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邊城讀書筆記(1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2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書筆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邊城讀書筆記(15篇)

邊城讀書筆記1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以翠翠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向人們展現了湘西小城的風土人情,凸顯了人性中的善良與淳樸。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河流、山、渡頭、渡船、竹林、茅屋一切融於自然,讀之似身臨其境,寧靜幽遠,使人不知不覺中心平氣和。

處於最好又最壞的這個時代,簡直不能相信世間存在美好如斯的人。淳樸厚道,仗義疏財,不以金錢論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擺渡不收錢的老船伕,“出力氣不受酬誰好意思的過渡人”,慷慨的豬肉販子。最富有的順順家的兒子拋卻門當户對的碾坊姑娘,要娶窮渡船人的孫女,人人不以功利為念。

“呆在小公司有什麼用?像那些創業公司,就那些人。在大企業的人,圈子不同,檔次都不一樣。”“月入幾萬和幾千的人,格局不同,眼界不一樣,沒法成為朋友。”聽着是否很有道理?別逗了。古有管寧、華歆割席絕交的故事,是因志趣不相投。相比古人風姿,現代人相去甚遠。不過是以金錢論人的陳詞濫調,加上幾句格局,眼界就獲得諸多人的贊同。不過是物慾縱橫的社會,拜金主義的新瓶裝舊酒,眾人居然紛紛表示是真理,淺薄而庸俗,是人性墮落價值觀扭曲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

古語云盡信書不如無書,何況那些稱不上真知灼見的謬論。若無清醒的腦子可以自由思考與判斷,只會人云亦云地把謬論當真理宣傳,還是少看那些言論為妙。

目睹近年來各大影視劇,兄弟反目,姐妹成仇,小時候所觀看影視中的江湖俠氣蕩然無存,簡直無背叛不成劇。莫非真是古人用心在“愛”,現代人缺少了心用嘴皮子説着愛。故事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背叛與傷害在社會各個角落時時上演着。許多人除了自己找不出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去信任的人,這可真是悲劇。

天保與儺送同時愛上了老船伕的女兒翠翠,沒有你死我活的互相傷害,哥哥唱情歌比不過弟弟做出了退讓。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兩兄弟間誠摯的手足情,這樣的人性之美在這個日益冷漠的社會更應該得到宣揚,而不該對背叛與傷害習以為常。

爺爺死了,翠翠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並等待着遠走他鄉的儺送的歸來。儺送是會回來的吧?這樣的悲劇結尾讓人唏噓不已。若翠翠向儺送大膽表明自己的心跡,結局將會不同。並不能怪翠翠,在那個年代,女子是羞澀的,羞於吐露自己的愛情。到底覺得遺憾。在這個開明的時代,若有所愛,請大膽説出你的愛。

邊城讀書筆記2

我記得,書中的二老岳雲曾問過老船伕這麼一句話:“伯伯,你到這裏見過兩萬個日頭,別人家全説我們這個地方風水好,出大人,不知為什麼原因,如今還不出大人?”老船伕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有聰明、正直、勇敢、耐勞的年輕人,就夠了。”每每看到這段對白,眼前的鉛印黑字,便彷彿忽然化散,凝成幾道流暢線條,閒閒散散中勾勒出一位佝背,衫褂素樸的老船伕,身骨硬朗地背手立在巖坎兒上。看不見的目光中隱藏着,歷經滄桑的深邃。就如二老所説那般,“同棵楠木樹一樣,穩穩當當的活到這塊地面,又正經,又大方。”

故事的背景應是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卻又讓茶峒這個小鄉城的人,忙裏偷閒似的悠逸在這個夾縫中。茶峒人的世界是單純的。

老的,如翠翠的祖父,與唯一的孫女相依為命,生活貧苦卻幾十年如一日,一刻不敢懈怠地守着渡船。少的,如大老、二老,在最恣意張揚的青春中,不輕浮,不浮躁,習得一身泅水的本事,會駕船,能趕長路,揮灑着他們應有的活力;或如翠翠,單純懵懂,不諳世事。可燒爐,做飯,拉船樣樣不差。再者,老的少的,逢上個端午節,要麼捉水鴨,看龍舟;要麼約個老友,擺一方几案,置一雙小凳兒,再打上一葫蘆酒,敍敍舊事,拉拉家常。他們都一樣,簡簡單單地過着生活,老老實實地守着自個兒的位置,不像話地忠誠着,沒多大報酬,

不多麼富貴的小日子。

凡讀過《邊城》的人,多被翠翠悽慘的命運所感,我眼裏看見的還有那個孤苦的老祖父。二十歲開始便守着渡口。有了女兒,長大了竟跟一個軍官殉情了。經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船伕,照顧起了上嗷嗷待哺的孫女兒——翠翠。女孩子,大了,總是要嫁人的。清致的孫女兒吸引了一對兄弟倆。可是,他又何必橫隔期間,反害了條人命,也傷了孫女兒呢?

