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認識時、分》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4W

《認識時、分》説課稿1

一、説課內容

《認識時、分》説課稿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88頁的內容時分秒。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單元在學生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時、分、秒的有關知識。先認識時、分,再學會看鐘面上的幾時幾分,最後認識秒。本課教學內容是認識時、分,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此教材在編寫時十分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熟悉的上學前看鐘的畫面,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鐘表,又喚起學生對鐘錶的已有認識。繼而教材分兩個層次讓學生認識時、分。先是認識時、分兩個時間單位,通過觀察鐘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認識“時”、“分”,初步建立1時、1分的觀念。然後讓學生撥鐘面上的針,仔細觀察,發現時、分之間的進率,知道1時=60分。在“想想做做”環節,通過學生活動後聯繫生活實際親身體驗1分鐘和1小時持續的時間,進一步建立1分鐘和1小時的時間觀念,豐富對時、分的感性認識。

依據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以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學具操作,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是怎樣記時的;知道1小時=60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 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鐘面上1時、1分的時間規定,體會1時、1分的長短,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難點是:看鐘表準確的説出經過的時間。

接下來説説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説教法:

新課程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鐘面的感受和認知,練習,創設情境採用:

直觀演示法

設疑誘導法

操作發現法

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

説學法:

有效地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撥一撥、説一説、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動中,認識時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誰能告訴老師,你每天早上是什麼時間起牀的?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要是學習了看鐘表的方法,就能準確地掌握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時間單位時、分。(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模型。

(2)引導觀察鐘面。

小組邊觀察,邊議論,你發現了什麼?

大格、小格、長針(分針)、短針(時針)

(3)觀察填空。

鐘面上一共有( )個大格。

每個大格分成( )個小格。

鐘面上一共有( )個小格。

2.認識時、分的關係

(1)童話故事:老師發現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有一雙會認時間的慧眼,還有一雙會寫時間的巧手,為此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作為獎勵。你們都聽説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輸得非常不服氣,於是它又約了小烏龜到周圍種着12棵樹的圓形運動上來比賽,大家猜一猜,這一次誰贏了?好,讓我們一起到比賽現場看一看。(課件演示在相同時間裏,小白兔跑了一圈,小烏龜只跑到第二棵樹下。)其實,在我們今天認識的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在進行着這樣的龜兔賽跑。(龜兔跑場景變成一個鐘面)

(2)小組合作:撥動鬧鐘的分針走一圈,認真觀察時針的變化,探究1時和60分的關係。

(3)課件動態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過程,驗證學生的結論。

【這一環節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迫切希望能揭開鐘面上“龜兔賽跑”的祕密,通過動手撥一撥終於發現了1時=60分,而課件的生動演示,既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又使學生興趣盎然。

3.感受1分鐘,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1)全班看動畫片,分小組活動,感受1分鐘的長短

1分鐘脈搏跳 次左右;1分鐘大約跳繩 下;小朋友1分鐘大約寫 個字,1分鐘可以背誦 古詩。

(2)談話:剛才的一分鐘已經過去了,還能再找回來嗎?時間是多麼的寶貴呀!提問:你想説些什麼?

那麼1小時能幹些什麼呢?回家後看好時間,體會1小時都能幹些什麼?

[意圖:通過學生的談論與活動,讓學生感到1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鐘。]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學生互動撥鐘錶

學生出題,學生撥小鐘表

可以引導這些題目:5分鐘怎麼撥?10分鐘,23分鐘,3小時,6小時等時間。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思考,課件演示,填空。

一節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分鐘,再加上( )分鐘是1小時。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已經形成的時間觀念,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下節課學習認識幾時幾分作鋪墊。]

 四、小結評價,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滿意嗎?填寫自我評價表。

[意圖:讓學生自己談體會,可以加深他們對時、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對自己課上的表現進行自我反省與評價,促進學生及時改進。]

板書設計力求知識性和間接性。

《認識時、分》説課稿2

一、立足實際説學情:

