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合10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8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合10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説→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後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並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不善於思考藴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 “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係,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 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第一課時解決生字詞問題,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相關詞句。第二課時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通過指導學生複述課文,

讓學生憑藉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為了配合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主要設計製作了與課文相配套的課件,主要以圖片文字和音樂為主要構件。

二、説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學,應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瞭如下手段和方法:

一、重組課文,落實重點。我打破了文章的序,根據教材本身特點,重組教學內容,從看故事入手,讓學生對“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有一個整體形象的感知。再讓學生讀故事、講故事、議故事、演故事。整個課堂教學,以發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安排了聽、説、讀、寫、思等語文實踐活動,把朗讀、感悟、想象、複述等整合成幾個生動活潑的板塊,力求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展。

二、發展語言,注重創造。

“螳螂捕蟬”是一個經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讓學生複述、表演這個故事,藉此發展學生語言,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學生的複述準確、流暢,而且有創新,加入了自己獨特的理解,這便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感悟的表現。在訓練中,學生對語言有了感悟、積累和運用,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訓練。

訓練思維,凸現主體。我在設計時,突出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並把探究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注意了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的培養。讀完故事後,我引導學生質疑,並討論關鍵問題:那個少年為什麼不直接勸吳王,而要用講故事的方式?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發表獨立見解,主動地獲取知識,並相機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再次讓學生回顧全文、整體把握。

三、説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由圖及文,導入新課。

1、 分別出示螳螂和蟬的圖片。生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動物?

2、 板書並認讀生字“螳螂” “蟬”

3、 指出他們屬於左形右聲字,便於識記。

(這三步設計從具體的圖象到抽象的文字,並且點出了“螳螂”二字的構成特點,從而增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在課題中就讓學生輕鬆識記了本課的兩個生字。)

4、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在這裏教師設置疑問激活了學生的閲讀期待,從而也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理解詞語意思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2、 指名逐段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

3、交流:你通過讀,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還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明白?

(這兒,主要通過學生自問自答的形式並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生詞的意思,為感悟課文掃除了障礙。)

4、指名説一説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看看你能否發現課文中還有那些角色之間存在着類似“螳螂捕蟬”的關係?

2、集體交流。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

蟬(捕)螳螂(啄食)黃雀(打)少年

楚國(攻打)吳國(乘虛而入)其他諸侯

四、三讀課文,理解詞句。

1、這些角色,它們是在什麼情況下捕捉或者攻打自己的目標的呢?默讀課文,看看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2、學生默讀課文,勾畫相關句子。

3、集體交流:

蟬(捕)螳螂(啄食)黃雀(打)少年:

在交流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抓住各個角色的動作,品讀描寫它們動作的語句,通過紮實的朗讀訓練,讓學生真切感悟到“蟬、螳螂、黃雀”它們“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

楚國(攻打)吳國(乘虛而入)其他諸侯”

這部分主要讓學生明白吳國的眼前利益時什麼?而隱伏的禍患又是什麼?從而很自然的讓學生明白故事與現實之前的共同之處。

在再讀當中,學生抓住了各個角色之間的關係,把握住了文章的主幹,在這一遍品讀當中,就引導學生循着這些線索,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句。理解的過程中,着重訓練學生緊扣重點詞語評析文章的能力。

五、指導書寫。

1、出示 “侯”、“候”

2、學生觀察,説説自己發現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啟示?(通過觀察學生自然會明白多一豎少一豎就是兩個不同的字)

3、同樣觀察一下其它生字,想想書寫時要注意什麼,然後描紅臨寫。

(雖是高年級但也不能擯棄寫字教學,這裏以“侯”字為材料,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並歸納記憶方法應該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五、作業。

1、 抄寫生詞。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鋪墊

1、師生同寫課題,齊讀課題。

2、聽寫五組詞語要求學生認真聽、用心記,想想每組三個詞之間有什麼聯繫。

4.教師依次念五組詞:

(1)蟬 悠閒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舉起前爪

(3)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吳王的少年 拿着彈弓 瞄準

(5)不堪設想 隱伏着禍患 恍然大悟

(這兒,通過默寫五組詞語,不僅是檢查與鞏固生詞的掌握情況,更是在“暗暗”幫助學生記住“螳螂捕蟬”這個故事的梗概,為後面地複述課文埋下伏筆。)

5、學生對照屏幕出示的詞語,進行自我批改。

6、齊讀五組詞語。

二、師領複述

1、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圖畫和詞語。

2、學生根據畫面,練講故事,儘可能地用上剛才聽寫的幾組詞語。

3、指名講述故事,師生邊聽邊評。

4、同桌互講互評。

5、總結:這個故事就叫——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這個板塊的設計意在無痕跡地為學生鋪設一個台階讓每位學生都能走上去,從先前默寫五組詞語,暗中幫助學生記住故事的梗概到教師聯繫五組詞語,示範講述再到學生自己根據詞語和掛圖進行復述,最後再在大組評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練説。這一系列具有梯度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輕鬆愉悦之中就完成了本課的一個重要任務:複述。這不就是我們語文教學所追求的一個美好的境界嗎?)

三、品析人物

1、 那個少年為什麼不直接勸吳王,而要用講故事的方式?

2、 小組討論之後,集中交流。

3、大臣們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勃然大怒)少年説了“螳螂捕蟬”的故事,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恍然大悟)從這個對比中,你認為少年是個怎樣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在這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評價人物的機會,學生的表達肯定個性鮮明,但這一切都要依賴於學生對文章的正確解讀,做到有理有據。)

4、你認為吳王是個怎樣的人呢?