我不好這樣粗糙的定論的。他又必得思慮這些的啊,他到底只是個普通的老頭子,他和天下千千萬萬的長者一樣,放心不下尚未成熟懂事的孫女兒,畢竟他七十多了啊。人到七十古來稀,孫女兒是和他那條渡船同等的,都是他割捨不下的責任啊。然再怎麼割捨不下,他還是走了,走在了那個雷雨將息的夜晚。

祖父走了,翠翠真成了一個孤女,倚着眾人的幫忙,老船伕走的妥妥貼貼,我想,這必是他忠誠了一生,善良了一生,可也勞苦了一生的回報吧。又或者,可以説是茶峒人的單純明朗使然?最終,翠翠接替了爺爺,撐起了渡船——而沒有向母親那般,選擇了逃避。這是翠翠書寫愛情的方式,一如湖水的清澈、明淨。至於二老何時,我們不知道,翠翠也不知道。但是那也不重要了。她已負了大老的愛情,又怎能再負了祖父的親情?

《邊城》,與其説是一個茶峒女子悲慘愛情的敍述,我更願將其定義為世外桃源中純真人性的風情畫。

邊城讀書筆記3

《邊城》描述的是一出悲劇,裏面卻有詩一般的、充滿哲理的樸實的語言。

這部小説講述了一個女孩從小到大,從無憂無慮到心事重重——從喜到悲的全部過程。一個孤苦的小女孩,似乎再孤獨地守候渡船一輩子。

就像是命運在捉弄小女孩一樣,一家船總的兩個兒子都相中了翠翠,也許是她確實太美麗的緣故,也許是機緣巧合的緣故,才使得那兄弟兩個都愛上她,還都認為自己也是翠翠的最愛,當然,最愛只有一個。但這並沒有破壞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真是難得!

整個《邊城》透露着淡淡的哀傷,老大天保的死、老祖父的死都像是命運註定的,留給翠翠的只有無盡的等待。

文章中含着傷感,向人們揭示了生活中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因為缺乏必要的語言交流而造成的誤會是那樣多,有些還很可怕。

生活是寶貴的,美好的婚姻應該好好珍惜,也許緣份只有一次,過去了,就沒有第二次了……

邊城讀書筆記4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無意中提到什麼時會紅臉了。時間在成長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負點兒責。她歡喜看撲粉滿臉的新嫁娘,歡喜説到關於新嫁娘的故事,歡喜把野花戴到頭上去,還歡喜聽人唱歌。茶峒人的歌聲,纏綿處她已領略得出。她有時彷彿孤獨了一點,愛坐在巖石上去,向天空一起雲一顆星凝眸。祖父若問:“翠翠,想什麼?”她便帶着點兒害羞情緒,輕輕的説:“在看水鴨子打架!”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着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老船伕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着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有時又和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和祖父一同動手,船將近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閒,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巖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巖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着耳朵,聽祖父説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着迎親送女的曲子。過渡人來了,老船伕放下了竹管,獨自跟到船邊去,橫溪渡人,在巖上的一個,見船開動時,於是鋭聲喊着:

“爺爺,爺爺,你聽我吹,你唱!”

爺爺到溪中央便很快樂的唱起來,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盪在寂靜空氣裏,溪中彷彿也熱鬧了一些。

邊城讀書筆記5

《邊城》給我印象的最直接畫面就是在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淳樸的白髮老船伕,一個着碎花布衣的天真活潑少女和一條忠心的黃狗,沒有喧囂,沒有張揚,生活簡單而寧靜,在我們看來或許枯燥乏味,但對於一直在青山綠水間生活的他們仍然把這日子過得滋味十足。 我覺得寫小説就是在説故事,而小説能否吸引人就是看作者説故事的能力如何了,在看故事的同時可以讓讀故事的人心悸動,讀完後仍有回味,那一定會是一個好故事吧。《邊城》在我心中就是這樣一個好故事。

小山城茶峒更象是一個寧靜的世外桃源,當時在桃源外還有着紛繁的戰事,而這裏的人們更關注端陽節的划船比賽,他們無疑是那個時代比較幸福的人。在這個小山城生活的人們都展現出人性善的一面,相互幫助,不注重物質,心靈也和青山綠水一樣安靜、詳和而純淨。渡船人和船伕常常會為錢而推來推去:渡船人要給,而船伕因為渡船為公家所有而不要。實在推不掉的,船伕便拿那些錢買來茶葉和煙草,供給過渡的人需要。和每一個地方一樣,這裏也有窮人與富人,但是好象看不出窮人和富人之間那條無形的鴻溝,有錢人船總順順和老船伕進行的是平等的對話。老船伕雖然窮,但是他並沒有遭到什麼歧視,相反好象得到不少尊重:買肉時人家因為他一年四季為大家擺渡而不收他的錢,鋪子的商人總是送他這樣那樣的東西,船總順順也在端陽節請他在臨河的吊腳樓上看划船比賽。即便是最後老船伕在那個風雨雷電交加的夜晚死後大家也義不容辭地來幫着翠翠料理後事,船總順順帶了人與物來到渡口,跟翠翠説:“翠翠,爺爺死了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需要死的,不要發愁,一切有我。”他和這一對爺孫又是什麼樣的關係?況且翠翠是間接致他大兒子死的那個姑娘。那是怎樣的一個小山城呢?青山綠水滋養着人的性子,人心如此平和與寬廣。我是疑心這個世上本沒有這樣一個邊城,是沈從文杜撰出來的。他看慣了勾心鬥角的人心與紛繁複雜的世界,在心靈上需要一方淨土,而小山城茶峒就是他心靈中的淨土,通過這一方淨土而告知世人:人心並不總是向惡,人心原本也是如青山綠山一樣純淨與美麗。

