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李清照

李清照《聲聲慢》説課稿範文

欄目: 李清照 / 發佈於: / 人氣:9.13K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聲聲慢》説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聲聲慢》説課稿範文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7課的《聲聲慢》。下面我將從教情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作業等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説教材:

(一)單元教學分析

《聲聲慢》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李清照的一首詞。

詞是一種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樂性的文體,鑑賞時往往是通過反覆吟詠,體會其聲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同時運用聯想和想象,領悟其中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

縱觀整套高中語文教材,在人教版五個必修模塊中,必修四第二單元是唯一的宋詞單元。該單元編選的是宋代柳永、蘇軾、辛棄疾和李清照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這四位詞人在詞壇上都佔有一席之地,他們的創作跨度約有二百年,詞作既充分體現了宋詞的藝術價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詞的發展脈絡。按照傳統的提法,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典範,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代表。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此外,必修五的教學模塊中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也是對鑑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的時候,可以為學生以後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鑑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分析

閨怨主題是唐宋詩詞創作的一個傳統題材,“閨怨詞”是專門表現婦女生活和情感的一類詞。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婦女表達情感,雖別有一番風味,但終歸和婦女複雜、內隱的心理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視角和筆觸比男性詞人更敏感、細膩。《聲聲慢》即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作。

《聲聲慢》作為李清照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抒寫了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後的愁苦悲慼,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其藝術表現方式是獨特的,李清照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她獨有的寂寞心境。

從橫向比較來看,柳永和李清照都屬於婉約派詞風,但二者同中有異;從縱向比較來看,《醉花陰》和《聲聲慢》標識了李清照的詞風在南渡前後發生的變化,雖都在寫“愁”,但風格殊異,值得鑑賞玩味;從深度分析來看,李清照不同於前後其他任何婉約派詞人,她的“愁”詞具有獨特的抒情藝術,她的生命折射了中國古代女性生命與歷史生命的衝撞與交融。

因而本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後,教給其鑑賞詞的方法。通過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瞭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後對詞的鑑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詩詞的能力。

二、説學生: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宋詞,但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瞭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侷限於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鑑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

這首詞之前,學生已經學過柳永和蘇軾等人的作品,對詞的文體常識和基本鑑賞方法已有所瞭解,對豪放和婉約的詞風也有所認識。並且剛剛學過李清照的《醉花陰》,對作者的身世經歷也有了大體瞭解,這些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高一的學生在鑑賞詩歌的學習中往往存在兩種極端心理:一是渴望擺脱教師程式化的説教,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一是“緊跟”老師的“步伐”,一味被動接受,缺少獨立思考和領悟。因而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必要的知識補充之外,儘量對學生的鑑賞加以引導、提示,並構建一個合理的平台,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詩詞鑑賞能力。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如果在課堂上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將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

三、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深刻領悟“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曠世悲愁情懷。

能力目標:通過“直覺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學習詞作的鑑賞方法,豐富鑑賞體驗。

情感目標: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對詩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

為了體現宋詞的文體特徵,同時也為其他宋詞的鑑賞起到示範作用,我將本次教學的重點設計為鑑賞詞作品的意境美,豐富情感體驗;而教學的難點則設計為對李清照作品內涵的深度解讀。

四、説教法學法:

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閲讀。”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上,我採用對話式教學,主要採用誦讀感悟法、情境創設法、對比閲讀法、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閲讀課文。

首先是誦讀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詞教學貴在多讀,充分的誦讀是深入鑑賞的前提。反覆誦讀,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為易懂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那種先講解再誦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本詞是宋詞中的經典,文辭優美,感情濃郁,認真引導學生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發現詩詞中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誦讀的過程中質疑,思考,品析,鑑賞。在誦讀中體驗出女詞人孤悽愁絕的情感,就可以説完成了教學目標的一半,決不能等閒視之。

