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4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説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拼音教材《b、p、m、f》是漢語拼音第二單元。本單元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聲母《b、p、m、f》和呼讀音。每個聲母配有兩幅圖,一幅是發音器官圖,一幅是指示圖。第二部分是拼音練習。這部分包括三項內容:一是:b、p、m、f分別和單韻母相拼,用以教學拼音方法和音節的四聲;二是學習拼讀音節bǐ、pá、mǎ、fǔ,藉助圖畫理解音節的意義;三是以射線的形式出現的b、p、m、f與單韻母的拼音練習。

第三部分是b、p、m、f的書寫教材。

二、説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學會聲母b的發音部位及方法;

2、學會聲母b的指式;

3、學會用兩拼法拼讀音節,理解音節配圖;

4、掌握書寫格式,會默寫本課得聲母;

三、説教學重點

1、本課重點是學會b的發音部位和方法、指式和寫法,掌握書寫格式;理解音節配圖的意義。

四、説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掌握b的發音部位和方法。

五、説教具

本課教學準備:教學PPT,情境圖,音節圖, bpmf字母卡片,以及拼音動畫,拼音描紅本。

六、説教法、學法

1、直接導入: 低年級聾童由於不懂手語,積累少,理解能力弱,在教學中直接導入,能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課堂,集中注意力。

2、練習發音及指式:聾童學習漢語拼音,大多數是從形象記憶中得來的,相對來説指式的學習要比口型發音的學習簡單的多。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説,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口語中也是經常出現的,兒童聽不到,就從其他方面來間接教學,比如摸、看、模仿。因此,教學中,利用情境圖,以及動畫教學,教師在教讀時可將學生的手放在教師的身體部位來感知學習。

3、多練多提問:利用拼音描紅本,以及練習本,讓學生多練習,加強形象記憶,在課堂中,利用圖片加深對拼讀音節的記憶。教師對學生多提問,逐個書寫、拼讀,做到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個別教學。

七、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二)、學習新內容。

1、學習聲母b的發音和指式。

2、學習聲母b及其他韻母的拼讀,及四聲。

3、學習聲母b的書寫。

(三)鞏固練習。

1、認讀拼音卡片。

2、拼讀聲母b與其他韻母的拼讀。

(四)、佈置作業。

八、説板書設計:

b

bō bó bǒ b?

這樣的板書清楚、明瞭,學生一目瞭然,易懂。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鉛筆淡彩》是浙江美術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2課的內容,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主要內容瞭解鉛筆淡彩的基本知識,嘗試用鉛筆淡彩的繪畫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識。

二、説學情

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喜歡別出心裁和標新立異,所以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強烈的創造慾望。從繪畫的角度來看,初中階段的學生已進入寫實後期,而且對於色彩知識已經有所認識,但是對於應用色彩的原理進行創作還處於初級階段。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鉛筆淡彩在工具、材料、色彩等方面的特點,初步掌握鉛筆淡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討論掌握鉛筆淡彩的繪畫技法,嘗試用鉛筆淡彩的繪畫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造型的樂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激發熱愛生活,關注藝術,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鉛筆淡彩的繪畫技法。

難點:鉛筆淡彩中色彩的調和方法。

五、説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踐行新課標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將採用討論法、示範法、實踐練習指導法,從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説教學準備

同時為了輔助我的課堂教學,我還準備了水彩紙、水彩顏料、鉛筆等。

七、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本次説課的重要環節,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引導學生直接在畫紙上用水彩顏料進行描繪,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問題:水彩與之前學習過的水粉有什麼區別?

根據學生回答,我會總結出透明、薄等特點。在此基礎上,將繼續追問:水彩畫又可以分為哪幾類?展示鉛筆淡彩作品,進而引出課題《鉛筆淡彩》。

通過演示與提問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更具有活躍性,並且也初步建立了學生對鉛筆淡彩的認識。

環節二:交流探討,欣賞作品

接下來,我將展示水彩畫與鉛筆淡彩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這幾件作品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思考,我將總結得出水彩畫使用水調和水彩顏料進行作畫,強調色彩的透明;而鉛筆淡彩在強調色彩的同時體現線條。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利用多媒體展示《蔬果》《聖維多克山》《植物圖鑑》等作品,請同學們小組討論:這幾件作品有什麼異同點?