(這裏又給學生搭建了表達的一個平台,讓學生再去迴歸課文認真讀書從而對吳王有個準確的評價,學生除了可以感悟到吳王的專制蠻橫,當然也可以體會到他的可愛之處。)

四、 表演深化

(表演僅僅是一個形式,關鍵是在通過表演能讓學生在“語文”的層面上能得到發展和提高。在這裏,我設計了合作表演的環節,其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化體驗內化語言,並在此基礎上有創造性的表現。)

1、激趣:我可以這樣説:“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恰當的時機,這就是計謀。我們可以看出這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

”用上這樣的導語學生的表演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

2、組織:尋找合作對象,練台詞。(這兒的台詞主要是課文中人物的對話)

3、設計:在練台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

4、演練。

5、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請下面的學生做導演進一步幫助他們演好人物的動作、神情、語氣等。

6、潤色:學生即興寫旁白、畫外音。

(好的文章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疏可走馬”處自然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語境動動筆。這兒讓學生以寫台詞的形式補一補,在學生表演時做旁白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

7、再演

8、評價

五、鏈接名著

1、《伊索寓言》

2、《克雷洛夫寓言》

3、《中國古代寓言》

(有人説過:下課是新一輪讀書的開始。在這裏我借本課的文章特點因勢向學生推薦一些關於寓言的讀物,把學生的閲讀興趣向課外延伸,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代數和》,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評價六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代數和》這個內容北師大教材七(上)第二章有理數及其運算中,並未明確提出,只是在教材67頁議一議中給出了兩種和的形式,且未指明兩種讀法;新人教教材運用一個例題説明了代數和的兩種形式與兩種讀法;華東師大教材用了一節課的內容來説明代數和的概念,省略括號的代數和,及兩種讀法。三種教材都將它放在有理數的減法與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之間,教材處理均很簡單,但學生學起來並不輕鬆,不利於學生學習。本學案將它作為獨立的一節課,較系統的説明了代數和的概念、省略括號的代數和及兩種讀法、以及利用省略括號的代數和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便於學生自學,既複習了符號的化簡,又鞏固了加減法統一成加法,對下一節有理數的混合運算起到很好的鋪墊。

二、學情分析

1、知識方面:學生在相反數部份已學習了符號化簡的方法,減法法則為將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加

法作了必要的準備。

2、能力方面:大部份學生對符號的化簡已經掌握,但約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對符號的化簡還不熟練;

對於減法,學生儘管對法則已經理解,但運用還不夠熟練;對於有理數的計算,學生還不能完全將符號和絕對值連在一起看成一個整體。

3、心理方面:他們好奇心強,抽象思維能力弱,過份依賴直觀,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好勝心強,

經過幾周的培養形成了一定的團隊精神,對DJP教學模式有了較多的瞭解和接受,對小組評分很關注。

4、環境方面:我校是一所位於城鄉結合部的農村初中,學生構成較複雜,來源廣,有附近鄉鎮的學

生、有龍泉城區的學生、有農民工子女,這些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學習自覺性與習慣好壞差別較大,家長普遍對子女期望較高,但督促引導不足。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代數和的意義,能將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化為省略括號及括號前的“+“號的形式,並能用兩種讀法讀出來;正確理解“+”、“—”號的雙重身份;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將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加法運算,再寫成省略括號的和的形式,體驗數學的簡潔美,體驗數學的轉化思想,體驗“+、—”號的兩種身份在計算中的辯證統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小組學習與小組競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將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先統一成加法運算,再寫成省略括號的和的形式。

之所以將它確定為重點,是因為前者可鞏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後者是為簡化運算,為下一節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作鋪墊。

難點:將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寫成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形式。

之所以將它確定為難點是因為學生的符號感不強,不能將“+( )”看成一個整體。

五、教學策略

1. 教法分析

談話法:新課程倡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通過師生平等對話,認識上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思考,在

活動中相互交流。在本課中,師生需要交流時主要採取這種方法。

小組學習法:學生已分成了6人一小組,小組成員自學後,小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先讓本組6號同學先説看學案後的認識和困惑,再依次由5、4、3、2、1號同學補充與講解,最終達成共識,實現兵教兵,教師作巡迴指導。本節課中,“3、代數和的概念”、“ 4.省略“+( )”號的代數和”和各即時練習後的檢查與講解採用此法。

讀書指導法:本課“3、代數和的概念”、“ 4.省略“+( )”號的代數和”部份採用此法。

練習法:為使學生掌握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形式,以及兩種讀法,運用省略括號的代數和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在即時練習和達標檢測時,採用這種方法。

小組競賽法:針對初一學生好勝心、表現欲強,且班上學生已形成了小組的團隊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解決學案3代數和的概念、4省略“+( )”號的代數和這兩個環節組織好、合作好的小組對小組加分,根據各小組學生板演情況對小組加分,開展小組競賽。

2. 學法分析

自主閲讀法:針對本課“3、代數和的概念”、“ 4.省略“+( )”號的代數和”部份內容淺顯,多

數學生都能看懂,因此這部份內容採取學生閲讀理解,組內適當交流,教師巡迴指導的方法。

小組學習法:通過小組內成員間的互助,實現兵教兵,兵練兵,兵檢兵,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閲讀理解後小組交流和即時練習的完成、檢查與糾錯時採用此法。

練習法:為使學生掌握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形式,以及兩種讀法,運用省略括號的代數和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在即時練習和達標檢測時採用這種方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學習準備(2分鐘)

候課朗讀:教材55頁有理數的加法法則,62頁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有理數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1、化簡下列符號

① ② ③ ④

(設計意圖:既鞏固符號的化簡,又為後面省略括號的代數和作準備。)

2、計算:

① (5號)② (5號)③ (3號)

④ (5號) ⑤ (5號)

(設計意圖:前三個題鞏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後兩個感受兩種和的形式運算結果相同)