這個故事中最美麗的一條線索就是翠翠的愛情。看慣了現代生活那種快節奏的感情,閲讀這種欲説還休的感情是需要慢慢回味的,也正是這種欲説還休輕輕撥動了人心上那根細細的弦,在心靈上奏響最柔美的樂聲;又似在心上輕輕地撓癢癢,癢得讓我覺得舒服無比。翠翠在山水中成長,象一隻輕盈的小獸,又象一隻美麗的飛鳥,和自然融為一體。她的成長中雖然沒有母親的指導,但是人的一切情感不會因為沒有母親而停止,十五六歲的翠翠也在這樣的年齡情竇初開,靈魂也開始在睡夢裏因歌聲而浮起。在那樣的年齡,在那樣的時代,翠翠無疑不是很明瞭自己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能靠爺爺對她的觀察與猜測來體會她的心理活動,見到自己可心的人卻如一頭小驚獸,一下子消失在山林裏,由此而來,彼此內心的信息得不到溝通與交流,造成的誤會便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愛她的兩兄弟中的哥哥心懷失戀的劇痛而落入激流淹死,弟弟在失去兄弟的同時也得不到愛的明確迴應而離家遠去。雖然兩兄弟的父親在老船伕去世後還是解開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應只要小兒子願意就娶翠翠做兒媳。翠翠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永遠有多遠?明天又有多遠呢?

讀這個故事就象看一幅韻味悠長的國畫,無論濃墨重彩還是輕輕刷過都足讓人細細品茗。

我喜歡這個故事。

我喜歡這個故事的語言。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那剛剛萌發的愛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 ——祖父。或許他就是為這裏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如老船伕的渡船被沖走,新渡船又會出現。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着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 ,如天上的白雲輕飄悠然。但卻是生活的真諦。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生活不是圖畫。生活需要流動。

因為愛,祖父操勞一生,當生命結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為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希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她便從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到了冬天,那個塔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沈從文先生常説“美麗總使人憂愁”。事,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少女卻始終不知道也沒人告訴她,她應該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幸福,最終只能在一片悽苦之中,孤獨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歸期的愛人。老船伕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條渡船,不知把多少來來往往的人渡過了小溪,“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深愛着翠翠,他唯一的親人便只是那個女孩,他總是在為孫女將來的生活而擔憂,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就連撐了一輩子的渡船也被漲起的大水沖走了,這是何等的悲涼啊。天保和儺送也都是好男人,兩人同時愛上了翠翠,卻因為兄弟之情而相約採用了美麗浪漫的“走馬路”的為愛人唱情歌“競爭”方式,做哥哥的走車路佔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一定得讓弟弟先唱,明知不是弟弟的對手之後就主動離去,在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也不知是為了心中美麗而死,還是因為心中的憂愁而死。儺送二老愛着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因為一連串的誤會,最終又因天保的意外死去而將愛意深深埋在心中,卻又難以割捨,最終只能帶着深深的自責,選擇遠行,把遙遠的期望留給了翠翠。儺送幾年前與翠翠的偶遇是美麗的,心中萌生的愛意也是美麗的,卻因為彼此的誤會交織着家庭的壓力,而最終釀成了令人失望的悲劇。

故事裏的人和事都生活在一個美麗的背景之下,看似平淡,愛情糾葛也看似波瀾不驚,最終卻都在憂愁遺憾中收場。就連留給翠翠對美好生活的最後一絲期望:“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也是那麼令人心生淒涼。守望幸福是美麗的,卻也讓人心痛。有人説,那是“善良者的不幸、不湊巧”,不如説,那是作者自己內心的一種無奈和感傷,邊城詩情畫意的恬淡生活是作者心中的嚮往,然而現實生活總是充滿着憂愁,於是作者把這種體驗寫進了作品裏,拿來與讀者共享。

讀《邊城》除了對美麗的鄉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留有回味之外,還留下一份感

動,感動的是翠翠為所愛的人執着的無怨無悔的等待,這種等待可能明天就能收穫幸福,可能一輩子都毫無結果,惟其如此,才更是感人。我也為翠翠的執着而震撼,也許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很多人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真正價值,既然有幸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不為所愛的人勇敢的等待一次呢?可是翠翠畢竟是生活在一個詩般世界中浪漫式的理想人物。現代社會太浮躁,有多少人還能有那麼一種執着的浪漫的情愫呢?不説為了不可知的未來而等待,就算是為了已有的幸福而付出真誠的努力,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我們渴望得到真愛,卻又總是擔心害怕,總想一切確定無疑之後才付出感情,不然就馬上抽身離去。不僅對愛情如此,對待別的事情都有這樣可笑的想法,只有即時的眼前的雙手抓得住的利益才能讓現代人付出,任何遙遠的美麗都被看作可笑的不現實的人才回去守候的東西,如果翠翠生活在現在,生活在我們身邊,那她一定被看作是一個奇怪的人。也許不是身邊已經不存在美麗,只是我們有意無意的在扼殺美。也許當我們還年輕,當我們還不知道生活的壓力的時候,還會為翠翠而感動,還會為心中的美麗而守候。可是當生活給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把我們變得越來越現實的時候,這種美麗的守候就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倒不是不再有感動之心了,只是感動了就感動吧,很少有人還去為一個單純的夢想而守候。身邊現實的人越來越多了,有多少人還能保留一顆執着之心呢?

