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活着》有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25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活着》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活着》有感1

我們究竟是活了365天,還是活了1天重複了364次呢?餘華曾在《活着》中寫道:人活着本不是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為了活着以外其他的事物而活着。合上書本我陷入了沉思。那我呢?我為什麼而活呢?我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餘華《活着》這本書,我用四天如飢似渴地啃完了富貴的一生,回首相顧,我想富貴文中的最後一笑有太多意義了他原本是個地主家的獨子因吃喝嫖賭而家破人亡,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讓富貴這個從小錦衣玉食的富家子弟體驗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他的一生坎坷艱難,父母被活活氣死,妻子跑了,女兒生產大出血死了,女婿幹活的時候被工地掉下來的鋼管砸死。只剩爺孫倆相依為命,上頓飽下頓飢的日子孫子實在是過怕了,好不容易有點豆子的富貴煮好了去幹活沒看着孩子,孫子最後因撐死而亡。富貴前半生奢侈繁華家人在伴,後半生孤苦伶仃只有一頭老黃牛為伍。他説:人這一生唯獨不能做錯三件事,進錯門,上錯牀,吃錯飯。

身為中學生的我生活條件幸福,家庭和睦,老師同學親切,實在體會不到富貴那一笑的辛酸,我無法做到感同身受與換位思考,我雖然是千萬萬人中的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學生,平凡到就連聚光燈都會錯認成太陽。但我不甘心,誰説loser的熱情就不值錢。我會努力做個星星,有稜有角還會閃閃發光,我想抬頭找到真正的太陽,我在這茫茫薄霧中也有屬於自己的小小目標。我清楚詩與遠方都很美,可我需要不斷地拼搏前進才行,詩雖美,但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才能讀懂,遠方雖美,但通往旅途的車票很貴。初中時代已經所剩不多,我將不斷磨練以最好的自己迎接中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每個人都有贏一次的權利,對!站起來!別趴下!

身為實中學子,我現在的意義就是考上好高中為我校增添光彩,為自己謀取出路,不負老師的諄諄教導,不負父母的滿心期望。我活不成富貴,絕不。去經歷,去選擇,去做我想做的,我想告訴他們:我可以!

不妨大膽一些,反正我們誰都無法活着離開這個世界。只希望明年夏季,微風不燥,揚帆起航,可以邁着堅定而熱忱的步伐,一步步走向屬於我的光明大道。是,我為自己而活,我活着的最終意義就是可以讓他人看到我拼搏的足跡,我可以!

讀《活着》有感2

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字字不漏,把書裏的每一個感情都儘可能的看清楚。而我,始終不夠深沉,只能通過眼淚來宣泄我的共鳴,以及對命運的感慨。

看到最後,我深深佩服於福貴對待生命的態度。沒有看過過程,就不會懂他經歷了什麼。

在書的中間部分,我為每一個淳樸、善良生命不應該地離去傷心抽噎。有慶熱情地獻血,卻被無情地抽死;苦命的鳳霞,剛在為她終得嫁一真心之人欣慰、舒心之時,卻又不情願地看着她為新生兒的降臨而逝去;最善良的家珍,永遠都懷着那最柔軟的心,為家人無私地付出,最後,實是被累得死去;中途成為徐家女婿的二喜,一個偏頭男人,同是苦命的人,同樣也逃不出命運的安排;還有最讓人憐愛的苦根,他的死,最是讓人痛心的難以接受……

每一個人都是那麼鮮活地存在過,他們就想簡單地活着,他們其實早參透了人生最基本而又最深刻的哲理。他們勤勞能幹,為了活下去堅強地支撐着。即使貧窮,即使病痛,他們也從未有過放棄生命的念頭。

看過《活着》,就等於經歷了好幾場人生的急劇悲痛。每一場,都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親身跨越痛苦,無疑是艱難的。但是,跨越了,也就解脱了。而最虐人的,其實是那一直駐足在旁的作為旁觀者的痛苦。是的,我説的就是福生。我甚至無法想象他最後怎麼還能和他那命名為“福生”的老牛談起有慶、二喜、家珍、鳳霞以及苦根。他的“玩笑”,在我看來,無疑是一次又一次地揭開那足以讓人血流不止的瘡疤。可是,他確實這麼做了,並且笑聲實為爽朗。以往的苦痛與現在簡單的豁朗對比,再看看每一個真實卻又已去的人,或許,這就是《活着》的寓意所在吧。

