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2021《認識時間》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認識時間》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1《認識時間》説課稿

《認識時間》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二冊的一個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並已經掌握瞭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使學生能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這樣的教材安排,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1、教學重點。

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能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我是這樣想的,要想正確認讀幾時幾分,需要弄清以下幾點:①時針,②分針,③大格數,④小格數,⑤時針從12起走過幾大格,是幾時多,⑥分針從12起走過幾小格,是幾分。而看“幾分”所依賴的小格數,一般鐘面上又沒有標明,學生摸不着頭腦,容易將時針與分針,大格與小格混淆。

因此,我認為要解決本課的重點,必須讓學生建立時針與大格、分針與小格的對應關係,大格數與小格數的對應關係,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認讀方法。

2、教學難點。

我認為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能正確認讀接近整時的時間(如10:55)。由於這樣的時間,時針非常接近下一個大格數,肉眼幾乎辨認不出時針是否在下一個大格數之前。學生年齡小,觀察力有限,都以為到了下一個大格數,認讀為11:55。

我認為要解決本課的難點,必須在學生“觀察認讀”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認讀經驗:當“幾分”越大時,時針越接近下一個大格數;反之,當時針很接近一個大格數,“幾分”也很大時,“幾時”應該看前一個大格數。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能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1時和1分的時間觀念。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應用、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4)勾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設計理念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習不只是簡單的信息積累,還包括背景經驗。在經驗的基礎上建構知識,學習者總是以其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或信息。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構認知。教學設計中體現在①動畫片引入,②生活情境中認讀時間。

2、在活動中學習。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種手腦並重的操作。在概括認讀方法後,課堂並沒有機械的叫學生認讀一個個鐘面,而是進行了一次組內撥鍾練習。通過直觀形象的實物操作,進一步認識了幾時幾分。

3、應用意識的培養。

學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如本課練習一判斷誰遲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一般方法是通過認讀鐘錶。另發車時間的問題,更使學生體驗到認讀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説教法

1、圖示法。圖示法直觀而形象,學生學習起來既感興趣,又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本課在學生疑難處,可採用圖示法。如大格數與小格數的對應關係。又如認識幾時幾分,在鐘面上採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

2、引導法。由於本課的內容特點和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啟發。在概括看時間的方法時,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而得出結論。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四、説學法

1、小組合作。學生是在互動中,衝擊成見、已有知識和思考習慣,從而產生新知識的。本課中,可讓學生小組內説自己的想法,討論看時間的方法,撥鍾練習,相互糾錯。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僅得到知識,還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我認為,方法是學習的關鍵。如本課認讀時間的方法,學生一經領悟,具備的將是認讀更多時間的能力。因此,本課可讓學生觀察三個典型時間,概括看時間的方法,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方法;用數學的語言,修正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動手操作。讓學生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學生產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為自身的知識。本課可讓學生在小組內撥鍾練習,學生輪流操作,共同記時。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理解了時和分的關係,理解了認讀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播放動畫片。

【設計意圖】在我的課前調查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看動畫片和吃零食,特別是大風車等,是孩子們的節目,播放時間是他們很關注的。本課擷取學生感興趣之最——看動畫片,與看時間巧妙結合,創設了以上這一情境,勾起學生無限興趣。

2、師:什麼時間播放?(出示鐘面)會認讀嗎?

3、揭題。師:要準時地守候在電視機前,我們必須要學會看——(時間)。

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設計意圖】當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動畫片時,教師順勢而下,追問播放時間,直奔主題。繼而出示此動畫片播放時間的鐘面,讓學生嘗試認讀,既關注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又引入了新課。最後,在教師鼓舞與號召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認識鐘面

1、回顧舊知、觀察鐘面。

①針:時針、分針。②數:12個數。③格:大格、小格。

2、探究大格與小格的對應關係。

①填圖。填從12到各個數字之間的小格數。(生自行對照、修正)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5個5個加的方法,很快得出結果。接着教師直接讓學生自行對答案、修改。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使學生產生濃厚的主人翁意識。

②説説對應關係。大格數有對應的小格數。

師生對口令。同桌對口令。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看時間,往往只看鐘面上的數與格,很難把注意力投注到大格數所對應的小格數上。因此,讓學生來參與遊戲性的對口令,熟識對應關係,對他們正確認讀時間是很有好處的。而學生一紙在手,上面的大格數與小格數寫得清清楚楚,老師又同意沒記住的同學,可以看一下。有了這樣的憑藉和支撐,學生參與興趣濃,效果甚佳。