正因為如此,沈從文先生為我們塑造的一個理想式的翠翠才是難能可貴的,其實他自己也是一個孤單的人,他在談自己的散文時,説自己的作品帶着一分淡淡的孤獨悲哀;朱光潛先生給他的評價是“喜歡朋友的熱情人,可是在深心裏,卻是一個孤獨者”。所以,孤獨也許正是源於沈先生骨子裏那一份追求至善至美之心,源於他對所愛所追求事物的執着之心吧。他寫下翠翠這樣一個為幸福而凝望而守候的人。我為翠翠而感動,也為沈先生而感動,為所有能為愛而守候的人而感動。也許幸福的彼岸還是可望而不可即,《邊城》至少給了我們一份對於人性的思考,對於幸福的信仰,有這樣一份希望在心底,便是收穫便是力量了。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 。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裏: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

邊城讀書筆記6

湘西,花桓,茶垌。或許,這三個地名跟我永遠不會有聯繫,但是,沈從文先生的佳作《邊城》,卻讓我對這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小山城產生了濃濃的愛慕~仰慕那裏的山,貪戀那裏的水,喜歡那裏豪邁的人。

《邊城》是關於翠翠的故事。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也許,讀者都幻想過他們以後幸福的生活,可是當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後,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返了。確實,自那以後,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生着改變,最後,永遠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天真快樂,只留下無盡的等待。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卻不是一個完美的故事,然而,缺陷更讓人記憶深刻,在習慣各種大團圓結局的氛圍中,不完美的作品更歷久彌新,這,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句號,等待,更耐人尋味。

《邊城》,不僅美在作品,更美在真正的邊城。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那裏純樸的民風,好似一股清泉,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温馨。總是讓人臆想連篇,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快樂地生活着,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來往於溪間,爺爺扯着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大黃狗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

曾以為自己已經習慣了早已打不起任何波瀾的平靜的生活,好像什麼都不能吸引自己集中精神了,可是,邊城,硬生生地打破了這個僵局,好像又回到了曾經年少無知的時代,在圖書館查閲各種資料,貪婪地領略着湘西的絕美,想更多地瞭解那個神奇的地方,想融入其中。

看着各種鳳凰遊,我也有個期望,或者説是決心更恰當吧,在年輕的時候,找個時間,自己一個人,在湘西住上幾天,可以不去鳳凰,但是,一定要在去花桓,靜靜地漫步茶垌,不為什麼,只為領略那份無法言語之美。在喧囂的城市裏,給自己留個等待,有等待,是好的。

邊城讀書筆記7

炊煙裊裊,青山綠水,浪漫古城,閒適小屋。晚,伴着蟲鳴窸窣聲入睡;早,和着鳥兒的歌唱聲起漱。揉揉惺忪的睡眼,走出門外,面朝大山,伸伸懶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叫一聲甜蜜的爺爺,應一聲憐愛的翠翠。拉着纜繩,度過小河。生活是如此愜意,如此幸福。其實有時候還真的挺羨慕翠翠的,雖然無父無母,但是生活還是很安靜,無憂無慮。但那終究只是一種幻想。

這座邊城,就像是一座世外桃源,遠離城市的喧囂與吵鬧,遠離官場的爾虞我詐,遠離人世的悲涼冷漠。邊城裏,有的是人們的淳樸的性情,有的是人們熱心善良的美好品德,有的是現世不可多得的單純。生活過的平平凡凡,日子過得簡簡單單,卻不乏快樂。而在現世裏,要想過一個簡簡單單的生活,有時候還真不那麼容易。

年輕的翠翠,安安靜靜的陪着爺爺,安安靜靜的享受着這一切寧靜。但是那一份寧靜似乎在某個時候就被開始打破了。

爺爺自知自己年歲已高,或許不能再照顧好翠翠多長時間了,而翠翠也漸漸的長大,也是時候給翠翠找一個好人家了。

聽着遠處傳來喜悦的鑼鼓聲,爺爺告訴翠翠城裏的一個姑娘要出嫁了。渡船的時候,翠翠一直不停的盯着那個與自己差不多大的新娘,或許心裏也在幻想着自己出嫁時的情景。爺爺順勢跟翠翠提了自己的想法,可翠翠只是羞澀的拒絕了。表面上翠翠沒有任何打算,但其實心裏有絲絲聯想,或許這是每個長大了的女孩都會幻想的事情吧----希望得到自己的幸福。