回到我的現實,分明覺得我確實離他們好遠,可是,那些人物着實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共鳴。當我看到鳳霞被送走時,看到福生揹着有慶的屍體在夜裏泣不成聲時,看到二喜死前發出所有氣力呼喊自己兒子名字時,看到苦根因為平時難得吃豆子而撐死時……其實還有許多我説不完的情景讓我哭到沙啞。彷彿我就在書中,我就是福生,我就目睹着這一切悲劇的發生。福生哭過的地方,我哭了;他沒有流淚的地方,我也哽咽了。我沒有他那麼堅強,但是,我是那麼真切的體會到他的悲傷。

這本書的主題,不是要我們體味人間悲苦,而是從作者的字裏行間看到“活着”。無論如何,活着便就成就了一切。活着,着實需要勇氣和毅力,需要懂得順其自然,繼續下去。人生,不是一場童話,它現實地讓我們經歷種種的喜怒哀樂,甚至於只有悲憤和哀怒。但是,只要活着。活着,我們就應如期地睜開眼去迎接朝陽;活着,我們就應順應地呼吸空氣中的每一方氧氣。只要活着,就不要放棄自己。

讀《活着》有感3

常言道:富貴有命,生死在天。中國人自古相信這句話。然而,僅僅是相信而已,他們是不肯服從於天命的,他們盡着自己的力量與"天意"做着鬥爭。他們多在取名上寄託着對生活的希望與討好。或許,這就是"福貴"這一名字的由來:福貴,一生大富大貴。地主老徐可能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終是應了這個名字:福分太貴,享之不起,只得在漫漫歲月裏孤獨的守望,無聲的長歎!

人生短短數十載,紅顏彈指老,僅剎那芳華。若説人活着只是為了最後的死亡,那活着,又有何意義?數載歲月,最後,怕也只落得個"唯有淚千行"的無助與孤獨。或許,對福貴來説,這一生活着,只是為了經歷一次次的離別。父親、母親、春生、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他們的接連離去使得福貴即使慾望再多,卻也連哭泣都顯得可憐無力。上天從來都吝嗇賜予,對於福貴,或許人生的歌詞還未填好,卻已瀰漫悲傷;或許,他想象過美好,心中也曾懷過期冀,只是願望與現實背道而馳的痛苦還未消散,風就從旁邊歎息着走過。

讀完《活着》,"我不知道我心裏有什麼在動盪——我不懂它的意義。"我的心,在文字中摸索着,那是震撼,是困惑。人,到底為什麼活着?對於福貴,又有什麼支撐着他活着?對於三毛,荷西的意外去世讓她痛不欲生;而福貴呢,親人,朋友無情的離去,這又是一種怎樣的絕望?對於三毛,迷茫的温馨使她想望得心痛,但,因為有愛,因為傷口結了痂,她振作起自己的精神。因為心中有對荷西的愛與念,她放棄悲傷,寫下《萬水千山走遍》。或許,正是因為福貴心中有愛,他選擇了活着,選擇了用生命的活力與力量點亮愛的燈火;選擇用自己心中最後的光來守望那心底最後一絲的美好。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是文章末尾福貴的台詞。那時的他,或許穿着破敝的衣服,在貧賤的人羣裏歇足,那流離失所的心也無安放之處。誰也不知道,獨坐在田坎上的福貴眼中凝望着何等的空虛。他守望着,以近乎麻木和執拗的方式守望着心中那最後一點光,守望者殘酷現實所帶不走的回憶。他的心平靜地跳動着,只是這個給予他力量的地方,是你我永遠也到不了的遠方。或許,在福貴心中,家珍他們並沒有遠去。他們活着,以福貴所以為的方式活着,活在福貴的心中。

福貴,這個孤獨的守望者,在回憶中掙扎,在歲月中摸爬,只求在靜寂無邊的黑暗中唱出生與愛的獻歌。他不求任何人的可憐,只是在自己的心魔中盼一場夢碎花落,渴望在人生的旅途中與自己終生守望着的一切攜手共行,直至月落樓頭,芳華日落。

讀《活着》有感4

時間真的很殘忍,一次次無情的帶走福貴身邊的人。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年少不務正業輸掉家產。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離不棄。即使福貴被抓壯丁去充軍,家珍也沒有選擇離開福貴,而是選擇擔起這個家。家珍是這本書中我最心疼的一個人。

餘華這本書寫的太過於真實,生活對我們有剝奪卻沒説什麼時候會給予我們一些東西,活着就是活着,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

最後的最後,福貴身邊的所有人都離開了他,他只剩下一頭老牛陪着他。福貴一次次的失去親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憐!