情境創設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藉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對比閲讀法。通過與《夏日絕句》的比較閲讀,讓學生在誦讀、分析、聯繫比較中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深刻領悟“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曠世悲愁情懷。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設計有深度的開放式問題讓學生討論、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在思想的碰撞中經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的。學法上我希望自己能突破中學教學傳統模式,提升理論教學層次。凸顯方法的運用和教育,點燃學生學習宋詞的熊熊之火,使學生感悟審美意象,領略古雅意藴。

五、説教學過程:

本次教學從“愁”入手,以“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貫穿全文,始終圍繞“愁”展開教學。通過分析景物特點、作者人生經歷和作者人生體悟三個環節的設置完成對詞人“愁”的內涵的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分析詞中意象為基礎,逐步領悟“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曠世悲愁情懷。最後通過討論李清照“直麪人生之愁,思辨人生之愁”“知難而進,破愁而出”的精神,延伸出對李清照作為女性對內心的關照和對生命意識的覺醒的獨特藝術魅力的讚歎。

具體過程如下:

1、新課導入:

輕拂中華歷史的塵煙紗縵,咀嚼古往今來的悲懷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學長河中,特立獨行,登峯造極的滄海愁人恐怕當數女詞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她有“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還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説不盡的愁。(板書:聲聲慢,李清照)

設計意圖:用帶有詩味的開場白和李清照帶有“愁”的詞句導入,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學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2、朗讀訓練,整體感知。

以朗誦為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通過錄音朗讀、學生齊讀、個人朗讀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領會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節奏和輕重讀音,注意感受朗讀中的情感基調——哀婉淒涼。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節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

3、第一個層面的解讀“愁”

請問作者在詞中重點描寫了哪些景色?這些景色具有怎樣的感情色彩?(淡酒——酒力壓不住心愁,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秋風——讓人身體感覺寒冷;過雁——物是人非之感;黃花——或指喻女子憔悴的容顏,或摹菊花凋謝之狀;梧桐——大多表悽苦之情;細雨——最契合文人失意與愁苦的自然物象)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深秋時節景物自身的悲涼,體會作者“愁”因傷秋而生。

4、第二個層面的解讀“愁”:

展示李清照《金石錄後續》《金石錄後序》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等文獻中的文字記載,聯繫背景知識,回答李清照的生活境況怎麼樣?她遭遇了什麼樣的家庭變故?作品中描寫了其怎樣的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經歷,尤其是北宋滅亡後,顛沛流離的生活讓李清照的晚年十分悽苦,體會作者“愁”因傷時離散而生。

5、第三個層面的解讀“愁”:

展示李清照另一首作品《夏日絕句》,思考李清照為什麼寫出如此豪邁的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兩句中藴含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和晚年時期《夏日絕句》的比較閲讀,體會作者“愁”因國破家亡而生。感悟作者柔弱的外表下,跳動着一顆豪邁的心。

6、情感昇華:

討論:李清照的詞如生命

李清照用文字生動地表現了她的一生,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民族之悲、身世之感於一體,意境深遠。但李清照的偉大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其“愁”之苦,更主要的是她看似“愁若煙海”實則豪情萬丈,她不但有金剛怒目的勇氣,更有非凡的歷史洞察力,《夏日絕句》裏士可殺不可辱的英雄觀,讓人心生敬佩。

設計意圖:這是對以上分析的延伸,希望通過對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對比閲讀,讓學生明白李清照詞的不同風格和不同情感。通過對不同作品的解讀,使學生明白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通過“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鑑賞詩歌。

7、總結:

講離愁,講孤寂,講悲秋,李清照的聲聲慢當推榜首。一杯殘酒,一片落葉,一聲雁叫,一滴秋雨,一盞孤燈,李清照都能點石成金,賦予它濃郁的感染力。讀着《聲聲慢》,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無疑這是一種淒厲的美。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明白詞人晚期詞作中“愁”的豐富內涵。

8、板書:

悲秋之愁 傷懷之愁 亡國之愁

9、作業:

蒐集李清照詩詞中表現愁緒的作品加以賞析,以《簡説李清照的愁怨》為題,寫一篇探究性小論文。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設計可以呈現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各位評委、老師們,以上就是我對《聲聲慢》的教學設計的闡述,設計不妥之處還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