的方便。

也許,從中華傳統美德來講,尊老愛幼、重德貴義、助人為樂、禮貌謙讓……一切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但是施予人的公平又應該由誰來保障呢?正如清伯所説,如果是真的愛自己的老人和小孩,那麼,在出行之初就應該好好計劃和安排,以保證他們有一個相對舒適的出行,而不是寄希望於現場向他人索取善意。把自己原本應該付出的時間成本,亦或其他什麼成本轉嫁無辜的他人。

同樣買票上車,為什麼你就可以優於我的權利呢?所以我特別不能理解那些因為對方沒有讓座就打人的老人?不過倚老賣老。可以讓座,前提是我願意放棄自己享有的權利,傳達了我的善意,那麼,你可以選擇接受,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接受。

而關於此,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電影《搜索》中,葉藍秋因為沒有讓坐,被人肉而導致整個生活的ben盤,事實上卻根本沒有人關心過她當時在生命線上孤寂的掙扎。雖然都説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唯獨在這部電影上,我認為他並沒有一絲一毫的誇張,互聯網世界就是這樣的赤裸裸。再比如,時常看到的因為沒有讓座被老人打的各類新聞,正如所見,也許有些片面,但這個社會,為自我而隨意犧牲他人權利的人其實比比皆是!

當我們對老人的關愛,對小孩的照顧,或者其他一切善意的表達,被道德綁架後,變成必須要或者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意味着所有的善意都將成為單向付出,所有傳達善意的人都必須要揹負這樣轉嫁而來的成本,否則就將面對被譴責或被詬病的局面,誰來為善意的成本買單?善意者嗎?

而接受善意的人們,似乎總習慣忘記,善意是來源於別人的自我犧牲。無論什麼樣的善意一定都有某種程度的犧牲,只是或大或小,或輕或重的區分而已,並不是毫無成本。而當我們接受別人善意的時候,就是把原本應該支付的成本轉嫁他人,而接受善意的人若還如此理所當然,支付的人當作何想?

我們其實都害怕冷漠,也不願被別人漠視。所以,如果你希望的善意並沒有得到,不要譴責別人,因為別人付出了你沒有付出的成本,那是別人的權利,請你尊重!如果你得到了別人的善意,請知道別人為你做出的犧牲,心存感激就好,不要理所當然!

道德綁架作文 篇24

坐車遇到老人該不該讓座,這是一個很小的問題。可是近日來發生在動車上的事引發了人們對該事的思考。

在我看來,老人固然需要座位,但是你得買票啊,硬要和人家擠擠算什麼事。當然這是就事論事啦,平日裏,我可是一個看見老弱病殘孕就會讓座的好少年。不過,我真的不認為那位大學生做錯了呀。那可是動車啊,多麼貴的車票,讓個座成本得多高。想想看吧,平時一個三塊錢的公交座位人們都急着去搶,更何況這是長途動車票啊。我們怎麼只能從道德角度看問題,卻忽視了女大學生的權利呢?

首先,這個座位是人家自己花錢買的,人家就有對這個座位的使用權。是啊,你是考慮老人感受,想讓老人坐座位,你可以補票,可以與其他乘客協商。這是動車啊,人家花大錢買老貴的車票不就是求個快捷舒服嗎?你倒好,硬要擠一擠,人家不答應你絕對沒錯。你憑什麼對人家提要求啊?

其次,這個女人明顯有點道德綁架,票是人家買的,座位是人家的,你的票到站了,給人家“請”起來再正常不過了。人家給不給你讓座是人家自己的事情,這不是義務,絕不能強制履行。最搞不懂的居然是還要人家多學學,我想那個女大學生心裏絕對是幾十句“關卿底事”閃過。

看到這種事,很容易想到近年來老人的一些類似的事例。老人們似乎越來越倚老賣老,為老不尊。他們動不動就對年輕人搞道德綁架,如不給讓座就當眾辱罵,打耳光,坐大腿等等。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老人們固然需要幫助,但也不能如此老不要臉吧!讓座本就是自發的行為,需量力而行,絕不能強求。

最後,我想説給老人讓座的的確確是一件好事,值得鼓勵提倡。但花錢坐自己的座位,也絕不該受到譏諷。在我們當今的這個社會,一定要分清道德和權利的界限。道德是自願的,權利是不可侵犯的。除非人家自願,否則任何人無權損害他人權利。

道德綁架作文 篇25

11月13日,巴黎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第二天,全世界都在為遇難者哀悼的時候,范瑋琪在微博上曬出孩子的照片,網友惡語相向:“自己的‘小確幸’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事後,范瑋琪發表了另一條微博,意在為遇難者祈禱,卻仍然難以平息網友的憤怒。

