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錦集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説課稿錦集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本文記敍了1839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全過程,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禦侮的鬥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課文工6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的,第一自然段虎門銷煙的時間,第二至五自然段具體敍述了虎門銷煙的全國程,並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羣情激奮、人心大快的銷煙場面;最後一個自然段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

二、 説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結合課文具體的語句理解幾個重點詞語,並指導朗讀。

3. 感受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並通過朗讀來表現;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抗拒的意識。

三、 説教法

抓住課文第六小節中的中心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這次銷煙的偉大和壯觀,並通過朗讀指導來進一步的體會。

四、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讀詞語。

2. 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二、新授。

1. 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一次怎樣的事件,默讀課文,用文中的原句來回答。

(1)交流板書:偉大壯舉

(2)依次理解“舉”“壯舉”“偉大壯舉”。

(3)指導朗讀“偉大壯舉”。

2. 為什麼説它是一次“偉大壯舉”,先來讀第二小節。

(1)自讀,思考: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壯舉”,畫出有關句子,圈出關鍵詞語,也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引導學生找到有關句子,

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請具體説説自己的感受。(注意“擠”)

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人多)

小結指導朗讀。

3. 引讀第三小節,你從哪裏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

(1)交流出示“禮炮……”,從中你感受到什麼?

(指導朗讀。)

(2)引讀“隨着……”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鹽巴”用簡單的語句概括。)

(3)看圖簡介銷煙過程。

4. 指名讀第四小節。

(1)師抓住“跳啊,叫啊”點評。

(2)練習後,再指名讀,並請學生模仿老師進行評價。

(3)齊讀。

5. 引讀第五小節。

(1)這一小節中哪些詞體現出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説説你的理解與感受。

(2)練習朗讀,評價。

(3)齊讀。

6. 觀看銷煙錄象。

你想對在場的外國商人説些什麼?你想對林則徐説些什麼?

7.小結齊讀課文。

三、作業。

1. 朗讀課文。

2. 預習小練筆: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

五、 板書

7虎門銷煙偉大壯舉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不與它計較,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説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童話故事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接觸了不少,他們想讀、樂學,但要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有一定的難度。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

2、能積累描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二、説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表演讀,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三、説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説”“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閲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四、説教程:

(一)、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説説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隨機課顯:陶罐和鐵罐的圖片)你認識他們嗎?在學生叫出他們的名字後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換偏旁識記“陶”,並指導書寫“陶”。(童話故事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極有吸引力,讓生‘説説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更能激起學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時孩子們的興趣已被激發,再加上看了立體的、鮮活的圖片,孩子們會迫不及待想接觸文本,想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此時,我拋出一句: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去讀讀第27課就明白了,就這樣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閲讀狀態,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一環節,我主要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閲讀文本。在閲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詞。學生是帶着自己的經驗與感受與文本對話,對文本的解讀帶有很強的個性化,因此我讓學生讀通課文後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這裏,我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在點評中,我做以下的點撥,以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在學生髮言中,注意讓學生讀好文中人物的對話

2、對字詞有不明白之處,可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忙,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

(三)、抓住對話,深究“人物”的內心活動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有了前面的鋪墊,我首先出示詞語(驕傲、傲慢、謙虛、輕蔑、惱怒、寬容、不再理會)在學生齊讀後進行分類,隨機板書。

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讀課文,找找、畫畫從哪些語句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點撥引導:

1、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讓學生説説“奚落”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説説你曾在什麼情況下奚落過誰?或你曾受過誰的奚落?

2、用指名讀、師生合作讀、評議讀、賽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重點指導讀好以下幾個句子:

(1)、“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説,“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説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説……”

(2)、“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此環節,我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也潛意識領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領略了祖國語言的精妙。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還提高了思維能力,自主能力。此時,學生已取得獲得知識的快樂,也更加關注了陶罐和鐵罐的命運,於是我以“陶罐和鐵罐的最終命運到底如何?”這一問題過渡到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即默讀課文10----17小節內容,重點抓住人們對陶罐讚賞的語言及陶罐説的話,感悟陶罐的品質。

(四)、延伸文本

我説:“如果此時陶罐與鐵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誰説句什麼話?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或身邊的誰説句什麼?”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寫寫。(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在寫話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難點,同時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還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讀寫結合

我説:“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你也來當一回童話大師,寫一寫這個故事,寫完後讀給爸媽聽,讓他們給你打打分。(這個作業為指導學生寫作指明方向,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教研中心,感謝姜主任給我這樣一次和大家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

我執教的這節課是魯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17課《畫風》。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着動手和動腦、實踐創新這個主題展開的。《畫風》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動腦思考自己如何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課文需要兩課時來完成,今天本節課也就是第一課時我設計的學習目標主要有三個:1.會認8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小朋友的創意。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本節課的重點是指導識字和朗讀。結合我區正在開展的“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也為了突出重點,在本節課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嘗試:

一、尊重學情 突出重點 順學而導

識字是低年級的重點,備課時我仔細研讀了教材,發現這節課識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個小朋友的名字當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陳、趙”等孩子在課前,可能已經認識。在設計中我就做了大膽的嘗試。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都是給按照給生字加拼音、去拼音這樣的順序來學習的,在今天的課堂上我主要採取了以下識字方法:

1.隨文識字。

隨課文識字,即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便於理解字詞的意思,有助於建立字詞在音、形、義上的統一聯繫。這是主要的識字形式,特別是在二年級下冊及其以後各冊,更是最主要的識字途徑。本課在初讀完課文以後,順學而導,引出帶有三個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濤、陳丹、趙小藝在一起畫畫。然後由這句話引出三個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單字來進行反覆認讀。

我們都知道,漢字是一種符號,人的大腦對符號信息的輸入是因人而異的,並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歲的小孩都會認字,而大多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覆記憶而獲得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2.生活中識字與課堂復現相結合。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在教學生字的時候,我們都要仔細想想,看哪些生字學生已經在生活中認識了,就不用老師再多講。在本課中,三個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學生已經見過,所以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識字的環節,即: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當中或者你周圍的人當中有沒有見過?一下子把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大家都爭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認識的生字讀給大家,這樣的識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識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學情,拓寬了學生的識字渠道,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識字興趣。

3.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識字。

到了二年級下冊以後,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一堂課上要識的字越來越多,同時也是越來越難。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級下冊課文中最多的是24畫家和牧童一課要識17個生字,一堂課中,要求認識的字比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認字,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説比較困難。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有機結合起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把要識的字分作了兩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認識畫風的小朋友的名字這一環節,一部分放到了具體的語句當中,這樣就降低了學生識字的難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起到了化難為易的效果。

4.識寫結合,以寫促讀。

低年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教識字易,教寫字難。難就難在沒有把識字教學與寫字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本課中,我指導書寫了兩個上下結構的字“忽”和“顯”,讓學生先認後寫,找出兩個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重點指導書寫難寫的“忽”,放手讓學生學寫“顯”,這樣由扶到放,識寫結合,也提高了識字效率。

二、教給方法 自主閲讀 有效訓練

在“踐行小學語文‘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再思考”的講座中,姜主任指出“導學議練”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本 以訓練為主 以激勵為主” 由“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型。那在本節課上如何更貼切地做到這一點呢?我就反覆讀教材,查找資料,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發現課文中分別寫了三個小朋友畫風,他們雖然通過不同的表現方法畫出了風,有的是畫的飄動的旗子,有的畫了彎彎的小樹等等,但是在句式表達上又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趙小藝為切入點,重點學習趙小藝畫風的部分,在這裏我分了幾個層次:

①是讓學生把字音讀準,把整段話讀通順。

②是找出表現風的詞語,就是“飄”字,讓學生觀察發現飄字的右邊就是一個風,然後讀出風。

③是體會趙小藝當時畫風的心情來進行感情朗讀。這樣循序漸進反覆讀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一邊讀一邊想象趙小藝畫的風,讀好表現風的詞語。然後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來學習其他兩個小夥伴畫的風。隨後再通過同桌互讀彙報交流的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逐步由“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變。通過這樣有效地訓練,來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三、評議結合 發揮想象 拓展説話

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七次閲讀教學研討會上指出:語文教學要體現“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即以語言訓練為中心, “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聽、説、讀、寫、書),提高人文素養。在本節課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我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了三處説話練習。第一次在學趙小藝畫的風的時候,讓學生練習説:風來了,——飄起來了。第二處是指導讀畫風的句子時,讓學生體會趙小藝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詞語進行表達,趙小藝——地説;第三處在分角色讀完全文以後,讓學生拓展説話:你想怎樣畫風。在練習前,先給學生創設一種有風的情境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同桌合作,生生互動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樣畫風,最後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在説好的基礎上練習寫話。通過這樣三處説話的訓練,也促進了“導學議練”模式中“練”的環節的紮實有效,還培養了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

近一段時間,我們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 “導學議練”磨課的活動,在活動中通過和組內教師一起研討,同一節課反覆試教,研討、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體會到“導學議練”各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課中融合得還不是很徹底,也需要我進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設計想法,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2、文本解讀:《楊氏之子》選自《世説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通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奠基;三是通過課後蒐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3、教學目標:

A類目標: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3).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B類目標:1).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2).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C類目標:1).分組練筆豐滿文本。2).交流課外蒐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5、預習作業:

1).會寫課後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根據課後註釋,瞭解故事內容,旁邊批註自己的感悟和不懂的問題。3).蒐集妙言小故事,準備課上交流。

二、説教法:

閲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説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説課稿 篇5

幼兒園中班遊戲説課稿

喇叭花電話

導讀:中班幼兒是好奇、好問、對事物好探究的時期,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建構式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現在是通訊高科技猛進時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所以特選了這個課題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合作。

一、説教材:

中班幼兒是好奇、好問、對事物好探究的時期,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建構式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現在是通訊高科技猛進時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所以特選了這個課題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合作。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快樂,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對通訊工具的興趣。

二、説教學目的:

1、培養幼兒對通訊工具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願意和同伴説説自己的心裏話。

三、教學重點:培養幼兒與同伴親密交流。

四、説教法:

針對本次教育活動的目的,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以看圖、故事和遊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環環緊扣,幼兒情緒高漲,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活動是有組織、有秩序適合整體發展的。

五、説教學教程:

1、以掛圖和故事提出質疑引發幼兒想象。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利用掛圖和故事,引導幼兒情境表演,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利用音樂遊戲《打電話》讓幼兒身臨其境的體驗打電話的神祕和快樂。

4、利用廢舊材料自制電話,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利用遊戲《悄悄話》,增強幼兒與同伴親密交流的願望。

6、總結性小結。

本次活動整合了語言、音樂、美工等方面的知識,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大膽交流,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真正做到師幼交融,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成功者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多與少的思考》是北師大版第九冊第二單元《可愛的祖國》中的課題六,本單元主題通過認識和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地域範圍、國土疆域、行政區域、首都、人口、資源、地勢、地形,概括地知道我們的祖國,從而熱愛自己的祖國;而《多與少的思考》則側重體驗和感悟我們祖國的豐富的自然資源狀況,培養國家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瞭解到人口基數大及增長快給我國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

二、説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和探究,體驗並感悟我們祖國的豐富的自然資源狀況,由衷地產生愛國的情感,對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培養國家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瞭解到人口基數大及增長快給我國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

2、以“感知-探究-實踐”的感情昇華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課內彙報調查結果並進行探究活動,得出思考結果,發展思維能力。

3、知道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資源種類很多,儲量豐富,許多在世界列於前位,但人均佔有量很低。人口的過快增長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在學習中提高地圖學習的能力,發展空間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覺做到節約使用資源,養成遇事多思考的好習慣。

三、説教學重難點:

1、我國資源種類很多,儲量在豐富,可人口的過快增長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通過識圖提高和發展空間思維的能力;培養探究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中國地形圖、中國政區圖、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可能需要的各種書籍、雜誌、畫報等。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始我利用遊戲熱身,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又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其次讓學生看漫畫《舉不動》《苦難的母親》,能讓學生對環境人口容量有一定直觀的感受,也能使學生感到驚訝,從而瞭解到人口基數大及增長快給我國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

材料分析法是新課程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本節難點“知道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資源種類很多,儲量豐富,許多在世界列於前位,但人均佔有量很低。”教學時,主要利用學生查找的相關資料,在學習中提高地圖學習的能力,發展空間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説課稿 篇7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説課稿

百勝鎮中心小學校:周顯鋒

一、説教材

這首詞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六單元中的一首詞,作者是宋代詩人辛棄疾的田園詩作之一。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個字,卻為我們營造出一個清新可人的夏夜無眠的意境。它語言自然樸素,一改辛詞豪放不羈,金戈鐵馬的氣勢,以清新、帶着泥土的芳香,讓我們看到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西江越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閒適心情,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學設計理念

舉象顯情、借象悟情,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藴。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後的意藴,應該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三、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

意境。

(二)、能力目標

1、藉助註釋,理解詞的意思。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3、背誦詞、默寫詞

(三)、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善於感悟大自然的美,熱愛大自然。

2、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

四、説教法:

創設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五、説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六、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相信你們也積累了不少,老師來考考大家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生:學生會異口同聲“願意”。

師:留連戲蝶時時舞——,幾處早鶯爭暖樹——,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水護田將綠繞——(學生回答下半句)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的古詩詞還真不少,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

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讀通詞

1、學生自讀詞。

(1)、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麼發現? 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閒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2)、簡介詩人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這首《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是作者罷官回鄉時所作。

(3)、交流討論:説説詞中描寫了那些事物?

2、學生帶着情感再齊讀詞。

(三)、讀懂詞

1、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B:聞到的:稻花香 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説豐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3)、你的腦海裏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4)、多媒體煽情:媒體展示夏日夜景。

(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悦、沉浸在豐收的喜悦之中)

2、品讀下闋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3)、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麼找不到了呢?