這本書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那麼容易就會流逝。我不是書中人,卻彷彿感受到了福貴一次次的絕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後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樣子。活着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讀《活着》有感5

生活中大家都會讀一些書,我也很喜歡書,但很多書讀完了,忘卻的卻很快,

對心靈的觸動並不是很大。直到有一天,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餘華的作品《活着》。

初讀作品,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看到的是一個普通人平凡而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富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的年代裏。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旺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的一生中,不知不覺失去了親友,失去了金錢,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相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樂觀而坦然地面對世界,一切悲痛往事在他的口中都變得那樣平淡……

《活着》簡介詼諧的開場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隨着故事的深入,我的內心跌宕起伏,時時會想到,人生怎麼會如此艱難苦澀呢?故事中的每個情節,都使我的內心都隨着他而顫抖。

主人翁富貴,輸光了家產,使父親含怨而死,妻子家珍被其父親接回家,臨走時,那犀利的眼神,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辛酸,看着一個人由生活的瀟灑到活的可悲。緊接着,苦難和病魔奪走了他的母親,妻子,兒女的生命。當我感到生命對他已是一種苦難時,他卻憑着對生命的堅韌,頑強的挺了過來。

富貴豁達的面對人生,堅強的毅力,使我十分敬佩。

司馬遷得罪了貴族大仕,慘遭宮刑,他卻不放棄,沒有自殺,忍辱負重,用堅強寫下了《史記》,以此被後人稱讚。

姚明在NBA中,承受着壓力,挫折與傷痛,他亦然堅強地挺立着。

地震中,每個人對於生命的渴望是那麼殷切,靠吃紙張喝自己的尿液忍受了五天五夜,最終活了下來……

後來,我在想他們為什麼能頑強的活在世上了。我從這本書裏找到了答案,活着本來就是一種希望,生命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不管有多麼艱難,只要活着就已足夠,就一定有希望!!!

《活着》就是那樣一本薄薄的書,但卻如“活着”兩個字一樣充實而鏗鏘有力。鼓舞着我尋味生活,感悟人生,磨練出堅強的意志。

讀《活着》有感6

暑假裏,我在媽媽的推薦下,讀了餘華的《活着》。

小説以“我”一位旁聽者聽一位老人講述他過去經歷的形式展開,老人用平靜的口吻講述了他自己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老人叫富貴,年輕時是一個地主少爺,經常在城裏吃喝嫖賭,無所顧忌的胡鬧很快讓他傾家蕩產,變成了一文不值的窮光蛋。他從此一蹶不振,日子越過越窮苦,但厄運總是追隨着他的腳步。他的父親在從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一頭栽入了糞坑;為生病的母親到城裏買藥時,他自己被抓壯丁,飽嘗顛沛流離、飄無定所之苦之後,終於死裏逃生,回到了家,但母親已病故;兒子在一次意外的採血事故中被冷漠的醫生奪去了生命;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失去了説話的能力終於長大成人卻死於了難產;妻子家珍死於軟骨病;女婿二喜死於工地的事故;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都不肯放過。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他親手埋葬了父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四十年後,他仍然活着!並買了一頭老牛,取名“福貴”,與它相依為命。

看完後,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活下去。想起初一時我們學過一“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着災難。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但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

在我們老家對面有一個老公公,已經風燭殘年了。每次我回老家,總能看到他一個人坐在牆角曬太陽,安靜平和。媽媽曾告訴我,這個公公苦難的一生,他的父親在他小時候被抽壯丁就再也沒有回來;他的弟弟在剛好成年時因受不了生活的痛苦上吊而死;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小兒子在一次晚自習回家時不慎掉到萬蒼初中前的溪裏淹死了;大兒子兒媳雷雨天氣時在野外割麥被電死,留給他們一個10歲的孫子;他的媽媽傷心絕望一病不起,離開了他;後來妻子也因痛風去世。兩個女兒遠嫁他人,這個公公曆經磨難,帶大了他的孫子。聽完後,我想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活着》,看着祥和的老公公,我肅然起敬。活着,才是道理。活着,才有希望。

記得中國達人秀裏的無臂鋼琴師劉偉也曾經説過“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的活”,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深刻感悟。無臂的他16歲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後通過了七級鋼琴考試;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記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不僅成為中國第一個達人,而且還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台,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他還用雙腳敲打出來的自述傳記《活着已值得慶祝》,詮釋了精彩的活着。活着才是硬道理,並且要有尊嚴地活着、要有價值地活着……

人生在世,活着,才有希望。

讀《活着》有感7

人生難以一帆風順,定會跌宕起伏。這起伏,可能對生命的旅途無關痛癢,諸如作業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諸如高考、從業……

