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鼓樂鏗鏘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鼓樂鏗鏘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鼓樂鏗鏘説課稿

鼓樂鏗鏘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全一冊)第三單元《鼓舞絃動——豐富的民間器樂》第六節《鼓樂鏗鏘》。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民間樂曲《錦雞出山》、《滾核桃》和《童謠》。①《錦雞出山》是依據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編的一首器樂曲,樂曲表現了人們熱愛生活的樂觀情趣。②《滾核桃》是根據山西絳州鼓樂改編的一首作品,表現了農民豐收時的喜悦心情。(④書上44頁)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聆聽《錦雞出山》、《滾核桃》,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象樂曲所表現的生活內容。

②在感受樂曲的音樂情緒,理解樂曲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打溜子”。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的教學重點、難點為:)

3、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參與打擊樂合奏等藝術實踐,從中體驗其樂趣,瞭解樂曲的表現方法。

二、説教法説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説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①導入部分:首先播放視頻,《鴨子拌嘴》,進行導入,營造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

②之後我將提問學生“你們聽出了幾種民族樂器?學生回答,我來總結:樂器有小鈸、釵、鈸、大鑼、木魚、雲鑼六種樂器(讓學生感受不同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

③接下來完整聆聽《錦雞出山》。之後,分小組討論:音樂情緒是怎樣的?讓你聯想和想象到了什麼?然後初步引導學生,聽辯曲子中的樂器。在復聽全曲之後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節奏特點。根據《錦雞出山》的演奏樂器和樂曲所表現的內容,總結出流行於湖南土家族的一種民間器樂演奏形式“打溜子”。

④下面我來總結:③打溜子通常用馬鑼、大鑼、頭鈸、二鈸四件樂器演奏。樂曲內容多描繪動物形象及勞動生活情景。

⑤過渡語言:我國浩瀚的民族器樂曲中有很多豐富的民族打擊樂形式,下面再欣賞一首山西絳州的民族鼓樂《滾核桃》。之後引導學生了解、感受樂曲的節奏特點,模仿拍打樂曲節奏,感受樂曲的頭、身、尾三部分的不同技法,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農民勞動的情景畫面及喜悦心情。下面我來介紹鼓吹樂(⑤書上45頁)。

⑥接下來聆聽北京民間樂曲《童謠》,之後提問學生:同學們能聽出來這首樂曲是根據北京兒歌轉化而來的嗎?樂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歡快、活潑、詼諧)它以什麼形式出現的?(吹歌)。下面我來介紹吹歌:(⑥書上45頁)。

四、拓展

完成書本拓展與探究中的第四題:⑦“按下列曲譜練習打擊樂合奏”

五、總結

通過欣賞《錦雞出山》、《滾核桃》兩首民間樂曲,可以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謝謝評委,説課完畢。

鼓樂鏗鏘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本課題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模塊第三單元第六節。所教的內容為湖南民間樂曲《錦雞出山》、山西民間樂曲《滾核桃》、北京民間樂曲《童謠》以及基礎知識“打溜子”、“鼓吹樂”、“吹歌”。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二、説教學目標:

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定位為依據,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聆聽《錦雞出山》、《滾核桃》及《童謠》,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象樂曲所表現的生活內容,瞭解樂曲的表現方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樂”、“吹歌”的基礎知識。

3、通過對《錦雞出山》、《滾核桃》及《童謠》的感受和體驗,激發學生對本國本土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關注與熱愛。

三、説教學重、難點:

三首樂曲聲音富於個性、演奏形式獨特、可視性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以視聽《童謠》、《錦雞出山》、《滾核桃》為教學重點。

由於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參差不齊,所以對對部分鑼鼓經、節奏譜的準確把握較難,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引導。

四、説學法

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動腦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五、説教法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採用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啟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六、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先讓學生視聽一小段鑼鼓音樂,然後談話引入新課。

[創設情境、調動氣氛]

(二)出示課題:鼓樂鏗鏘

1、從《錦雞出山》、《滾核桃》及《童謠》中選出部分鑼鼓經進行師生互動。

[讓學生對鑼鼓經有了初步的瞭解。]

2、視聽《錦雞出山》,之後讓學生描述一下樂曲所表現的情節,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這首樂曲實質表現了什麼?(這個環節安排1、2分鐘的時間讓同學們思考)

3、根據《錦雞出山》的演奏樂器和樂曲所表現的內容,總結出流行於湖南土家族的一種民間器樂演奏形式“打溜子”。

4、視聽《滾核桃》,師生共同交流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樂曲的組成部分:頭、身、尾三個部分);然後讓學生描述一下樂曲所表現的內容。(這個環節也安排1、2分鐘的時間讓同學們思考)

5、根據《滾核桃》總結出一種在中國農村流傳最廣的,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的樂種“鼓吹樂”,又稱“鼓樂”。

6、視聽樂曲《童謠》:

(1)先熟悉音樂主題並練習口噙子數板的節奏。

(2)帶問題聆聽樂曲《童謠》,樂曲的音樂主題有幾個?它們在樂曲中出現幾次?

(3)根據樂曲《童謠》總結出一種以吹管樂曲為主,打擊樂曲為輔的一個類別“吹歌”。

7、老師引導學生對《錦雞出山》、《滾核桃》、《童謠》三首樂曲的音樂情緒進行歸納。

[以上2、3、4、5、6、7幾個環節重在體現了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三)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選擇“拓展與探究”第四題的第1小題)

1、先讓學生熟悉節奏譜。(可以師生互動)

2、分組或自由組合進行打擊樂合奏訓練。

3、相互評價。(在評價中儘可能多一些鼓勵)

[此環節體現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四)課外作業的佈置:

收集或記錄有關當地鼓吹樂的曲譜或音響資料。

[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