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鑑賞模式在獨立學院史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3W

在獨立學院美術史論課存在着多門課程,比如美術史性質的課程像中外美術史、中外設計史等課程一般相對來説較為簡單,而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像藝術概論和美學原理等課程相對來説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這兩類課程的教學目前採用的方式是一致的,即理論講授。這種方式學生是否接受和接受多少,通過簡單的考試即便得知。在史論課程的考試中經常會出現作弊或者死記硬背的現象,可知學生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所學習的知識,從而形成了考試不自信現象。而導致學生對美術史無法真正的吸收和運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將具體分析現有的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鑑賞模式在獨立學院史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論文

一、現狀問題分析

1.考試心理的主導性作用,大學生從小學開始經歷了十幾年的考試,考試模式是現代大學生一種慣性的思維模式,上課是為了最終的考試,無論是認真的同學還是不認真的同學,對於大學課程並不理解,而是按照初中、高中的學習方法學習它,有的同學從一上課開始就帶一個筆記本,從頭記到尾,唯恐考試不及格,而教師講授了什麼內容他無從知曉,只是忙着記筆記。而有的學生認為只要考試及格了便萬事大吉,因此上課很少聽講,故而考試作弊屢禁不止。而真正的聽講和消化吸收老師所提到的內容的學生是寥寥無幾。筆者認為並不是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的問題,而是考試模式先入為主導致了這種種現象的出現。

2.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問題,對於美術史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採用文科類教學的模式:以教師為主導,以課本為輔助的填鴨式教學,這種方式在早期的大學教育中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現有的條件下卻存在這種種的弊端,在這其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經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在25分鐘左右,但是一般的情況一堂課的時間是50分鐘,而史論類專業文化課的課時安排是兩節課連上,也就是100分鐘,而學生在被動的情況下,便經常會出現上課瞌睡、聊天或者玩手機等現象,沒有真正的融入課堂。課堂也沒有辦法活躍起來。

3.講授知識的問題,美術史課程是按照時間或者國家順序進行講解的,因此會涉及到眾多的文化知識,比如,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要是單純的給學生講授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這樣的藝術家,課程就會簡單很多,但是考慮到文化背景,我們就會講授關於意大利的地理位置,意大利的產業模式,個人的作用等問題,對於一個學習美術的學生來説,理解一個藝術家可能很容易,但是加入了文化的理論講解之後,便覺得課程過於複雜,而失去了興趣。因此教授知識的內容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不能針對所有的學生千篇一律的採用一種教學內容。

4.教師的結構問題,獨立學院大都成立不到十年的時間,因此引進的教師多為青年教師或者剛從院校畢業的學生,其教學經驗不足,或者自身講授的課程並沒有很透徹的理解和感悟,亦或者自身所學習的專業在實際工作崗位上並沒有用的到,而所講授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領域,這就導致了教師對於課程的總體把握的難度較大,為防止出現教學上的差錯問題,教師便採用保守式教學模式,即填鴨式教學。填鴨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師不自信的體現,也是教師把握課堂能力比較弱的體現。

二、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改革研究:

關於“鑑賞模式”的教學方法存在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即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

在教學內容上簡化文化理論的講解,將重點放在藝術作品的講解上,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多數美術史性質的教科書並沒有對藝術作品進行詳細的講解,而只是列舉出藝術家以及藝術作品,這也是多數教師不願意改變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無從下手講解如此大批量的藝術作品,因此鑑賞模式必須建立在教師欣賞能力在一定水平上,有自身主觀的.認識和分析能力,要不然從填鴨式教學模式轉變為鑑賞式教學模式,教師很難掌控。因此教學模式的改革衝擊最大的是教師本身。如果採用鑑賞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對與此門課程相關的內容進行大量的閲讀,並逐漸建立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外來的閲讀轉變成自身內在的一種知識。

其次是抓住學生的考試心理,我們想通過某一學期或者某一年的教學改變學生十幾年的考試心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要運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確實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以往美術史的考試在試題的內容和試題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侷限,試題的類型上主要有填空、選擇、名詞解釋、問答和論述,這種類型的題目是填鴨式教學的一種延伸,學生只有記憶和背誦方能考的好的成績,而背誦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對背誦的牴觸心理,二是即使當時背誦過關了,考試結束後會很快的忘記。因此要想改變教學模式,先從改變考試模式開始,在試題的題型上要以鑑賞為主體,同時要挖掘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學生本身的思考能力在教學中逐漸的扼殺掉了,學生被提及問題時經常會用“我不知道”來代替自身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權利,“我不知道”是學生的一種敷衍,也是一種慣性。我們通過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這種不思考的習慣。考試題型以鑑賞式為主,在內容上將以往的某些時代或者某些國家的特點壓縮或者儘量不出,而真正的內容在藝術作品的鑑賞上。