但是,無論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這一切,才有機會去細品人間甘甜,才能去遍嘗人間疾苦。

書中,春生,書裏一個自殺而不是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當兵,他沒想過自殺;為了搶一兩個大餅而鼻青臉腫,他沒想過自殺;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沒想過自殺。他知道,戰爭終究會結束,即便周圍一片黑暗,在那遙遠的地方,仍有一絲微茫光明。他熬過了戰爭,終選擇了自殺。或許,是從縣長位置跌落又為萬人所指,身心飽受摧殘,或許,是十年_,心中的光明比戰爭的結束來得更遙遙無期,無論怎樣,他都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勝利降臨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所説“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是的,一切好的、壞的、樂的、悲的,只要我們都還活着,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的長河,衝散到天涯。

本書的主人公,福貴,給人的,則是一種渡盡劫波仍積極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個地主家的公子哥兒淪為無家可歸,親人都離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死了。前路悽苦,他為什麼要活着?人生黯淡,為什麼還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為什麼還要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後,這個問題曾一直一直在困擾着我,無解。苦根死後,他,沒有隨着已故的親人,一起奔赴那虛妄遠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獨嘗世態炎涼。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福貴嚮往着以後的日子,對將來的未知充滿憧憬,經歷諸多磨難,不屈不撓,即便在他親人都離他遠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頭和他一樣蒼老的牛。他堅定地、堅定地要活下去,希望這頭牛會成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後一位伴侶,在他心裏,還有一片沒有被那種磨難所塗黑的大光明。福貴渡盡劫波依然仰起頭來微笑的頑強,永遠不會被困難_的堅韌,對生存對生命的難以描述的的渴求,給我心靈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參悟生死……

有生命,才能享受這一切。活着,真好。

讀《活着》有感8

生和死,是個永恆的話題。《活着》中寫道:“我們會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得不來;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得不離開。”不知不覺,來了,又離了,一切都是那樣的無可奈何,難以掌控。卻忘了,生死的界限又哪有那麼清晰,我們生着,亦然亡了;我們亡了,亦然生着。驀然想起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寥寥幾字,囊括了多少萬物的規律。我想,生和死,也可以用“生死合一”概括吧。

《活着》中的福貴,出生起便如“夏花之絢爛”,活在一個地主家庭。多美好的生啊,但他蹉跎歲月,揮霍無度,貪婪地享受着生而為人的滋味,如一酣甜的美酒,纏繞着舌尖,刺激着每一個味蕾,令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他開始狂歡,忘了妻子,忘了父親,更忘了自己。妻子的千萬次呼喚,也未曾把他換起——個喝醉了沉睡的酒鬼,誰又能讓他醒來呢?他活着,也死了。

一聲霹靂,他猛然驚醒。仰望天空,呵!要變天了。烏雲吞噬了大半天空,天空盡頭只留下微弱的光芒。寰宇陰森森一片,草木枯萎,唯有他,與那在後匆忙追趕的人羣。他敗光了所有家產!我想,他的心情是極富雜的,對那聲霹靂心存感激,又憎恨無比,又或許想繼續品嚐美酒,把自己灌醉。無論如何,他不得不活過來。但,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這暗淡的世界掙扎。“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原來,現實生活竟是那麼不堪一擊,他卻無能為力。此時的他,是一隻螻蟻,搬着比自己重百倍的磨難,戰戰兢兢地爬着。前面,是座大山,再前面,還是座大山。生和死的界限,已被漸漸虛化。

可誰又知道,命運無常,造化弄人。這,才剛剛開始。父親的亡,孫子的生,妻子的逝······生生死死,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他曾抱有希望,至少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現實卻把希望的密網一點點扭曲,撕碎。他拼盡全力去重織,已然於事無補。他默默地,安靜地承受着生和死,一次次地重感“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和痛楚,不亞於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他雖活着,卻經歷着死亡的`折磨。我想,福貴一定是有過輕生的念頭,在生與死之間,苦苦抉擇,最終選擇了活着。因為他明白,“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活着什麼也不為,就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走過浮華和喧鬧,看過生離死別,轉頭才知道,死亡是另一種形式的永存。

時光的烙印慢慢褪去,或許,福貴淡然了,會默默一笑吧。誰不曾絕望過呢,每個人生來孤獨,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於是的,他和一隻也叫福貴的牛,相濡以沫。這是繁華落盡一片蕭瑟中對自己,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他用生命的情緒去化解死亡,用死亡去關懷生命。我覺得,他沒有對抗了,但又與麻木不同,這是一種信念,一種更高尚的人文情懷——逆來順受,放棄內心的掙扎和疑問,默默忍受它。