這已經不是范瑋琪第一次因為“曬娃”被網友橫眉怒指。“9·3”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閲兵吸引了千千萬萬人的關注。在關注閲兵時,一些人還同時關注了明星有沒有關注閲兵。他們通過微博發現,趙薇、林志玲、大S、SHE、蔡康永、何潤東、范瑋琪等對大閲兵沒有任何表示;范瑋琪不但沒有表示,還在自己的微博裏曬出雙胞胎兒子的照片。於是在這些明星的微博下面,“不愛國”“不配當中國人”“取消關注”“你令人失望”等罵聲響成一片。尤其在范瑋琪的微博裏,數以萬計的評論如潮湧來,其中相當部分是謾罵:“你不發閲兵的照片,居然發你兒子的照片!你不愛國!”“你不感動嗎?你還是中國人嗎?”“你不愛國,你滾出中國!”。而在我看來,那些嘴裏沒説過半句“愛國”字眼的人,只要做好本職工作,遵守國家法律,維護權利,承擔義務,也都算愛國。

有人認為,作為公眾人物,明星不應當把自己的微博簡單地視為私人領地,他們在微博上的發聲也跟其在公共場合的一言一行一樣,具有特殊的傳播和示範效應,因此,范瑋琪的言行是不對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在網友們激烈的言論中不難看出,對范瑋琪“曬娃”

的批判已經不只停留在這個層面,而是升級為人們宣泄負面情緒的一個出口。在這種看似熱血、實則非理性的責備中,批判的因果和邏輯是不需要深究的:只要你沒做大家正在做的事,你就是不道德;只要你沒説大家正在説的話,你就是不道德。在這樣的道德批判中,轉型期社會的種種壓力,輕而易舉就轉變成荒腔走板的情緒表達,輿論貌似佔領了道德倫理的高地,實則卻是對尋常生活和情感施以了道德綁架。而事實上,真正的道德是對每一個個體的尊重,道德綁架對人的傷害則絲毫不遜於真正的綁架。 正如知乎一位作者所説的,每個階層每個羣體都有他們的道德觀,正如戰爭是因為雙方都有正義,道德綁架則是因為一方覺得另外一方達不到他們的道德標準。

在你譴責他人這個方面的缺失之時,你在另一方面可能還不如他做的好。這種只存在於部分人心中的“不道德”行為是不足以將一個人的品性定義的。這裏舉個例子:一個年輕人工作一天回家睡在公交車上,突然被一位老人敲醒,並被要求讓出位置,然而老人也就50出頭並無身體大礙,本着已經累垮的身體外加被打擾的煩心不願意理會卻被冠以漠視老人,不尊老愛幼的壞品性,可是,這年輕人真的有錯麼?

“道德高於法律”的本質就是人治思維。但是道德絕對不能高於法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免受道德的綁架,避免“多數人的暴政”。道德綁架則正是因為一方覺得另外一方達不到他們的道德標準。

道德綁架作文 篇26

引言:慈善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人類社會的潤滑劑,也是人類社會的粘合劑,它所表達的善意和愛心,有助於克服社會的疏離和隔膜,增強人際關係的融洽與友善,從而增進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國大百科全書》對“慈善”的釋義是:從同情、憐憫或宗教信仰出發對貧弱者給予金錢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實際援助的社會事業。其目的是做好事求善報。國外詞義的翻譯:慈善是出於對人類的熱愛,為了增進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然而,當今慈善事業受到了“道德綁架”,用聖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或混淆政治義務和道德義務。比如,要求一個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儘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有困難者應當怎樣求得別人幫助?行善者應當以怎樣的方式行善?這些問題成為當今社會值得思考的問題。

白血病患者跪借百萬

14年6月,24歲的莫向鬆帶着14名同學跪在成都市武侯區新希望大廈門外,他們手中捧着玫瑰,身上纏着玫瑰,頭上戴着玫瑰……寫有“借我一百萬,我打工還你一輩子”的標誌牌,道出了此舉的目的――希望打動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暢,以獲得100萬元的借款治病。莫向鬆,成都某職業學院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2011級學生,去年11月被確診患急性白血病。莫向鬆表示,目前養父母為給他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已經沒有辦法繼續治療了,前段時間有位熱心網友建議他找富豪借錢。因為其就讀於畜牧專業,所以把目光投向中國畜牧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莫向鬆説,手持玫瑰花目的就是倡導更多人力所能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他希望能夠到借款企業去打工,慢慢償還借款。下跪求借款事件,在網絡上發酵多日,輿論譁然。某入門網站的民意調查顯示,有接近六成的公眾認為:這不是借錢是“要”錢,是道德綁架;有接近三成的公眾認為:為活命這一做法可以理解,但用錯了方式。換句話説,近九成人認為此舉不妥。

裸曬下跪索捐

許智豪裸曬希望殺死癌細胞,下跪求富豪捐助100萬,因為這兩起事件,身患白血病的大學生莫向鬆“紅”了。無數媒體追問他背後是否有人策劃,他一直否認,後來卻公開承認,的確有幕後推手王某幫他策劃了裸曬、下跪。

一開始,雖説莫向鬆的舉動存在炒作的嫌疑,但那是真切的在困境中掙扎的姿態,情有可原。現在他公開承認存在幕後推手,也就是説,“下跪借款”是一出精心策劃的戲。即便身患白血病屬實,這樣的求助方式非但不能獲得同情,反而會招致反感,惹來非議。可謂“索捐不成,倒蝕一把米”。