教學方法:小組長課前檢查預習情況,由一、三、五、七、九小組將2題解答板書在後黑板上,上課時教師只需看一下對錯,若解題不規範,教師要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解題步驟和書寫格式。

同學們在做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是否感覺到符號問題很複雜,是否希望能找到一個解決符號問題的有效辦法呢?其實老師和你們有同樣的苦惱,但老師早就作了研究,現在老師就教你一種簡化處理符號的方法吧。下面就請同學們學習“代數和”的化簡。

(設計意圖:為學生做心理導向,指明本課學習目標和對下一步學習的意義)

(二)、閲讀理解

3、代數和的概念(6分鐘)

⑴那麼什麼是代數和呢?請同學們先看教材67頁“議一議”:

式子表式、、、的和,也叫、、、的代數和。

在代數裏,表示幾個數相加的式子就叫做這幾個數的代數和。

⑵在代數裏,一切加法與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即一切加減混合運算都可寫成代數和的形式。

如: =

即將“”轉化為“、、、”的代數和。

即時練習1:將下面的加減混合運算寫成代數和的形式。

=

(修改依據與設計意圖:原學案是先講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再將統一後的加法運算定義為代數和,這樣容易將代數和的概念與加減混合運算統一為加法運算混淆;修改後:①什麼是代數和,②一切加減混合運算都可以表示為代數和的形式,條理更清晰,更便於學生自學。)

教學方法:學生獨立閲讀,再由小組長組織組內交流,瞭解代數和的概念,體會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都可以寫成代數和的形式。對於即時練習1順次由小號同學檢查大號的同學的完成情況。教師讓學生全班齊讀一遍代數和的概念與“一切加減混合運算都可寫成代數和的形式”,並作上記號。若有學生不明白代數和的概念,教師就適當再舉一兩個例子加以説明。

4.省略“+( )”號的代數和(13分鐘)

在代數和裏,通常可以省略括號及括號前面的“+”號,例如:可以寫成省略括號的形式為:

這個式子仍然是代數和,讀作“正8、負4、正15、負19的和”;也可讀作“8減4加15減19”。

想一想:對於“”為什麼可有上面的兩種讀法?按兩種讀法分別計算,結果會相同嗎?你還能以學習準備的第2題中的計算來説明兩種讀法的合理性嗎?

注意:“”、“—”號有兩種身份

“”、“—”號在式子中不管作為什麼身份,運算的結果都相同。

(修改依據與設計意圖:原學案中沒有“想一想”和““”、“—”號的兩種身份”這一內容,學生對於“”、“—”號的認識不足,以及為什麼可有兩種不同的讀法不理解,我修改後學生就能體會兩種讀法的合理性,一種讀法是將數字前面的符號讀成性質符號而不讀加號,另一種讀法是將數字前的符號讀成運算符號而不讀數的性質符號,體現了“”、“—”號的兩種身份在運算中的辯證統一,易於突破難點。)

即時練習2:

(1)把下列各式寫成省略“+( )”號的代數和的形式,並按兩種方法讀出來。

① ②

(設計意圖:鞏固省略括號的和的形式,並體會“+”“—”號在兩種讀法中的不同作用。)

(2)給下列寫成省略“+( )”號的代數和重新添上“+( )”號。

① ②

(設計意圖:逆向思維訓練,能從省略括號的代數和裏讀出加號,為下節課突破“把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直接按有理數加法進行計算”這一難點作鋪墊。)

教學方法:學生獨立解答後由本組小號的同學順次檢查大號的同學完成情況,以上四個小題分別由二、四、六、八小組的6號同學在前黑板上板演,若有困難可依次由本組小一號的同學幫助解決。

例1:把寫成省略括號的形式,並用兩種方式讀出來。

解:

(統一成加法)

(省略括號及前面的“+”號)

上面的代數和可讀作“、、、”的代數和;也可讀作“負20加3減5加7”。

小結:寫成省略“+( )”號的代數和的形式就是按順序依次寫出加數(包括它的性質符號,性質符號不能省略),但不寫運算符號(“+”號)。

(修改依據:原學案對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兩種讀法是先按加減讀,再按正負讀成代數和,為突出代數和這一概念,我改為先按正負讀成代數和,再按加減法讀,這樣應更能突出主題。)

教學方法:學生先閲讀,並加以理解,再請一個學生到前黑板板演與講解,教師點拔將“+( )”看成一個整體進行省略;學生對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兩種讀法可能不理解,教師點撥:①將各數字前面的符號作為這個數的性質符號,依次讀出各個加數;②除第一個數外,將其餘各數字前面的符號看作運算符號,讀成正數的加減(第一個數可正可負)。

即時練習3:

把下列各式寫成省略括號的形式,並用兩種方法讀出來。

① ②

注:符號簡化法則:同號得正,異號得負。

(設計意圖:鞏固將加減混合運算完整地變為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形式,體會變形分兩步完成,同時檢測學生閲讀理解情況,適時加以調控)

教學方法:學生獨立解答後由本組小號的同學順次檢查大號的同學完成情況,兩個小題分別由九、十兩個小組的4號同學在黑板上板演;若有學生將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一步到位,寫成省略括號的和的形式教師給予肯定,但對於基礎不夠紮實的學生建議仍按兩步完成。

(三)、挖掘教材

5.利用代數和的計算 (4分鐘)

利用代數和,只做加法,不做減法,這樣的計算又快又準。

例2:

解:原式 (統一成加法)

(省略括號及前面的“+”號)

(將正數、負數分別相加)

(加法法則)

(設計意圖:體會省略括號的代數和在運算中的簡潔性,給運算帶來的便捷。)

教學方法:學生先自學後,請一個學生板演並講解,注意體現解題的步驟和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運用;教師點撥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它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正負數要將它的符號和絕對值看作一個整體進行交換與運算。

