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9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説課稿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本單元是學生接觸不確定現象。結合“拋硬幣”遊戲過程,體會落地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確定的。進而通過“摸球”試驗,體會有的試驗結果是一定發生的,有的是不可能發生的,有的是可能發生的。

教學目標:

1、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不是確定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二、説教學方法

本單元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觀察法和動手實驗法。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體會動手實驗法探索新知識的有效途徑。

三、説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引入本節內容的學習(教師)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結果無法確定,所以人們常用“可能”這個詞來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有些則是確定的。因此,可以讓學生親自做一做

教學例1時可以讓學生先猜“拋一枚硬幣,落地後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朝上?”“親自拋一拋,驗證猜想,最後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來描述這一現象。

教學例2時,可讓學生依次摸球得出結論再進行分類。

例3應先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後進行分析和推理,最後列舉出這場足球賽的3種可能結果。

教學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隨機現象的所有可能的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課堂練習

課堂活動及練習題1、2、3。

(四)佈置作業、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

我講授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第一課時,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問題。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繫,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方便於學生對知識的遷移,也有利於加強知識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繫,為今後學習正比例知識埋下伏筆。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的比來分配一個數量。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二、説學情

對於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

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體悟和經驗,但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師努力去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探討新知識。

本課採取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並學會比較、分析、歸納、綜合,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貼近學生的思維調動區,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新課標提出:通過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所以我設計瞭如下問題: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1班和2班。怎樣分合理?

這個環節讓學生説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數來分),進而引出課題——《比的應用》。這樣使學生意識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感受到生活經驗數學化與數學經驗生活化。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發展變化與延伸,為分散難點起着積極的遷移作用。

第二個環節: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出示課本情境圖。如果把這筐橘子按3:2分,怎麼去分?

教師引導:在這兒分橘子時,3:2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説説。(一班最少分3個時,二班分2個)。接着往下分,怎麼去分呢?同桌互相討論。彙報,師生填表。從表格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大班分的橘子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二班分的橘子數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不管怎麼分,每次都按3:2來分的。)

2、出示課本主題圖。如果把140個橘子按3:2來分,怎麼去分?

因為有了前面分橘子的基礎。學生很快就會完成表格。這就是列表法解數學題。

3、利用課件幫助理解、掌握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題中數量關係:題目要分配什麼?按照什麼分配?

重點思考討論:從3:2這個比中,你能知道什麼?接下來鼓勵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2、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麼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這樣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靈活地依據提出的方法調換教學順序,並引導學生掌握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安排學生的小組討論方式能使學生一開始就暢所欲言,把幾種不

同思路比較和聯繫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檢驗能力。

第三個環節: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我設計的練習題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2、提升練習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所以我設計了《營養搭配》這麼一道題用以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着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並及時的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第四個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你學會了什麼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第一節內容《認識圓》,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會使用圓規畫圓,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5、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二、學生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本校處在城鄉結合處,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鑑於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三、説教法學法

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本節課我以學生親自動手製作車輪為主線,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交流、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2、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3、本節課我採用了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説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由課前準備的紙做的車輪(車輪有正方形的、圓形的),讓兩名學生滾車輪比賽來創設情境,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知道圓形的車輪既快速又平穩,使數學的內容充滿人文色彩。在體現了社會性和時代感的同時,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慾望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等一系列開放性活動,把學生變被動"學數學"為主動"做數學"。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同一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等等,讓學生掌握了數學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圓的基礎知識,還訓練了一些基本技能。尤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

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鞏固練習通過填空、判斷、操作等練習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圓,充分理解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的關係,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小結體驗: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説一説你有哪些收穫?

最後,讓學生用右手食指畫一個圓滿的句號,結束課堂。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扇形統計圖》這一內容選自於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六單元。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並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直觀觀察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扇形統計圖進行有效的分析。

教學難點: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四、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統計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的。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知道他們的特點,並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對比,自然生成新知識點。

五、教學法分析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從創設情境、探究學習知識一直到應用鞏固等環節,處處聯繫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

3、運用嘗試法。嘗試的方法屬於實踐探究式教學,探究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併合作交流。

六、教學流程分析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通過學生説喜愛的運動項目現場進行統計製成條形統計圖這一環節使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

二、對比分析,生成新知

1、觀察條形統計圖,你從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説説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從條形統計圖中,你還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條形統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係。

4、生成扇形統計圖(教師利用課件,直接由條形統計圖生成扇形統計圖。)説説2個統計圖有什麼異同?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數學信息?(學生根據直觀觀察,發表見解)

5、根據統計圖上表示的情況,你對我班同學有哪些建議?

6、根據剛才的學習的內容,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在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多媒體現場直觀生成扇形統計圖,使學生通過實際感受和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對比,對扇形統計圖有了初步認識。同時説明了扇形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使學生感覺到學有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知識應用,解決問題

1.牛奶中的數學問題

(1)觀察:這個扇形統計圖與例題的扇形統計圖的表示方法有什麼不同?

(2)計算牛奶各種營養的含量。

(3)教育學生養成每天喝奶的好習慣。

這一環節使統計教學與計算教學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數學應用能力。

2.智慧闖關

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慾望,體現了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同時結合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習慣,使學生感受到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四、總結概括,拓展應用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2.請你欣賞: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統計圖,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

3.課後作業:請你當統計員:統計家中每月的生活費支出情況,製成扇形統計圖。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課後的實踐活動,將學生的目光引向現實的生活中,使課堂上的知識具有更深厚的意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