面對一出出鬧劇,我們可以向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伸出援手,但於此同時,也必須向各種各樣的索捐行為説不,不論當事人是多麼迫切需要救助。短期看,假如各種“索捐”都能有所收穫,那對需要救助的人來説,無疑是件大好事。但長遠看,對整個社會慈善文化和慈善事業的發展,則是一種摧殘。

做慈善,是自願主動的行為,是發自內心的道德驅使。捐款行善,也是自覺自願地將自己的東西給別人。而且在嚴格意義上説,因為“索捐”而被迫的給與,不能算作慈善。倘若捐贈帶上了“被逼”或者“無奈”的成分,顯然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從這個角度看,“索捐”更像是道德勒索。

面對“索捐”,被求助者往往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顯得十分被動。如果答應索捐者的要求,那多半要違背自己的真實意願;而公然拒絕,則可能遭到輿論的譴責。事實上,這正是慈善文化不健康的表現。並不是富有的人就必須有兼濟天下的情懷,對求助者“來者不拒”,同時,也不是有難的人,就有權利索取捐贈,並且大肆宣揚。更嚴重的是,有能力進行慈善活動的人,面對“索捐”帶來的各種無奈與困擾時,很難相信他還能加入慈善的行列。這對於民間慈善事業的發展,何嘗不是憾事。

要讓慈善發自本心。慈善的基礎是自願,自願是慈善的前提,“下跪”和“強捐”都違背了慈善的基本準則。慈善是發自內心的博愛精神,是源於心靈的高尚行為,捐與不捐、捐多捐少都是個人的選擇,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採用任何手段強迫捐助者捐款,發自本心的自願捐獻是慈善事業能夠長遠、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石。

莫讓慈善傷了愛心。慈善是在慈悲心理驅動下的善舉,其前提是真心,其動力是愛心。顯然,“點名式慈善”“強迫式捐款”,非但不能獻出真正的愛心,反而會讓愛心受傷。慈善的本意就是號召人們“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不是“心甘情願”的奉獻,“愛心”就變了質。一次慈善義舉就是一場愛心雨露,但莫讓“偽善”傷了“愛心”。

別用道德綁架慈善。在“跪求借款”事件中,那位董事長如果不借款,是否會被貼上“為富不仁”的標籤?求生慾望不能作為採取過激方式的理由,用道德綁架慈善並不合適。當慈善被道德綁架,人們看到的不是慈善的大善大德,而是攫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逼迫捐款,最大的危害是扭曲慈善精神。

維護慈善中的尊嚴。求生的本能讓這2人不顧一切去抓救命稻草,其情可憫,但採取下跪這種“有失尊嚴”的方式求助是否可取?求助者不能因為“差錢”而失去尊嚴,施與者不能因為“不差錢”而傷害求助者的尊嚴。慈善是大寫的字,背後有一個有分量的詞彙,就是尊嚴。打造慈善健康環境。用出位、出格的行為吸引關注,以獲得救助,被要求行善者的尷尬和無奈正在於此。如果求助者尋求制度化的救助,能不能得到活命錢?現代慈善理念、慈善環境氛圍、慈善制度法規是慈善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軌道的支撐。這需要慈善方的真誠和熱情,需要受助者的理性和冷靜,更需要社會的機制和責任。

熱門搜索
高中聲樂教師教學計劃 夏天的回憶作文 簡歷水平也能體現個人能力 我熟悉的人寫人作文300字 《一定要爭氣》的教案 看日食小學作文550字 雌蕊的意思及造句 留守兒童的工作總結 幼兒園大班科學《垃圾分類》教案 令我難忘的朋友作文300字 鄉村目標綜合考評工作彙報 有營養的食品添加劑閲讀及參考答案 路標作文400字 我最欣賞努力的人初三優秀作文 我慶幸我是中國人初一作文550字 未來職業作文300字 水的優美古詩 第一次修剪樹枝優秀作文 小公雞作文200字 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演講稿 喬遷新居主持詞 春節感受作文400字 我敬佩的一個人的作文350字 班級趣事記作文 給妹妹的信 語文課堂開講方法例談(網友來稿) 讓我難以忘懷初三作文 中國金礦資源概述及其成礦特徵論文 最美妙的旅行作文 小學生做家務的作文選登 一次有趣的扳手腕比賽作文 並行的解釋及造句 《新年到》中班教案 五年級作文 我是一棵小草 植樹節週記250字 傾聽的議論文 未來的書包300字作文 在我的天空作文500字 六一節親子活動邀請函 雪景六年級作文450字 《查理九世》的讀後感800字 風的四季作文700字初一作文 《抗戰英雄故事》優秀讀後感 2021昆明西山區小學一年級入學報名提醒 友誼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高二作文 小學軍訓的心得體會 《機會只愛有準備的大腦》的讀後感 給朋友端午節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