即時練習4: (6分鐘)

計算下列各題:

① ②

解:原式= 解:原式=

= =

= =

= =

③ ④

(設計意圖:鞏固例2所學方法,診斷學生對運用省略括號的代數和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掌握情況,與下一節課有理數的混合運算進行銜接。)

教學方法: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由一、三、五、七小組各排一位同學板演,由二、四、六、八小組的同學對板演情況進行糾錯與評分,評分要根據所派同學的號數區別對待。

(四)、反思與小結 (3分鐘)

本節課你主要學到了些什麼?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特別注意?把它寫在下面: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易錯點進行回顧,學生的總結可能包含:①在代數裏,表示幾個數相加的式子就叫做這幾個數的代數和;②代數和通常寫成省略“+( )”號的和的形式;③“+”號既可看成正號,又可看作加號,“—”號既可看作負號,又可看作減號,但對這兩個符號不管看成什麼號,在加減運算中的結果都相同;④在代數和裏,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它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

教學方法:學生先自己總結,再全班交流,相互補充。

(五)[達標檢測] (6分鐘)

1. 將下列各式寫成省略括號的最簡形式,並用兩種方法讀出來

① ②

設計意圖:對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形式,以及兩種讀法的訓練與檢測,重點輔導各小組的5號和6號同學。

2. 計算:

① ②

③ ④

設計意圖:訓練與檢測運用省略括號的代數和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六)佈置作業

1.將下列各式寫成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形式,並用兩種方法讀取出來。

① (必做題) ② (必做題)

2.計算

① (必做題) ② (必做題)

③ (選做題) ④ (選做題)

3.預習:第10課時 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一),完成學習準備和例1、例2的自學。(必做)

設計意圖:1題的兩個小題對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形式,以及兩種讀法的訓練與檢測;2題訓練與檢測運用省略括號的代數和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2題的後兩個小題作為選做題是因為運算有一定技巧,且還未較全面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對於一半左右的學生是有困難,因此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而不讓基礎差些的學生超之過急;3的預習是為下節課作準備,保證下節課的順利進行。

七、教學評價

1. 診斷性評價:本課時教學開始時,通過學習準備,弄清學生對符號化簡和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掌握情

況,同時,考慮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層次,對教學內容和教法進行調整與優化,體現因材施教。

2. 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巡視提問、小組學習、練習反饋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即時的評價,根據獲得的反饋信息,調控教學節奏,組織好師生活動,提高課堂效益。

3. 終結性評價:在課時結束前,通過學生歸納總結和佈置作業,對本課時的教學進行終結性評價,考查學生是否初步達到教學目標,併為後續教學是否進行調整提供依據,從而達到教學優化的目的。

附:板書設計

第9課時 代數和

一、 代數和的概念

表示幾個數相加的式子就叫做這幾個數的代數和。 例1、 例2、

二、一切加減混合運算都可以寫成代數和的形式。 解:原式= 解:原式=

三、省略括號的代數和的兩種讀法 = =

四、“”、“—”號有兩種身份 讀法一: =

讀法二: =

“”、“—”號在式子中不管作為什麼身份,運算的結果都相同。 =8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兒童散文詩就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兒童文學。它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詩的形式,它注重自然地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還具有想象豐富,感情真摯,語言天真,意境優美,音調和諧,節奏感強等特點。《秋天的色彩》把菊花、楓葉、松樹、大地擬人化,講述了在它們眼中秋天的顏色。黃、紅、綠都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顏色,且孩子們都喜歡鮮豔明快的色彩。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正處於關鍵期,由詞轉向短句。想象情感特徵會充分展現,並從運用中獲得自由表現的愉快體驗。所以把本次活動定在中班開展。

説目標:

欣賞散文詩除了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之外,我們還應感受散文詩的優美語言,這其中需要幼兒積極參與,樂意欣賞,能創造性地運用語言併發揮藝術想象力。為了達到此目的,制定了一下目標:

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2、能根據散文詩的形式仿編,體驗創作的樂趣。

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活動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把本此活動的重點定為:

重點:欣賞,理解散文詩。

仿編對於中班幼兒而言,缺少相關的經驗,所以把本次活動難點定位:

難點:仿編散文詩。

説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活動,達到預設效果,我做了一下準備。

1、菊花、楓葉、松樹、大地、柏樹、梅花、雪娃娃、小朋友等實物圖

2、字卡片:秋天

3、顏色:黃、紅、綠、白

4、輕音樂圖文結合的教學手段,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有助於更好的理解散文詩。

説過程:

一、談話引題師:小朋友,你覺得秋天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

(直接提問,能集中幼兒注意力,以幼兒為主體開展活動)

二、理解散文詩

1、分段理解師:菊花也想來説説秋天的顏色,聽聽它是怎麼説的,它説秋天是黃顏色的。

提問:為什麼菊花説秋天是黃色的呢?

楓葉説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那你來猜猜看,松樹又會怎麼説呢?(採用不同的提問方法,讓幼兒知道在菊花、楓葉、松樹眼裏,秋天的顏色是和自己身上的顏色一樣的。同時,也瞭解到秋天的特點,有菊花開了,楓葉紅了等。)師:聽了它們的話,大地媽媽也有話説了。想一想,大地媽媽會説什麼?它覺得秋天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主要是理解大地媽媽為什麼會説多彩,多彩這一詞的意思是什麼。知道菊花、楓葉、松樹都生長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裏。)

2、配樂完整欣賞

(1)聽教師有感情的朗讀。

(2)幼兒跟念一遍(完整欣賞散文詩,使幼兒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語言美。)三、仿編散文詩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會有什麼,會開什麼花?那冬天又是什麼顏色的呢,請小朋友看老師手上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編一編。(語言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將所學知識通過仿編的形式,進一步小結,提升,運用,體驗了仿編帶來的樂趣。)