學生交流探討回答後,我將進行總結不同點是《蔬果》《植物圖鑑》描繪精細,注重物體輪廓線的描繪;《聖維克多山》不求具體的形象輪廓,表現的更加自由,注重線條的表現,色彩更加的輕薄。相同點是在素描的基礎上進行色彩的描繪。

通過水彩畫與鉛筆淡彩的對比分析,可以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鉛筆淡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對鉛筆淡彩的具體分析,加深了學生對鉛筆淡彩以素描為主,色彩為輔特點的認識。本環節通過觀察與討論也鍛鍊了學生語言表述與交流的能力。

環節三:示範講解,實踐練習

首先向學生講授鉛筆淡彩繪畫中所用的工具材料。

然後引導學生在畫紙上嘗試水彩顏料相互調和、疊加等,並思考:有什麼樣的色彩效果?

學生動手嘗試並回答,我將總結得出水越多,明度越高,純度越低;兩個顏色調和會產生第三種顏色;顏色疊加後會使色相、明度、純度發生變化。

之後我將示範鉛筆淡彩的繪畫步驟:(1)用鉛筆畫出草稿,定好大的位置;(2)畫出大概的形,鋪上大致的明暗;(3)薄薄地塗上色彩;(4)細緻刻畫,調整完成。

最後佈置課堂作業,用鉛筆淡彩的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在學生練習中,我會巡視輔導。

通過示範的方式使學生對鉛筆淡彩的認識不僅僅侷限於理論知識,還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鉛筆淡彩的繪畫方式並且為創作打好基礎。而動手實踐的環節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環節四:展示評價,小結作業

作品完成後,我將組織學生展示作品,並從形象、構圖、色彩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互評、師評。

接下來就是對本節課鉛筆淡彩的特點進行總結,並引導學生要多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運用淡彩的方式記錄生活。

最後佈置的作業是尋找一定的特殊媒介(鹽)並將其運用到水彩畫中。

通過展示的環節加深學生對鉛筆淡彩創作技法的認識,並且最後的總結昇華也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意識。最後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以課堂為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課堂與課外,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

八、説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

説課稿 篇3

教學內容:

——幻燈片之一

新課標三年級習作:選擇你喜歡的一個人的一件事,寫個片斷。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追憶生活,重温往事,點燃真情,引發學生的傾吐慾望,培養寫作興趣。

2.熟練運用“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寫法,並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

作前準備

結合語文實踐活動課,開展“我來誇誇他(她)”的活動。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小夥伴的某一特點的材料,然後通過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繫,為習作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

——第二塊幻燈片之二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二、出示要求,討論理解

三、提供情景,打開思路

四、自擬題目,下筆成文

五、自我修改,相互訂正

六、充分交流,盡情展示

七、效果預測,達成目標

八、板書設計: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幻燈片之三

前天,老師參加了我班舉行的“我來誇誇他(她)的活動”,瞭解到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結識了不少小夥伴。他們個性不同,有的熱心助人,愛管“閒事”;有的天真頑皮,活潑可愛;還有的倔強,愛哭、愛鬧……。

今天,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個機會,根據小夥伴的特點,寫篇文章來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評: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推動學生探求和索取知識的一種強烈的內因。學生只有對它所觀察和所要求表達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傾注全部的注意力,在求知慾的驅動下,仔細觀察、比較,以高昂的情緒把觀察的結果表達出來。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作為現代教育,它的特徵之一,就是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參與的主體意識。因而,更必須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出示要求,討論理解——幻燈片之四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結識了不少小夥伴。他們有的是你的同學;有的是你的鄰居;還有的……你一定很瞭解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做過的許多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請你選擇其中一個人的一件事來寫,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評: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加強合作,才能取得好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必須調控學生情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小組討論

我要寫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點是……,選擇的一個事例是……。

(評: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學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如何讓學生的表達慾望得到充分的展現呢?我採用四人小組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3.大組交流

通過這一個環節,讓學生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

①寫小夥伴的一個特點;

②用一件事來寫;

③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要能體現人物的特點。

(評:加強説的訓練,能開發學生思維。現代社會的發展,更需要培養能説會道的,口若懸河的人。從説到寫,也是作文訓練的一條重要規律。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提供學生説的機會。作文指導,更必須加強説話訓練,培養學生説的能力。

在讓學生説的時候,依據總分句式和“先……接着……最後”的句式訓練説話。)

三、提供情景,打開思路——第五塊幻燈片之五

1.播放錄像

這是我們班去年春遊中的幾個畫面。(無聲,給學生思維空間。)

讓學生邊看邊思考:

①這次秋遊中發生了幾件事?