引導想象:(1)道路非常的彎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為詞人沉浸在“稻花香裏説豐人,聽取哇聲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3)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後來路轉溪橋後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四)、讀透詞

1、齊讀詞

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感悟作者的情感。

3、背誦詞。

(五)、拓展訓練

1、選詞中的一句話,用畫筆畫出來。

2、積累其他田園詩或辛棄疾的其它詞

(六)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景:以動襯靜(迷人)熱愛大自然

情:説豐年(喜悦)關心農民生活

説課稿 篇8

今天我説課程的內容是小學藝術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咚咚姑娘》中的一首歌曲〈啄木鳥〉。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點:1、認識、瞭解啄木鳥的生活特點和特殊本領。2、學習表現啄木鳥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內容。3、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説設計理念: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演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模唱和表演,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從而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於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採取“寓教於樂”、“寓教於玩”的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和貼畫,本着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宗旨,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素質基礎上,選擇自己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我把學習表現啄木鳥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內容設為這堂課的重點。而難點是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最後我説説我的教學過程:

(一) 故事導入:這裏我設計一個啄木鳥看病的FLASH,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引出所要學習的歌曲《啄木鳥》設計提問:“故事裏是誰給樹爺爺治好了病?學生回答後引出本課的歌曲《啄木鳥》

(二) 觀察啄木鳥圖,回答問題:你所瞭解的啄木鳥是怎樣的?由幾部分組成?它是怎樣進行捕食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啄木鳥的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以及捕食的方法。(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觀察圖片及自我的討論和老師的講解對啄木鳥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三)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節奏歌譜練習,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唱好啄木鳥這首歌曲,在這裏我把歌曲中的一些難唱的地方創設了一個情景加以一定的練習。我出示一棵枯萎的蘋果樹,老師啊這裏也有一棵蘋果樹,你們瞧,這棵樹啊也生病了,因為他的肚子裏也有很多的蟲子,你們能學習啄木鳥來幫助他把蟲子啄出來嗎?而我的歌譜節奏就寫在這些小蟲子上,要求學生能唱出來就是把蟲子捉出來了,就會獲得一個小小啄木鳥的獎勵。當大家都能唱好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棵長滿綠葉的樹

(四) 學唱歌曲 能幫助到人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聽啄木鳥正快樂的唱着歌呢?

1、 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設計問題:你覺得這首歌曲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來唱?

2、 隨着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唱一唱這個環節大概要15分鐘左右,由於學生在節奏練習中已經把歌曲中的一些難唱的部分已經解決了,所以要唱好這首歌曲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採用學生領唱、師生接口唱、按節奏讀歌詞等方法來學習這首歌曲。

3、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音樂童話劇(啄木鳥治病)本課的難點是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童話劇學生帶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在老師的朗誦和音樂聲中用另一種藝術形式來表現啄木鳥

4、情感小結:在廣袤的大自然中,生活着許許多多可愛的小動物,它們用自己的行動維繫着自然生命鏈條中一個個重要環節,奏響了一曲曲自然生命的華美樂章,我們感謝他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愛護他們!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

2、説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觸摸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從而概括出面積的含義。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在對教材和學生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體驗數學知識緣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探究中張揚個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

(2)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關鍵是結合教材提供的實例,通過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及操作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二、説教法、學法

學生在二年級時已認識了物體的面,真切感知過面是什麼?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平面圖形。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面積”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時面積又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或物體的面所必備的基礎知識。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節課,我主要是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通過創設塗色比賽情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較法:通過不同物體或平面圖形面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面積是有大小的。

3、動手操作: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較面積大小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方法,從而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三、説教學程序

(一)設計思路

在認真分析教材後,我把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分為: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激活學生思維。

2、互動探究,認識面積——感受面積概念。

(1)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2)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3)推導出面積的意義。

3、實踐操作,體驗策略多樣性——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比較兩個正方形的面積。

(2)比較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4、鞏固應用,課後延伸。

(二)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比一比,選你喜歡的顏色,看誰塗得又快又好。

二、互動探究,認識面積。

1、繼續進行塗色比賽。塗色,請3名同學抽取題卡。

2、通過比較,瞭解封閉圖形有面積。

3、塗出下面圖形的面積。出示5個封閉圖形和1個不封閉圖形,要求學生塗色。

4、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1)指指學具的表面,找出面積。

(2)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面積呢?

5、那麼你能試着用一句話説説什麼是它們的面積嗎?

四、實踐操作,體驗策略多樣性

比較面積的大小。

(1)觀察黑板的面積和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你能發現什麼?

(2)數學書與語文書封面的面積如何比較大小?

(3)看題卡第3題也有兩個圖形,怎麼比較大小?用學具小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比較。感悟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五、鞏固應用,課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