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認識時間》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1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時間》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時間》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認識時間》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整時和一年級下冊認識半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同時為三年級學習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與一年級上冊和下冊的內容聯繫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2、學情分析

“時間”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學生已經學習了關於時間的一些知識(整時,半時),每個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掛鐘或鐘錶,何況二年級的學生天天要按時起牀、吃飯、上學、放學、看動畫片、睡覺,這樣就使學生已經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學生對認識時間的情況也是各不一樣的,因此,我精心設計這一數學課堂,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新知。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能力目標:學生能説出鐘面上指示的時刻,並會讀、寫幾時幾分。

情感目標:培養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4、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 能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

難點:理解1時=60分的含義。

5、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學具。

二、説教學流程

(一)整體設計,有以下4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二)環節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學習中來,為這節課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

複習舊知,認識鐘面

讓學生説出這兩個鐘面上的時間,説説你是怎麼知道的。

通過認讀已經學過的時間,讓學生們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師:(課件:鐘錶)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麼?小組內交流彙報。(12個數、時針、分針、格子。)

通過學生觀察和交流可以説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 個小格。

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這一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的第一個突破口,學生可以通過加法、剛學過的乘法等各種方法來計算出12個大格里有60個小格,讓接下來的認識分針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礎。

活動二:認識時

課件演示:閃動時針,並且時針從數12走到數1。時針走1大格經過的時間是1時。

時針從12走到1是1小時,時針從幾走到幾也是1小時?

學生髮散思維,任意説出時針從幾到幾也是1小時,激發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得到張揚。

(課件演示:1時多)現場操作演示時針指向幾時多,並學生説出時針是指過幾,就是幾時多,如果時針指向學生不確定,可以延長指針,讓學生明白確定時針的指向。

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通過靈活的現場教學演示,讓學生更加明確時針的不同指向,為後面學習認識幾時幾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三:認識分

師: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邊説邊演示。

利用課件邊演示邊提問:

分針從12走向任意一個數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

認識每個數字各表示幾分,是本課的關鍵,因為學生前面對鐘面上有60個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種方法,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所以很會學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個5個相加等各種學生喜歡的方法,得出分針走1圈是60分,比較輕鬆的突破了這一關鍵點。

活動四:認識時、分的關係

理解1時=60分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根據前面掌握的時針走1大格是1時,和分針走一圈是60分,以及採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時=60分。這裏沒有讓學生動手撥鐘錶,並非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是考慮到學生在紛亂的針與格中觀察時分的關係,其效果不如多媒體演示更加生動,直觀,在學習中尋求最佳的學習方式,以期待最優的學習效果。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動手實踐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讓學生撥出第一節課下課的時間10時40分。

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撥鍾,另一個同學説時間。

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時刻,讓小夥伴猜一猜。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程標準精神的體現。注意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基本的練習,既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時間觀念。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學會了認識時間,而且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同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三、説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1時=60分

鐘錶圖 鐘錶圖

5時25分 9時5分

(5:25) (9:05)

《認識時間》説課稿2

教材分析

認識時間是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時、分、秒》第一課時。在學過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

説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經歷認識時和分的過程。

2.瞭解時刻的含義,知道1小時、1分鐘的時間。結合具體事例和實踐活動,感受1小時、1分鐘的時間。

3.認識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説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瞭解時刻的含義,知道1小時、1分鐘的時間,建立1小時、1分鐘的時間概念。

本課教學難點:瞭解時刻的含義,建立1小時、1分鐘的時間概念。

説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分為生活中的時間、新知探索、身邊的數學、課後體驗四個環節。

一、生活中的時間

(一)愛國教育本環節設計意圖是由升旗儀式引入新課,加強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強烈情感。

(二)看圖説話本環節意圖是讓學生先自己看圖描述亮亮的一天,主要了解學生現有的有關時間知識經驗。

二、新知探索本環節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得知時針和分針怎麼走是一小時、一分鐘。同時為認識時間打下基礎。自主感受一分鐘的時間,建立一分鐘的時間表象。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三、身邊的數學學生通過不同的活動體驗一分鐘的時間,充分理解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四、課後體驗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

《認識時間》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六單元《認識鐘錶》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課。結合新課程標準中對本單元提出的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能認識鐘錶,瞭解24時記時法;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我就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知識與技能:鞏固認讀鐘錶,體會整時過一點或者整時差一點的情況,會用快幾時

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數學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教學難點:用語言準確描述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積累了一定的認識時間、看鐘表的方法,而且這節課又是建立在他們學生會準確認讀整時與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並且掌握了認識時間最關鍵的是要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才能準確認識時間的方法。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昇華。那麼如何輕鬆的突破學習難點又能讓學生主動、自主的獲取知識是我備課的重點,於是我嘗試了兩種做法:

三、教學過程:

做法一:

1、教師先出示一幅主題圖(上面是小華睡覺時鬧鐘響了的情景,鐘錶顯示時間是6時整)

師:誰願意講一講這幅圖的意思呢?

