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範文(精選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28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必備】説課稿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説課稿範文(精選6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加與減(一)的第六節《美麗的田園》,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四大板塊來進行我的説課內容:

一、説教材

《美麗的田園》是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加減法(一)的內容。本課以實際生活為例,要學生們解決數學問題。《課程標準》中講到,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過程

應用學過的數,讓學生從多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正確運用20以內加減法解決相關的問題。

2。技能與方法

在學習中,創設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並且掌握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正確運用20以內加減法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以教材上的重點習題為主,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想加算減,破十法,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二、説教學法

(一)、説教法

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了同桌合作學習,故事講演,循環問答法,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

(二)、説學法

在教學《美麗的田園》時,引導學生先觀察數據(如: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再讓學生嘗試提出問題,獨立試着解決,並給予充分的時間和同桌交流的機會。然後結合學生的信息反饋,教會學生用合併或者是比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如

①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一共有幾隻小鳥?

②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樹上的比空中的少幾隻?

③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12只小鳥,空中的比樹上的多幾隻?

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根據第一個問題提出

④一共有17只小鳥,天上有12只,樹上有幾隻小鳥?

⑤一共有17只小鳥,樹上有5只小鳥,天上有幾隻小鳥?

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同桌互説出其它物體的這類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幫助學生掌握了學法,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做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紙卡,主題圖

四、説教學過程

一年級的孩子課堂上最容易產生無意注意,為此作為教師,課程的設計既要體現知識結構,又要新穎具有趣味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要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必需的數學。數學教學,要抓緊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交流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本節綜合應用課我設計瞭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往的創設情境,大多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新課,本節課前我帶領學生做了充分的準備,每組一個相同的主題圖,以故事的形式編排出來。事先選出三組講的比較好的為創設情境做準備,學生們非常感興趣,並且都能積極的配合。某月某日,老師帶我們到美麗的田園去郊遊,經過了一個美麗的公園一角,大家看看田園裏有這麼多可愛的小動物,你瞧,書上有五隻小鳥,水裏有8只鵝……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能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二年級的孩子仍然對圖畫講故事比較感興趣,所以我以這種形式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

(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美麗的田園

此環節,我將選擇一個小組為單位,讓他們通過講故事的形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環節,來完成一種小動物潛在的數學問題。比如説:同學們看這幅美麗的圖畫,我看到了樹上有5只小鳥,空中有11只小鳥,樹上的小鳥比空中的少幾隻?(你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計算的呢?)

學生列式:(11—5=6)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孩子都喜歡展示自己,此環節,我以小組為單位,讓組長分配好孩子們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有講故事導入的,有提出問題的,有列式解答的,最重要的是説一説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這個算式,最後總結。這一系列的問答,學生充分了彰顯了自己的特長,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再次觀察美麗的田園

這一步也是在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提問來考考其他同學,他們非常高興能考別人,再次激發學生慾望。那麼同學們想一想,能提出什麼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彙報並列式計算。學生提什麼問題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師小結,教會學生用合併或是比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教師還課題指導學生流出如下算式

11—5=6

11—6=5

5+6=11

總結加法是減法的逆運算,想加算減(此環節之後,我會以小組的形式對書上的重點習題進行講解分析,首先講故事導入,然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算式進行分析,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通過循環問答法,讓學生考學生,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拜託傳統的師生一問一答式,讓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聯繫,鞏固應用

聯繫生活實際,引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同學解答,列出算式,總結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此環節,為了讓學生們熟記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練習為主,靈活的應用。做到舉一反三。

(四)教師總結,佈置作業

觀察教室裏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完成書上最後一題

總結計算的方法,以生活中實際習題為例。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你覺得這堂課同學們的表現怎麼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們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清晰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對於自己的其他同學做以平價,揚長補短,爭取更大的進步。

五、板書設計

樹上的小鳥比空中的少幾隻?