在教學形式上,鑑賞模式的教學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採用課堂式鑑賞,即通過學生自身的思考來表達他對藝術作品的看法,在此提及一點,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往往認為有標準答案的存在,所以當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往往以為自己不知道標準答案而放棄回答,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藝術不同於數學這樣的課程,它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門課程,亦或者藝術家本人都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在鑑賞者這裏給發現出來了。故而討論式教學在西方各大院校有上百年的時間,這種方式在於啟發學生去思考,而且是十分自由的課堂氣氛中。當然課堂中的鑑賞只是對着幻燈片這種模擬的圖片進行的討論。美術史的教學中我們無法在現有的條件下達到的情況下,採用的一種手段。如果現有的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最好採用現場型教學。如在北京的同學可以經常去故宮博物院,在上海的同學可以經常去上海博物館,或者由學校組織學生外出考察,如研究中國美術史,必然會研究到佛教藝術,中國現存眾多的寺院、石窟都可以成為學生鑑賞的標本,而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藝術所帶來的震撼力,這是通過幻燈片教學無法體會到的,而且也改變了學生對待美術史學習的態度,在自由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相對來説活躍很多,同時也沒有課堂上的拘謹感,學生能夠在最大限度上發表自己的想法,有利於提升學生對待藝術史的興趣。

三、配套制度的跟進

在獨立學院中一直保持着中國考試製度的弊端,即考試分數決定學習的好壞,因此在考試與平時出勤的比例上,一直是考試佔絕對的優勢,這便導致了課堂紀律的渙散,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只有顛倒過來,平時出勤佔絕對優勢,考試只佔很少的比例,讓學生自我感覺考試並不是整個課程學習的評價,目前有的獨立學院已經實行改革,如把考試和平時出勤的比例拉成7:3,筆者覺得力度不夠,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比例必須加大。

外出寫生的經費問題,獨立學院很大程度上並沒有國家的配套經費,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獨立學院的學生無法外出,或者無法外出到很遠的地方進行實地的考察。比如一尊佛像,如果在教室通過幻燈片去看,學生最有可能把它堪稱一個平面的藝術,無法真正的體會或者感受佛像所具有的精神震撼力,因而學生也無從討論,當你在現場觀看了幾十米高達的佛像,它實際採用的哪種雕塑手法,高度和形式之間如何形成一種內在的聯繫,他在信仰者中如何起到精神的力量,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因此現場性是學習藝術最好的啟發老師。因此學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相應的支持。

教師進修制度的跟進,獨立學院的教師相對來説比較的年輕,在知識結構和教學經驗等方面相對來説比較的缺乏,這就要求實行青年教師的進修制度,有的獨立學院也實行相互的聽課制度,但是獨立學院的師資多來源於母體院校,知識結構、年齡的層次 和閲歷相對來説十分的相似,無法真正取得實質性的經驗。一個學校的學生需要與外界進行交流,一個學校的教師更需要與外界進行交流,他的影響遠遠的超出一個學生所帶來的影響力。因此一個學校要想有長遠的發展計劃,就必須為其教師源源不斷的補充知識和經驗,使其在教授內容和管理經驗上不斷的成熟。

四、美術史教學模式改革的積極作用

鑑賞模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改變傳統的史論課的看法,史論課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要背誦、記憶為主體的課程,對於實踐性很強的美術類學生來説對此類課程有一定的牴觸心理,而鑑賞模式的教學或者考試,讓學生放下了記憶與背誦的包袱,學會用眼光去審視藝術,形成自身的鑑賞體系和能力,它不是應付考試,而是一種素質能力的體現,這種改革不僅僅可以帶動學生學習史論課的興趣,同時也能調整現有的課堂紀律,使灌輸式轉變為主動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紀律,同時也能帶動考試紀律的好轉。我們不是要單純的教授學生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並逐漸內化為一種能力,對藝術的判斷能力,在這種基礎上才能真正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藝術理論也才能真正起到它具有的作用。

但是一種模式的改變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它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在課堂上鑑賞,而是一種考驗教師的知識含量、對課堂的綜合把握能力,更是對學校資金投入的一種要求,因此對於所有的史論課而言要全面的改動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它是否能夠取得相應的結果也是一個未知數,因此對於一種新的模式必須經過試點實驗之後,能夠取得預期的結果之後,方能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