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文教學加強核心素養研究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33W

摘要:

語文教學加強核心素養研究的論文

近年來,對於核心素養的界定及運用,國內外研究者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我國的一些核心期刊和學術會議上,核心素養也被不斷提及。本文針對國內外的核心素養研究背景進行分析,隨後研究課程體系的建構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聯繫。基於語文課標的三維目標,以及《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試行稿),得出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核心素養。以及在核心素養這一因素下,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髮展產生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

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三維目標;中學語文教學

當今時代是一個全球化的知識競爭時代,人才的發展是各國發展的迫切需要,人才競爭也成為判斷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核心素養的研究,作為課程改革的基礎,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在教育的過程中,須從感性到理性,深入的進行反思,形成正確的三觀,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言行,成為國家真正的有用之才。在世界的範圍內來看,核心素養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時至今日有着相對完整地體系,西方許多國家,將核心素養的研究當做推動國家課程教學改革的着力點。在我國,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核心素養作為指引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改革方向,在我國教育改革、課標制定、考試評價等方面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與此相關的研究,對我國教育改革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國內核心素養的研究,在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的“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重大項目正式啟動之前,我國的研究者們大多是圍繞着國際各個國家或組織的核心素養介紹進行的。

一、國際核心素養研究現狀

20世紀到21世紀教育改革達到了發展的重要階段,核心素養作為改革中的重點和中心問題,引起了各個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視。國際上大致把核心素養分為兩種潮流,第一種是以“知識社會”為背景界定“關鍵能力”的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選擇”。歐盟借鑑這個定義確定了自己的“關鍵能力”,並作為本區域內教育政策的方向。第二種是第二種是“21世紀型能力”。美國大刀闊斧的進行必要的“資質”與“能力”的研究,由此產生了培育“21世紀型能力”的教育改革運動,不論是對美國本國還是對國際教育界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兩種潮流的影響下,課程改革繼續深入發展。華東師範大學的鐘啟泉教授提出,對核心素養的界定可以按照地域劃分,對歐盟、北美和大洋洲、亞洲等三個地區核心素養的研究進行了深入比較,他認為各國家和地區在核心素養的研究大致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幾乎在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把教育目標培育的“素質能力”當做重要的研究對象。二是“素質能力”,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説法,包括通用能力、核心素養、關鍵能力、21世紀型能力、共同基礎、核心力量、通用技能,等等。三是核心素養大體可以分為“基礎素養”、“認知技能”、“社會技能”三種構成要素。[1]

二、我國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內部討論

2013年5月16日,教育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的“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重大項目正式開始,標誌着我國核心素養的正式研究的開始。2014年,教育部發行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國教育學者以及專家,針對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借鑑了很多國外的先進經驗,並結合中國內部的實踐,提出一系列真正符合中國學生髮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尤其是對於我國“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該研究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二)中國核心素養的確立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試行稿正式發佈,標誌着這項歷時三年經過無數的專家學者修改更正的研究成果,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落實途徑等方面做出了詳細説明。該稿指出,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試行稿指出,核心素養是是每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一名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相互配合,以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

三、課程體系構建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聯繫

(一)核心素養與課程體系構建的關係

各地區實際情況略有不同,因此在課程改革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體系,也有所不同。部分研究者認為,國家核心素養與課程體系相互關係大致呈現三種模式:核心素養獨立於課程體系之外的美國模式,在課程體系中設置核心素養的芬蘭模式以及通過課程標準內容設置體現核心素養的日本模式。目前我國學校教育體系中,課程狀態主要表現為學科課程,核心素養落地的最佳載體必然也只能是課程。但在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中,教師家長顯然更偏向直觀的提高分數,而非核心素養。我國台灣地區將核心素養——落實到課程的過程中,進行了所謂的“課程轉化”,把最上位的核心素養轉化為各學科的核心素養。台灣核心素養就是在OECD核心素養的概念上結合了台灣地區的具體情況,提出來“國民核心素養”的意象。核心素養被分為自主行動、共同互動和社會參與三個維度,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來了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的內涵。總體看來,各個組織以及地區對於核心素養的培養,幾乎都是在國際核心素養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入了符合本地區學生髮展的地域特色,以更好的適應核心素養的推行。在我國關於“核心素養”的研究大致分為兩條主線,一條是對核心素養體系的研究,即“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上位問題。另一條則是在各學科中核心素養的具體構建研究,即“如何將核心素養落實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實踐中”的下位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什麼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與具體學科課程的具體關係,也是研究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現代語文重建的起點和歸宿

語文是什麼,即語文學科屬性問題的一直存在爭議。在語文單獨設科時,葉聖陶提出了著名的論斷——“語文姓語”,呂叔湘、張志公二人也都同意這個觀點。語文核心素養是構建現代語文教學體系的起點與歸宿。語文是人文學科,而且是母語學科。語文教學中需要“轉變觀念,注重人文教育,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學會運用語文工具,而且要使學生受到語文豐富的人文精神的`陶冶,使他們能夠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培養他們文化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發展,積極的參與社會活動,成為一個真正的全面發展的人。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出:“我們應該使每一個學生在畢業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並使它眾生不熄地燃燒下去。”[2]在語文學科的過程中培養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鑑於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作為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應提高教師素養,是教師能夠對於學科性質和學科有着更加深刻的認識。

四、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學語文教學設計及實踐

(一)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學語文教學觀

如果課堂教學只是一昧的注重知識技能,那麼三維價值目標就會成為空話,課程改革中一再強調的“育人”功能則完全沒有實現。在語文課程中,核心素養應該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存在,通過在語文課堂中,在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緊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

(二)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意識的教學,主要指的就是語文教什麼的問題。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傳播信息,語文教學則是如何的傳播知識,《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六大素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與語文教學息息相關。很顯然,有的教師就是在教教材,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有的教師則是用教材在教語文。在教學的過程中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獨立的思考,利用教材教給學生“語言表達”、“文學思維”、“民族文化”。這些因素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育的根本問題就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在核心素養的總框架中,如何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非常重要。在語文教學中,要糾正以往教學中只重視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不重視學生語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深化教育的觀念,重視語文教育的“立德樹人”功能。優秀的語文教師終扮演着“文化講解人”的角色,把理解課文所必須的知識解釋給學生,引領學生進行思考探究,使學生自己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判斷,這便是以核心價值觀作為導向的語文學科教學。

(三)針對課堂教學預設與現實的脱軌的解決辦法

課程要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創設,並能有效支撐各項具體目標。許多學校都在思考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規劃和建設,但是大多都是應景敷衍或貪多求全,暴露出課程種類單一、組織實施散亂、課程目標與文本不對稱等弊病。學校的課程建設應在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和各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去組織實施,真正實現目標和路徑的統一。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改變填鴨式的教學,不能只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知識,要更多的與學生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具語文教學中,教師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提前進行測評,認識到每個班級及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由於語文學科的普遍性,在高考的這根指揮棒下,中學語文教學往往容易成為一個最容易忽略的學科。但語文作為一個基礎性的人文學科,在核心素養的培育上,承擔着更多的責任。因此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能力,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總結及展望

核心素養的研究適應了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對於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有着現實的意義。教育的本質即“育人”,在中國傳統的教育當中,也一直都提倡對於人的培養,如今教育界對核心素養的重視,有利於推動教育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鍾啟泉.“核心素養”的國際潮流[J].中國教育報,2016.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