②哪件事表現了小夥伴的特點和品質?

③你選擇哪件事來描寫人物的特點?

(評:觀察是習作的基礎。觀察能力的提高,往往體現一個人作文能力的高低。生活中,一切事物總是千變萬化的,只有用心去體驗,進行認真觀察,才能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具體,寫生動。)

2.交流歸納

①春遊中××同學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體現她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的行為。

②××幫助鄰校一位掉隊的小同學尋找老師,反映她樂於助人的好品質。

……

(評:通過這一情景,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用比較的方法來選擇材料,而且讓學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親身經歷而別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實、新穎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評:有比較才有鑑別。通過事物間的比較,才能發現某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差別,發現某一個體事物的特點。)

四、自擬題目,下筆成文——第塊幻燈片之六

師:根據剛才的學習討論,大家可以更好地調理自己的“構思”。想象一下,在自己的身邊還有這樣的人和事。

題目自擬,但要認真給自己的作文起個題目,老師也提供一些題目,但僅供參考。(《他使全校轟動》《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提筆撰寫30分鐘。

(評: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還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必須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才能讓創新插上飛翔的翅膀。)

五、自我修改,相互訂正——第塊幻燈片之七

1、先自我修改

2、再在小組內修改

(評:修改的能力是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要讓我們的學生能寫會改,因為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文章都是要改的,這個改應該先由自己來改。而且重視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也是在培養學生一種好的習作的習慣,培養對自己的習作負責任的態度。

課程標準在中年級的習作要求中提出了:“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我們引導學生修改,修改什麼呢,修改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什麼叫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我的理解,不能從語法的角度嚴格要求,主要是指別人看不明白的,或是與事實明顯不符的。如果你寫的別人看不懂那就得改一改,還有和事實明顯不符那就得改一改,當然也包括一些錯字,明顯的用詞不妥當的地方可以改一改。

總之,我們對孩子的習作要求不能高,特點是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語言習慣來看待學生的習作。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應該堅持對學生的習作多留少刪,多就少改,多鼓勵少批評。)

六、充分交流,盡情展示——第塊幻燈片之八

1、先在小組裏交流。

2、再在全班交流。

3、課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自己分享習作的快樂。

4、自己動手將習作貼在教室裏展示給大家欣賞。

(評:這一次課程標準在中年級習作要求裏專門提了這樣一條: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願意同其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這個是作為中年級習作的目標要求提出來的。)

首先,交流和展示是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的最好的方法。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怎麼才能使學生對習作有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從習作的過程中間產生成功感,感覺自己習作成功了,得到別人的賞識了,向大家交流了,這是培養學生興趣和自信心的重要方法。

第二,通過交流和展示可以使學生逐步體會到習作是自我表達和與別人交流的需要,習作是生活的需要。過去由於忽視交流和展示,學生對習作是怎麼認識的呢?覺得習作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習作是交給老師看的,那是對習作的誤解。通過一次一次的交流與展示,學生就可以領悟到習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

第三,互相交流和展示也就是在培養學生對習作的評價能力,評價別人的習作也評價自己的習作,這種評價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我們學習了課標的精神以後,在三年級的習作教材中非常重視寫完以後的交流和展示。)

七、效果預測,達成目標——第塊幻燈片之九

1、引發了學生的傾吐慾望,培養了他(她)們寫作興趣。

2、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和開發。

3、學生對習作的修改和相互訂正的習慣得到強化。

八、板書設計:——第塊幻燈片之十

“我來誇誇他(她)”

“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寫法

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

九小結——幻燈片之十一

總之,激興趣,細觀察,練説話,導想象、勤修改、重交流和快展示,是三年級作文指導的七部曲,是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把寫、説、評、改、交流、展示結合起來,是當前三年級習作教學的重要步驟和方法。

(評:總之,激興趣,細觀察,練説話,導想象、勤修改、重交流和快展示,是三年級作文指導的七部曲,是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把寫、説、評、改、交流、展示結合起來,是當前三年級習作教學的重要步驟和方法。)

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專家,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民居特色》。

説教材:

這是一個自編教材,我將它作為五年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一個拓展內容,因為在三年級《家鄉的山山水水》,五年級《同一個名字叫中國》的學習中,我感受到學生對於民風民俗的濃厚興趣,此外,學生對於中國的地形、氣候、歷史有一定的瞭解,《民居特色》這個內容將會受到學生的喜愛,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區地形、氣候、資源的差異,並探究這些差異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將有利於他們更深刻的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內涵。

