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農民素質教育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24W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素質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的因素,農民的綜合素質與新形勢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須採取有針對性措施,大力加強農民素質教育:與時俱進,完善農民素質教育內容的佈局;強化措施,切實抓好農民素質教育。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農民素質教育論文

[關鍵詞]農民 素質教育 思考

筆者根據自己在農村工作的一些實踐,就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農民素質教育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與時俱進,完善農民素質教育內容的佈局

對農民進行教育,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問題,我們黨歷來十分關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對農民進行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應當根據當前農民的文化狀況和實際需要,有的放矢的完善農民教育內容的新佈局,實現由過去單一的文化補習教育向文化知識、政策法規、科技信息、文明道德等綜合式教育的轉變。

首先,加強政策法規教育,提高農民的政策和法制觀念。為了保證黨和國家政策在農村貫徹實施,各級黨委和政府都應當採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把黨和國家的政策,尤其是與農民息息相關的“三農”政策,及時地、準確地、不折不扣的傳達給農民,讓廣大農民完整地認識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的發展方向,提高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政策的自覺性。同時還要對農民進行法律法規教育,增強廣大農民的法制觀念,讓廣大農民知法、守法,自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覺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保持農村的社會穩定。

其次,加強市場經濟知識教育,提高農民的市場主體意識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對農民進行市場經濟知識教育,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農户是市場的主體,要不斷強化市場主體意識;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不斷增強法制意識;市場經濟是把“雙刃劍”,必須具有風險意識;農業經濟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實行經濟結構調整,走產業化之路。只有使廣大農民明白和把握了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才能適合市場經濟的要求,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其三,加強科技信息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生產能力。近些年來,隨着農業科技的推廣運用,廣大農民的科技生產能力較之改革開放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據調查仍有半數以上的農民還不懂或基本不懂新的生產技術,有相當一部分青年農民連傳統的耕作技術也沒有完全掌握。因此,必須加強農民的科學技術教育,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依靠科技致富的道理,掌握農業科學技術。同時,還要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生產能力。

其四,加強文明道德教育,提高農民的文明道德素質。新形勢下的農民文明道德教育,有着十分豐富的內容,涉及政治、思想、文化、衞生、環境等諸多方面。但主要是教育農民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增強集體主義觀念,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自覺遵守社會公道、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通過文明道德教育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文明道德素質,逐步摒棄陳舊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俗,逐步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淨化社會環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礎。

二、強化措施,切實抓好農民素質教育

首先,堅持“四個結合”,紮實開展農民素質教育工作。一是教育農民與教育黨員幹部相結合。農村黨員幹部是農村工作的主力軍,既是農民素質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者,又是接受教育的對象,在農民素質教育工作中具有領頭雁的作用。因此,強化農民素質教育,必須首先抓好對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使廣大農村黨員幹部切實轉變思想作風,堅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念,提高帶頭致富的本領。只有黨員幹部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把農民素質教育工作抓好,才能頭雁先飛帶出高素質的農民隊伍。二是日常教育與重點工作相結合。確立工作重點,以重點工作帶動全局工作的開展,是我們黨長期農村工作實踐的重要經驗。結合農村的重點工作開展農民素質教育,一方面能夠為重點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也能借重點工作之勢深化素質教育,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三是點與面相結合。抓好試點,以點帶面,是運用矛盾特殊性與普遍性關係的原理認識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有效方法。探索新形勢下農民素質教育的新途徑,也應採取點面結合的方法,首先選擇試點,進行精心培植,然後對試點單位的工作運行情況進行認真總結,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指導面上的工作,達到“小樹開大花,一户帶百家”的效果。四是務虛與務實相結合。新形勢下的農民素質教育,要根據農民需求的多樣性,堅持務虛與務實相結合的方法,既要通過灌輸、交流等方法進行政策法規、文明道德等內容的教育,還要通過課堂講授、院户田間現場指導,手把手幫教等方法進行實用技術培訓

其次,突出“兩性”,努力提高農民素質教育的實效。一是針對性。新形勢下農民素質教育,要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農民勞動場地的分散性、文化程度的.差異性,對實用技術需求的多樣性。有的放矢的安排教育內容,加強教育的針對性。二是靈活性。新形勢下的農民素質教育,要根據現實農民的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可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進行電化教育,也可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進行典型示範教育等,必要時也可以深入田間院户現場指導,手把手幫教。要建立自學互學機制,鼓勵農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其三,加大投入,保證農民素質教育的經費開支。由於歷史和現實多方面的原因,對“三農”的欠帳問題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為此,黨和政府決定對農業採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了對農業的資金投入。按照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的要求,各級政府應把對農民素質教育的投資作為重要方面,支持扶助農村建設教育陣地,購置教育設備,保證正常的經費開支,解決一些地方想培訓無陣地、一些農民想致富無門路、外出務工無技術的問題。只有加大資金投入,才能保證農民素質教育工作的紮實開展。

其四,齊抓共管,努力形成全社會關注農民素質教育的工作格局。農民素質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黨委和政府各個部門乃至羣團組織都承擔着一定的責任,其中,涉農部門在農民素質教育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要統籌擬定農民素質教育規劃及實施方案,由黨委、政府協調有關部門分擔責任,抓好落實,努力形成全社會關注農民素質教育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