11—5=6(只)

11—5=6

加法是減法的逆運算

11—6=5

5+6=11想加算減法

答:樹上的小鳥比空中的少6只。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利於學生掌握知識點,更突出了本節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長春國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板塊中的第三課《鳥的樂園》。

一、説教材

《鳥的樂園》是一篇情境識字課文,由11種鳥類生活的情境圖組成,展現了各種不同的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快樂生活的情景。在情境圖中,出現了要學的生字,課後適當安排了鞏固性的訓練和擴展性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學習目標中明確提出了“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並從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基於此,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採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和2個部首。會寫一個字。在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並發展語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索和總結識字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喜歡鳥類,建立保護小鳥的意識,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養成認真觀察、善於動腦、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本課12個生字和2個部首。會寫一個字。

教學難點:能利用多種方法識字。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説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增強教學趣味性,讓識字過程在多種情境中完成,使學生對識字興趣盎然,從而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能夠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並交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紮實學生對漢字的認識。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和遊戲中自主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同時注重發揮了電教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説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讀一讀,記一記,議一議,説一説,編一編”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動情。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説教學流程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理念,現結合第一課時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因此,在上課伊始,我首先通過電腦課件出示一幅美麗的森林圖,飛來飛去的小鳥正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學生被此情此景帶進了美麗的大自然、帶進了鳥的樂園,做到了課伊始,趣即生,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馬上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本環節通過藉助多媒體把課文的插圖展現給學生,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讓學生以小導遊的身份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鳥的資料説一説自己喜歡的鳥,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在相互介紹中瞭解了不同鳥的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並發展語言能力。

三、圖文結合,自主識字

(一)讀準字音

要想記其字,首先要正其音。所以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讀詞語,然後多媒體出示各種鳥的圖畫,將鳥與詞語對照學習,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再次拼讀詞語。最後去掉詞語中的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帶拼音的生字,三次拼讀目的就是讓學生讀準字音。

(二)利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在學習生字時,我首先關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學生先説一説哪些生字是你以前就已經認識的,你是怎麼認識的,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然後讓學生通過生字卡片來交流記字方法。

由於識字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快樂地識字,交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兒歌,猜字謎等。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形象。

如用歸類識字的方法學習“鵲,鵑,鴉,鴕,鷹”這5個字。

學習燕字通過字理識字圖來記憶。

結合丹頂鶴的圖片來學習理解丹的意思。

學習孔字時認識孔字旁,同時教師教寫孔這個生字,本着一看二寫三對照的

原則讓學生寫好這個字。學生可用加一加,替換法來記這個字。

為了幫助學生記憶這些生字,我還給一些生字編了字謎,

如麻雀的麻字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兩棵樹,搓繩它最強。”

喜鵲的鵲字編成“雙十一日鳥飛來。”

杜鵑的鵑字編成“口月鳥”

通過以上學習生字的方法,能夠紮實學生對漢字的認識,使識字教學落到實處。

四、迴歸整體,鞏固練習

1、小遊戲:“猜猜我是誰”教師説鳥的特點讓學生猜鳥的名字,然後在通過開火車的形式讀詞語。這個遊戲即能加深學生對鳥的特點的瞭解,同時又鞏固了本課的生字,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2、把本課小鳥的名字編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兒歌,使生字再現,學生讀兒歌的同時又鞏固了本課的生字。

五、課外延伸,總結昇華

通過讓學生看小鳥的公益廣告,並説一説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喜歡鳥類,建立保護小鳥的意識,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意在讓學生經歷了一個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習得的學習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中如有疏漏與不足,懇請各位領導與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整堂課中,我認為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學生學習熱情比較高漲。但是在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時,我發現還有個別學生參與意識不夠強烈,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關注這些學生,使合作學習能更好地發揮它的實效性。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上海的弄堂》是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讀本的一篇寫景散文,供學生在必修課文後的拓展閲讀。高中語文散文單元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品味其語言,體會其情感。高中語文閲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文學素養文學品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上海的弄堂》是一篇帶着濃郁人文氣息的優美寫景散文,作者從靜態的呆板的上海弄堂着筆,展現了其生活化,人情化的一面。作者用人情化的筆觸,展現了上海弄堂豐富的聲色,動人的情態,滄桑的歷史。文章脈絡清晰,語言生動形象。這應該也是本文的特色所在,所以我放棄了面面俱到,而是用一節課的教學着重引導學生抓住上海弄堂的主要特色,並通過對語言人性化、生動形象特色的欣賞體味來感受作者對上海弄堂的深情。

2、教學目標的確立:高中閲讀中篩選信息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一個要求,且本文脈絡條理較清晰;同時高中散文閲讀中要求學生能欣賞語言美,感悟作者情感。高一學生散文閲讀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因此我較基礎地將課堂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①通過學習本文,瞭解上海弄堂的特點,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②學習本文賦予弄堂人性化,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

③體會品味文中作者對上海弄堂的深情。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習目標及學生散文學習的能力狀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篩選主要信息,瞭解上海弄堂的特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生動形象的語言,及作者對上海弄堂人性化的描寫進行欣賞,感受弄堂特色,進而體會作者對弄堂的深情。