3、揭示: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

4、體驗1分鐘。(聽古人記時方法及記時工具的故事。)

【設計意圖】古人的模糊記時方法,是一個歷史,也是一個看時間的好辦法。在本課1分鐘的故事裏,學生既瞭解了古人的模糊記時方法,及記時工具,又隨着音樂體驗了1分鐘到底有多長。可謂一舉兩得。

(三)在生活情境中認讀時間

1、回顧舊知。

①整時怎樣認讀?(圖片:早讀課,鐘面:8時)

②幾時半怎樣認讀?(圖片:老師上班,鐘面:7時半)

小結:要看時間,要看時針從12起走了幾大格,就是幾時多,還要看分針在哪裏。

【設計意圖】温故而知新。適當地讓學生回顧舊知,特別是能產生正遷移的舊知,學生學習新知,如駕船恰逢順風順水,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2、探究新知。(整5分、整10分)

①9:05(出示圖片:課間活動,鐘面:9時5分,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

師:這是幾時幾分?你是怎麼看的?時針在什麼位置,分針呢?

學生思考,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認讀9:05的鐘面,由於用扇形陰影表示分針走過的小格,學生很容易讀出“5分”;更由於學生習慣從左往右觀察事物,時針在左非常接近9,而分針在右,學生能輕易得出9:05這一時間。這一認知,並非是學生已掌握認時間的方法獲知的,而是一種接近直覺思維的結果。因此,教師並未展開下一環節的教學,而是追問學生看的方法,讓學生沉下心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追根溯源。使學生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習慣。

②11:40(出示圖片:午休)同桌交流,相互補充。

③3:35(出示圖片:放學)組內展示。

【設計意圖】本環節認讀內容由易而難。9:05是從左往右,11:40是從上往下,而3:35是從右往左,並且時針在扇形陰影之內。認讀要求也是由易而難,首先是獨立練習認讀方法形成技能,其次是同桌交流、完善補充,最後是同組交流、展示自我。這樣的安排,既符合教材的內在邏輯次序,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觀察歸納。

①觀察。

9:0511:403:35

師:同學們真能幹!認識了這麼多的時間。你看的時候有什麼方法嗎?

(幾時,怎麼看?幾分,怎麼看?)學生同組討論。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學生想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作了多種預設,既有開放的思考,也有適當的引導,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象這樣的開放課堂減少了預設性,增加了生成性,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

②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幾時幾分

看時針看分針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年齡是小,但同樣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學生識字不多,就用圖文結合的方法來概括認讀方法。

③師小結:時鐘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多了幾分鐘,要看分針從12起走了幾

小格(同學們可藉助外圈的數)。

4、撥鍾練習。

①記錄老師撥出的時間。

②小組活動,組內成員輪流撥鍾,共同記錄。(師説清要求)

彙報小組內認對了幾個時間。

【設計意圖】給受教育者更多的實踐和動手機會,讓他們在做中學,是北京市21世紀課改實施方案的一項基本原則。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撥鍾,加深了他們對時和分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了認讀的方法。做過的,才能理解地更深。

學生在同組合作中,撥鍾、認讀、記錄、校對、修改、討論,知識得以增加,情感得以昇華。合作中,其樂也融融。

③動態生成。從學生撥鍾中,選取不是整5整10分的時間。如4:06。

④練習。10:39(預設學生出現3種答案。)

生1:是10:40。生2:是10:41。生3:是10:39。

師:你認為哪個答案正確?為什麼?(預設學生有兩種想法)

生1:分針從12走到7經過35小格,又走了4小格應該是10:39。

生2:分針從12走到8經過40小格,它還差1小格,應該是10:39。

(四)時分的關係

1、演示1時等於60分。學生觀察交流。

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走60小格是——(60分)。它們所用時間是相等的,所以“1時=60分”。(板書)

【設計意圖】採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時針與分針的轉動,並以扇形陰影表示出時針走過1大格。能清楚看到時針與分針走過的格數。這與動手撥鍾,學生在紛亂的針與格中觀察時分的關係,其效果不言而諭。在學生疑難處給予幫助,並非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是尋求最佳的學習方式,以期最優的學習效果。

2、小結。師:1分鐘,我們聽了一個小故事。那麼,1時我們可以聽——(60個小故事)

(五)拓展練習

1、誰遲到了。(藍貓和淘氣約好早上7:00去爬山)

藍貓淘氣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剪切恰當的動畫片斷,融入課堂,激起學生學習的的“千層浪”。

師:觀察兩個鐘面,它們的時針都非常接近7,怎樣分辨哪個是7時多?

哪個還沒到7時呢?