首先,生活中,學生雖然有了認讀時間的經驗,但是在讀接近整時時還是容易出錯。

其次,雖然一年級已經學過有關時間的知識,但是在撥表時還是容易出現分針走,時間不走的`現象。

最後,是對一時一分缺少感知。

二、兩種版本説教材:

有了這樣的分析,我重新審視了教材:

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過鐘錶上的整時半時,以後還將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縱觀整個教材的編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簡單到複雜的編寫過程編寫的,這樣的編寫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又符合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在看本冊教材,教材是按照這樣幾個層次編寫的。

首先,呈現的情境圖是:讓時針走一大格,仔細觀察分針有什麼變化?這樣把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

繼而出現的情境圖是,讓分針轉一大圈,仔細觀察時針有什麼變化?是讓學生在逆向性思維中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編寫,不是單純的模仿記憶,而是通過問題引領,啟發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該學生提供了思考和討論的機會,最後在動態中得出:1時=60分。

再看,北師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鐘能幹什麼的活動,我認為這個活動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體會時間這個概念,所以本節課我借鑑了這一活動。

分析了學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時間和長度單位、質量單位一樣都屬於量與計量的範疇,但是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而時間單位卻不那麼容易表現,它比較抽象。所以本節課我創設了各種活動,來溝通學生與生活的聯繫,力求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時間。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瞭解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能力目標:

讓學生體驗1時、1分,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情感目標:

在認識時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態度。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時、分,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基於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

能正確認出接近整時的時間。

三、情境互動説流程

本節課我確定的流程為:

體會時間與度量之間的關係----體會時、分之間的關係-----認識幾時幾分----練習鞏固。

時間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但是我們卻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們生活在空氣中卻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樣,所以時間是個比較抽象的單位,但它卻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設計的情境力求讓學生體會鐘錶是度量時間的工具,時分是度量時間的單位,讓同學們體會度量的作用。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於是我就這樣開始上課了:

首先,呈現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圖:讓學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幾個格子?學生數了數説:三個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這次你們知道小青蛙跳了幾個格子嗎?

由於有了尺子的經驗,學生會説:老師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學們,你們再認真數一數到底是幾個格子?

學生看了看會説:不是12個格子,明明是14個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們看它跳到是12了嗎?‘

學生會説:沒到12,還差一點點。

努力再來一次吧,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嗎?

這次它跳過了12.

通過這幾個練習,讓學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沒到,還有過了一點點的生活現象。

第二環節:建構模型

1、體會時間與度量之間的關係:

跳完了格子,讓我們仔細觀察這把尺子吧,老師説:

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來測量時間嗎?

學生説:不能.。那麼現在呢?

學生可能會發現:老師它像一塊鐘錶。那麼老師就根據學生學過的經驗把這塊表補充完整,首先補充上的是時針、分針,然後補充上小格子,這樣一塊鐘錶就誕生了。

有了鐘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時吧。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塊表,時針從幾走到了幾?同學們會説:時針從9走到了10.

老師接着説:那是多長時間呢?

同學們會説:是1小時。

老師接着問:如果時針從1走到2呢?(1小時)從7走到8呢?(也是1小時)

大家認識了1小時,那麼1小時到達有多長呢?我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來體會1小時,有這樣一個情景:

一節課和兩個課間就是一小時;秋遊開車行駛路程的時間;我校游泳課1小時;看三集動畫片的時間需要一小時 ;

看三集動畫片是一小時,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約多長時間呢?讓學生在這個思考過程中體會生活中還有比時小的時間單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們來仔細觀察這塊表,分針從12走到1是幾分鐘啊?

學生會説:老師是5分鐘。

我會接着反問他們;分針從12走到1怎麼會是5分鐘呢?引導學生思考分鐘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鐘。

那好了,我們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鐘,那麼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這次,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三個活動。幫助學生體會一分鐘:

首先,是讓學生靜靜感受1分鐘,學生感覺,哦,1分鐘還是挺長的嘛!

