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語文教學中能力的培養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8.01K

大學語文是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面向除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生以外的其他專業學生開設。共分為三個部分:審美文體、常見應用文寫作、表達與應用三個部分。旨在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關注實用寫作能力,更全面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但由於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以及課程本身的限制,大學語文課程往往出現學生意識不到課程的重要性、對課程不感興趣等現象。所以教師應從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陽光心態這三個能力入手對學生進行培養,調動學生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技能。

大學語文教學中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培養繼續學習的能力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屬於獨立院校,學生思維較為活躍,但對學習方法掌握不足。此外,本科畢業後,除少部分學生準備繼續深造(讀研、出國留學)外,均走入工作崗位,所以本科階段成為大部分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後階段。這就意味着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是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後適應工作、掌握辦公方法的重要途徑之一。這一方面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中,不僅要時時灌輸,更要有針對性地灌輸。結合大學語文教材,筆者從常見應用文寫作這一部分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預習—提問題—學生討論—授課—問題第二次討論—尋找答案—佈置作業”的授課流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繼續學習的能力。筆者先佈置作業,即重點預習公文寫作中請示和通知的寫作。課堂上,筆者先列出10道關於請示和通知寫作的問題,學生可通過討論、翻閲資料查找答案,但教師並不公佈答案,從而進入講課流程。授課完畢,重新將這10道題展示出來,再讓學生重新做題,共同尋找答案,公佈答案。最後,佈置自學其他公文寫作內容及方法的作業。預習本身就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即是第一次檢驗學生自學能力的步驟。隨後,在不給出答案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授課,這樣一方面學生會帶着找尋答案的興趣來聽課,提高了求知慾,另一方面學生將問題與授課內容結合起來,通過尋找答案,讓思維活躍起來,促進進一步學習。最後,佈置相關公文寫作的自學作業,培養學生的繼續學習能力。

二、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大學語文課堂上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多集中在講授表達與應用這一部分。表達與應用部分包括演講、論辯、表達等。這一方面的培養教師亦需從課內課外兩個課堂着手。首先,在課堂組織上,教師隨機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在每週上課時進行課堂小組展示。隨機分配學生的優勢在於學生不僅僅侷限於自己朋友的小圈子,會認識到不同的同學,這樣有助於鍛鍊學生與不同人相處的能力。課堂展示要求學生走上講台進行脱稿演講,學生以組為單位展示作品的內容,既可以克服學生怯場,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又可以通過團隊的配合,培養協作溝通的能力。其次,通過第二課堂,如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演講口才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比賽組織與實施過程中,學生既是演講比賽的參與者,又是演講比賽的組織者,通過組織活動亦能夠達到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陽光心態

大學生的年齡大部分在18歲以上,身體發育已趨成熟,但心智的發育正處於塑造期。有一些學生在面對壓力、困境等時抵抗力較弱,常常出現悲觀的心態,甚至個別學生會出現自殺傾向。學生陽光心態的培養是要求學生無論在校園生活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能夠積極樂觀地生活,在逆境中泰然處之,在困境中尋求出路。很多教師在上課時,苦於無法將這種陽光心態的培養融入到教學之中,而大學語文的審美文體部分正可以彌補這一部分。在審美文體中,學生會閲讀到《詩經》《莊子》等著作,也可以品讀李白、杜甫蘇軾等名篇佳作。審美文體的閲讀,不僅僅是單純的作品閲讀,還可以融入作者的人生軌跡、創作背景解讀等,作者或作品的主人公在遭遇人生挫折與磨難時,或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或擁有淡然處之的心境,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形成陽光心態的最佳例證。如《詩經》中的《氓》,全詩雖為棄婦詩,但是女主人公“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對愛情的反省,“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對這段不好的愛情的決絕都能夠看出其對待愛情的態度:不是反覆糾纏,不是陷入傷痛無法自拔。這一點正是大學生對待戀愛應擁有的態度,積極地看待愛情,不陷於失戀的悲痛中,對待生活也是如此。教師在講授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時,一方面通過介紹蘇軾的人生經歷,如“烏台詩案”、貶謫等與學生分享蘇軾一生樂觀積極的人生。另一方面通過全詞的分析,指出在困境中,應當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笑對風雨的心態,也要在挫折過後,冷靜分析與總結,最後達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學生只有擁有了積極樂觀的陽光心態,才能夠在大學生活中愉快的度過,也能夠在走向社會時在困境中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擺正心態,成為真正的應用型人才。