二、教學方法:

1、朗讀法:

本文篇幅較長,不宜全篇誦讀。但語言生動形象且感情深濃,又必須通過誦讀來體味感受;同時篩選主要信息也需要閲讀,所以我設計運用自讀、速讀,帶感情地片段朗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進行有目的的、重點的朗讀。

2、欣賞交流法:散文的語言往往滲透作者情感,本文也是一樣,且語言生動、形象,充滿人性化,因此對語言的賞析就必不可少。學生可以通過賞析語言把文章中豐富的語言成分充分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又可以深入體會作者情感,一舉兩得。據此,我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了一個對語言進行賞析交流的環節。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四、教學過程:本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五個環節。

(一)導語設計:

由旗袍和晚禮服的形象比喻導入,既能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引發學生對陳舊旗袍價值的思考。由此引導學生對上海弄堂這件舊旗袍的欣賞興趣。由形象思維導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二)整體感知,抓住景物特點:

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快速閲讀課文,培養學生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由於本文脈絡清晰,因此學生應該可以較輕鬆把握。

首先,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粗線條的把握內容,抓住文中所描述的上海弄堂幾方面的特點。然後,細讀課文,找出這些特點的具體體現。通過以上兩個步驟,讓學生對上海弄堂有了一個較全面較細緻較感性的認識,接下來解決對文章景物描寫後體現的情感的感悟就順利成章了。

(三)通過欣賞語言體味深情: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由景到語言再到情感,步步深入、環環相扣的4個步驟:

1、找一找文中哪些描寫讓我們發現了上海弄堂的可親可愛。這一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自動性,體會本文生動形象,人性化的語言。

2、交流欣賞後,選擇某些典型句子或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對作者情感進行把握、體會。

3、歸納文中作者對上海弄堂所寄予的讚許、寵愛、寬容的深情。

(四)課堂小結:

由作者展現的獨具風情的上海弄堂世界,啟發我們對歷史痕跡棄存的思考。

(五)佈置作業:

1、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們生活中這樣看似格格不入,卻有歷史價值的所在,並用300字左右來談一談你的獨特感受。該題的設計一方面引發學生對歷史痕跡的深思,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如人性化的語言等,運用到自己平時的寫作中去。

2、推薦閲讀:王安憶《長恨歌》。這一題的設計主要是拓展學生課外閲讀,加深學生對王安憶的瞭解,對其手筆的瞭解。

附板書設計:

壯觀:深淵一般的暗上海的'弄堂

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美麗讚許、寵愛、寬容

性感:噬骨的感動湧動着的流言:真情人性化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是在學習1——9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代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認識10的組成和寫出數。

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

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沒有像前面那樣具體介紹。

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而將寫10安排在認識數的最,這樣安排既有利於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利於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感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和愛科學的教育。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3、教學重難點、關鍵。

重點:認識數字10

難點:區別10基數、序數的含義。

關鍵:通過看圖,説力,操作認識數字10。

二、教法學法

作為剛進校不久的一年級學生,他的思維過程都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特點。因此,根據直觀性和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學時,教師引入主題圖,再通過學生觀察圖、説圖、數點子圖、抽象出數字10,並通過擺事實花朵加深學生對10的認識,最後通過教師演示計數器,讓學生觀察直尺圖,點子圖以及擺小棒讓學生了解10的數序,比較大小。學生基數和序數的含義。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説、操作達到讓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新知,分工合作的目的,真正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把教師始終放在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教學方法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需準備的教具有主題圖、計數器、花朵、點子圖、直尺圖、小棒等。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教師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1—9的數,不僅能夠正確數出1—9,還能讀、寫這些數,知道它們的大小和組成。那麼比9大的數大家認識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

二學習新知識

1、學習數數和認數

出示64頁上10的主題圖,並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

教師:圖上畫了些什麼?請同學們數一數。

學生數數,並交流自己數的結果。

讓學生從不同的起點再數畫面上的人數和鴿子的只數,數後交流。

讓學生試着兩個兩個地數,看結果是多少。

讓學生觀察64頁上的點子圖,並數出圖上小圓點的個數。

隨着學生報結果的過程教師在黑板上板書:10,並引導學生讀這個數。

學生擺學具:在桌面上擺出10朵花。

2、學習10以內是順序和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比較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先撥9顆珠子,再撥1顆,重點讓學生感受撥9顆以後再撥1顆就是10顆的撥珠過程。