師:我們要學會看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和別人約好的事,要按時去做。

【設計意圖】滲透思想教育:遵守時間。

2、車票上的時間(11:50)。鐘面(10:50)。

①師:可以開車了嗎?

②爭。10:5011:50。

③撥。10:00~11:00。

學生撥鍾,觀察:當10時“幾分”越大時,時針位置是怎樣變化的?

④小結:當“幾分”越大時,時針越接近下一個大格數;反之,當時針很接近一個大格數,“幾分”也很大時,“幾時”應該看前一個大格數。

⑤猜。讓學生猜“9:55、10:55、11:05,時針*近幾?”,

⑥辨。哪個鐘面是6:55。出示“7:00、7:05、6:55”。

【設計意圖】再一次使學生了解接近整時的時間(有還未到整時的、有超過整時的),時針都*近整時數。因此,要仔細觀察時針的位置。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師的巧妙引領下,學生採用多種學習方式,手、口、腦多種感官參與,接受與發現並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驗、辨別、認讀中來。

(六)總結

1、建立40分的時間觀念,並在40分的基礎上建立1時的時間觀念。

【設計意圖】讓學生建構時間觀念,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本課採用多層次呈現的方法進行。使學生逐步建立1分和1時的觀念。

2、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認識時間》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整時和一年級下冊認識半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同時為三年級學習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與一年級上冊和下冊的內容聯繫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2、學情分析

“時間”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學生已經學習了關於時間的一些知識(整時,半時),每個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掛鐘或鐘錶,何況二年級的學生天天要按時起牀、吃飯、上學、放學、看動畫片、睡覺,這樣就使學生已經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學生對認識時間的情況也是各不一樣的,因此,我精心設計這一數學課堂,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新知。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能力目標:學生能説出鐘面上指示的時刻,並會讀、寫幾時幾分。

情感目標:培養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4、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 能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

難點:理解1時=60分的含義。

5、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學具。

二、説教學流程

(一)整體設計,有以下4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二)環節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學習中來,為這節課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

複習舊知,認識鐘面

讓學生説出這兩個鐘面上的時間,説説你是怎麼知道的。

通過認讀已經學過的時間,讓學生們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師:(課件:鐘錶)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麼?小組內交流彙報。(12個數、時針、分針、格子。)

通過學生觀察和交流可以説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 個小格。

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這一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的第一個突破口,學生可以通過加法、剛學過的乘法等各種方法來計算出12個大格里有60個小格,讓接下來的認識分針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礎。

活動二:認識時

課件演示:閃動時針,並且時針從數12走到數1。時針走1大格經過的時間是1時。

時針從12走到1是1小時,時針從幾走到幾也是1小時?

學生髮散思維,任意説出時針從幾到幾也是1小時,激發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得到張揚。

(課件演示:1時多)現場操作演示時針指向幾時多,並學生説出時針是指過幾,就是幾時多,如果時針指向學生不確定,可以延長指針,讓學生明白確定時針的指向。

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通過靈活的現場教學演示,讓學生更加明確時針的不同指向,為後面學習認識幾時幾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三:認識分

師: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邊説邊演示。

利用課件邊演示邊提問:

分針從12走向任意一個數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

認識每個數字各表示幾分,是本課的關鍵,因為學生前面對鐘面上有60個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種方法,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所以很會學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個5個相加等各種學生喜歡的方法,得出分針走1圈是60分,比較輕鬆的突破了這一關鍵點。

活動四:認識時、分的關係

理解1時=60分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根據前面掌握的時針走1大格是1時,和分針走一圈是60分,以及採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時=60分。這裏沒有讓學生動手撥鐘錶,並非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是考慮到學生在紛亂的針與格中觀察時分的關係,其效果不如多媒體演示更加生動,直觀,在學習中尋求最佳的學習方式,以期待最優的學習效果。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動手實踐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讓學生撥出第一節課下課的時間10時40分。

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撥鍾,另一個同學説時間。

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時刻,讓小夥伴猜一猜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程標準精神的體現。注意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基本的練習,既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時間觀念。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學會了認識時間,而且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同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三、説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1時=60分

鐘錶圖 鐘錶圖

5時25分 9時5分

(5:25) (9:05)

《認識時間》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六單元《認識鐘錶》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課。結合新課程標準中對本單元提出的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能認識鐘錶,瞭解24時記時法;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我就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知識與技能:鞏固認讀鐘錶,體會整時過一點或者整時差一點的情況,會用快幾時

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數學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教學難點:用語言準確描述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積累了一定的認識時間、看鐘表的方法,而且這節課又是建立在他們學生會準確認讀整時與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並且掌握了認識時間最關鍵的是要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才能準確認識時間的方法。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昇華。那麼如何輕鬆的突破學習難點又能讓學生主動、自主的獲取知識是我備課的重點,於是我嘗試了兩種做法:

三、教學過程:

做法一:

1、教師先出示一幅主題圖(上面是小華睡覺時鬧鐘響了的情景,鐘錶顯示時間是6時整)

師:誰願意講一講這幅圖的意思呢?