教學目標:

本堂課的目標是多層次的,但其中最主要的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各地民居建築的特點,理解民居特色形成的原因。其中,“瞭解特點”這個目標很容易達成,而“理解民居特色形成原因”則有一定的難度,此外,讓學生感受“民居建築藝術的精美”這個情感目標,也需要一定的引導技巧,否則目標就會虛化。

説教學流程(教法、學法):

那麼我又是如何達成教學目標並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的呢?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信息搜索巧引導,“一地雞毛”變成“禪”。

本節課需要學生有關於地形、氣候、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上網蒐集信息是課前必須的作業。但是缺乏指導的盲目蒐集,學生的信息難免“一地雞毛”,如何讓信息蒐集有效、有序呢?老師的指導很重要。因此我告訴學生“中國民俗網”具體網址,信息課帶上“信息摘記本”上網查找;對蒐集的民居圖片、郵票、文字等資料進行歸類、取捨,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二、情境活動巧創設,俯瞰祖國。

新課開始,我就藉助精美的課件,創設師生同遊神州的情境,(播放課件)這樣,學生一路走來,一邊不停地搜索已有的生活經驗,一邊增加着認知,這樣學生不僅有感性的認識,領略了風格迥異的各地民居,同時藉助飛機的飛行加強了地域的概念,有助於幫助學生了解各地不同的地理環境,為下一環節探究民居特色形成原因的學習做鋪墊。這個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

三、設疑探究巧引導,小組展示趣盎然。

1 、客家民居形成原因——引導揭密

激趣。在學生初步感知客家民居的特點後,我饒有趣味地講述:美國間諜發現這一大型不明建築物,誤認為是“導彈發射基地”,從而認為中國的軍事力量不可小看這個笑話,極大地激發出學生對客家民居的興趣,那麼,設疑。這樣奇特、罕見的民居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當地人為什麼要建造那樣的房子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究。探究。接着給學生提供客家民居圖文和音頻資料,學生看完後,小組交流完成表格。揭祕。在讓學生充分地説甚至是大膽的猜測後,我不給予任何評價和補充,而是繼續播放音頻,揭曉謎底,(課件出示)原來客家民居的形成原因與當地的治安環境有關。這樣做的目的是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調動着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最後一句,你知道嗎?20xx年7 月 ,客家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在學生心中掀起情感的波瀾,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情感產生需要發自內心,所以要讓學生真正的進入知識的內部,產生震撼、感慨,而不是老師拿語言貼個標籤,強加給學生。如本例,先是讓學生對客家民居產生興趣,然後做進一步的探究,當學生一步步深入祕密內部,感慨、感歎的時候,情感目標就自然地、悄然的達成了。

2、傣家竹樓形成原因——自主探究

接下來,我讓意猶未盡的學生自主探究傣家竹樓的形成原因。

扮演角色,説一説。先是幾位去過雲南旅遊的同學當小導遊,説一説“雲南印象”,喚起了學生的生活記憶和舊知,説完還留下2個有趣的問題供大家探究,掀起了課堂上的小高潮:(課件)

1、竹樓就像踩着高蹺,為什麼下面用來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而上面用來住人?請大家結合當地的氣候想想。

2、竹樓為什麼要用竹子而不用別的材料建造?它有什麼優點呢?

接下來,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歸納出傣家竹樓的特點和作用,並分析得出:傣家竹樓(課件)因地制宜、天然建材的形成原因。

聯繫生活,算一算。接下來,我以學校邊上的凱通國際樓盤為例,設計了“算一算”活動:

1、一個4平米廚房簡單裝修的材料費是多少?

2、估一估,100平米的房子簡單裝修的材料費,又是多少呢?

3、這只是裝修材料,如果再算上外面的框架,那還得需要多少噸鋼筋、水泥、沙子啊?