引導學生在直尺上認識數。

引導學生比較9和10的大小。

三達標訓練

做練習九的1、3題。

第1題先由學生在數軸上的方框裏獨立填數,然後交流自己填數時的“想”的過程,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順序。

第3題先由學生獨立在表格裏填10的組成,然後城完整地説一説10的組成。

四、課堂小結

1、學生對本課時的學習內容進行回憶、小結。

2、學生説説自己本課時學習的主要收穫和存在的問題。

説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

《橋》是一篇小小説,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員密切聯繫羣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主要內容。

4、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教學理念:

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感受,就應該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並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抓住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本、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為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瞭解大意。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本。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本對話,歸納出的大意,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這部分主要在第二課時完成。)讓學生在瞭解之前掃除閲讀障礙,使學生能更好的感悟文本。在學習課文時潛心涵泳、誦讀體味,讀中感悟、啟思中説寫、促使學生在言和意的體會中進行感悟、內化、轉換。在教授課文時,我採用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在瞭解的大意後,體會老漢的不簡單;再細讀文中,感悟老漢的偉大。使老漢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現出來,越來越清晰。從而使老黨支部書記的高大形象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情感生髮,激起了對老漢的敬佩之情。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都見過橋。誰來説説你見過的橋?(板書:橋)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我們的漢字常是一詞多義,這個“橋”除了指我們常見的這些便於通行的建築物外,還有什麼意思呢?(形狀如橋樑的)

對,我們曾學過的《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中的“橋”就是指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們來學習《橋》這篇課文,看看那這裏的“橋”又是指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

1、學好一篇課文必須會讀。讀課文就像上台階一樣,第一級台階就是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級就要能流利地讀課文,第三級台階就要求我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學習課文就要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們來爬第一級台階,在讀課文之前大家要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字,請查字典弄清楚。請大家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吧!

2、學生讀課文。

3。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説明我們都很會讀書。老師想請一位平時在全班讀書方面鍛鍊較少的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自然段。大家説誰來?(生讀)大家來評評他讀得怎麼樣?(相機正音、學習詞語)(再請3位同學讀書)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攔路虎,都清除了,這次請大家流利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

2、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誰來説説課文講了什麼?(指名説主要內容)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着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四)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偉大的老漢,課文哪些地方是寫老漢的?(7—22)其他地方寫了什麼?

2、我們來默讀課文,在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很深,用筆畫出來,想一想為什麼讓你感受很深。(生讀課文)

3、來!説説再一次讀了一遍課文之後,課文的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生讀印象深刻的句段,師相機指導朗讀)

4、通過剛才的讀,你們覺得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5、學習課文不深入到字裏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的內涵;不深入到字裏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老漢的言行。讓咱們再一次帶着自己對的感受,深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和村民一起去感受這場災難,和老漢一起去挽救村民。請大家發放聲讀7——22自然段。

(五)小結

我們以知道老漢是個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人,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漢的這些高尚的品質呢?下節課接着學習!

四、教後反思:

在本輪的教學後,我反思全教學過程,認為我基本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對老漢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點:

1、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其實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本、抓住的主要內容。

2、讀的層次清楚,學生任務明確。在教學中,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後都能基本回答課後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瞭解。

3、給足讀的時間。課堂時間很寶貴,我還是讓學生多次的讀長,時間的讀,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進入文本,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認為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等等,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本,瞭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

説課稿 篇6

説作者

本文作者是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巴德·舒爾伯格。1914年他出生於紐約,是本傑明·舒爾伯格的兒子。達特茅斯學院畢業,在派拉蒙當編劇。他的主要作品有《在賓水區》《碼頭風雲》《什麼使薩米逃跑》《醒着的夢》《聰明的糊塗和糊塗的聰明》《我喜歡這個不討人喜歡的人》等。

第二,説課題

課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精彩極了”概括了母親的評價語言,“糟糕透了”概括了父親的評價語言。文題將這兩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語言用“和”連在一起,記敍了巴迪在母親的鼓勵下和父親的批評中健康成長的故事。這兩句話又是課文的中心語句,主題所在。

第三,説教學目標

1。認識“靦,腆”等7個生字;會寫“迪,描”等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靦腆,謄寫,出版”等詞語;多讀並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含義。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父母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麼有不同的評價。

3指導學生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第四,説教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時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寫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習作的不同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的愛。