其實也是在無形中,也許翠翠自己心裏也不清楚,她在慢慢的喜歡上了二佬儺送,而二佬也很明顯的喜歡翠翠。但是這一對本該喜結良緣的情侶,中間卻多了許多的插曲。

邊城裏多人都很內斂,很含蓄,沒有現在人的奔放。我想這點是不容置疑的。這很明顯的體現在翠翠與儺送的感情上。如果他們夠奔放,如果他們夠勇敢,就不會遲遲不敢向對方表白,就不會白白錯過許多的機會。也許結局也就會因此而改寫。看了結局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悲劇:大佬意外的死了,爺爺也在愧疚中走了,二佬也在自責中離開,只留下翠翠一人,孤守渡船。而釀成這一個悲劇的,無疑大佬和爺爺的錯誤撮合也有一定的關聯。大佬和二佬一樣,對翠翠情有獨鍾,他們同時在夜裏山上為翠翠唱歌,而陰差陽錯的是,爺爺以為是大佬的一番苦心。他在極力的撮合大佬和翠翠,但結果不盡人意。後來在大佬出海意外身亡後他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可這一切挽救措施似乎不見生效。最終也間接的害了翠翠的幸福。翠翠的幸福就斷送在這複雜的人事中。

我覺得爺爺太過於自作主張了,他沒有認真的去徵求翠翠的意思,沒有弄明白翠翠究竟喜歡的是誰,而亂牽紅繩,不過也這也是因為爺爺對翠翠的愛,只是愛的方式不恰當。

而二佬,則是不夠勇敢,太懦弱了。他有追求幸福的對象但卻不敢於去追求,他敢於放棄棉紡而選擇渡船可是他卻沒有勇氣去撐起那座渡船。他既然鍾情於翠翠,可又為何在翠翠爺爺去世後,在她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時候選擇離開她呢?這是因為他對愛不夠堅定!

邊城裏,安靜祥和,單純善良,可是卻缺少了那種剛烈和勇敢,一種對愛的執着追求。不然,或許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個結局:翠翠和二佬終成眷屬,爺爺在安詳中到達天國!

邊城讀書筆記8

前些日子,有知己好友向我推薦沈從文代表作《邊城》,閒暇時,我買了一本《沈從文集》,重點讀了《邊城》一文,感想頗多。

《邊城》是一部反映湘西民情的中篇小説,它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是通過描述女主人公翠翠與少男儺送的純情之愛,來揭示一種源自湘西古樸原始的“愛”與“美”。這種愛與美在小説中,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之舉,更沒有附加銅臭的權錢交易,相反小説所表現的男女之情正是古樸原始鄉村孕育而生的自然戀情,它青春、陽光、清新、健康,猶如陽光下愛情的花朵,晶瑩透明。

縱觀小説描述的不僅是唯美的戀情,更有祖孫、兄弟之間的摯愛親情,還有處在整個邊城各個角落人們之間的一種善良互愛之情,這些愛與情不正是如今我想看到的人類最高尚的心靈之美嗎?

雖説小説翠翠和儺送的愛與情以苦澀的悲情收場,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更是我為之惋惜的,但它又讓我懂了美好的愛與情有時並不能完全為自己所把握的一面,它有其社會屬性的另一面,以致這中間或有悲情、或有無奈,這讓我聯想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慨歎,當然我不排除也有人能衝破重重阻力追求得到自己的愛與情,如古代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但話又説回來,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把握自己的愛與情?又有多少人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愛與情呢?也正因為這樣,“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就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共鳴!

邊城讀書筆記9

人嚮往的是什麼?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

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説:“這個大方灑脱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説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

只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湧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讀書筆記10

《邊城》被譽為“文學史上最純淨的一個小説文本”,它所呈現純淨的感情帶給人們恆定而久遠的感動。

《邊城》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小鎮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養育了一方兒女。這個名叫茶峒的山城裏。在西邊白塔下住了一户人家,但是,家裏只有外祖父,翠翠,還有一條大黃狗。

《邊城》是沈從文小説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鄉土小説。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刻畫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倫理桎梏。

邊城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如願以償、如醉如痴、如坐鍼氈、任重道遠、依依不捨、依依惜別、一往情深、取長補短、熱火朝天、千辛萬苦、千言萬語、千載難逢、事倍功半、失之交臂、詩情畫意、輕描淡寫、受寵若驚、受益匪淺、人心所向、榮華富貴、洗耳恭聽、如虎添翼、榮辱與共、小巧玲瓏、飲水思源、歎為觀止、如火如荼、山盟海誓、胸有成竹、雄才大略、與日俱增、與眾不同、天經地義、添枝加葉、同心同德、神通廣大、神魂顛倒、脱胎換骨、脱穎而出、網開一面。

邊城讀書筆記摘抄好句:

1、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賞析:這句話有點兒宿命論的意思,説的是我們遇到的事情往往是那樣的湊巧,但結局卻又並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這邊是宿命的必然。

2、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賞析:這個句子是對社會現象中某個特定人羣在思維層面的總結,換句話説,龍生九子各有所好,而真性情的人算是一類人,他們的思維自然也是有獨特之處的。