生:早上6時整小華的鬧鐘響了在叫她起牀呢

師:説的真好,那麼你是怎麼認識6時整的呢?

生: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就是6時整

2、師藉機出示其他兩幅圖(一幅圖上是小華熟睡的樣子,鐘錶顯示時間是快6時的,放在6時整的圖的前面,另一幅圖上是小華起牀刷牙的情景,鐘錶顯示時間是6時剛過)

師:這兩幅圖上小華又在幹什麼呢?(指名回答)請你們細心觀察這3個鐘面上時針與分針

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

生1:第一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沒到12;

生2:第二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指向12;

生3:第三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在12過去一點

3、觀察比較:

師:這三個鐘面的時針與分針位置有什麼不同?(同桌討論在集體交流)

生:時針都指向6,一個分針指12,一個還沒有到12,一個是12過了一點點;

4、小結:

師:象這樣的情況,(指圖)分針沒到12的,我們就説是快6時了,過12的則是6時剛過

5、鞏固練習:觀察書中主題圖,結合圖來認識鞏固時間。

這節課上下來,整體感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能夠比較準確的説出幾時剛過或快幾時了,主要是因為我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三個鐘面時針與分針位置的異同再去表述時間,在完全感知的基礎上總結、概括,便於他們理解與掌握。但是整節課都是在教師的設問與追問下進行的,學生的學習情緒比較被動,並沒有完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深思可能是因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體驗,去建構新知,情境創設缺少生活味的緣故。於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動進行了第二次嘗試。

做法二:

複習鞏固6時整,

用課件出示畫面1:電影院門口《哈利波特》的海報場景。

師:星期天的晚上6點整,電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氣可高興了。因為今天晚上他要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

出示畫面2:淘氣在家,客廳牆上的時間指向了5時56分。

師:同學們猜一猜,淘氣看到時間會對媽媽説什麼?

(學生狀態高昂。)

生1:媽媽快點吧,要開始了。

生2:媽媽快到6點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出示畫面3:到了電影院門口,電影院的鐘面顯示6時過4分。

師:淘氣又會對媽媽説什麼呢?

生3:媽媽,電影已經開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經6點多了

(教師適機對學生進行要遵守時間的教育。)

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鐘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讓學生體會到:快到6時和剛過6時。

就這樣,在這樣輕鬆、愉悦而又和諧的氛圍中結束了這節課的教學。在這次嘗試中,我沒有讓孩子直接觀察鐘面指針的變化,也沒有數學問題的引導,只用一句淘氣會對媽媽説什麼?這個很生活化的情境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沒有告訴沒有引導,學生一定會自學地去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知識也不知不覺地在學生的體驗學習中生成。學生都處在了我要學的積極狀態,所以這節課整體感覺比第一次嘗試更具特性和魅力。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活力。教學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麼通過這次的對比教學與嘗試,我受益非淺,也為我以為的教學給了一些啟示。

四、教學反思

1、讓自己的課堂更真實。

所謂的真實,應該是面對學生的真實的認知起點,展現真實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我們不能無視於學生的學習基礎,不能把學生當成白紙和容器。隨意刻畫和灌輸。更不能死抱教案一問一答。牽着學生鼻子走,這樣我們會把人教死了,這也是為什麼對我們備課提出備學生的要求,第二次嘗試雖然沒明顯的複習痕跡,但其實也都是建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與知識基礎上的,承認他們的知識功底,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要讓自己的課堂動起來。

這裏是指互動。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好的數學老師應該營造一種生動的數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在這種討論或交流中,我們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與知識互換,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在第二節課中我就採用的是生活的,對話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生活中來,課堂更體現了活力。

3、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耐心與智慧。

其實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預設與複製的生命歷程。我們應該讓孩子對你的課堂印象深刻。所以課前教學設計成為重要。備課要全、深、細。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和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上的遊刃有餘。我們只能運用教師的智慧與耐心引導學生,使之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健康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

4、也是最深的體會。情境的選擇與應用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