説亮點:

1、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教學手段,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2、抓住季節特徵,對冬天的色彩進行了仿編。貼近幼兒的生活取材,潛移默化地激發幼兒欣賞散文詩的興趣。

説課稿 篇4

數學課的説課。一般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進行:一、教材分析 二、目標制定 三、學情分析 四、教法,學法預設 五、教學流程 六、板書設計。下面就以《認識線段》為例談談數學課的説課。

一、教材分析

《量長度》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分四個部分:認識線段,認識釐米,認識米,以及實踐活動"量一量"。

"認識線段"這部分內容是教學量長度的基礎,因為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量線段的長短。線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是第一次接觸,是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教材先通過學生畫線段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徵。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有助於學生更好的學習度量單位。

二、 目標制定:

以《新課標》為依據,結合本節課內容特點,我預設了本節課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線段,會用直尺畫不定長線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過程和方法:讓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情境中,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線段和線段的特徵。難點:掌握線段的特徵。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準備一根毛線,一把尺子,一張長方形紙和長短不一的遊戲棒若干。

三、學情分析

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這一課時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可以説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是零,有的是朦朧的生活經驗,是幼時父母説過的什麼是直的,曾經在生活的玩耍中接觸過的什麼是彎的。在他們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彎與直之分,卻沒有線段、射線、直線之別。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差,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徵,注意力不夠集中。但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強烈的表現欲,這些都是課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閃光點。

四、教法,學法預設

認識線段屬概念教學,根據學生對概念認識得到一般規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應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強調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為此我預設了如下教法學法:

預設教法有:直觀演示法,談話啟發式,嘗試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

預設學法有:觀察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五、教學流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應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發展生活"的理念,必須通過教學這個重要環節得到體現和實施。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預設了七大版塊:一、曲直對比,情境導入新課;二、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三、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徵;四、根據特徵,自建線段模型;五、活動體驗,深化線段認識;六、全課總結,抽象線段特徵;七、當堂檢測,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版塊一、曲直對比,情境導入新課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有別於語文等其他學科情境。這種情境是一個一步步地縱向深入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主動認識的動態發展過程。在本節課中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

1、 出示兩根小棍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彎曲的。

2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根小棒有什麼不同之處?

3、 讓學生根據這些線的特點分為兩類。(曲線和直線) 這一環節的設計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探究欲,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識打下了良好基礎。

版塊二、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你要儘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點,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學生把線分為曲線和直線後

1、 首先追問:你能想辦法把這些彎線變直嗎?讓學生用事先準備的毛線動手試一試,再彙報演示:你是怎麼做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捏住毛線的兩頭,拉緊毛線;另一種是隻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 端讓毛線自然下垂。此時可讓學生展開討論:哪一種做法使毛線更直?

2 、然後告訴學生: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讓學生觀察同桌手中的毛線,互相指一指手中的線段。

3、 教師演示並説明: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頭,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追問: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

4、讓學生回憶剛才的操作,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線段有哪些特徵。

5、在數學上,線段也可以用( )的圖形表示讓學生指一指這條線段從哪開始到哪結束,兩個端點是如何表示的。

這一版塊的設計意圖是:由於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差,所以線段對學生來説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辦法將曲線變直,突出線段"直"的特點,再進一步觀察線的兩端,明確手捏住的兩頭就是線段的兩個端點。讓學生通過這一活動,獲得對"線段"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實的體驗。

版塊三、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徵

1 首先讓學生找一找,我們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再讓他們分別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讓學生感受線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線段有兩個端點。)

2 再讓學生想象一下生活中的線段,並舉例説明。進一步感悟線段的特徵。

3、折線段比較長短

讓學生拿出圓形紙先對摺,再展開,然後觀察摺痕,你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摺痕就是一條線段)再讓學生折出一個比它長或比它短的線段,對比你折出的的條線段有什麼不同(通過對比觀察得出線段是有長短之分的。)

4、比較身邊線段長短,揭示線段有長有短。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這個環節中,有上一個尋找身邊的線段到想象生活中的線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説出生活中的線段,有助於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經驗及事物建立聯繫。

版塊四,根據線段特徵,自建線段模型

此時學生已經經歷了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並會描述線段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我作了如下設計:

1 小組討論:你準備用什麼工具畫線段,怎樣畫?

2學生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方法嘗試畫線段?

3 彙報交流展示學生所畫的線段。

4 教師示範畫法,並説明:在眾多的工具中,我們一般用直尺來畫線段比較方便,美觀。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通過探索,操作,嘗試等方法主動建構,而不取決於學習者機械的模仿和記憶。這一部分教學要求學生從已形成線段的表象中,抽象出線段。在前面摸一摸,指一指的,找一找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用身邊的工具嘗試畫一畫線段,先自己建構線段的模型,再通過討論交流完善這一建構過程。

版塊五,活動體驗,深化線段認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內化本節課的知識,我設計了基本性練習,拓展性練習和開放性練習。

基本性練習

書後"想想做做"的第1題,讓學生説説下面哪些是線段。學生通過判斷並作出解釋,加深對線段的認識。

數線段"想想做做"第2題,先讓學生數出下面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然後讓學生指一指線段的端點,初步感受公共點。最後再提問: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觀察發現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就是幾邊形。

拓展性練習

連線段

想想做做第3題,先出示兩個點,問:你能以這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嗎,你能畫出幾條線段?