3、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賞析:俗話説“鴕鳥的幸福——一堆沙子”,意思就是説鴕鳥這種動物沒什麼智商,懂得的事情少,因此很容易就獲得幸福感,而人作為高級動物,本身就是智慧的,加之懂得的知識太多之後,就會傷春悲秋了,自然有對人生等各種思考,也是不幸福的表現吧。

4、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種可憐的事情。

賞析:我們經常提到一個詞叫做“作繭自縛”,一般是用來形容壞人的行為受到了懲罰,實際上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營造的環境中生活和生存,最終又不得不依賴這個環境,自己也被困在其中,也是可憐的。

5、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賞析:這句話用類比來表達愛情的可貴和力量之大,影響力之大,水、火、月亮都是無情之物,但愛情卻是真情實感,因此更加偉大。

6、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方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賞析:這段話寫出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活動,處在掙扎的狀態,但精神的力量總是很強大的,勇敢和理性會超越這些哀傷,最終會戰勝困難,迎接陽光和美好的明天。

7、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賞析:這句話寫出了翠翠的思念之情,他的歌聲就可以打動翠翠的靈魂的,深深地印在了翠翠的腦海裏,埋下了深深的印記,這是震撼靈魂的歌聲,表達了離家出走的年輕人對翠翠的人生的重要性。

8、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着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賞析:邊城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是作者將湘西的景色寫進了愛情,讓讀者讀到的不僅是愛情的純真和原始的淳樸美感,更有湘西的美景映入腦海,兩者相得益彰,讓這本書的文字更加具有自然的美,因此也給小説增添了獨特的魅力。而我們應該學習沈從文這種對景物的刻畫能力,當然也展現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9、黃昏時天氣十分鬱悶,溪面各處飛着紅蜻蜓。天上已起了雲,熱風把兩山竹篁吹得聲音極大,看樣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賞析:又是一處對景物的極致描寫,寥寥數筆變刻畫出了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畫卷,讓我們似乎在閲讀一副圖畫,而這幅畫又是極美的,自然、和諧也佈滿其中,這種美感是寫景的高手精練所成,對作者的文筆佩服至極。

10、他們生活雖那麼同一般社會疏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生活裏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輕生命相似,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處,不過是這些人更真切一點,也更近於糊塗一點罷了。

賞析:雖然這羣人生活在鄉村,與外面的熱鬧、現代化的世界格格不入,但正是這種淳樸的情感,質樸的民風,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的美,一切都是真情實感,摻不得半點假,邊城的文字之美更是因為有真實存在的湘西的美,因為這一切都是原始的刻畫。

邊城讀書筆記11

每一樣事物似乎都有屬於自己的標籤。春有花開,夏有蟬鳴,秋有果香,冬有雪飄。季節如此,人亦然。

説到巴金我們會想到《家》,説到老舍我們會想到《駱駝祥子》,那説到沈從文呢,您是否想起一個温暖的名字《邊城》?從某個角度看,《邊城》就是沈從文的標籤。

作者以湘西的小鄉村為線索,描繪了一幅民風淳樸的風情畫,在這幅畫面裏,描繪了一個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的簡單幸福的生活,描繪着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深情地謳歌着親情、愛情、人與人之間的純真的友愛之情的讚美,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與湘西人的善良,淳樸。

《邊城》所寫的故事簡單。老人年逾七十,身體很硬朗;翠翠十五歲,初識感情之事,爺孫倆相依為命。他們和所有邊城人一樣,熱情、淳樸、善良。懂事的翠翠在端午節賽龍舟時邂逅了船長的二少爺儺送,心底也因此次偶遇而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儺送和他的哥哥天保幾乎是同時喜歡上美麗淳樸的翠翠。結果命運弄人,天保與弟弟互道心曲後,就駕船遠航不幸遇難。弟弟也因哥哥的死對渡船老人產生誤會,後來下桃源遠走了。渡船老人也在一次暴風雨中死去,只留下翠翠一個人,還好有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才讓孤苦伶仃的翠翠有了依靠,後來,她依然擺渡,守着渡口痴痴地等待着沒有歸期的儺送……

《邊城》裏的景是美的,美在景色的純淨。“有一所小溪,溪邊有一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小溪寬約有二十丈,河牀為大石頭做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這個小城有一種靜謐美。就連老人死後的天空作者都描寫的那麼美好,“翠翠開了大門,到外面站了一會兒,耳聽到各處是蟲聲,天上月色極好,星星前進在天空裏,非常沉靜温柔。” 這是個健康,自然,優美的的世界。

《邊城》裏的情是美的,美在它的真,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老人對外孫女翠翠的愛是醇厚的。他不只是作為外公愛着翠翠,他還承擔了翠翠母親和父親的責任。不只是關心着翠翠的衣食住行,還得操心翠翠的感情歸宿。他與翠翠之間的親情,讀着感覺温暖,卻又有着淡淡的憂傷;天保與弟弟儺送在面對同一個愛的對象時展現的手足情;天保與儺送對翠翠的愛情;順順和楊馬兵對祖孫倆的關懷……無一處不展示着那份難得的真情。

《邊城》的一切都讓人感覺到温暖,但是文字裏也浸透着作者很深的悲劇感。善良的老人死了,仗義的天保溺亡,深愛着翠翠的儺送出走……沈從文説:“事實上卻等於把我那小小地方近兩個世紀以來形成的歷史發展和悲劇結局加以概括性的記錄。凡事都若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若宿命的必然。

其實關於《邊城》我們可想的還很多。作者為什麼安排擺渡老人和白塔一起“死去”?作者為什麼要坍塌的白塔修復?那個把翠翠的心帶走的老二會回來嗎?