他和牛在田地上耕作着,無論是先前的美酒,還是後來的霹靂,他都不在乎了,只是一個人,默默地。生命,不就是用來感受的嗎?他或許在想,生與死如同東方徐徐升起的朝陽和西方斷腸的夕陽,日復一日的交替着。朝陽無論陰晴,兀自地懸掛於天空,夕陽無論有多麼不捨,也將默默地下墜。看似先有朝陽,再有夕陽。然而我們總會被自己所處角度,雙眼矇騙。哪有什麼朝和夕啊?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不增不減地默默旋轉着——以它那不十分圓的圓。朝和夕,本就是一體,只是形式不同罷了。生和死又何曾不是這樣呢?

陽光照射着大地,一人一牛的影子被拉得許長,道不盡這是朝陽的親吻,還是夕陽的呼喚……

讀《活着》有感9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誼。這是最感人的友誼。他們互相欣賞,同時又互相憎恨。他們誰都不能拋棄對方。同時,沒有人有任何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如何承受巨大的痛苦,就像千鈞一髮一樣,一根頭髮承受着30,000磅的重量。它沒有壞。活着告訴我們眼淚的豐富和寬廣,告訴我們絕望的不存在,告訴我們一個人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東西。

這位英雄曾經因賭博失去了他的財富,但他的親戚沒有拋棄他,這使他懺悔。那時,他明白只要他活着,只要他有愛和關心,貧窮就不一定是壞事。然而,他的妻子生病了,他的兒子死了,他的女兒死於分娩,他的女婿死於事故,他的孫子死於他的疏忽。所有的悲劇一個接一個地發生,最後只剩下他活着。然而,經歷了所有這些之後,他有了一種超然的心情,可以平靜地回憶和討論他的過去。

他和老牛呆了一整天,寄託着對親人的懷念和對生活的感激。雖然不幸發生在他身上,他很高興他有這麼好的妻子和明智的孩子。他的生活中沒有遺憾!作者沒有發泄、抱怨或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了高貴。這裏的高貴不是純粹的美,而是理解一切後的超然,對善與惡的平等對待,以及對世界的同情。

英雄傅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他的家人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他,徘徊在絕望的邊緣,但他有能力承受苦難,並對世界感到樂觀。當他發現間接殺了他兒子並讓他分擔過去的禍福的春生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互相感謝,互相憎恨,但是沒有人能放棄這個地方,同時也沒有人有任何理由抱怨對方。即使面對絕望,他仍然勸他的朋友們要堅強,要活下去,只要他們活着,就只能活下去。

作者沒有發泄、抱怨或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了高貴。這裏的高貴不是純粹的美,而是理解一切後的超然,對善與惡的平等對待,以及對世界的同情。

在我們當前的生活中,無疑會有許多困難和挫折。有時候我們真的很難忍受。然而,每當我想到傅貴仍然感激他的生命,我就會感到慚愧,感到自己和傅貴之間的差距。也許在經歷了這些磨難之後,我無法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通過觀察傅貴的經歷,我可以感受到同樣的情感。

不管怎樣,生活會繼續。只要我們活着,我們只為自己活着,而不是為自己以外的任何東西活着!

讀《活着》有感10

活着,這兩個字的本質是生命的一種狀態,現在進行時ing……但是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到底為了什麼而活着,有些人説是為了享受生活;有些人説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可是到底又有多少人能搞清楚活着的意義。

前一陣又看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電影,瑪蒂爾達問,生活是否永遠艱辛,還是僅僅童年才如此?里昂的回答是:總是如此。之前看的時候不以為然,重新看到這段對白後,的確生活總是如此艱辛,但是還是要努力地活着。

在看過《活着》這本書之後,我漸漸地明白了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清楚的記得《活着》中的一句話,“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他的人生如同電影一樣慢慢放映開來,那原本幸福的家庭,由於他的吃喝嫖賭走向了敗落,他也淪落到為了養家餬口而不得不下地勞作的境地,從地主的身份轉變成了貧農,祖上攢下的基業也成了別人的家產。但是他經歷了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文革他都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那摯愛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那是何等的悲痛——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

尤其讀到有慶的死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猝不及防,白天還蹦蹦跳跳的去學校,晚上就躺在那冰涼的板子上,為什麼剛到任的縣長夫人失血過多就讓有慶一個善良單純的孩子為此喪命,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那個剛到任的縣長竟然是富貴一起抗戰的好弟兄,一切都是造化弄人啊。