想想做做第4題,出示三點,理解"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是什麼意思?先猜一猜畫出來會是什麼圖形?再獨立練習,事物展示,讓學生體會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想想做做第5題,出示四點。先猜一猜你最多能畫出幾條線段?再讓學生畫一畫。讓學生在畫一畫,議一議的過程中體會兩點之間可以畫一條線段的規律。

版塊六,全課總結,抽象線段特徵

通過總結,讓學生回答我們認識了什麼,線段有什麼特點這兩個問題,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線段上升到理性認識線段,從直觀認識線段上升到抽象認識線段。更加明確線段的三個特點:線段是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段有長有短。

版塊七,當堂檢測,反饋學習效果

這樣做的目的,教師能很好的掌握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以便進行因材施教,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增效”。

六、板書設計:

把線段的特徵總結為三點板書出來便於學生記憶掌握,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認識線段

1、直的

2、有兩個端點

3、有長有短

在本節課整體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從生活走進數學,從朦朧到清晰,從感知到抽象。以上設計源於,以下認識:(1)教育心理學表明:當學習與已有經驗相聯繫時,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時數學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首先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場景感受生活中有數學,接着去摸,指,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從而抽象出線段。(2)荷蘭數學家認為: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需要學生親身體驗。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先讓學生想辦法將曲線變"直",突出線段"直"的特點,再讓學生摸一摸、指一指、畫一畫。最後通過數線段、折線段等一系列活動鞏固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首先複習舊課,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以達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1、講授重點

即就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我首先帶領學生分析課本上的活動探究,通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活動,對對其進行歸類為文化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從而導出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經濟、政治和文化。然後通過展示一些圖片資料,舉例説明,綜合探究,得出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又反作用於政治和經濟。這個問題是本課重點,因此,同時我又啟發學生自主提問,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分組討論不同文化對經濟和政治不同影響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學的主體作用。

2、課堂小結

通過簡單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課所學知識,可以讓學生思路更加清晰,鞏固所學知識,進而深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3、作業佈置

通過不值一兩個思考題給學生課後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也能鍛鍊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知識運用的能力。

4、説板書設計

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已經在説教學過程中寫好了,如黑板所示。這種大綱式的板書清晰明瞭,使學生能更加明白本框知識的結構思路及聯繫,更易於學生消化知識。

5、説教後反思

該堂課總體上講得還行,把知識講得較清楚,而且幫學生補充了較多知識點。同時突出了重難點,使學生能更好的把握本課知識。但是上課所舉事例較多缺乏趣味性,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習缺乏激情,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所以,以後要多收集些比較有趣味性的事例和材料,促進教學發展。

説課稿 篇6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説教材。

2、説教學目標。

3、説教學重難點

4、説教學模式。

5、説教法,學法。

一、 説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美術上冊第5課。《趣味的文字》

教材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學習美術字的書寫與美化方法。趣味文字其實就是美術字,它是有着圖案意味或裝飾意味的字體,其富有裝飾性,能表達強烈的意念,使人精神得到享受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電視劇中新奇的廣告畫,奇特的產品包裝,雜誌報紙等。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借鑑造字的規律,結合具體表現內容的需要,一定能發揮學生的想象思維和靈活運動設計的方法使美術字設計的更生動,更富有藝術性。

二、 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美術字知識和漢字結構的基礎

2. 過程與方法:掌握筆畫、筆順與書寫方法和美化方法,

3. 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學習美術字的興趣。

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字體、字義及字的結構入手、進行美化加工。創造出更形象,更活潑的新字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 教學模式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選擇了:觀察——思考——認識——表現——評價 的學模式,讓學生欣賞各種變體在美術字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思考,總結出美術字的特點,讓同學們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表現,在表現在過程中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學教法

針對我對五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以及實際情況,我對學情做如下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已經接近事實生活,學生競爭意識強,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不甘落後,對他們的學習指導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要多給他們接觸社會,增加實踐感受。掌握好這個可以讓學生對學習本課起到很大的幫助。

根據教學方法的優化原則和本課內容的特點,我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激趣導入法,觀察討論法,發現教學法,演示練習法,通過老師在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運用創新方法,同時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儀一儀、畫一畫 的過程自主學習。

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設計理念:】

一、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平台,讓學生自己去梳理知識點。

複習過程中,老師不是一味地向學生出示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機械地回答,而是給學生提供了表格,讓學生根據表格的內容及要求自己去整理,可同位合作,也可小組間交流,也可自己獨立完成,通過比一比,賽一賽,説一説,議一議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讓知識植入學生的腦海之中。如複習比和比例的區別,師出示表格,基本上涵蓋了比和比例相關的知識點,學生掌握此表中的內容,對本單元的知識也就瞭然於心了。同時表格的形式,也使繁碎的內容變得整齊,有利於學生記憶和運用。

二、把數學與生活有機相連,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此部分知識大多數問題都能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出其影子,結合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經歷從學數學到做數學的過程,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有價值的數學"的重要性,在學生了解生活,運用數學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P89—9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在複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和自信心和創新意識,滲透事物間是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整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性,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等自我複習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能正確迅速地解比例、化簡比和求比值。

教學重點: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掌握關於比和比例的一些實際運用和計算。

教學難點:能理清知識間的聯繫,建構起知識網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複習: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遊戲活動嗎?今天我們一起舉行一個比賽活動,你們願意參加嗎?

二、展開活動,自主複習

1、師:今天的活動我們有個主題,出示:比和比例。為了在這次活動中玩出水平,賽出成績,我們各小組都進行了認真的複習,在提問和被提問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你們有信心奪取冠軍嗎?

2、請各小組自我介紹。

3、師:希望各小組成員正如你們組的名字一樣能賽出水平、賽出成績、賽出風格。

4、老師宣佈:比賽現在開始。多媒體出示比賽規則,請一位同學宣讀。

第一回合的比賽:

A、回收各小組的問題,再由各小組長抽籤決定要回答的題目。

B 、小組討論5分鐘。

C、各組輪流答題。答對得5分,答錯可以給本組其它成員一次補答的機會,如果補答正確可得5分,如果答錯則由其它小組的成員補答,答對得5分。

5、學生活動開始。

(1)小組長抽籤。

(2)小組討論交流,做好答題的準備。(5分鐘的準備時間)

(3)開始答題。

A、抽到"比和比例的意義"的小組先作答,其他小組成員當裁判。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比和比例的意義

請答題:

1、説説比和比例的意義,並各舉出一個例子。

2、舉例説明: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3、舉例説明:比和分數、除法有什麼關係?