走進邊城,重拾那遠逝的夢,去追尋夢裏那書,那景,那情。

邊城讀書筆記12

一道斜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誰的歌聲繞過遠處隱沒在黃昏中的羣嵐,透過輕紗柔曼的暮靄,氤氲融化了那蒼勁的青松與冷杉的凜冽,嗚咽婉轉,繚繞散去……文學大沈從文的《邊城》帶着這樣的澄澈純淨,走進了我的心中。讀罷文章,對於生活,對於愛,自己真的多了幾分的思考。

文章一開頭便展示了邊城之美,邊城之美不在壯闊,美在清晰自然。依山的築城茶峒,臨水的碼頭,灣泊的小篷船,輕柔的山風,望眼無盡的翠竹,一幅幅景融合在一起,如詩如畫的展現了邊城的優美意境。邊城是混着泥土氣息,是邊城人民與自然和諧的相處。讀起獨有的湘西風景,腦海裏呈現:靈動清澈河水能望見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從竹林穿過,帶來竹的清香;薄紗似的的霧靄籠罩夜色裏……柔美而寧靜。這是鋼精水泥板的城市永遠塑造不出來的,看多了高樓華廈,看慣了車水馬龍,再望一眼那薄暮中的邊城,心便會靜了下來。與壯闊的河山不同,邊城的美是樸素寧靜的。邊城裏也有喧鬧,但與城市裏的車鳴不同,那是湘西的水聲、拉船聲、牛角聲與山歌聲,是悦耳的音樂。當城市裏的人疲憊時,停下來,望一望邊城,那裏便是天堂。

這是一個充滿着憂傷卻清新質樸的故事。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給人看似可以想象的結局,卻又掩不住其中悲傷。故事終於哀而不傷,在悽婉中結束。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那剛剛萌發的愛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 ——祖父。或許他就是為這裏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如老船伕的渡船被沖走,新渡船又會出現。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着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 ,如天上的白雲輕飄悠然。但卻是生活的真諦。

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

我想, 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裏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也飛速發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裏,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可是為了生存,我又無法逃避現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餘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邊城讀書筆記13

15歲的花季,每個正在成長中的少女的腦中充滿的都是各種奇妙的幻想。在她們不願向別人透露的心中不乏有情竇初開的悸動和遇見心上人的抨抨心跳,這是每個少女共有的祕密。中國京派小説代表人物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就描寫了一位15歲妙齡少女和她善良祖父的故事。

《邊城》這部小説共有4位主要人物。任性,嬌氣,孝順的翠翠;閲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苗族老船伕;豪爽,正直,與人搏鬥時敢於挺身而出,吃苦,出力時從不退縮的天保,儺送兄弟。這四個人的行為,感情便成了《邊城》的線索。《邊城》作為一部中國的鄉土抒情的經典之作,也就是作為一部“牧歌”的經典之作,集中體現了湘西的人性之善,人性之美。這部小説的主要內容是:在風光秀麗的湘西峒水流域的一個小城市中,與世無爭的70歲擺渡老人和15歲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美麗純潔的翠翠在一次端午與船總的二兒子儺送邂逅,並對他一見鍾情。沒想到船總的大兒子天保也喜歡翠翠。更嚴重的是,一座新碾坊又加入了這場競爭——團總將它作為虐人的陪嫁,正託人向順順放口風,要儺送作女婿!為了翠翠的幸福,老船伕竭力奔走,為翠翠的事操碎了心;另一方面,儺送兄弟也約好以唱山歌的方式來贏得翠翠的心。結果,天保不敵儺送,不幸敗北,又在一場意外中喪生。儺送和船總順順都誤以為是老船伕的錯。儺送被逼賭氣下行,老船伕因為不被人所理解,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去世,只留下翠翠一人獨自守在渡口,等待儺送的歸來。

《邊城》的結局是一個悲劇,末尾不禁令人傷感。回頭想想,在這裏面有很多構成悲劇的因素。從現實來講,碾坊和渡船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碾坊代表了一種實用的,功利的一金錢地位為標準的婚戀觀;渡船所代表的是一種自由的,出於心靈相互吸引的傳統古樸的愛情觀。這兩種愛情觀發生了衝突。在作品裏邊,事實上是以碾坊為代表的這種力量,這種勢力取得了勝利。爺爺之死,兩個人沒有最終結合,都跟現實層面的這兩種力量衝突有着密切的關係。

在這部小説裏,人性之善展現的是十分充分的。就渡船老人來説,他的職責就是管理那個渡船。他勤勞,善良,本分,敦厚。凡是一切的傳統美德,他都不缺少。他管理渡船不論風吹雨淋,寒暑春秋,都非常的忠於自己的職責。他因為是食公家的糧祿,所以過渡人看他忠實,有時候給他一些錢物,而他一概極力退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所得來的一些錢物,他總是想方設法的超量去報答。老船伕身上的閃光點另人折服,人性的光輝不可泯滅!