他用那粗糙的雙手將所有的傷悲掩埋,如同那長眠於地下的親人,終於他孑然一生與“富貴”相依為命。最後陪着他的只有一頭老黃牛,他笑着哭泣,沒有大悲大痛,講述的時候他也只是嘿嘿的笑着。我想,這也就是“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讀《活着》有感11

國家動盪,人民遭殃。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就像一道鮮紅血印,深深地刻在了五千年的石碑上,更是刻進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四萬萬的人民羣眾,就是四萬萬根懸在滔天巨浪中的絲線。山洪海嘯,風雷湧動,人命如草芥。這風浪一刮就是幾十年,扯斷了多少縷絲線,沉沒了多少條人命?待到烏雲退散,風浪寧靜時,又有多少留下?福貴,餘華作品《活着》中的主人公。他的一生隨時代而起,隨時代而落,最後又因時代而沉靜。乍看上去,他的人生是一本寫滿了“苦難”二字的字帖。血紅的字跡寫的是他輸光家產後的萬念俱灰,他於死傷士兵哀嚎中感受的無盡絕望,他喪失親人時的憤恨無奈,他最終孑然一身的孤獨......

這樣一本滿是鮮血的字帖為什麼還要接着描?這樣充滿苦難的人生為什麼還要接着活?老年的福貴會用他那乾癟的嘴脣笑着告訴你他和家人團聚時的欣喜若狂,他潦倒時來自親人的鼓勵支持,他看到兒子奔跑時的驕傲,他看到女兒成親時的欣慰,當然,還有他老年獨自回憶往事的温暖。福貴絕不是什麼正人君子或濟世英雄,他的一生越活越落魄,甚至連自己的英雄都不是。他也絕非什麼大奸大惡之徒,據他自己所説其一生虧欠過的也只有自己的妻子。他曾放蕩,也曾世俗,但如今卻苟且地活着。説到底福貴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這個普通中國人的一生卻要比豪傑壯士波瀾壯闊,比亡命之徒崎嶇坎坷。就像是一根絲線,一根承受住了滔天巨浪的絲線。除了“堅韌”,還能用什麼詞來形容呢?

讀完《活着》後感慨無限,不過有時覺得福貴的一生很是荒誕,它彷彿是一堆被刻意捏糅在一起的悲劇,顯得雜亂無章。可是那荒誕背後血淋淋的時代背景無時無刻不再告訴我這它的真實。怎麼説呢?讀《活着》,看福貴的一生,就像是和時間暢談,聽光陰的教誨。這交談固然沉重,但也有學習價值。學到了什麼?學到了尊重生命,學到了如何去活着。正如餘華又中的福貴:“我見到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了比別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讀《活着》有感12

考慮到暑假就要到了,孩子可以有更多的閲讀時間,我最近就去書店買了幾本,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是《活着》,我之所以買這本書,是因為我以前看過電影《活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到特別的震撼。一讀起來,發現這本書很有魅力。我以前,讀思想深刻的書,讀一會就會有睏倦感,但讀這本書卻沒有任何疲倦,隨時拿起,隨時就能讀下去。

讀了一半,我就去書店,又買了作者的兩本雜文集和一本小説,讀了其中幾"我們衞生院就在大街上,空閒的時候,我就站在窗口,看着外面的大街,有時候會呆呆地看上一兩個小時,後來有一天,我在看着大街的時候,心裏突然湧上了一股悲涼,我想到自己將會一輩子看着這條大街,我突然感到沒有了前途,就在這一刻,我開始考慮起自己的一生應該怎麼辦,我決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我開始寫小説了".這種感覺,我也曾經歷過。當年在一個計算機廠實習,很多同學都在那裏,工作特別的枯燥,我就這麼想過,所以,後來一有機會,我就離開了那裏。

餘華決定開始寫作以後,就鍥而不捨,終於被《北京文學》發現,還被請到北京去改稿,這件事情轟動縣城,不久,他被調到縣文化館工作,這是他期盼已久的地方,從此,他漸漸走上專業作家的道路。

《活着》是餘華1993年的作品,使他一舉成名。被翻譯成很多國家的文字,還獲得許多國際大獎。

《活着》是受美國民歌《老黑奴》的啟發,講的是一個叫福貴的農民,他曾經是地主家的少爺,但因為賭博,輸掉了全部家產,然後,經歷瞭解放戰爭、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鍊鋼鐵、自然災害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家庭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艱難坎坷,一個個親人先後離他而去,最後,只有一頭老牛陪伴着他。作者通過一個人自述自己苦難的一生,反映出人活着的艱辛與無奈,也反映出一種面對人生的豁達與樂觀。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中説:"在世人中間不願渴死的人,必須學會從一切杯子裏痛飲;在世人中間要保持清潔的人,必須懂得用髒水也可以洗身。"既然髒水都可以洗身,那苦難又何嘗不是生命的源泉。正如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所強調的,正是外部環境的挑戰,創造了人類的文明。