接着請同學們想一想:一分鐘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一分鐘到底能做什麼?

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首先體會到了1分鐘到底有多長?體會了時間的長短;同時讓學生知道1分鐘雖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時間的價值;最後,在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着的事情上幫助學生理解1分鐘這樣的的時間單位。

2、體會時、分之間的關係

針對學生對時針和分針的位置關係的確定還有些困難,我認為可能是學生對時和分的關係理解還不夠,所以本節課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時針和分針的關係。

首先,出示的這樣一塊表,請同學們觀察分針是怎麼變化的?

學生在觀察後可能會説:分針走了五分鐘。

那麼時針呢?學生看了看會説:時針沒有動。

老師接着追問:如果分針再走五分鐘呢?這時就有爭議了,有的同學會説:時針沒有動;有的會説:時針一定會動的。那麼時針和分針到底怎麼動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塊表,我請同學們仔細看,認真看,看完後,我就引導學生來討論:通過你們剛才的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會説:我發現,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有的會説:我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還有的會説:1時=60分。

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總結引導學生思考:1時=60分。

同時適時的向學生介紹有關時間的數學史:

時間的進率是古巴比倫人創造的,古巴比倫人在數學的發展歷史中有着偉大的貢獻,為了紀念他們,就規定

1時=60分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就要進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課的重點:認識幾時幾分。

首先呈現的是這樣的情景:出現這樣四塊表讓學生嘗試去認表,在嘗試認表的過程中我想學生可能會出現這樣幾種方法,在確定幾分的時候學生可能會這樣説:

老師我是從頭數的;有的可能會説:老師我是根據半時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來計算的;還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據乘法口訣算出來的。

針對學生的做法,教師要注意引導,最終和學生總結如何認識幾時幾分:時針剛過數字幾,就是表示幾時多,分針過了幾個小格就代表幾分鐘。

3、認識幾時幾分

學生掌握了方法後,我們要突破難點了:

出示一塊鐘錶後讓學生認識是幾時幾分?學生一定會產生爭議:有的會説是7時55分,有的會説是8時55分,那麼到底是幾時幾分呢?我是這樣幫助學生來引導的:請大家看,分針動了,它到12了嗎?同學們會説:沒有。現在呢?到了。現在是幾時?是8時。那請你仔細回憶一下第一塊表的分針到12了嗎?同學們會説沒到》沒到12那是幾時幾分呢?同學們恍然大悟:哦,是7時55分,不是8時55分。

在引導學生看接近整時的時候,不僅要看時針還要看分針。突破了難點後我為學生準備了一首小兒歌:

時針剛過數字幾,就是表示幾時多,要問多了多少分,請你仔細看分針。

通過這樣一個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學生認識了幾時幾分的方法。

最後突破了難點後,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了,給他麼一個親身體驗的機會。讓孩子在靜態中認識時間,在動態中體驗時間。

第三環節:解釋應用

練習鞏固

最後一個環節是鞏固練習,首先,設計的是一個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的情境,讓他們用電子錶的形式寫出表上的時間。在寫的過程中,4時5分的寫法是個難點,教師要強調:當幾分不滿時的時候,一定要用0來佔位。

第二個練習,是個巧妙性的練習。由於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 ,分針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針掉了,你能根據時針的位置選擇合適的時間嗎?通過這樣的練習進一步幫助同學們鞏固時針和分針的位置關係。

最後就是一個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體驗性的問題了,這道題不僅幫助同學們認識了幾時幾分,而且讓同學你們體驗了經過時間,為下一節打下基礎。

回顧整節課,認識幾時幾分屬於量預計量的範疇,本節課我通過大量的活動,解決了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時分是度量的單位。度量的觀念不是一節課就可以建立的,今後,我還將繼續這方面的探索。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是我們的另一隻手,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也就是“教師的講基於學生的想”。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