人性的詩意,山水的詩意是《邊城》所強調的重點。沈從文先生通過《邊城》這部愛情悲劇,揭示了人物命運的神態,讚美了邊城人民淳良的心靈。

當我們步上這個已經有些渾濁的社會,表面的交際應對能力我們應完善具備,但離開各種需要應酬的場合之後,褪下偽裝的面具,用真實的一面面對佳人,朋友是必要的。在污濁的社會,讓自己的心靈出淤泥而不染,在偽裝的生存利殼下永遠保持着一顆善良的心,並不斷滋潤它,使它能一代代地遺傳下去,屬於中華民族自己的人性的美必定要延續下去,這是每個中國人必須揹負的責任。所以,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我們一定要揹負起這個重任,人性的光輝不能滅,中國人民的光輝更不能滅!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殘忍社會,金錢,權利,慾望已漸漸控制了每個人,善良的一面漸漸被覆蓋,行屍走肉已不足為奇,真正的淳樸的人們卻被排擠。從現在開始,自我反思吧!悟出自我,找出人性的光輝!

邊城讀書筆記14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説代表人物)小説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説。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説,(沈從文小説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作者用細膩,平滑的手法描繪了又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戰爭的硝煙,沒有車馬的喧鬧,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閉塞,但依舊有着它的悠閒自得。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户單獨的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

《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描述着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人間往事,卻透露着令人嚮往的淳樸民風,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

《邊城》裏的人情亦如水,細水長流,卻不是如水一樣無色無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閲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着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一個堅強的老人,同樣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擁有的那份慈愛,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裏一個人承擔。

不由的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結局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不由得為祖孫間的關愛,兄弟間的情誼,男女間的感情而感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這樣一批有着淳樸,美好心靈的人。

邊城讀書筆記15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白河的深潭映襯着白日,花紋瑪瑙,小白石子點綴着河底,游魚飛似的懸在了兩岸間。山中竹林翠人眼,家家都裝點着桃杏花的芳豔。”這樣的山水注定是要孕育童話的。

童話的主人又好像山水:一個有着風日裏養的黑黑的皮膚,白河水般清明的眸子,好像追逐山頭竹雀的小黃麂。而另一個則在白河中泅水捉鴨,在竹篁裏作竹雀高歌,共同編織着詩一般的童話。

沒有王子與公主愛得轟轟烈烈,愛的生離死別。一切都只是如畫的人在如詩的景中恬靜優美的徜徉。溪邊長着的白色羽毛似的成片蘆葦與盡展着柔美線條的水楊柳交相輝映,綠色草叢裏綠色的蚱蜢與枝頭新蟬比賽着歌喉,兩山的深翠逼入竹簧中。那裏,黃鳥、竹雀和杜鵑正熱鬧地開着演唱會。而我們的翠翠正在桃花色的蒲雲下聆聽着蟲鳴鳥語。岳雲呢,也許在船邊拉着頭纖,吃着乾魚、辣子、臭酸菜,也許在水中追趕着綠頭長頸大熊鴨。

如此的兩個人的愛自然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健康。天快亮了,雲都紅了,別的雀子也歇息了,唯有杜鵑不曾倦累。石頭泥土草木曬了一整天,正散着熱氣,熱熱的泥土味兒、草木味兒、蟲子味兒。安然入睡着竹雀的歌聲,歌聲載着她飄上白塔,飄下菜園,飄下船,又飛竄過懸崖半腰去摘虎耳草;一大批螢火蟲尾上閃着藍光;流星拖着尾巴劃破天際。

“每一隻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隻雀兒得有個窠”,但並不是每個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都會順順利利、順理成章、順其自然地最終幸福快樂生活在一起。茶峒的月光又美了兩夜:一夜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的竹篁羞澀地在月下皆隱了顏色,只有蟲聲密作如落雨;另一夜極其柔和,溪面好像浮着一層薄薄的霧,霧裏飄着淳厚的歌,隔溪應和。

就像小人與魚去了大海,灰姑娘失去了生母一樣,似乎每個童話裏的公主都要飽嘗疾苦——月藏了,風來了,夜間落着大雨,挾以嚇人的雷聲,電光從屋脊上掠過,訇的一個炸電接着便是一種超越雨聲而上的洪大傾圮聲。爺爺走了,小鎮又恢復了平靜,古老祥和。

哭泣過了孤獨,孤獨過了憂傷,太陽升起,西邊的小船又開渡了,勺陽西沉,小船收渡。天上月色極好,聽到各處是蟲聲;天上月色極好,大星子嵌進投藍天空裏,非常沉靜温柔。離開的離開,出走的出走,留下翠翠獨自承受着現實,默默忍受着等待。一個沒有結局的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是期待?是悲傷?在那樣一個明淨的自然中,真善美主宰着人們的生活,我寧願相信一個俗不可耐的結局——“明天”,也不希望翠翠像人魚小姐一樣在王子眼中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