讀這樣一本書,經常會被書中的人物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每次放下書,都會為書中人物的命運而感慨,同時,也會感覺到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我想,古希臘人之所以創造了"悲劇"的形式,也許正是讓人通過體驗故事中人物的苦難,來釋放人內心中壓抑的傷感,並對現實的生活更加充滿希望和熱愛。

回想世界上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也都是如此,它們通過一個很小的切入點,折射出時代的變遷與人生的坎坷。它們不只讓我們在精神上獲得一次次洗禮,更讓我們對身邊的現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甚至對人生有了一種更豁達的寬容與同情。

我今天能再次閲讀這些偉大的作品,其實要感謝我兒子,要不是因為教育他,我是不會讀這些書的,也不會主動去找來那麼多古典作品來試讀。反思起來,為兒子而讀書確實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動力,我也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獲得了許多意外的收穫。

在陪兒子讀書的過程中,我在不斷地觀察他的成長,看到他每個階段的變化,我都會情不自禁的聯想起自己當年的一些類似經歷。年輕時一些古怪的行為和衝動,現在看來,就是上帝在不同時期,打開了我們身上不同的開關,我們自己甚至都不清楚為什麼。但是多年以後,當我們看自己孩子身上的行為,聽他們講他身邊同學的一些怪異事件時,我們好象突然明白了,理解了,寬容了,淡定了。

最近讀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有很多感受。也許,人只有在回憶與現實的穿梭之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過去與現實。我們都從年輕時走過來,但是,回頭看,我們並非完全理解當年自己的所做所為,也許,只有在回憶與現實的交織中,我們才真正認識了自己和人生的本質。

小説這種文學形式,雖然看上去似乎通俗膚淺,但卻有着其他文藝作品不能替代的作用。講故事和講道理不一樣,專門講道理的作品往往確定性很強,而故事則能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每個人都可以從一個故事中,讀出不同的味道和內涵。而且,偉大的作品一旦產生,就不再完全屬於作者本人。好象一個孩子一旦出生,就已經不完全是父母所給予的內涵,他將漸漸成為他自己,並擁有自己的生命。

讀完《活着》,讓我更加深刻的感到,人只有經歷人生的一些苦難,才能真正理解和珍惜現實生活中的幸福與美好。伴隨孩子一起成長,使我明白,人必須經歷幾次不同方式的"重生",才能真正讀懂人生這部經典所藴涵的真諦。

讀《活着》有感13

其實,很早就聽説過《活着》這本書,自己卻遲遲沒有刻意的接觸。某天一個下午,隨手一翻,便深深的陷入主人公曲折的命運之中。三個小時,我一直攥着手繃緊了神經,直到書一頁一頁的被翻完。晚上,又把同名電影翻了出來,相比之下,電影顯得太温柔,張藝謀顯的太温柔。

死去,其實才是活着的真正名字。

由於賭博,本來錦衣玉食的福貴少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從此福貴就像被命運拋棄在某個暗無天日的角落,喘息着痛苦着。有時候,我們彷佛看到了希望。鳳霞結婚懷了孩子、年少就懂事的有慶是長跑第一名,儘管簡陋但是也有歡快,絲絲的暖意時時衝上心頭。但是命運的利劍還是無情的揮向了福貴。福貴無奈的看着自己深愛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我們的心也被一次一次的戳痛。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

我腦海裏的有慶是這樣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短短的頭髮、笑起來有酒窩、總是向着陽光的方向奔跑。看到他彷彿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看來,生活艱辛沒什麼!他熱愛生活就像熱愛他的兩隻小羊一樣,單純且美好。終於,有一天,有慶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彷佛有一道曙光射進了福貴家,一切都在變好。

突然有慶死了,冤枉而且荒謬。由於有慶血型和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抽血過多而死!

噩夢在延續,讀者看到所有的絲絲的温情和點點的希望,都被一個個悲劇扼殺在了搖籃裏。

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冰冷和麻木,只剩福貴平淡的敍説。

我們為什麼要活着?