課文是按時間先後順序記敍的,可分為三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還在為那首詩爭吵着”)講作者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是“糟糕透了”。

課文詳細地寫出了事情發生的經過和父母截然不同的態度。母親對兒子是一味讚揚,寵愛,人物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母親對“我”極度喜愛的心情。父親呢,和母親的態度截然不同。父親的舉動,語言,説明父親對兒子的要求是嚴格的,態度是嚴厲的。這部分對“我”的心理活動和情緒的變化也作了具體的描寫,從高興到悲傷,從渴望到失望。

第二部分(從“幾年後”到“不滿十二歲”)講幾年後,隨着認識水平的提高,“我”終於理解了父親對那首詩“糟糕透了”的評價。

第三部分(從“現在”到結尾)講作者成年後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親,又有非常嚴厲的父親非常幸運。由於有母親一再鼓勵,父親的嚴格要求,“我”終於成長為一個作家,寫了很多作品。“我”從中深刻體會到,來自母親的鼓勵,讚揚,和來自父親的嚴厲批評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

這篇課文在表達方式上,對話很多,這些對話簡潔明快,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第一部分理的心理活動描寫也很生動。第一,二部分是記敍,第三部分主要是議論。

課文裏編排了一幅插圖,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課後設計了4道思考練習題和1道帶星號的選做題,這些練習的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

引導學生通過閲讀了解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麼有不同的評價,是教學的重點;指導學生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是教學的難點。

第五,説課時

教學這篇課文,我計劃用兩個課時。

第六,説教學過程

一對比體會,引入課題

1教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兩組詞語,課件出示:精彩和糟糕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2誰願意來讀一讀,你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3教師:加上“極了”和“透了”感覺就不一樣了。字典上“極”和“透”的解釋有很多種,請你們來選一選。

課件出示:選擇義項。

4引讀:精彩到了極點了,你會怎麼讀?糟糕的達到飽滿的程度了,太糟糕了,你怎麼讀?請連起來讀讀。

5揭題,質疑: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題目(板書課題),大家一起讀。讀這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個課題時,我馬上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精彩”,“糟糕”這兩個詞不管從什麼角度説,它們都是相對的,所以我在上課開始時,首先就從這兩個詞入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這一環節,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讀和互助互學的形式。一是練讀,二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增進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對於生字詞的教學,我不會懈怠,尤其是對農村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我更不會。)

1初讀課文

教師用課件展示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詞語,提醒大家在讀的時候要注意。

邊讀邊思考,文題中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與課文有什麼關係。

先自讀,在指名讀,最後小老師帶讀。

2學習生字詞

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帶讀。

老師聽寫。

小組合作檢查,互相幫助學習,教師在一旁提醒應注意的地方。

小組藉助工具書合作學習,理解字義,詞義。

三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給課文分段。

教師首先提問,然後指名回答,再由小組互相討論,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主要內容。給課文分段,同樣採取這樣的方式

四品讀童年部分,體會父母的不同評價

1默讀1——14自然段,找一找巴迪寫了一首詩,母親和父親有什麼不同的評價?

2品讀句子。(課件出示)

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讚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

指名讀。

教師:同學們,大家自己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母親此時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

老師發現這兒有一個比喻句用得特別好,點擊“雨點般”。

巴迪此時是懷着怎樣的心情等待父親回來的?

3出示句子:

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

範讀,你發現這句子的標點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用了五個句號,你讀懂了什麼?(焦急)

4可是父親回來了,他的評價是——課件出示句子“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如果你是巴迪的父親,你會怎麼來説這句話?

做動作,感受扔。

為什麼用扔?

扔掉了什麼?

此時,你覺得父親的批評像什麼?

5巴迪氣走了,可父母還在爭吵着······

五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默讀15——17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和大家討論。

2質疑,討論。

成年後,作者為什麼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在交流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抓住“越來越”一詞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對父母的評價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

3作者為什麼説“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4把自己喜歡的詞句再讀幾遍,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六回讀課文總結收穫。

1教師:課文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進行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請同學們到文章裏去找找並畫出這樣的句子。

2再次朗讀,細細地體會作者細膩的表達手法。

七總結全文

八佈置作業

第七説板書

板書對於一堂優質的課非常重要,它必須用最簡單的符號和最簡潔的文字表達出文中最主要的內容,讓學生一目瞭然。這篇課文我想用一個三角形和一顆心來表達文中內容,希望能達到很好效果。

知識是永無止境的,我以後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