(學生答題時,請一位同學充當記分員,每答對一道題就把笑臉帖到該小組的小旗上面,老師邊板書,答題完畢由這位同學宣佈成績。)

B、抽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小組接着作答。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請答題:

1、什麼叫做比的基本性質?請舉例説明。

2、什麼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請舉例説明。

3、比的基本性質有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呢?

C、抽到"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小組接着作答。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恭喜,你們組抽到的研究主題是:求比值和化簡比

求比值和化簡比

請答題:

1、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請舉例説明。

2、什麼叫最簡單的整數比?

3、舉例説明: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第二回合的比賽:

做題決定勝負,做對者為本小組得10分。,做錯的不加分。

1.求比值

0.24:0.6 6:2/3

2.化簡比

1.25:2.5 4/5:3/5

3、解比例

X:3/4=12:1/8

6、教師小結:今天的比賽第* *小組團結協作,發揮出色,比其他小組略勝一籌,榮獲冠軍,老師為你們祝賀!但老師覺得另外三組不甘示弱,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同樣值得老師喝彩!你們這樣的討論和競爭,讓老師和你們大家一起對比和比例這部分知識認識更有條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設計意圖:適當的總結和鼓勵為學生的學習活動作了較好的評價,學生從教師賞識的話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情緒迎接更大的學習挑戰。】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師:現在老師這兒有一些數學問題,你們能用你們剛才複習的知識來解決它們嗎?

1、如果A×3=B×5,那麼A∶B=( )∶( )

如果a:4= 3:12,那麼a=( )2、講故事,讓學生感受數學。

有一對夫婦種了幾畝莊稼,看着日漸成熟的莊稼他們很欣慰。可是他們發現莊稼生病了,他們診斷之後到商店去買農藥。他們不識字,銷售員告訴他們農藥稀釋按1:500來調試。他們回家後趕緊幹起來,噴灑完農藥後才放心,可沒有幾天他們發現莊稼都死光了,農藥不僅把病菌殺死了,也把莊稼殺死了。那可是一年的收入呀!由於銷售員的無知,賠償夫婦15000元。

聽了這個故事後,你有什麼觸動?

【設計意圖:在課的結尾安排這樣的練習,讓這節課從"趣"開始,以"趣"結束,讓每一個同學都沉浸在數學學習的快樂中,也進一步體會到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四、總結

同學們,上了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和感受?你對自己的表現有什麼評價?

説課稿 篇8

1、説課內容

《加減法的驗算》是青島版九年義務教育二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單元第51-53頁內容。

2. 教材分析:

不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驗算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驗算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藉助解決小蜜蜂提出的怎樣檢查這一問題,展開探索並學習不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驗算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認真檢查、仔細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3.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驗算方法,而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驗算是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驗算的拓展,它們的算理完全相同,都是根據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學習的。本節課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遷移規律探索和學習新知識。

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掌握不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驗算方法。

2.在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認真檢查、仔細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5. 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學會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驗算方法。

6. 教學難點:弄清加減法驗算的算理。

二、因人而異説學情

在課前面幾節我瞭解到:有96%的學生熟練掌握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有98%的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非常熟悉。還有20%的學生對連續進位、退位的加減法有初步的瞭解。

三、靈活多樣説學法、教法

1、説教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我主要採用了啟發式教學、互動式討論 、研究式探索、反饋式練習等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説學法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我採取讓學生自主探索、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的方法。突出了(1) 書本讓學生學習;(2)問題讓學生提出;(3)規律讓學生髮現; (4)疑難讓學生研討;(5)評價讓學生參與的特色:這既符合了新課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也體現了本節課的特點。

四、獨具匠心説流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教學環節。

一.情景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圖)小蜜蜂們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他們釀造了許多蜂蜜。有一天,國王命令小蜜蜂去檢查一下蜂蜜的生產和使用記錄對不對。怎樣檢查呢?小蜜蜂犯難了。你們能幫幫它嗎?

二、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結構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為了分散難點,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揭示課題,明確目標。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自己説出一節課裏想知道什麼,想學會什麼,一方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説:讓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另一方面讓學生帶有目的參與學習,能減低學生學習的盲目性。)

活動一:

1.從這張蜂蜜生產和使用情況記錄表中你們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這張記錄表,知道表中分了兩個內容:生產情況記錄和使用情況記錄。)

2.你準備怎樣幫助小蜜蜂檢查生產情況記錄對不對呢?有什麼好方法,説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可能想出各種辦法,其中可能包括:通過驗算的方法來解決。)

師:同學們的點子真不少,現在我們就來當一次小小檢查員,檢查一下這張記錄單,好嗎?

3.該怎樣驗算呢?自己在本子上試着寫寫看!

學生試着獨立完成,教師可巡視瞭解一下學生的想法。

請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驗算方法。

學生可能驗算的方法有:

(1)用交換兩個加數位置的方法。

(2)和減其中一個加數的方法。

(3)有的會再算一遍。

4.同學們的方法可真不少,你覺得哪種驗算方法好,為什麼??