生:早上6時整小華的鬧鐘響了在叫她起牀呢

師:説的真好,那麼你是怎麼認識6時整的呢?

生: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就是6時整

2、師藉機出示其他兩幅圖(一幅圖上是小華熟睡的樣子,鐘錶顯示時間是快6時的,放在6時整的圖的前面,另一幅圖上是小華起牀刷牙的情景,鐘錶顯示時間是6時剛過)

師:這兩幅圖上小華又在幹什麼呢?(指名回答)請你們細心觀察這3個鐘面上時針與分針

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

生1:第一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沒到12;

生2:第二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指向12;

生3:第三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在12過去一點

3、觀察比較:

師:這三個鐘面的時針與分針位置有什麼不同?(同桌討論在集體交流)

生:時針都指向6,一個分針指12,一個還沒有到12,一個是12過了一點點;

4、小結:

師:象這樣的情況,(指圖)分針沒到12的,我們就説是快6時了,過12的則是6時剛過

5、鞏固練習:觀察書中主題圖,結合圖來認識鞏固時間。

這節課上下來,整體感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能夠比較準確的説出幾時剛過或快幾時了,主要是因為我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三個鐘面時針與分針位置的異同再去表述時間,在完全感知的`基礎上總結、概括,便於他們理解與掌握。但是整節課都是在教師的設問與追問下進行的,學生的學習情緒比較被動,並沒有完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深思可能是因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體驗,去建構新知,情境創設缺少生活味的緣故。於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動進行了第二次嘗試。

做法二:

複習鞏固6時整,

用課件出示畫面1:電影院門口《哈利波特》的海報場景。

師:星期天的晚上6點整,電影院播放《哈利波特》。淘氣可高興了。因為今天晚上他要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

出示畫面2:淘氣在家,客廳牆上的時間指向了5時56分。

師:同學們猜一猜,淘氣看到時間會對媽媽説什麼?

(學生狀態高昂。)

生1:媽媽快點吧,要開始了。

生2:媽媽快到6點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出示畫面3:到了電影院門口,電影院的鐘面顯示6時過4分。

師:淘氣又會對媽媽説什麼呢?

生3:媽媽,電影已經開始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經6點多了

(教師適機對學生進行要遵守時間的教育。)

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鐘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讓學生體會到:快到6時和剛過6時。

就這樣,在這樣輕鬆、愉悦而又和諧的氛圍中結束了這節課的教學。在這次嘗試中,我沒有讓孩子直接觀察鐘面指針的變化,也沒有數學問題的引導,只用一句淘氣會對媽媽説什麼?這個很生活化的情境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沒有告訴沒有引導,學生一定會自學地去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知識也不知不覺地在學生的體驗學習中生成。學生都處在了我要學的積極狀態,所以這節課整體感覺比第一次嘗試更具特性和魅力。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活力。教學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麼通過這次的對比教學與嘗試,我受益非淺,也為我以為的教學給了一些啟示。

四、教學反思

1、讓自己的課堂更真實。

所謂的真實,應該是面對學生的真實的認知起點,展現真實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我們不能無視於學生的學習基礎,不能把學生當成白紙和容器。隨意刻畫和灌輸。更不能死抱教案一問一答。牽着學生鼻子走,這樣我們會把人教死了,這也是為什麼對我們備課提出備學生的要求,第二次嘗試雖然沒明顯的複習痕跡,但其實也都是建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與知識基礎上的,承認他們的知識功底,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要讓自己的課堂動起來。

這裏是指互動。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好的數學老師應該營造一種生動的數學情境,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在這種討論或交流中,我們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與知識互換,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在第二節課中我就採用的是生活的,對話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生活中來,課堂更體現了活力。

3、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耐心與智慧。

其實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預設與複製的生命歷程。我們應該讓孩子對你的課堂印象深刻。所以課前教學設計成為重要。備課要全、深、細。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和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上的遊刃有餘。我們只能運用教師的智慧與耐心引導學生,使之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健康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

4、也是最深的體會。情境的選擇與應用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Tags:時間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