而竹子是天然建材,幾乎不需要成本。這樣,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竹子做建材經濟、實惠的特點。此時此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不由得讚歎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以“情”促“情”,很自然的進入第三個環節,將課堂學習氣氛推入高潮。

3、製作民居名片——小組合作

這是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進行的一個拓展深化,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更多特色鮮明的民居,採取了小組合作製作民居名片的形式。

(1)任務內容。(課件出示)

本環節為四人一組合作,利用課前準備的資料,參照民居的難度指數“☆”,選擇自己小組最感興趣的一個民居,歸納特點,分析形成原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名片的製作。

(2)嘗試製作。

在此,我覺得值得講的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容易流於形式,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對現場進行觀察、調控,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比如:發現有的小組蒐集的圖片資料多,有的文字資料多,於是對小組成員進行微調,以求達到合理分配資源,或者利用老師提供的資料,以求達到資源共享。對於個別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則安排他當臨時聯絡員,負責小組之間的信息交流。

(3)成果展示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展示、競爭、評價,收穫着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創新的樂趣。比如,蒙古包小組載歌載舞,一首騰格爾的《天堂》頓時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江南四大才子”,正在對江南民居進行幽默、生動的解説;瞧!來自西安的“旅遊形象大使”,他們熱情大方地介紹着陝北窯洞,小組成員發放親手製作的民居名片。

4、觀看視頻——總結提升

這個環節是對所學知識的總結提升,打破了以往總是教師或學生總結的固有模式,而是借用一個科教片視頻來完成的。本段視頻講述的是民居與環境的關係,運用聲、色、畫效果,動態展示課內外內容,使學生輕鬆愉快的接受本課的知識,以達到教育無痕,“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至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在課後反思中,我發現這堂課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學生將學習民居的興趣延伸到了課外,能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在課後查閲了大量的資料, 自主地完成了一個個形式多樣的作業。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説學生、説目標

本文節選自《胡適自傳》,自傳式的語體特點和極有分寸的語言,讓讀者覺得彷彿在和一位謙謙君子拉家常。從他樸實而又飽含真情的語言中,瞭解到一位具有優秀品德的母親,瞭解到母親以迷人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兒子,瞭解到兒子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八年級的學生由於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逆反心理較重,往往把母親的囑咐當成嘮叨。藉助這篇美文,可以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愛,明確自己的一切都來自母親。鑑於以上兩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深入走進文本,讀懂母親的優秀品格,讀懂母親的愛子之心。

2、理解作者借典型經歷和對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語言,從中領悟母親對兒子的深遠影響。

二、説教法與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計劃運用“自主閲讀”教學法和“主問題引領”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驗、感悟和思考。這一教學重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是自學與輔導的密切結合。學生學習這篇文章主要方法是圈點評畫法和自主探究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親炙文本,走近母親

1、從談胡適的不凡成就來自母親的教育和影響導入,讓學生把目光鎖定在核心人物身上,激發學生解讀母親的興趣,拉近和文本的距離。

2、字詞教學

字詞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主要通過學生自查工具書解決,老師指導學生梳理、歸類、積累與運用。像“野蠻”這樣的詞,老師重點講授,告訴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含義。

3、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用這樣的句式説話:“讀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我覺得————————。”學生會從多個角度談感受,設計這個話題的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多元的、個性化的解讀文本。

(二)提綱挈領,認識母親

1、説故事

學生互相説説文中的故事,這樣既回顧了主要情節,又訓練了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利於合作探究。

2、大屏幕出示表格,讓學生對應表格進行自學。

母親-兒子 後母後婆-哥嫂 年輕的寡婦-五叔

典型

經歷

人物

形象

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

這個表格給學生理出了三條線,第一條是母親和兒子,第二條是後母後婆和哥嫂,第三條是年輕的寡婦和五叔,學生對應每一組人物關係敍説典型經歷和人物形象,最後一欄是總結以上三方面,説説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歸結到文章的主旨上去。這個設計把全文的內容、人物、主旨都濃縮在這個小小表格中了。

此表格提綱挈領的梳理了層次、情節、人物關係,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更有針對性,會充分認識母親以不同身份處理不同事務表現出的人格魅力,從而被母親的優秀品格所征服,而我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3、抓出對比

教一教:教師要在學生自以為一望而知實則一無所知的地方着力,適時的教,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例如:我是這樣教的,母親處理表格中後兩件事的態度截然相反。對待妯娌間的鬧氣,過程是:忍——躲——輕輕地哭;結果是:主動鬧氣者捧茶相勸,母親止哭。對待五叔的侮辱,過程是:氣得大哭——當面質問;結果是:五叔當眾賠罪,母親才肯罷休。從過程到結果對比明顯,所以學生也會馬上領悟,此時再讓學生走進文本,尋找其他的對比手法,既給了學生抓手,又深入挖掘了文本,引領學生走得深一些,讀的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