(學生自由闡述自己的見解。適時進行知識的深化,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突破難點,完成學習任務。)

小結:不管用哪種驗算方法,只要能檢驗出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就可以,不過我們驗算加法一般使用第2種方法。

活動二

(第二層:討論歸納、總結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時走進學生討論的小組中,瞭解學生的情況,為下面的交流互動活動做好準備。並且適度的利用多媒體展示同學們的交流成果,對他們的成績及時作出肯定和表揚,保護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通過這種全班學生互動式的討論,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鑽研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1.有了剛才的經驗,你們能幫小蜜蜂檢查一下蜂蜜使用情況記錄嗎?自己檢查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學生試着獨立完成,教師可巡視瞭解一下學生的想法。)

2.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驗算方法。

學生可能驗算的方法有:

(1)用差+減數的方法。

(2)用被減數-差的方法。

(在比較中使學生體會到不管用哪種驗算方法,只要能驗算出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就可以,同時向學生説明驗算減法一般用第1、2種方法。)

3.通過我們剛才的檢查,你發現這張蜂蜜生產和使用情況記錄對嗎?你覺得驗算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通過驗算幫助小蜜蜂解決了問題,我們在平時的計算中,一定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三擴展延伸:

1.自主練習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請全部做對的同學介紹自己的經驗,提醒學生要養成認真做題及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2.自主練習第3題。

談話:在剛才的課堂上,你們都是很優秀的小小檢查員,能再檢查一下這幾道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定幾名學生説一説錯在哪裏。

提問:為什麼會出這麼多錯誤呢?

學生可能回答:不仔細,應該檢查,驗算等。

提問:如何就能避免錯誤的產生?

引導學生説出:計算時要仔細認真,做完後還要認真驗算。

3.自主練習第4題。

這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要知道440個學生,每人1袋夠不夠,可以有多種方法,可以筆算、估算,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通過減法判斷。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第三層:掌握方法,學會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時走進學生討論的小組中,瞭解學生的情況,為下面的交流互動活動做好準備。並且適度的利用多媒體展示同學們的交流成果,對他們的成績及時作出肯定和表揚,保護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通過這種全班學生互動式的討論,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鑽研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新知識,你有哪些收穫?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收穫。)

五、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驗算

加法的驗算:1)用交換兩個加數位置的方法。

(2)和減其中一個加數的方法。

減法的驗算

(1)用差+減數的方法。

(2)用被減數-差的方法。

説課稿 篇9

説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十三冊《面具設計製作》一課延伸出來的,利用的自貢特色剪紙藝術同川劇臉譜這一地方特色文化相結合,通過對面具藝術的欣賞,瞭解不同的地域、民族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審美習慣,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從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從而進一部瞭解面具的文化內涵。通過川劇臉譜面具剪紙展示,使學生親身體會面具剪紙帶來給大家之間的樂趣,感受面具獨特的藝術魅力。認識面具藝術對環境、對氣氛所起到的烘托作用。

説教學目標:

初步學會面具剪紙的設計與製作。介紹川劇臉譜這一獨特的文化。通過設計製作出平面或立體的面具剪紙。在與學生合作完成作業時,鍛鍊協作能力,培養互助精神。

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面具剪紙的製作技術,瞭解川劇臉譜這一獨特的藝術。

動手製作過程中對於材料的把握,製作、色彩的很形象、創新的表現出剪紙川劇臉譜藝術。

説教學準備:

剪刀、刻刀,色卡紙、膠水、彩筆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説教法:談話,出示,演示,評價。

説學法:觀察,理解,動手實踐。

説教學設計:

師:出示已剪好的川劇臉譜——張飛臉譜,提示:觀察,這個臉譜的主色調是什麼顏色的?

生:黑色為主的。

(以直接觀察的形式,讓學生直觀的得出在選擇顏色上面,要從顏色決定性格的這一川劇臉譜的特點為主)

顏色決定性格。(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觀看視頻,展示各種不同人物的臉譜造型。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

介紹剪紙的基本動手方法:剪和刻!

介紹剪紙的工具:剪刀,刻刀。

介紹剪紙的一大特性:連續性。

教師示範。

通過以上的方法制作過程,動手讓學生體驗,剪紙的樂趣!動手做一個剪紙川劇臉譜!

生自評,師總結!

小結這一課的知識點。拓展知識面。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18—19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學好角的度量,從學生在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想好的這部分知識,讓學生從各種學習方向進行,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幫助他們學習空間的觀念。這樣可以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角的度量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定以下三點:

1、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學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元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元,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能聯繫操作結果,發現三角尺的三個內容角和特點,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關係。

3、要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究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實踐中產生髮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四)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精彩的內容編排和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運用量角器量角。教學難點是:在應用量角器進行度量角的大小情況下,怎樣確定量角器對準角的頂點,邊上是怎樣放置的。

二、説學情:

根據學生已經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究過角的認識,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創新能力。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學角的度量這課內容是:一是教學目標要明確,二是突出重點,三是突破難點,我放手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學生在學習角的度量的同時完成。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清淨,導入新課。

讓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有角?向大家説説?這樣可以讓同學對生活周圍的數學距離,學生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關係,有什麼不同,引出深思,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再結合課文的主題圖,形象直觀的把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有了學習的興趣活動,學生就能很快的進入積極思維狀態,為學習新課的內容作好鋪墊,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師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動角,感受角形狀,我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這個活動角,動手把這個角度大一些,也可以怎樣做?變小呢?這樣學生就能認識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兩條邊又開一些,把兩條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這樣把學習的動權讓給了學生使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元是什麼?並觀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讓學生動手把量角器量一量各個角的度數,在量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到量角時要分幾步進行,並説出量出各個角的度數,以小組裏交流所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量角的過程。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以下結構。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二題,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從圖上看估計這三個角的度書,然後用量角器量一量後,提問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3、小組活動,動手,動腦,製作各種各樣的角來進行鞏固好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自己説説,通過今天學習,你們學會了什麼?學生自己的小結後,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可以培養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既能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Tags:説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