餘華用它的筆桿直戳人性的弱點。福貴為什麼不去自殺?我們有時候會想。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無奈的看着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相繼離去。他不應該絕望嗎?他不應該對生活失去信心了嗎?他不應該很孤單嗎?我想,福貴是絕望、痛苦和孤單。餘華偏偏讓福貴活着,這活着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釋然。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福貴忍受着,訴説着。我們儼然不能從他平淡的語言裏,感受到過去的絕望和痛苦。

最終我們都會明白,不管是你拿到大學通知書時的喜悦,還是失戀時的傷心,只要活着,時間的力量最終會把他們變成蒼白的結果。時間總會讓你忘記一些東西,承受一些東西。

讀《活着》有感14

讀了餘華的《活着》心裏感受頗多。也看了幾篇別人的評論,也就是讀後感。或許是自己知識淺薄吧,從中感受到的沒別人多,也沒看出些什麼大道理來。這是個遺憾。但內心多少還是受到點震撼抑或可以説受到點啟發的。

人,只要還沒死透就得好好地活着,而且要活得踏實,活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別等到垂暮之年了才幡然醒悟——自己這一生活到狗身上去了。這是悲哀的。亡羊補牢,羊都沒了還補啥牢,有用嗎?沒有了,一切都晚了。走錯了路可以從頭再來,做錯了的事就無法改變了。人的一生啊就像花一樣,從花一苞到綻放再到凋落。可是花落了會再開,人老了就不再有少年了。

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用福貴自己的話來説就是:“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年輕時生活的糜爛,父親的死開始懂得責任這個東西,然後被抓壯丁去當兵看盡戰爭的殘酷,再到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後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我還活着!看透了人生!

對!我還活着。只要人還活着就要一直活下去,直到大地召喚。成了一個土饅頭,一抔黃土為止。

“活着”是進行時的。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不論平庸與否都無從逃避,直到死為止。但是,死這種事不管你想不想都終究會去面對的。死就像史鐵生説的那樣:“死是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做人還是平常一點的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性命。”這是福貴在經歷了一系列坎坷後對人生的感悟——人,平平常常地過一生就好。這是一個老人,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個親手埋了一個又一個自己的親人之後依然堅定地活着的老人對人生的感悟。

我是個平凡的人,胸無大志,最大的夢想就是吃一頓飽一生。名利這東西對我來説,有是好事,無亦無不可。平淡而不平庸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人嘛,這一輩子也就那麼一回事,看開了,也就看開了,怎麼活都是一種人生,人間嘛,幻象而已。

讀《活着》有感15

今天我很榮幸的能夠站在這裏,給大家講講令我印象最深的那個它——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着》,心想這書竟囊括了怎樣的內容,以怎樣的態度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裏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霎那間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對於其它的大部分,這本擁有從黑夜沉澱出的薄書更有着不凡的重量。餘華説:“我決定寫下這篇小説,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追求,對生死樂觀的態度,而富貴就經歷了這樣的坎坷的一生,成為餘華筆下的那個人。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有很多的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如此説道。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天會被生命這種不可承受之物摧殘的形同枯槁,人活着若被賦予簡單的意義,那你的生命應該是很短暫。人簡單的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就像你的任務是學習得好成績,你父母的任務是工作賺大錢。人活着,不為他人而活,因為生命亦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説到:“一個人生命再大,如果想死,那怎麼也活不了。”富貴也是不容易的,為什麼呢,他經歷了他父母的死、妻子的死、兒子的死、女兒女婿、孫女的死,他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説過的更多的是踏實,因為身邊的一個個人離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還有人説他只是倖存者,可他卻是真真實實地活在這個世上。

富貴是一個英雄嗎?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難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着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最後只有一個名叫“富貴”的老黃牛陪伴,伴隨着他從徐家浩大事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為生計發愁的莊稼人。這彷彿是歐·亨利式的結尾。就像你爸告訴你,泰坦尼克號兒是你家的,當你收拾行囊準備放棄學業的熱潮潮頭時,發現這是場美的不能再美的不加修飾的白日夢。例如光頭強中了大彩票,傾聽着電視機兑獎地點時,他對李老闆吆三斥五,可彩票颳走後,他傻眼了,同時他也後悔了。而富貴的經歷不是夢,但他採用了激勵的心態去面對。人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才能把心與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要有多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從天而降的沉重負擔。

讀《活着》,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裏,那他在哪裏呢?那當然是匯成靜靜的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兒上。富貴與農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就是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的運動。百姓們看到家中的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與淚。如果是你沒有糧食、零食,還不能流淚那你還有活着的勇氣嗎,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以書的結尾為尾——“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的聲音,那是土地召喚着黑夜的降臨。”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束手收筆。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義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